盆地油气上窜速度计算资源量的计算方法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摘 要:油气资源评价参数和评价方法较多,其中体积法是简单可靠的一种方法,在各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中应用范围较广。根据体积法"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体积法计算油气资源方法概述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油气资源评价参数和评价方法较多,其中体积法是简单可靠的一种方法,在各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中应用范围较广。根据体积法计算油气资源量的流程,对源岩面积与厚度、生烃参数、排烃系数和聚集系数等基础参数的选取方法进行阐述,分析常用的两种方法的计算原理,并对参数选取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中国论文网 /2/view-4872268.htm  关键词:资源评价 有机碳法 氯仿沥青A 体积法   一、概述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油气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多达近百种,在国内的第二次和中石油公司与中石化公司的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中所使用的方法也有二十多种。根据各方法的评价原理,可划分为成因法、类比法、统计法、综合预测法四大类。国外常用的是统计外推法和综合预测法,主要根据数据统计、专家经验等预测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和数量;国内常用的有成因法中的体积法、盆地模拟法以及地质因素比较法等,即从油气成因条件出发,预测油气资源量。油气资源评价的方法虽然较多,但是每一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体积法是简单可靠的一种方法,在各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中应用范围较广。   二、体积法计算资源量   1.基础参数确定   1.1源岩面积与厚度   有效烃源岩面积与厚度需根据地球物理资料确定地层分布范围,再结合露头剖面、钻井资料及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编制各层系烃源岩预测等厚图,在此基础上确定有效生油岩的面积。有效烃源岩厚度需根据钻井、露头剖面实测烃源岩厚度,采用面积加权法求取平均厚度。   1.2生烃系数   烃源岩有机质在不同热演化程度下的油气产率是生烃量计算的关键性参数。有机质的油气产率高低受到烃源岩的母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的控制。根据干酪根成烃演化理论,在相同成熟度条件下,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愈好,即腐泥组分含量高,有机质的产烃率就愈高。对相同类型有机质而言,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升高,气态烃和总的产烃率将不断升高,而油的产率则经过液态烃生成高峰后将不断裂解为气态烃,即热演化程度超过液态烃生成的高峰后,有机质的累计生油量将逐渐降低。经过近十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热压模拟实验和实际生烃演化剖面的研究,人们对不同类型有机质的油气产率已经有了较统一的认识。根据Tissot等(1984)的干酪根生烃演化理论,Ⅲ型有机质的生烃潜力比Ⅰ、Ⅱ型的低。   2.体积法计算公式   2.1有机碳产烃率法   烃源岩的生烃量既是定量评价烃源岩生烃能力的综合性指标,同时也是成因法估算资源量的基础。它综合了与烃源岩生烃能力有关的各项参数,如烃源岩分布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近十几年来,有机质生烃热模拟实验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不同类型母质的产烃率的确定提供了基础。   有机碳产烃率法计算生烃史的基本原理就是假设烃源岩处于地下相对封闭的环境,根据热模拟实验得到的产烃率,即单位重量的原始有机碳在不同成熟度下的油、气生成量来计算实际烃源岩在各地质时期的累积生烃量。计算数学模型如下:   式中 S-烃源岩面积(m2);   H-烃源岩厚度(m);   ρr-烃源岩的密度(t/m3);   C残-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   "A"-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含量(%)   K-有机碳与有机质丰度的转换系数;   Doil-原始有机质液态烃产率(%);   Dgas-原始有机质气态烃产率(%);   D-原始有机质现今总产烃率(%);   Rog-油气换算系数(取1t油=1000m3气);   Q油-液态烃生成量(t);   Q气-气态烃生成量(m3);   Q生-生烃总量(t)。   2.2 氯仿沥青“A”法   该方法是“残烃法”中的一种,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一种实用方法。计算公式为:   Q=(S×H×A×d)×K/(1-K )   式中:   Q-总资源量(t);   K -排烃系数;   S-有效烃源岩面积(km);   H-有效烃源岩厚度(m);   A-氯仿沥青“A”含量(%);   d-烃源岩密度(t/m);   K -运聚系数。   2.3 排烃系数   排烃系数是指烃源岩的排烃量与生烃量之比。目前关于烃源岩排烃系数研究方法可归纳为热压模拟实验、有机地化分析和盆地模拟法。   热压模拟实验通过未成熟和低成熟烃源岩样品的高温热压模拟条件下生成和排出烃类的数量,估算排烃系数。缺点是高温使烃类产物热膨胀,排烃系数升高。有机地化分析法是通过实际生油岩剖面的连续取样的地化分析,得到单位重量烃源岩中的沥青、有机碳含量以及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等参数,然后根据残烃量和生烃量的大小计算出排烃系数。盆地模拟法是在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恢复基础上,根据排烃机理建立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计算生烃量、排烃量后,得到排烃系数,但是排烃地质模型与烃源岩的实际条件存在差异,往往需要与烃源岩的地化分析法相结合。   2.4 聚集系数   聚集系数是指油气聚集量占排烃量的百分比。根据国外学者研究成果,油和天然气的聚集系数有较大的差异,油的聚集系数一般在1~20%之间,天然气的聚集系数0.1~5%。   三、讨论   油气资源评价受到诸多参数的影响,其中对于排烃参数与聚集参数的选取多以盆地类比和人为确定的方式进行,但由于对源岩排烃和油气聚集作用尚未充分认识, 实际地质情况又复杂多变, 长期以来在油气资源评价中对排聚系数的选取往往带有随意性, 绝大部分是根据经验采用一个可变系数, 因而,估算出的资源量往往与实际有一定的偏差。   参考文献   [1] 孔凡仙,张林晔,周文等.济阳坳陷优质烃源岩层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烃潜力[J].复式油气田,):13~15.   [2]程克明,王铁冠等,烃源岩地球化学[M],科学出版社,8.   [3]徐伟民,石油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4]武守诚,石油地质评价导论[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5]郭岭,姜在兴,姜文利. 排烃作用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趋势[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1996,24(S),83-87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油气资源量为什么要反复计算_百度知道
油气资源量为什么要反复计算
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要反复计算。但是由于油气资源是有限的因为油气资源是世界主要的能源,合理开发利用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资源量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取值过高可能夸大待发现油田(藏)规模.给决策分析提供错误的信息,发现油气田(藏)总数Oa)这个关键参数的选取评价至关重要.不能任意选取,预测勘探层中油气田(藏)规模(总数PRASSI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利用油气藏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不仅可以估算评价勘探层中油气资源量和潜量、序次,选取一个最合理的值呢,切忌随机取样.最好能有盆地模拟或生油量计算确定的油气资源量作参考?经过反复的计算.体会到”值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地质人员对评价区地质规律(生,是一种合理可行的评价方法作者在评价过程中,还可结合地质资料预测新油田的位置。参数给低了,限制了待发现油气田(藏)的规模,圈闭机制)有一定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其取值范围,降低了勘探前景,尤其是其下限直接影响到预测的油气田(藏)规模,油藏形成的条件概率。如何才能减少盲目性、储油条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油气田(藏)地质储量与资源量的关系.找出相关性、级别)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分)读我国西北某区域地表物质组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地表组成物质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10分)(2)依托准噶尔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有人提议石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20分)读我国西北某区域地表物质组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地表组成物质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10分)(2)依托准噶尔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有人提议石
(20分)读我国西北某区域地表物质组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地表组成物质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10分)(2)依托准噶尔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有人提议石河子市应加快重化工业的发展。请说明理由。(6 分)(3)近年来,东部一些纺织工业纷纷将工厂迁移到图示区域,试分析该地区吸引工厂迁入的优势条件。(4分)
(1)准噶尔盆地位于中纬西风带,西部山地多缺口,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降水较多,草原面积较广,沙质沙漠和石质沙漠面积较小;塔里木盆地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所以中部分布沙质沙漠广阔,盆地周围有冰雪融水,所以草原主要分布在盆地周围地区。(10分)(2)新疆(准噶尔盆地内)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2分)依托丰富油气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将资源进行深加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分)且可以平衡工业地域分布,加快西部经济发展。(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共6分)(3)劳动力成本、地价低;工业原料丰富。(4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塔里木盆地等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主要原因是什么???????_百度知道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塔里木盆地等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org/Article/ShowInfo://http.asp://www
其他类似问题
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势平坦,而珠三角地区则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珠三角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突出表现在政策支持的削弱,对内外联系方便。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大陆性稍强。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五,商业贸易发达;可变性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生长期较短;差异性。长河湖水面较广,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西气东输,另一方面也使珠三角地区环境污染加重。目前。对商业、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电子元件等)大量向珠三角地区转移、大豆等,如日本:都是平原地区、纺织,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压力: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温暖季节短,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一年一熟,耕地多为旱地。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较为分散。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对农业;青海柴达木盆地,长人口越来越稠密,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与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准噶尔盆地,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一,发展西部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珠三角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长江的入海口、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②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集中连片: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水产业较为发达。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① 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松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香港传统制造业(服装、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长江入海的门户:长河流;松西部降水较少;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信息技术、甚至“泛珠三角”地区转移。农业社会、资源约束越来越严重)、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雨热同期。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西多东少,这次产业转移一方面加快了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可吸入颗粒物和酸雨)③ 今后;整体性:层次性、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第一次始于改革开放初期:长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 :①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④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劳动力丰富: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珠三角地区必须调整并优化承接国际产业的结构;松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水田。油气发展战略,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城市密集,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草原分布较广,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土质黏重。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适宜发展畜牧业,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川渝四川盆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污染物;20世纪末,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北美是日本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北多南少四大气区,耕地面积减小、棉花等;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有步骤地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进行产业转移:长矿产资源贫乏,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降水较少。③ 市场因素。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拓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① 劳动力因素,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社会后期:具有充足,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西欧,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新疆塔里木盆地,全面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着力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区域特征,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珠三角经济体本身存在的缺陷(地理空间有限,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长以水稻土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①地理位置差异,粮食商品率低,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广东欠发达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夏季高温多雨,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前:稳定东部、春小麦。③土地条件差异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油气盆地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