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的爸爸买了十分之八多煤球一个月烧了煤球的五分之四其中上半月 英文烧了煤球的十分之三,下半月烧了多少

(1)“蜂窝煤”中的孔使之比“煤球”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可使煤充分与氧气接触,燃烧更完全;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高温.CO+H2;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人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当水煤气泄漏时就可闻到难闻的气味,以发现煤气的泄漏;(2)氢氧化钠的潮解现象是由于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水的缘故;利用无水硫酸铜在空气中放置,观察到变蓝色时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而出现露珠现象也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故答案为:(1)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为充分;C+H2O高温.CO+H2;便于及早发现煤气是否泄漏;(2)水;①无水硫酸铜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蓝;②早晨树叶上出现露珠.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作为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关注能源、材料、环境等问题.﹙1﹚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煤、______、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迫切要求人们开发新能源.﹙2﹚衣服通常是由纤维制成.棉花、羊毛等属于______纤维﹙填“天然”或“合成”﹚.﹙3﹚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都与空气污染有关.煤燃烧后能产生很多气体污染物,其中溶于雨水后,可以形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用化学式填写一种即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目前宜昌市区大多数家庭使用天然气作燃料,家用燃料的变化历程如下:柴草→煤→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1)煤炉生火时,常常需先引燃木材再点燃,原因是______;用扇子扇煤炉进风口,火焰越扇越旺,其原因是______.(2)液化石油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2.3%,天然气中则为75%.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比用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原因是______;(3)2013年12月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我国在广东沿海地区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甲烷还可以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金属单质、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现在的社会对能量需求会很大,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开发和使用新能源上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街头路灯,每天只要短时间光照就能使用(如图),这种新能源是(  )A.太阳能B.风能C.核能D.氢能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近年来,西安市政府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上推行天然气以代替汽油作燃料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走在街头,你会发现,不少公交车和出租车上印有“CNG”的标志,代表它们是以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1)西安市推行这一改革的目的是______.(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若在煤矿的矿井里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常称瓦斯爆炸.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矿的矿井内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煤炉是人们用来烧水、取暖等的一种生活用具,其燃料有的是制作成型的“蜂窝煤”.(1)“蜂窝煤”加工成多孔的原因是______.(2)制作“蜂窝煤”过程中,常加入生石灰,由此在煤炉中发生如下化学反应:SO2+CaO△.CaSO3 2CaSO3+O2═2CaSO4上述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制作“蜂蜂窝”煤时加入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下面是一种简易的太阳能利用方法:将芒硝Na2SO4?10H2O装在密闭的聚乙烯管中,再将该管安装在房屋的外墙内.当太阳光照射时,它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达到蓄热作用,使室内温度不至于大幅度升高;晚上,它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出,使室内保持温暖.这种太阳能利用法应用的化学反应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9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1)某服装标签如上图1,该服装面料含有的合成纤维是&&&&&(填“棉”或“涤纶”);新衣服拿在手里,有时能闻到特殊气味,能闻到气味的原因是&&&&&。(2)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顺序中把金属&&&&&(填元素名称)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自行车车轮的钢圈会生锈主要是因为&&&&&。(3)“西气东输”后,家庭用上了天然气,灶具开关通过电子打火引燃天然气,此过程满足燃烧的条件是&&&&;天然气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从海水中提取粗盐一般可采用&&&&&方法。上图2是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应急净水器。利用该净水器将2000g含氯化钠3%的海水暴晒4小时,收集到500g可饮用水,此时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您当前的位置: ->
煤球不耐烧
煤价惹的祸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
&&&&&&&&&&&&&&&&&&&&&&&&&&
&&&&&&&&&&&&
&&&&&&&&一块蜂窝煤充分燃烧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左右,做完了饭连菜都炒不熟,一天下来要换六七块蜂窝煤……新买的一堆蜂窝煤让家住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乡师家渠村的杨女士犯了愁。
&&&&&&&&据杨女士讲,平时到门前吆喝的送煤人一天能有十几拨,但想选到令人满意的蜂窝煤却并不容易。“这些送到家门口的蜂窝煤一般都是灰蒙蒙的,一看就知道是煤里面掺土太多了,而且那煤球是越来越薄,价钱却是越来越贵。以前一元钱买九块,一天烧个三四块,现在呢,一元钱只能买到七块煤,一天就烧完了,这样算下来还不如用液化气呢!”杨女士气愤地讲,“这次的蜂窝煤还是我挑了几回才买下的,但是中午换过后,到晚上做饭前必须换一块,要不然饭都做不熟。烧过的蜂窝煤一夹就碎,换煤时必须小心翼翼。”
&&&&&&&&家住市区的吴大爷不久前以一元钱八块的价格买了八十元的蜂窝煤。他发现这些蜂窝煤质量也不行,而且烧过的蜂窝煤“易粘”,“炉里的三块蜂窝煤一弄就粘到一块去了,换煤时必须得在地上磕开。可一磕,下面的两块蜂窝煤就都碎了,让人换一回煤球生一回气。”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并不是杨女士、吴大爷有这些烦恼,许多市民都反映今年的蜂窝煤不好烧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的蜂窝煤价高质次呢?12月8日,记者以买煤者的身份来到了市区文明路一家小型蜂窝煤加工厂。
&&&&&&&&见到记者进来看蜂窝煤,这家工厂的老板娘赶快过来介绍大小两种蜂窝煤的价格:如果自己搬运的话,大的一元钱五块半,小的一元钱八块。记者问为何又涨价了,老板娘一脸委屈地说:“煤价近来又上涨了。最差的煤一吨也卖一百七八十元,最好的已经卖到了三百多元。”“大家都说蜂窝煤不好烧了,为什么呢?”记者追问道。老板娘对此则十分坦诚:“确实如此。”她说,煤价这么高,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想办法降低成本了,他们也得吃饭呀。老板娘还告诉记者,蜂窝煤现在很不好销,他们已经两天没有打过新蜂窝煤了,一直是在卖存货。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蜂窝煤的质量,记者先用一元钱买了九块表示要试烧一下。当晚11时换过一块新的蜂窝煤后,第二天早上煤炉就“奄奄一息”了。经过一天的时间,九块蜂窝煤只剩下了三块,这些蜂窝煤的问题与杨女士遇到的差不多:不耐烧、煤块薄、易碎。
&&&&&&&&12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三门峡市煤炭局。该局营销管理科科长党锋向记者解释了今年蜂窝煤价高质次的原由:三门峡本地不产无烟煤,民用煤百分之百来源于外地。外地无烟煤目前已经上涨到了一吨三四百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两倍。蜂窝煤的销售价不可能随着煤炭价同时大幅上涨,而原料价格降不下来,蜂窝煤销售者就必须降低成本,可能就采取了一些影响蜂窝煤质量的措施。
&&&&&&&&那为什么今年的煤炭价格会这么贵呢?据党锋讲,这受到大环境因素与小环境因素的影响。大环境方面,一是今年国务院对全国小煤矿进行复工验收,许多小煤厂停业整顿,全国煤炭总产量自然随之下降;二是今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良好,社会上煤炭总需求量上涨。从小环境方面说,进入冬季后,取暖性用煤增大,需求也自然增多。一般来讲,从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3月,煤炭市场需求都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对于煤炭本身,国家并没有规定价格,没有出台指导价之类,是完全按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考虑到上述这些因素,今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也就在所难免了,连三门峡市烟煤的价格今年也已经上调了两次。
&&&&&&&&同时,记者还从党锋处得知,三门峡市的民用煤一般来源于山西省,河南的济源、焦作等几个地方。今年以来,为了优先保证本地区用煤,有的省已经对煤炭实行“出省限制”,有的城市还实行了“出市限制”。这些原因也导致了三门峡民用煤的价高质次。
作者:本报综合报道
网络编辑:
&& 主办:三门峡日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
运营维护:三门峡日报社网络技术部
&& 技术支持:( &&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崤山路中段17号
&& 建议您使用IE6以上版本,或以上屏幕分辨率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西部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任志强插队时因比赛未得第一 拿烧红煤球为人点烟|任志强|陕北_凤凰历史
任志强插队时因比赛未得第一 拿烧红煤球为人点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
一次,他和知青比赛没有得第一,休息时,就从烧着火的煤炉中用手拿出一块烧红的煤球,给每一个人点烟。
任志强,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为:《房产商人:倔强好胜似&大炮&》 任志强,1951年出生于北京,北京35中学六七届初中毕业生。他的父亲曾任商业部副部长,&文革&期间父母双双被送往东北一个干校。1969年1月,响应国家号召,任志强来到延安县冯庄公社郭庄大队。 任志强骨子里特别好强,人称&任大炮&。一次,他和知青比赛没有得第一,休息时,就从烧着火的煤炉中用手拿出一块烧红的煤球,给每一个人点烟。烧红了的煤球烫得他手上的皮肤滋滋作响,传出一股焦皮的臭味,大家赶忙都把烟凑了过去。 又有一次麦收过后,赵晓航等六名知青一致主张要吃一顿纯白面馒头,陕西人叫馍。&这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大家都渴望吃,而且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其中一个知青说道。任志强表示了不同意见,他建议吃两面馍或三面馍,就是面粉夹杂高梁等其他粗粮一起吃。其他知青不理解,由此发生了一场论战,争论到底该吃什么。面对1:6的局面,他&固执&己见,无论别人怎么看他。
[责任编辑:蔡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187185
播放数:3418025
播放数:9738
播放数:1972212
48小时点击排行先是一个“老嫂子”,后来是一群老太太。人去世了,茶摊依然在烧水壶和煤球对钱一起买,水则是一桶桶从自家抬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先是一个“老嫂子”,后来是一群老太太。人去世了,茶摊依然在烧水壶和煤球对钱一起买,水则是一桶桶从自家抬
  守摊的大妈在给清洁工倒茶水
  □首席记者 任双玲 通讯员 牛洁 文图
  核心提示
  一个摆了17年之久的免费茶摊,一群守望茶摊17年的老太太。17年来,她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去世,但也有“新人”不断加入,老太太们一直坚守着茶摊。近日,记者在洛阳安乐镇的军民路上找到了这个茶摊和一群正在烧水的老太太。
  一桌一锅一瓢几个碗
  7月1日上午,天气酷热,骄阳似火,记者来到安乐镇西岗村的军民路上寻找这个茶摊。
  一家位于军民路上的商铺老板指路说:“往前走路北就是了。老太太们早上过来,中午该做饭了就回去,下午一直到五六点才会关门,我们附近商户都知道,我也去那里喝过茶水。”果然,不远处一家不大的门面房前,一张桌子,一口锅,几个碗,一个瓢,就凑成了简单的茶摊。
  在安乐镇西岗村,只要一问这个免费茶摊,村民们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村里一个姓张的先生说:“老太太们摆这个茶摊时,我还不到20岁,我记得茶摊位置换了好几次,但茶水从来没断过。”
  一位戴着草帽的环卫女工走了过来,从门面房里走出两个老人招呼她喝茶,这两个老人是武书环、黄素英。
  老人告诉记者,这个环卫大姐姓李,在西岗做了好几年的环卫工人,是这里的常客了。李大姐一边用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着汗,一边盛水,她笑着对记者说:“我刚来这做环卫工人时,老太太们就已经摆了好几年茶摊了。我经常来这里喝水,这大热的天,能喝口茶水真是舒服啊!”
  路边一位卖西瓜的老大爷也走了过来,他从桌上拿起一个碗,用瓢盛满水,咕咚咕咚喝了起来。喝完后,长长舒了一口气,用胳膊一抹嘴说:“俺出来卖瓜的,也不舍得花钱买水喝,渴了就来这喝口水,她们真是好人啊!”
  记者看到,时不时有人来这喝水,他们不需要跟谁打招呼,喝完水放下碗,转身就走。
  最早摆摊的是“老嫂子”
  走进这间门面房,里面还有四五个老太太在忙着烧水、收拾茶叶。见记者来了,还热情招呼记者喝茶。见记者问起,她们讲述了当年的“创业”历程。
  提起最早的“创业”,老太太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当时的“领袖人物”――马月梅,大家亲切地称她为“老嫂子”。 “老嫂子心眼可好,待人也热心,开这个茶摊就是她出的主意。”82岁的王秦英说。
  1995年,安乐镇西岗村的马月梅,看着村子这条路上来来往往好多行人,大热天的,连口水都喝不上,便想在路边摆个免费茶摊,给路人解渴。于是她找到“建庄妈(老太太们也不知道她的名字)”、王秦英、李凤梅、李芬荣、黄素英、刘一女等几个要好的老太太说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拍即合。
  起初,她们在村里一个车棚里摆茶摊,后来车棚拆掉,老太太们决定要盖个石棉瓦屋,给茶摊找个安身之处。
  全村人都支持老太太
  但马月梅的想法还是受到了阻碍,儿子担心她过于劳累,不愿让母亲管茶摊的事。老太太们笑着说:“老嫂子脾气倔得很,主意大,跟儿子吵吵闹闹,甚至还拿拐杖打他儿子,还说要是儿子不同意,就把家里的电视砸了!”儿子终究拗不过倔强的母亲,还是同意了。
  于是,老太太们开始大展拳脚地干了起来,村民们听说老太太要摆免费茶摊,都很支持,村民们你一块,我十块地凑出了2700元钱。“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时,老太太们每个人也都凑了钱,70岁的黄素英老人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掏了50元钱。黄素英笑着说:“我们这些农村老太太也没啥收入,平时儿女们给的钱也不舍得花,都攒着呢,但要是给茶摊花钱,我们都可舍得。”
  82岁的王秦英回忆道,当时建房子的地方有个垃圾堆,大约50立方米,她们几个老太太和几个好心的村民一起,拿着铁锨,一铲子一铲子地把垃圾“夷为平地”。后来,买来砖、石棉瓦等建材,在村里几个壮劳力的帮助下,老太太们开始盖房子了。老太太们也帮着搬砖、和泥,起早贪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个多星期后,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石棉瓦房终于盖起来了。
  老太太们有壶的拿壶,有锅的拿锅,有碗的拿碗,就这样,茶摊终于又开张了。
  村委会给老太太腾了一间房
  石棉瓦屋建起来之后,茶摊非常受欢迎。
  在马月梅的影响下,陆陆续续又有别的老太太加入,后来发展到20多个人。她们不需要排班,谁有时间了就过来。但茶棚里从来没有缺过人,每天都热热闹闹的,即便这样还是供不应求,这壶水还没烧开,那壶水就已经没了。
  来这喝水的有卖西瓜的、收破烂的、干活的民工,还有过路人等。到了春天容易生病的季节,她们还会把中草药泡的凉茶给孩子们喝。
  烧水的煤球、泡茶的菊花、板蓝根等都是老太太自己对钱买来的,烧的水也是老太太们一桶一桶从自家抬来的。
  除此之外,老太太们春天采蒲公英,夏天摘黑槐米,秋天采菊花。“采回来仔细晾晒后,就可以用来泡茶了。”
  刘一女说:“那时没有矿泉水,路人能歇歇脚喝口茶就非常不错了,看着他们咕咚咕咚喝水的样子,我们心里特别高兴!”
  2004年,附近重新规划修建,石棉瓦房子要拆掉了。村委会给老太太们腾出了一间房子,让她们继续施茶水。老太太们烧水、泡茶,非常开心。
  茶摊会一直传下去
  17年过去了,当初很多创建茶摊的老人已经去世,马月梅就是在今年2月去世的。提起“老嫂子”,屋子里老太太的眼圈都红了,70岁的武书环指着门口的煤球说:“这是她去世前几天买的200块钱的煤球,现在还在用。”
  武书环说,老太太之前把钱交给了她,让她付给拉煤人。“临走的前两个小时,老嫂子还把我叫到她家,问我有没有把钱给人家拉煤的。”武书环说,老嫂子去世时84岁,走得很突然,也就十几分钟之内。老嫂子是她们的“主心骨”,第二天听说老嫂子走了,她们都很伤心。
  虽然很多老人已经去世,但也有一代代“新人”加入其中。马月梅的女儿李海棠今年66岁,受母亲的影响,她也经常来这里烧水泡茶,她说:“母亲在世时,我就经常过来,现在母亲走了,我更应该多来这看看。”
  除了李海棠,还有杜建华、闫素芹、张爱芹、于荣英、李花芳、刘佩玲等几个“老姐妹”陆续加入,如今还有十几个老太太坚守这座茶摊。其中年龄最小的62岁,年龄最大的已经82岁。
  17年来,老太太们已经记不得她们换了多少次锅底、修了多少次壶底、烧坏了多少口锅,用坏了多少只壶。
  原来来这喝茶的人,如今也成了烧茶人。她们说:“现在人们生活好了,来这喝水的都是‘苦人’,我们会一直把茶摊传下去,不会让这锅里断了水,我们都老了,大事儿干不成,但还能做点小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上半月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