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潭之所以命小石潭之名的原因是钴鉧潭记原文及翻译回答

小石潭记中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百度知道
小石潭记中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提问者采纳
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小石潭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小石潭记》中最能表现出小石潭之奇的句子是哪句?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小石潭记》中最能表现出小石潭之奇的句子是哪句?
《小石潭记》中最能表现出小石潭之奇的句子是哪句?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一句小石潭记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小石潭记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小石潭记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在小石潭记中,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在小石潭记中,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小石潭记中,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可以采纳吗
这能暗示石潭之小吗
可这就是答案啊
你是四叶草么
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这能暗示石潭之小吗
我感觉没有啊
可这就是答案吖
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小石潭记试题
《小石潭记》知识点与阅读专练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课文理解: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6.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7.文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
四、段意:
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潭的概貌。
第2段写潭水清澈见底,游鱼怡然自乐。
第3段写潭水的来源。
第4段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5段记下同游者的姓名。
五、重点句:
(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六、写作者心情的诗句: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七、心情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折射反映,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八、本文表达的作者情感:
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景物的感受正是他此刻内心情感的生动写照。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概括了小石潭的环境清幽的特点,又浸透了作者凄苦悲凉的感情和压抑的心境。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交待了他离开小石潭的原因。其原因并非已尽游兴,而是触景生情,忧伤之至,不能不赶快离开此处。从此出可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却又最终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
九、语段赏析:
1、第1段:
①先用水声、水色从侧面烘托:水声清脆,水色清冽,正由于它是个“石潭”
②从正面直接描写:写出石潭中种种形状和姿态不同的石头。然后又就树木的长势从旁描绘“石”:蒙---覆盖着,络---缠绕着,摇---晃动着,缀---连结着,树木的种种姿态,正说明了它是长在石头上的。
2、第2段:
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是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点染的。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水。先写鱼的游,“空游”两字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鱼儿在水里游,竟像在空中没有凭依似的。继而写鱼儿的影子,借目光来显示,这是从感觉的另一个角度来写水之清,太阳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鱼、石、影全都清清楚楚,足见水是多么清澈透明。
这一段也写了鱼,展现生动的画面。先写鱼呆呆的一动不动,潭底石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再写鱼儿飞快的窜往远处,一会游过来,一会游过去,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最后用拟人的手法,说鱼儿“似与游者相乐”妙趣横生。
3、第3段:
这一段写溪流,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地比喻,写出了溪流的曲折。“斗折”写的是溪身,这是静止的;“蛇行”写的是溪水,这是流动的,一动一静,各具特色。“犬牙差互”写的是两岸的形状。潭是“石”潭,岸是“石”岸,特征突出。
4、赏析第4段:
写潭上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写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
十、内容主旨: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十一、知识点归类:
1、词类活用: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心乐之(乐:喜欢。)
③近岸(近:靠近。)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⑤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⑥下见小潭(下:名作状
日光下彻“下”名作状
西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⑦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弯曲的~
⑧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
⑨悄怆形容词作动词,且是使动用法
⑩凄神寒骨“凄”使动
2、古今异义:
①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③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一词多义:
①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②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③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④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⑤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小石潭记》
1、小石潭的全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游鱼和潭水的特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布石影上,怡然不动,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写游鱼动态的句子:(叔尔远逝,往来翕忽)
4、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写潭水源头神秘莫测的句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文章正面写石潭特征的语句是“全石以为底为岩”照应此特征的语句是“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
五、阅读分析类:
1、本文是作者被贬以后写的山水游记,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请结合课文,评论一下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柳宗元在游记中,并非纯客观地描绘自然景物,而是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被贬后的心情,借景抒情,反映他心情寂寞、心境凄怆,因而在欣赏小石潭优美景致后,便认为“不可久居”,这是由于他身世遭遇造成的复杂变异的心理反映。)
2、请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翻译过来)
3、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文章第一段“全为岩”句有什么作用?
(交代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特点,说明小石潭命名的缘由。
5、文章开篇落笔不凡,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把水声写得清脆悦耳,不同凡响,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了产生了这种效果的原因?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因其结构全为石质,水中、水边无泥土杂质,所以清水流入小潭,水流冲击硬石,才会“如鸣佩环”。)
6、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
8、“伐竹取道”说明什么?
(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面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
9、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水“清”的特点的?你还能联想到哪些与此有关的古诗文?
(以水底的形貌清晰可见来写水的清澈;借游鱼写水清,“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时,鱼“布石影上”,都很好地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油鱼细石,直视无碍”。
10、二段写潭中的游鱼生活灵动,情趣盎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既表现河水的清澈,更传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11、作者游览西山,在西山之巅观赏自然景物时曾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体验,“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你认为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是否有物我两忘的体验?为什么他在这里匆匆记之而去?
(欣赏潭中游鱼时有过。想到自己寂寞的处境,渺茫的前途,忍受不了眼前这份空寂,故匆匆记之而去。)
12、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A抓住了溪流的斗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B比喻。C形象写出小溪流的曲折,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展现出小潭源的神秘和莫测。)
怎样理解文中小溪的“明灭可见”的?
(小溪曲折,可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写出来了看到的小溪特征。)
1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写出了潭水源头的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受贬谪的处境来理解,作者这样写可能有怎样的寄寓?
(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恰如这“不可知其源”的小溪,令人迷茫,看不到尽头。)
15、文中写游鱼,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何作用?又说鱼“似与游者相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
(衬托水的清澈。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乐而忘忧的情怀。)
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观鱼时心情与游览到最后心情有何不同?
16(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与自然的愉悦情感,观鱼者坐潭上,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也表达作者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
17、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分析吴均写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油鱼细石,直视无碍”以及郦道元写的“绿水平潭,千丈见底,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就选材来说,与本文有何不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B、吴均、郦道元都概括地、抽象地写这些事物、是从人的直观感受来写的,客观地体现山水的特点。而柳宗元自己感受写得少,大部分内容刻画了鱼的形态、神情。是以山水之美排遣被贬后抑郁的心境。)
18、作者初发现小石潭时,先写“心乐之”,久坐潭上,又感觉“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先写“乐”是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作者是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
19、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难形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20作者离开小石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小石潭源头的“不可知其源”与“明灭可见”使作者联想到前途的渺茫,潭的寂静又勾起了他遭贬的苦闷寂寞,因而游兴大失。)
21、作者写景如画,又寄情于景,对小石潭描写中已写出了作者个人情感和遭遇,“一切景语皆情语”,请谈谈你的理解。
(作者初入小石潭,“闻水声,如鸣佩环”,被景物所吸引,心情愉悦,所以在他眼中游鱼“空游无所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而小石潭源头“斗折蛇行”、“不可知其源”正是作者对前途艰险的忧虑,使他感到前途渺茫,此时的小石潭在他眼中则是“悄怆幽邃。凄神寒骨”。这恰好是作者心中孤单寂寞的投影,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
22、综观全文作者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写了小石潭清幽冷寂景色和气氛。透露出作者贬谪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2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按作者游览的顺序即移步换景来描写的: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特点:&&
(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4、结合课文内容,补全下列对联。
坐潭上凄神寒骨&&&&&&
观游鱼乐心怡情&&&&&&&&&
碧水游鱼石潭景&&&&&&
凄神寒骨游者情
望潭源斗折蛇行隐约可见&&
想前路坎坷迂回渺茫无边
25、文章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与&&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的笔法有类似之处吗?
(A、没有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就使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各尽其妙的显现出来,意境深,令人拍案叫绝。&&
B、有类似之处:写月不用月)
26、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并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
(小石潭景色美丽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后郁闷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意趣和谐一致。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7.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5分)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
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 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
&&&&&&&&&&”。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
“&&&&&&&&&&&&&&&&&&&&&&&&&&&&&&&&&
”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8、下面的句子流露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坐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受。(2分)
10.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1.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12.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3.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4.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5分)
15、本文选自&&&&&&&&&&
作者&&&&&&&&&
代文学家,字&&&&&&&&
,河东人,也称“&&&&&&&
”。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又称“&&&&&&&&&&&
”,与&&&&&&
共同发起了&&&&&&&&&
,二人并称为&&&&&&&&
。又和刘禹锡交好,与其并称为&&&&&&&
,是&&&&&&&&&&&&&
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在永州任上所作的八篇山水游记,合称《&&&&&&&&&
》,本文是第&&&&
篇,也是最&&&&&&&
的一篇。作者按&&&&&&&&&
组织材料,抓住事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
16、“&&&&&&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过&&&&&&&
、&&&&&&&&
、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托物言志。
理解性默写类(用原文回答):
1、小石潭的全貌:
2、游鱼和潭水的特点
3、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4、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7、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8、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9、写潭水源头神秘莫测的句子:
&10、文章正面写石潭特征的语句是
【参考答案】
1、⑴ 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
2、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6、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心中愤懑难平的心情和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
9.(2分) 幽静。(1分)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分,语意相近即可)
10.(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1.(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2.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
13.(2分)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即可)
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14.(5分)答案不唯~:写出相连的两句写山水的古诗词2分,能合理赏析3分。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15、《柳河东集》&&&&
古文运动&&
韩柳刘柳&&
唐宋散文&&
《永州八记》&
理解性默写类(用原文回答):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蚳,为屿,为歁,为岩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布石影上,怡然不动,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叔尔远逝,往来翕忽)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全石以为底。。。。。。为岩”照应此特征的语句是“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发文学家____(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
6.节选部分的景色按照作者的游踪来写,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____的。(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
三)(6分)4.(2分,每空1分)唐&&&
5.(2分)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相互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儿。&&&
6.(2分)快乐
2008深圳市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答案:6.(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7.(1)水格外清凉。(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8.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2008年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以其境过清&&&&
② 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
&&&&&&&&&&&&&&&&&&&&&&&&&&&&&&&&&&&&&&&&&&&&&&&&&&
&&&&&&&&&&&&&&&&&&&&&&&&&&&&&&&&&&&&&&&&&&&&&&&&&&&&&&&&&&&&&&&&&&&&&&&&&&
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08年通辽等四市
(一)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 8 分)
&&&&&&&&&&&&&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
&&&&&&&&&&&&&&&&&&&&&&&&&&&&&&&&&&&&&&&&&&&&&&&&&
&&&&&&&&&&&&&&&&&&&&&&&&&&&&&&&&&&&&&&&&&&&&&&&&&&&&&&&&&&&&&&&&&&&&&&&&&
&&&&&&&&&&&&&&&&&&&&&&&&&&&&&&&&&&&&&&&&&&&&&&&&&&&&&&&&&&&&&&&&&&&&&&&&
5 、 ( 1) 尤:特别(2 )悄怆:优伤的样子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
8、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2009年《小石潭记》中考题汇编
南京市(09江苏省)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裂缝。③掉:摇动。
&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竹取道&&&&&&&&&&&&&&&&&&
D.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
&&&&&&&&&&&&&&&&&&&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 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1)▲&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2)▲
& 依依不舍
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
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l0.(3分)(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11.(2分)(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衢州市(09浙江省)
(二)(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动&&&
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
&&&&&&&&&&&&&&&
&&&&&&&&&&&&&&&&&&&&&&&&&&&&&&&&&&&&&&&&&&&&&&&&&&&&&&&&&&&
(二)(12分)
17.(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
上海市(09)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舟山市(09年浙江省)
(二)(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
(2)佁然不动&&&&&&&&&&&&&&&&&&&&&&&&
(4)其岸势犬牙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17.(1)向西(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9.(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发文学家____(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
6.节选部分的景色按照作者的游踪来写,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____的。(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
三)(6分)4.(2分,每空1分)唐&&&
5.(2分)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相互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儿。&&&
6.(2分)快乐
2008深圳市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答案:6.(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7.(1)水格外清凉。(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8.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2008年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以其境过清&&&&
② 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
&&&&&&&&&&&&&&&&&&&&&&&&&&&&&&&&&&&&&&&&&&&&&&&&&&
&&&&&&&&&&&&&&&&&&&&&&&&&&&&&&&&&&&&&&&&&&&&&&&&&&&&&&&&&&&&&&&&&&&&&&&&&&
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08年通辽等四市
(一)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 8 分)
&&&&&&&&&&&&&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
&&&&&&&&&&&&&&&&&&&&&&&&&&&&&&&&&&&&&&&&&&&&&&&&&
&&&&&&&&&&&&&&&&&&&&&&&&&&&&&&&&&&&&&&&&&&&&&&&&&&&&&&&&&&&&&&&&&&&&&&&&&
&&&&&&&&&&&&&&&&&&&&&&&&&&&&&&&&&&&&&&&&&&&&&&&&&&&&&&&&&&&&&&&&&&&&&&&&
5 、 ( 1) 尤:特别(2 )悄怆:优伤的样子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
8、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2009年《小石潭记》中考题汇编
南京市(09江苏省)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裂缝。③掉:摇动。
&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竹取道&&&&&&&&&&&&&&&&&&
D.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
&&&&&&&&&&&&&&&&&&&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 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1)▲&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2)▲
& 依依不舍
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
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l0.(3分)(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11.(2分)(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衢州市(09浙江省)
(二)(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动&&&
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
&&&&&&&&&&&&&&&
&&&&&&&&&&&&&&&&&&&&&&&&&&&&&&&&&&&&&&&&&&&&&&&&&&&&&&&&&&&
(二)(12分)
17.(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
上海市(09)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舟山市(09年浙江省)
(二)(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
(2)佁然不动&&&&&&&&&&&&&&&&&&&&&&&&
(4)其岸势犬牙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17.(1)向西(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9.(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发文学家____(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
6.节选部分的景色按照作者的游踪来写,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____的。(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
三)(6分)4.(2分,每空1分)唐&&&
5.(2分)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相互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儿。&&&
6.(2分)快乐
2008深圳市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答案:6.(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7.(1)水格外清凉。(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8.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2008年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以其境过清&&&&
② 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
&&&&&&&&&&&&&&&&&&&&&&&&&&&&&&&&&&&&&&&&&&&&&&&&&&
&&&&&&&&&&&&&&&&&&&&&&&&&&&&&&&&&&&&&&&&&&&&&&&&&&&&&&&&&&&&&&&&&&&&&&&&&&
10.答案:①&
因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08年通辽等四市
(一)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 8 分)
&&&&&&&&&&&&&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
&&&&&&&&&&&&&&&&&&&&&&&&&&&&&&&&&&&&&&&&&&&&&&&&&
&&&&&&&&&&&&&&&&&&&&&&&&&&&&&&&&&&&&&&&&&&&&&&&&&&&&&&&&&&&&&&&&&&&&&&&&&
&&&&&&&&&&&&&&&&&&&&&&&&&&&&&&&&&&&&&&&&&&&&&&&&&&&&&&&&&&&&&&&&&&&&&&&&
5 、 ( 1) 尤:特别(2 )悄怆:优伤的样子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
8、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2009年《小石潭记》中考题汇编
南京市(09江苏省)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裂缝。③掉:摇动。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竹取道&&&&&&&&&&&&&&&&&&
D.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
&&&&&&&&&&&&&&&&&&&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 &&&
(2)《小石潭记》: &&&
(3)《观第五泄记》:
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1)▲&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2)▲
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
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l0.(3分)(1)平(或:绿)&
(3)伟(或:疾)&
11.(2分)(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衢州市(09浙江省)
(二)(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动&&&
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
&&&&&&&&&&&&&&&
&&&&&&&&&&&&&&&&&&&&&&&&&&&&&&&&&&&&&&&&&&&&&&&&&&&&&&&&&&&
(二)(12分)
17.(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
上海市(09)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舟山市(09年浙江省)
(二)(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
(2)佁然不动&&&&&&&&&&&&&&&&&&&&&&&&
(4)其岸势犬牙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17.(1)向西(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9.(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月潭课文原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