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物体倒与不倒翁的临界点是什么。

不倒翁之所以不会倒,一方面因为它的结构是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铁块.另一 方面,不倒翁的底面大?不倒翁之所以不会倒,一方面因为它的结构是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铁块.另一&方面,不_百度作业帮
不倒翁之所以不会倒,一方面因为它的结构是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铁块.另一 方面,不倒翁的底面大?不倒翁之所以不会倒,一方面因为它的结构是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铁块.另一&方面,不
不倒翁之所以不会倒,一方面因为它的结构是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铁块.另一&方面,不倒翁的底面大而圆滑.物体的稳定性,也叫稳度,它是指物体在同样受力的情况下,是否容易倾倒,稳度大的物体就不容易倾倒.为了探究影响稳度的因素,王伟同学做了下面&一个实验,把如图所示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上端使之倾倒,然后把该物体倒置于&水平地面上,用同样大的力去推.&&(1)王伟发现第______个物体(填“1”或“2”)更容易倒.&&(2)影响物体稳度的因素有物体的______和物体的______.&(3)你认为制作显微镜的底座材料应选(______)&&&&A、密度较小,底面积较小&&&&&&&&&&&&B、密度较大,底面积较小&&&C、密度较小,底面积较大&&&&&&&&&&&&D、密度较大,底面积较大&&&(4)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你再举一例.
(1)由图可知,把该物体倒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的支承面不变,物体的重心高度降低,所以稳度降升高,因此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推它,第一次更容易推到.由此可知,物体的稳度与物体的支承面和重心高度有关,重心高度降低、稳度提高,重心高度升高、稳度降低.(2)显微镜底座的作用是为了增加稳度,使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很稳定,这就要求底座的质量大一些,自然就选用密度大的材料来制作,底面积尽量大一些,这样也可以增大稳定性,故选D;(3)各种机器的底座都是由密度较大、底面积较大的材料制成的,因为机器底座的作用是为了增加稳度,使机器在运转过程中能够很稳定,这就要求底座的质量大一些,自然就选用密度大的材料来制作.故答案为:(1)1;(2)支撑面;重心高度;(3)D.当前位置:
>>>各种情况中,哪一种情况有做功()A.人从一楼走到三楼B.推墙墙不倒..
各种情况中,哪一种情况有做功(  )A.人从一楼走到三楼B.推墙墙不倒C.背着书包站着D.扛着物体在水平路上行走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人从一楼走到三楼,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做了功.符合题意.B、推墙墙不倒,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没有移动距离,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C、背着书包站着,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没有移动距离,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D、扛着物体在水平路上行走,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也移动距离,但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各种情况中,哪一种情况有做功()A.人从一楼走到三楼B.推墙墙不倒..”主要考查你对&&功的概念&&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功的定义:必须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功的两个要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以下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不做功:(1)靠惯性运动的物体没有力对它做功。例如:某同学踢足球,球离开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 远的过程中,人做功为零。 (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也就不可能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如:一辆汽车停止在路边,一个人用很大的力却没有推动它。推力对汽车不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距离,但两者相互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水桶虽然受到手的提力作用,但是由于手提桶的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跟水平地面垂直,所以在水平面上走得再远,手的提力对水桶也没有做功。功和机械能知识梳理:如何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可以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该力的方向上是否移动了距离来进行判断。&&& 如冰块在光滑冰面上匀速滑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只是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因此,水平方向上没有力对冰块做功,而竖直方向上,重力、支持力的方向都与冰块运动的方向垂直,所以重力、支持力也没有对冰块做功。&&& 人用力推车,对车有水平推力,且车沿水平方向通过了距离,符合做功的两个要素,推力做了功。例1教学大楼每层楼高为3m,小明提着一重 50N的箱子,沿楼梯从一楼登上三楼,再沿三楼水平走廊走了4m进入教室,从一楼到教室过程中小明对箱子做的总功为(&& ) A.0J& B.300J& C.450J& D.500J 解析:本题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小明将50N的箱子提高6m,人对箱子的拉力是50N,箱子在拉力方向上移动6m的距离,根据W=Fs=50N×6m= 300J;另一过程是提着箱子在水平走廊走了4m,拉力和箱子移动距离的方向垂直,在这一过程中人没有做功。答案:B
发现相似题
与“各种情况中,哪一种情况有做功()A.人从一楼走到三楼B.推墙墙不倒..”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462142127341757425571139114525855答案:解析:
  1.稳度与物体的重心,底面的
着地面积有关.在底面积不变时,重心越低越稳;在重心不变时,地面积越大越稳
  2.电风扇的底座很重,是为了降低重心,面积很大是为了增大
底面积,使电风扇在使用时更加稳定
  3.台灯的底座很重,也很大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24、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这些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它的压强会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针对这一问题,她经过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a)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b)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丽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18所示,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放入水中,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给水槽中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保持瓶中的气体体积不变,并通过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及相应的压强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其他的温度(℃)
气体的压强(Pa)
&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看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某种关系.小丽经过进一步思考,得到了一个初步结论,并验证了自己其中一种猜想的正确.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丽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答: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不变时,.(2)在夏天,小宇将自行车车胎中的气体打的足足的,准备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同学小周,于是他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周聊天.正聊在兴头上,猛听得“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请你用刚才探究的结论解释一下.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33、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冰的体积变大还是变小?在物理小组活动的时候,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如何变化?”小刚立即做出了回答:“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结冰时的体积当然是变小的.”但小红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如果体积变小的话,那么冰的密度会变大,冰将会沉入水中.但事实上冰会浮在水面上,所以体积应变大.”到底谁对谁错呢?小刚提出了通过实验去解决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小药瓶中装满水,放到冰箱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看冰面是下降了还是升高了,不就行了吗?”大家都赞同这个方法,于是他们立即动手实验.于是他们在小容器中装满水后放入冰箱让它结冰,结果发现冰面是向上凸起的.再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小明他们的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2)这个实验经历了:A.猜想与假说;B.设计实验;C.归纳结论;D.进行实验;E.提出问题.小明他们采取的步骤顺序是:.(3)这种现象会产生什么危害?请举出一个例子.(4)用高压锅煮饭菜比用普通锅煮饭菜熟得快,为什么?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10、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绕几圈之后增大摩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增大压力,或使接触面粗糙.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了呢?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对此,他进行了如下研究: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拴上一个沉重的东西(例如一把大锁),然后,把它搭在一根平放的圆棍上(如铁床的横梁、自行车的大梁等),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拉棉线的另一端,如图所示,这时,要使重物不下落,用的力虽然比竖直向上提的要少,但省的力却不算多.再如图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一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再如图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两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小了.再如图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四周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等于零.根据你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同学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2)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何应用?请列举两例.(3)小明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怎样的思维程序?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2007?岳阳)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绕几圈之后增大磨察力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了呢?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对此他进行了如下的研究: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拴上一把大锁,然后,把它搭在一根平放的圆棍上.如图A中那样,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拉棉线的另一端.这时,要使大锁不下落,用的力虽然比竖直向上提要少,但省的力却不算多.再如图B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一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再如图C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两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小了.再如图D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四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为零.对于上述现象,小明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得出了结论.根据你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同学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2)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何应用?(请举一例)(3)小明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思维过程?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冰的体积变大还是变小在物理小组活动的时候,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如何变化?”小刚立即做出了回答:“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结冰时体积当然是变小的.”但小红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如果体积变小的话,那么冰的密度会变大,冰将会沉入水中.但事实上冰会浮在水面上,所以体积应该变大.”到底谁对谁错呢?小刚提出了通过实验取解决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小药瓶中装满水,放到冰箱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冰面是下降了还是升高了,不就行了吗?”大家都赞同这个方法,于是他么立即动手实验,他们在小容器中装满水后放入冰箱让它结冰,结果发现冰面是向上凸起的.再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小明他们的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2)这个实验经历了: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归纳结论;D、进行实验;E、提出问题.小明他们采取的步骤顺序是:(填字母).(3)在水结冰的过程中,质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碰撞后的速度
的物体与静止的物体相撞,在不知道是什么碰撞的时候,碰后两物体的速度范围是?
范围应该是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之前吧。
就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碰撞后没有动能的损失的情况,另一种是碰撞后,两个物体粘在一起的情况,速率范围应该在这两种情况之间。
觉得楼下说的也不是很对。最低速度肯定是大于零的,如果最低速度等于零,两个特体都静止,怎么可能存在碰撞?能量怎么可能质量无关?能量和质量与速度都有关: E=1/2mv^2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