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城市乌云胡同里学校打架电影放的音乐叫什么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在西南交大某个小角落有一个为你光影之梦而生的地方。我们凭借着对电影的热爱,希望更多人听到我们内心对电影的嬉笑怒骂和贪嗔痴念。只不过是抓住最微小的希望,在这个浮华过头的时代坚持自己的声音,微如沙砾却一样可以光芒万丈。&欢迎加入电光布影,让我们和整个世界听听你内心的声音。&&
【港·你知】风光不再之黑帮片
香港是一个怪地方,亦中亦西,在大排档样子的地方也可以吃到品质不输必胜客的肉酱意粉,茶餐厅里粥粉面饭与牛排奄列齐飞,在中环英语比粤语好用。高楼林立,处处是国际大都市的样子,金融业发达,但是金融街的忙人喜欢在休市的时候去古色古香的陆羽茶室坐坐。也是在香港,中国传统文化的遗留与现代社会发生化学反应,才有那些背负忠义二字,规矩复杂制度森严的黑帮。
而黑道片是香港电影的金牌产品,刀光血影,义气儿女抑或是笑里藏刀,阴谋重重,都是黑帮片百拍不厌的主题。
《黑社会》堪称黑道片的经典之一,2005年亚洲最好的电影。没有打群架械斗,也甚少老大们傻乎乎地对手下爆粗发飙的狗血场面,全片环绕帮派选举展开,主人公个性鲜明,每个出场人物各具特色,剧情由浅入深,作为一部非常规的黑帮片,杜琪峰却把幕后的腥风血雨,权利之争,利害关系,势力对比,诠释得无比清楚。
上一次对杜琪峰有印象还是在看过人称写给香港的情书&&《文雀》。对于《文雀》的失望可能是来源于剧情以及毫无演技可言的林熙蕾在片中作为游离闪现的女主角,仅仅几场带着清新调调的戏会让你忘了&文雀&这个词在粤语中指的是扒手,而扒手的生活也是可以那么文艺范的。片中刻意呈现的老香港风情,不足以打动人心,不比彭浩翔的《伊莎贝拉》中的澳门,泛黄的色调刻画出的澳门的尘世美,旧而不破的建筑与街道,把澳门赌场林立的另一面呈现,在镜头下显得格外动人。
杜琪峰对生活在暗面的人物,题材情有独钟与他在九龙城寨度过的童年多少有些关系,作为香港著名的三不管地带,不复存在九龙城寨早已和启德机场(无间道2中出现过)一并归到老一辈的回忆中去了,作家笔下那个可以看到小孩用&街喉&(路边的水龙头)洗澡的地方,只有一部邵氏电影&&《城寨出来者》能给我对九龙城寨最直观的印象,它毫不逊色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贫民窟,在九龙城寨长大让他看到各式各样生活与社会底层的人,也体会到繁华都市下的阴暗面是怎样的存在。《黑社会》中的黑帮更加生活化,黑帮的形象贴近真实,不再是刻意穿着花衬衫,染着各色头发的古惑仔,王天林饰演的肥邓步履蹒跚,手提宽大的裤子走近监狱的样子更是完全想不出这是曾经叱咤风云的&话事人&,任达华演的阿乐更是温顺,也没有霸气外露的老大样子,内心戏的锋芒毕露使得观众方才发现阿乐气场远胜过大D。
也就是杜琪峰这种在九龙城寨&见过世面&的导演才会有此类的刻画。相比起《古惑仔》《无间道》中对黑帮极端典型化的描写,《黑社会》的角色设置让黑社会题材更加深沉与严肃,杜导自称这是黑帮史诗片,这种笔触也是应景的。
《古惑仔》也是黑帮片的经典,但是其更偏向于暴力美学,背负兄弟义气,造作夸张的行事风格,引起无数观众的热血沸腾,以至于山鸡,陈浩南的名字无人不知,几年前郑伊健,陈小春等原班人马主演的《飞砂风中转》更是打着古惑仔续集的旗号戏谑了一把,隐隐约约道出黑老大的苦衷,黑帮是是非之地不宜久留,还有不爱黑帮爱读书,不要权利要家庭,与传统黑帮片背道而驰的价值观,让《古惑仔》这一口水黑帮片系列有与众不同的延续。
更不得不提的就是《无间道》,这是我最喜欢的港片,没有之一。影片的三部曲照应完美,故事结构复杂但不零碎,黑白两道明暗交错,只有观众才能看到整盘棋的走动,像是三维空间的人在窥视二维面上的错综复杂的直线,每个角色有骨有肉,引入佛家思想,台词中不少金句,引人深思,而《无间道》表达的是悲情的正义,&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这句话没有公义,但是很现实,很残酷。《无间道》既是漂泊江湖,也是伸张正义,黑白无间,略略配上抒情桥段,无懈可击。
相比这两部成功的黑帮片来说,《黑社会》用深沉,严肃的嗓音来讲故事,甚少娇柔造作,片中穿插入会结拜时的庄严仪式,再加上肥邓的一段并非刻意的对白重申帮派权威的意义,故事层层剥开帮派的等级制度,对于一向看惯黑社会打打杀杀吃喝嫖赌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多少赢回点人们对黑帮的敬意,在主题定位上,没有高下可言,但是不得不说《黑社会》的角度还是最特别的。
前辈大莫说:电影看多了,现在只能看刺激的片子了。的确,剧情熟烂的片子看到一半就知道结局以及各种明暗线,寻求看电影的刺激也就只能看看《美国派》《宿醉》之类感官刺激强烈的片子来寻求电影的乐趣了。一部好电影不只要有张力,还要有吸引力,如今的片子能用拖沓的镜头来把片长拉到两个多小时,即便是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梁朝伟气场强烈,造型儒雅,表情忧愁得恰到好处的镜头,快进还是最好的选择。
《黑社会》剥丝抽茧地引入故事使得观众在99分钟里面毫无厌倦感,剧情总是恰到好处地转折,层层递进。许多电影是早早给电影设置一个结局,让剧情追着结局走,而结尾阿乐杀死大D完全是戛然而止的意外结局,让人意犹未尽,似乎故事还没完,但是反观全片,选举&话事人&这一事已尘埃落定,英文片名的&election&也被叙述完毕,故事确确实实地圆满了。留有的意犹未尽,就当做是导演为拍续集留的一条后路。
喜欢黑帮片,语言的魅力是原因之一,黑帮作为本土产物,黑帮片中的措辞以及使用的谚语更是有粤语的神韵,无法用普通话来表达。比如《无间道》里最精彩的场景,无疑是梁朝伟和黄秋生在天台对话的那场戏,而我最喜欢的是这场戏中梁朝伟的痞气,进了黑帮,就是混混,和警察就是两个样。而梁朝伟的痞气在《一代宗师》里也可以看到,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自然而且生活化的演员,《花样年华》和《重庆森林》甚至是《悲情城市》里的梁朝伟却呈现出一个文雅细腻,柔而不弱的形象,一个演员能本色出演,也能表现各色各样的人物,有张力,可塑性强,才是有一个好演员,而梁朝伟的言谈则是透露这些信息要点(除了《悲情城市》里面他演哑巴),他说一句&收皮啦你&要译成国语的&你算了吧&那是丢失了多少味道。众叔父辈不迭地吵着,王天林一句请茶,不急不慢,温文尔雅,打断屋中愤怒与紧张编织的气流。大D的措辞是咄咄逼人的,而阿乐的措辞则是敬重而谨慎的,但是斗起狠来,阿乐却不输大D。而人物的名字也有无法翻译的隐含意就如片中出现的&吹鸡&就是吹哨子的意思,吹哨子的就是指挥者,他作为上一届&话事人&,&吹鸡&也引申出他曾经的势力。
《黑社会》《无间道》都曾经被看做香港电影的救世主,在票房与艺术性取得双丰收,但是却没有为港片开辟新的一个时代,真正意义上的救世主仍旧没出现。而黑帮片越来越少,香港在回归后,社会的改变也使得黑帮不再横行,合拍片已成主流,大陆市场才是需要攻占的高点,票房如何高就如何拍,黑帮片大势已去,我们或许只能看着这些经典,忆起那些激荡热血的兄弟义气。
[造梦师·王朔]痞子坦荡荡
&想什么,做什么,是步枪和小米;道理多,总是说,是大炮轰炸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是处于一种长期沉睡,然后被突然惊醒的状态,这种惊醒后看到的是社会在不断地变化,正如同那个时代荷尔蒙旺盛的年轻人一样,无论是身体、心理还是思想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育、生长。面对着每天都在改变的社会风景,期待着又惊又喜的世界大事,七十年代的&顽主&们拥有了一段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年代印迹,这种印迹包含了他们对生活、爱情、信仰的认识,他们的青春与那个回想起来略微有些动荡的年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冰与火的交替之下,他们似乎懂得了一些东西,又似乎不太懂,但他们玩的就是心跳,即使过把瘾就死。
&时势造英雄&,这话说得没错。&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所以说,的确是那个时代才可以造就他。王朔&&这个一脸嚣张的江苏汉子,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他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开始创作,用调侃、戏谑的语言表达方式,走上了他所谓的&舞文弄墨&之路。随后的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掀起的&王朔热&又使他真正成为影响那个时代年轻人思想的标志性人物,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到《顽主》,再到由姜文一手推至顶点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无论是王朔的小说还是王朔的电影都牢牢占据了青年们的视野,就像是崔健的摇滚&统治&了他们的耳朵和精神,所以这个年代,勇敢、决绝是他们的代名词。&
但时代也同时决定他不可能做个安静规矩、形象气质俱佳的文人,于是在文人雅士与痞子流氓之间,他选择了做后者。他有他的平等公式:我是流氓我怕谁+你是流氓谁怕你=谁也不怕。他不甘把一身痞气只留在自己身上,他痞气外漏至笔下的每个角色,这之中有一板砖敲破别人脑袋的马猴,一心想看海报上年轻貌美的四大美女的秦奋,也有打着荒谬旗号替人办事的&3T&公司。这些在所谓知识分子口中整天无所事事,只会打打小牌、侃侃大山的小人物、&失足青年&在王朔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们高高地站在知识分子仰望的头颅上,双手插兜,一览众山小,痞气十足,但你甭管朔爷戏谑知识分子是不是真心自嘲,他不过就是要在你娱乐他之前娱乐死你罢了。
王朔将他这种&不娱乐死你不偿命&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就像是在电影《顽主》里,无不透着王朔味&&最正的京味儿调侃,当然,无法否认的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也源于最懂得王朔的演员们,无论是张国立、葛优,还是马晓晴、梁天,他们用最真实的演技诠释了王朔精神,也拼凑了那个父辈们生活过的年代里的众生相。崇尚&五讲四美&,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时代背景出现在王朔的许多作品中,而王朔本质上也热爱着这些&赵老师&口中的&失足青年&,所以由心底鄙视那些所谓的伪知识分子,如同嘴上功夫漂亮的&姓赵的&以及一心想拿奖的宝康,尽管自己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顽主&一词,通过这部电影就有了新的理解:看似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心底却是乐观善良的小年轻,&3T&是,北京胡同里的年轻人也是。从某种程度上讲,调侃了老谋子,又调侃余秋雨,还依然坦荡荡的痞子对于自己笔下的小人物远比他自己柔和得多。&
2010年冯小刚王朔又一次联手创作了《非诚勿扰2》,好评差评各半,大多数人是为着王朔的回归而走进电影院,然而一半的人找不到最初感动,一部分是因为冯小刚的无力与做作,另一部分也因为&顽主&王朔的生疏,因而《非诚勿扰2》虽有冯王一直以来的特点,但更多地像是好久不见的老搭档说着有些生硬的相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3年冯小刚和王朔又决定进行一次合作,冯导的广告植入已然不忍直视,且待痞子王依然能坦坦荡荡。
[最佳男主角·林肯]O Captain!
&在好莱坞,能够按照自己想法拍电影的人没有几个。&每一部好莱坞电影的诞生,都是艺术向商业妥协的过程。
身为好莱坞金牌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对这部影片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当他制作《林肯》这部影片的时候,并没有把它叙述成一部描绘第十六届美国总统林肯的传记。正相反,他把时间轴架设在1865年一月,这个可以说是亚伯拉罕&林肯赢得他最伟大胜利的时间里。这使整部电影更像是&亚伯拉罕护宪记&。导演没有把《林肯》当作一个呈现伟大功绩和美国梦的舞台,影片虽然简单的提到了葛底斯堡演说和《解放黑奴宣言》,但编剧托尼&库石纳很明显更多的从南北方官僚和大众对待奴隶和战争的态度上着墨,这使得林肯不再是一个站在神坛上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林肯》强有力,扣人心弦的对这位永恒船长塑造出的完美肖像画。
林肯,他的一生都是理想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的结合。他做了在他之前历届美国总统尝试去实现的事&&成为一个和平统一的联邦。我们在历史书中读他的丰功伟绩,把他放在一个仰视都觉得难以表达尊重的高度,也许正是这样,才没有更多关注他的伟大背后隐藏的诸多因素。《林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睿智,友善,拥有无比高尚道德品质并且像其他政治家一样善于玩弄政治的领导者。在油画般的镜头里,林肯与政治家们的谈话却像是凝固了一样。简单的镜头运动无不体现着肃穆和浓重的历史气息。
然而,恢宏主题下的《林肯》没有大场面和煽情音乐,在一个单独空间里,丹尼尔&戴-刘易斯饰演的林肯把这种厚重的历史进程慢慢向前推动。戴-刘易斯没有去演绎林肯,他直接把林肯装进了自己的思想,行动和感情。这是我这几年看过的最出色的演绎之一。不仅因为戴-刘易斯看起来像那个了不起的英雄,更是因为在这短暂的两个半小时里,他一度成为了林肯。他在荧幕上带领观众,在种族偏见,南北对峙,劲敌幕僚的各种矛盾中朝着自由的每一英尺进发。而这种由内到散发的魅力让今年的奥斯卡影帝当之无愧的收于这位无与伦比的英伦绅士囊中。这是丹尼尔&戴-刘易斯继《我的左脚》和《血色将至》后第三次获奖。也是历史上首位三次获此殊荣的奥斯卡影帝。
电影极具观赏力和勃发力的表演是整部电影不冷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得益于剧组出色的选角,《林肯》拥有近两年最精彩的群戏。无论是林肯本尊的戴-刘易斯,还是共和党激进派领袖史蒂文斯的扮演者汤姆&里&琼斯,都锁定了今年颁奖典礼大大小小的奖项。而琼斯更是奉献了他从影为止最精彩的表演。在他的脸上眉间,道道皱纹都藏着一个政客的狡猾机敏,而这种丝丝入扣的杀伤力,很夺刘易斯的光芒。萨利&菲尔德,饰演林肯精神紊乱的妻子。她的表演无疑也是卓绝的。大卫&斯特雷泽恩版的美国国务卿威廉&西华德和詹姆斯&斯派德版的田纳西律师W. N. 比尔博都让人印象深刻。在向历史致敬的路上,四大影帝齐聚一堂,这绝对不只是一部电影而已。
我曾经很担心,因为主旋律电影已经司空见惯,即便是美国观众也难免对政治题材疲倦反感。而这次又是斯皮尔伯格,这个在好莱坞商业电影市场里打拼了40年的&伪文艺老青年&,片子难免落入俗套。之前《战马》的华而不实着实令人失望。那种在商业与艺术中委曲求全的骑墙作品在他那儿也不占少数。但好在斯皮尔伯格这次没有刻意的讨好观众,他没有大张旗鼓的用炮弹,孩子和人性去宣传美利坚的爱国主义和人文关怀,相反,影片前半段几乎感受不到导演的个人痕迹。当然,斯皮尔伯格也没有把《林肯》做成一部群英荟萃的教育片。他在克制自己情感的同时,用其娴熟的叙事技巧冷静地控制观众的观影感受。
同样是历史,同样是政治,同样是主旋律,同样是重金打造的群戏,中国现代的主旋律电影却像是历史删减版。暂且不谈操控了80%党的历史的韩董事长和拍不好,删不完,剪不断的广电,尽是演员拙劣的表演和虚假的神情就让人作呕。现在的正剧早就没有《火烧圆明园》《开国大典》《焦裕禄》《周恩来》时期的纯朴质感,取而代之的是那些空洞的整容手术皮囊下满是违和感的狰狞神情。当《林肯》在愉悦的风格里展示他手下的三个说客是如何用卑劣的手段帮助他获得参议院的投票时,我们本应是旗帜的红色电影却永远在抗日战争的苦大仇深中终日以泪洗面不能自拔。而当中国导演抱怨中国新一代年轻人丧失本该存在的革命精神和使命时,《林肯》仍要接受广大影评人对片中卑劣手段过于道德化暗示的质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吸血鬼猎人林肯》之后,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还应该期待。当一个伟大的人形象被毁到没有思想的时候,的确需要点信心抱有美好的幻想。而《林肯》绝对没有令人失望。虽然我对它今年学院奖的表现有点遗憾,但是值得安慰的是,当以后人们把《少年pi》《逃离德黑兰》和《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仍到鞋盒子里的时候,《林肯》却仍然可以在DVD播放器里转动。
如果我还想做点什么的话,无非是拧断那些批判历史真实性的傻逼的脖子;如果我还想说点什么的话,也不过是:O Captain! My Captain! Long live my dearest Father!
【汤唯】由汤唯和吴秀波主演的新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上映在即,虽然《色戒》之后汤唯的戏路一直较窄并且鲜有佳片,但是再次表达一下对这个女人无止境的爱。
图为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海报。
图为《乐活》杂志为汤唯与吴秀波拍摄的写真。
[小城·潮州]父后七日
&以前人家说,累得快要哭爸,原来哭爸,真的是一件这么累的事&
听到台湾电影里面的闽南语台词,总会有亲切感,因为小城的方言同属闽南语系。作为一个不熟练家乡话的人无法解释&哭爸&是什么意思,但是这个语气助词早已融入我心。
小城叫潮州,地处广东东南,对于我的同龄人,潮菜以及早年香港连续剧《我来自潮州》大概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标签,许多人会默认潮汕地区就是潮州,但对于我来说,那个被一弯江水怀抱,古旧城墙包围着的小小府城才是我心中的潮州,才是我牵挂依托的地方,那个大街小巷子都有从前的故事的小城。小时候妈妈领着我漫步潮州,告诉我这是谁的家,从前谁谁就住在这条巷子,某个店铺是外公的朋友开的,从前她上学就是从哪个巷口拐出来去学校的,妈妈带我去体会城墙内的每一处,我虽从未长住,但我对这里的一切却不乏了解。
小时候的潮州还不像城市,少之又少的外来人口以及潮州人的特质使得小城的种种比起如今更加情意绵绵,清晨的最佳选择是和外婆外公去爬葫芦山,在山坡上有卖豆浆的小店,桌子还是顺着坡势倾斜地摆着的那种,味正料足,再加上特有的油糟粿。那时家里住的大多的自家的楼房,外公闲时总是在厅堂泡茶,大门敞开,熟人路过总会打个招呼,进屋喝两杯茶,聊几句天,潮州的茶总是滚烫,烫到拿不起茶杯的那种。
(摄影by李双南)
而《父后七日》镜头下的彰化,是我印象中的台湾样子,虽说彰化和潮州有许多相似之处:小城,同操闽南语系的方言,传统仪式严谨。但是其他形式上来说其实彰化和潮州相差甚远。阿梅回到彰化,细碎的思念一一闪回,这才是这部电影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比起现在大多电影描写当下,这部电影对旧事的回忆,避开大城市的喧嚣,让电影看起来完全是一幅乡土风情画,人是不二的主角,情是不二的主题。
小城就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网,《父后七日》的小城是这样,潮州也不例外。小圈子人际关系是如今长在大城市的人无法领会的小城的神奇产物,&小小潮州城不是相识便是亲戚&,就像妈妈在高中同学聚会发现小学同桌嫁给了高中班长,舅母嫁到我们家以后,我的高中同学和我变成了远房亲戚之类的事情时有发生。
对一个城市的念想,或多或少的依托在一些细碎中,小城的故事,没有波澜壮阔,却星星点点,每一滴都滴在心头上,很多看过《父后七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梅在桥上骑着摩托车,载着父亲的遗像,想起十八岁生日那天父亲载着她在桥上给粽子给她吃,没有忧伤的淡淡回忆。
(摄影by李双南)
明明回忆很多,怎么会不痛,整部电影不哭不闹,回忆总是突然袭来的感觉,&恨世间,爱情啊,空笑梦,一场风声&一句歌词让阿梅回忆起父亲。一碗芋泥也可以让我想起外婆,芋泥顾名思义就是芋头搅成泥浆状的一种甜点,外婆去世整整十年,外婆做芋泥的一道道工序却历历在目,十年之间吃过无数芋泥,怎么也吃不回外婆做的那种软糯适合,甜度刚好的味道。我对食物总是有一种从一而终的怪癖,就像我爱吃肉酱意粉,无论去到哪间西餐厅我都要试试最简单的肉酱意粉,只是想吃到小时候在某家可能现在已经倒闭的西餐厅吃过的无法忘却的美味,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怎么也无法复制,剩下的只有回忆,带着过去的留恋与不舍过着顺时针的生活。
父亲去世几个月后,阿梅在香港机场候机时,想起父亲,想再给他买条黄长寿,怅然泪下。痛,只是埋在心底,回到大都市,霓虹,快脚步,每天又是被推着走一遭,思考的时间少,思念也会少。不时回去看看,那个还有人力三轮车,有城墙,有过去的回忆的小城,心中碎碎念,想着,活着对得起那些爱我的家人。小城于我,就是如此。
(图片来源网络及电影《父后七日》)
[小城·南京]春风沉醉的夜晚
文/McMurphy
娄烨是个荷尔蒙过剩的导演,拍《夏宫》那样政治敏感的题材招致自己被禁导5年,细想起来不过是情感细腻又纠葛的夏日夜来香花开,男欢女爱更胜于那个大时代背景下的风起云涌。
娄烨是个光与影的天才,但是从《苏州河》、《浮城谜事》一系列作品来看,这注定是一个格局太小的天才,我们无法体会时代的荒芜感,只能数清贾宏声脸上的痘坑。
我不喜欢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甚至是厌恶陆川的《南京!南京!》。一个卖弄带着浦口口音的南京话,一个再次让人们误会南京是一座苦大仇深的城市。1912街区灯红酒绿,民国时代早已湮没,这里也不过上演着和每个城市一样的日出日落,时代的伤痕在人们行迹匆匆间被踏平湮没,绝尘而去时不知朱雀桥边是否花开依旧,王谢堂前或许早已劳燕分飞。一个人们幻想的&六朝金粉之都,十朝都会&不过和所有旅游城市一样俗气,&桨声灯影的秦淮河&畔现在不过是十块钱一把假雨花石的小商品市场。
没有一个朝代在这里善始善终,没有一个朝代在这里长治久安。他像个大熔炉,南来北往,熔进闲人雅士的风骨骚情,爱国志士的满腔热血,只有这些最精毅的骨骼和血肉才能炼成今天的南京。
或许南京就是这样一个城市,承受得起近代风云变化,却担不起国仇家恨。明孝陵、中山陵、南唐二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梅花山上孙权墓,我们也不会忘记梅花山上还有一座被炸毁的墓,他的主人汪精卫也曾经是一个爱国青年。一个只能埋葬英骨忠魂,却无法引领天下大同的博爱之都。
或许《春风沉醉的夜晚》的格调最适合南京,三角恋的暧昧牵扯不清,同性之爱的昏暗迷离。无需露骨得刻画一个城市的音容笑貌,却在情感里渗透得刻骨铭心。生生死死的大事,大吵大闹的小事,我们竟然只能像旁观者一样学会平淡,不具有带入感的叙述才真正让我们体会,你只是生活的观众,历史的过客,城市里的甲乙丙丁,我们甚至不需要像北上广承受太多的荣耀、压力和嘲弄。
我们享受这里的闲适安逸,包容博爱,现在我们是稳中带甩南京人。在春风沉醉的夜晚,我们的浪漫只是去马台街喝馄饨而已。
辛普森一家:托儿所的漫长日(The Longest Daycare) 完整版-音乐短片 高清MV-音悦台
|超清在线|【今年奥斯卡提名短片】《冰河世纪4:大陆漂移》前加映的3D动画音乐短片,没有对白。超级可爱的想象力,突然有那种《猫和老鼠》的感觉。
【第63届柏林电影节】国际章在接受粉丝们的签名,大家亮点自寻,祝大家春节快乐辣!
快点啊,你找到亮点木有啊!
【THE JOKER】小丑祭,祝地狱里一切安好。
日演员希斯·莱杰去世,五年祭。
原来你笑起来,有阳光。
淡淡的阴郁。
【本年度最被忽视国产佳片】谢飞监制——《万箭穿心》
1月17日晚上7:00中央六套播放了《万箭穿心》。《万箭穿心》在许多电影院没有上映或者上映了几天就下映了。希望大家在被《泰囧》逗乐的同时可以关注一下这部揪心之作。
网友将其形容为“2012版《钢的琴》”和“国产版《一次别离》”
[讨论]你爱的是电影的娱乐性还是真正的电影本身?
电光布影已进入寒假模式,稿件数量会大幅减少。更多文章欢迎戳进:http://www.yanghua.net/WebSite/Culture/FilmBBS.aspx
有人说他每年都要在圣诞节看一遍这个!
图为《真爱至上》海报。
[我笑他人看不穿]港式喜剧的一声哀叹
& & & 文/李双南&
& & & 今年夏天唯一进电影院看的电影就是这部《低俗喜剧》,记得七月份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海报与宣传微博出现在我眼前,我曾深深地怀疑这部片功力会不会仅限于哗众取宠,结果是,它的确很俗,家长指责类型实至名归(因为香港的电视节目有家长指引的分档,所以影片开头提到本片比家长指引高一级,为家长指责类型)。
& & & 但是还好它没令我失望,彭浩翔的&怪鸡&犹在,港味不因他迁居大陆而减弱,只是在电影中只用台词作为载体,有些单薄。挑战低俗巅峰是片子的亮点,也是整部片子最大的戏谑,如今香港主流电影走着与大陆合拍的大路,赚大钱,拿大奖,片子半俗不雅,在电影院嚼过一桶爆米花后一切荡然无存,抑或是如《3D肉蒲团》把情色作为幌子来吸引众人的眼光,又或者像王晶一般百俗不厌,总是喜欢摆大胸女星来撑场面。当一切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时,《低俗喜剧》就是可以傲视那些遮遮掩掩的低俗,当事物俗到极致的时候,人们就不认它为俗,当俗得正大光明的时候,也没人会认为它俗,彭浩翔也想观众这样,观众的心理也就是这样。
这部片把人把事黑到骨子里了,这让我想起《志明与春娇》中的&公公&彭浩翔本想本色出演但最后这个角色给了司徒慧焯,余文乐谈起此事说司徒慧焯演得绝对没有彭导出彩,因为没人的嘴可以贱得过彭导,就是够贱,才能把低俗进行到极致。
& & & 香港监制上大陆低声下气地求大陆老板投资拍片,没钱拍片,市场低迷,香港电影的困境被滑稽地表现出来,在嬉笑背后有些苦恼是可以体会的。片中还出现了叶山豪,他还没从《3D肉蒲团》的阴影里走出来,极度恐惧人体爆破。没钱拍片,出品低劣,香港电影就处在这样的困境中,近年还有没有一部片能像《英雄本色》一样风靡华语区的香港电影呢?没有,或许是香港电影已经让观众厌倦,对的片子在对的时代才会有对的反响,而现在不是香港电影的时代了吧。
& & & 虽然影片有些雷声大雨点小,从电影院走出来后的确没有什么耐人寻味的东西,豆瓣上也满是差评。但是影评人的尖刻无法阻挡&牛欢喜&&俹簁&等词语这个夏天最热的粤语词汇,观众的认可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人人都在回避低俗,但人人心中都会有低俗的一隅,当这部电影将低俗放大化,把爆点摆在低俗上,把大胆妄为的事情摆上桌面,观众叫好,不仅仅是他够低俗,更重要的是它勇于低俗。
& & & 比起《伊莎贝拉》《志明与春娇》这部电影少了点文艺范,比起《维多利亚一号》又没那么重口味,这部电影不像是彭浩翔的风格,但却看得出彭浩翔的手笔,就像当年许鞍华的《幽灵人间》一样,虽然许鞍华拍鬼片实在不出彩,但是里面细致的描写刻画,平静的叙事,还是许鞍华的手笔。《低俗喜剧》天马行空,偶尔会插个段子,影片剪辑紧凑自然,在嬉闹的主线下藏着一条安静却贴近人心的副线。或许说它与《大丈夫》《AV梦工厂》比较相似,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低俗喜剧》让我相信了《春娇与志明》只是一次小小的失误,彭浩翔电影的一切都还在。
& & & 一切还在,包括彭导继续用谷德昭、詹瑞文来出演其中的配角。还有这次夫妻档出演的杜汶泽与田蕊妮,杜汶泽的演技感觉是会发酵的,对比十年前的《无间道》《大丈夫》中傻气、痞气、猥琐总是带着略略夸张的流氓表情,在《伊莎贝拉》中饰演一个忧愁的中年发福的警察后,杜汶泽的风格渐渐在发生质变,如今他在银幕上更自如,幽默不减,还多了份内涵,不再是仅仅用表情与台词来塑造出一个人物的外壳,现在他的演技是从内而外的,感觉是完全进入了角色,把人物的内心外在非常立体地塑造出来。记得看完《头文字D》后有人说喜欢杜汶泽,我感觉不可思议,他看起来就是个带着夸张表情的跑龙套,或是说更像电影里的道具,如今看来那时他也就是如今的王祖蓝一类的演员,而近年喜欢杜汶泽的人多了起来,杜汶泽演技的发酵是被众人认可的。
& & & 片子最后杜汶泽为了女儿接受记者的采访,这个场景不长,却是温情线在整部片的断断续续烘托下爆发的一刻,和《大丈夫》一样最后设置温情线,在这两部不正经的电影里,显得尤为让人感动,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相比《金鸡》用时间轴来讲故事,从中渗透出浓浓港味,夸张的表演下有细腻的内心戏的电影,说《低俗喜剧》是有港味的电影那太牵强了,虽然他们同样带着香港人的优越感,如果说它坚持打着捍卫粤语的幌子,那也太过火了,我心中这更像是香港电影的一声哀叹,只不过是让人笑得很开心的哀叹。
(图片来源于网络和电影《低俗喜剧》:导演:彭浩翔编剧: 彭浩翔 / 陆以心 / 林超荣主演:杜汶泽 / 邵音音 / 詹瑞文 / 叶山豪 / 邹凯光 / 陈静 / 薛凯琪 / 郑中基 / 林雪 / 雷宇扬 / 田蕊妮类型:喜剧 / 情色)
我笑他人看不穿
文/McMurphy
& & 我讨厌你一本正经教育我战争有多残酷人性有多罪恶,我讨厌你试图感化我要认真对待工作天天向上,我讨厌你一本正经教训我要一本正经。
不能忍受电影中的肃穆氛围和感化力量。Seriousness is boring,&bitch.
南斯拉夫导演库斯图里卡在95年拍摄的《地下》中以一种怪诞又哭笑不得的桥段预言了自己的祖国将会解体,8年后&梦想&成真;姜文《鬼子来了》中&大哥大嫂过年好&的憨傻和中国人砍在所有中国人身上那凌厉的一刀,反差得鲜血淋漓。只有真正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厚而又难以言语的情感的人,才能用这样一种深情去戏谑,是在耗费生命倾尽情感去戏谑。沉重肃穆有多重,戏谑幽默至少也要比它贵五毛。
坏人不是那么凶神恶煞,他们更像是骑着猪撞坏了脑袋的白痴。好人不是那么聪明伶俐,他们更像是缺心眼活该被人骗的傻蛋。绝对的善与恶都一样缺乏人性,我们同样嘲笑正义和罪恶,审美和审丑同样都会疲劳。盖&里奇、昆汀都告诉我们这世上的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好玩,别轻易就放弃了那个推倒和被推倒的机会,你要知道你一被推倒,德克萨斯州就会卷起一阵龙卷风,就尽管嘲笑那些吃烤肉忘了带伞的家伙好了。
这世界上的事总是疯癫的人看得更明白,去讨论许多事的对错本身就是在黑色幽默。那些可知未可知,可怕不可怕的,你怕什么,去笑他们就好了。&
[少年派观影笔记]迎着末日呼喊
有人说,这恐怕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拍的出来的电影。我赞同。这当然不是想要显露一种浅薄的爱国主义,而是在看到面对父亲和兄长的抱怨仍然双手合十虔诚地做饭前祈祷的少年派时,我很难不去联想这块被指责了许久信仰缺失的泱泱土地。
李安是聪明的,在人们开始对层出不穷的3D电影抱有怀疑的时候他认定技术革新总有其意义。《少年Pi》可能并不是最好的3D电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每一个场景都专为3D特效而设。从起初满含着动物园味道的片头到结尾演职员表旁简易的图案,每个细节都很细致,从黄昏中富有禅意的人虎对峙到巨大的鲸鱼跃水而出再到深不可测的海底中包揽的宇宙万物,每一个场景都美丽得可以直接截来做桌面。于是,看门道的人接受信仰的洗礼,看热闹的人享受风光大片,但几乎每一个走出影院的人都竖着拇指说牛逼。
因为这真的不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即使少年和虎是一对富有戏剧性的搭档,然而在海上枯燥地漂流相当长的时间对观众来说怎么样也是一段无聊的场景,换做别人去拍,恐怕总担心会不会闷得要死。李安用中国人独有的含蓄和包容将主人公复杂的宗教信仰揉进这段离奇的故事里,让每一个仿佛静止的场景都带上禅意,少年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深深的宗教意味。整部影片就像打了一套完整的太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波澜不惊下暗藏着浪涛汹涌。
一部能让观众在看完之后热烈讨论的影片一定不会是太烂的片子。故事的最后几页一定是作者和导演的诡计,几分钟内剧情的颠覆让我们总拘泥于讨论哪个故事才是真实,但却几乎完全忘记了派当时的提问&&不是你更相信哪个故事,而是&你更喜欢哪一个&。
所以其实这个大家几乎都心知肚明的真相根本不重要,漂浮的岛实际上象征着厨子的尸体还是妈妈的尸体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从海上归来之后的Pi仍然过着再正常不过的生活。派也许为了求生双手沾满鲜血,但最终的他仍然信仰着所有的神明,他仍在饭前向他们依次问好、祈祷,他心怀诚意地活了下来,海上的一切反而早已因为饥饿和脱水而模糊不堪,再多的惊险也不过是南柯一梦,记得的只有天地的广阔和自己的渺小。人心的险恶在大难临头的时候本不必搬上台面,而善良和宽容往往是挽救一个恶徒最后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信仰并不是让人做了亏心事晚上还睡得着的东西,信仰和道德和法律并不是同一个体系的事物,它不一定是某一个教的某一个神,它只是在人们面临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困境时还能坚持下来找到出路的那一道光明,不管你是一个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我们都应该相信那个基督教牧师的话,上帝是爱着人类的,自然创造出人类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毁灭它。佛说,相由心生,这样相信着,才能这样存在着。
我喜欢看那个男孩在暴风雨中张开双臂呼唤赞美神,如果末日如期来临,愿也能迎风正视它的降临。那一定是此生最难得一见的宏伟风景。
我心有神明,纵末日亦无惧。&
p.s.《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官方网站做得也相当不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戳进去看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和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导演:&李安&编剧:&扬&马特尔/大卫&麦基&主演:&苏拉&沙玛/拉菲&斯波/伊尔凡&可汗/杰拉尔&德帕迪约/塔布/阿迪勒&侯赛因/阿尤什&坦东/王柏杰)
[我笑他人看不穿]民主+独裁=暴走漫画
文/汪正若&
民主和独裁,你选择哪个?
在当下回答这个问题,显然无意义,因为你生活的环境会让你条件反射地向整个世界大叫,&当然是民主&,除非你不愿意与社会共存,觉得生活寸步难行。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再三思考确定以及肯定的人,会想要稍稍为&独裁&发点声,不过,很可惜,这种声音不能通过管理员审查,还不得不生生咽回去。所以,这种情况下,要么对民主顶礼膜拜,要么就成为王小波笔下沉默的大多数。
好在现实中的沉默总会找到可以一吐为快的出口,否则,就像鲁迅所言在&沉默中灭亡&了。公开地讲政治冷笑话、荤段子,并竭尽全力地嘲讽表现三俗&&这就是电影《独裁者》的能力,大大咧咧地讲民主、讲独裁,混搭落难君王的励志故事,无疑,这样一部看上去的政治讽刺喜剧,实则是从头到尾的暴走漫画。一部影片里,把世界上能讽刺的讽刺了个够,能恶搞的也不遗余力恶搞,怀念金正日、用奥巴马做训练靶子、嘲笑低端的虐待工具、纠结于核武器形状,只这些,就铺成暴漫的前奏。笑,从头到尾的笑,但无论之前是忍俊不禁,还是满腹坏水地偷笑,甚至不可抑制了地大笑,你以为的美满了、幸福了、男女主角生活在一起、民主打败独裁的结局,最终却不过是一张姚明的经典囧脸罢了。
被追杀的独裁者千辛万苦回到自己的位置,宣扬不会支持民主,独裁才是永远时,他看见了民主的女神泪眼婆娑,便想起了所有有关于她的好,于是激情澎湃的直戳美国人伤口的演讲来了个三百六十度的转变&&&我所提倡的是真正的民主&。是的,独裁者仍热爱着民主的女神,即使她不够漂亮、有腋毛、像个戴着化疗假发的小矮人,但不同于独裁者身边妖娆美女的是,她是真正地想要亲吻你。
这也就是全世界期待的结局&&独裁要么被民主收服,要么就被民主干掉,电影选择了前者,现实选择了后者。真正的民主选举没有说不允许用坦克把选民赶到另一边,他们的确是自愿排过去的;娶了个民主女神回家,只可惜是个犹太人,舍不得砍头的誓言还是在偷偷地抹脖子动作中支离破碎;不过民主是有后代的,那么看看是男孩还是堕胎吧。所以慷慨激昂之后的结局事实上是没有变化的吗?荒漠之中,不管是尖头还是圆头的核武器还在热火朝天地制造中。至少,这一刻,屋内端坐的不是美艳的女保镖、不是梅根、不是凯蒂,甚至也不是诺顿、也不是加州州长,而是没有什么吸引人的,但感觉上失去又觉得可惜的民主女神。她的存在证明了挥舞着的是民主的大旗,她的存在使得反对者也没那么多,即使蹦出来一两种质疑的声音,也大可牵着民主女神走在联合国的红毯上大秀恩爱,高呼:&democracy,I love you!&只是你不知道的,搂着民主女神的手中仍可以藏把独裁的暗器。
很显然,影片中这位来自北非国家瓦迪亚的最高首领阿拉迪恩有着利比亚曾经的领导人卡扎菲的内核,而萨沙&拜伦&科恩借他之口,主要对一向以民主著称的美利坚合众国发表了惊世骇俗的讽刺。可笑的是,民主在美国,也仍旧并不能掩饰住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对外霸权主义,自由民主的美国梦,也只是看上去很美。奥巴马说:&这不是说说而已。&然而,除了这样说说还能怎样?黑人、女人仍被歧视,用外语开个玩笑仍会被抓,民主的确是如同影片中的支持者一样,在高层种种蔬菜,指导毫无生气的下属,偶尔热血沸腾、唾沫横飞地喷出一大堆所谓的原则,让陷入窘迫地带的人觉得,这样做,不赖。
但事实告诉我们的是,绝对的民主,除了美国自认为做到了,并要求其他国家也紧跟他们的脚步外,这的确很难真正地实现,民主要求符合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意愿,但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而且并不是每件事都会召集所有人来投票,听取每个人聪明或愚蠢的意见。社会主义的民主被狠狠地嘲笑,又何况是资本主义呢?海报上独裁者的镜片,民主和独裁已经是相映成趣了。
民主仍是大多数人向往的,如同电影中,阿拉迪恩说出&真正的民主&时爆发出的欢呼与掌声,只是在整个国际上,这条路仍走得艰辛。世界上各种文化的交融,需要的是更多的包容之心、求同存异,而不是一味地不赞成、不同意,那么分歧就在这里产生了,甚至说如果某一方更为强大,试图强行抹杀这种文化,那么他可以说这是民主&指使&的,而事实上,不过自导自演了一出暴走漫画。
电光布影,更多精彩:&
各位对于《泰囧》豆瓣评分8.6作何感想?
图为《泰囧》海报,上映五天吸金2.95亿。
26614人关注
26614人关注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打架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