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触觉和视觉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成语的景物

热门推荐:
  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的: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3.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二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三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一、抓住景物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朱自清写《春》,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而描绘这几幅图景时又分别抓住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细致描绘出春天“新”、“美”、“力”的总体特征。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要引导学生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同时也要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比较。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生描写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原因是对所写的景物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不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而成功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的结果。因此,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却是特色。”
  二、选好描写角度
  描写景物要选准观察角度。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景点,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要选好描写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角度。要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观察和描写出景物独特的状貌风神。
  1.定点观察:即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固定的。所谓立足点,是指人们观察事物时所站的位置。我们到一个景点去,固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写景状物也就有了多个角度:仰视、俯视、环视和远视,这样将景物一层层地写下来,从而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运用定点观察法描写景物,要使学生明白:第一,要注意选准立足点,哪里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第二,要把立足点交代清楚。
  2.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它是定点观察的连续。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一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换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二是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一方面,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色,另一方面,各局部景物合起来又要能反映出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样描写景物才能成功。
  3、散点观察:是选取某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它是定点观察的分散。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角度问题。老舍先生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就其每一幅图景而言,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描写角度,就三副图景总体而言,又采用的是移步换景和散点观察的描写角度。这样由定点到动点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之间来说的,仅就各大层次内部来看,又同中有异,如写城内既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又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笔法活脱,不失灵活变化之致。
  三、安排好描写顺序
  景物描写还要注意描写的顺序,顺序恰当才能使描写眉目清楚,自然和谐,繁而不乱,多而不杂。
  1、按照景物的方位顺序(即空间顺序)写景。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们应要求学生选定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至远)、由内至外(或由外至内)等方位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情状、风貌,使景物的画面井然有序的展开。如《济南的冬天》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及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空间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远近大小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2、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时间顺序)写景。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物,就是在一天中,时刻不同,景物的色泽、颜色、情状也不会是一个样子。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的变化推移,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
  如朱自清在春雨图里,不但采用了空间顺序由城内写到城外,而且又运用时间顺序由白天写到傍晚再到上灯,时空兼用,共同勾画出春雨图安静、和谐的“独特的美”。
  四、巧用联想、想象和多种修辞
  朱自清的《春》写的令人欣喜、陶醉,可谓神妙之笔,因为作者把观察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了起来,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老舍先生的思维则更为奇特,把济南城外山坡上积雪与草色错杂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景象联想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并进而心裁别出地想象到“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样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联想想象的这种神奇效果和作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悉心玩味体会并借鉴学习,同时也要教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学会多种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灵活运用。
  学生学习《春》时,要让他们看到,作者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描画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图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和排比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比喻表现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文章最后,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从刚落地的娃娃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耐人寻味。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皆具匠心,使文章读来满口余香,令人过目不忘。
  五、调动各种感官体验和感悟
  学生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么文章会生动许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六、烘托映衬,使景物形象更为鲜明
  要写好景物,还得运用烘托映衬之法。当然,这种方法的实际运用最初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只要教师指导有方、点拨得当、训练恰当,假以时日,学生是不难掌握的。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作者把它们放在“空灵的蓝水晶了”里一映衬,这些物象也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的确,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所以我们在写景时适时巧妙运用烘托和映衬,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岗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②这样看来,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烘托和映衬的方法还需慎重使用。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七、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微博]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③说到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作者带着情感(如欢乐、悲伤、苦闷、烦恼等)去观察描写时,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④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景物的色彩是由感情色彩决定的,不是晴天都明媚,阴天都悲凉。同一个场景,同一种自然风光,在不同作者眼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是作者的感情不同,通过不同物象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同为秋天,何其芳说:“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字里行间溢满丰收的喜悦;马致远却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极力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以表达游子的乡愁。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使之懂得流动着情感的语言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要让学生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八、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学生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这种技法的学习,可引导学生通过《观沧海》等诗文的欣赏来体会掌握: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以上全是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则又转为写虚即诗人的主观感受,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大气概。
  以上从八个方面举例谈论了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其实,景物描写的方法远不止这几种,它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一段或一篇生动、具体的景物描写,应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晶。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时,一定要对这些方法全面考虑,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考微信订阅号:zhongkao010 (关注微信订阅号查看以下内容)初中生家长交流群:。提供个人微信(当您出现家庭教育困惑,可加我微信与我交流).
  1、父母千万警惕 干扰孩子注意力的四大因素
  2、北京中考跨区招生名额今后逐年压缩
  3、您还不知道教育孩子的七大最佳时机吧?快来瞅瞅吧!
  4马上中考了,快来帮助孩子增强记忆力吧!
  大家好,我是小南,从事多年教育行业,也有不少经验可分享给大家。小南也希望各个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有个很好的沟通,没有压力,在这里大家一起讨论,说出您在教育孩子时遇到的困惑,大家一起讨论,同时我也会给出更多的建议,协助您把孩子教育的更好。有任何教育困惑,都可加入以上QQ群,找群主咨询。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三好互动中高考教育主编,三好互动是基于互联网直播互动技术、...
从事志愿填报指导14年
紫光教育集团副总裁
就职于和创留学,专注北美高端留学申请
14年托福雅思教学经验。美国托莱多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
2007年开始专注文科各个领域的申请和研究.....如何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喜情或悲情
来源:新作文原创
文章作者:汪建国 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藏龙中学
更新时间:
景物描写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景物写得生动细腻、层次丰富而富有情感。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转借法”让景物描写层次丰富。所谓转借法,就是在直接描写某种景物感觉到很困难或很单一时,借描写其它与之相关的景物来达到更好地表现此种景物的特点或丰富景物描写层次的描写方法。转借法分侧面描写与勾连法两种。1、 侧面描写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这样表现潭水的清澈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如果直接描写水的清澈,有点不好下笔,但是如果转为借描写水中鱼的活动,就能从一个侧面来表现潭水的清澈。这样处理,不仅解决了直接描写某一个对象不好下笔的困窘,还使描写的景物不再单一,使笔下的景物变得更加的丰富。这就是一种转借法,其实就是我们常提到的侧面描写。例如“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烈日”的例子:豌豆荚“咔”的一声炸开了,一颗豌豆从豆荚中弹射出来,撞到我的脸上,痒痒的。在这个例子中,从触觉的角度直接写日之烈有点不好写,转而通过写被暴晒的豌豆荚的炸裂来侧面表现“烈日”,不仅让“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烈日”更好写了,还让笔下的景物不再局限于“太阳”,还融入了“豆荚”,这就让景物变得更丰富了。2、 勾连法之所以不将“转借法”称为“侧面描写”,是因为转借法除侧面描写的作用外,它还有一个“勾连”的作用。它可以将与被描写景物相关联的其它一些景物也纳入到描写的范畴,从而起到让描写的景物更加丰富的作用。例如“从听觉、味觉、嗅觉等角度来描写雾”的例子:世间万物都被笼罩上一丝轻纱般的神秘,朦朦胧胧。清早,走在乡间小路上,只听见鸟儿那忽近忽远、忽高忽低的欢快歌声。那花儿也不愿被这雾掩埋,飘来了一阵阵芳香。一阵风吹来,只听见树叶那相互摩擦而发出的“沙沙”声,如同一群顽皮的打闹着的孩子。忽然,一颗雾珠从叶间滑落到我的嘴角,竟仿佛有一丝甜甜的味道,大自然母亲竟然把给叶儿宝宝精心准备的蜜糖水给弄洒了。如果从听觉、味觉、嗅觉的角度直接写雾,就有点不好写,作者转而写“发出歌声的鸟”、“闻到香味的花”、“发出沙沙声的树叶”、“感觉到甜味的露珠”,通过描写这三种景物来吻合“从听觉、味觉、嗅觉的角度来描写雾”的要求。这些景物并不是用来从侧面表现雾的某些特点的,而是在雾的环境中能听到、闻到、嗅到的相关景物,这些景物是和雾的环境紧密相关的一些景物。这也是一种转借法。这就是一种此物到彼物的勾连性描写,但却起到了使描写的景物更加丰富的作用,这种勾连法是不同于侧面描写的另一种转借法。二、从运用多种感觉入手,兼用转借法和修辞手法来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简称“三位一体”法。上面两个例子中的景物描写要求从不同的感觉角度来描写,同时兼用了转借法,这样,景物描写就涉及了多个景物,形成了一个景物的群落,层次更加丰富了。又由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描写也更加生动了。示例: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角度来描写烈日,并要求使用转借法和修辞手法那树上的叶儿也全都耷拉着脑袋,个个垂头丧气,像一群犯了错,被母亲批评的孩子,等候着慈爱的雨妈妈来安慰。那蝉儿放声悲鸣着,嗓子都有点儿沙哑了。门前石子铺的路上冒着腾腾热气。路边的草儿全都俯着身子,都快要趴在地上了,看着它们那奄奄一息的样子,似乎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儿了,渴望能喝上一口水。那虾儿也忙着打洞,仿佛是为了帮自己建一座豪华的避暑山庄。池塘的角落里有几只死鱼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在太阳的炙烤下,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臭味,令人有种恶心、想吐的感觉。三、如何运用“三位一体”法来表现“悲情”或“喜情”。【对修辞的要求】例1:“大树像一个歇斯底里的病人,剧烈地摇动着自己的身体,撕扯着自己的头发,对着过往的路人咆哮着。例2:大树像一个充满激情的拉拉队员,颤抖着身躯,舞动着臂膀,为我欢呼,为我喝彩。例1和例2都是写树。例1将大树比喻为一个歇斯底里的病人,很明显是写的悲情。例2将大树比喻为一个欢呼着的充满激情的拉拉队员,很明显是写的喜情。同样写树,为何会有这种区别呢?深入分析,会发现其主要原因:表现悲情的例1的喻体“歇斯底里的病人”是一个反面形象;表现喜情的例2的喻体“充满激情的拉拉队员”是一个正面的形象。于是这就给我们启示:写“喜情”,喻体可设置成正面的形象;写“悲情”,喻体可设置成反面的形象(若是拟人,也是同理)。【对感觉的要求】例1:春雨密密地、斜斜地下着,屋边的槐树就像是饿极了的婴儿拼命吮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了报答大自然的眷顾,槐树通过自己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几乎一夜之间全白了的槐花,向大自然奉献着一丝丝的芬芳,令人陶醉。这是春的气息。例2:春雨密密地、斜斜地下着,屋边的槐树灌饱了雨水,为了展示自己如蚂蟥一般强大的生命力,通过自己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几乎之间全白了的槐花,释放出了阵阵熏得人头晕目眩的槐花香味。例1和例2都是写春雨,而且都从嗅觉这个角度进行了景物描写。例1中的槐花让人闻到的是令人陶醉的芬芳,明显写的是喜情;例2中的槐花让人闻到的是令人头晕目眩的香味,明显写的是悲情。之所以会有这种区别,是因为表现喜情的例1中的嗅觉写的是正面的感觉“闻到的是令人陶醉的芬芳”,表现悲情的例2中的嗅觉写的是反面的感觉“闻到的是令人头晕目眩的香味”。于是这就给我们启示:写“喜情”应写正面感觉;写“悲情”应写反面感觉。 (不仅对于嗅觉,对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也是同理)【对转借的要求】例1:水中游动动着几条欢快的小鱼。例2:水中游动着几条红绿相间的令人恶心的蚂蟥。例1和例2都是写水的清澈。水的清澈不好描写,于是借写水中的生物来表现水的清澈。例1将写水的清澈转借为写水中“几条欢快的小鱼”,明显是写喜情。例2将写水的清澈转借为写水中“令人恶心的蚂蟥”,明显是写悲情;之所以会有这种区别,是因为表现喜情的例1将写水的清澈转借为写正面形象“几条欢快的小鱼”;表现悲情的例2将写水的清澈转借为写反面形象“令人恶心的蚂蟥”。于是我们得到如下启示:写“喜情”应转借为正面的形象来写;写“悲情”应转借为反面的形象来写。综上所述: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喜情,可以从正面来设置修辞、感觉、转借;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悲情,可以从反面来设置修辞、感觉、转借。四、学生随笔化写作展示题目一: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喜情或悲情& & 多么澄清的水呀!清澈得如一方明镜,情不自禁埲一口吮吸,好甜啊!那是一串项链吗?原来是一串鹅卵石横躺在水中央,好似一位婴儿躺在母亲怀里。时间匆匆,瞧,太阳公公旅行一天了,可仍然拖着疲惫的身子悄悄挖出半边脸,那云朵被太阳公公看得害羞极了,脸上已泛起红晕,好似一位抹上胭脂的少女,睡意慢慢袭上心头,太阳公公忍不住,滑进了大山的怀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 &(喜情)(九一班 陈月)那树上的叶儿也全都耷拉着脑袋,个个垂头丧气,像一群犯了错,被母亲批评的孩子,等候着慈爱的雨妈妈来安慰。那蝉儿放声悲鸣着,嗓子都有点儿沙哑了。门前石子铺的路上冒着腾腾热气,路边的草儿全都俯着身子,都快要趴在地了。看着它们那奄奄一息的样子,似乎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儿了,渴望能喝上一口水。那虾儿也忙着打洞,仿佛是为了帮自己建一座豪华的避暑山庄。池塘的角落里有几只死鱼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在太阳的炙烤下,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臭味,令人有种恶心、想吐的感觉。 & & & & & & & & & &(悲情) &(九一班 &文雅)题目二:通过写雾来表现悲情或喜情雾是那样善解人意,轻纱般的笼罩了我不想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悲痛的脸庞。头发早已被打湿,紧紧帖在脸上,一滴水珠顺着脸庞流到嘴角,麻麻的,痒痒的,舔一下,竟然有一丝淡淡的咸味,分不清这是雾水,还是泪水。枝头的叶片如一群刚从水中爬上岸的游泳的孩子,浑身湿漉漉的,有如我的一颗潮湿的心;这时,从叶间滑落下一滴水珠,落到我的颈上,冰凉、冰凉的,有如我的一颗冰冷的心。(悲情)(黄小鹏)&雾是导演,万物是演员,树、草、人、屋等自然万物在雾的主导下上演着一出朦胧而变幻莫测的舞台剧,美不胜收。这是大自然为我举办的专场演出,是为了庆贺我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喜情)(黄小鹏)
新作文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已经最顶了
个性签名:
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用新作文手机客户端轻松一扫,精彩作文立刻呈现
各市教育局:为贯彻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
全新的活动,和你喜欢的编辑一同开心度过这...
我的成长状态
版权所有 (C) 2013 新作文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柳巷南路云路街小区2号楼 邮编:030001
电话: 8314
备案/许可证编号: 湘ICP备号语文描写手法有哪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语文描写手法有哪些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不同角度描写的的句子.嗅觉 视觉 感觉 听觉它把后花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零落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和纯洁,以及一切秋虫的歌唱.我曾徘徊_百度作业帮
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不同角度描写的的句子.嗅觉 视觉 感觉 听觉它把后花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零落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和纯洁,以及一切秋虫的歌唱.我曾徘徊
它把后花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零落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和纯洁,以及一切秋虫的歌唱.我曾徘徊池边:我把清波当做镜子,照见了她嫣然一笑的朱颜,比什么花枝还美丽.那池中的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羞躲了;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报道晨妆才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地站着,恰似一个披蓑衣的钓叟.我曾小立断桥:天末彩霞,倒映池塘之中一片红光似火.我小立桥端,消磨了几天黯淡的黄昏,痴等新月的东升,惊醒了栖鸦之梦.垂杨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摇摇欲坠.我曾慢步登楼:郭外的山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叶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那里是秋天!树叶青青,有如青草之争妍;雁儿阵阵,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渺渺,和着青云袅袅,是谁在那里嘘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许有蝶儿成双飞舞,燕子裁衣.在这可爱的诗境中,平铺了一幅绝妙的图画.我与她,变成了画中的诗人,诗中的画家,变成了灿烂的流霞,变成了明月,变成了并蒂的山花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态度如何?从哪里看出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50字。
苍烟渺渺,和着青云袅袅,是谁在那里嘘气如兰? 嗅觉天末彩霞,倒映池塘之中一片红光似火.视觉不是残荷,仿佛是落叶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那里是秋天! 感觉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报道晨妆才了 听觉
感官中没有感觉这一说法
试卷上是这么写的还有触觉 嗅觉
没有感觉那你回答我一下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态度如何?从哪里看出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50字。好么?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8月桂花香,伴着花的芬芳,游池赏荷。仿佛置身诗境画卷。陶醉其中。(其实还有多处点出了作者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那你回答我一下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态度如何?从哪里看出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50字。好么?
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8月桂花香,伴着花的芬芳,游池赏荷。仿佛置身诗境画卷。陶醉其中。(其实还有多处点出了作者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