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OC/OPTN及WDR36一带一路是什么意思思

共计198 条
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mr)是一组精神障碍性疾病,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以智能、情感和社会适应行为障碍为主要特征,突出表现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欠缺。看力低下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分离导致智力低下的致病基因是了解其发病机制和进行预防及治疗的关键。一方面,x连锁基因是导致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定位和分离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比常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要容易得多,因此研究者将寻找智力低下致病基因的工作重点放在了x染色体上。到2005年9月为止,共发现x连锁智力低下209种,分离得到致病基因65个。
非特异性x连锁智力低下(mrx)约占x连锁智力低下病例的2/3。非特异性x连锁智力低下,是指智力低下在一个家系以x连锁方式遗传,男性患者除了智力低下以外没有任何一致的表型以区别于正常男性。由于mrx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定位mrx基因只能基于单个大家系。
mrx84家系是本研究所在山东省遗传病调查中发现的。2002年,张锡宇等采用x染色体扫查方法对该家系进行了连锁分析,将其致病基因定位于xp1.3-q22.3的dxs8080和dxs456之间的约22.3cm区域内。hugo gene nomenclature committee(人类基因组组织基因命名委员会)将该家系命名为mrx84.
为分离mrx84家系的致病基因,本研究对mrx84进行了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
一、缩小mrx84致病基因的候选区域。本研究从定位区域边界附近选择了pter-dxs8054-dxs8083-gatal60808-dxs6849-dxsl204-dxs8032-alas2-qter七个已知位点,利用pcr结合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mrx84家系进行分析。在所检测的七个str位点中,六个str位点能提供连锁分析信息。单体型分析表明,dxs8054和dxs8083在家系中与致病基因之间出现重组现象,结果将致病基因候选区域缩小至dxs8083和dxs456之间64mb区域。
二、mrx84致病基因候选区域内7个候选基因突变分析。根据基因的位置和功能,本研究从该区域中首先选择了7个候选基因进行了突变分析。
znf41基因编码是一种锌指蛋白家族类的转录因子,包括一个高度保守的转录抑制结构域krab-a和krab-b,多介锌指dna结合基序,并具有kruppel家族特征的指连接区。znf41基因在认知发育中至关重要,其突变可引起非特异性智力低下。
ftsjl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进化上高度保守,是s-腺苷甲硫氨酸结合蛋白家族的一员,是一种核仁蛋白,可能与rrna的加工与修饰有关。已经发现该基因突变可导致mrx9和mrx44。
fgdl蛋白包括dbl(dh)和pleckstrin(ph)同源结构域,能够特异性的结合并激活cdc42hs,参与rho gtp酶信号通路的调节,起到鸟苷酸交换因子(gefs)的作用。fgdl蛋白还能激活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反应,引起c-jun激酶sapk/jnki活化。fgdl突变导致一种发育障碍——aarskog-scott综合征和非特异性x连锁智力低下。
dlg3基因编码突触相关蛋白102(synapse-associated protein 102,sap102)。sap102是膜相关鸟氨酸激酶(membrane-associated guanylate kinase,maguk)蛋白家族中的一名成员,在脑发育的早期表达,是神经元中主要的maguk,组成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tarpey等2004年研究了329个xlmr家系,在其中的四个家系中发现了dlg3的截短突变。
nlgn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神经细胞表面蛋白家族成员,这个家族的成员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的建立与重建有关。nlgn3基因突变可能与孤独症和asperger综合征有关。
slcl6a2基因又叫mct8,其蛋白通过运输甲状腺激素进入神经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10种slcl6a2基因突变可导致综合征型x连锁智力低下。
il1rapl2基因是mrx34致病基因illrapll基因的同源基因,两个基因在基因组结构和蛋白质结构上十分相似,蛋白质同源性达70.4%。原位杂交发现该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神经系统表达,所以将其作为定位在该区域中mrx的候选基因。
因而,以上7个基因无论从位置还是从功能方面看都可做为mrx84的候选基因。根据它们的基因组结构,设计并合成扩增其编码序列和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序列的引物,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采用上、下游引物测序,测序结果能清晰地读出全部编码序列和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序列。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序列比较,除在slcl6a2和illrapl2基因各检测到一个snp外,其余序列均与基因库中序列一致,提示mrx84家系患者不是由于以上七个基因编码区域突变所致。总之,本课题通过连锁分析将mrx84致病基因候选区域缩小到dxs8083和dxs456之间的64mb区域;通过突变分析,排除了mrx84家系患者是由于znf41,ftsjl,fgdl,di,g3,nlgn3,slcl6a2和illpapl2七个基因编码区域突变所致。
fzd3基因是分泌型wnt糖蛋白的膜受体,参与了wnt号传导通路。fzd3基因定位于8p21,而8p21是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区域,因此fzd3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易感位点。故本文探讨云南汉族与佤族精神分裂症患者fzd3基因的3个位点rs2241802、rs2323019和rs352203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运用pcr-rflp技术分别对1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云南汉族130例,佤族26例),140例正常对照者(汉族100例,佤族40例)进行fzd3基因rs2241802、rs2323019、rs352203位点多态性检测和连锁不平衡分析,并采用panss量表对2个民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定,再结合panss量表的得分分析3个基因位点多态性和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fzd3基因rs2241802、rs2323019、rs352203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2个民族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佤族样本rs2241802-rs2323019位点的d’=0.435,r2=0.144;rs2241802-rs352203位点的d’=0.012,r2=0.000;rs2323019-rs352203位点的d’=0.208,r2=0.031。而汉族样本中rs2241802-rs2323019的d’=0.021,r2=0.000;rs2241802-rs352203的d’=0.033,r2=0.001;rs2323019-rs352203的d’=0.057,r2=0.002。在佤族样本中,单体型a-g-c和g-a-t的p值<0.05(p分别为0.044,0.013);而在汉族样本中则为单体型a-a-t和g-a-c的p值<0.05(p分别为0.036,<0.001)。
本次研究未发现fzd3基因rs2241802、rs2323019、m352203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2个民族的群体可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迁移,混合或遗传漂变,以导致其连锁不平衡程度及单体型不相同。fzd3基因m2241802、rs2323019、rs352203位点在汉族样本中连锁不平衡程度较低;佤族样本中rs2241802-rs2323019位点的连锁不平衡程度稍高。在佤族样本中,单体型g-a-t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有关;汉族样本中,单体型g-a-c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有关。
【目的】精细定位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UNIVERSALIS HEREDITARIA,DUH)致病基因。  
【方法】采用荧光微卫星标记对收集到的一个DUH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书后,进行现场调查并获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标本;在染色体6Q24.2-Q25.2区域选取3个荧光微卫星标记(D6S441,D6S308,D6S1581),在染色体12Q21-Q23区域选取8个荧光微卫星标记(D12S101,D12S81,D12S1598,D12S326,D12S1667,D12S346,D12S351,D12S1708),然后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得到各位点的扩增产物,再采用ABI3130遗传分析仪测定PCR产物片段大小。根据各产物片段大小的不同,得到每个样本的基因型。对基因型数据进行校对后,用连锁分析软件LINKAGE5.1计算每个标记的LOD值,根据两点间LOD值判断连锁关系。最后用CYRILLIC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确定致病基因连锁区域。  
【结果】该家系在6号染色体上所选的3个微卫星标记的LODS值均小于-2。在12号染色体所选8个标记中D12S81,D12S1598的LOD值重组率在0.0时分别为2.25,1.37。单倍型分析将该家系致病基因定位于微卫星标记D12S1667与D12S351之间,遗传距离为2.9CM。  
【结论】该DUH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微卫星标记D12S间区域,物理位置为12Q21.31-12Q21.33,遗传距离为2.9CM。
该文从住宅产业的发展入手,分析了发展中国住宅产业的意义、中国住宅产品经营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连锁经营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住宅产品连锁经营的构想,并运用系统理论提出了住宅产品连锁经营中物流管理的内容,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和运筹学理论提出了住宅产品连锁经营中物流管理的内容,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和运筹学理论提出了住宅产品连锁经营物流中心的选址建设方案及模型,力争对实践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叙述了H家电销售公司由一家区域性连锁公司急速扩张成为全国性连锁公司所应采取的竞争战略.本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家电零售业的国内环境.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国际家电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对国内家电零售业巨头的发展提供了思路.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国内家电零售业的竞争态势,对比了国美、苏宁、永乐等家电公司的优劣势.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描述了H公司现有的竞争战略,目前应采取的战略定位和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
寻常型鱼鳞病(iv)是遗传性皮肤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在1:250到1:5300之间.在国内,这一数学达到2.29‰.寻常型鱼鳞病的发病通常在出生后一年之内就已开始.为寻找致病基因,我们在国内收集了组化特征高度一致的两个寻常型鱼鳞病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将寻常型鱼鳞病致病基因定位于lq22,最大两点连锁值2.47发生在微卫星dna标记dis 1653(θ=.00).单体型作图将精确定位区域确定于dis1653和dis2675之间7厘摩的范围.这些结果将为进一步克隆寻常型鱼鳞病致病基因提供帮助.
该研究通过候选基因途径,在中国汉族大样本家系人群中,lpl、at1、add1、vapr1a基因是否为国人高血压发生的易感基因,并分析血脂等中间表型与lpl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lpl基因在高血压家系中与血脂代谢的关系.中国汉族人群中,lpl基因的部分多态性与高血压、血压数量性状或血脂水平存在连锁或关联,提示lpl基因旁侧区域内的某些基因或lpl基因本身可能参与了国人高血压的发生,而且lpl基因可能与血脂代谢异常相关.
本文对多发家系精神分裂症染色体候选区域的连锁分析进行了研究。文章在湖南永州和娄底收集到两个汉族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选择候选染色体区域的微卫星标志,对两个家系进行基因组扫描。然后利用LINKAGE5.1软件包和GENEHUNTER2.1软件包进行参数和非参数连锁分析,并构建了可能的单体型。研究显示,永州家系中11Q22.1-11Q24.2区域与精神分裂症存在显著性连锁,强烈提示这一区域可能包含有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
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生应力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大小(bs)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个重要的风险因子。为研究影响bs变异的性别特异性数量性状位点(qtl),本研究分别对男性和女性bs作了全基因组连锁分析。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量了三个骨骼部位的bs,它们分别为:腰椎、髋部和前臂。用410个微卫星标记对来自451个家系共3,899个白人(包括1665个男性,2234个女性)样本进行了基因分型。鉴于不同骨骼部位的bs高度相关,对三个骨骼部位的bs采用主成分分析得到一个主成分,然后采用这个主成分作为bs的新“复合表型”进行了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女性样本中,8号染色体164 cm处(8q24)出现了一个很强的连锁信号,该位点可能是影响bs复合表型的女性特异性qtl(lod=3.03),但在男性样本中的相应染色体区域没有检测到连锁信号(lod=0.02,基因一性别相互作用p值=0.046)。另外,发现5号染色体130cm(5q23)与男性bs复合表型连锁(lod=2.97),但在女性样本中的相应染色体区域没有检测到连锁信号(lod=0.00,基因-性别相互作用p值=0.022)。本研究表明8q24和5q23是影响bs复合表型的性别差异的染色体区域,而这些区域可能包含引起骨大小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性别差异的多效基因。同时证明了在寻找与bs相关的基因时考虑性别与基因的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体重指数(bmi)是被广泛用于预测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和进行肥胖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指数,而身高是反应骨骼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生理指标。流行病学、遗传学和细胞分子研究都表明骨骼生长和脂肪产生密切相关。为鉴定引起身高和bmi变异的共同遗传因子,本研究在597个不相关的中国人中采用affymetix 500k芯片扫描了500,000 snps,运用双变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寻找影响bmi和身高共变异的基因。发现两个snps,rs,位于基因znf236(锌指蛋白236)上游10kb区域和rs,位于基因frk(fyn相关激酶)上游15kb区域,与双变量bmi-身高关联,双变量关联p值分别为6.26x10-6和5.88x10-6。基因型为rs gg纯合子的个体比基因型为aa的纯合子具有较高身高(2.6 cm)和较小bmi身高(1.2kg/m2),而基因型为ga的杂合子比基因型为gg纯合子具有较高的bmi(2.1 kg/m2),可能是由于杂合子优势。基因型为rs aa纯合子的个体比基因型为ac的杂合子具有较高身高(1.5 cm)和bmi(2kg/m2)。znf236是一个新发现的基因,在骨骼发育和肥胖中的功能还不清楚,但是,znf236属于锌指蛋白家族成员,锌指蛋白在骨骼发育和肥胖的许多过程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frk参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具有抑制生长的功能。同时它在胰岛β细胞增值和凋亡和肥胖相关的糖尿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frk和znf236可能是影响人类身高和bmi共变异的两个新基因。
肥胖和骨质疏松都是常见的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影响的人类复杂疾病,它们既受遗传的决定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环境和遗传之间以及基因和基因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体重是一个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而全身脂肪量是体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为较高的全身脂肪含量有利于骨的生长,对骨起到保护作用。最近有的研究者发现过度肥胖并不对骨起到保护作用,可能会使人更易于患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骨折。有人认为肥胖和骨质疏松之间存在着某种的联系,这两种复杂疾病可能由共同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在来自451个核心家系的4498个白种人的大样本中,利用单因素方差遗传分析估计全身脂肪含量(bfm)和腰部、髋部、手腕骨密度(bmd)的狭义遗传率(h2),并通过双变量方差分析法估计bfm和不同部位bmd之间的遗传相关、环境相关和表型相关;另一方面,通过肥胖和骨质疏松的双变量全基因组连锁扫描(wgls)分析寻找和发现数量性状位点(qtl)能同时影响bfm和bmd。考虑到性别特异性的影响,我们还在男性和女性样本组中分别作了上述分析。
分析表明在总体样本、男性和女性样本中,bfm和腰部、髋部、手腕bmd都有显著的遗传决定性(p<0.001),遗传率在0.43到0.70之间。在所有的样本组中,bfm与腰部、髋部、手腕bmd之间的遗传、环境和表型相关的参数都表现为显著相关,说明bfm与不同部位的bmd之间有较大的遗传和环境相关,进一步表明了bfm与bmd之间有一些共享的遗传和环境因子。同时我们发现男性与女性样本之间的bfm和腰部、髋部、手腕bmd的之间的遗传相关存在差异,表明男性和女性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qtl位点同时影响bfm和bmd。
基于bfm和bmd的相关分析的结果,我们进一步在总体、男性和女性样本组中分别作了bfm×腰部bmd、bfm×髋部bmd和bfm×手腕bmd的双变量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在总体样本中,我们发现染色体7p22—p21区域、6p27区域和11p13区域存在建议性连锁信号分别影响双表型:bfm×腰部bmd、bfm×髋部bmd和bfm×手腕bmd;在男性样本中,我们发现染色体13q12区域、7q21区域存在建议性连锁信号分别影响bfm×腰部bmd和bfm×髋部bmd;在女性样本中,我们发现染色体15q13区域存在建议性连锁信号影响bfm×腰部bmd。
总的来说,本研究全基因组范围内定位了一些qtl位点同时影响bfm和bmd。我们的研究为将来的肥胖和骨质疏松的功能研究及它们的共同的遗传决定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该研究以上海市徐汇为例分析了中国发达地区大城市人口郊区化、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人们消费行为改变、零售业态变革等引起的商业郊区化的产生机制和中国商业郊区化被动性、滞后性的主要特征以及商业中心恶性竞争、城郊商业设施不足、批发市场衰退等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主要问题.从商业业态、商业时间演化和商业地域结构等角度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商业地域结构、建立社区商业中心、发展社区商业、发展连锁经营、调整批发市场等应对城市商业郊区化发展的对策.
该文结构分四部分.首称,就宁波超市及浙江地区零售市场的现状,指出宁波三江连锁超市在宁波地区市场饱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必须走适合自身条件与特点的发展道路,采取"补空缺"的市场发展战略,到浙江地区市场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分析三江目标跨区域发展的管理现状和原因,提出三江要取得跨区域发展的领先地位,必须在业态定位、网点开发、商品管理、顾客管理、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方面建立优势.第三部分是详细分析跨区域发展采用的以上五项策略.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了展望.总结三江在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综合采用以上五项策略,以建立自己的市场地位.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商业地理学角度提出了连锁经营的概念,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连锁经营的一般分类及组织特性,并简要归纳和分析了国际、国内连锁经营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的轨迹.第二部分对商业地理学的发展作了简要的回顾,对经济区位理论及商业经济学的部分理论进行了述评,得出了连锁经营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及经济学研究的缺陷.进而,该文提出了对连锁经营区域环境进行分析的新的指标体系及操作方法.第三部分分析了长春市连锁经营产生的必然性,并以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为基本依据,对长春市商业企业连锁经营的区域环境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第四部分对长春市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并据此对长春市连锁经营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本文讨论了快速以太网技术和TCP/IP技术及其在工业现场应用所具有的优点和面临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分析了当今世界上的工业以太网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根据当前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应用快速以太网和TCP/IP技术实现了低压配电的区域连锁选择性保护(ZSI)的创新思路.并介绍了实验系统的构思和系统完成的任务.提出并实现了符合要求的系统架构和相应的应用层协议.按照功能模块的划分,依次详细介绍了软件各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以及其中涉及到的算法和原理.最后论文对系统的结构和性能做出了总结.
该论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工作利用基于家系的连锁分析方法定位了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致病位点,第二部分工作利用传递不平衡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中国汉族群体中G72/G30基因内的遗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先天性耳前瘘管(MIM 128700)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其患病率接近1%,一般认为是胚胎期形成耳廓的第一、第二腮弓的六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所致.我们首次利用一个包括7名患者和13名正常成员的家系将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致病位点定位于染色体的8Q11.1-Q13.3区域.在D8S285和D8S1 113两个微卫星标记处取得最大两点间LOD值2.40(重组率θ为0).同一区域的另外三个微卫星标记D8S和D8S1136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一区域与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连锁.最后家系中的单倍型构建将连锁区域确定于微卫星标记D8S532和D8S279之间大约26.7CM的范围之内.有研究发现G72/G30基因和精神分裂症之间有很强的关联,单个遗传多态性位点以及单倍型的分析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对G72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也证明它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致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我们在中国汉族群体中利用传递不平衡分析方法验证了G72/G30基因和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单个SNP位点以及单倍型的传递不平衡分析都支持阳性结果,最小P值分别为0.07.因此,我们的实验结果支持在中国汉族群体中G72/G30基因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候选基因.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是人类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尽管目前病因尚未明确,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遗传因素在poag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科前期工作发现以李光洪为先证者的重庆忠县李氏poag家系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地域封闭性、遗传稳定性和临床特征性,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具有明显的孟德尔遗传特征。该家系遗传关系明确、患者人数较多、表型特征突出、同代子女较多,是理想的poag致病基因定位研究的大型家系。
本研究以重庆忠县李氏poag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更加全面的遗传学调查和样本采集,经严格表型界定后建立永生细胞株。以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tr)为分子遗传标记,采用候选位点克隆策略结合连锁分析对该家系进行poag候选基因及位点的筛查定位,期望发现导致该家系连续几代发病的致病基因,为丰富人类poag易感基因谱、认识中华民族poag的遗传背景及特点提供线索,同时为poag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本课题进行了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
1、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调查了地处偏远的家系分支,完善了李氏poag家系的遗传关系及临床资料,同时对该家系所有个体的表型特征进行了再次确认;
2、为保证李氏家系成员基因组dna(genomicdna,gdna)的完整性以及后续研究的顺利进行,采用ebv转化加csa法对该家系成员b淋巴细胞进行了永生细胞株的建立与保存;
3、根据omim已公布的poag候选基因及位点,采用候选位点克隆策略结合连锁分析筛查李氏家系的疾病连锁区域是否与上述基因及位点重合,寻找具有显著性意义的位点,为后续工作提供线索;
4、以李氏家系全部成员和30例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对位于前一部分工作发现的d2s2259上游的cyp1b1基因的编码区域进行测序,以明确cyp1b1是否存在与李氏poag家系“共分离”的突变位点以及cyp1b1是否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
5、加密d2s2259附近的strmarkers,继续行基因分型和连锁分析,寻找具有显著性意义的连锁位点,进一步缩小李氏家系致病基因的连锁区域。
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重庆忠县李氏poag家系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共7代50余人,现存4代34人,截至2006年2月有poag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该家系患者发病年龄均≤40岁(男性平均26.5岁,女性平均32.7岁),且发病时iop高(发病时均感眼胀痛难忍,多伴随“虹视”现象,有条件测量iop者均>21mmhg),视神经严重损害(视盘垂直c/d多接近1.0),视功能重度丧失(多表现为晚期青光眼视野缺损和视觉电生理检查异常),是一个遗传关系明确、患者人数较多、表型特征突出、同代子女较多的大型poag家系。
2.用ebv转化加csa法对李氏家系34位成员的b淋巴细胞进行永生细胞株的建立与保存,建株成功率为91.2%(31株),复苏成功率为87.1%(27株),复苏失败的4株均源自高龄个体。实验结果显示该建株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信,成功率高,有效保存了该家系的遗传资源。
3.获得李氏家系34位成员的gdna:源自永生细胞株11例、外周血20例、唾液3例。经质量评定,所提gdna的质量均能满足后续研究的要求。
采用候选位点克隆策略结合连锁分析,选择与青光眼发病相关的代表myoc、optn、wdr36和cyp1b1的8个strmarker进行筛查定位。结果显示:位于cyp1b1附近的d2s367和d2s2259的两点最大lod值具有显著意义,特别是d2s2259,不论是lod值(2.135)还是重组率θ(0.06),都己达到lander和kruglyak于1995年提出的标准(lod≥2.1,θ<0.10),提示d2s2259与李氏家系的致病基因连锁;这一结果也排除了该家系与myoc(1q21-q31)、optn(10p15-p14)和wdr36(5q22.1)三个基因连锁的可能性。
4.对34位李氏家系成员和30例正常对照进行cyp1b1编码区域的测序,在李氏家系的5例患者和1例正常一级亲属中发现342g/c、441g/a、494g/c、1720c/a、1933g/c、2087g/a和ctdel共7处杂合突变,其余患者或亲属未检测到任何突变。来自同一地区的正常对照未发现上述任何突变。该家系cyp1b1编码区域的突变频率为17.65%,患者为45.45%,正常一级亲属为4.35%。测序结果表明cyp1b1编码区域的突变与李氏家系发病相关,但并非直接导致该家系连续多代发病的真正原因。
5.通过加密d2s2259连锁区域的strmarkers并连锁分析,发现d2s2369、d2s2352、d2s378和d2s337的lod值和θ值具有显著意义(d2s2369:lods=4.584,θ=0.00;d2s2352:lods=2.992,θ=0.00;d2s378:lods=6.238,θ=0.00:d2s337:lods=4.892,θ=0.00),提示由这4个strmarkers确定的染色体区域与重庆忠县李氏poag家系的致病基因紧密连锁。该区域位于2p15-2p16.3,长约7cm/7.5mb,共有12个基因在眼部表达。本研究所定位的李氏家系poag致病基因所在区域2p15~2p16.3与2007年suriyapperumasp等人对7个成人型poag家系的定位区域一致,且范围更小。
研究目的:进一步研究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相连锁的1P36.33-1P36.23区域内的基因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结论:该研究通过对UROTENSINⅡ基因编码区的全面突变筛查和对UROTENSINⅡ基因及邻近基因的SNPS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肯定了在非常小的染色体区域内UROTENSIN Ⅱ基因或与其呈连锁不平衡的其它基因在决定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对于便利店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是对国外经验的研究总结以及便利店经营运作的研究,而结合区域特点,深入探讨具体区域便利业发展的研究不多.该文正是从广州地区具体的城市特点及商业氛围出发,借鉴与参考国内外的已有的便利业管理和经营经验,综合和系统的探讨广州地区连锁便利业发展以及相应对策的研究.全文主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连锁便店的概念与特点、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以及各种经营要素、发展意义,为下文的分析和建议提供铺垫;第二部分对广州地区发展连锁便利店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分析,寻找广州地区发展连锁便利的机会点及问题点;第三部分在环境分析及参考国内外发展便利店的经验基础上,提出广州地区发展连锁便利店的对策.在文章中论述及分析的主要的发展对策有:发展特许加盟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初级连锁便利店;发展一批高层次便利店;政府提供政策扶持;并对便利发展进行引导与规范.
2001年中国学者成功克隆了dgi-Ⅱ的致病基因-dsp基因.在上海中国科学院孔祥银研究组收集的6个dgi-Ⅱ家系中有3个在dsp基因找到了突变,但来自岳阳、宁南、大连的3个家系在dsp基因并未找到与表型相符的突变.因此我们对这三个家系分别选取了4q21区域的高杂合度strp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以了解dgi-Ⅱ在中国患者中的基因定位情况.同时还对4q21区域的候选基因进行了pcr和dna测序,为进一步寻找致病基因奠定基础.1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三例家系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我们对大连家系选取4q21区域的4个高杂合度strp微卫星标记、岳阳家系选取6个高杂合度strp微卫星标记、四川宁南县家系选取6个高杂合度strp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2候选基因筛选;为寻找岳阳、宁南家系的dgi-Ⅱ致病基因,避免漏检,该研究对以上候选基因均进行了dna测序检测,选取dspp启动子及dpp基因、mepe和bsp基因进行报道.
该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一、遗传性耳聋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该部分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个含有dna样品、永生细胞系、临床资料和家系资料的遗传资源库.这些宝贵的遗传性耳聋的遗传资源是进行耳聋相关基因研究的基础.二、y-连锁遗传性耳聋大家系的发现.该研究中,我们幸运地发现了一个特殊遗传方式的非综合征型的耳聋大家系,将其命名为g001家系.我们调查了七代成员112人,发现了一种连续7代,男性传递给男性的遗传性耳聋的遗传方式.研究结果表明g001家系的耳聋是由y-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所致,该家系的耳聋为y-连锁遗传性耳聋.三、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基因定位在19号染色体上.在该研究中收集到的10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中,选取其中3个耳聋大家系分别z002家系、f013家系、z015家系进行了遗传方式及表型特征的描述.我们定位的z002家系基因位点与这两个家系定位区域有部分的重叠并且位于两个定位区的中心区域,在标记d19s918上得到的最大lod值为5.74(θ=0.00)提示紧密连锁信息.截止到目前,这些区域的耳聋基因一直未被克隆.因此,毋庸质疑的是该区域存在1个或1个以上的耳聋基因等待着去发现.
共198条数据
&所有年份 &&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pp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