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束合取范式范式的谓词前提规则怎么不清楚啊?

[理学]32前束范式谓词推理前束范式
logic 一阶逻辑
谓词公式的标准化形式: 谓词..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理学]32前束范式谓词推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谓词逻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31.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如何求公式的前束范式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如何求公式的前束范式
如何求公式的前束范式
3、有能力者可扩充数理逻辑的其他内容,譬如推理系统的构造和证明,求谓词公式的前束范式等.A-Z + is OR * is AND _ is → # is⊕(适用课程:&离散数学Ⅰ(aa),离散数学Ⅱ(aa)【访问量:636739】
3.4.1 前束范式
在命题逻辑中,我们引进过公式的标准形式,即范式。因为一个公式,在等价意义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表示,因此,公式的标准表示形式就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在命题逻辑中,范式的重要作用我们已经知道,范式在谓词逻辑中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本节我们讨论谓词逻辑中公式的两种标准形式。
谓词逻辑中公式G称为前束范式,如果G有如下形状:
Q1x1…QnxnM
其中 Qixi或者是"xi,或者是$xi,i=1,…,n,M是不含量词的公式,Q1x1…Qnxn称为首标,M称为母式。
例如,"x"y$z(P(x,y)(R)Q(x,z))
$x$y$zP(x,y,z)
等等,就是前束范式。
设G是公式,其中自由变量有且仅有一个x,记以G(x),H是不含变量x的公式,于是有:
1) "x(G(x)?H)="xG(x)?H
1’) $x(G(x)?H)=$xG(x)?H
2) "x(G(x)?H)="xG(x)?H
2’)$x(G(x)?H)=$xG(x)?H
3) ?("xG(x))=$x(?G(x))
4) ?($xG(x))="x(?G(x))
证明:我们只证明1)和4)。
设I是G(x)和H的一个解释。若"x(G(x)?H)在I下取1值,则在I下,对任意x?D,G(x)?H都是真命题。若H是真命题,则"xG(x)?H是真命题;若H是假命题,则必然是对每个x?D,G(x)都是真命题,故"xG(x)取1值。所以"xG(x)?H在I下取1值。
若"x(G(x)?H)在I下取0值,则必有一个x0?D,使G(x0) ?H在I下取0值。故G(x0)为假命题,H为假命题。所以"xG(x)取0值。从而"xG(x)?H在I下取0值。
若I满足?($xG( x)),则I弄假$xG(x)。故对任意x?D,G(x)都是假命题,从而?G(x)都是真命题,故I满足"x(?G(x))。
若I弄假?($xG(x)),则I满足$xG(x)。故有x0?D,使得G(x0)是真命题。从而?G(x0)是假命题,故I弄假"x(?G(x))。
其它等式同理可证。
设G,H是两个公式,其中自由变量有且只有一个x,分别记以G(x),H(x),于是有:
1) "xG(x)"?xH(x)="x(G(x)?H(x))
2) $xG(x)$?xH(x)=$x(G(x)?H(x))
3)"xG(x)?"xH(x)="x"y(G(x)?H(y))
4)$xG(x)?$xH(x)=$x$y(G(x) ?H(y))
证明:用类似于证明引理1的方法,可证明此引理的1),2)。
"xG(x)"?xH(x)
="xG(x)"?yH(y)
="x(G(x)?"yH(y))
="x"y(G(x)?H(y))
同理可证4)。
对任意公式G,都存在与其等价的前束范式。
证明:通过如下算法,可将公式G化成等价的前束范式。
1. 使用基本等价式
(K<<H)=(K(R)H)?(H(R)K)
(K(R)H)=?K?H
可将公式G中的<<和(R)删除。
2. 使用?(?H)=H,De Morgan律,引理1,可将公式中所有否定号?放在原子之前。
3. 如果必要的话,则将约束变量改名。
4. 使用引理1,2将所有量词都提到公式的最左边。
于是,将公式G在等价意义下化成了一个前束范式。
"x"y($z(P(x,z)?P(y,z))$(R)uQ(x,y,u))
="x"y(?($z(P(x,z)?P(y,z)))$?uQ(x,y,u))
="x"y("z(?P(x,z)??P(y,z))$?uQ(x,y,u))
="x"y"z(?P(x,z)??P(y,z)$?uQ(x,y,u))
="x"y"z$u(?P(x,z)??P(y,z)?Q(x,y,u))离散数学 前束范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离散数学 前束范式
东&#8203;北&#8203;大&#8203;学&#8203;―&#8203;―&#8203;非&#8203;数&#8203;学&#8203;专&#8203;业&#8203;离&#8203;散&#8203;数&#8203;学&#8203;课&#8203;件&#8203;,&#8203;前&#8203;束&#8203;范&#8203;式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92.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