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空玉桂中简?

隆平种业广西分公司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简介
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主&& 要&& 特&& 征、&& 特&& 性
该品种是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而成的第二期超级稻,桂南三月上旬播种,全生育期127-130天;一季中稻,全生育期133-142天,比特优63早熟3天左右。株高125厘米,植株整齐,株型适中,叶色淡绿,主茎叶片16叶,剑叶长40厘米、宽2.5厘米,茎秆弹性好,属叶下禾,后期耐寒性强,熟期落色好,不早衰。分蘖力中等,穗长24厘米,每穗总粒数140粒,结实率85.5%~90.3%。千粒重30.6克,白叶枯病5级,叶瘟3级,出糙率80%,精米率72.5%。一般栽培亩产550公斤,高产栽培800公斤.&&
准两优1202
感温型中偏迟熟组合,桂南早稻三月上、中旬播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晚稻七月上、中旬播种,全生育期115天左右;桂中、北部三月中、下旬播种,生育期约128&130天,晚稻六月底、七月初播种,生育期115天左右。大田种植表现株形适中,株叶形态好,叶片上举、厚、窄、内卷;穗长26.5厘米,穗总粒150&170粒,结实率90%&95%,千粒重30克左右;田间抗性强,后期熟色好,青枝腊杆,丰产性能好,谷粒细长(长宽比3.6:1),深黄色。米质优。
两系迟熟组合,在广西种植表现为:桂南早稻全生育期130-133天,桂中北稻作区作中稻135-140天,桂南晚稻120天左右。株型适中,叶片挺直、内卷,叶色深绿,株高112.2厘米,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大穗型,谷粒长粒型,谷壳淡黄色稃尖无色。每亩有效穗15.5万穗,每穗总粒数210.3粒,结实率77.6%,千粒重26.6克。抗性中等,抗高温能力较强,抗寒能力一般。米质:糙米率80.7%,精米率73.7%,整精米率68.7%,粒长6.8毫米,长宽比3.1,直链淀粉含量13.4%,蛋白质含量7.9%,米饭软。2004年湖南省区试平均亩产634.9公斤,比对照1两优培九和对照2汕优63分别增产11.2%和9.9%,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634.8公斤,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6.4%,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34.9公斤,比对照增产8.8%, 2005年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国家区试,平
均亩产552.27公斤,比汕优63增产5.42%,达极显著水平。&&&&&&&&&&
被列为2006年农业部重点推广超级杂交稻组合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桂南早稻全生育期130-133天,桂中北、桂西中稻135-140天,桂南晚稻120天左右,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6.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0天。株型紧凑,长势繁茂,叶色浓绿,剑叶挺直,每亩有效穗数16.5万穗,株高118.7厘米,穗长23.7厘米,每穗总粒数178.3粒,结实率77.4%,千粒重26.4克。抗性中等,直链淀粉含量14.4%,米饭香软。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1.0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08%。可参照两优培九
管理方式种植。
感光型迟熟、高产组合。桂南晚稻种植,7月上旬播种生育期约122天,群体生长整齐,耐寒性中,株型适中,叶色浓绿,长势繁茂,熟色好,抗倒性强,株高100厘米,穗总粒数约142粒,千粒重22.3克,米质较好。2001年晚稻参加区试,比对照博优903增产8.3%,一般亩产500~550公斤。可在桂南作晚稻种植。
感光型三系杂交水稻,桂南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9天左右,比对照博优253早熟3天。主要农艺性状(平均值)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较强,穗形较大,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9.1万,株高106.6厘米,穗长23.4 厘米,每穗总粒数134.5粒,结实率84.9 %,千粒重24.7克,谷粒淡黄,无芒。米质:糙米率81.0%,整精米率62.3%,直链淀粉含量21.8%; 2005年晚稻区域试验,四个试点平均亩产521.0公斤,比对照博优253增产5.2%。
感光型三系杂交水稻,桂南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1天左右,与对照博优253相仿。株叶型紧凑,叶片直立,群体整齐,无芒,穗短粒多,熟期转色好,株高100.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9万,穗长21.7厘米,每穗总粒数145.6粒.结实率86.2%,千粒重24.3克. 米质:糙米率80.9%,整精米率65.5%,直链淀粉含量21.8%;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0.3公斤,比对照博优253增产6.4%。
感温型中熟高产组合。生育期早稻种植120天,晚稻110天左右,株型适中,分蘖力强,群体整齐,叶姿直立,后期熟色好,株高100-105厘米,穗总粒数约140粒,千粒重23.5克,结实率80%左右,具有米质较优、丰产稳产及抗性好的特点。一般亩产在500公斤左右。可在桂南、桂中作双季稻、桂北早播可作早、晚双季稻种植。
感温型早熟、优质、高产组合。桂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约110天,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中等,叶稍宽不披垂,株高95厘米,每穗总粒数125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5克,田间种植表现较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米质较好。一般亩产450~500公斤。可在桂中、桂北作早稻或抛秧翻秋种植。
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桂中北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1天左右,与对照中优838相仿.株型适中,剑叶挺直,穗长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8.7万,株高107.5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46.5粒,结实率73.4%,千粒重26.6克,谷色淡黄,稃尖紫色,无芒.糙米率81.6%,整精米率67.8%,直链淀粉含量19.3%。是替代金优253的理想品种。
感温型优质、高产、早熟组合。桂中、桂北早稻种植比金优463迟熟2-3天,株型适中,后期熟色好,分蘖力强,株高100厘米左右,每穗总粒130粒左右,结实率83%左右,千粒重24.5克,米质优;田间种植抗性较好,一般亩产480~500公斤。高产栽培可达550公斤以上。
感温型早熟、高产组合。桂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约112天,株型紧凑,剑叶稍长不披,分蘖力较强,株高100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约115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9克。年早稻参加桂林市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12.7公斤和506.4公斤,比对照金优974增产14.5%和13.2%,一般亩产450~500公斤。可在桂中、桂北作早稻种植。
感温型优质、早熟组合。桂中、桂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04~108天,株型适中,叶片直立,分蘖力中等,株高95厘米左右,每穗粒数约142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4.3克,一般亩产450公斤左右,高产栽培可达500公斤。
感温型早熟组合。桂北全生育期早稻约108天,株型紧凑,繁茂性好,分蘖力中等,后期熟色好,米质好,一般亩产420~500公斤。
感温型优质、高产、抗倒早熟组合。在桂中、桂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株型集散适中,抗倒性好,叶色浓,后期熟色好。株高100厘米,穗大粒多,每穗总粒数约140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5克,一般亩产450公斤。高产栽培可达550公斤以上。
早熟、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桂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株叶型集散适中,分蘖力强,叶色浓绿,前期耐寒性较强,后期青枝腊杆,熟色好,株高90厘米左右,穗总粒数115粒左右,结实率85.6%左右,千粒重26~27克,米质优,有香味,评为广西优质米,但抗稻瘟病能力弱,一般亩产450~500公斤。
感温型优质、高产、中熟组合。桂北、桂中种植全生育期约122天,晚稻105~108天。株型集散适中,叶片挺直,分蘖力强,后期青枝腊杆熟色好,株高约105厘米,穗型中等,每穗总粒数为125粒左右,结实率86%,千粒重25.5克,米质优,有香味,田间种植抗性较好。2001年参加广西区试,平均亩产505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7.2%。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种植。
感温型优质、高产中熟组合。桂北、桂中种植早稻118~122天左右,晚稻105~107天,株型集散适中,叶片挺直,分蘖力中等,抗性好,穗粒数120~13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5.5克,米质优,田间种植表现抗性好;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栽培可达600公斤以上。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种植。
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桂中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4-121天,比对照粤香占早熟5天左右。株型适中,叶姿较挺,叶鞘、叶耳、稃尖紫色,熟期转色好;株高114.9厘米,穗长23.2厘米穗,每亩有效穗数18.7万,每穗总粒数135粒,结实率77.0%,千粒重28.2克。糙米率81.9%,整精米率64.9%,直链淀粉含量22.6%.适宜在桂中稻作区作早稻、晚稻和桂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感温型高产、中熟组合。桂中、桂北早稻全生育期约124天,晚稻108~112天。株叶型集散适中,叶片挺直,叶色绿,分蘖力中等,耐肥抗倒性强,后期青枝腊杆,熟色好。株高100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85%,千粒重26克,中抗稻瘟病,一般亩产500公斤。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种植。
感温型高产、中熟组合。桂北种植全生育期早稻122天左右,晚稻108~112天。株叶型集散适中,叶片挺直,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后期青枝腊杆,熟色好,株高100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30克。田间种植表现较抗稻瘟病。一般亩产480-500公斤。高产栽培可达550公斤以上。可在桂北作早、晚稻种植。
感温型高产、优质、中熟组合。桂北、桂中种植全生育期早稻约122天,晚稻105天。株叶型集散适中,叶片厚直,分蘖力中等,株高90-100厘米,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7克,外观米质较好,田间种植表现抗稻瘟病。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比对照汕优63增产8.6%。
感温型高产、优质、中熟组合。桂北、桂中全生育期早稻约121天,晚稻106天左右。株叶型集散适中,茎杆粗壮,分蘖力强,株高109厘米,每穗总粒数120-150粒,千粒重27克左右,米质好,田间种植表现中抗稻瘟病。比对照金优64增产14.4%,一般亩产450-550公斤。可在桂中、桂北作早、晚稻种植。
感温型高产中熟组合。桂南早稻种植生育期119天左右,晚稻种植103天左右。株型适中,繁茂性好,抗倒性强,着粒密。株高113厘米,穗总粒约147粒,千粒重22.3克,结实率80%左右,米质较好。比对照博优桂99增产5.3%,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可在桂南、桂中作早、晚稻种植。
桂南种植早稻全育期121天,株高115厘米,穗长26厘米,穗总粒数115粒,结实率95.5%,株型适中,分蘖力强,茎秆坚韧,耐肥抗倒,田间抗性好,熟色好,米质好,产量高,一般亩产550公斤。高产栽培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适宜在桂南作早、晚稻,桂中作晚稻种植.
感温型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在广西种植比中优838长3天左右,株高108.1厘米,茎秆粗壮,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剑叶长。每亩有效穗数16.9万穗,穗长24.7厘米,每穗总粒数165.9粒,结实率73.8%,千粒重25.0克。抗性中等。米质主要指标:直链淀粉含量21.6%。适宜在广西中北部作晚稻和南部作早稻种植。
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桂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0-127天,比对照特优63早熟5天左右。主要农艺性状(平均值)表现:群体生长较整齐,株型适中,叶色青绿,叶姿一般,熟期转色中,抗倒性较弱;株高111.4厘米,穗长24.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2万,每穗总粒数130.3粒,结实率81.6%,千粒重27.3克。米质中等。2004年早造参加桂南迟熟组区试,五个试点平均亩产602.3公斤,比对照特优63增产6.2%(显著)。适宜在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和桂中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感温高产、优质、中熟杂交稻新组合。桂南早造3月上、中旬播种,全生育期约115天,桂北早稻约121天;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后期熟色好,穗总粒数118粒,结实率93.2%,千粒重28-29克。米质优,一般亩产500公斤。
感温型优质、高产、中迟熟组合。桂中、桂北种植早稻124天左右,晚稻114天左右,比照中优838迟熟一天。株型适中,株高113厘米,茎杆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亩有效穗16.8万,穗粒数169粒,结实率74%左右,千粒重25.9克,米粒细长,腹白少,米质优。一般亩产500-550公斤,高产栽培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
感温型高产、迟熟新组合。桂南早稻种植126天左右,晚稻116天,比特优63早熟4天。株高117厘米,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强,后期青枝腊杆,熟色好,穗粒数130~140粒,结实率88%左右,千粒重27.7克,米质外观及米饭比特优63好。一般亩产550公斤,高产栽培可达600公斤以上。
该品种属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桂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4~129天,与对照特优63相仿。主要农艺性状(平均值)表现:群体生长整齐,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叶色青绿,叶姿一般,熟期转色中,抗倒性和田间抗性一般,较易落粒;株高117.0厘米,穗长23.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0万,每穗总粒数128.0粒,结实率89.7%,千粒重29.2克,米质中等。
感温型高产迟熟大穗型组合。生育期133~138天,株高100~115厘米,分蘖力强,后期熟色好,抗倒伏,穗粒数157粒,结实率83%,千粒重26.5克,高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2000年参加四川区试亩产579.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59%。高产栽培700公斤以上。适合在广西作中稻或桂南作早、晚稻种植
感温型高产迟熟组合。生育期约135天。株高110厘米,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功能期长,后期转色好,穗大粒多,穗粒数150~25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克,米质半透明,食口性佳,高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一般亩产550~600公斤。适合在广西作中稻或桂南作早、晚稻种植,
感温型高产、优质、中迟熟新组合。桂中全生育期早稻130天,晚稻116天,株型较好,茎杆坚韧;分蘖力强,耐寒抗倒,后期青枝蜡杆,熟色好;株高95~105厘米,穗粒数135粒,结实率85%,千粒重27.5克,米质优。一般亩产480~530公斤。可在桂中作早、晚稻,桂北作晚稻推广种植。
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桂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对照特优63早熟5天。株型适中,叶鞘、稃尖紫色,有效穗多,每亩有效穗数19.3万,株高104.7厘米,穗长21.0厘米;每穗总粒数142粒,结实率80.0%,千粒重24.7克,淡黄色,无芒。糙米率83.0%,整精米率40.8%,直链淀粉含量18.3%;抗性中等。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8.8公斤,比对照特优63增产7.4%(显著)。可在桂南稻作区作早稻,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桂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2天左右,比对照特优63早熟7天左右;桂中北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比对照中优838早熟1天。株型适中,叶剑挺直,分蘖较强,穗短,着粒密,后期转色好,结实率高;每亩有效穗数18.6万,株高99.2厘米,穗长21.4厘米,每穗总粒数138.6粒,结实率81.3%,千粒重26.5克。直链淀粉含量21.6%;抗性中上水平。2005年参加桂中北稻作区晚稻中熟组区域试验,五个试点平均亩产527.3公斤,比对照中优838增产4.4%。可在桂南稻作区作早稻,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6.7天,比对照汕优46早熟1.9天。株型适中,株高111.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5万穗,穗长24.1厘米,每穗总粒数110.3粒,结实率81.5%,千粒重31.8克。抗性中等,直链淀粉含量15.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三级。&&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3天。株型适中,分蘖力强,长势繁茂,后期转色好,株高123.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9万穗,穗长24.7厘米,每穗总粒数157.3粒,结实率81.9%,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平均3.3级,直链淀粉含量22.1%。
感温型高产、迟熟组合。桂南早稻3月上旬播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分蘖力强,株高110-115厘米,茎杆粗壮,耐肥抗倒性强,穗长24-26厘米,穗粒数130-140粒,结实率约85%,千粒重约31克,米质中上,田间种植表现较抗稻瘟病,一般亩产520-580公斤。凡种植汕优63的地区都宜种植。
主&&& 要&&& 特&&& 征、&& 特&& 性
春播生育期116天左右,秋播94天左右,出苗至抽雄,春播约73天,秋播约53天,苗期生长旺盛,叶片浓绿披散,茎秆红,粗壮,穗高235厘米,穗位高约95厘米,穗长19~23厘米,穗粗4.8~5.2厘米,千粒重320克左右,出籽率80%左右,一般亩产600公斤左右,可在广西各地种植。
生育期春播105-110天,秋播100天左右,长生旺盛,抗大小斑病、纹枯病和锈病,抗虫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株高230厘米左右,穗位高85厘米左右,全株叶片19-21张,穗上部叶片6-7张,果穗长20-23厘米,穗粗5-5.4厘米,穗行数14,行粒数38-47粒,出籽率80-86%,果穗筒型,籽粒黄色,一般亩产500-600公斤。
桂南春播全生育期113天左右,秋播95天,株高231厘米,穗位高94厘米。苗期长势强,株型披散,叶片较长,茎杆粗壮,抗倒较耐旱,耐瘠。果穗筒形,穗长17.3厘米,穗粗4.7厘米,籽粒黄色,硬粒型。可在广西各地推广种植。
桂南全生育期113天左右,秋播95天左右,株高231,穗位高94厘米。苗期长势强,株型披散,叶片较大,茎秆粗壮,抗病,较耐旱,耐瘠。果穗筒形,穗长17.3厘米,穗粗4.7厘米,籽粒黄色,硬粒型。可在广西各地推广种植。玉优柳旱1号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玉优柳旱1号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玉优柳旱1号是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玉A×旱1号,旱1号是从农科院水稻引进的材料桂旱1号(桂D1号/桂99)变异株中选育而成的水稻品种。城&&&&市分&&&&类农作物品种类别
该品种属感温型三系杂交稻,桂中、桂北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与对照中优838相仿。株型集散适中,茎杆较软,主茎叶数16片,叶色青绿,叶姿一般,叶片细直,剑叶长直,叶鞘绿色;分蘖力强,整个生育期长势长相好,后期青枝腊杆,熟色好,耐旱性较强,抗寒性中等,成穗率高;穗型一般,穗中等大,着粒密,颖壳淡黄色,稃尖紫色,少量谷粒有淡黄色短芒,粒形细长,外观米质优。主要农艺性状(平均值)表现:每亩有效穗数18.9万,株高108.9厘米,穗长24.7厘米,每穗总粒数135.7粒,结实率68.0%,千粒重24.6克。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79.8%,整精米率63%,长宽比2.8,垩白米率61%,垩白度10.4%,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2%;抗性:苗叶瘟7级,穗瘟发病率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9级。高感稻瘟病,感~高感白叶枯病。抗旱性鉴定:2010年经中国农科院洛阳旱农试验基地(国家旱稻区试抗旱性鉴定单位)的鉴定,玉优柳旱1号全生育期抗旱指数1.37,抗旱级别3级,抗旱性强;该组合亩产374.4千克,比对照陆稻增产31.3%。[1]2009年参加桂中、桂北稻组区晚稻中熟组初试,五个试点平均亩产429.80千克,比对照中优838减产5.70%;2010年续试,六个试点平均亩产433.79,比对照中优838减产1.94%(不显著)。在节水条件下栽培亩产420千克以上。[1]在水田种植,栽培技术与中熟杂交稻相同。在节水条件下采用两种栽培方式。
1、水插旱管:适用于灌溉条件不足及保水性差的“望天田、水尾田”。培育壮秧,插后10~15天内田间保持浅水层,以后靠自然降雨保持田间湿润,有条件的在抽穗前后短期保持浅水层。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可在分蘖期及孕穗期施少量化肥,对保肥力差的沙壤土可适当增加追肥比例。注意防治病虫害。
2、旱种旱管:一般适用于没有灌溉条件及不保水的平原“望天田”,主要依靠自然降雨获得产量,以早稻及中稻产量较高。成功的关键保出苗、全苗。播种前进行旱整地,土粒充分耙碎耙平,一般每隔300厘米开厢沟,便于田间管理,采用直条播方式,按行距23~25厘米开好行沟。播种时田间要充分湿润,亩用种子量2.5~5千克,摧芽播种,亩施基肥复合肥20~25千克直接施于行沟。播种后复土1~2厘米,复土后1~3天内喷旱地专用除草剂,喷后的土壤不能踩踏,以免除草剂失效。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可在分蘖期及孕穗期施少量化肥,可利用降雨后土壤湿润或抽水灌溉后进行追肥,在关键时期(出苗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遭遇严重干旱要人工灌溉,有条件的在抽穗期前后短期保持水层,并特别注意病虫害防治。[1]经审核,该作为贮备品种用途,符合广西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因地制宜在没有灌溉条件及不保水的平原“望天田”种植,应特别注意等病虫害的防治。[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何红玉(1941.2~ ),女,汉族,人,是集演、编、创、导、研于一体的中国著名曲艺家,中国曲协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广西曲协副主席、桂林市曲协主席。师从著名盲艺人,学唱文场、渔鼓、大鼓。为广西文场音乐的继承发展、创新作出巨大贡献,创作了《春兰吟》、《桂林雨》等一批经典曲目。代表曲(剧)目有《贵妃醉酒》《游湖借伞》《红色白衣战士》《劫刑车》等。曾在广西电台撰文、记谱、主讲《广西文场音乐讲座》。出版曲艺专着《曲韵》、《心韵》、《戏韵》(与苏兆斌合作)、《音韵》(与苏兆斌、张梅合作),100多万字。2007年为传承文场艺术,在广西桂林市文化局的主持下,已公开收徒。人物资料  姓名:何红玉  性别:女  出生:1941年  文化程度:大学  毕业学校:物探系(原为广西矿冶学院)  传承方式:师传  师从:著名盲艺人王仁和  学艺时间:1962年  居住地址:桂林  配偶:苏兆斌  代表作品:《贵妃醉酒》、《游湖借伞》、《红色白衣战士》、《劫刑车》等。家庭背景  在何红玉2岁时,母亲过世,父亲挑着家里唯一值钱的缝纫机扬长而去,何红玉成了孤儿,跟着外婆来到桂林的娘娘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特殊的身世,使得何红玉心情较忧郁,脾气也非常和顺,但内心深处,却有一股奋发向上,以求摆脱窘境的决心和毅力。小红玉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从小就酷爱读书,5、6岁的时候,就到一墙之隔的小学校里,趴在教室的窗户上跟着上课,一直到解放,何红玉才获得了上学的机会。人物经历  学生时代的何红玉表现一直非常优秀,曾经两次跳级,并被保送进了高中和大学。同时,也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天赋,1957年,一曲《小二黑结婚》,使得李家村的官兵及参加军训的中学生记住了何红玉这个名字;  1958年年底,在广西矿冶学院读大学的何红玉,参加广西第二届民间文艺汇演,演唱渔鼓《红色白衣战士》(由王仁和作曲)这一渔鼓曲艺节目,曲艺才干得到显示。  1959年国庆十周年文艺晚会,18岁的她成功扮演了话剧《雷雨》里的繁漪,又给桂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59年,何红玉被调到桂林市文化局,拜着名盲艺人,曲艺艺术家王仁和为师,学唱文场、渔鼓、大鼓。  在王仁和的影响下,何红玉在艺术上有了显着的成绩,演唱的代表作品颇多:《贵妃醉酒》、《游湖借伞》、《红色白衣战士》、《劫刑车》等。  1964年何红玉到天津市曲艺团学习,得到京韵大鼓大师刘宝全传人小映霞点拨。  1972年,何红玉调到市文化馆从事曲艺的编曲、导演等辅导工作,她的艺术才华又一次得到展现的机会。  1978年,何红玉作为广西曲艺界的唯一代表,出席了中国第四次文代会,她本着对艺术的朴素之爱和对民间艺术现状的危机意识,在大会上作了《抢救遗产,为繁荣曲艺艺术而贡献力量》的发言,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观点的提出早了30年。  从1982年起,何红玉与丈夫苏兆斌(桂剧世家子弟,桂林市文化局创作室主任、高级编剧)一道,开始了十余年在民间艰辛的采风之路。  此外,她还从事曲艺编导、研究工作。  何红玉从青年学生时代就参与以桂林文场为代表的曲艺演出和创作,以后又对文场的历史和民间流传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前后用功三十多年,与人合作或单独执笔,一口气写下《曲韵》、《心韵》、《戏韵》、《音韵》四部曲艺专着100多万字。曲艺道路  进入刚组建的桂林文场戏曲训练班的何红玉,拜着名盲艺人王仁和、刘玉瑛为师,学习广西文场的传统唱腔曲目。  当年何红玉学艺之初,王仁和要求特严格。最初何红玉在唱渔鼓时,认为只要把剧本的内容唱演出来就完事了,而她的老师王仁和则教导她,学习曲艺文场最关键的是用声音刻画人物形象,从发音、语气轻重、快慢的控制、抑扬顿挫、节奏速度的处理来表达和塑造人物内心的情感。  从师的学教过程中,王仁和往往对其进行范唱一句唱词要反反复复演唱几十遍,有时半天下来,就是为研究几句看似简单的台词。  作为一个具有大学文化的演员,何红玉不满足于象老一辈艺人那样,仅仅是靠口耳相传,学得几十个传统唱腔和数十个传统剧、曲目。她深深的意识到,作为一个好的曲艺演员,仅仅停留在匠艺似的演唱层次上是不够的,曲艺短小精悍,一人多角,灵活轻便,反映现实快的特点,要求演员朝着自编自演,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她立志做一个一专多能的新一代文艺工作者。  为了提高艺术修养,半路出家的何红玉,恶补音乐基础知识,先后向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音乐家满谦子教授及上海音乐学院韩洪夫老师求教,两位老师十分厚爱这位聪明伶俐、极具悟性、勤奋好学的学生,开列书单,耳提面命,以函授加面授的方式,指导何红玉学习。  1964年何红玉到天津市曲艺团学习,得到京韵大鼓大师刘宝全传人小映霞点拨。在名师的指导下,何红玉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曲艺演员,她将从民间艺人那里学到的演唱风格与现代声乐科学的发声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运用到舞台演唱的艺术实践中去,在桂林曲艺演唱技巧的提高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所获荣誉  编创作品近30个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获全国一级奖励的作品近十个。  1982年整理编曲广西文场《五娘上京》获文化部全国曲艺调演一等奖,  1995年作曲广西文场《春兰吟》获第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  1997年《春兰吟》获第三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文化部第七届文华新节目奖。  获国家级奖励的作品除《春兰吟》外,还有《五娘上京》、《榕湖春暖》、《月圆情深》等近十个;  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撰文、记谱、主讲了十讲《广西文场音乐讲座》;  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戏曲志·广西卷》撰写条目。曲艺作品 曲目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为广西文场音乐的继承发展、创新作出巨大贡献,创作了《春兰吟》、《桂林雨》等一批经典曲目。著作  桂林文场戏考(何红玉,苏兆斌著)。  何红玉作品《心韵》  出版曲艺专著《曲韵》、《心韵》、《戏韵》(与苏兆斌合作)、《音韵》(与苏兆斌、张梅合作),100多万字。  其中,第一本《曲韵》出版当年,获得全国第六届桂版“优秀图书三等奖”,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下一步,她还打算出版《词韵》、《剧韵》,目前组稿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出书的经费问题使她一筹莫展。著书立说背景  1968年,55岁的王仁和老师病逝,引起了何红玉的震憾。她想:广西文场曲艺历来都是口传心授,没有一套系统的文字资料记录,将面临着失传的可能。她要用自己的所学,为广西曲艺的发展做一点应做的事情。于是她决定集中精力搜集、整理、研究广西文场史料,为出版一套对曲艺艺术具有指导作用的书籍打好基础。经历  在数十年间,何红玉足迹遍及桂中、桂北、桂东北、桂西北的近四十个县市,搜集、整理、研究广西文场,用汗水和心血著书立说。 成果  数十年的辛勤采集,何红玉收集了上百万字的图文音像资料,其中包括许多如今已经失传了的广西文场唱腔,剧(曲)目,为保护广西文场这一珍贵的艺术遗产,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至今保存在桂林市群众艺术馆的近三百盒录音磁带,见证了这一浩繁的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出版曲艺专著《曲韵》、《心韵》、《戏韵》(与苏兆斌合作)、《音韵》(与苏兆斌、张梅合作),100多万字。  她出版曲艺书籍并没有收获到应得的物质利益,但她为中国曲艺这一民族艺术财富的发扬光大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面临困境  她出版曲艺书籍并没有收获到应得的物质利益。  在谈到出书的经费问题时,何红玉颇感头痛,第二本书《心韵》的经费是市政府领导帮助解决的;第三本书《戏韵》是市政协文史委帮助解决的;第四本《音韵》是社会赞助解决的。  下一步,她还打算出版《词韵》、《剧韵》,目前组稿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出书的经费问题使她一筹莫展。传承艺术  功三十多年,与人合作或单独执笔,一口气写下《曲韵》、《心韵》、《戏韵》、《音韵》四部曲艺专着100多万字。她出版曲艺书籍并没有收获到应得的物质利益,但她为中国曲艺这一民族艺术财富的发扬光大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1979年,何红玉参加全国第四届文代会,会上她作了《抢救遗产,为繁荣曲艺艺术贡献力量》的专题发言,引起文艺界的振动。此前,她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作了“广西文场音乐讲座”十讲,深受听众好评。随后,她在爱人的协助下,深入到广西的柳城、柳江、罗城、凤山等40个县进行民间采风,请来艺人演唱,对演唱进行录音整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整理,1995年,在单位支持2.5万元的情况下,第一本《曲韵》出版,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后相继出版了《心韵》、《戏韵》、《音韵》等曲艺专著。  2007年为传承文场艺术,在桂林市文化局的主持下,已公开收徒。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1.中文百科在线:2.广西新闻网: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做爰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