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什么动物世界之恐龙称恐龙

科学家称恐龙不是冷血动物:拥有强大肌肉力量|恐龙|冷血动物|肌肉_科学探索_新浪科技_新浪网
科学家称恐龙不是冷血动物:拥有强大肌肉力量
  澳大利亚科学家认为霸王龙等恐龙是像鸟和哺乳动物一样的温血动物。他们指出,如果恐龙是冷血动物,就不会有用于追杀猎物的肌肉力量。
  西摩尔教授提出质疑,相比相同尺寸的哺乳动物一样的恐龙,像冷血动物鳄鱼一样的恐龙要产生多少肌肉力量。咸水鳄(照片所示)以极其强大的动物著称,但事实上它们并不和外表表现的一样强壮。
  冷血鳄鱼不仅缺乏用于运动的绝对力量,还缺乏持久力。但这些因素在温血哺乳动物身上十分明显。西摩尔教授指出,鳄鱼一样的恐龙不能和相同尺寸的哺乳动物一样的恐龙竞争。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几十年来一直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因为许多恐龙都是鳄鱼等冷血爬行动物的直接后代。但阿德莱德大学科学家严重质疑这个理论,称霸王龙等恐龙事实上是鸟和哺乳动物一样的温血动物。
  这些研究人员指出,如果恐龙是冷血动物,就不会有必需的肌肉力量在整个中生代猎杀其他动物,也不会有能力和相同尺寸的哺乳动物一样的恐龙进行竞争。生活在6600万到2.52亿年间中生代的恐龙包括霸王龙、剑龙和雷龙等。
  现在的思想学派认为恐龙举止像咸水鳄。体型较大的咸水鳄沐浴在阳光中时,体温可到30摄氏度以上。只是通过大幅度和缓慢地改变温度,这种鳄鱼可整夜维持高温。科学家认为冷血恐龙可能也这样做,在无需像温血动物一样通过燃烧食物能量用自身细胞产生热量的情况下可拥有一个温暖的体温。
  但阿德莱德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罗杰-西摩尔教授提出质疑,相比相同尺寸的哺乳动物一样的恐龙,像冷血动物鳄鱼一样的恐龙要产生多少肌肉力量。他在论文中指出,一条200公斤重的鳄鱼在最大运动量中产生的肌肉力量只有一只哺乳动物肌肉力量的14%,而且这个很小的比例好像在更大体型鳄鱼身上有所下降。
  咸水鳄体重可到一吨,其中约50%是肌肉。它们以极其强大的动物著称。但事实上它们并不和外表表现的一样强壮。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澳大利亚北领地国际野生动物管理中心的科学家从这种鳄鱼体内提取血液和肌肉样本。
  西摩尔表示:“大部分恐龙信息都是从化石中得到的,但恐龙是温血还是冷血动物依然是备受科学家争论的话题。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冷血鳄鱼不仅缺乏用于运动的绝对力量,还缺乏持久力。但这些因素在温血哺乳动物身上十分明显。所以,尽管咸水鳄给人一种极其强大动物的印象,但鳄鱼一样的恐龙不能和相同尺寸的哺乳动物一样的恐龙展开竞争。在整个中生代的陆地生态系统中,恐龙在哺乳动物中占支配地位。为做到这一点,它们必须拥有比鳄鱼一样生理机能更强大的肌肉力量和持久力。”(孝文)
值班电话:010-&&|&&&&|&&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相关新闻v&& 14:07:38v&& 13:17:35v&& 10:59:12v&& 09:39:25v&& 09:02:02
·频&道&推&荐·
·发&表&留&言·
人气 TOP10您所在的位置:
科学家研究称恐龙或属于温血动物
日06:49  
导读: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们在恐龙究竟是冷血动物还是温血动物的问题上一直存有争议。由于缺乏足够充分的证据,科学家们在此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共识。
图片周刊:每日一图:恐龙可能也属于温血动物腾讯讯 北京时间11月17日消息据俄罗斯《纽带》网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小组不久前在对恐龙化石和计算机模型的运算结果进行分析后宣称,恐龙很可能也是温血动物。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们在恐龙究竟是冷血动物还是温血动物的问题上一直存有争议。由于缺乏足够充分的证据,科学家们在此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共识。为了揭示恐龙的体温之谜,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决定利用现代动物在体温方面的一些规律。参与该项研究的科学家戈尔曼•彭泽教授为此专门开发出一套用于测算恐龙在行进时能量消耗与髋关节长度比例的公式。通过对此前挖掘出的恐龙骨骼化石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得出结论称,要释放出足够的能量已维持正常的行进,恐龙必须保持恒定的体温。为了证明自己的研究结论,科学家们还利用了另外一种评估方式。他们对恐龙腿部即溶的重量进行了计算。据介绍,在恐龙运动过程中,如果肌肉发挥的作用越多,那么所需消耗的能量也就越高。为了确定恐龙身体上肌肉的数量,研究人员对13中不同类型的恐龙模型进行了分析。他们尝试着复原出了恐龙肌肉的详细结构并计算出这些肌肉在恐龙行进时的消耗情况。计算的结构显示,恐龙要想维持正常的行进过程,其体温必须保持恒定。不过,这项研究成果还未获得来自独立研究人员的评估。此外,还不清楚可借助何种方法来验证这一结论。此外,之前曾科学家认为恐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作是温血动物。但这些科学家认为,恐龙使体温保持恒定的方式与哺乳动物存在着明显差异:前者体内不存在“生物温度调节器”,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不能被称作温血动物。生物学家们当时曾成功证明了在恐龙体型与它们体温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他们认为,由于体型与体重的比值较小,因此大型动物更容易保持自己的体温。据悉,专家们此次选定的研究对象是一些重量在10公斤至60吨之间的恐龙。其中,大型恐龙的体温最高可以达到48摄氏度,而小型恐龙的体温则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无几。 根据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结论,恐龙的体温同样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除此之外,他们认为,正是因为体温平衡问题制约了恐龙拥有更为庞大的体型——如果体温达到50摄氏度,恐龙体内一些重要蛋白质的活性将会受到损害。(范尧/编译)宠物摇滚大腕明星蒙骗眼睛的奇妙创意白鲨“可怕的微笑”“吸血鬼”古尸死亡恒星发出无线电“最牛”人体彩绘[责任编辑:mkingwang]
更多关于“”的新闻
( 07:41:43)
( 07:52:37)
( 09:45:04)
( 02:09:00)
( 07:23:43)
( 07:23:12)
( 07:27:14)
( 07:03:53)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独家]揭秘从恐龙时代活到现在的神奇动物
根据现今的主流科学理论,恐龙的突然灭绝,是源于一颗小行星击中了地球,撞击点就在现在的墨西哥附近。不难想象,这次被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或K-T事件的大规模灭绝,导致地球上几乎生息全无。撞击本身就已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由此引发的火山爆发及其他连带因素更是推波助澜,最终毁灭了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生物。
恐龙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在中美洲沿岸
哪些动物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
在行星撞击后灭绝的生物中,恐龙当然是最具知名度的一种。但除此以外,其他爬虫类动物也随之灭绝,其中包括蛇颈龙、鱼龙和沧龙等水生爬行动物。第一种能够借助扇动翅膀在空中飞翔的脊椎动物——翼龙也在K-T事件后灭绝了。百分之九十的藻类和大量海洋无脊椎生物也没能逃过此劫[来源:布里斯托大学]。地球生命从此迥然不同。
但某些种类的动物却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至少有84%的海洋动物和82%的陆生脊椎动物并未完全灭绝。事实上,幸存下来的物种数量庞大,详细介绍下来恐怕需要整整一本教科书。这些动物中有很多一直繁衍到了今天。
有些生活在今天的动物与它们在中生代的祖先几乎没什么两样。还有些是生活在数百万年前的某些种群留下的少数遗族。有一种理论认为,部分恐龙通过进化成为鸟类,在K-T事件的余波中幸存了下来。
那么,除了鸟类以外,生活在今天的动物们,有哪些曾经与恐龙一起行走,爬行,滑动活游泳的呢?
恐龙同时代的陆地动物
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也就是2.5亿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这段时间。地质学家将中生代分为三个时期: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随着岁月变迁,恐龙变得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其他物种也在进化或是灭绝。
一名饲养员正在照顾两只刚出生的鸭嘴兽。鸭嘴兽是少数几种幸存的单孔类动物之一
如果说中生代就是恐龙时代,那么下一个时代——新生代就是哺乳动物的时代。事实上,有种已被淘汰的恐龙灭绝理论认为,正是新进化出的哺乳动物吃掉了大量恐龙蛋,导致恐龙逐渐消失。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早期哺乳动物体型很小,恐龙蛋对它们来说可能是既美味又方便的食物。最早的哺乳动物属于单孔目,也就是通过产卵来进行繁殖的哺乳动物。现今的哺乳动物种类繁多,但只有3种单孔类哺乳动物仍然存在。它们是鸭嘴兽,刺食蚁兽和为数不多的针鼹。
许多爬行动物在K-T事件中已经灭绝,但是蛇,蜥蜴和鳄鱼仍然坚持了下来。其中鳄鱼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大约2.4亿年。生活在今天的鳄鱼有23种,包括短吻鳄,美洲鳄和凯门鳄等等。中生代的鳄鱼通常比现今的鳄鱼更大。另一目史前爬虫类动物是斑点楔齿蜥(sphenodontian),一种生活在新西兰的蜥蜴。
新西兰大蜥蜴(Sphenodon
punctatus)是2亿年前在新西兰生活的某一目动物中仅存的物种
这些爬行动物的祖先很可能是古早以前的两栖动物。在中生代及中生代以前,存在体型很大的两栖动物。然而今天,这些都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三种主要类型的两栖动物:
1、青蛙和蟾蜍
与单孔目动物及斑点楔齿蜥不同的是,并非所有生活在中生代的物种都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后代。现今的所有昆虫种群,要么是在中生代出现,要么是之前就已存在。其中最常见的可能是群居蜂(eusocialbee)。它们很有可能是在白垩纪时期与开花植物,或称被子植物,一起进化而来。如果少了这种合作发展,今天的人类和狗熊可都别想喝到蜂蜜了。
K-T事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更为严重。在下一节中,我们将带您了解生存至今的海洋幸存者。
中生代植物
除了动物外,还有一些植物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被子植物并非唯一一种中生代时期重要植物。例如,蕨类植物和针叶树在当时也很普遍。尤其是蕨类植物,在经历了K-T事件后,数量更达到了巨大的高峰。再比如银杏。如果您看到过一种树生有扇形绿叶,而且叶片在秋天会变成金黄色,那么出现在您面前的,正是从中生代至今外观几乎未变的银杏。
恐龙同时期的海洋动物
除了出于觅食、繁殖或降温的目的以外,陆生恐龙通常不会在水中。然而,中生代时期也有大量的海栖动物。蛇颈龙是一种长颈、有鳍的爬行动物。想想尼斯湖水怪,您就会知道它们长的是什么样子。鱼龙的外观更像海豚,而沧龙则与体型厚实、有重叠鳞片的鳍鳗差相仿佛。
七鳃鳗,尽管七鳃鳗在中生代并不存在,但它们与中生代海洋生物颇具相似之处
与其他许多海洋物种一样,在K-T事件中,上面所说的几种动物都灭绝了。生存至今的海洋物种中的的一些成员也经历了重大损失。其中包括:
* 有孔虫类,它们是带壳的单细胞生物
* 棘皮类动物,包括海星,海胆,海参
* 身体柔软、带壳的软体动物
但在K-T事件后,这些生物和其他部分海洋物种最终缓过气来,继续繁衍发展,种类也变得更多。蛤,蜗牛,龙虾,螃蟹和虾也在K-T事件中存活下来,最终成了海洋食肉动物的口中食,人类的盘中餐。在第一只陆生恐龙在地面奔跑之前,鲨鱼就已经在海洋里生活了很久。时至今日,它们仍是海洋中最出名的食肉动物。
海胆,海胆是生活在今天的大量棘皮类动物中的一种。
但有几个物种则是某些早已灭绝的海洋生物门类中仅剩的幸存者。今天的八目鳗类鱼和七鳃鳗与已经灭绝的甲胄鱼类很相似。不过,可以追溯到中生代的海洋生物中,最有名的还要数腔棘鱼,它们是水生肉鳍类动物的唯一幸存者。肉鳍鱼是叶鳍、硬骨鱼类。当然,世界上还有许多肉鳍类动物生存,不过它们早在中生代之前就已分化出来,变成了四足脊椎动物的祖先。
科学家认为腔棘鱼在上世纪30年代才最终灭绝,所以也许有一天我们仍能发现其它从中生代生存至今的物种。
更多精彩内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十大有望复活的远古灭绝动物 恐龙或将重返地球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就存在生物,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有些动物已经灭绝,当代科学家很想把地球上已经灭绝的动物“复制”出来,让世人一览它们的面貌。虽然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下面来看看最可能复活的十种远古灭绝动物。
  一、剑齿虎,于10000年前灭绝,它们的DNA保存完好。
  这种长着巨大獠牙的神话般的动物,将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奇观。这里有一些从洛杉矶的拉布瑞亚焦油坑里获得的保存下来的剑齿虎标本,但是焦油使提取DNA的工作变得非常困难,因此,至今还没有人分离出剑齿虎的DNA序列。
[] [] []
[责任编辑: 韩梦霖]
精彩推荐/城市相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动物是恐龙的后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