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盗梦空间下载和人工只能,你觉得近两年比较好看的科技片都有撒子?

如何评价 2014 年的电影《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
按时间排序
657 个回答
(内含剧透!慎入!)有些事我都已忘记但我现在还记得在一个晚上我的父亲问我今天怎么不开心我说在我的想象中有一个小幽灵与众不同最时尚指引我方向整个房间找遍所有的书都没有他说将来会找到的时间会给我答案第二天我再次寻找依然没有发现很多年后我再次回到这里这里的人们称它世界末日时间过的很快哥哥就要回家我想我必须要离开当我正要走时我看到了一个小手表那就是我要的小幽灵!我的小幽灵牛逼牛逼最牛逼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表盘摩擦月光下我看到手表的秒针有时很慢有时很快感到一种力量驱使我的思路有了小幽灵末日都不怕一下两下一下两下 一下一下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我给自己算这公式这是我生命中美好的时刻我要完成我最喜欢的方程在这美丽的灯光下在这美丽的黑板上我告诉自己这是真的这不是梦一下两下一下两下 一下一下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表盘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似魔鬼的步伐(≥3≤)
好评真多,招黑的吐槽还是我来吧。可能剧透1 我是真的没想到我能在诺兰的电影里找到这么多Flag……2 严谨度、戏剧化、煽情性三位一体真的很难……3 三小时+超新技术来玩一个时间系的老梗……4 愚蠢的人类!机器人才是救世主啊!小斯不哭,到丹尼尔叔叔怀里来。ps向一个港片迷朋友推荐了这片:“这是一部精彩的科幻动作片,可以看到两个小马哥的生死对决!”好期待他的观影体验啊 =~=
我还算是学过一点物理的,但是我一直感觉,科幻电影里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我学过的完全是两回事。所以我也不想深究这部电影到底哪里符合科学,哪里是硬伤。我就说说我感受最深的三点:1
人类探索太空最大的成本是什么?不是金钱,而是时间。人类个体生命的长度,整个文明的历史,和宇宙的尺度相比起来,是那样微不足道。当有一天地球不再宜居,人类需要探索外太空寻找栖息地的时候,是否必须舍弃地球上的其它人?可供选择的星球彼此之间是那样遥远,人类究竟能不能承受得起试错的成本?这些问题我很早就想过,但是不敢想下去。这一点电影还是从人性角度真实地表现了人在面临这些考验时候的反应的。2
牺牲自己延续人类,还是求生,这是一个问题。探险者都是人类的精英,除了主角以外,都是没有家室了无牵挂,抱着必死的觉悟踏上征程的。然而还是有人一念之差,苦心孤诣地编造假数据,只是为了求得生还而已。最后,反而是队伍里最没觉悟的主角,凭借着自己对家人的爱拯救了人类。我一直认为,没有小爱的人,是不会有大爱的。不爱家人的人,对国家、对人类所谓的爱,只不过是虚伪的口号而已。这层面具,在求生的机会、在功名利禄的引诱面前,都会瞬间被撕破而露出人性中最凶残丑恶的一面。以后人类探索太空的时候会遇到这些问题吗?从人类利用已有的技术手段的所作所为来看,难说,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发展了很多,但是人性终究还是没有变。3
如何面临双生子效应。人类有可能有一天真的会面临这个问题,子女比父母更早地衰老?当电影展现出这一刻的时候,真的蛮震撼的。会带来哪些伦理问题呢?不敢想。迈克尔·凯恩的演技真的不错,医院里垂死那一段,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里秋风五丈原那一集唐国强演的诸葛亮。中年墨菲和儿童时期墨菲的演员好像。
很认真两小时铺垫 距离 空间 时间 将情节推到既定位置天各一方 高纬度沟通来给故事闭环 反转
带来希望硬科学来支撑故事情怀的自由展开和收缩 实际结果是彻底变成硬科幻片(科普片)我的看法是:好看
评论了几个答案,不过瘾,写两笔。女性科幻迷,不硬,对此片观感一般,没有激动也没有觉得特牛。文字的想象空间太大,所以拍成的影像并没有震撼到我,或者说,我对黑洞虫洞兴趣没那么大。大家称赞的配乐也觉得so so,有几次听到BGM会出戏,感觉干扰到我了。最后要说,妈蛋!导演,为毛总有一个祸害死同伴的事逼女,下次敢不敢换个男的来干这事!
我倒是有两个疑惑,希望大家能帮忙解答一下:只看了一遍,按我记得的台词,人类濒临灭亡的原因是:枯萎病导致植物濒临灭亡,使地球没有氧气
那么在女儿的太空站里、在A计划或B计划里,获救后的人类吃什么植物?又用什么获得氧气?——任何能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案,都能用在地球上吧,比如温室,最多让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受限(走出基地要带氧气瓶),为什么会面临“不太空移民就灭绝”的困境?Mann博士强夺Ranger1号飞船强行对接母舰Endurance,两船连接不牢固时强行打开气闸。然后,看起来Ranger1号的气闸舱发生了“向内的爆炸”(像是突然被外界的压力压碎那样。或者没有“内爆”,只是被突然向母舰移动的Ranger1号压碎),而Ranger1号突然被某个力拉向母舰。Ranger1号和对接的母舰舱室很快起火爆炸——打开气闸不是会使舱内的空气突然逸出吗?这样最多会把Ranger1号推开吧?为什么会造成片中的效果?
从电影角度讲,《星际穿越》呈现了非常“诺兰风”的视觉奇观和感人的情感线,同时还不忘再次探讨了一把人性的黑暗面,可说是一部有较高观赏性的大制作影片。但其中占有很大戏份的硬科幻部分的合理性引发了很大争议,比如天文学家、科普作者、科普书籍《来自天空的死亡!》(Death From the Skies!)作者、探索频道节目“菲尔·普莱特的糟糕宇宙”(Phil Plait's Bad Universe)主持人、科学博客“糟糕天文学”(Bad Astronomy)博主菲尔·普莱特(Phil Plait)便在其博文中大肆吐槽了片中出现的科学错误,内容涵盖了剧情设定与黑洞理论、相对论的相悖,以及其情节和人物对话的不科学性。《星际穿越》普莱特认为,正是片中出现的大量科学知识方面的错误将其原本不错的情节和坚实可靠的概念搞得支离破碎,阻挡了该片成为一部真正的神作。普莱特不否认片中的视觉特效确实令人惊艳,但人物对话中充斥着过分明显的伏笔、蹩脚的哲学观和急于故作深刻的意图,情节中也包含着大量对推进情节和增强影片可信度并无意义的混乱细节。但让作为科学家的普莱特最不满的,当然还是科学的部分。以下会摘录普莱特对于片中与科学理论相关的一些错误的吐槽内容。以下内容会涉及大量剧透,剧透对于本片的观影感受无疑会是致命打击(诺兰本人也很在意这一点),所以还没观看本片并打算去看的各位请切勿继续观看。情节中的错误想要非常精炼地概括本片的故事不太容易,主要情节是在某个未详细说明的未来时间点,世界陷入生态灾难,粮食短缺,人口锐减。马修·麦康纳(Matthew McConaughey)所扮演的前NASA宇航员与工程师库珀由于航天业的衰落而不得不为了一家人挣扎求存,而聪明敏感的小女儿墨菲不断声称自己的房间存在着试图与她沟通的幽灵(ghost),库珀也渐渐发现这些来自幽灵的信息真实存在,并按其指引来到了NASA的秘密基地,并遭遇前同事布兰德教授,还被告知在半个世纪前,人类在土星附近发现了某种“重力异常”(gravitational anomaly):一个疑似由外星生物或是由借助重力现象与墨菲沟通的生命体放置的虫洞。已监测到的可供人类居住的星球有12个,12名人类科学家被分别派去对这些行星进行探索。一个星系中有3个潜在的宜居行星,而库珀面临着是否要亲自驾驶飞船穿越虫洞以寻找哪个行星的条件最适宜作为地球的替代品,从而实现地球人类的迁移计划,否则人类可能于不久后遭遇灭绝的厄运。依照普莱特的观点,影片到这里就已经开始崩坏了,无论从故事角度还是科学角度。举例说明,片中的NASA在数十年前就已经遭遇政府撤资面临解散,但依旧具备向地外发射12架装备了科学家小组的宇宙飞船,要知道每一架这样的飞船都要花费数千亿美元(而且也解释不清这些飞船是如何通过片中隐藏在NASA会议室隔壁的地下飞船发射井发射升空的)。为什么片中被派往外星的飞船机组人员一定要是人类而非全部是机器人,这一点并没有清晰合理的解释,同时为什么只有低带宽的数据被传送回地球也很可疑(因为这样阻碍了更多行星细节数据的获取),在普莱特看来,这样笨拙的情节设置只是为了使得库珀等人“不得不亲自飞过去看一看”。片中库珀成功驾驶飞船穿越虫洞的景象堪称壮丽,甚至借用了《时间的皱纹》(A Wrinkle in Time)一书中对于虫洞运行原理的解释,但当一行人找到他们的目标星系时,影片并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3颗行星围绕着一个黑洞进行轨道运行。行星的光和热从哪里来呢?——需要有一颗恒星。黑洞本身不可能产生热,因为片中库珀本人还进入了黑洞内部且没有被烧焦,所以尽管这3颗行星的附近根本没有热能来源,它们还是莫名其妙地“适合人类居住”。并不存在的行星片中的3颗行星里有一颗(Miller的行星)以非常近的距离绕黑洞(片中名称为Gargantua,即卡冈都亚,拉伯雷的代表作《巨人传》中的贪食巨人)进行轨道运行,这距离近到会产生很强的相对论效应(relativistic effects),与远距离的观察相比,在接近黑洞时时间会变慢(这是真的),所以这颗行星上的一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于是问题就来了:要达到如此巨大的时间膨胀(time dilation),大约60,000倍,需要紧贴着黑洞表面运行,注意,一定是要“紧贴着”才行,实际上差不多是“漂”在黑洞表面上。但基于黑洞扭曲空间的方式,绕黑洞表面运动的稳定轨道的最小值必须至少是黑洞本身大小的3倍。在这样的距离上,钟表是会比地球走得慢一点,但这个幅度不会超过20%。换句话说,对于一颗拥有片中所说的巨大时间膨胀的行星而言,它距离黑洞表面太近以至于根本无法形成稳定轨道,只能“咻!”的一下被吸进黑洞里了。当然,作为科学家普莱特本人也认为这么说是不够严谨的,他的这套理论仅当“卡冈都亚”是非旋转式黑洞(nonrotating black hole)时才成立。而当黑洞快速旋转时情况就有很大不同了,高速旋转着的黑洞周围的时空都会发生很大改变,是有可能产生如片中所述之巨大的时间膨胀,并沿如此近的稳定轨道运行的,所以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片中似乎并未阐明“卡冈都亚”的性质。如果依照电影中对该黑洞的描述来假设,卡冈都亚大概是一个恒星质量黑洞(stellar-mass black hole),那么它的质量应大约是太阳质量的10倍。但只有当这个黑洞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一亿倍,即超大质量黑洞(supermassive black hole),这种黑洞是存在于星系的中心的,我们的银河系中就有,但银河系中的这个只有太阳质量的430万倍),电影中出现的情况才是可能的。另外,片中的巨浪也是有问题的。该行星的一侧比另一侧距离黑洞表面要近得多,而我们知道引力会随着距离而改变,距离引力源越远,受到的引力就越小。贯穿该行星直径从其一端到达另一端,黑洞对行星的引力的变化将会是非常巨大的,这种变化所产生的潮汐力会由于接近黑洞而大到足以拉伸扭曲这颗行星,应该是足以将其撕碎并汽化的程度。所以,即便这颗行星不会因为稳定轨道的问题掉入黑洞,也会被巨大的潮汐力压成气体形态。从两边说,主角们登上的都是一颗“不可能行星”。然而在电影中,3位探索者登上该行星后发现其表面被大量的水覆盖,并定期产生巨大、横扫整个星球表面的潮汐。片中完全没有针对这一点做出解释,所以普莱特假设这种现象是由于黑洞产生的,但他本人发现这种假设也是解释不通的。如此接近黑洞而未被汽化的行星应该是被潮汐力锁定的,永远有一面朝着黑洞。应该会有巨大的指向或避开黑洞方向的潮汐隆起,但不应该是在行星表面来回进行相对运动,也就是说,不应该有浪出现。潮汐是由黑洞的质量和旋转、行星与黑洞的距离以及行星的大小决定的。普莱特已经征求了一些天体物理学家的意见,他们都认为卡冈都亚产生的潮汐力应该足够摧毁这颗行星了,但这其中的数学原理还不够清晰,截至本文完成时科学家们还在试图用数学证据支持这一点,所以普莱特关于潮汐力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尚待考证,普莱特只能说他认为是这样的。但介于在卡冈都亚的性质问题尚有不清晰之处,普莱特认为他关于潮汐力的观点尚有被推翻的可能。一个恒星质量黑洞(左边)具有强大的引力,正在把气体从右侧的伴星表面吸走在影片高潮处,库珀亲自进入了黑洞内部,在这一幕里我们可以看到黑洞外环绕着一个环形的物质,这可能就是“吸积盘”(accretion disk):一种由即将落入黑洞的物质所形成的扁平的、旋涡状的碟形结构。由于其裹挟的巨大力量,吸积盘的温度非常高,大概会高达数百万度,因此在数百万光年之外,仍然可以看到其灿烂夺目的光芒。同时,吸积盘中喷薄而出的辐射会将任何普通物质完全摧毁。而在影片中,库珀却能够奇异地穿梭飞舞于其中。事实上,他的飞船应该分分钟就被加热到非常高的温度,然后库珀本人就会化作一道非常纤细而扁平的亚原子粒子流。而且,我们没有看到吸积盘的运动,片中它仿如静电一般,实际上,吸积盘应该是围绕着黑洞疯狂旋转的,而且由于之前提到的巨浪的原因,库珀本人在进入黑洞的一瞬间也有可能被撕成碎片。对话的问题或许有些人觉得这太吹毛求疵了?但在普莱特看来,影片让他如此抓狂的原因恰恰是因为科学的严谨对于本片的故事太重要了,“这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关于黑洞的电影”。但事实上,片中关于黑洞的部分在大学教科书和维基百科页面上都不见踪影。片中关于时间膨胀、虫洞、甚至是最后的时间穿梭的概念都并不算新鲜,绝大部分都可以在其他科幻作品中找到踪迹,可以想见诺兰是为了故事本身而有意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忽略。但即便忽视科学背景的问题,片中的人物塑造也是有些缺乏深度的,有几处人物对话也有些不对劲。如库珀和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布莱德博士之间有一场关于爱的对话,布莱德博士说爱是“来自更高维度世界的一种制品”(love is an artifact of a higher dimension)并且“能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transcends the limits of time and space),好像是一种物理力量一样——此处暗指对于全篇情节至关重要的引力,引力在片中确实跨越了维度、时间与空间。但此处的台词着实显得太过生硬粗暴。而随后马特·达蒙所扮演的反面角色在谈论父母对子女的爱时说道“我们的进化还没有超越那道简单的屏障”(Our evolution has yet to transcend that simple barrier),可是对话中有人提到这个吗?这种没头没尾硬插进来的台词实在有些“太想故作深刻”了,使得原本应该理智的科学家显得有几分傻气。另外,片中多处出现了对《2001太空漫游》等科幻经典剧作的致敬,但有些致敬镜头和情节有些过分明显,进而显得生硬和近乎照搬,对于这样一部作品,致敬当然可以,但应该处理得更加明智和巧妙。当然会有很多人对普莱特的批评不以为然,这可能在于他们认为普莱特仅仅由于《星际穿越》的硬科幻的理论支持不够站得住脚就讨厌这部电影,对此普莱特坚称他不喜欢这部电影其实是因为故事讲得不够好,他不喜欢这个故事以这样一种笨手笨脚、用力过猛的方式讲出来,并且片中一些对话被认为是“高度可疑的”。他认为自己其实也没有那么较真,如果故事讲得足够好,他可以完全忽略不够科学的成分,比如《奇异博士》、《星际迷航》等作品。同样,他也很喜欢去年大热的太空科幻题材电影《地心引力》(Gravity),尽管其中同样存在对于情节至关重要的“不科学”错误。脱离了好故事的严谨科学,仅仅是维基百科词条而已;而不够严谨科学的好故事依旧还是个好故事。总而言之:尽管关于卡冈都亚黑洞附近行星时间膨胀有错误的吐槽不够严谨(普莱特本人也在博客中道过歉),但《星际穿越》作为一部硬科幻大作确实存在不少不科学之处,而且严谨地说,该片在创新力和讲故事的完整度方面,都还有一些没能达到水准的地方。
回想一下今天观影的感受,以及看到很多人对剧情的一些疑问,想谈一下自己对一些对剧情的理解。不过当你喜欢一部电影时,你会不自觉地胡编乱造一些理由来为它洗地。(指示灯亮)1.谁造了虫洞,谁造了黑洞中心的五维空间中的适合三维生物理解的超立方体)?这个问题很显然在电影中交代的是They,在Cooper最后特别兴奋的时候说They 就是Us,也就是未来进化到高维生物的我们人类。这就会引发一个问题,如果人类没有走出这场危机,就不会有未来的人类,又谈何有未来的进化。对于这个悖论,可能存在的解释是:A.这场枯萎病危机最后过去的时候人类可能有幸存一部分,然后经过漫长的进化,可能是几千年,再回头看这段历史,觉得这是人类的一次重大的创伤,于是决定补救。B.
这可能根本就不是人类,只有Cooper在兴奋之余说到未来人类,其它证据并没有。可以想象当Cooper突然意识到自己将自己带到黑洞中心时,第一次发
觉时间的环形结构,脑袋发热做出的猜测,并不是冷静的思考。那也会有人说,剧情中主人公的独白往往代表着导演的观点,这个可以另说。C.还有一些解释就如网上所说,的确是人类,时空循环式的发展是我们目前无法理解的,我们称之为悖论的东西,可能是当前科学界的认知障碍。也有人说平行宇宙之类的,不过看不出导演想有要表达这些东西的意思。2.Cooper如何到达的黑洞的,真的是自己引导自己来的吗?这
个问题其实要追溯很多,先谈一下Cooper如何一步步走向黑洞的。在影片的开始,从Cooper生活中,我们发现了些异常。比如印度无人机为何超低空飞
行在他们家附近,收割机为何突然失控来到他们家院子里。当然我们知道这些都是“重力异常”造成的,也就是影片基于的引力波传递信息。(但是引力这种东西是
不是超时空作用的,暂且不谈。)
相比于获得NASA坐标,获得“STAY”信息不同,后者,电影中已经表明是Cooper自己所为,而前者的是何人所为呢?这是一个密谋。Cooper和
墨菲是救世主,They选定了他们。They通过种种现象诱使Cooper走向了自我引导进入黑洞的道路,于是父女两人一个在黑洞里,一个在黑洞外完成了
数据的传输。帮助人类从无知中解脱。3.为什么They选定了Cooper和墨菲,而不直接告诉人类黑洞奇点内的数据?这
个电影中已经明确表示了,They在五维空间中,无法和人类采用任何波段通信。因为黑洞的视界内是不可见的,同时塔斯也已经证实,它掉进黑洞后无法向外界
传输任何信息。那么如何将奇点的数据传递给人类呢?只有引力!这是影片中Cooper后来觉悟到的。而引力波是人类当时科技无法理解的,无法接收的,也许
未来人类可以通过引力波同未来的高级生物通信,但现在科技达不到这样的水平。They可以通过引力波发送各种信息,但是人类根本不理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布兰德教授组发现了近几十年的重力异常现象,却完全不理解。到此They肯定要吐血了,不过这时They想到了一个妙招。就如影片所说,穿越时空的交流媒
介是引力,而穿越时空的默契是爱。有了爱和引力波,就可以在五维空间中与地球人类交流了。具体做法就是引诱Cooper和塔斯来到黑洞中心,然后通过
Cooper和墨菲的爱与信念(最重要是默契)在秒针上完成了信息的发送和理解性接收。也就是通信里经常讲到的信息的传递需要媒介,也需要协议,不然接收
方完全不理解。而五维空间的生物虽然掌握黑洞的数据,但是却没有与人类事先约定好的协议,无论怎么通过引力传递数据,都是不可行的。唯一的办法是,找两个
事先约定好的人类,让一个进到黑洞里获取数据,然后叫他如何传递信息(在五维空间中操纵引力);另外一个在地球接收即可。They真是太厉害了。4.如何理解造虫洞和黑洞中心的超立方体?至此我们明白了They的良苦用心,也为Cooper和墨菲的爱感动。那么我们来重新回顾这个剧情的发展。首
先老布兰德一伙人发现了土星旁边的虫洞。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在土星旁边,那么远,怎么不在地球旁边?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虫洞的引力效应放远一点可能比较
安全(指示灯亮)。另外土星Saturn不就是农业之神吗,可能导演希望农业的问题能够最终解决吧。(指示灯亮,幽默度调整到50%)其实从They放置
虫洞的时间48年前可以看出,假设电影基于的时间是2015年(当然只是猜测)那么48年前,NASA的登月计划正在实施,而且即将成功,这个时候是地球
航天水平发展的一个高峰,They希望人类能够穿越虫洞。不过那个时候人类每天都有新的概念出现,每天都有新的东西被发明,感觉每天都像是圣诞节,完全不
会意识到危机的出现。怎么说呢,可能就像我们今天一样,科技的发展让人们自负,人口的膨胀,环境的破坏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5.布兰德教授的计划是不是有他考虑不周的地方?绝
对是有的,而且不是考虑不周,而是彻底的想错了。当时老布兰德教授发现了虫洞后,以为They来拯救他们,让他们去另外一个星系寻找新的家园。于是建立了
引力方程,希望建造廉价飞船带人类离开,后来发现方程的解需要黑洞内的一组数据,否则方程解不出他想要的解,于是他放弃了,转而寄希望与把人类的火苗散播
到其它星球。布兰德好可怜,牺牲了自己的人性,为了拯救人类的种群。其实他理解错了。They建造虫洞,目的就是让人类发射航天器,去黑洞采集数
据。那么大的黑洞,在旁边的星球有生存环境的可能很小啊。当12个探测器都飞跃虫洞经过黑洞不理,奔赴不同星球时,They一定又吐血了。不过,They
选定的是Cooper,其它人倒也无所谓。为了能让Cooper完成使命,They专门挑选了,比较古老温和的黑洞,为Cooper建造了无限个
Cooper家书架空间和时间的超立方体。就等着Cooper完成他的使命。所以故事就是这样的:They为了拯救人类免于危机,需要传递给人类
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就是最关键的信息,当然首先就应该是解决基本物理学问题的知识,也就是统一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矛盾,有了物理学的突飞猛进,人类
应该能够找到解决危机的途径。而在五维空间又无法和人类交流,因此借助
了Cooper这个强大的主人公,选择了一个温和的黑洞安全的护送他到达黑洞的中心,将信息传给墨菲,完成人类认知的飞跃。6.人类最后已经掌握了操纵重力的技术为什么还要建《三体》掩体计划里的那种低效率的空间站?Cooper
在最后坠入黑洞之前,布兰德小姐说过您已经有120岁了,也就是Cooper传给墨菲信息的时候是120岁。而最后Cooper在空间站获救醒来,医生对
他说他已经124岁了,也就是说,才过了仅仅4年。地球人的技术已经飞跃式发展了,看起来很不错了,至少我觉得。
下午看完星际穿越。   所以做为一篇影评还是要先解释一下文章的背景。   1.多维宇宙   为了要理解在4维宇宙是怎样的生活,可以参看这本书:神奇的二维国。   对于我们这种生活在3维空间的人类来说,要感知四维空间是很难的,如同困在二维平面的生物一样。他们只能感受长宽,而不能感受到高度。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类似于高度,这个我们也无法感知,如同坐上电梯一样,只能一直往上,不可能会存在着跳跃的过程。   这个也就是说时间在3维空间,是有方向性,而且不可逆的,也就是不可能会有时间机器,如果存在时间或者空间的跳跃,那就需要折叠我们现有的空间,或者说是在更高的维度上进行跨越,也就是本片说的虫洞。   所以当库珀穿越黑洞的时候,他看到了做为高度的时间,影片也是这么表现的,在4维空间或者是5维吧,库珀看到了墨菲在书架上的所有瞬间,但是影片的想象力也只能到这里了,因为到了多维空间,没有了时间,那制约他们的又是什么呢,要怎么表现呢?这个也许在我有生之年也不会明白。   2.时间在3维以上的空间是可逆的,就如同运动一样   对于time likes a circle,可以参看神秘博士第三季,哭泣的天使(第十集)  里面有一种最为古老的外星人——哭泣的天使,利用把人送回到过去,获得能量来生存,类似于我们的将势能转化为动能。这集很清晰的表示了时间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会跳跃、拐弯的,到最后,所有的时间线会连起来完成他的使命。   所以库珀穿越黑洞就是为了完成时间线,这个可以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必然,偶然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是有概率的,就连他成功穿越虫洞一样,也是有概率的。 必然的是他对墨菲的爱,因为他爱墨菲才会去找neverland,才会穿越黑洞,才会最终来到书架的背面,完成时间线。   如果对于时间线还有更多的兴趣,可以去看看危机边缘,或者神秘博士从第四季开始,博士跟博士的妻子 river song的故事。   理解完这两点,开始来说,我对本片的感受。   首先肯定诺兰是一个对科学家生活很了解的人。然后我想说,诺兰是一个有经历过事情的人。所以我的题目是 To be a scientist.   在科学的道路上,你每做的一件事情都是对未知的探索,如同人类在银河系里发现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一样,是一个大海捞针的过程,未知很令人兴奋,但也很令人恐惧。   让我们从米勒的星球说起,一个理论无法计算出来的实际——一望无际的海洋摧毁了一切。科学家明白了自己在未知的自然面前的无力,所以库珀跟阿梅莉亚才会有那段关于大自然是否残酷的对话。探索未知的过程,可能你还没开始,就已经没有机会了。你所理解的理论,包含了太多了假设跟理想化,面对现实的时候,一下就挂了。如同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很多人博士毕不了业,高不成低不就,觉得自己还不如不读呢。   来到曼昆的星球,一个充满着丑陋的编造数字跟谎言的地方。阿梅莉亚说了,曼昆教授是一个有前途的,聪明的,充满希望的人。可是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他犹豫了,他想抓住一切机会活下去。做为科学家,很多时候,你的设想、理论都很美好,可是就是行不通,怎么办呢,于是很多人开始编凑实验数据,为的就是要骗funding。为的就是那个近在眼前的名利。   再说说库珀吧,他是实验的意外,教授选择他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因为爱,对人类的爱,才会选择库珀,对plan A给出一点点实现的可能。   而阿梅莉亚去,则是professor的必然,因为阿梅莉亚对埃德蒙的爱,会让她能够义无反顾的执行plan B。   库珀身上你能看到一个人在成为科学家的过程中,那些害怕跟勇敢。   库珀在穿越黑洞前,都表现了他对科学的勇敢跟天赋,他对于全局的把握,一个个客观的分析,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甚至有了最可贵的奉献精神。   但是在面对未知,所有的人都会害怕,库珀也不例外,在到达多维空间后,他对墨菲的提示是stay,不要让他走,他想回头,他觉得这个过程他不想经历。   但是库珀又是幸运的,他幸存了,塔斯也幸存了,于是他懂得放松假设的条件,才会找到给墨菲的答案。也许多维空间的生物本身就是由人类进化的(据说蚂蚁还是二维生物呢),所以他们必须要把库珀放到墨菲的书房,来完成时间线。   在科学面前,你不仅仅需要勇敢、天赋、品格,甚至还需要有一点点运气还有巨大的坚持。库珀要是吓死在黑洞里,就不能完成时间线了,而库珀的运气就在于他恰好能够成功穿越黑洞。   但是我们谁又真正看到穿越黑洞成功的东西呢,由于光在黑洞中都被吸收,而引力又过大,我们什么都不能看到,所以本片里面才说引力是超越时间的第5个维度,通过改变引力来改变世界,由于时间的改变,其实库珀可能会到了更久的以后,甚至是看到更智慧的多维空间生物,但是毕竟本文的主题是爱,所以,为了让库珀见到墨菲,让他来到了墨菲快死的时候。   而爱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呢,因为如果靠理性推论,很多事情是没有可能的,如同教授说了人类必须要死,必须要实现plan B。但是因为爱,人会忽略理智的作用,对于小概率事件会有更大的坚持,而完成奇迹,本片就是库珀完成时间线,拯救全人类。   说到科学家,就是理论本身就有很多的假设跟前提,如果困在里面就永远不会有突破,但是你有信念,有值得珍惜的人,那就有可能发现其中的秘密,从而在未知世界找到一个突破。   而本片反复出现的诗: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白昼将尽,暮年仍应燃烧咆哮;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虽然在白昼尽头,智者自知该踏上夜途,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因为言语未曾迸发出电光,他们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好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着他们脆弱的善行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本来也许可以在绿湾上快意地舞蹈,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所以,他们怒斥,怒斥光的消逝。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狂人抓住稍纵即逝的阳光,为之歌唱,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并意识到,太迟了,他们过去总为时光伤逝,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严肃的人,在生命尽头,用模糊的双眼看到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4)meteors and be gay, 失明的眼可以像流星般闪耀,欢欣雀跃,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所以,他们怒斥,怒斥光的消逝。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而您,我的父亲,在生命那悲哀之极,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我求您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就是对于人们在未知面前的鼓励,自然跟未知的残酷,很快就会摧毁一个人,如同米勒的肉体消失,曼昆的灵魂消失。   面的未知,你只能坚持爱跟信念,才能不会在这个过程中崩溃。   所以,成为科学家虽然是聪明人的事,但是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风险也是很高的,可能结局还不如那些平凡的操作工,你想逃避,想逃跑。   诺兰是明白的,这个过程一开始是兴奋的,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之后是恐惧,那黑夜,那无尽的黑夜。而只有勇敢而幸运的人才能穿越黑夜,迎接黎明。   而科学的奇妙就在于,你本来是要实施plan B的,但是plan A却实现了,   你想找别的细菌,却发现了青霉素。   就是因为科学的奇妙,才会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想去做科学家,如同库珀明明知道这个世界更需要农民,而不是科学家,仍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去做科学家。
imax归来……就不想再讨论什么物理什么剧情什么人性与爱了,翻来汉斯季默的配乐喂耳朵
能够写入人类电影史作为里程碑的科幻杰作。
反正我是理解不了,为毛一部科幻电影会有那么多人当科学论文一般对待…最大的感受是看了挺爽的,导演很会把握这个度,它让人觉得这个电影有科学有智商,人人都以为自己看懂了高深科学问题产生智商优越感,暗自得意沾沾自喜刺激多巴胺分泌,爽。又让一部分人觉得存在科学谬误,看出其中纰漏产生智商优越感,暗自得意沾沾自喜刺激多巴胺分泌,爽。
看了数字IMAX版本。对于网上建议的“此片一定要看胶片IMAX”,本人表示遗憾。为买水果机卖肾的勇气我没有,为看此片倒可以一试。
评价:好片!库布里克的高深莫测,我等难以领悟。还好诺兰用人类情感调和了太空的冰冷、死寂、不可捉摸。
Interstellar刷了两遍,也是第一部进电影院二刷的电影。第一遍痴迷于特效,第二遍红了眼眶,沉醉于剧情。两次看完电影,内心都无法平静,总想对身边的人说点什么,可是觉得说的再多都略显苍白无力,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观影者就有一千个interstellar,这绝对是一部能让你读的出很多的电影。
看了豆瓣、知乎上很多大牛关于interstellar的影评,有爱是永恒话题贴、物理知识科普贴、背景音乐研究贴、电影结构分析贴、演员演技评论贴、诺兰电影比较贴、电影bug寻找贴……这正如我开头所说,这部电影你真的能读出很多。虽然有那么一瞬不知道该说什么,大概是想说的太多,但是还是想记录下一些文字,留下一些感觉与思考,因为文字能把无形转化为有形,并长久记忆。
二刷是为了解决一刷留下的疑问,但是出了电影院还是依然被一个烧脑的问题困扰着,那就是:未来生活在五维空间的人类为什么要拯救过去的自己,他们不是已经成功的活下来了吗?
思考良久,大胆猜测,最后觉得未来生活在五维空间的人不是planA里移居其他星球的地球人,而是planB计划繁衍下来的地球人! 概括地说就是:未来生活在五维空间的B人类拯救的是当初由于无法解决重力问题而在地球上死绝的A人类,而不是B人类自己。
那么B人类是怎么繁衍下来的?我觉得真正的历史应该是曾经有同样的一批人(cooper、brand、mann……这些)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适合A人类移民的星球,而最后只有安妮海瑟薇饰演的brand在第三颗星球上活了下来,然后开始实行planB计划,所以B人类繁衍了下来。之后B人类成为了生活在五维空间的高智慧生物,就像电影里brand所说:生活在五维空间的人,时间变成了实体,回到过去就像穿过一个山洞,去到未来就像爬上一座山。B人类已经可以随意的操控时间与空间,所以繁衍下来的B人类决定拯救当初在地球上灭绝的A人类,毕竟是命运共同体,但是最大的前提是不改变B人类的历史。
所以B人类通过操控时间,在地球上的A人类还未消失前的这个时间节点,在木星附近放置了一个虫洞,等待A人类发现,历史又重新上演了一遍,brand最后还是在第三颗星球上活了下来,并且实行planB,而唯一不同的是这次落入黑洞的cooper没有被压成面条状死了(记得以前读过霍金的宇宙,按照霍金的看法,掉入黑洞的人会被压成面条状),而是落入了B人类在黑洞中制造的一个五维空间(现在我已经搞不清楚是几维了,有知友说N维空间的人只能创造N-1维的空间;而有的知友说纯四维空间是无法随意改动的)。在这个五维空间里,cooper想改变历史,因为他一直思家心切,很后悔自己参加了这个有去无回的拉撒路计划,而没有留在女儿Murphy的身边,所以cooper来到了曾经的自己要离开女儿的那个时间截点,利用摩斯密码向女儿传递挽留自己的信息,让女儿Murphy留住当初还未踏上飞船的自己,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电影一开始女儿破译出了”STAY”的信号,其实是未来的cooper自己不想走啊。而这时RobertTars立马告诉cooper:“他们不想改变历史”,而这里的“他们”应该指B人类,因为如果cooper当初连飞船都没上,那么安妮海瑟薇饰演的brand就很可能到不了第三颗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那么planB计划就没法实行,B人类也就消失,这正如蝴蝶效应一般,牵一发而动全身。Cooper立即明白自己这个自私的举动很可能改变的是全人类的历史,所以他立马又来到了比发出“STAY”信号更早的时间截点,也就是巨大沙尘暴发生的那天,向从前的自己和女儿Murphy传递NASA的地理坐标,五维空间里的cooper是想让曾经的自己一步步走向现在的自己,他没有改变B人类的历史,但是要改变的是A人类的历史,所以cooper让Tars把B人类已破解出的重力解决方法转化成摩斯密码通过引力传给Murphy,而Murphy最终破译了这组密码,让地球上的A人类幸免于难,逃离地球,来到了一个临时建好的木星空间站。所以当cooper完成所有数据的传输后,B人类当初决定拯救A人类的计划也就完成了,于是他们关闭了黑洞中的五维空间,cooper被弹出黑洞……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从第一遍的历史去思考,那么最初放置在木星附近的虫洞又是谁制造的呢?那时可还没有B人类。智商有限,脑子已经烧坏。
姑且就把B人类繁衍下来的事实放在那里,不去深究反而说的通,就像Nolan也没交代地球上为什么会大面积爆发枯死病一样。
第一次为一部电影思考这么多,这是因为Interstellar给我带来太多的震撼。从小就对宇宙充满了好奇,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名字和宇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时候别的小朋友看动画片,我居然在看什么宇宙奥秘(当然我也是看动画片长大的),长大后居然还看什么《霍金的宇宙》(不是《时间简史》,我没有这么zhuangbility和高智商,这本书属于平民科普类读物),那时对书中讲的诸如什么造父变星、弗朗和费线、暗物质、类星体……感兴趣的是一塌糊涂,还做了笔记,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所以一直以来都希望能有一部大作能完美的呈现出神秘而浩瀚的宇宙。
而我觉Nolan做到了这一点,起码在这个时代。他给了我们普通人一个窥探与近距离了解宇宙的机会。记得看IMAX时,全场肃静,有人接电话,周围的人都会发出“嘘”,担心破坏了电影的意境。当画面交替到没有任何音轨的外太空时,偌大的电影厅连呼吸声都听不到,只感觉大家屏息凝视着电影屏,仿佛我们所有的人也和cooper搭载着徘徊者号游荡于万籁俱静的宇宙空间中。
看过Nolan的《记忆碎片》、《致命魔术》、《盗梦空间》,看完都没有如此震撼的感觉。《记忆碎片》开始有点晕,但是很快就明白Nolan只不过是把一个1-2-3-4-5结构的故事,用5-4-3-2-1的方式讲述,倒推即可;《致命魔术》在观影时就猜到了两位魔术师的奥秘,所以结局没有震撼;而作为我最爱电影之一的《盗梦空间》,只是惊艳于电影的选题很新颖,对于梦境的诠释的很好。Nolan很擅长在电影里操纵时间与空间概念,而interstellar把二者交织的很巧妙也很完整,一个闭环的叙事结构,开头即为结尾,结尾解释开头,剧情丝丝入扣,让人惊叹:原来故事还可以这样写啊。
关于电影中“爱”的阐释就不多言了,只要记住除了引力,爱也可以穿越维度。这份爱我想早已在cooper看到地球上的儿女给他留言哭的伤心欲绝时的镜头,以及brand渴望飞去自己恋人所在的星球发表的关于爱的真言,还有cooper在五维空间嘶声力竭地希望Murphy能挽留下他时,我想电影中要传达的爱已经穿越屏幕直达每一位观者的心。
最后引用在豆瓣上一句非常喜欢的影评:时间可以被伸缩和折叠,你的鹤发或许是我的童颜,而我的一次呼吸能抵你一辈子的岁月……
不能忍了!差点被一波邀请我回答关于星际穿越的问题剧透...还好我忍住没点!能等我看了电影再邀请吗吗吗...还有...我明显不是学物理天体的...电影里的科学问题邀请我干毛...不过还是谢谢你们的邀请【尽管我知道邀请我的你们有可能连我是谁都不知道另外,事先说明,所有关于科学方面,我只是一个爱好者,不可能从专业角度说明,我只能从剧情上说。来答题。得知这部电影是几个月前,微博上有消息美国有电影院可戴头盔观影,我当时就炸了!先不管诺兰这片儿拍得咋样,头盔啊头盔啊头盔啊虚拟现实啊啊啊够我high了【嗯我知道国内不会有头盔。我回答银河护卫队的时候就说:“另外多嘴说一句,银河如果在大陆票房爆棚,真的说明国内电影观众在选择电影时很盲目。并非说银河不好。”星际穿越也是。解释一下我这么认为的原因。银河的好多梗,谷大白话已经说明了,也就是说,国内90%的观众是没搞懂电影大部分内容的(剩下10%包括漫画迷和深谙美国通俗文化的观众)。你压根没搞懂,看完就喊牛比...星际穿越呢,剧情其实不是很高深,诺兰很擅长玩这一套。一堆花里胡哨的元素堆上来,然后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结尾再神转折一下(转折这里是最难的,而一般观众嘴里的神作,大部分都因为这个转折)。转折转好了就“神”,转烂了就烂番茄。这部片子花里胡哨的元素就是科幻,里面专业名词,天体物理,升维降维排排站,硬生生能把人忽悠晕了。作为普通人,你懂这些吗?不懂看完就喊牛比...观众是盲目的。当然,如果你觉得“电影就是进去看了爽其他我不管”,上面一大段话当我没说。那么可以进入下一话题了。星辰大海。其实星际穿越里的元素,以我来看对于一个常年接触科幻的影迷、漫画迷来说不新鲜。不论是末世,虫洞,相对论导致的父女年龄差还是其他什么鬼,在以往的大量影视作品漫画动画里已经烂大街了(这大概也是我当年死活看不进哈利波特的原因),但是,当诺兰把这些融进片子里的时候,还是很震撼。全片给我第一次震撼的画面,是飞船起飞进入太空。从小那种对于神秘太空的向往,人类探索未知宇宙的第一步不管是啥的感觉,在飞船悄无声息游荡在太空那个镜头里一下扑面而来。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人类真的踏出了这一步,朝着银河系之外一往直前。多少年来人类的梦想啊!【然后好像就真没啥震撼的了....看到好多人纠结片里的科学因素,对于我们普通观众来说,好的一点就是完全没必要太过于纠结这些,你静静地欣赏这部影片就好,让那些烦人的问题去纠结专业人士吧~当然简单的一些知识也要懂,比如虫洞是啥,他们穿过虫洞为啥就到另一个星系了,空间翘曲,黑洞,相对论导致的时间流逝等等。这些不懂容易看晕。如上文所说,看过大量科幻作品就好啦。有剧情拖沓感觉的....这叫铺垫。每一个角色的对白都在交待故事背景和未来景象,解释之后激情为什么这么发展的原因。和大刘的撞车,诺兰之前被吹成神的《盗梦空间》,就被人质疑抄袭今敏的《红辣椒》(另译盗梦侦探)。这个问题嘛,留给喜欢打口水仗的人吧。看完影片,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人类真的是一群蝼蚁。再说一句对于看过大量科幻的人来说这感觉不新鲜。因为在浩瀚宇宙里,人类真的是一群蝼蚁(哼愚蠢的人类),你要知道我们能在地球上生活是多么地幸运和艰难,不得不怀疑是否真的有“上帝”导演了这一切(曼哈顿博士笑而不语)。所以,人类啊,放下自大,谦卑地活下去吧。(写完竟然没剧透真是奇迹)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刚看完,极其感动。大家解释的很好,我指出一个细节。最后女航天员建立的人类新殖民地,悬挂了美国国旗。鉴于电影是老美拍的,我也不好说些什么。但这点确实稍微让我感到心塞。
1,看完完全没发觉这是一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2,看完思考了很久,一是关于“我们未来或许真的会有这样一个食物匮乏的年代”,二是关于“如果我是mann,会怎么做,会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简直是人性的审判,三是对于人类物种繁衍计划和人类清洗计划的恐惧。3,肉食者鄙,不能远谋?看完坚定地想要成为肉食者的一员。
有个跟月光宝盒一样的问题:大规模星际移民技术是如何来的?按照剧情的说法,是墨菲从手表里收到库珀发送的,而库珀是从未来的未来的掌握五维技术的人类那里得到的,而五维人类是从哪里得到的呢?源头还是在墨菲那里,这就形成一个死循环了。
我知道这是一边倒的赞,但是我还是想说说不同。星际穿越是一部标榜为硬科幻的影片,有多硬呢?不光是解释了相对论,时间与速度,时间与引力的关系,连黑洞的外沿都拍的那么有理有据,让很多懂物理或自以为懂物理的人感觉到了逼格升华,以及,自主或不自主的维护和标榜这部影片,以彰显他们多么具有科学素质。其实,对这种行为,我还是不反对的,有科学素质总比没有好,懂一点相对论总比不懂好,但是我所厌恶的是本源是,这部片子的基调,其实是建立在伪科学上的。如果你能区分科学与迷信,你就能知道,科学是可重复验证的,是依赖于逻辑和智慧的;而不是用大爱无疆来解决问题。我欣赏刘慈欣的科幻,很残酷,虽然他的理论我并不一定认同,但是至少他的逻辑是严谨的,是完整的,并且没有把所有难题扔到黑洞里去解决。当男主掉进黑洞视界的一瞬间,是的,既没有被烧成灰,也没有被拉成面条,而是难受了一下而已。我就觉得,这片子是神话,不是科幻。而机器人在黑洞视界内还活着,还能传递信号!牛逼死了,进了黑洞视界光都被吸收了, 电子还能在线圈里跑,导演真的用一句“这是温柔的黑洞”就全解释了,这科幻真够硬的!当然,有人说了,那叫高维空间,问题是,明明是先掉入黑洞视界的好吧,再说了,请问三维生物是如何能感受到高维空间的,这不是神的力量是什么?!神给了他一个高维的眼睛!一个三维生物能够感知高维空间,不是神是什么! 还有可以说是神将高维空间三维化了,但是,这是黑洞唉,如果里面存在一个三维盒子,而不是高维的,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么?操纵引力波更是莫名其妙,既然已经操纵了历史 ,又假惺惺的说不能去改变历史。都已经进入高维了还那么自相矛盾。逻辑在哪里?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活着进入黑洞。(有人说了,黑洞只是一种理论,所以活着进入也不是硬伤,嗯,反正黑洞后面谁也不知道,就算遇到一只凤凰下了个蛋然后涅槃了也是对的。正如赛尔号大电影里演的那样)而是逻辑,逻辑莫名其妙到了极点。请问改造地球的沙尘容易,还是后面改造那两个狗屁行星容易?此其一。太空移民技术对地球人来说早就不是绝世难题,往火星移民的计划都有了,但是改造火星的难度大还是地球治理沙尘的难度大? 从结果看,枯萎病只与气候有关,并非不可逆转的基因问题,(到了太空全都可以种了)制造人工温室和除尘的难度这么大么? 整部片子是建立在一个非常狗屁的前提下,所有科学家跟SB一样去外太空牺牲,就为了成全一个所谓大爱无疆的主题。其实我倒是可以免费贡献一个创意,如果是太阳快完蛋了可能最后土星环居住区的存在就有问题了、可以说一个硕大的彗星撞击月球,导致月轨偏移,月亮更加靠近地球,带来潮汐增加,汹涌洪水导致沿海城市覆灭,人类居住地大范围缩小,(末日景象先出来了)然后科学家发现,月球已经无法稳定围绕地球旋转,被地球引力吸引,大约几十年后将与地球碰撞,地球生物将全部毁灭,为避免恐慌,科学界封锁了消息,并封锁了科学的教育。 然后精英移民计划偷偷启动,但限于引力公式,只能有极少数人类获得出逃的机会,而男主和他们一家显然属于即将被抛弃的人,NASA 在有良心的科学家的带动下,启动了秘密计划,希望拯救全部人类。。。 这个逻辑也有一些难以自洽的地方,但至少比枯萎病场景感好的多。第二个狗屁逻辑是,都进入高维了,还假惺惺的把当前的时间感弄的那么急迫,都往历史传递两条信息了,为什么不把数据传递给历史上的自己,或历史的老头科学家?而是非要在恰当的时间传给“当前”的女儿,请问在高维场景里,“现在”还有意义么? 只是因为,他可以用爱找到彼此?这不是科学,这是神话。
至于相对论公式只缺黑洞的数据,这个我就不吐槽了,你说黑洞里有葵花宝典,九阳神功都可以,反正随便说。剧情走不通,就扔黑洞里,这是尼玛我最不爽最不爽的地方,这是极端的不负责,对科学的不尊重。第三个狗屁逻辑,所谓高维的生物,或者说未来的人类,都能把虫洞戳那里了,传递一个完整的相对论公式比戳个虫洞容易多少倍,引力波连秒针都可以改,你搞个啥不行啊。就为了导演一句大爱无疆你至于么,未来人类都是逗逼么?当然,话说回来,看个电影至于那么较真么。其实我还真不是较真的人,看周星驰的百变星君我才不较真;看黑衣人我才不较真,看环太平洋,变形金刚我才不较真,要不你好玩;要不你大场面刺激好看;你沉沉闷闷2个小时40分唉,你没完没了的玩温情戏,假惺惺科普相对论,然后给我个这么玩意,你还让我不较真?!去你妈的狗屁世界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盗梦空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