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小组讨论竟然要制作这种主题发表搞(gan)米(de)搞(piaozhiyan)错(liang)?!!

晚间分享: 最近在微博上很红的萌妹子 包子包子肉肉 的一组GIF,哈哈哈
八块腹肌都要给笑粗来了,你们真是丧(gan)心(de)病(piao)狂(liang )
发布: 22:46:03作者:成都商报
#晚间分享# 最近在微博上很红的萌妹子#包子包子肉肉#的一组GIF,哈哈哈[哈哈][哈哈]八块腹肌都要给笑粗来了,你们真是丧(gan)心(de)病(piao)狂(liang )。。年轻就是好啊!![好喜欢]
大家都在看
48小时点击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看看牛视网络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人人网-抱歉,没有找到该网页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或者该网页不存在。&或者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在微软 (Microsoft) 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按投票排序
海淀区丹棱街5号, 贴图两张 :)关于图片:左边那张摄于某天中午外出吃饭归来,早上刚下过雨,难得的好天气,最喜欢大楼外墙上沉稳的门牌"No. 5 Danling St."右边那张摄于二号楼9层吧台,某次开会出来,和同事继续在吧台讨论问题时注意到原来每天都会有阿姨换鲜花大厦里的设施:健身房,好久没去了;洗衣店,良心价格;浴室,有时候早上跑步去公司会去冲个澡;图书馆,没进去过;吃饭:三楼食堂,混个温饱,一顿饭10-20RMB,心情好 二楼中餐厅/西餐厅,体验小康,人均20-30RMB。饮料/零食/水果:饮料酸奶牛奶随便喝,木有多少零食,and 我已经很长世间没有吃到过每天下午3点的水果了(多数情况下实习生会对这些个东西比较热衷,FTE的状态基本上是这样的:开会开会开会,开完会,三点半了,啥东西都没了,或者是代码代码代码,猛然瞅了下时间,三点半了,草又错过了。。。)谈谈工作:工作压力:别的部门不清楚,作为搜索部门的一枚前排小兵,我就说一个字:忙!工作3年 * 5天/周 * 10小时/天 工作氛围:在企业文化无形约束下的绝对自由!没人关心你早上几点来,没人关心你晚上几点走,没人关心你一天干了些啥,你不需要为早上11点才到公司而愧疚(或提心吊胆),也不需要为晚上11点走而感到自豪(或满口抱怨),你可以打一天酱油,也可以某天生产力爆表,甚至某天不想上班可以发一封邮件Work From Home。但是这不意味着你可以混日子,绝大多数人也不会想着混日子,你每天都能感受到身边同事的激情/创造力/生产力,你只会想着怎么才能做的比别人更好。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话一些事情:1. 刚进公司的时候某次和老板one-one,老板这么说:我是你的老板,我的工作不是监督你完成任务,而是帮助你完成任务。我也渐渐学会怎么向他complain,怎么拿他当挡箭牌,怎么拉着他帮我和其他team的人吵架,而他也如当时所说的那样,尽可能的帮助我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2. 去年level+1的时候被邀请去做leadership training,中间有个小插曲 深以为然。当时参加training的人里有个阿姨模样的人,估计是刚从其他公司挖过来的,她问了个问题,意思是说我怎么对付手下那些磨洋工的员工,当时回答问题的某个Principal愣愣的回答,这个你不用担心,在微软你要担心的是怎么给你手下那些员工找来足够的活儿。。。暂时回答到这儿吧。。。我要去吃饭了。。。======================补充 说到微软大厦的位置,我需要吐槽一下,微软大厦的位置真是好到爆表啊。。。距离中关村/苏州街/海淀黄庄地铁站的路程几乎相等,走路都需要十分钟。。。以至于我每天上班的节奏是这样的:十分钟从家里走到地铁站,十分钟坐地铁,十分钟从地铁走到公司 T_T======================补充2公司网络:公司网络与中国网络是分开的,10G光纤拖到日本,所有数据均由日本进出,包括刷知乎,都是从日本绕了一圈。。。======================补充3微软每个FTE都有Visual Studio MSDN Ultimate 订阅,于是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用上了正版的微软产品。特别是Office For Mac的KEY已经全部分发粗去了。。。
泻药,要是
到晚上还没答我就来答好不好。我先折叠自己 =w=喂喂喂你们这样很对不起下面认真回答的同学们好么!我明明什么干货还都没写你们要收藏就收藏不要点赞啊!这不是逼着我一会儿到家就得赶快写了么!明明什么都没写结果被点了27个赞,我知道V大粉丝多但是也没料到如此丧(gan)心(de)病(piao)狂(liang)啊!于是在公司吃完饭就驾车一路挂最高档跑回家写答案来了有木有!满头大汗!要问我为啥会出汗……当然是因为我的座驾是自行车啦哈哈哈!不逗比了,下面开始写答案。楼下也有很多童鞋写得不错,如果你也这么觉得,请给认真回答的他们也点个赞,谢谢:)首先猜测一下,关注这个问题的大概主要有两批人。一批是来看热闹的(我可以说比如V大么……),而另一批则是的确想要了解微软相关情况的,正如楼下评论的
同学。针对这个猜测,我对后者要先说几句话,这也是在我看来这个答案里真正的干货:这个答案里的绝大部分回答,包括我这个,都会是片面的。这是因为了解一个大公司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情,而混了十几二十年的老油条们才不会跑到这儿回答问题找存在感。所以你看到的评价,特别是诸如企业文化的这一类评价,都是一些只在微软工作了几年或者几个月的同事所在组的文化。并无任何讽刺之意,因为我自己也在其中。只是要提醒,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但即使这样,也有一些内容是可以照单全收的,主要是企业硬件相关的信息。比如福利、工作环境、工资待遇(这个公司有规定不让说)等等。这些内容如果主观上不去做假的话基本上不会有错,可以作为很合适的参考。因为微软对待离职员工大部分情况还是很靠谱的,所以应该不会看到很多特意来黑微软的答案。但是这也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答案中更多的提到的是微软的优点,而对缺点避而不谈。所以这里我要挑明了说,很可惜我的答案也会是这样——毕竟我老板都关注了V大的微博,谁知道会不会哪天他就看到这个答案了呢 =w= 至于怎么办,请参照第一点,或者再动脑子想想……在阅读这篇答案和其它所有答案的时候,请牢记以上三点。好,既然硬件内容是比较客观的,接下来就来说说微软的硬件。尽量挑一些别人没写过的说。首先是大家最关系的工资待遇。数值碍于规定不能说,不过作为一个招聘大年入职的本科生,在北京过得不错没什么问题,如果想要攒钱的话也能攒得下来。关于工资待遇就这些!没了啊!想知道的话面试过了之后去问HR!工作环境,其实可以想象得到肯定比绝大部分公司都好。就单单看我所在的研发部门,在四环之内有两栋自己建的十五二十层的大楼,北京还有多少公司能做到呢?实际上工作环境也是非常的舒服,公司内部的换风系统保证PM2.5常年是个位数,冬暖夏凉,当然就这样我们还是经常会吐槽大楼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想想真是贪心啊……地面都是地毯,不管是走路还是拉椅子都不会有很大噪音。上班时间也不会有任何施工和清扫工作,这些一般都是周末做的。估计整栋楼的噪音源主要都来自大嗓门的同事和机械键盘了。每层楼都有很多会议室和Focus Room,后者就是一个能容纳三四个人的小屋子,隔音效果很好,很适合几个人临时讨论或者自己进去冥想。FTE(全职员工)的座位很大,桌面乱一些都没什么关系。不过实习生有时会比较惨,像
这种能自己分到一个单间的简直就是提前支付RP了嘛。一般如果有座位的话实习生还是会分到FTE的座位,但是座位紧张的时候会三个人挤两个相邻的座位,甚至两个或这三个人挤一个Focus Room。我们组新来的美女实习生就悲惨地去挤Focus Room了,于是之后被我偷偷拉到我旁边来坐着。嘘,我什么都不知道 :)哦对了,每层都有几个文印室,可以打印复印和传真。不过据说自从某个实习生打印了一本毛选之后,文印室就开始监控打印数量了,打印得太多会被查水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惜这方面微软这边就不是那么完美了。当然也仅仅是不完美,毕竟自己就有一个食堂一个西餐厅一个中餐厅一个咖啡厅,而且食品安全还是相当过关的,各种监督举报机制也很完善。加上每层楼每天都有各种水果饮料小零食供应,领先很大一部分公司还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跟大Google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首先食堂是收费的,虽然有餐补不过如果每天两顿都在公司吃,对于我这种食量比较大的生物来说还是要自己掏一些钱的。食堂的饭菜北京这边个人感觉也不如Google的合口味,还好选择比较多,可以经常换着吃。上海的话我觉得味道差不太多,但是种类少一些。苏州只能到外面的食堂和附近园区的公司一起挤,甚是悲惨。其次饮料经常在6点左右就被喝光了,小零食更是有时一下午都看不到。水果的话只有早晨和下午3点两批,貌似Google是全天供应的。每层有现磨咖啡机和饮料机,这个不同的campus规格不太一样,上海那边貌似没有饮料机,但是咖啡机比北京的好,可以打奶泡。苏州那边我只见到了但是没有用过,似乎也比北京的看起来好。这个Google那边也差不多吧。剩下的就不吐槽啥了,不然你们都会以为我是Google的卧底对不对!作为一个高大上的公司,怎么能只是工作呢。能让员工放松心情的娱乐项目是必备的啊!北京这边的娱乐活动蛮丰富,以运动为主。有(没记错的话)7个乒乓球桌,2~3个台球桌,若干Foosball以及一个健身房。健身房现在是收费的,不过健身费可以报销,器械比较齐全,只是下午和晚上的高峰期还是有点不够用。然后在乒乓球室那一层还有个屋子,里面放着一套架子鼓,几个吉他和贝斯。后来才知道是有几个同事组乐队来着。此外公司还有很多社团,足球羽毛球桌游等等,都会定期组织活动,比如每周二都会在人大租一个足球场。XBox的话貌似没怎么见到,有些楼层的休息室看到过,但是貌似都不能用了,也没见到过人去玩。上海的话则是每层一个Game Room,里面有乒乓球台球foosball和XBox。只是当年我在那边的时候XBox的手柄经常没电,电池还要自己带,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苏州依旧很苦逼,公司内部除了每层一个foosball以外什么都没有,想要娱乐还得自己去外面找。为什么苏州的同事这么苦逼呢,主要是因为苏州园区微软自己的大楼还没盖好,现在的楼是租的。所以等过几年等大楼建起来,应该不会比北京上海差。除了运动以外,公司或者每个team还会隔三差五组织很多活动。有一些是走官方流程的,另外一些是自费的,后者基本上看组里的氛围。比如之前我们有一个组就隔三差五去找个新鲜地方吃饭打牌啥的。官方组织的活动比如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也称出门旅游。还有Family Day之类的活动。接下来说说公司的地理和周围的环境。微软在中国的研发部门选址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紧邻当地最优秀的大学。比如北京周围是清华北大人大,上海旁边是交大,苏州则是走两步就到苏大。为了招聘方便嘛,这个大家都懂。八卦一下,听说当时北京政府给微软分配了另一块远一些的地,面积比现在的两栋大楼大好多,但是因为离清北太远,最终被否决了。于是,北京的大楼建在了中关村四环以内的繁华地段。这也大大方便了同事们,周围到处都是餐馆影院超市商场,走路十分钟就能到地铁站,骑车十分钟能到清北。但是上海和苏州就比较悲惨,分别坐落于紫竹科技园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前者位于闵行区,也被我们交大的同学亲切地称作闵行开发区。后者看起来不是很偏僻,不过我上次出差晚上走路出去逛了一圈愣是没找到吃饭的地方。总而言之,都是交大和苏大的锅。福利和后勤情况。隔三差五逢年过节就发点礼品卡,有时是直接去京东之类的地方选。貌似自从奶茶来了,去京东选礼物的情况就越来越多。商业医疗保险很完善,基本上正常去医院看病从来都不需要自己花钱。出差住宿不差,吃饭的budget也很足。后勤保障部门出色,有任何事情发生都会第一时间发邮件通知。反馈渠道比较有效。IT部门负责的事情很多,从重装系统到分发鼠标键盘。以至于直到之前有人在我的答案下吐槽我才知道不是所有公司的IT部门都管装系统的。说到IT部门,微软的每个FTE员工都会分配到:一台高性能台式机,两块23寸显示器,一个人体工程学键盘,一台笔记本电脑(最近好像都是X1 Carbon了)。另外可以申请WinPhone和Surface RT,不过要排队,等老员工离职了把设备退回来才会发。终于还是要说到避不开的软件部分了,我尽量挑自己比较确定的来说。但是还是避免不了答案的片面性,还是那句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首先说说同事。微软我接触过的同事绝大部分都给我一种感觉:素质很高。我对其它公司不甚了解,不知道是不是高科技公司普遍都是这样的。至于怎么叫素质高呢,我觉得知乎上常见的一句话可以很好地总结,那就是“没有戾气”。还不能理解的,你们看看V大,大概就这样。只不过不是每个同事都像V大一样经常卖萌。V大你别打我啊别把我的脸往键盘上滚HAFJ;LKDASLKDAHKLGHASLKDJFLKA当然我几乎可以肯定这上千人里面不会100%都是这样,但是我自信关于这一点我在基层员工里面观测过的样本还是足够多的。然后是制度。不知道这个能不能具体说,为了避免出问题我就不详细介绍了。个人感觉还算比较合理,不过也有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效率低下,近年来公司也一直在改进。基层这边的办公室斗争我还没见到过,也和制度有一定关系吧。不过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戾气。对于实习生,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有一个FTE作为mentor带着,即使没有老板也会亲自带着,很少有没人管的情况。工资不高,不过如果面试评价很高加上运气不算太差,还是能有一些干货任务分配下来,也能学到一些东西。实习生转正有单独的流程,会在校园招聘开始前告知结果。多和mentor交流。mentor有的很shy有的很忙,不一定都能照顾的过来。所以要主动交流,如果mentor没有跟你安排one-one的话就找他安排。一回生二回熟嘛。我跟之前实习的mentor到现在都还保持着联系,交个朋友也是好的。之后是技术方面,仅代表我所知道的码农情况。公司内部大部分team在用C#,但也有用C++的组,还有专门做安卓/iOS开发的。不过C#还是绝对的主流。入职之前没有用过C#也没有关系,只是C#比较熟练的话面试会有加分而已。特别是如果有过Java经验,熟悉C#就是分分钟的事。一般来说Code Review流程都会比较严格,工具都是公司内部的。Code Review、版本控制和bug管理这一套系统集成的不错,还算蛮好用。工作中用到的技术和组件很多都比较封闭,如果跳槽到其它公司,很多东西都不会用到。不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最后是工作压力,好多人想看这个对不对!但是我也不想说太多,因为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因组而异!从文化上来看,工作压力不是很大。MSRA那边有一些组有周末和假期加班的传统,不过STC这边总体来说还是不鼓励加班的。上海那边STB因为班车的原因就更不用说了,早晨和晚上公司里都见不到人的。不过万一分配到了一些很紧急的工作,该加班还是要加的。好在这一切都是自愿,自愿……诶,好像自愿加班就是说没有加班费啊!好在我碰到过的老板们都很强调work-life balance,所以周末自愿加班的情况也不是经常出现。至于晚上加班,反正回家也没事干,多干一会儿就干一会儿了。仔细想想,我也经常早上11点12点才出现在公司嘛。写到这儿终于觉得差不多写完了,感觉写代码都没有一口气写这么多。总体来说,在微软工作的体验还是很不错的。如果一定要我在推荐和不推荐来微软工作中选一个,我的答案会是推荐。毕竟中学时喜欢的妹纸都被我拉来了我还会坑你们吗啊哈哈哈。就是这样。写完之后发表时告诉我需要审核,改了半天也没找到是哪部分的问题。干脆就等审核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出来。
看到前面的童鞋们说的大多是MSRA和技术岗的工作,我来说说市场岗位吧,工作坐标是北京望京(LSH)的微软(中国)。(本文结尾有彩蛋)我之前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做运营,离职后读研,在微软做了8个月市场部的实习,现在看来,这是我读研期间一段愉快而收获颇丰的经历。1.工作环境望京这边的微软办公室主要是市场及销售集团,不是整栋building,每天会和很多其他外企的白领们一起上下班,可以看见不同的人。(旁边是奔驰大厦,据说整个地下停车场都是他们员工的车,这事是真的不?)我也去过MSRA,与那边多是技术岗的安静比,望京这边妹子显然数目庞大,常常在一个电梯里面会有不同类型的女神出现(作为学生妹我表示自己常常也会被女神们迷住)。office也要热闹许多,常常有office365或是onedrive做市场活动,办公室就变成橘黄色或者飘满蓝色的气球。在妇女节的时候,每个女性员工都会得到好时巧克力若干袋。茶水间的内容也很丰富,几乎所有饮料都有,胶囊咖啡机小食甜点之类的不多说,中午没空出去吃饭的话靠茶水间绝对可以管饱。2.人际关系这是我个人觉得很舒服的部分。从来到微软的第一天起,部门的mentor和老大常常会和你一起吃饭(做实习期间沾老板们的光吃了好多顿大餐),并不是说请吃饭有多大方、而是说完全没有上下级之间的隔阂,尤其是实习生这样比较初级且流动性大的岗位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觉得很温暖。在跨部门沟通的时候,我觉得要取决于你的职位,比如实习生,只要你对外的一切内容是mentor review好的、部门内达成一致的,对外沟通就没有任何障碍。就人际这方面来说,在微软的经历非常轻松愉快。3.工作氛围在这个方面我仍然给个高分。不是说我多easygoing,其实我之前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时候也常常会强势、会坚持己见和argue很多事情。同上文,我仍然认为摆正自己的位置很重要。作为实习生,你并不会直接获得总部或是顶层下达的宏观任务,到了你这里的事工作已经是经过量化、细分、重重过滤过的,换句话说,即使你获得了很多背景材料,你也不百分百的了解整个项目的所有信息。在这种条件下,我认为实习生更重要的是帮助你的mentor和你的部门实现目标,先将分配给你的琐碎的、甚至你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做好,在此基础上,与mentor深入沟通后,在部门所认可的范围内再融入自己的想法和发挥。在自己梳理好以上目标后,我认为我在实习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我的工作主要是基于社会化媒体,因为之前有工作经验,所以mentor和同事会很尊重我的专业,基本把我这一块放手交给我去做;新调过来的FTE也找我进行过一次很长的谈话,聆听我的建议。很幸运的是,在实习期间赶上我们组最重要的落地活动举办,于是有幸一起到南京出差。在event开始前的近一个月内,加班是常有的,也有加到后半夜过,但是实习生是按时薪计算的,所以。。。加班时间爆表,工资也爆卡啦~南京也有微软的office,但规模不是很大,正在扩张中。很开心在这次出差中也分配到了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任务,所以那一个月几乎都打鸡血般完全没有倦意。在八个月内也有很多次,我希望坚持自己的观点,希望采用自己提出的方案。虽然有时起初组内并不同意,但是通过客观的分析和有充分理由+解决方案的说服后,他们还是同意采取了我的新观点,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上,是我在实习期间眼中的微软,也许我看到的并不全面,且因为是在校实习,明年毕业后的去向未知,如有给我类似感觉的公司,应当仍是我之心中首选。梳理完这段经历,我觉得一份工作经历中,除待遇外,有三点很重要。(1)我前文提到的,摆正自己的位置;(2)清楚自己的长处和兴趣。选你所爱或爱你所选之间,你终要做一个选择。如果因为做了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做的事而自怨自艾,那都敏俊xi也救不了你;(3)即使是CEO没准也得自己贴报销——所有工作都有琐碎的环节,重要的是“学到东西”占你的主流精力。—————我是彩蛋分割线—————那啥,还有一个比较幸运的事,奶茶妹妹。。。见到了。以下是实拍~(本照片为公开的新闻发布会公开拍摄)
我在微软 Redmond 园区工作了3年半,其中3年在 SQL Server 组,半年在 Bing。同事里面聪明人不少,但是也有些废物。跟对了老板还是可以干的很爽的,跟不对的话可以在内部换组,机会也很多。开会比较多,有些会议比较无聊。因为管理层人数众多,所以 planning 要占据一个项目一半左右的时间,没有多少整天埋头写代码的机会。几乎每个人都有独立办公室(有些空间比较紧缺的楼层会让入职1-2年的新人两人共用一个办公室)。工作5-6年以上的老员工可以分到靠窗的办公室。关上门之后在电脑上想干什么干什么,很爽的。老板不会整天过来查岗,不过交代你的工作得能完成。如果你工作效率足够高,那么其实是可以很轻松的。61级之后光完成交代的工作就不够了,得开始有 leadership,也就是需要知道整个团队的目标,需要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来帮助团队达到目标(不能光等老板发任务),需要能帮助团队其他人,需要能在 design review 中提出有意义的意见。从这个级别开始往后的晋级都是看 leadership。公司内部信息流通不太透明。比如你在 SQL 组就不知道 Office 那帮人整天在干啥。你看不了他们的源代码和设计文档之类的东西。所以很多组都在做重复劳动,比如每个组都有自己的构建系统,自己的测试平台,等等。不过现在在 Satya 的领导下貌似开始慢慢透明化了,但是旧的模式深入人心之后是挺难改变的。办公硬件一开始是一个台式机和一个显示器。不过慢慢可以添置别的东西,比如有时候你隔壁的实习生走了你就可以偷他的电脑和显示器,有时候公司会配个笔记本,有时候老板脑子一热给全组发个 SSD 啥的。我最多的时候攒了4台台式机,一个笔记本,5个显示器。升降桌不是标配,需要单独申请,我一开始以为这玩意没啥用,后来到了新公司之后标配升降桌,才发现其实还是挺好用的。没错我就是属松鼠的。吃的还不错,但是需要交钱买,一顿午饭6-8美元左右,比外边便宜。在 Redmond 的好处是一个食堂吃腻了可以偶尔去别的食堂吃吃。园区里有免费的楼到楼的 shuttle,可以电话叫车。上下班时间有从园区到各大居民区的班车,车上有 WiFi。办公区有免费的软饮料,咖啡,但是没有零食。偶尔哪个组开会可能会有吃剩的 pizza 可以蹭吃。给的钱虽然不如 Google, Facebook 多,不过也够花了。好多牛人在微软一干十几二十年也没有挪窝的欲望。
楼上的同事们也真能写啊……我来讲一句大家可能感兴趣的。微软是我见过的对offer最重视的公司了。offer一旦给你了,无论后面发生了什么事都一定要让你入职,除非整个分公司撤了(当然这种事估计不会发生),比996公司什么的强多了。2008年我在Visual Studio实习,结果就要轮到我面试的时候,美帝发生了次贷危机,在裁员之前,很多组的招聘名额都冻结了,有同事告诉我说我们组也就只剩下一个名额了。当然我比其他实习生要牛逼很多,于是显然我就拿到这个位置了。当时我们的Director是Alex Chan,是一个香港人,看起来就很牛逼的样子。微软的面试需要几个工程师和一个Hiring Manager做决定,当时Hiring Manager就是他,但是在我面试的时候居然去美帝出差了。不过Alex人很好,我打电话催了他几次之后他很和蔼的给我进行了面试。估计是面对工程师面试的时候我的表情比较僵硬的缘故,我就要结束实习的时候他回来了,把我拉进一个房间里面说:“我们的面试官都觉得你没有激情啊。那你到底有没有激情呢?”我:“有!” Alex:“好,那我们就hire你了。”那个时候因为形式太严峻,即使是Alex说了也是不算的,他还要把我的简历和面试结果带到美帝去给大佬们审核,当然这是必须要过的。因此过了几个月,我在除夕的前一天收到了正式的Offer。但是高潮在后面,Visual Studio组的名额最后也被砍掉了!微软这个时候并没有因为这样就取消我的offer,因为offer一旦发出去我签了字,就不能取消了。所以Alex就把我介绍给了SQLServer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最后去了SQLServer,我那个时候select都还写不全呢。不过公司并没有告诉我,我是在入职的那一天才知道我的组都换了的。估计是Alex面子比较大的缘故,SQLServer并没有再次面试我,而是直接就把我要了,尽管他们招聘的bar比当地别的组都要高出许多。不过我对数据库的东西终究还是没有兴趣,所以干了两年我就来M$RA了。
【利益相关】果粉+谷粉,现阿里人,前MS实习生,So软粉关注我请慎重,谢谢。谢邀,对其他部门和职能不是很了解,我就以一名Microsoft STCA(必应) Design Team也就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用户体验设计团队的UX Designer Intern(具体做必应搜索Android客户端和部分搜索结果Answer的Design,还有近期开始的必应网典)的身份说一下好了。环境:Design Team的工位不同于普通方格工位,是开放式的,具体描述就不说了,参见下图。整个Team除了Principal有单独办公室之外,从Senior往下的全部FTE、Vendor、Intern都混坐在一起。饮食:1号楼二楼的Bing-Go(西餐厅)、Cloud + Client(云+端,中餐厅),以及三楼。感觉二楼的伙食还挺不错的,Team每周会在云端聚餐两次,三楼的饭菜口味就有些不敢恭维了……每个楼层有水房,早上和下午3点提供新鲜水果,此外有若干零食饼干饮料等随意取用。住宿:外地Intern包离公司2站地铁距离的宾馆住宿,也可以选择租房领住宿补贴,这点应该比很多公司好了,作为南方孩子来帝都实习完全不用烦恼住宿的问题。团队:STCA Design Team下分Asia Experience、Multimedia+Client、News、User Research四个Groups,相关产品有必应首页、必应搜索结果页面、必应网典、必应搜索客户端、必应123网址导航、必应影响力、必应词典、必应输入法、Cortana中国...等等,有本地也有Global的。具体到每个产品通常由1-2个UX Designer负责,职能上不区分Visual和Interaction。每个Intern进来之后都会被指派一名Mentor,每1周/2周会有一次和Mentor固定的1:1,任何工作和生活中的疑问都可以在1:1上及时提出与沟通,平时则主要跟着被指派的Project Leader干活,跟进的项目一般是2个,并且Intern完全有机会参与核心项目。因为Mentor比较忙,后来甚至还给我又指派了一名组里的FTE做Mentor,基本保证每周都有1:1的机会,再加上2位Project Leader,最多的时候有4个FTE在带我,要知道Design Team的AE组FTE一共也就5个。我的台湾Mentor现在是每两周和我1:1一次,相比具体的设计细节执行,他主要注意在宏观思维和沟通方式上对我的培养,引导我打破很多教条式的思维框架,不盲从Guideline,而是去思考Guideline背后的意义;此外刚开始参加review meeting时,因为准备不足我每次讲起来都有些混乱,需要Project Leader来帮忙打圆场,也是Mentor及时发现,并在1:1时启发我用Slide梳理思维、让表达更清晰。我参与的项目主要有必应搜索结果Answer的设计、必应搜索Android客户端的设计、以及启动不久的必应网典,平时主要跟着2位Project Leader【都是单身美女!!!】干活。必应搜索结果Answer和必应网典的Project Leader平时比较忙,一开始还能每天到我工位上看进度,后来就基本靠邮件和Lync交流了,在工作要求上比较严格,有一次因为我把设计文档放得乱七八糟,被训了很久T_T,楼下某人似乎有被骂得更厉害的经历,不过完成得好的话也会被狠狠地夸,平时生活中是个很Nice很Humor的人。必应搜索Android客户端的Project Leader,也就是楼下说的猜星座的美女设计师,对我非常信任和耐心,早早就把一个完整模块的Design(包括交互和视觉)完全交给我去发挥,平时即使很忙也能保持和我的互动沟通频率。因为我个人比较偏向交互,视觉设计能力非常菜,一开始做出的UI不忍直视,Leader会给我找来很多案例参考,甚至手把手教我操作PS,教会了我这个视觉白痴很多东西。此Leader对细节的要求很严(gui)格(mao)【本人自己说的,不是我在黑=-=】,所以我通常要改稿很多次才能达到要求,不过也确实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下次不再重蹈覆辙。生活中也Nice得很,某次意外受伤事件后还送我礼物什么的。合作的Dev和PM对我们这些Intern也非常nice,尊重我的想法,像必应搜索Android客户端的项目就给了我非常充分的发挥空间,虽然Android Team的Dev都在苏州,无缘见面,但Lync和邮件沟通中的态度都没话说,合作过程非常开心。而在和他们沟通的过程中,我也能发现很多自身设计的不足、得到许多中肯靠谱的建议。团队所有的Design文档都放在共享文件夹里,每周会有人根据统计的文件夹链接更新发布一次Dashboard(邮件形式),汇总所有人一周的成果。在每两周一次的部门会议上所有人需要据此汇报自己具体的工作。文件夹有比较严格的整理要求,如果乱放的话,会被罚请整个Team吃饭。此外各Group也会有固定的Review Meeting, 可以把Design的成果拿出来给大家展示,并获得很好的改进建议。比赛:平时公司内部会有一些比赛,像Hackday、3 Min of Fame、还有这几天的Hackathon等,很鼓励激发创意,并且很多Idea有机会真正应用到上线项目里去。腐败:出游、聚餐、KTV什么的肯定少不了,还有FamilyDay什么的,具体可以去考古@微软必应设计 的微博,放张今年春游的合影吧,咱们Team的帅哥美女还是不少的^^总之,很幸运能来Microsoft,很幸运能成为STCA Design Team的一员,来这里的时间虽然还只有短短的4个半月,但非常的充实和快乐。之前总想着回南方,但现在,如果可以,我想一直呆下去。最后,帮老大们打个招聘广告吧,我们Team还在招人,Intern也是,具体招聘信息可以看@微软必应设计 的微博,外地Intern来面试报销交通和住宿费用,面试过程不瞎扯,就谈作品集,简历作品集可砸到,欢迎成为我们的一员!
有更新:有更新:————————————————————————————————————————————占个坑,还在工作……让我这两天拍点照再和你们扯。我是STCA design team的设计实习,也就是必应部,主要做Homepage和answer page页面,入职5个月了,实习半年,在实习结束前,总会写写。刚入职的时候觉得各种高大上,现在……等我拍点照再说。下班前,去楼上抓了homepage的mentor专门拍了张照……好了,我下班了。刚发现楼上有隔壁桌的同事,我们这算重叠了啊~多谢各位点赞,这个文章要慢慢写,今天七夕欸,我还跑到公司来码字……——————————————————————————————————————更新:1. 正式工作的简述从入职开始说吧,去年貌似12月开始被各种面了之后,终于来到帝都开始实习,刚入职的时候,其实还挺顺利的,就是装系统装了一天,各种badge、alias巴拉巴拉的事情,稍微有一些复杂。(哦,特别一提,同事超级nice,后面我会一一提到。)所有东西弄好以后,我真正的mentor(其实我mentor貌似有些小多,一个homepage design Mentor,一个homepage editor Mentor,一个answer page Mentor,真的mentor反而事情很多,没什么时间管我,不过人也很好。)跟我讲了一些事情,然后我会主要做哪几块东西,在做了两天闲杂的事情之后(不要想多,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我就开始做一些bing knows的事情,算是练练手。待更新……2. 团队生活我们团队可以说是小而美吧,人不多,30个不到,但是却是微软北京最大的设计部门,所以会有各种团建活动,固定的一个就是每周一和周三的中午会聚餐(在二楼的云端),能去的同事都会尽量去,主要是聊平时生活上的事情,还有就是新来的同事要被猜星座……主要是现在负责小冰的一个设计师猜星座,是一个单身美女哦,有志单身男青年可以去10楼找她,哈哈。当然,新同事免不了自我介绍,会在双周例行会议上进行,不过自从我进去以后,就不只是要自我介绍了,需要自我介绍外加才艺表演,哈哈,我是改变规则的人!!3. 一些我软小科普我软职位分为三种:FTE、Vendor、Intern,从视觉上来区分的话,主要是看badge也就是门卡的颜色,FTE的门卡是蓝色的,Vendor和Intern都是橘红色,FTE基本拥有所有权限(有些机密处的门禁),Vendor的话你想称作外聘也好或者其他也好都行,但是我们团队还好,因为给的FTE名额很少,所以虽然有一些人是Vendor,但是基本都是一视同仁,没有区别对待,而Intern的话,其实除了钱少一些,其他的我看不出差别,反正我在组里面玩得很high,哈哈。好了,我这个单身狗,下午要和组里的小伙伴去参加小型音乐现场了,待会拍张老大的鱼缸,下回再和你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新:由于楼上同学的不谨慎,已经被各个老大发现我们在吐槽了,本来想挖个坑慢慢写,以后要开启歌功颂德模式了……1.正式工作的简述:就如楼上所说,其实工作会跨度到两个或者三个项目,虽然说官方的说法每个项目的负责人是称为 project leader,但是我其实更喜欢把他们称为mentor,实际带项目时,其实各种快速的融入都是他们所带来的,从最开始各种不适应到现在的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也是他们一步步教出来的,不过说到其中会有每个mentor不同的培养模式,(下面不是因为被发现了才这么说)每个人都有每个的性格,并且工作就是工作,我也不喜欢去挑什么,因为在这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对以后会有一定的帮助,我并没有发现其中的对错或者其他,在早期我其实是一个有些燥的人,做事急速流,(到现在还是,哈哈,效率第一。)所以会有很多错误,所以被说也是家常便饭,不过认真做好份内的事情,并且及时改正就好,毕竟还是实习。不怕犯错~~好在各个mentor都很nice。在做了大概一两个星期的bing knows后,就开始做两个项目:第一个homepage的设计和编辑工作,也就是跟着上面的帅哥还有一位美女编辑做事情哈。设计层面是一些homepage的special feature,并且负责一半的homepage hotspot(desktop)和fastreading(mobile)的编辑工作,如下图,是前一段时间的一个fastreading:第二个就是answerpage这边,也是和楼上一块做的,会涉及到desktop和mobile两个方面,不过主要还是做mobile的,前期不太熟,在mentor和隔壁桌另外一个美女不断带着做,现在可以做到每天和PM Dev 扯皮…做一个scenario其实要涉及到很多方面,会需要考虑到各个层面的花费,所以虽然每个案子都很小,其实会考量很长,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做,后来mentor说要自己去想,后来就开始和PM扯皮了…各种质疑他们…这里不好看,那里的需求有问题吧,我觉得这样做比较好,反正意见提出来,大家都可以很友好地讨论,有好的提议PM自然会采纳,然后就是催Dev做事,做好了就开始UX bug review,一般是这么个流程。2. 团队生活:其实在正式工作之余,我们会自己想一些项目,也会有hackday这样的机会去推,入职的时候就推过一次,还愣头青的去报了一次hackday,不过自然是上去观光了一次,自high了几分钟,啥都没捞到~~后来就想到什么就先做做,然后先和homepage的mentor各种扯皮……跟他扯完了以后,再和真正的mentor去扯,最近琢磨了一个项目好一会,把另外一个设计师也忽悠进来了,哈哈,去参加了这次的hackathon,总之好玩得很。3. 我软科普环节:这次说说我们内部的一些产品环节?一般我们做产品分为三块部门,其实也是两块,设计属于PM的部门,一个项目先立项的样子,然后找PM(项目经理,不像有些公司,产品经理只管产品的构建,我们公司的项目经理需要规划产品并且后续需要持续跟进推动。),PM定好spec后,扔个设计,但是一般我们会又做一次竞品调查(以找PM碴为己任!!),然后跟PM扯皮,扯到大家都满意了,我们就开始做,做了一个版,觉得不满意,然后就会跟mentor去说,然后会修改,然后到一个我们自己满意的版本,再和PM继续扯皮,扯到又满意了,就扔给Dev去做~~最终就变成了催Dev干活的阶段~~(最近由于某些原因,Dev变动很大,最近一个PM说:你要是这个星期不给我做完,下个星期Dev就换人了!!基本都是这样。但是,计划表摆那,催也没用~~哈哈)好了,下午要开始干活了,我要和Dev扯皮去了,下次再说。
谢谢邀请楼上的同学们写的都满多了,多说几句吧1. 先说说公司
首先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和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是俩公司,我只知道后者,前者(望京那个)销售氛围更浓烈一些,本土化现象更重,在这里只说后者。我觉得微软作为公司的层面,各种福利待遇都蛮好,不仅仅是钱方面,举个栗子,你每个月的住房公积金,别的外企需要办很多手续,这里,HR帮你全权搞定,各种vendor的服务让你基本100%的精力都可以放在工作上(如果你愿意的话)。
入职方面:微软是我认为做的最好的公司,没有之一,不需要前一家公司的收入证明(你的个人隐私),不需要健康证明(你的个人隐私),按岗订薪,哪怕你上一家公司月入仅有2000块,你拿到了一个level60的职位,上来你的薪水也会超过15k,这个很赞的
薪水方面,这里说一下薪水和promote是分开的,而且明码标价,根据你每年performance分数提薪,具体数字就不说了,公平合理,绝对不会出现你的薪水超级高但是今年涨不上去的情况
至于Promote,之前一位老大说的很棒,你被升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你在自己的岗位做的很好,而是因为你做到了你升职后那个职位的要求,大家自己体会吧。2. 其实公司不重要,team更重要
大家关心很多其他福利比如outing,年会,定期的活动和福利,不好意思,这些统统和你的team有关,你如果跑到了一个鸟不拉屎的team,比如中国区只有不到10人,不但被裁员的机会很大,而且这些outing啊,定期活动啊,可能统统和你没有关系。
但是这样的team也有好处,你有很大的机会拿到在美国长期工作的签证继而移民美国(在微软这个比例真的很大),而且,另外的好处啊,本土的大team有个致命问题,除了bing以外基本都是微软的边缘项目,如果你做过vendor,你会发现你大部分工作都是核心项目的边缘工作,只有在这些不到10人的小team,你才可以做那些核心项目的核心工作。而且distribute employee将会使你的沟通技巧和工作技巧有很大提升3. 管理好你的老板
在微软,这是最最重要的,我是去年年末离开微软的,今年据说performance review有很大的调整,具体情况我就不清楚了,反正记得你的老板和你永远是同一战线,show好你的value,同时尽量帮他完成他的commitment,利用你的老板的资源尽可能的做Innovation,你会在微软升的很快的就说那么多吧,楼上的同学说的更好,大家多参考他们的回答
楼上几位已经说得很全面了,当时似乎都是微软中国的同事,我来简单说一下在微软总部工作的体验。0. 总部简介人们往往说微软总部在美国西雅图,其实是不准确的。微软总部在行政区划上应该属于雷特蒙德市(Redmond),基本上可以算作西雅图的卫星城,所以准确的说法是微软总部位于大西雅图地区(Greater Seattle Area)。 微软总部把所有的Building都算上,总共有100座,整个大西雅图地区大约有114座,可想其规模相当可观。总部内,有微软各式运动场、餐馆、咖啡厅、图书馆、银行网点、商店、邮局、洗车房、眼镜店等各类服务设施,生活相对方便。总部设有游客中心,同时还有员工商店,允许员工在一定额度内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微软的产品。总部大部分楼宇的布置是每个人一间小办公室(即便刚入职的新员工也是),这个业界流行的Open Space很不一样。虽然微软也在逐步的减少office的数量,但是至今为止,我们组还是在有office的楼里面办公。1. 职业发展似乎楼上的几位说生活的多,说工作的少,那我就把工作放到第一部分。我是做开发的,按照微软早年的开发模式,每个组共有三种职务:SDE(开发),SDET(测试),PM(程序管理)。现在这样的模式已经被逐渐的取消了,SDE和SDET逐渐融合成为了一种角色。在微软工作有很大比例的人用C#和C++进行开发,所以在微软工作一段时间后,Skill Set和其他IT巨头的工程师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不过鉴于IT工程师的特点就是学无止境,语言上的差异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在大西雅图地区,有着大量的其他IT巨头的Office,这些公司的HR全年不断的发邮件轰炸微软工程师的邮箱挖墙脚,所以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讲,微软绝对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职业起点。2. 员工生活在员工福利方面,我认为微软处在美国各大IT巨头的中档。和同在西雅图的另一家IT巨头Amazon相比,微软的福利不知好了多少,但是再和Facebook,Google甚至LinkedIn相比,似乎又有一定的差距。似乎美国的码农和国内略有不同,加班并不常见。或许有的时候每天要工作9-10个小时,但是基本没有周末加班的情况,整个工作还是相对轻松的。从统计数据上看,微软员工的收入要比当地平均收入高出不少的,不过不适合律师、医生这种美国高端职业比较,一个刚刚硕士毕业的学生在微软工作,在收入上绝对处于第一梯队。微软总部还有大型的华人组织CHIME,每年会有各种活动。3. 亲友评价好吧,这一点是关于虚荣心的,请各位直接跳过,勿喷。我出生在西部的一个城市,那里经济虽然并不算落后,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非常陈旧。在亲朋好友的眼中,微软还是当年IT也老大的代名词,所以对于我能在这样一个公司工作,表示了极大的羡慕和赞许。所以,为了回答“在微软工作室怎么样的一种体验”这个问题,我一定要指出,“骄傲”绝对是这种体验的一个部分,特别是每当过年回国的时候,这种体验更加强烈一些。
话说被邀请了,尽管楼上各种详细回复还是说说自己的感受,毕竟来公司两年了,也该有个小总结。
楼上很多角度描述的都挺详细了,我从另外两个角度谈谈,即微软给予我的,我给予微软的。
微软给予我的:像很多外企一样,公司充分尊重和注重每个员工,包括两方面,工作上,即使刚入职的我发挥不出很大的作用,leader也会放心的给我比较重要的事情做;无论级别,每个人都有发言权,还记得前几天我和一个Principal就一个创意来回讨论了好几封邮件,两个人互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最后另一个Principle过来说同意我去实验,看结果;One-Microsoft策略实行后,所有的员工可以访问几乎公司所有的可用网上资源,例如Bing可以看到Windows的代码以及各种资料,彻底打破各BU各自为阵局面。最近的One-Week也是各种跨界组合,给我的感觉是,所有的资源都可以用,只要你愿意学习,东西都在那;和国内IT公司一样,作息时间自己定,甚至在家办公,由于经常和美国同行开会,所以经常早上起早开会,这点和国内IT公司差别大些;工作强度虽然不小,可是并不会挤压学习的时间,我依然可以保证每天有时间以较慢的程度回顾一些知识和写一些代码,换句话说,公司支持个人提升,而不是单纯的完成项目;我现在的leader最喜欢问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不断让我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而不那么做,工作中往往会有时候偷懒,少考虑一些事情,有些做法欠缺仔细的思考,leader的存在使得我不断的提升思考的能力,我接触过两个leader,感觉可能是公司的氛围,leader都是以朋友的身份和自己探讨问题,帮助自己思考的更清楚,而不是监督和单纯的命令;经常能看到在公司服务超过5年,10年,甚至20年的同事,还经常看到以前在公司,后辞职创业,再后来又回到公司的同事,总之你有才,公司一直都欢迎你;充分尊重休假,感觉只要提了申请,基本老大都会批准,反正15天年假,每年都会用的差不多,休假中除非非你不可的事,都可以不用管,好好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英语得到充分锻炼,至少读或写是没大问题,每天被各种英语邮件轰炸;
生活方面,各种福利前面的同事说了,其实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公司在生活方面照顾我自己的,而是对我家人的照顾,包括家人的保险,特价体检以及每年都有的家庭日等等,那天公司会邀请家里人一起度过,今年是分别在奥森雕塑公园晚宴以及欢乐谷一天游,无论如何让家人也能享受到公司的福利,是我比较动容的地方。
我给予公司的:
去适应高强度的压力和工作,这点相信很多人都说,在大公司应该都是螺丝钉把,其实并没那么绝对,我所在的Bing部门,中国这边既有做美国项目的也有做中国的,还有做其他市场的,但是每个人想做的事情并不固定,只要把基本的事情完成,就完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项目,包括做份额最大的美国市场。作为M$的职员,特别是Bing的员工,需要不断地迎接新的挑战,由于本来就亏钱,实际上属于微软内部比较累的部门,相当于创业的感觉,要保证每天8-10小时的工作,这和人们认为微软内部舒适养老的情况非常不像,隔壁室友做小冰,在发布前夕,加班到凌晨都是常事。
前面提到过,由于经常和美国同事开会,各种早起开会,最早的开过7:30的,幸好有了PM们,否则真心伤不起;
不断想创意,对于现在的搜索引擎,Bing主要是以Google为目标去提升自己,并差异化以吸引大家去用,这时候就需要各种创意了,压力最大的是leader,想不出就被各种push,我们也是倍感压力;总结及对微软未来的看法:
2年的感受不可能通过这点文字全部表达,作为现役员工对公司依然充满感激,现在很多外界对微软都有各种质疑,我不喜欢打嘴仗,只是谈谈自己的看法,最近又读了一遍浪潮之巅,虽不能有幸成为见证微软到达顶峰的时刻,但也为能在公司转型中发挥作用感到自豪,总体的方针,是CEO说的,“移动为先,云为先”,其实可以更细化,未来主要的战场在1 云计算解决方案,2 智能的移动端生产力解决方案,以及各种其他智能设备,前者是积淀多年目前第二的Azure,后者是硬件加服务的,Surface Pro(外加各种OEM厂商的笔记本)+ Windows + Office + Bing,以及XBox。未来移动端,PC并不会消亡,市场依然需要重工作轻度娱乐的设备,Surface Pro,各种变形本都是(价格比MacBook有优势),苹果占领的主要是娱乐和生活市场,对于生产力这块,微软依然大有可为,公司开发其他平台的office是有远见的,这也是CEO不断提生产力,以及 “Digital Work, Digital life”的原因,工作领域Windows积累了大量的软件资源,外加本身的Office,Skype,以及互联网工具Bing,完全可以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要知道同时具有云端+移动端一整套解决方案的公司并不多,想来想去也就Google了,苹果的云端不置可否。更重要的是,基于Bing的数据平台,以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它们会变得更加智能,前段时间比较火的Skype实时翻译,近些时间的Cortana等等,智能设备之战相信会成为谁能继续独领风骚的转折点。
蟹妖。准确来说我没有在微软工作过,而且从事的并非技术方面的工作,所以体会不够全面,只是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今年的4-6月在Microsoft China进行了3个月的实习,所处部门为Sales, Marketing&Service Group(SMSG),工作方向以SMB(中国中小企业市场)的marketing和sales为主,主要负责Office 365中小企业版和Windows8的推广,以上为背景。前言:知乎里那些美国总部的工作条件(尤其是餐厅之类)请不要YY到中国。。。1.关于工作地点,微软中国总部是望京的微软大厦,租用的是利星行广场C座,其中有几层出租给了其他公司,其余为微软中国办公楼层;而微软亚太研发中心地处中关村,是微软全球研发部门的分支,所以程序猿都在中关村,研发中心是微软自己盖的楼,条件比望京要好一些,只在里面做过市场活动,所以具体情况也不太了解。2.工作环境:色调是微软logo的几种颜色,有一种走入office世界的感觉。工位还是很宽敞的。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很快,尤其是国外网站,可以不翻墙上Facebook Youtube Twitter Google(暴露了....)3.关于餐厅就不要YY了。。。望京的微软大厦没有自己的餐厅,而是和戴姆勒奔驰 卡特彼勒 雀巢共用利星行的餐厅,价格20-30¥一道菜,不过大家主要还是去望京SOHO对面的保利6楼美食广场解决。微软大厦里的所有饮料是free的,早上提供软面包和仙贝以及牛奶豆浆,午饭后提供水果和可爱多,不过经常会被抢光,下午提供脆脆鲨苏打饼干之类的零食。That's all.4.关于IT配置,正式员工配置的是触摸屏ThinkPad Dell之类,因为我的工作有一部分是推广win8平板所以配备了宏基wp510,团队其他小伙伴配的surface、三星的平板或dell的平板,从此就爱上了win8。。。。5.关于同事,感觉楼里好多HK TW SG和东南亚的同事,都很nice,老板是加拿大华裔,所以到处充满了不标准的普通话。工作氛围还是很flexible,做完自己的事就ok,不过做不完也要加班。一时想不起还有什么要说的,后面再补充吧。另如果有想到微软工作的非程序员大多数都会到望京的微软大厦工作,MKT Sales Legal HR都base在这里。三个月总体感受还是很不错的,很怀念,四星半好评!
上面已经有人说了“微软现在在美国已经算第二梯队。FLAG加火热startup 算第一梯队”我先来一句总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然,这个跟地区有关。在中国,微软仍然是tier 1的选择,是第一梯队的第一梯队,因为没啥对手,google/fb等进不来。国内其他公司?they are nothing, 包括腾讯。昨天看到的一篇文章说得不错,中国的公司很容易赚钱是因为人口红利,跟他本身产品和公司管理水平没太大关系。另外也没啥竞争,因为好的人才没几个,形不成大量具有战斗力的startup.来说微软。在微软时和那些呆了十多年的聊,我觉得他们总结的很对:微软的精华,在于有一套很流水的开发模式,只要不是太差的人进入了,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后产品基本都能按计划完成。这套流水开发模式和项目管理模式应该是微软的精华(请忽略微软内部那些口号什么要agile什么要whatever,那是口号)这其实是国内公司梦寐以求的模式:找不太差的人一大把,然后顺利按计划完成产品。the problem is... This, is NOT ENOUGH !是的,在微软的时候我以为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体系和模式,然而。。。在去到湾区的两个startup后,在直接介入到每个产品和每个功能的设计实现会直接影响公司成活之后,在看到一个功能的推出会立刻让产品进入app store top 10(或者直接损失几十万美元)之后,我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别的体系存在。。。而在msft,很难接触到外面的东西,就像上面所说的,很多工具是微软自己内部开发的,好不好?可能很好,毕竟有针对性,但是不是外面所用的。记得还在微软的时候经常看mini-msft,上面有个离开的说自从离开msft,他觉得一下子可以学很多新的东西接触到一个brandnew world,我当时还喷他,说只要你喜欢技术,在哪里不能学新东西?---然而当我自己离开微软之后,我才有了同感:自己了解新东西远不如你在一个依赖各种opne source tools的startup里学到的了解的要多。算了,不喷微软,微软有他很强的优点,但是人才大量已经流失(美国那边,中国部分不重要,本来也没赚钱多少),很适合养老(注意,这里的养老不是说你可以无所事事或者不写代码,只是说工作压力相对小),很多在redmond的朋友是私下自己做别的东西的。最后总结:微软工作就是悠闲+(国内听起来)光鲜的title + 良好的优越感 + 还OK的薪水在国内:“我在微软工作”“哇!牛人!!好爽哦,在世界首富的公司”(国内对微软的感觉大概等同于对中石化什么的吧,我感觉)在国外:"我在微软工作”“哦,还在微软啊?好多人都跳去google了耶,不是说facebook也在redmond附近有office了么,啥时候跳了大家出来吃饭..."
谢邀。先说背景:上一家公司是一家国内非著名公司,今年初加入的微软。关于在微软工作的体验,基本上在回答""于我是非常感同身受的。优秀的同事,45度角仰视的感觉,Engineer culture,Professional. 这都是我在上一家公司工作是所希望追寻的东西,并且在微软感受到的。同时,这些优秀的同事还非常努力。再补充一些跟码农的工作相关的,1.Codebase权限放的挺宽,大部分都是申请了就自动Approved的。2.当你对自己的design有一些困惑时,总是能找到人或解决你的问题,或启发你新的想法。澄清:微软上班不清闲!我和一些新同事和Intern聊,好几个都说他们开始以为来微软上班是很清闲的。不知道怎么微软怎么会给外界有这样的误区的。福利:问福利的朋友应该去国企,还能分房呢。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园区有健身房,每周3-4次健身房,来微软以后,我和我老婆都越来越爱我了。加班:由于基础差+人笨+时间利用率低,我是需要依赖加班才能完成工作的,在有些公司里面,会对加班这种事情是很欣赏的,但我们组其他人加班的频率是不高的,所以我其实是很不好意思的,因为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你的能力并没有达到对你的预期,所以许多时候我的CodeReview都是留到第二天到公司再发出来的。毕业四年,曾经一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信心,在上一家公司很痛苦,痛苦的是没有人可以探讨技术,个人没有成长,常常半夜惊醒自己几年后也成为公司的那些被业务缠身但技术却不思进取的技术主管。在微软也很痛苦,但痛苦的是自己不够聪明和勤奋,有时候自己努力的极限在别人那里只是很简单的小事,但我的内心却异常平静。极度认同Kenny Lang的一句话:对职场新人而言(我心态比较好,毕业四年还是当自己是职场新人),第一步步子迈的多大,并没有那么重要。但你走起路来是不是漂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第一步所形成的肌肉记忆。好的习惯和正确的方法,我想这才是这些大型IT企业给他的员工们带来的福利吧。世界很小,还是匿了。
看了看写Redmond的很少呀,感觉有很多答题的人都是在Bellevue downtown上班。不过基本情况前面的有的同事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所以上点图,顺带说一下我们team的情况。先说办公条件,我们组的楼比较旧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最差的情况也是和实习生share一个,来自己办公室的图:现在有的楼现在重新装修了,比如隔壁visual studio,他们的楼里面就相当爽,办公室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open space:个人感觉open space和传统一人一间的办公环境各有利弊吧。这里不做过多讨论,毕竟重要的不是这些。顺便来张我们楼食堂的照片,说实话建的不错,但看了国内同事的答案,真心觉美国微软的伙食弱爆了,完全没有国内同事的高大上。周围设施的话,说实在的这点还是能体现出微软霸气的地方,比如牛逼的commons。 微软把Seattle各种好的餐厅,理发店零售商店都拉到这里开了分店,方便员工。来几张图,有的是自己拍的,有的是直接转载网上的:再来一个今天拍的外景:再来一个今天拍的外景:周围的体育设施也是应有尽有足球场篮球场到处都是。这里就不上图了,如果真想看的话,用bing的或者Google的street view看看就知道了。周围的体育设施也是应有尽有足球场篮球场到处都是。这里就不上图了,如果真想看的话,用bing的或者Google的street view看看就知道了。好了可以说说感受了。我现在的team是.net runtime。感受的话就是天天沐浴在众神的光芒之中。说实话我自己之前也在某比较火的中型网站做过实习,里面各种MIT Harvard Princeton的牛人,当时已经大开眼界了,但现在感觉实力还是不如现在组里的人实力强。举个简单例子吧,由于现在搞的项目比较底层,每次给我code review都是Carol阿姨,阿姨当年是惠普唯一的女fellow,05年被微软挖过来成为了微软唯一的女partner。。。 每次被code review时,我都有无比的幸福感。有时还可能被阿姨叫过来review一下她的code,真的是无比荣幸呀!!!! 这段中午吃饭时候都会碰见这位神,时不时还可以问个问题啥的。要是不知道的这位大神的话,查查C#历史吧。左边的是鄙人,由于长得丑,还是打码吧。 左边的是鄙人,由于长得丑,还是打码吧。 由于team非常底层人数又不多,所以经常可以和各种大神交流,众神也非常nice,讲的也非常细致。有时候GC某个细节不清楚,可以去隔壁办公室问GC组或者直接问.net GC的创始人。clr Diagnostic或者debug功能方面有疑问,可以直接走几步去问这个的architect。虽然team小,但各种服役15-20+的老兵,要么就是各种principle。我们小组9个人1个partner, 2个principle, 3个senior 2个sde2
还有我这个新兵蛋子,唉有时候真心觉得自己好渺小呀。 现在虽然进这个team才几个月,提高还是非常大的。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的学习资源过于奢侈了:)但后来也发现我这种team在微软并不是非常多见,所以也只能仅供各位看官参考。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经常被所谓高大上一梯队的flg的recruiter骚扰,但还是要留在这个team的原因。 至于工作压力,由于team做的东西开发周期较长,所以不会像国内或者bing那些压力那么大,每天基本都是7个半到8个半小时吧,个人感觉work life balnace还是可以的。至于福利方面这个不好说,虽然Google他有免费伙食,甚至帮你付手机费网费啥的,但微软的医保是Google比不了的,而在美国看病可是真tmd的贵呀,看个感冒有时真心可以花个万八千刀。。。所以到底哪个好,各位自己看吧。我不做过多评论。最后再说说工资,微软的薪水其实还是可以的,我之前的老板现在Facebook,他跟我说的是,其实他现在FB其实挣得没有在挣得微软多。。。当然了人家是principle级,所以还是那句话仅供参考。至于老板为啥离开微软,这就必须要说一下微软不好地方了。个人感觉微软的研发实力还是一流的,在很多领域研发实力可以完爆其他公司,但很多时候不得志是因为问题出在了中层领导,很多大牛因为中层管理问题要么郁郁不得志发挥不了自己的能力,要么死在了内。部。斗。争。里。关于这点我小八卦一下,前一段微软裁员,虽然很多人说对总部影响不大,但我所了解的是一些大牛Dev,被无缘无故开掉了,自己team里几个非常厉害在微软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兵开掉了,而他们被开的决定甚至都没有征求过team manager这层的意见,看到这些人的离去真的很令人伤心。当然至于是不是真的因为。内。斗。呀,或者review不好呀,咱不知道,我就是一说,您也就这么一听就行了。咱们各自保留意见就行了:)至于其他的面试体会或者学习体会,可以看我之前的回答,这里不写了。好吧还是得在最后在扯一下。之前看到某个上海同事答案,不得不承认没错您要是想干4-5年忽然暴富,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啥的,还是别来微软了,甚至国内的BAT或者美国的flg现在也不是最好的去处,兄弟等你都能想到那里能吃肉的时候,肉早都分光了,估计现在连汤都没了。微软是个踏踏实实搞技术的地方,不是个所谓磨练职场经验的地方。我周围的人大家考虑的不是某某挣了多少钱,也不是处心积虑的要爬到某个啥职位,大家考虑很简单就是如何把产品做好,有困难互相帮助。当然我们也会争执但对事不对人,把产品做好才是首要目的。我的manager也经常说,有时间多回家陪陪家人,尝试一下其他事物,工作不应该成为你生活的全部。至于这种地方到底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就这么一说,您也就这么一听:)---------------------------------------------分割线-------------------------------------------shit!!!我说啥了!!!为啥会显示:部分内容可能包含不宜公开讨论的政治内容,暂时仅自己可见,请修改或耐心等待审核。what'd fuck!!!
谢邀。其他同学都答得非常好了,也贴了好多好多照片,我就从另外的角度来补充下我自己的体验好了。(正如 所说,微软太大了,各个team的文化差异真的很大,因此这只是我当年作为一个必应中国某团队底层工程师的体验。)我一个正常的工作日可能是这样的[1]:10:30 到公司,打开我的电脑。10:40 打开Outlook,用两个显示器中的其中一个来看邮件,未读数量100+,只看To/CC me的几封。11:00 前天发给美国team的code review有了新comments,于是用另外一个显示器fix一下代码,发出第8个patch,期待北京时间下周二能看到Signed Off。11:30 PM在Lync上ping我,让我赶紧fix一下Bugger里面某个P1的bug。于是开始写代码。11:50 写完后build不过,正好team里的同事们去吃饭,于是先不管,按Win+L锁屏,跟他们下去吃饭。老板叫我把微软的杀人牌[2]带上。12:00 大家在各个餐厅转了一圈后还是绝望地在2楼的中餐厅等位。12:30 终于有位了,开始点餐。每人都不看餐牌直接报菜名。12:40 边吃饭边玩杀人。刚好我是杀手,于是先把老板杀了,让老板安心吃饭。13:20 吃饱饭,各自散去。我回到所在楼层的休息厅那里玩foosball. 正好今天高手云集,围观群众很多,打得很high.14:00 打完foosball,回去办公。14:30 把今天的bug fix好,然后用Visual Studio调试。没问题后扔上我自己的服务器,开始做fully build.15:00 水果时间,去kitchen吃水果和零食,同时和别的team的同事一起吹水吐槽。15:30 回去继续办公。用Source Insight阅读代码,构思今天要写的新功能。16:30 PM过来召集大家开Daily Scrum. 我汇报一下自己的问题,这时某同事说他知道怎么做,待会offline讨论。17:00 和同事在旁边的玻璃墙上边画OO架构图边讨论,又学到了很多。17:30 到了和老板一周一次1:1的时间。老板对我嘘寒问暖,问我这周工作还满意吗,最近有没有同事欺负我啊,需不需要他帮忙啊,下周有个讲design patterns的trainning要不要参加啊,等等。我非常感动,然后决定下次当杀手还是第一个杀他。18:00 差不多到下班时间,小伙伴们在8G & Jokes群里讨论晚饭去哪里吃。18:30 走去中关村吃云南菜。19:30 回到公司,发现已经有人在玩kinect,于是去三楼打台球。20:00 打台球的时候听说今天MSRA的实习生们有组织三国杀3V3,于是上去找他们玩。21:00 打完桌游,回到工位。查查邮件,没什么特别的。看一下服务器,还没build好,于是下班回家。00:00 在家里洗好澡,连上公司的服务器发现终于build好了,而且通过了各种tests,于是发出新的Code Review,并在Bugger上把状态标为Resolved - Fixed,assign给PM.01:00 正准备睡觉,突然收到美国同事的回信,说有紧急事情。于是用Lync打视频电话和他们沟通。01:30 终于搞完,写封邮件给美国team,明天起来看回复,关机睡觉。[1] 时间格式模仿自 的回答:,特此鸣谢![2] 绝版微软杀人牌出售,只卖998!有意者站内信!
我在微软工作了12年的 FTE,2010 年主动离职。说说我的感想:1. 今天的微软,即使到了这么危急的时刻,开发人员仍然按时上下班。总部的更可怕,往往下午5点多人就不见了,安排 Con-call 都不敢排在那个时间。2. 除非你够牛,能独领一条产品线,否则你只能在 MS 的技术栈里面混,难以广泛吸收整个行业的新的想法和知识。3. 很多原来面试过不去的人(也包括一些从 IOE 之类过来的外企老油条),现在都候补进了微软。无他,老员工不是去了互联网公司,就是去创业了。4. 无论现在上班条件多好,来这里刷知乎的朋友,今后都应该比微软活得长。你们应该找一家处于上升期的公司。1998年的微软,是一家“反叛”的公司,充满了斗志昂扬的员工。2010年的微软就像大部分“正常”的公司,懒惰、推诿、腐败。至于这两年开始的调整会把微软带向何方,我持完全不关心的态度。因为“巨型” IT公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微软亚洲亚洲硬件中心(深圳 Microsoft Asia Center for Hardware, MACH)工作了四年。先要说明的是,微软每个BU可能比很多公司都大,因此文化、氛围也各有特色。我只能简单介绍一下我所在的Hardware BU (离职的时候叫Surface BU,后来跟Nokia合并就不知道叫啥了)。开场白,在这个公司,怎么多沟通都不为过,做好沟通是生存的首要条件(仅限部门经验)。I. 先从core value说起:o Open and Respectful 这个不是一个口号,确实落实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同事和上下级之间互相尊重,开诚布公。后来Surface产品秘密研发开始不那么open了,但大家都理解那是必须。毕竟比起Apple还是open一些的。同事之间互相尊重,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更是尊重。这些很值得怀念,我也会用在自己公司文化的孕育中。o Take big challenges 这个怎么说的,看怎么定义big了。有那么一段时间感觉从上到下都不怎么take big challenages,而是怎么保守怎么做。但Surface改变了一切,大家非常冒险,甚至冒进。多的不说,那钱烧的真是痛快啊,熬夜加班也真是过瘾啊。o Self critical 这个我觉得因人而异。self critical与否的人都有混的不错的。基本上都很聪明,所以真的假的先不说,可以说都能“做”到self criticalo Be accountable and result driven 首先Hardware BU确实非常result driven,年度的考核是按照result delivered来的,苦力没结果跟聪明有结果比,差别还是很大的。我所在的report line老板们都很accountable,尽心尽力几个字形容他们一点都不过,所以跟着他们学到不少东西。但也听说整个大微软并不是那样。II. 硬的:我在深圳、北京和西雅图的办公室都工作过,最好当然是总部。Studio B里面各种Xbox的酷摆设还是会给工作带来很多新鲜感的,当然,常年在那的自然也就习以为常了。微软的办公室硬件装修都是有标准的,所以各地应该差别不大。只是年年的cost down后,漂亮时尚的外观下也掩饰不住漏水的马桶和缩小的空间。各种设备当然是最好的,我辞职创业后才知道,原来的打印纸是那么高大上,那么贵。原来自己打扫办公室洗手间是那么xxx。实验室是硬件公司的核心资源之一,微软在这方面也很舍得投入,Studio B里面的EMC, Accoustic, Video等lab都是高端配置。虽然比不上富士康、华为等通信产业的实验室配置,但对消费电子来说已经是够烧了。再说,现在什么都外包,测试这块还是外包给专业公司效率更高。III. 软的:微软微软,办公软件自然就随便装了,不过让我最揪心的是,这个号称软件霸主的企业,在2010年还用windows share folder的方式分享大型软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其实这个公司早已不再是技术公司,而是商业公司了。员工可以在指定的URL生成正版软件的序列号,只要你申明这是测试用途,就可以拿去装的。关于微软外的软件,理论上是尽量不用,如果需要公司有集中采购,也可以部门自行采购。集团统一采购的有Adobe系列等。居然还有Beyond Compare,这让我小爱了一下前东家:确实为程序员着想啊。刚才说到各种完善的硬件设施、实验室等。但这些的维护、使用,就是软的了,而且软的很一般。比如实验室里的设备,保养更新不足。有些音频测试仪器(AP等),长期没有维护调教,标麦到处都是,都不知还标不标。这个公司太依赖Email了。如果没有Email,微软大厦一定立刻塌掉。IV. 其他:大公司,学习和成长基本靠自己,多问多干多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另外,在这个公司,能干不能说和能说不能干是有区别的,当然,能说又能干最好啦。一般公司的福利都会有啦,年会啊,旅游啊什么的。但每年中秋春节什么的那点寒酸的打赏,实在配不上Microsoft这个响亮的名字。MACH格外低调。在深圳找猎头给人打电话,说是微软(或者微软外包)招聘,别人都不相信微软在深圳有办公室。这可能跟硬件产品有关系,我认识的一些技术、生产或者产品的牛人,都很低调。硬件产品真心需要积累,没有十五二十年功力真的没什么,所以希望MACH继续低调稳固的支持微软硬件这个“新”领域。感觉这个公司中层和高层变动也挺大的,一变往往会导致一些方向上的变化。当然,我将此归结为这几年微软一直在寻找并调整方向。这其实是件好事。但对基层员工来说,往往会带来职业路径的不确定性。都说跟对老板很重要,但如果总是换老板,怎么跟对呢?在微软(我想大的组织都一样)需要manage up。基本上你要给你的老板设定好期望值,多做沟通。如果你不忙或者过于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你老板的问题。你要想法设法给他找难题,你才能做好、学好、混好。当然,你还要帮他解决各种难题。如果你把他的事情都做了,有希望在他上去的时候做他的位置(理想情况下)。V. 最后:国内外企其实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外差异问题。比如美国飞商务舱,中国飞经济舱等。这些问题微软也有。这是社会问题,就跟中国地沟油多一样。你既然能生活在一个奶粉有毒的国家,就不能要求外国雇主发你加州一样的薪水。还是要提高自身实力同时一起增强国民素质,相信环境会越来越好。再次申明,微软每个BU差异真的很大。以上只是我在微软硬件部门短短几年的一点回忆。这是一个好公司,有爱的公司。
硬件条件比国内公司好一点,同事很聪明。
很舒服,很安逸
既然邀请了,我也说说我的体验和心得好了,我在MS工作将近三年,是彻底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个重要阶段。微软有两个关键词文化和聪明,相对中国来说的话,那就再加一个尊重。首先文化,是公司企业文化,和很多国内公司企业文化不同,微软有着十分成熟的企业体系和工作流程。可能很多人会说大公司工作流复杂,麻烦等等,但从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理解为严谨和认真,这样体制下出来的工作成果是禁得起推敲的;除此之外,公司会从KPI,业绩等角度考核员工,使员工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和环节像机器一样运转起来,让自己得到长足的成长。第二点是聪明,smart是微软的用人原则,如果不是离开微软参与到很多本土公司中,我还真理解不到聪明对工作有多重要。在一些本土公司:老板说一,产品经理非要说二;开起会来没有主题,更没有结论,没完没了;再有些人的小聪明没有放在产品上,而是努力欺上瞒下等等,经历过这些的“没效率”,才让我怀念起和聪明的人一起共事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和谁都无需浪费时间,大家努力理解对方,团队合作小步快跑。最后一点尊重,我觉得是对国人特别要强调的,外企员工很尊重彼此,很少会发生互相看不顺眼互相侮辱的情况,即便你做的事情再不对,老板也只会告诉你这和我们预期目标不符,而不会是像民企或者国企老板直接说你怎么那么笨,你水平怎么那么差,以上经验纯是作为一个底层屌丝的切身体会,如果看客是富二代之类可绕道,此处少说一些,大家在不同公司经历过怎样没下限的人,相信在不同公司呆过的人会各有体会。最后我想说,微软并不是工作环境里的天堂,并不是没有缺点,要看你想要收获的是什么,锻炼职场PK技能的话显然不合适,因为作为底层员工,大家都在真正做事;如果想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技能,还是真心不错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ww.lianpiao.cn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