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跨塘附近有没有好厂学习BIM培训的地方

ASP.net|论坛 BIM资料汇总学习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PKPM官方论坛
小路弯弯 -
9:25:33发点BIM方面的资料。抛砖引玉,共同学习
小路弯弯 -
9:28:29英国**的建设顾问主任Paul Morrell表示,五年内英国所有的**工程都将必须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去年,Morrel否决了一个创意成长团队(Innovation and Growth Team)的报告,该报告建议所有5000万英镑以上的项目必须使用BIM,而Morrel否决的理由是“太没有野心”。他表示,否决BIM的唯一理由只能是使用BIM会使整个项目更加昂贵。“五年内,所有的**项目都必须建立BIM的3D协同,除非特殊情况下,成本会超出收益,但我几乎想不出成本会超出收益的明显案例”。BIM要求企业必须遵守一系列标准流程以及项目的三维建模。 **将在六月正式宣布,所有的**工程在五内年必须使用BIM。此举使得所有5000万英镑造价以下的项目也必须使用BIM,所有为**工作的企业都必须使用BIM,这与**原来的思维大相径庭。周二伦敦由母公司UBM召开的KBB会议上,Morrell表示:“没有下限”。他说道:“这将导致整合,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我会对私营部门说,‘如果此举在**部门实行能够取得成功,你们是否也会如此?’”他表示,他设想将逐步引进BIM,每年的标准都会不断提升,直到五年内,所有的**项目都采用3DBIM协同。architecture practice Make的合伙人Gary Rawlings说道,企业对于BIM的态度大都是“积极的”,而且采用BIM几乎没有什么成本。“有一个合理的较短的学习曲线,以及成本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一直在同一个机器上进行运作”他说。但是Turner & Townsend公共部门的David Mathieson辩称,在采用公共部门工程中应用BIM并不合适,因为一些改建工程需要重新建模算量的成本太高。“在一个装修或改装工作中,从BIM工程中获取数据的成本可能非常高”David补充道,大部分**的住房工程都是典型的例子。AUTODESK发布欧洲BIM调查报告AUTODESK分别对欧洲主要的国家进行调查报告,分析他们使用欧冠BIM这种 工作方式的情况。在报告中显示,英国德国意大利过半使用了BIM的工作方法。BIM对于他们,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协调和信息传递等对他们的工作是很重要的。调查报告显示,经济低迷是行业内催生变化的原因。而他们之所以使用BIM,他们的原因主要是能够提高协作程度,能够迅速进行后期工程处理。中国BIM框架标准制订项目启动 2010年中,为推动建筑信息模型(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在中国的实际应用和提升中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在欧特克中国研究院(ACRD)的支持下开展中国BIM标准的研究,旨在推动构建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即CBIMS,China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进而帮助实现工程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住宅工程中心、CCDI集团等专业设计单位和业内专家积极参与其中。 同时,为进一步开展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标准的实证研究,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与CCDI集团于近期正式签署BIM研究战略合作协议,CCDI集团成为“清华大学软件学院BIM课题研究实证基地”。双方将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CCDI集团协助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进行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标准的研究。香港房屋署BIM标准发布 香港建筑业对BIM技术的应用一直走在世界前沿。据香港BIM学会主席梁志旋先生介绍,香港的BIM技术应用目前己经完成从概念到实用的转变,处于全面推广的最初阶段.累计已有一百多个建筑项目成功应用了BIM技术,并拥有了一批BIM的专业人员。日前,香港房屋署发布了一份建筑信息模拟(BIM)应用标准。 香港房屋委员会自2006年 起,已率先试用建筑信息模拟。我们利用建筑信息模拟令设计视像化,并逐步推展至各个阶段,使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由设计到建立文件、建筑以至设施管理的连串 业务相关者相继受惠。通过在不同项目试行和正式采用建筑信息模拟,我们希望能够藉此优化设计、改善协调和减少建筑废料,从而提升建筑质量。 制订标准、拟备指引和设立组件资料库,有助建立模型、管理电子档案,以及促进系统使用者之间的沟通,是成功推行建筑信息模拟的重要因素。为此,香港BIM房屋署制订建筑信息模拟的内部标准,并拟备有关的使用指南、组件库设计指南和参考资料。o&&&&英国机场管理局利用BIM削减希思罗5号航站楼百分之十的建造费用。o&&&&美国斯坦福大学整合设施工程中心(CIFE)根据32个采用BIM的项目总结了使用建筑信息模型的以下优势:o&&&&o&&&&消除40%预算外更改o&&&&&&造价估算控制在3%精确度范围内o&&&&&&造价估算耗费的时间缩短80%o&&&&&&通过发现和解决冲突,将合同价格降低10%o&&&&&&项目时限缩短7%,及早实现投资回报o&&&&美国军部在2006年表示,通过BIM在以下的范畴里能节省成本o&&&&o&&&&更好地协调设计 - 节省5%成本o&&&&&&改善用户对项目的了解 - 节省1%成本o&&&&&&更好地管理冲突 - 节省2%成本o&&&&&&自动连结物业管理数据库- 节省20%成本o&&&&&&改善物业管理效率- 节省12%成本o&&&&美国Letterman数字艺术中心项目在2006完工时表示,通过BIM她们能按时完成,并且低于预算,估算在这个耗资3500万美元的项目里节省了超过1000万美元。o&&&&恒基北京世界金融中心通过BIM应用在施工图纸中发现了7753个冲突,估算这些冲突如果在施工时才发现,会给项目除了造成超过1000万人民币及3个月的浪费外,更会大大的影响项目的质量和发展商的品牌。
小路弯弯 -
9:29:31建筑业信息化有哪些特点和难点?突破这些难点需要什么关键技术?2011年是特级建企信息化考核标准实施申报年,标志着建企信息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过资质考核为重点,逐步转入应用与创造价值为重点。过了特级 资质标准考核,建企信息化依然有很多困难存在,大幅提升信息化系统应用价值,寻求、研究和应用突破这些困难的关键技术是我们下阶段的重要任务。建筑业信息化的特点和难点行业信息化中,我们的研究表明,建筑业应是信息化最难的一个行业,难度远超制造业、连锁、家电等几乎所有的行业,而我们现阶段建企信息化的建设理念、方法论和应用技术大都还在翻版制造业、家电业等其他行业的ERP模式和技术为主,遇到的困境是难以避免的。明白发展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方法论和商业模式才能应对建筑业信息化困境,厘清建筑业信息化的特点和难点是关键,理论和实证表明以下行业特点和难点是对建筑业信息化产业具有重大影响。 1)海量工程基础数据的创建、计算、整合、共享相当困难量、价格、供应商、产品信息都面临这样的境况,这些关系到核心业务管理的海量基础数据我们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控:及时准确的获取、分析、共享,管理提升和信息化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工程量数据的计算和项目管理过程的数据分析(拆分、组合、对应、统计)工程量大,难度高,这是一个4D关联数据计算分析问题。传统的手工处理难以应对全过程管理的需求,也难以满足ERP获取基础数据的需求。几十万种的材料价格,每天都在快速变化,每个地区也不同。一个城市内,工地运输条件不同都会相差很大,这样的海量数据的及时、准确地获取和分析有巨大的挑战。供应商信息、产品信息同样面临海量信息处理难题。建筑业是供应商、产品、数据最大的一个行业,人工收集处理信息根本无力以对,但现阶段我们还只有在用人力战术。 2)知识库建设困难建企业务管理需要很多知识库支撑:企业定额、工法、WBS知识库、岗位职责知识库等。这些知识库不仅数据量大,而且动态变化快。建筑业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快速增加,而一个工程要干多年,一个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每天仍然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建企信息化在知识积累和共享发挥出巨大作用才能体现价值。目前,传统的知识库建设方法往往是:集中式歼灭战,修订周期长,依赖专家,纸介质方式共享。这种传统知识库建设方法带来的问题是无法跟上快速的业务变化和市场变化,知识库修订好的第一天就是过时的知识库了。当前建设任务快速增长,聚集 专家花很长时间建设一个知识库已越来越不可能。不仅是一个企业没有这样的能力,一个地区主管部门也同样困难。导致现在整个行业至今还靠经验,仅靠人的能力 运营项目,管理失控越来越常见。上海的倒楼事件、胶州路大火和中铁建在沙特轻轨项目亏损41亿就是类似例子。传统方法还存在共享能力弱的问题,不方便知识随时随地在全员范围内获取。解决行业知识库建设问题必须要创新方法论同时,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变这一切。3)协同效率低一个大型工程项目的参与单位可以是上千个,总承包商下面协作单位达到数百个、上千个也非常正常。协同是项目管理一大难题,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被损失在协同效率这一问题上。信息技术是突破这一难题的当然之选,但目前的项目管理系统和ERP系统局限都还很大。一是协同的平台仅基于二维数据。数据可视化和关联性差,技术层级不够,影响效率,容易引起错误理解,存在的问题不容易被发现。二是开放性不够。ERP和项目管理系统还只能局限于一个企业内部,而一个项目的顺利进行显然不是一个单位的事,所有参与方的协同平台的创建应用越来越重要。 4)移动性强建筑业是一个移动性极强的行业,不仅项目地点是动态变化的,管理人员也是一直在动的。不像其他行业在固定的流水线和办公室里办公,建企管理人员一直在跑(公关、投标、项目检查、考察分包商……)应用系统的移动应用弱是建企信息化一大制约因素。 5)易用性要求高建筑业管理人员计算和平均水平较其他行业会低很多,领导干部操作软件若要键盘、鼠标一起上,学习难度就已偏高,影响了普及速度。触摸技术,一指搞定,才是行业信息技术的方向。 6) 信息化人才缺乏建筑业信息化近年的发展表明,信息化进展受到信息化人才缺乏的严重制约。实施建企信息化系统,目前从CIO到基层操作人员都缺,且因任务太多,业务人员都在应对项目业务上,因此信息化系统部署和实施一定要更便捷,而不需一大堆人上去弄很长时间。 7) 投入还很少现在已有少量企业愿意投上千万,甚至是数千万元在信息化系统上,但这样的企业还实在是凤毛麟角,稀罕的很。这一轮的特级建企信息化标准实施下来,大家看到的投资回报还较低,一些企业可能认为还是负产出。这意味着近几年,从建企的腰包掏出大钱来投信息化系统还会相当的困难。简单实用,初期投资较少但见效快的技术系统和商业模式必须被创新出来。突破的五大关键技术应对上述行业信息化难题,仅以原先成熟的和其他行业的经验已大为不够。所幸的是近年IT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推陈出新,为建筑 业信息化突破创造了崭新的空间,BIM技术、云计算、BNS(商业网络服务)、Wiki(维基)、移动计算技术(无线网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技术)将是 突破建筑业信息化最强有力的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一:BIM技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被国际工程界公认为是一项建筑业生产力革命性技术,建企无论多重视都不为过。它的关键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项目核心基础数据的支撑平台。有了BIM,我们工程界才有了一直需要的一个技术支撑平台:一个可随时、快速、普遍访问到的最新、最准确、最完整、最可靠的4D关联工程基础数据库。BIM技术的这种价值解决了项目管理长期困扰的两大难题:一是海量基础数据全过程统计分析:拆分、组合、对应(时间、位置、WBS)。二是协同难题。二维纸介质蓝图不能同步,理解差别大,更难远程协同。同时BIM可为ERP提供强大基础数据支撑,大幅提升ERP应用价值,免受人工处理大量数据之苦,又解决基层项目部向ERP系统录入数据时不对应、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BIM技术应用后一阶段的突破方向是从当前的单机单点(预算员、算量)应用向企业级、全过程、全员应用深化,鲁班软件最近推出的LubanPDS(项目基础数据分析系统)和BIM浏览器技术将解决这一瓶颈。(近期介绍BIM技术应用的文章很多,本文将不展开详述。) 关键技术二:云计算云计算技术让IT技术的获取方式有根本性变化,类似从过去的自买发电机、柴油发电转到从电厂获取电力,各种终端(含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可与云计算中心连接,这种技术方式给建筑业有以下几方面独特的意义:第一是可以大幅扩展移动应用。移动应用对建企管理层尤其重要,建企管理层移动办公特性是各行业中最突出的。第二是大大提升了数据同步能力。数据同步有巨大的价值。项目管理上数据的不同步,造成的巨大浪费和工期延迟情况是相当普遍的。第三是大幅提升了易用性。部署设置和软硬件维护都不需企业自行管理,使建企信息化人才缺乏得到缓解。第四是让协同有了更强的平台。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整个行业所有协作单位都更容易形成一个高效的协作平台,这是过去企业级应用系统所局限的。第五是大幅降低了应用成本。实施部署、计算成本大幅下降,惠及了企业,特别是大幅降低初期投入。同时云计算技术为行业知识库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但云计算在建筑业会存在一个较大的障碍,即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这也是整个建筑业信息化的障碍,即绝大部分建企还喜欢不透明的经营理念,阻碍 了建企的管理提升和信息化的推进,也是影响云计算应用的顾虑。但这一问题会逐步缓解,行业透明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谁先拥抱透明反而主动,建企企业家和CIO会逐步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预计云计算在建筑业信息化中的移动办公、管理、电子商务、BNS等方面有大量应用出现。关键技术三:BNS电子商务BNS(Business Network Services商业网络服务)包含了行业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s)和行业商务应用。BNS、电子商务会有越来越多的融合,传统的电子商务更多直指交易行为,SNS、BNS技术兴起后,很多协同、沟通等 商务行为越来越多在网上平台完成,而不仅仅是Mail、IM通讯而已了。建筑行业混乱和信息化推进困难,一个很大原因是市场化的数据(材料产品种类、价格动态信息、厂商信息)的规模太大,用人工收集处理的方式根本不可能解决好。类似Facebook的SNS技术兴起,给建筑业此类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共享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必须依赖一个行业BNS平台,数据来自于用户又共享给用户,动态数据库能够自增长才能解决行业市场数据以下问题:1) 海量的收集整理工作。每个市场数据的产生必有交易的双方,交易双方在一个集中度较高的平台上沟通,产出的海量数据就可以解决企业内部市场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难题。2) 准确性。数据量大、波动快,第三方收集方法还会存在准确性问题,数据质量很差。当前定额站发布的中准价信息,建材信息网都有类似严重的问题。只有基于BNS理念的商业网络平台才能解决数据准确性问题,数据来源于交易的双方,质量立马提升很多。鲁班软件最近推出的鲁班通系统就是这样的一个架构,大型建企可以构建出一个庞大的BNS网络平台,自动汇集出具有控制成本重要价值的市场数据库。中小企业则可以选用云服务方式,既可以高效完成商务沟通,扩大供应商数据,通过共享可以获得大量行业价格市场准确数据,实行采购成本的控制。 关键技术四:Wiki(维基)Wiki技术是一种大型知识库建设方法论和技术手段,是近年最强势的互联网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之一维基百科()成为全球第五大网站,仅仅数年其知识量即超过创立数百年的《大英百科全书》,且质量已远高于专家版《百科全书》。Wiki模式将给我们建筑业知识库建设以重大启发。Wiki理念基于互联网数据库技术,运用开放、对等、共享和大规模协作的模式,进行知识库建设。每条知识的所有历史版本都由数据库技术管理起来,通过网络各种终端可轻松地获取知识库信息。建筑业面临知识库建设的巨大挑战,知识收集、创建手段还较存旧,导致管理水平提升困难。特别是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展,企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如何 让管理人员快速成长,如何让经验不足的管理人员达到较高水平的管理实践,是建企不可回避的挑战,加强知识库的建设就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如企业定额库,大家 越来越意识到其关键作用,但传统定额建设方法,诸如长周期建设一次,依赖专家,非网络数据库等局限,使建企建设企业定额困难重重,Wiki技术能彻底改变这一局面。Wiki技术基于开放、对等、共享、大规模协作的互联网精神,开创了一种崭新的Wiki经济模式,实现了高效和低成本的知识库建设。Wiki模式将知识库建设方法从传统依赖专家,长周期、低效共享模式转变到依赖全员,化整为零,动态建设,不断提升,实现基于互联网数据库方式共享。Wiki技术模式给建企知识库建设带来以下价值:1)&&&& 大大降低了知识库建设难度。过去凭一个行业之力,也需要5年 10年才能修订一次,企业自建知识库更是无力实现。基于Wiki技术改变了这一切,一个小企业也可轻松建设自己的知识库。鲁班软件的《鲁班百 科》()一周内搭建好平台,一个月左右时间,发动全体员工、合作伙伴、用户的力量,已建词条近万条,已成为用户服务的重 要渠道。2)&&&& 大大降低知识库建设成本。化整为零动态建设、动态维护,依赖全员参与使建设成本大幅下降。同理Wiki系统有大量的开源免费系统可以利用,很多种类的知识库建设不需要在系统上有大的投入。企业定额库因专业性太强,还是需要投入的,针对性开发和提升,同时需要咨询服务。3)&&&& 知识库价值大幅提升。数据库技术能轻松管理历史版本,由过去5年10年的知识库版本,可以提升以天为版本,数据利用便捷,随时随地获取。关键技术五:移动计算技术(无线网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计算技术的进展,可极大解放建筑业信息化生产力,建筑业管理人员的强移动性一直制约了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机会。2010年移动计算技术有了极大的突破,如3G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iPhone、Andriod用户量快速膨胀,同时iPad平板电脑广泛流行,移动计算技术逐步进入成熟期和爆发期。智能移动终端近几年的计算能力还会大幅增长,为建筑业的移动计算创造更好的条件。移动计算解决建筑行业信息化的三大难题。即移动性、易用性和信息同步,这三方面提升后,建筑业信息化可以有一个大的突破,特别会引发高管层的信息化兴趣和投资积极性,这对建筑业信息化推动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预见,一两年内,我们的老总的手提袋里都会有一个7-10英寸的平板电脑,PAD将成为老总移动办公的标准配置。 融合成为大势这些关键技术并不是互相孤立的,从趋势来看,已走向全面融合,这些技术的融合为用户创造了更好的体验。如一个行业专业应用在云中心进行计算,通过无线网络推送到客户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而这个应用可能就是一个BNS应用或 Wiki应用,在融合的发展过程中,给行业信息技术厂商巨大的创新空间,也充满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应该是在巨大的行业应用机会面前,建筑软企的创新严重不 足,才是最大的问题,15年后我们还靠一个造价软件打天下,广联达在2010成功IPO,几乎百分百的收入还是靠计价软件和算量软件的收入,这才是行业的 困难之处。 与ERP关系建筑行业的复杂性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建筑行业信息化再也不是ERP唱独角戏了,ERP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整个行业的信息化蓝图是十分绚丽多彩的,唯一对我们挑战是创新的能力。这些大关键技术同时与ERP之间会大幅度的相互融合,相互为对方的系统提升价值,为建企创造出新的巨大价值。系统的开放才是明智之举,才是正确竞争策略。
小路弯弯 -
9:33:38当前全球的土木建筑业普遍存在各生产环节之间缺乏协同工作、各类重复工作不断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土木建筑行业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而项目初期建筑设计阶段的反复修改工作,更加剧了生产成本的上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缩写为BIM)的有效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工程设计行业是BIM应用的先行军,调查和分析现阶段BIM 在我国工程设计行业中的主要应用障碍,并寻求其本土化的快速发展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1&& BIM 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一种建筑集成概念。BIM是在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中运用动态的建模软件,集成建筑工程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三维数据,实施动态的三维实时处理,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在建筑工程生命周期的3个主要阶段(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中BIM对于促进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 加快决策速度,降低项目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提高建筑设计、施工及管理效率的目的。BIM具有以下特点:BIM中包含的信息涉及整个工程生命周期,并为工程项目协同建设提供支持;BIM由参数定义的、互动的建筑物构件构成,可以进行即时的2D/3D/参数显示和编辑;BIM涉及的信息可计算并强调信息的完全数字化;BIM具有完整的非图形数据报告方式等。如今BIM技术的发展潮流势不可挡,美国制定了国家BIM标准(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Standard,NBIMS) ,欧洲许多国家也开始普及BIM技术,如芬兰、挪威、德国等,基于BIM技术的应用软件普及率达到60% ~ 70%,而我国目前对BIM研究和应用仅处于起步阶段。 BIM是一个涉及整个工程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完整实践过程,每个环节对BIM技术均具有相关性。在这个完整的实践过程中,BIM的构建是关键,它要求模型的构建从建筑工程的初始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因此最早能够体会到BIM价值的、最直接的环节是工程设计,工程设计行业是建筑工程领域应用BIM技术的先行军。2&& 在设计中实施 BIM 对我国建筑工程设计行业的影响近年来BIM给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机遇与挑战。随着超高层、超大跨度建筑等大型复杂土木工程在我国的相继发展,设计行业审视BIM对我国建筑工程设计行业的影响,如图1所示。(1)BIM带来建筑设计的思维转型。多数建筑设计师选用这项技术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其实BIM的核心内涵并不仅限于此,它带给建筑设计行业的核心意义在于设计思维和方法的改变。 BIM提供的是一种更接近现实世界的设计思维模式,采用模拟真实物体的方式,以三维设计思维为基础将传统的二维图纸完全转化为计算机的工作。BIM是对设 计建造本源的回归,让建筑师不再苦于用二维施工图来表达空间的三维复杂形态,从而拓展建筑师对建筑形态探索的可实施性,让建筑设计从二维到三维,进而走向 数字化建造。(2)BIM带来建筑设计方法的转型。①&&从立面设计到空间设计是BIM带给建筑设计方法的转型之一。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是设计者将建筑空间从设计过程中剥离,使之成为概念设计并经常被忽视, 却更关注其平面功能和形象。 其实,建筑空间不是建筑平面功能与外表面围合而成的副产品,而是一种控制建筑的设计方法。在我国多数业主或领导们更多关注建筑形象的社会影响下,加之设计 工具的限制,设计师很难在较短的设计周期内深入推敲空间,用空间控制设计更是难以实现,BIM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可能。在BIM中建筑室内空间、建筑表 皮、建筑室外空间被整合成一个相互关联的逻辑系统。建筑设计从空间关系控制入手,平面布置和空间设计同步进行,空间直观反映建筑表皮并形成建筑立面。 BIM为空间设计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内外兼容的空间设计变得简单易行,让现代建筑设计回归建筑本质。 ②&&BIM带给建筑设计方法的转型之二是从粗放设计到集成设计。当前,我国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建筑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如装备制造业)相比,无论设计还是生 产都是粗放型的。粗放型设计表现为各个专业设计图纸的深度浅、质量低以及各专业间的集成化程度低,其工作方法是各自为政,采用传统的提条件图方法协同,集 成化程度处于以图纸为中介的落后模式,效率低下且设计品质低。BIM以三维信息模型为基本集成平台,改变了建筑工程传统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和模式,从异步 的、松散联系的各专业散设计转化为同步的、紧密联系的各专业协同设计。③&&BIM集成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设计工种的集成。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等设计工种在同一个三维信息模型下工作,实现设计技术自身的协同, 减少工种图纸间的“错漏缺”现象,而不仅是制图标准、文档管理的传统协同。二是设计各阶段的集成。运用BIM,利用参数化构件组成的模型修改,可以省去建 筑方案设计与后续设计(如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之间繁重的重绘工作,避免设计各环节脱节,便于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对原方案的梳理及修改工作。三是设计完成 后各阶段的集成。BIM包含建筑工程从设计、使用直至建筑使用周期终结的所有信息参数,这些信息始终建立在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业主、施工单位及**管 理部门都可基于这个统一的模型协同工作。(3)建筑信息模型的实施改变了工程项目的协作过程。在我国“生产型”设计模式为主导的现状下,从建筑设计行业入手实施BIM,可以帮助建筑工程的 参与者联系更加紧密,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正确性,为项目提供互相协调、一致及可运算的信息。建筑工程参与者包括业主、施工单位、**及其他的相关管理部门 等。施工单位利用BIM的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进行施工计划,更准确地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材料供应商,尤其是预制构件的生产商,能够更好地利用数控设备 进行生产和虚拟安装,提高构件的生产和安装水平;**审批部门利用BIM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设计意图,提高设计审批效率;设施管理部门在工程竣工后得到 比传统竣工图更详尽的建筑工程信息,实施现代化、可视化的设施管理。BIM在工程项目的协作范畴内,对建筑行业的主要参与方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使设计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更显现其主导作用,使工程项目信息得到更好地创建、共享,改变了工程项目的协作过程,使之更加协调、统一。 3&&BIM 在工程设计行业中的应用障碍分析目前BIM已经被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可为“建筑信息化的最佳解决方案”。然而在BIM确定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作为产业上游的设计行业,国内绝 大部分设计院仍采用传统的2D工程制图。 笔者对一些长期工作在建筑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调查对象涉及全国各省市级的建筑设计研究院所。调查结果表明,多数设计院的相关人员 仅听说过BIM,并不真正了解它的真正内涵,就更不要说广泛地开展其应用了。少数了解BIM的建筑设计专业人士,也都是在参与一些涉外的大型建筑工程项目 (如外企投资项目、外方设计单位主持建筑方案设计等)中有所接触,而真正掌握BIM精髓的少之又少,如图2。 探究BIM在我国建筑工程设计行业中主要应用障碍,原因分为5个方面,如图3所示。 3.1&&设计师设计思维及方法的转型障碍建筑设计企业中的设计师们每天有大量建筑、结构及设备设计任务需要完成,是最直接的接触BIM的环节。BIM的应用,要求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从二 维到三维转型,学会使用BIM的建筑语言来描述建筑信息,而大多数设计院的建筑师却仍在犹豫和徘徊。转型初期,对建筑信息模型的片面观念、短暂的工作低效 率、学习成本的增加、繁重的现有工作压力等因素都会导致设计师转型的源动力不足。BIM的三维设计对构件元素具有一定依赖性,建筑设计师在我国现有建筑生 产的组织和业务方式下很难承担构件的开发工作,而与之相关的产业也尚无发展。也就是说,BIM的应用对建筑设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构成及培养方式等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而仅仅要求设计师自觉地去更新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能力是不现实的。3.2&&设计企业短视现象严重的障碍面对BIM的应用趋势,虽然部分国内的设计企业在积极尝试,但多数只是试探性的局部使用,甚至仅以应付突击检查为目的,只是为了在表面上提高设计服 务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并未得到真正的应用。BIM设计的收益和成本在国内没有被良好地评估,造成一定的误区,设计企业短视现象严重,导致BIM很难在建筑 市场普及推广。作为产业上游的建筑设计企业面临着为适应BIM的设计方法而必须进行的多方面调整。例如,改变传承多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管理模式,制定并逐步 施行适应BIM设计方法的企业管理机制;为设计人员提供额外的学习时间及资金;购买BIM相关软件的资金投入等。这些都会给设计企业带来成本的短时增加, 以及软件应用带来的业务转换方面的风险,从而使得许多设计企业的管理者虽然对BIM的优势及其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但却将视野放在企业的中短期效益上,满足 于固有的企业客户群,企业转型的动力匮乏。事实上,建筑设计企业应用BIM的中长期效益是可以预见的。有学者对北美和欧洲应用BIM的建设项目的统计分析表明,设计企业应用BIM的受益面主 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产品方面,即完成工程项目而交付的成果,可以是最后成果(如竣工后的房屋建筑) ,也可以是中间成果(如设计方案),受益体现在设计生产环境的改善、设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如通过对更多设计方案的比选提高设计可靠性。二是组织方面,即 为完成产品而参与到工程项目中的单位或个人,受益体现在BIM的可视化功能提高了业主和其他参与方对设计过程的参与程度,减少了后期设计变更的概率。三是 过程方面,即组织为完成产品而经历的程序,受益体现在模型的自动化功能和冲突检查功能提高了设计分析、出图和检查的速度。产品、过程、组织涉及到建筑业生产效率最关键的3个方面,也是信息技术对建设项目最有影响的3个方面。3.3&&业主变革驱动力不足的障碍业主是推动建筑行业进步的“马达” ,是变革的主要驱动力量,也是建筑生产过程的总组织者、总集成者。BIM是一个涉及到整个建筑工程生命周期各个流程环节的完整实践过程,工程的设计、施工 及管理等环节都对该技术具有相关性。在这过程中, 业主担当的角色是BIM应用的总组织者, 是BIM实施的主推动力,最在乎的是投资回报率、工期的缩短以及成本的降低等因素。而BIM在我国未得到广泛应用之前,由于技术缺陷、业务不熟练及应用不 完善等原因,会导致实施BIM技术的项目投资回报率、工期的缩短以及成本的降低等目标与期望值的差距,而使得业主犹豫不前,欠缺变革的魄力。事实上,业主是应用BIM最大的受益方之一,受益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如承包商等)参与方。具体说来,业主的受益表现在产品方面是通过BIM可以确定 恰当的成本、能源及环境目标,得到更可靠的设计产品; 在组织方面是通过BIM的可视化效果,业主更多地参与设计过程提高对方案设计的把控能力;在过程方面通过BIM可以在施工前对设施的外观和功能做出合理评 价,有助于对设计变更的管理,缩短工程建设的进度。因此,BIM在提高设计质量和速度的同时,也会降低设施的建设成本、提高设施的建设速度和质量、提高业 主满意度,最终受益者是业主。 只有业主意识到这一点, 为BIM “买单” ,并要求设计单位和承包商采用BIM技术时,它才能得到深入应用并为项目的最终增值服务。3.4&&BIM技术本身的缺陷障碍BIM设计技术方面的缺陷也是阻碍BIM在工程设计行业中的应用障碍之一。BIM存在一些设计技术方面的缺陷, 一是一些现行的BIM软件过于精确,使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方案的初级阶段方案设计受限,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建筑师的创造力。二是一些BIM软件的适用性与导 入性能的稍差,软件亲和力不够导致软件的初学者上手困难,甚至使用不畅。三是一些BIM软件与传统的二维施工图面整合不良,加大了设计师们的工作量,使得 BIM应用的路径受阻等。上述这些缺陷,亟待那些寻求在中国快速占有市场的BIM软件进行评估和测试,尽快解决好建筑信息模型相关的技术问题,为我国工程 界带来新的变革。3.5&&现有建筑行业体制、 行业规程及法律责任界限不明的障碍在我国现有的建筑行业生产的组织和业务方式下,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被产业和市场所容忍,加之业界对于BIM的法律责任界限不明,导致建筑行业的大多 数设计企业安于传统设计的现状,不敢思变。在笔者的调查中,很多国内专家认为这一障碍是阻碍BIM在我国未得到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的首要障碍因素。在我国 设计行业的传统业务过程中,专业间协调工作量大、设计成本高、过多注重图形表达而不注重设计的可施工性等,造成设计工作效率低下,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甚至是返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力成本和场地成本较低,因而由传统设计缺陷所造成工程问题的解决成本相对较低,加之BIM应用的收益和成 本没有得到良好的评估并未被市场认可。因此,在产业和市场对传统设计方法不足的宽容之下,设计企业安于传统设计现状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整个建筑行业中,转变 建筑生产的组织和业务方式成为BIM应用的关键要素之一。与BIM相关的行业规程及法律责任界限不明,也阻碍了BIM在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应用步伐。在设计企业之间的外部协同设计的层面上,关键的问题是缺 乏用以规范参加协同设计的各方行为的行业规程,这些行业规程应界定诸如各种数据标准、保护数据完整性的责任、电子数据与纸介质数据的等同标准以及电子数据 失效时划分责任的方法等。在设计企业与其他建筑工程参与者(如业主、承包商、项目管理部门等)的协同工作层面上,关键的问题是需要界定设计方提交给业主方 的BIM模型的设计深度标准,以及BIM应用于施工时设计方与承包商、项目管理部门之间的法律责任界限等。
小路弯弯 -
9:35:094&&BIM 在工程设计行业中应用的建议 针对上述BIM在工程设计行业中应用障碍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4.1&&转变设计师对 BIM 的片面观念,加强设计师转型的源动力当前,我国多数工作在设计企业一线的建筑设计人员并不真正了解BIM的内涵,更何谈其应用。只有转变设计师对BIM的片面观念,才可能从建筑设计入 手,广泛开展BIM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具体手段可以通过对工作在一线的建筑设计师免费或采取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再教育方式,内容不仅涉及对协同设计的理 解和BIM软件的应用,还应该包括建筑施工过程、工程管理的相关内容以及知识更新忧患意识等,加强成熟的建筑设计师们积极转型的源动力。对于高校相关专业 在校学生的教育,可以开设BIM的相关课程,课程中除了学习BIM的观念之外,还可以通过BIM的虚拟工程,从设计端开始就仿真出工程完成后的成果,使其 真正的了解与分析建筑工程以及建筑的构筑本质。4.2&& 合理评估我国 BIM 设计的长期收益和成本,尽量降低设计企业的短期风险随着大量的国外知名设计机构进入中国,建筑设计业的竞争压力使得国内设计企业希望通过先进技术改善设计质量,提高生产力。无论是设计院还是建筑师个 体,在转型初期都会产生学习时间和费用成本的增加,短暂地减低工作效率等现象,但其长期效率提高和节省成本是可预见的。合理评估我国BIM设计的长期收益 和成本,加大长期效益的宣传,采取积极的手段有效降低和减少设计企业的短期风险,对BIM在我国建筑市场普及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建筑设计企业本身 在转型过程中应该正视一些业务转换方面的变化,并做好积极的准备。例如,设计方人员构成方面的变化,设计企业不仅需要包括设计方面的各专业人员,还应该增 加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等,具备工程施工技术、造价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完成在施工过程的仿真模拟、进度和造价等因素的分析方面的工作。 4.3&&调动业主积极性,充分发挥业主的推动作用事实上很多分析表明BIM的最大获利方是业主, 他们才是BIM应用于建设工程的最大动力。 BIM实质上是一系列软件组合所带来的有价值的服务体系,能够合理的、优化配置给相关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管理过程,把这些环节传接起来,达到最优的成 本满足,对我们的建筑工程项目开发商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是非常有帮助的。面对当前我国BIM的应用实践的巨大挑战,只有业主从主管观念上认同BIM的优势, 并愿意为它的优势价值 “买单”,才能够带来BIM应用的顺利实施,当然这也要求BIM的价值服务体系是“物有所值”或是“物美价廉”的。4.4&&尽快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实现 BIM 的本土化的广泛应用短期内我国要实现BIM本土化的广泛应用,必须尽快解决BIM的相关关键技术问题,在系统的开发上满足本土化应用的诉求。亟待解决的BIM在我国本 土化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数据标准化是BIM实施的基础。当前BIM的软件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如CAD软件、建筑物理性能分析软件、项目 管理软件、设施管理软件及基于WEB的沟通平台等,这些软件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并具有不同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BIM技术要想最大的发挥其优势,就必须 制定各参与方都必须遵守的行业标准,开发和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的全过程全方位共享,实现BIM的目标。其次,BIM软件良好的适用性与 导入性能是BIM实施的关键。一种新型的设计手段能够容易上手并迅速发展的关键就是其良好的适用性与导入性,就现阶段而言,传统施工图与BIM相关软件的 整合问题,大量历史的非结构化数据的转化问题等是我国BIM应用的瓶颈所在。4.5&&改革现有建筑行业的机制, 尽快完善行业规程及法律责任界限当前我国建筑业的组织和过程基本上是分裂的,导致行业的整体效率不高,而这种低效率长期被产业和市场所容忍,致使大多数建筑设计企业缺乏转型的动 力。事实上,建筑业的过程碎片、组织碎片等是BIM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改革现有建筑行业的机制,转变建筑生产的组织和业务方式也就成为了BIM应用 的关键要素。针对我国当前BIM相关的行业规程及法律责任界限不明的现状,急需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一些相关的规程及法律范畴内的界定。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 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相关**制定政策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建立面向未来的、围绕BIM理念设计的新规范。界定工作可以从设计企业之间的外部协同设 计、设计企业与其他建筑工程参与者的协同工作两个层面进行。当前亟需的是各种数据及BIM的设计深度标准、保护数据完整性的责任、电子数据与纸介质数据的 等同标准、电子数据失效时划分责任方法,以及BIM应用于施工时设计方与承包商、目管理部门之间的法律责任界限等。5&& 结论 BIM是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数字化表达,是数字技术在建筑业中的直接应用,它代表了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业中应用的新方向。BIM涉及整个建筑工程全寿 命周期各环节的完整实践过程,但它不局限于整个实践过程贯穿后才能实现其价值,而是可以由工程设计先行并实现阶段性的价值。基于此,我国建筑工程设计行业 应努力克服非本土化的诸多应用障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BIM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业主对工程项目建设要求的日益提高,BIM必将更得到广泛的应 用。
小路弯弯 -
9:36:40当前,有关建筑设计信息化的各种概念及术语已日趋普及,同时各地不断涌现出一些造型独特的地标性建筑,这一切似乎预示着建筑设计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技 术变革。建筑设计信息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主流技术正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新技术是否意味着更多的“奇形怪状”的建筑作品,国内设计院所应何去何从?要回答 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不妨先从协同设计及BIM 技术两方面谈起。 协同设计与BIM技术的融合 尽管协同设计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建筑师和工程师的脑海中了,然而对于协同设计的涵义及内容,以及它的未来发展,人们的认识却并不统一。 目前我们所说的协同设计,很大程度上是指基于网络的一种设计沟通交流手段,以及设计流程的组织管理形式。包括:通过CAD 文件之间的外部参照,使得工种之间的数据得到可视化共享;通过网络消息、视频会议等手段,使设计团队成员之间可以跨越部门、地域甚至国界进行成果交流、开 展方案评审或讨论设计变更;通过建立网络资源库,使设计者能够获得统一的设计标准;通过网络管理软件的辅助,使项目组成员以特定角色登录,可以保证成果的 实时性及唯一性,并实现正确的设计流程管理;针对设计行业的特殊性,甚至开发出了基于CAD 平台的协同工作软件等等。 而BIM(建筑信息化模型)的出现,则从另一角度带来了设计方法的革命, 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二维(以下简称2D)设计转向三维(以下简称3D)设计;从线条绘图转向构件布置;从单纯几何表现转向全信息模型集成; 从各工种单独完成项目转向各工种协同完成项目;从离散的分步设计转向基于同一模型的全过程整体设计;从单一设计交付转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支持。BIM 带来的是激动人心的技术冲击,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 BIM技术与协同设计技术将成为互相依赖、密不可分的整体。协同是BIM的核心概念,同一构件元素,只需输入一次,各工种共享元素数据并于不同的专业角度 操作该构件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协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参照。可以说BIM 技术将为未来协同设计提供底层支撑,大幅提升协同设计的技术含量。BIM 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也将是新的工作流及新的行业惯例。 因此,未来的协同设计,将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设计交流、组织及管理手段,它将与BIM融合,成为设计手段本身的一部分。借助于BIM 的技术优势,协同的范畴也将从单纯的设计阶段扩展到建筑全生命周期,需要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方的集体参与,因此具备了更广泛的意义,从而带来综合效率的大幅提升。 然而,普遍接受的BIM新理念并未普及到实践之中,这使得我们感觉有责任去正视和思考BIM 设计的优势与不足。从理念到实践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必然的,并且多种现象表明该过程在中国可能要更长一些,但是这不应是我们回避问题的理由。从二维设计到三维BIM设计 当前,2D 图纸是我国建筑设计行业最终交付的设计成果,这是目前的行业惯例。因此,生产流程的组织与管理均围绕着2D 图纸的形成来进行(客观地说,这是阻碍BIM技术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2D 设计通过投影线条、制图规则及技术符号表达设计成果,图纸需要人工阅读方能解释其含义。2D CAD 平台起到的作用是代替手工绘图,即我们常说的“甩图板”。2D设计的优势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对硬件要求低(2D平台是早期计算机唯一能够支持的CAD 平台) ;二是易于培训,建筑师和工程师在学习了2D 基本绘图命令,相对于可以代替绘图板及尺规等基本工具以后,就可以开始工作了;三是灵活,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通过图形线条表达设计内容,只要该建筑用2D 图形可以表达,就不存在绘制不出来的问题。应该说,大多数的情况下,2D 的表达是可以满足建筑设计要求的;四是基于2D CAD平台有着大量的第三方专业辅助软件,这些软件大幅提高了2D设计的绘图效率。 除了日益复杂的建筑功能要求之外,人类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对于美感的追求实际上永远是第一位的。尽管最能激发想象力的复杂曲面被认为是一种“高技术”和“后现代”的设计手法[1],实际上甚至远在计算机没有出现,数学也很初级的古代,人类就开始了对于曲面美的探索,并用于一些著名建筑之中。 因此, 拥有了现代技术的设计师们,自然更加渴望驾驭复杂多变,更富美感的自由曲面。然而,令2D 设计技术汗颜的是,它甚至连这类建筑最基本的几何形态也无法表达。在这种情况下,3D设计应运而生了。
3D 设计能够精确表达建筑的几何特征,相对于2D 绘图,3D 设计不存在几何表达障碍,对任意复杂的建筑造型均能准确表现。去年国庆前评选出的“北京当代十大建筑”中,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国家大剧院、国家游泳中心等著名建筑名列前茅[2],这些建筑的共同特点是无法完全由2D 图形进行表达,这也预示着3D 将成为高端设计领域的必由之路。 尽管3D是 BIM设计的基础,但不是其全部。通过进一步将非几何信息集成到3D 构件中,如材料特征、物理特征、力学参数、设计属性、价格参数、厂商信息等,使得建筑构件成为智能实体,3D 模型升级为BIM 模型。BIM 模型可以通过图形运算并考虑专业出图规则自动获得2D 图纸,并可以提取出其它的文档,如工程量统计表等,还可以将模型用于建筑能耗分析、日照分析、结构分析、照明分析、声学分析、客流物流分析等诸多方面。 由Gensler设计的预计2004 年完工的632米高的上海中心,采用了BIM技术,其特点是自方案初期就综合各工种协同创作,特别是建筑造型与结构方案选择的协调统一成为了设计的一大亮点。由于该结构高达632米,风荷载的影响是结构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考虑建筑外部造型的同时,必须慎重优化结构体征,降低风荷载的作用。据估算,风荷载每降低5%,造价将降低1200万美元,Genslar 利用Bentley GC参数化设计工具制作建筑表皮模型,保证功能及美观的同时也将该模型用于结构风洞试验及计算分析,最终优化的结果是将风荷载降低了32%[3]。这于 2D设计模式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纯粹的3D设计,其效率要比2D设计低得多。地标性建筑可以不记成本,不记效率,但大众化的设计则不可取。可喜的是,为提高设计效率,主流 BIM设计软件如Autodesk Revit 系列、Bentley Building 系列,以及Graphisoft的ArchiCAD 均取得了不俗的效果。这些基于3D 技术的专业设计软件,用于普通设计的效率达到甚至超过了相同建筑的2D 设计。 这些BIM 设计软件的出现本是激动人心的事情,然而在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之后,在我国并没有真正普及。实际上,即使在其它国家,例如亚洲的邻国日本,BIM设计技术也尚未广泛推广。 《建築と都市》 (a+u)2009年8月出版本了一期BIM 特刊,研究在日本广泛推广BIM 技术的可能性,并对尚未推广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讨论。该期杂志把2009年定义为日本建筑行业的“BIM 元年” [4]。影响3D BIM普及的主要因素 那么,3D BIM 设计存在哪些普及障碍呢?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机制不协调 BIM 应用不仅带来技术风险,还影响到设计设计工作流程。因此,设计师应用BIM 软件不可避免地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到个人及部门利益,并且一般情况下设计师无法获得相关的利益补偿。因此,在没有切实的技术保障和配套管理机制的情况下, 强制在单位或部门推广BIM 是不太现实的。 另外, 由于目前的设计成果仍是以2D 图纸表达的,BIM 技术在2D 图纸成图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程序的细节不到位,表达不规范的现象。因此,一方面应完善BIM 软件的2D 图档功能,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结合技术进步,适当改变传统的设计交付方式及制图规范,甚至能做到以3D BIM模型作为设计成果载体。 2.任务风险 我国普遍存在着项目设计周期短、工期紧张的情况,BIM软件在初期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技术障碍,这有可能导致无法按期完成设计任务。 3.使用要求高,培训难度大尽管主流BIM软件一再强调其易学易用性,实际上相对2D 设计而言,BIM软件培训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对于一部分设计人员来说熟练掌握BIM 技术有一定难度。另外,复杂模型的创建甚至要求建筑师具备良好的数学功底及一定的编程能力,或有相关CAD程序工程师的配合,这无形中也提高了应用难度。 4.BIM 技术支持不到位 BIM 软件供应商不可能对客户提供长期而充分的技术支持。通常情况下,最有效的技术支持是在良好的成规模的应用环境中客户之间的相互学习,而环境的培育需要时间 和努力。各设计单位首先应建立自己的BIM 技术中心,以确保本单位获得有效的技术支持。这种情况在一些实力较强的设计院所应率先实现,这也是有实力的设计公司及事务所的通用作法,在愈来愈强调分工 协作的今天,BIM技术中心将成为必不可少的保障部门。 5.软件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BIM软件存在一些弱点:本地化不够彻底,工种配合不够完善,细节不到位,特别是缺乏本土第三方软件的支持。软件的本地化工作,除原开发 厂商结合地域特点增加自身功能特色之外,本土第三方软件产品也会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2D设计方面,在我国建筑、结构、设备各专业实际上均在大量使 用国内研发的基于AutoCAD 平台的第三方工具软件,这些产品大幅提高了设计效率,推广BIM应借鉴这些宝贵经验。 积极准备,迎接挑战 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 国家大剧院,以及在建的上海中心、甚至地方的重要建筑如广州歌剧院、重庆歌剧院等,无一例外地交给了国外的设计事务所。建筑高端设计领域还相当缺乏国内同行的声音。这种局面值得国内同行警醒,我们已到了应该付出切实努力并迎头赶上的时候了。 为在我院推广普及BIM技术,我院已委托具备项目设计、技术研究及CAD 开发综合能力的工程软件室担当了BIM研究中心的角色,制定了详细的BIM实施路线,包括技术研究、技术培训、试点设计、技术支持、配套研发等实施环节,以期在BIM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BIM及CAD国产化战略 BIM 技术无疑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CAD 产业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以浩辰、中望、CAXA 等为代表的一批国产CAD软件已实现了2D 绘图平台的功能(其中CAXA 甚至在三维设计领域也已独树一帜), 并整合了一批专业软件,&&形成了“CAD 联盟”、 “CAD 联合体”等组织,为国内设计行业提供了实用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来源于国内的实践,很适合中国国情,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对于国产CAD 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好应对BIM技术的准备,做出更具前瞻性的决策。 结语 我们正处于一个技术变革的时期,BIM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冲击,也是对行业传统的冲击。如何正确应对这一变革,将关系到我国设计行业及CAD 行业的未来发展及国际地位。我们只有结合中国特色认真学习、结合实际、努力实践、勇于探索,才能尽快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小路弯弯 -
9:46:01美国buildingSMART联盟主席Dana K. Smitn先生在其去年出版的BIM专著“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 A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Architects, Engineers, Constructors and Real Estate Asset Managers”中下了这样一个论断:“依靠一个软件解决所有问题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作者在《为什么BIM应用不容易成功?》这篇文章里面,提到了BIM的其中一个特点 - BIM不是一个软件的事,其实BIM不止不是一个软件的事,准确一点应该说BIM不是一类软件的事,而且每一类软件的选择也不止是一个产品,这样一来要充 分发挥BIM价值为项目创造效益涉及到常用的BIM软件数量就有十几个到几十个之多了。谈BIM、用BIM都离不开BIM软件,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在全球具有一定市场影响或占有率,并且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认识和应用的BIM软件(包括能发挥BIM价值的软件)进行梳理和分类,希望能够给想对BIM软件有个总体了解的同行提供一个参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样的分类并不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严谨的、完整的分类方法(目前也没看到这样的分类方法),只是作者对BIM软件认识和理解的一点心得,欢迎各路BIM大侠一起讨论。先对BIM软件的各个类型做一个罗列如下图: 接下来我们分别对属于这些类型软件的主要产品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BIM核心建模软件这类软件英文通常叫“BIM Authoring Software”,是BIM之所以成为BIM的基础,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软件才有了BIM,也是从事BIM的同行第一类要碰到的BIM软件。因 此我们称它们为“BIM核心建模软件”,简称“BIM建模软件”。常用的BIM建模软件如下图所示: 1)Autodesk公司的Revit建筑、结构和机电系列,在民用建筑市场借助AutoCAD的天然优势,有相当不错的市场表现 2)Bentley建筑、结构和设备系列,Bentley产品在工厂设计(石油、化工、电力、医药等)和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市政、水利等)领域有无可争辩的优势;3)2007年Nemetschek收购Graphisoft以 后,ArchiCAD/AllPLAN/VectorWorks三个产品就被归到同一个门派里面了,其中国内同行最熟悉的是ArchiCAD,属于一个面 向全球市场的产品,应该可以说是最早的一个具有市场影响力的BIM核心建模软件,但是在中国由于其专业配套的功能(仅限于建筑专业)与多专业一体的设计院 体制不匹配,很难实现业务突破。Nemetschek的另外两个产品,AllPLAN主要市场在德语区,VectorWorks则是其在美国市场使用的产 品名称。 4)Dassault公司的CATIA是全球最高端的机械设计制造软件,在航空、航天、汽车 等领域具有接近垄断的市场地位,应用到工程建设行业无论是对复杂形体还是超大规模建筑其建模能力、表现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都比传统的建筑类软件有明显优 势,而与工程建设行业的项目特点和人员特点的对接问题则是其不足之处。Digital Project是Gery Technology公司在CATIA基础上开发的一个面向工程建设行业的应用软件(二次开发软件),其本质还是CATIA,就跟天正的本质是 AutoCAD一样。 因此,对于一个项目或企业BIM核心建模软件技术路线的确定,可以考虑如下基本原则: a)民用建筑用Autodesk Revitb)工厂设计和基础设施用Bentleyc)单专业建筑事务所选择ArchiCAD、Revit、Bentley都有可能成功d)项目完全异形、预算比较充裕的可以选择Digital Project或CATIA 当然,除了上面介绍的情况以外,业主和其他项目成员的要求也是在确定BIM技术路线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二、BIM方案设计软件 BIM方案设计软件用在设计初期,其主要功能是把业主设计任务书里面基于数字的项目要求转化 成基于几何形体的建筑方案,此方案用于业主和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和方案研究论证。BIM方案设计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验证设计方案和业主设计任务书中的项目要 求相匹配。BIM方案设计软件的成果可以转换到BIM核心建模软件里面进行设计深化,并继续验证满足业主要求的情况。 目前主要的BIM方案软件有Onuma Planning System和Affinity等,其与BIM核心建模软件的关系如下图: 图中的箭头方向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 三、和BIM接口的几何造型软件设计初期阶段的形体、体量研究或者遇到复杂建筑造型的情况,使用几何造型软件会比直接使用BIM核心建模软件更方便、效率更高,甚至可以实现BIM核心建模软件无法实现的功能。几何造型软件的成果可以作为BIM核心建模软件的输入。目前常用几何造型软件有Sketchup、Rhino和FormZ等,其与BIM核心建模软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0:17:54BIM是PKPM下一代软件的重中之重。资料很有用,谢谢。
小路弯弯 -
13:46:55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二、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二)具体目标1、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总承包类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勘察设计类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施工类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以上各类企业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初步建立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实现与企业和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2、专项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推广BIM、协同设计、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虚拟现实、4D项目管理等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改进传统的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3、信息化标准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相关的信息化标准,推动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小路弯弯 -
13:47:55三、发展重点(一)建筑企业信息系统1、工程总承包类企业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高效高质量运行。遵循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对重要应用系统实现分级保护,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支撑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重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信息编码、信息资源(如数据模型、模板等)以及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标准。(2)应用系统①设计与施工集成系统重 点研究与应用智能化、可视化、模型设计、协同等技术,在提升各设计专业软件和普及应用新型智能二维和三维设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方案/工艺设计集成系 统和专有技术与方案设计数据库,集成主要方案/工艺设计软件,创建方案/工艺设计协同工作平台;逐步建立工程设计集成系统和工程数据库,集成主要工程设计 软件,创建工程设计协同工作平台;同时,逐步实现方案/工艺设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企业级管理等系统的集成。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以项目组合管理和 项目群管理理论为基础,完善提升项目管理系统构架、管理工作流和信息流,整合项目资源,建立集成项目管理系统,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执行力。规范与整合项目资 源分解结构(WBS、CBS、OBS、RBS等)和编码体系;深化估算、投标报价和费用控制等系统,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估算、报价与费用控制的体系;完善商务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及工程财务管理等系统,提升项目法律、融资、商务、资金、费用与成本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深化应用计划进度控制系统,逐步建立施工管理和开车管理系统。同时,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③项目文档管理系统整合与提升项目文档管理系统。优化文档管理流程,建立管理标准,完善文件编码体系;强化以工作流和状态为核心的过程管理和沟通管理,开发推广文档计划、跟踪、检测等控制功能,实现文档产生、批准、发布、升版、作废的生命周期管理,并逐步实现该系统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④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完 善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建立企业级材料标准库和编码库,实现材料表、请购、询价、评标、采购、催交、检验、运输、接运、仓库管理、材料预测、配料、材料发 放及结算等全过程一体化的材料和采购管理;逐步建立以信誉认证、交易和电子支付等为核心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优化材料供销过程;实现材料库与工厂安装模拟 可视化系统的集成;逐步实现该系统与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等系统的集成。⑤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应用工作流、内容管理、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有效组织和利用信息资源,增强运营管理的体系化和流程化,提高远程办公和协同工作能力;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⑥ 综合管理系统以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经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管理体系和核心业务系统为支撑,建立企业级综合管理系统,为决策层和职能管理层提供综合管 理平台。整合企业项目与组织分解结构,建立项目核算和管控体系,加强经营、综合和执行计划的管理,实现预算、调度、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的一体化,以及企业 层面的统筹、协同、分级管控和资源优化配置。⑦辅助决策系统逐步建立企业数据仓库,并利用商业智能(BI)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依据决策理论,逐步建立辅助决策系统。⑧知识管理系统与智能企业门户收 集、整理、组织和整合描述设计对象和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源,研究知识管理机制与体系及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的工具、方法、过程,建立知识管理的体系和系统。基于 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和企业数据仓库,整合企业内外网络信息资源,逐步建立智能企业门户,方便知识的利用,形成企业信息资源中心 与个人信息资源中心。
小路弯弯 -
13:48:482、勘察设计类企业&&&&(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按需提升局域网、广域网和通信系统的性能。网络的主干带宽与客户端带宽能满足应用需求;条件具备时采用万兆网络平台,满足国际合作、异地协同工作及多媒体应用等需求。加强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如虚拟专用网技术、3G无线通讯技术等,重视工程项目专网的建设。适时更新和配备计算机设备,提高存储与备份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满足不断发展的企业应用需求。配备有效的网络管理工具,实现对企业局域网与广域网、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根据信息安全建设规划和应用需求,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具有较完备安全制度的信息安全体系。(2)应用系统推进BIM技术、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技术应用,提升和完善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与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集成,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研究发展基于BIM技术的集成设计系统,逐步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共享及协同。企业运营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等系统,并实现上述系统的集成;建设企业门户网站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探索研究电子商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提升。生产经营管理。完善包含经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与企业运营管理等系统有效集成,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3)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勘察设计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探索发展信息资源产业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科学采集、广泛共享、快速流动、深度开发、有序配置、有效利用。建立企业资源数据库,包括勘察设计标准、规范和标准图数据库,建筑材料、部品、工艺和设备数据库,岩土工程、区域水文地质、地下工程和相关检测监测数据库,建筑方案和典型设计数据库,以及工程项目信息与文档数据库等。建设企业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设计图档、文档、图书、期刊、技术资料、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数字化管理。探索研究勘察设计知识的采集模式和表达方式,构建勘察设计知识库,积累并科学利用勘察设计知识资源,辅助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制定企业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相关标准,重点研究制定资料信息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电子工程图档信息等标准,为行业数据共享创造条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勘察设计企业的特点,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并研究相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企业提供信息保障。
小路弯弯 -
13:49:353、施工类企业(1)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依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求,梳理、优化企业管理和主营业务流程,整合资源,适应信息化处理需求。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覆盖下属企业的专用网络,并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网络的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参考国家及行业标准,借鉴其他企业标准,制定本企业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建设基础信息编码及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等标准。②应用系统 项目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的普及应用,全面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实现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设备、工程项目等管理的集成,消除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相关知识的采集和管理方法,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实现知识管理系统化,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知识资源再利用平台。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仓库,逐步发展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2) 一级施工企业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②应用系统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材料等三大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3)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②应用系统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财务资金及物资材料等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
小路弯弯 -
13:50:21(二)专项信息技术应用1、设计阶段(1)积极推进协同设计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协同设计技术改变工程设计的沟通方式,减少“错、漏、碰、缺”等错误的发生,提高设计产品质量。(2)探索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技术,提高参数化、可视化和性能化设计能力,并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3)积极探索项目全生命期管理(PL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工程全生命期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共享。(4)研究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各类超高、超长、大跨等复杂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解决大型复杂结构高精度分析、优化和控制等问题,促进工程结构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的提高。(5)推进仿真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便客户参与设计过程,提高设计质量。(6)探索研究勘察设计成果电子交付与存档技术,逐步实现从传统文档管理到电子文档管理的转变。2、施工阶段(1)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2)继续推广应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变形监测、施工深化设计、大体积混凝土计算机测温等计算机应用系统。(3)推广应用虚拟现实和仿真模拟技术,辅助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和控制,实现事前控制和动态管理。(4)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应用移动通讯和射频技术,通过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工程现场远程监控和管理。(5)研究基于BIM技术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程有效的可视化管理。(6)研究工程测量与定位信息技术在大型复杂超高建筑工程以及隧道、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实现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7)研究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建筑及构筑物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
小路弯弯 -
13:59:00(三)信息化标准进一步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重点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完善建筑行业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工程图档标准、电子文档交付标准等。建立覆盖信息化应用水平、技术水平、普及程度以及应用成效等方面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四、保障措施(一)加强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1. 加强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2. 组织制定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标准,推动企业开展信息化水平评价,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3. 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标准建设,支持企业信息化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4. 积极推动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和信息化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安全水平。5. 组织开展建筑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发挥示范企业与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并推动本地区以及建筑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6. 培育产业化示范基地,扶持自主产权软件企业,带动建筑业应用软件的产业化发展。(二)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  1. 组织编制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共享与集成。2. 组织行业信息化经验和技术交流,开展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活动,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3. 开展行业信息化培训,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4. 开展行业应用软件的评价和推荐活动,保障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效益。(三)加强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1. 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建设,设立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推进企业信息化主管(CIO)制度。2. 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制定吸引与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措施。3. 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每年应编制独立的信息化预算,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需要。  4. 重视企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重点进行业务流程与信息的标准化。  5. 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企业信息安全。
17:40:29看来PKPM正在研究BIM,BIM系统太大啊,加油
whywayne -
17:45:47顶一下,辛苦了,总之要提高设计效率。
查看完整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良附近有没有培训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