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兼工部侍郎,同列议:大辟三鞫之弗承, 所在文章画蛇添足的译文文

  韩世忠(子彦直)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日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郡调兵捍御,世忠在遣中。至银州,夏人婴城自固,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既而以重兵次蒿平岭,世忠率精锐鏖战,解去。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珠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口移〉也。&跃马斩之,敌众大溃。经略司上其功,童贯董边事,疑有所增饰,止补一资,众弗平。从刘延庆筑天降山砦,为敌所据,世忠夜登城斩二级,割护城毡以献。继遇敌佛口砦,又斩数级,始补进义副尉。至藏底河,斩三级,转进勇副尉。
  宣和二年,方腊反、江、浙震动,调兵四方,世忠以偏将从王渊讨之。次杭州,贼奄至,势张甚,大将惶怖无策。世忠以兵二千伏北关堰,贼过,伏发,众蹂乱,世忠追击,贼败而遁。渊叹曰:&真万人敌也。&尽以所随白金器赏之,且与定交。时有诏能得腊首者,授两镇节钺。世忠穷追至睦州清溪峒,贼深据岩屋为三窟,诸将继至,莫知所入。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别帅杨惟忠还阙,直其事,转承节郎。
  三年,议复燕山,调诸军,至则皆溃。世忠往见刘延庆,与苏格等五十骑俱抵滹沱河。逢金兵二千余骑,格失措,世忠从容令格等列高冈,戒勿动。属燕山溃卒舟集,即命舣河岸,约鼓噪助声势。世忠跃马薄敌,回旋如飞。敌分二队据高阜,世忠出其不意,突二执旗者,因奋击,格等夹攻之,舟卒鼓噪,敌大乱,追斩甚众。时山东、河北盗贼蜂起,世忠从王渊、梁方平讨捕,禽戮殆尽,积功转武节郎。
  钦宗即位,从梁方平屯浚州。金人压境,方平备不严,金人迫而遁,王师数万皆溃。世忠陷重围中,挥戈力战,突围出,焚桥而还。钦宗闻,召对便殿,询方平失律状,条奏甚悉。转武节大夫。诏诸路勤王兵领所部入卫,会金人退,河北总管司辟选锋军统制。
  时胜捷军张师正败,宣抚副使李弥大斩之,大校李复鼓众以乱,淄、青之附者合数万人,山东复扰。弥大檄世忠将所部追击,至临淄河,兵不满千,分为四队,布铁蒺藜自塞归路,令曰:&进则胜,退则死,走者命后队剿杀。&于是莫敢返顾,皆死战,大破之,斩复,余党奔溃。乘胜逐北,追至宿迁,贼尚万人,方拥子女椎牛纵酒。世忠单骑夜造其营,呼曰:&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贼骇粟请命,因跪进牛酒。世忠下马解鞍,饮啖之尽,于是众悉就降。黎明,见世忠军未至,始大悔失色。以功迁左武大夫、果州团练使。
  诏入朝,授正任单州团练使,屯滹沱河。时真定失守,世忠知王渊守赵,遂亟往。金人至,闻世忠在,攻益急,粮尽援绝。人多勉其溃围去,弗听。会大雪,夜半,以死士三百捣敌营。敌惊乱,自相击刺,及旦尽遁。后有自金国来者,始知大酋是日被创死,故众不能支。迁嘉州防御使。
  还大名,赵野辟为前军统制。时康王如济州,世忠领所部劝进。金人纵兵逼城,人心忷惧,世忠据西王台力战,金人少却。翌日,酋帅率众数万至,时世忠戏下仅千人,单骑突入,斩其酋长,遂大溃。康王即皇帝位,授光州观察使、带御器械。世忠请移都长安,下兵收两河,时论不从。初建御营,为左军统制。是岁,命王渊、张俊讨陈州叛兵,刘光世讨黎驿叛兵,乔仲福讨京东贼李昱,世忠讨单州贼鱼台。世忠已破鱼台,又击黎驿叛兵,败之,皆斩以献。于是群盗悉平,入备宿卫。而河北贼丁顺、杨进等皆赴招抚司,宗泽收而用之。
  建炎二年,升定国军承宣使。帝如扬州,世忠以所部从。时张遇自金山来降,抵城下,不解甲,人心危惧,世忠独入其垒,晓以逆顺,众悉听命。李民众十万亦降,比至,有反覆状。王渊遣世忠谕旨,世忠知其党刘彦异议,即先斩彦,驱李民出,缚小校二十九人,送渊斩之。事定,授京西等路捉杀内外盗贼。
  金人再攻河南,翟进合世忠兵夜袭悟室营,不克,反为所败。会丁进失期,陈思恭先遁,世忠被矢如棘,力战得免。还汴,诘一军之先退者皆斩,左右惧。进由是与世忠有隙,寻以叛诛。召世忠还,授鄜延路副总管,加平寇左将军,屯淮阳,会山东兵拒敌。粘罕闻世忠扼淮阳,乃分兵万人趋扬州,自以大军迎世忠战。世忠不敌,夜引归,敌蹑之,军溃于沐阳,閤门宣赞舍人张遇死之。
  三年,帝召诸将议移跸,张俊、辛企宗请往湖南,世忠曰:&淮、浙富饶,今根本地,讵可舍而之他?人心怀疑,一有退避,则不逞者思乱,重湖、闽岭之遥,安保道路无变乎?淮、江当留兵为守,车驾当分兵为卫,约十万人,分半扈江、淮上下,止余五万,可保防守无患乎?&在阳城收合散亡,得数千人,闻帝如钱塘,即繇海道赴行在。
  苗傅、刘正彦反,张浚等在平江议讨乱,知世忠至,更相庆慰,张俊喜跃不自持。世忠得俊书,大恸,举酒酹神曰:&誓不与此贼共戴天!&士卒皆奋。见浚曰:&今日大事,世忠愿与张俊身任之,公无忧。&欲即进兵。浚曰:&投鼠忌器,事不可急,急则恐有不测,已遣冯轓甘言诱贼矣。&
  三月戊戌,以所部发平江。张俊虑世忠兵少,以刘宝兵二千借之。舟行载甲士,绵互三十里。至秀州,称病不行,造云梯,治器械,傅等始惧。初,傅、正彦闻世忠来,檄以其兵屯江阴。世忠以好语报之,且言所部残零,欲赴行在。傅等大喜,许之,至矫制除世忠及张俊为节度使,皆不受。时世忠妻梁氏及子亮为傅所质,防守严密。朱胜非绐傅曰:&今白太后,遣二人慰抚世忠,则平江诸人益安矣。&于是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俾迓世忠,速其勤王。梁氏疾驱出城,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未几,明受诏至,世忠曰:&吾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斩其使,取诏焚之,进兵益急。傅等大惧。次临平,贼将苗翊、马柔吉负山阻河为阵,中流植鹿角,梗行舟。世忠舍舟力战,张俊继之,刘光世又继之。军少却,世忠复舍马操戈而前,令将士曰:&今日当以死报国,面不被数矢者皆斩。&于是士皆用命。贼列神臂弩持满以待,世忠瞋目大呼,挺刃突前,贼辟易,矢不及发,遂败。傅、正彦拥精兵二千,开涌金门以遁。世忠驰入,帝步至宫门,握世忠手恸哭曰:&中军吴湛佐逆为最,尚留朕肘腋,能先诛乎?&世忠即谒湛,握手与语,折其中指,戮于市,又执贼谋主王世修以属吏。诏授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请于帝曰:&贼拥精兵,距瓯、闽甚迩,傥成巢窟,卒未可灭,臣请讨之。&于是以为江、浙制置使,自衢、信追击,至渔梁驿,与贼遇。世忠步走挺戈而前,贼望见,咋曰:&此韩将军也!&皆惊溃。擒正彦及傅弟翊送行在,傅亡建阳,追禽之,皆伏诛。世忠初陛辞,奏曰:&臣誓生获贼,为社稷刷耻,乞殿前二虎贲护俘来献。&至是,卒如其言。帝手书&忠勇&二字,揭旗以赐。授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
  兀术将入侵,帝召诸将问移跸之地,张俊、辛企宗劝自鄂、岳幸长沙,世忠曰:&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于是以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既而兀术分道渡江,诸屯皆败,世忠亦自镇江退保江阴。杜充以建康降敌,兀术自广德破临安,帝如浙东。世忠以前军驻青龙镇,中军驻江湾,后军驻海口,俟敌归邀击之。帝召至行在,奏:&方留江上截金人归师,尽死一战。&帝谓辅臣曰:&此吕颐浩在会稽,尝建此策,世忠不谋而同。&赐亲札,听其留。会上元节,就秀州张灯高会,忽引兵趋镇江。及金兵至,则世忠军已先屯焦山寺。金将李选降,受之。兀术遣使通问,约日大战,许之。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尽归所掠假道,不听;请以名马献,又不听。挞辣在濰州,遣孛堇太一趋淮东以援兀术,世忠与二酋相持黄天荡者四十八日。太一孛堇军江北,兀术军江南,世忠以海舰进泊金山下,预以铁绠贯大钩授骁健者。明旦,敌舟噪而前,世忠分海舟为两道出其背,每缒一绠,则曳一舟沉之。兀术穷蹙,求会语,祈请甚哀。世忠曰:&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兀术语塞。又数日求再会,言不逊,世忠引弓欲射之,亟弛去,谓诸将曰:&南军使船欲如使马,奈何?&募人献破海舟策。闽人王某者,教其舟中载土,平版铺之,穴船版以棹桨,风息则出江,有风则勿出。海舟无风,不可动也。又有献谋者曰:&凿大渠接江口,则在世忠上流。&兀术一夕潜凿渠三十里,且用方士计,刑白马,剔妇人心,自割其额祭天。次日风止,我军帆弱不能运,金人以小舟纵火,矢下如雨。孙世询、严允皆战死,敌得绝江遁去。世忠收余军还镇江。初,世忠谓敌至必登金山庙,观我虚实。乃遣兵百人伏庙中,百人伏岸浒,约闻鼓声,岸兵先入,庙兵合击之。金人果五骑闯入,庙兵喜,先鼓而出,仅得二人。逸其三,中有绛袍玉带、既坠而复驰者,诘之,乃兀术也。是役也,兀术兵号十万,世忠仅八千余人。帝凡六赐札,褒奖甚宠。拜检校少保、武成感德军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
  建安范汝为反,辛企宗等讨捕未克,贼势愈炽。以世忠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世忠曰:&建居闽岭上流,贼沿流而下,七郡皆血肉矣。&亟领步卒三万,水陆并进。次剑潭,贼焚桥,世忠策马先渡,师遂济。贼尽塞要路拒王师,世忠命诸军偃旗仆鼓,径抵凤凰山,頫瞰城邑,设云梯火楼,连日夜并攻,贼震怖叵测。五日城破,汝为窜身自焚,斩其弟岳、吉以徇,禽其谋主谢向、施逵及裨将陆必强等五百余人。世忠初欲尽诛建民,李纲自福州驰见世忠曰:&建民多无辜。&世忠令军士驰城上毋下,听民自相别,农给牛谷,商贾驰征禁,胁从者汰遣,独取附贼者诛之。民感更生,家为立祠。捷闻,帝曰:&虽古名将何以加。&赐黄金器皿。
  世忠因奏江西、湖南寇贼尚多,乞乘胜讨平。广西贼曹成拥余众在郴、邵。世忠既平闽寇,旋师永嘉,若将就休息者。忽由处、信径至豫章,连营江滨数十里,群贼不虞其至,大惊。世忠遣人招之,成以其众降,得战士八万,遣诣行在。遂移师长沙。时刘忠有众数万,据白面山,营栅相望。世忠始至,欲急击,宣抚使孟庾不可,世忠曰:&兵家利害,策之审矣,非参政所知,请期半月效捷。&遂与贼对垒,弈棋张饮,坚壁不动,众莫测。一夕,与苏格联骑穿贼营,候者呵问,世忠先得贼军号,随声应之,周览以出,喜曰:&此天锡也。&夜伏精兵二千于白面山,与诸将拔营而进,贼兵方迎战,所遣兵已驰入中军,夺望楼,植旗盖,传呼如雷,贼回顾惊溃,麾将士夹击,大破之,斩忠首,湖南遂平。授太尉,赐带、笏,仍敕枢密以功颁示内外诸将。师还建康,置背嵬军,皆勇鸷绝伦者。九月,为江南东、西路宣抚使,置司建康。
  三年三月,进开府仪同三司,充淮南东、西路宣抚使,置司泗州。时闻李横进师讨伪齐,议遣大将,以世忠忠勇,故遣之。仍赐广马七纲,甲千副,银二万两,帛二万匹;又出钱百万缗,米二十八万斛,为半岁之用。命户部侍郎姚舜明诣泗州,总领钱粮;仓部郎官孙逸如平江府、常秀饶州,督发军食。李横兵败还镇,世忠不果渡淮。
  四年,以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驻镇江。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眡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喜甚,引兵至江口,距大仪五里;别将挞孛也拥铁骑过五阵东。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背嵬军各持长斧,上揕人胸,下斫马足。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遂擒挞孛也等二百余人。所遣董旼亦击金人于天长县之鵶口,擒女真四十余人。解元至高邮,遇敌,设水军夹河阵,日合战十三,相拒未决。世忠遣成闵将骑士往援,复大战,俘生女真及千户等。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忧赏之。&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论者以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
  时挞辣屯泗州,兀术屯竹塾镇,为世忠所扼,以书币约战,世忠许之,且使两伶人以橘、茗报聘。会雨雪,金馈道不通,野无所掠,杀马而食,蕃汉军皆怨。兀术夜引军还,刘麟、刘猊弃辎重遁。
  五年,进少保。六年,授武宁安化军节度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世忠披草莱,立军府,与士同力役。夫人梁亲织薄为屋。将士有怯战者,世忠遗以巾帼,设乐大宴,俾妇人妆以耻之,故人人奋厉。抚集流散,通商惠工,山阳遂为重镇。刘豫兵数入寇,辄为世忠所败。
  时张浚以右相视师,命世忠自承、楚图淮阳。刘豫方聚兵淮阳,世忠即引军渡淮,旁符离而北,至其城下。为贼所围,奋戈一跃,溃围而出,不遗一镞。呼延通与金将牙合孛堇搏战,扼其吭而禽之,乘锐掩击,金人败去。既而围淮阳,贼坚守不下,约曰:&受围一日,则举一烽。&至是,六烽具举,兀术与刘猊皆至。世忠求援于张俊,俊以世忠有见吞意,不从。世忠勒阵向敌,遣人语之曰:&锦衣骢马立阵前者,韩相公也。&或危之,世忠曰:&不如是,不足以致敌。&敌果至,杀其导战二人,遂引去。寻诏班师,复归楚州,淮阳之民,从而归者以万计。
  三月,除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兼节制镇江府,仍楚州置司。四月,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加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九月,帝在平江,世忠自楚州来朝。
  十月,边报急,刘光世欲弃庐州还太平,张俊亦请益兵。都督张浚曰:&今日之事,有进击,无退保。&于是世忠引兵渡淮,与金将讹里也力战。刘猊将寇淮东,为世忠兵扼,不得进。七年,筑高邮城,民益安之。
  初,世忠移屯山阳,遣间结山东豪杰,约以缓急为应,宿州马秦及太行群盗,多愿奉约束者。金人废刘豫,中原震动,世忠谓机不可失,请全师北讨,招纳归附,为恢复计。会秦桧主和议,命世忠徙屯镇江。世忠言:&金人诡诈,恐以计缓我师,乞留此军蔽遮江、淮。&又力陈和议之非,愿效死节,率先迎敌;若不胜,从之未晚。又言王伦、蓝公佐交河南地界,乞令明具无反覆文状为后证。章十数上,皆慷慨激切,且请单骑诣阙面奏,帝率优诏褒答。后金果渝盟,咸如其言。
  金使萧哲之来,以诏谕为名,世忠闻之,凡四上疏言:&不可许,愿举兵决战,兵势最重处,臣请当之。&又言:&金人欲以刘豫相待,举国士大夫尽为陪臣,恐人心离散,士气凋沮。&且请驰驿面奏,不许。既而伏兵洪泽镇,将杀金使,不克。
  九年,授少师。十年,金人败盟,兀术率撒离曷、李成等破三京,分道深入。八月,世忠围淮阳,金人来救,世忠迎击于泇口镇,败之。又遣解元击金人于潭城,刘宝击于千秋湖,皆捷。亲随将成闵从统制许世安夺淮阳门而入,大战门内。世安中四矢,闵被三十余创,复夺门出。世忠奏其功,擢武德大夫,闵由是知名。世忠进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十一年,兀术耻顺昌之败,复谋再入,诏大合兵于淮西以待。既而金败于柘皋,复围濠州。世忠受诏救濠,以舟师至招信县,夜以骑兵击金人于闻贤驿,败之。金人攻濠州,五日而破。破三日,世忠至,杨沂中军已南奔。世忠与金人战于淮岸,夜遣刘宝溯流将劫之,金人伐木塞赤龙洲,扼其归路,世忠知之,全师而还。金人自涡口渡淮北去,自是不得入侵。世忠在楚州十余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秦桧收三大将权,四月,拜枢密使,遂以所积军储钱百万贯,米九十万石,酒库十五归于国。世忠既不以和议为然,为桧所抑。及魏良臣使金,世忠又力言:&自此人情消弱,国势委靡,谁复振之?北使之来,乞与面议。&不许,遂抗疏言桧误国。桧讽言者论之,帝格其奏不下。世忠连疏乞解枢密柄,继上表乞骸。十月,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节钺如故。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游西湖以自乐,平时将佐罕得见其面。
  十二年,改潭国公。显仁皇后自金还,世忠诣临平朝谒。后在北方闻其名,慰问者良久。十三年,封咸安郡王。十七年,改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二十一年八月薨,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朝,追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庙庭。
  世忠初得疾,敕尚医视疗,将吏卧内问疾,世忠曰:&吾以布衣百战,致位王公,赖天之灵,保首领没于家,诸君尚哀其死邪?&及死,刚朝服、貂蝉冠、水银、龙脑以敛。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性戆直,勇敢忠义,事关庙社,必流涕极言。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语在《桧传》。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时一二大将,多曲徇桧苟全,世忠与桧同在政地,一揖外未尝与谈。
  嗜义轻财,锡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持军严重,与士卒同甘苦,器仗规画,精绝过人,今克敌弓、连锁甲、狻猊鍪,及跳涧以习骑,洞贯以习射,皆其遗法也。尝中毒矢入骨,以强弩括取之,十指仅全四,不能动,刀痕箭瘢如刻画。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子彦直、彦质、彦古,皆以才见用。彦古户部尚书。
  彦直字子温。生期年,以父任补右承奉郎,寻直秘阁。六岁,从世忠入见高宗,命作大字,即拜命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也。&亲解孝宗丱角之繻傅其首,赐金器、笔研、监书、鞍马。年十二,赐三品服。
  绍兴十七年,中两浙转运司试。明年,登进士第,调太社令。二十一年,世忠薨,服除,秦桧素衔世忠不附和议,出彦直为浙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拜光禄寺丞。二十九年,迁屯田员外郎兼权右曹郎官、工部侍郎。张浚都督江、淮军马,檄权计议军事。督府罢,奉祠。
  乾道二年,迁户部郎官、主管左曹,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寘于理。初,代者以乏兴罢,交承,为缗钱仅二十万,明年奏计乃四倍,且以其赢献诸朝。帝嘉之。拜司农少卿,进直龙图阁、江西转运兼权知江州。
  时朝廷还岳飞家赀产多在九江,岁久业数易主,吏缘为奸。彦直搜剔隐匿,尽还岳氏。复为司农少卿,总领湖北、京西军马钱粮,寻兼发运副使。会时相不乐,密启换武,授利州观察使、知襄阳府,充京西南路安抚使。
  七年,授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条奏军中六事,乞备器械、增战马、革滥赏、厉奇功、选勇略、充亲随等,朝廷多从之。先是,军中骑兵多不能步战,彦直命骑士被甲徒行,日六十里,虽统制官亦令以身帅之,人人习于劳苦,驰骋如飞。事闻,诏令三衙、江上诸军仿行之。
  八年,丐归文班,乃授左中奉大夫,充敷文阁待制、知台州。丐祠养亲,提举佑神观、奉朝请。进对言:&顷自岳飞为帅,身居鄂渚,遥领荆襄,田师中继之,始分鄂渚为二军,乞复旧。&又乞并京西、湖北转运为一司,分官置司襄阳,可一事体,帝善之。迁刑部侍郎。
  明年,兼工部侍郎,同列议:大辟三鞫之弗承,宜令以众证就刑,欲修立为令。彦直持不可,白丞相梁克家曰:&若是,则善类被诬,必多冤狱。且笞杖之刑,犹引伏方决,况人命至重乎?&议卒格。以议夺吴名世改正过名不当,降两官。
  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既至,几罹祸者数,守节不屈,金卒礼遣之,帝嘉叹。迁吏部侍郎,寻权工部尚书,复中大夫,改工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方控辞,以言罢,提举太平兴国宫,寻提举佑神观、奉朝请。
  寻知湿州,首捕巨猾王永年穷治之,杖徙他州。奏免民间积逋,以郡余财代输之,然以累欠内帑坊场钱不发,镌一官。海寇出没大洋劫掠,势甚张,彦直授将领土豪等方略,不旬日,生禽贼首,海道为清。枢密奏功,进敷文阁学士,以弟彦质为两浙转运判官,引嫌易泉府。丐祠奉亲,差提举佑神观,仍奉朝请,特令佩鱼,示异数也。
  入对,乞搜访靖康以来死节之士,以劝忠义。又上荐举乞选人已经关升、实历六考、无赃私罪犯者,杂试以经术法律,限其员额,定其高下,俾孤寒者得以自达,定为改官之制。又乞令州郡守臣任满日,开具本州实在财赋数目,具公移与交代者,并达台省,庶可核实,以戢奸弊,帝悉嘉纳。
  淳熙十年夏旱,应诏言,迩者滥刑,为致旱之由。明年,入对,论三衙皆所以拱扈宸居,而司马乃远在数百里外,乞令归司。久之,再为户部尚书。会岁旱,乞广籴为先备。又乞追贬部曲曾诬陷岳飞者,以慰忠魂。以言降充敷文阁学士。帝追感世忠元勋,遣使谕彦直,且谓彦直有才力,言者诬之。彦直感泣奏谢。寻提举万寿观,有疾,帝赐之药。进显谟阁学士、提举万寿观。
  尝摭宋朝事,分为类目,名《水心镜》,为书百六十七卷。礼部尚书尤袤修国史,白于朝,下取是书以进,光宗览之,称善。进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转光禄大夫致仕。卒,特赠开府仪同三司,赐银绢九百,爵至蕲春郡公。
  论曰:古人有言:&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宋靖康、建炎之际,天下安危之机也,勇略忠义如韩世忠而为将,是天以资宋之兴复也。方兀术渡江,惟世忠与之对阵,以闲暇示之。及刘豫废,中原人心动摇,世忠请乘时进兵,此机何可失也?高宗惟奸桧之言是听,使世忠不得尽展其才,和议成而宋事去矣。暮年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旧将,不与相见,盖惩岳飞之事也。昔汉文帝思颇、牧于前代,宋有世忠而不善用,惜哉!《橘录》[南宋]韩彦直 校注 徐建国
《橘录》[南宋]韩彦直 校注 徐建国
  中国宋代柑橘专著。又名《永嘉橘录》。作者韩彦直,字子温,陕西延安府肤施县人。南宋名将韩世忠长子。生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卒年不详。书成于1178年作者“知温州”任内。有多种版本行世。近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国也有流传,不少柑橘著作都加以介绍和引用,受到许多果树园艺学者的重视。  《橘录》三卷,卷上、卷中叙述柑橘的分类、品种名称和性状,卷下阐说柑橘的栽培技术。  橘 录 目 次
  橘录序
  橘录卷上:真柑;生枝柑;海红柑;洞庭柑;朱柑;金柑;木柑;甜柑;橙子
  橘录卷中:黄橘;塌橘;包橘;绵橘;沙橘;荔枝橘;软条穿沙;油橘;绿橘;乳橘;金橘;自然橘;早黄橘;冻橘;朱栾;香栾;香圆;枸橘
  橘录卷下: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
  校注后记  橘录序[1]
  橘出温郡[2]。最多种。柑乃其别种。柑自别为八种。橘又自别为十四种。橙子之属类橘者。又自别为五种。合二十有七种。而乳柑推第一。故温人谓乳柑为真柑。意谓他种皆若假设者。而独真柑为柑耳。然橘也出苏州[3]、台州[4],西出荆州[5]。而南出闽、广[6]数十州。皆木橘耳。已不敢与温橘齿。矧敢与真柑争高下耶。且温四邑俱种柑。而出泥山[7]者又杰然推第一。泥山盖平阳[8]一孤屿。大都块土。不过覆釜。其旁地广袤只三、二里许。无连岗阴壑。非有佳风气之所淫渍郁A。出三、二里外。其香味辄益远益不逮。夫物理何可考耶。或曰。温并海。地斥卤[9]。宜橘与柑。而泥山特斥卤佳处。物生其中。故独与他异。予颇不然其说。夫姑苏[10]、丹丘[11]与七闽[12]、两广[13]之地。往往多并海斥卤。何独温。而又岂无三、二里得斥卤佳处如泥山者。自屈原[14]、司马迁[15]、李衡[16]、潘岳[17]、王羲之[18]、谢惠连[19]、韦应物[20]辈。皆尝言吴楚间出者。而未尝及温。温最晚出。晚出而群橘尽废。物之变化出没。其浩不可靠如此。以予意之。温之学者。繇晋唐[21]间未闻有杰然出而与天下敌者。至□国朝始盛。至于今日。尤号为文物极盛处。岂亦天地光华秀杰不没之气来钟此土。其余英遗液犹被草衣。而泥山偶独得其至美者耶。予北人。平生恨不得见橘著花。然尝从橘舟市橘。亦未见佳者。又安得所谓泥山者啖之。去年秋。把麾此来。得一亲见花而再食其实。以为幸。独故事太守不得出城从远游。无因领客入泥山香林中。泛酒其下。而客乃有遗予泥山者。且曰橘之美当不减荔子[22]。荔子今由谱。得与牡丹[23]、芍药花谱[24]并行。而独未有谱橘者。子爱橘甚。橘若有待于子。不可以辞。予因为之谱。且妄欲自附于欧阳公[25]、蔡公[26]之后。亦有以表见温之学者。足以夸天下。而不独在夫橘尔。淳熙五年[27]十月。延安[28]韩彦直[29]序。  橘录卷上
  按开宝[30]中陈藏器[31]补神农本草书[32]。柑类则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今永嘉所产。实具数品。且增多其目。但名少异耳。凡圃之所植。柑比之橘才十之一二。大抵柑之植立甚难。灌溉锄治少失时。或岁寒霜雪频作。柑之枝头殆无生意。橘则犹故也。得非琼杯玉 [33]自昔易阙邪[34]。永嘉宰勾君焘[35]有诗声。其诗曰。只须霜一颗。压尽橘千奴。则黄柑位在陆吉上。不待辨[36]而知。  真 柑[37]
  真柑在品类中最贵可珍。其柯木与花实皆异凡木。木[38]多婆娑。叶则纤长茂密。浓阴满地。花时韵特清远。逮结实。颗皆圆正。肤理如泽蜡。始霜之旦。园丁采以献。风味照座。擘[39]之则香雾e[40]人。北人未之识者。一见而知其为真柑矣。一名乳柑。谓其味之似乳酪。温四邑之柑。推泥山为最。泥山地不弥一里。所产柑其大不七寸[41]围[42]。皮薄而味珍。脉不粘瓣。食不留滓[43]。一颗之核才一二。间有全无者。南塘之柑。比年尤盛。太守[44]燕赏为秋日盛事。前太守参政李公赏柑之诗曰。忘机白鸟冲船过。堆案黄柑e手香。侍郎曾公[45]之词曰。满树叶繁枝重。缀青黄百千。皆佳句也。  生枝柑
  生枝柑似真柑。色青而肤粗。形不圆。味似石榴[46]微酸。崔豹古今注[47]曰。甘[48]实形似石榴者为壶柑。疑此类是。乡人以其耐久。留之枝间。俟其味变甘。带叶而折。堆之盘俎。新美可爱。故命名生枝。  海红柑[49]
  海红柑颗极大。有及尺[50]以上围者。皮厚而色红。藏之久而味愈甘。木高二三[51]尺。有生数十颗者。枝重委地亦可爱。是柑可以致远。今都下堆积道旁者。多此种。初因近海。故以海红得名。  洞庭柑[52]
  洞庭柑皮细而味美。比之他柑。韵稍不及。熟最早。藏之至来岁之春。其色如丹。乡人谓其种自洞庭山[53]来。故以得名。东坡洞庭春色赋[54]有曰。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还。翠勺银罂。紫络青纶。物固唯所用。酝酿得宜。真足以佐骚人之清兴耳。  朱 柑[55]
  朱柑类洞庭而大过之。色绝嫣红。味多酸。以刀破之。渍以盐。始可实。园丁云。他柑必接。唯[56]朱柑不用接而成。然乡人不甚珍宠之。宾祭斥不用。  金 柑[57]
  金柑在他柑特小。其大者如钱。小者如龙目。色似金。肌理细莹。圆丹可玩。啖者不削去金衣,若用以渍蜜[58]尤佳。欧阳文忠公[59],《归田录》[60]载其香清味美,置之樽俎间,光彩灼烁如金弹丸。诚珍果也。都人初不甚贵,其后因温成皇后好食之,由是价重京师。  木 柑
  木柑,类洞庭,少不慧耳。肤理坚顽,瓣大而乏膏液[61],外强中干,故得名以木。  甜 柑
  甜柑,类洞庭,高大过之,每颗必八瓣,不待霜而黄,比之他柑加甜。柑林未熟之日,是柑最先摘,置之席间,青黄照人,长者先尝之,子弟怀以归,为亲庭寿焉[62]。然是种不多见,治圃者植一株二株焉,故以少为贵。  橙 子[63]
  橙子,木有刺,似朱栾而小。永嘉植之,不若古栝之盛,比年[64]始竞有之。经霜早黄,肤泽可爱,状微有似真柑,但圆正细实非真柑。北人喜把玩之,香气馥馥可以熏袖,可以d鲜[65],可以渍蜜,真嘉实也。若真柑则无是二三者。人自珍之,得非t然在人耳目者,盖真柑之细耶[66]!
  卷 中
  牛僧孺[67]《幽怪录》[68]:有生异橘者,摘剖之,有四老人[69]焉,其一曰:“橘中之乐,不减商山[70],恨不能深根固蒂耳。”由是有“橘隐”名。楚屈原[71]作《离骚》[72],其《橘颂》[73]一章有曰:“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宋谢惠连[74]《橘赋》[75]亦曰:“园有嘉树,橘柚煌煌。”是以知橘实佳物,昔人所爱慕若此。孔安国[76]曰:“小曰橘,大曰柚。”郭璞[77]亦云:“柚似[78]橙而大于橘。”温无柚而种橙者少,非土所宜也。《本草》[79]载,橘柚味辛,温,无毒。主去胸中瘕热,利水谷,止呕咳。久服通神,轻身长年。陶隐居[80]云:“此言橘皮之功效若此,其实之味甘酸,食之多痰无益。”其说为是。隐居[81]不敢轻注《本草》,盖此类也。陈藏器[82]《补本草》谓;“橘之类有朱橘、乳橘、塌橘、山橘、黄淡子。”今类见之。  黄 橘[83]
  黄橘,状比之柑差扁[84]小,而香雾多于柑。岁雨D以时。则肌充而味甘。其围四寸。色方青黄时。风味尤胜。过是则香气少减。惟遇黄柑则避舍。置之海红、生枝柑间。未知其孰后[85]先。名之曰千奴[86]。真屈称也。  塌 橘[87]
  塌橘状大而褊[88]。其南枝之向阳者。外绿而心甚红。经春味极甘美。瓣大而多液。其种不常有。特橘之次也。  包 橘
  包橘取其累累然若包聚之义。是橘外薄内盈。隔皮脉瓣可数。有一枝而生五、六颗者。悬之极可爱。然土膏而树壮者多有之。不称[奇][89]也。  绵 橘
  绵橘微小。极软美可爱。故以名。圃中间见一、二树。结子复稀。物以罕见为奇。此橘是也。  沙 橘
  沙橘取细而甘美之称。或曰种之沙洲之上。地虚而宜于橘。故其味特珍。然邦人称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类。特[90]方言耳。  荔枝橘
  荔枝橘多出于横阳[91]。肤理皱密[92]类荔子。故以取名。横阳与闽接轸。荔子[93]称奇于闽。黄橘擅美于温。故慕而名之。有言橘逾淮为枳[94]。植物岂能变哉。疑似之乱名多此类。  软条穿橘
  软条穿橘。其干弱而条远。结实颇大。皮色光泽。滋味有余。其心虚有瓣。如莲子穿其中。盖接橘之始。以枝之杪者为之。其体性终弱。不可以犯霜。不可以耐久。又名为女儿橘。  油 橘
  油橘皮似以[95]油饰之。中坚而外黑。盖橘之若 若柚者。擘之而不闻其香。食之而不可于口。是橘之仆奴也。  绿 橘
  绿橘比他柑[96]微小。色绀碧可爱。不待霜。食之味已珍。留之枝间。色不尽变。隆冬采之。生意如新。横阳人家时有之。不常见也。  乳 橘[97]
  乳橘状似乳柑。且极甘芳得名[98]。又名[99]漳橘。其种自漳浦来。皮坚 多。味绝酸。不与常橘齿。乡人以其颇魁梧。时置之客间。堪与 座梨相值耳。他日有以乳橘为真柑者。特  [100]之似玉也。  金 橘[101]
  金橘生山径间。比金柑更小。形色颇类。木高不及尺许。结实繁多。取者多至数升。肉瓣不可分。止一核。味不可食。惟宜植之栏槛中。园丁种之以鬻于市。亦名山金柑。周美成[102]词有。露叶烟梢寒色重。攒星低映小珠帘。为是橘作。  自然橘[103]
  自然橘谓以橘子下种。待其长。历十年始作花结实。味甚美。由其本性自然。不杂之人为。故其味全。盖他柑与橘必以柑淡子著土。俟其婆娑作树。以枝接之。为柑为橘为多种。俱非天也。故是橘以自然名之。然十年之计。种之以木。今之辟圃者。多不年岁间。爬其肤以验其枯荣。粪其本[104]以计其久近。谁能迟十年之久以收效耶。是橘名之曰自然。当矣。接木之详。见于下篇。  早黄橘
  早黄橘著花结子比其类独早。秋始半。其心已丹。千头方酸。而早黄橘之微甘已回齿颊矣。王右军帖[105]有曰。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岂是类邪[106]。  冻 橘
  冻橘。其颗如常橘之半。岁八月。人目[107]为小春。枝头时作细白花。既而橘已黄。千林已尽。乃始傲然冰雪中。著子甚繁。春二、三月始采之。亦可爱。前辈诗有曰。梅柳搀先桃李晚。东风元是一般春。此诗不独咏桃李。物理皆然。  朱 栾[108]
  朱栾颗圆实。皮粗瓣坚。味酸恶。不可食。其大有至尺三、四寸[109]围者。摘之置几案间。久则其臭如兰。是品虽不足珍。然作花绝香。乡人拾其英A[110]香。取其核为种。析[111]其皮入药。最有补于时。其详具见下篇。  香 栾[112]
  香栾大于朱栾。形圆色红。芳馨可玩。  香 圆[113]
  香圆木似朱栾。叶尖长。枝间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其长如瓜[114]。有及一尺四五寸[115]者。清香袭人。横阳[116]多有之。土人[117]置之明窗净几间。颇可赏玩。酒阑[118]并刀破之。盖不减新橙也。叶可以药病。  枸 橘
  枸橘色青气烈。小者似枳实[119]。大者似枳壳。能治逆气、心胸痹痛[120]、中风[121]便血。医家多用之。
  橘录卷中  橘录卷下
  种 治[122]
  柑橘宜斥卤之地。四邑皆距江海不十里。凡圃之近涂泥者。实大而繁。味尤珍。耐久不损。名曰涂柑。贩而远适者。遇涂柑则争售。方种时。高者畦垄。沟而泄水。每株相去七、八尺[123]。岁四锄之。 [124]尽草。冬月以河泥壅其根。夏时更溉以粪壤。其叶沃而实繁者。斯为园丁之良。  始 栽[125]
  始取朱栾核洗净。下肥土中。一年而长。名曰柑淡。其根 [126]簇簇然。明年移而疏之。又一年木大如小儿之拳。遇春月乃接。取诸柑之佳与橘之美者。经年向阳之枝以为贴。去地尺余。细锯截之。剔其皮。两枝对接。勿动摇其根。拨掬土实其中以防水。 护其外。麻束之。缓急高下俱得所。以候地气之应。接树之法。载之四时纂要[127]中。是盖老圃者能之。工之良者挥斤之间。气质随异。无不活者。过时而不接。则花实复为朱栾。人力之有参于造化每如此。  培 植
  树高及二、三尺许。剪其最下命根。以瓦片抵之。安于土。杂以肥泥实筑之。始发生。命根不断。则根迸于上[128]。中枝叶乃不茂盛。  去 病
  木之病有二。藓与蠹[129]是也。树稍[130]久。则枝干之上苔藓生焉。一不去。则蔓衍日滋。木之膏液荫藓而不及木。故枝干老而枯。善圃者用铁器时刮去之。删其繁枝之不能华实者。以通风日。以长新枝。木间时有蛀屑流出。则有虫蠹之。相视其穴。以物钩索之。则虫无所容。仍以真杉木作钉窒其处。不然则木心受病。日以[131]枝叶自凋。异时作实。瓣间亦有虫食。柑橘每先时而黄者。皆其受病于中。治之以早乃可。  浇 灌
  圃中贵雨 [132]以时。旱则坚苦而不长。雨则暴长而皮多圻[133]。或瓣不实而味淡。园丁沟以泄水。俾无浸其根。方亢阳[134]时。抱瓮以润之。粪壤[135]以培之。则无枯瘁之患。  采 摘[136]
  岁当重阳[137]。色未黄。有采之者。名曰摘青。舟载之江浙间。青柑固人所乐得。然采之不待其熟。巧于商者间或然尔。及经霜之二、三夕。才尽剪。遇天气晴霁[138]。数十辈为群。以小剪就枝间平蒂断之。轻置筐 中。护之必甚谨。惧其香雾之裂则易坏。雾之所渐者亦然。尤不便酒香。凡采者竟日不敢饮。  收 藏
  采藏之日。先净扫一室。密糊之。勿使风入。布稻蒿其间。堆柑橘于地上。屏远酒气。旬日一翻拣之。遇微损谓之点柑。即拣出。否则侵损附近者。屡汰去之。存而待贾者十之五六。人有掘地作坎。攀枝条之垂者。覆之以土。至明年盛夏时开取之。色味犹新。但伤动枝苗。次年不生耳。  制 治
  朱栾作花。比柑橘绝大而香。就树采之。用笺香细作片。以锡为小甑。每入花一重。则实香一重。使花多于香。窍花甑[139]之旁以溜汗液。用器盛之。炊毕撤甑去花。以液浸香。明日再蒸。凡三换花。始暴干。入瓷器密盛之。他时焚之。如在柑林中。柑橘并金柑皆可切瓣勿离之。压去核。渍之以蜜[140]。金柑著蜜尤胜他品。乡人有用糖熬橘者。谓之药橘。入箬[141]之灰于鼎间。色乃黑。可以将远。又橘微损。则去皮以肉瓣安灶间。用火熏之。曰熏柑。置之糖蜜中。味亦佳。  入 药
  橘皮最有益于药。去尽脉[142]则为橘红。青橘则为青皮[143]。皆药之所须者。大抵橘皮性温平下气[144]。止蕴热[145]。攻 [146] [147]。服久轻身。至橘子尤理腰膝。近时难得枳实。人多植枸橘于篱落间。收其实。剖干之。以之和药。味与商州[148]之枳几逼真矣。枸橘又未易多得。取朱栾之小者。半破之。日暴以为枳。异方医者不能辨。用以治疾亦愈。药贵于愈疾而已。孰辨其为真伪耶。  橘录卷下  校注后记
  《百川学海》 丛书名。宋咸淳()中左圭辑。凡十集,一百种。所收多唐宋人野史杂说。流传较广,当时即经雕版,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
  《说郛》 笔记丛书。元末陶宗仪编。一百卷。原本已佚。近人据明抄本配齐,有涵芬楼排印本。系选辑汉魏至宋元的各种笔记汇编而成。于经史诸子及诗话、文论等也有收入。采用之书达六百余种,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又有一百二十卷本,为清陶E所增订,收书达一千多种,但错误较多。  --------------------------------------------------------------------------------
  [1] 缺序之版本有《说郛》、《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2] 温郡:即温州府。唐置州,宋废。今浙江永嘉县,其旧治也。
  [3] 苏州:今江苏吴县治,宋为平江府。
  [4] 台州:唐置。今浙江临海市,其旧治也。
  [5] 荆州:今湖北松滋至石首间的长江流域,北部兼有今荆门、当阳等县。
  [6] 闽广:今福建及广东、广西等省区。
  [7] 泥山:宋置镇,属平阳县。今为浙江苍南县宜山镇。
  [8] 平阳:即今浙江平阳县。
  [9] 斥卤:《说文》‘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斥卤,谓碱地可煮盐而不能耕种者也。(辞源)
  [10] 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西南有姑苏山得名。或泛指旧苏州府全境。
  [11] 丹丘:“楚辞”仍羽人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注 丹丘。海外神仙地。昼夜长明。(辞源)
  [12] 七闽:古指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后亦泛指福建省。
  [13] 两广:地区名。广东和广西的合称。宋分岭南道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亦通称“两广”。(辞海)
  [14] 屈原:东周战国楚人(约公元前339-前278)。名平,别号灵均,又自云名正则。仕楚为三闾大夫。怀王重其才。靳尚辈谮而疏之。乃作离骚。冀王感悟。襄王时复用谗。谪原于江南。原作渔父诸篇以见志。橘颂大约作于公元前3世纪80年代前后。于5月5日自沉汩罗江而死。(辞源 等)
  [15] 司马迁:汉人(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生于龙门。尝南游江淮,北涉汶泗。父谈为太史公。迁继父业。…。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述橘之章有《苏秦传》、《货殖列传》,有“蜀汉江陵千树橘。……此其人皆与千户候等。”
  [16] 李衡:字叔平,吴 襄阳人。《襄阳耆旧传》(东晋 习凿齿撰 4世纪)有传。
  [17] 潘岳:晋中牟人(?--300年)。字安仁。美姿仪。为文词藻绝丽。有述橘赋等数篇传世。《闲居赋》:“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篱。…”《橘赋并序》:“余斋前橘树。冬夏再熟。聊为赋云尔。”《笙赋》等。
  [18] 王羲之:晋人(321-379年)。字逸少。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草隶为古今之冠。其《杂帖》有:“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句。
  [19] 谢惠连:南北朝宋阳夏人(394-430年)。有《橘赋》、《甘赋》传世。
  [20] 韦应物:宋长安京兆人。贞元初,为苏州刺史。有《答郑骑曹求橘诗》:“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橘犹酸亦未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21] 晋唐:朝代名。晋朝(265-420年),唐朝(618-907年)。
  [22] 荔子:荔枝(Litchi chinensis)之果实。无患子科。宋蔡襄撰有《荔枝谱》,论述福建荔枝的品种、产地及栽培、加工、贮藏等方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荔枝专书。成书于嘉v四年(1059年)。在此之前,有宋初郑熊的《广中荔枝谱》,但书已失传。韩所指荔枝谱为蔡襄之所作。
  [23] 牡丹:指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计三篇,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牡丹专著。
  [24] 芍药花谱:我国古代有关芍药的专著,现存的有四种,(1)宋刘颁撰,也叫《维扬芍药谱》,(2)宋王观撰,也叫《扬州芍药谱》,(3)宋孔武仲撰,(4)明高濂撰。
  [25] 欧阳公:即欧阳修。宋庐陵人。字永叔。撰有新唐书及新五代史。
  [26] 蔡公:指蔡襄。宋仙游(今福建仙游县)人。字君谟。精于史事,文章精萃。小楷草书为当时第一。撰有《荔枝谱》。
  [27] 淳熙五年:即公元1178年。淳熙为宋孝宗年号()。
  [28] 延安:今陕西延安市。
  [29] 韩彦直:字子温,延安府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人(?)。父世忠为宋著名抗金将领。《橘录》三卷系知温州任内所撰,另著有《水心镜》167卷。
  [30] 开宝:宋太祖赵匡胤年号之一,公元968-976年间。
  [31] 陈藏器:
  [32] 补神农本草书:一名《本草拾遗》,唐?陈藏器撰于8世纪上。原书佚。下列资料据重修政和证类本草卷23引:“橘柚本功。外中实冷。酸者聚痰。子非宜人。其类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橘类有朱橘、乳橘、塌橘、山橘、黄淡子。…”
  [33]  :(jia)古代酒器。圆口平底,三足,有把手。
  [34] 邪: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耶”字。
  [35] 宰勾君焘:勾焘,宋人,永嘉县令。宋史卷382有《勾涛传》,勾焘与勾涛不知有何关系。
  [36] 辨: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问”字。
  [37] 真柑:乳柑,别称柑(浙江温州)、瓯柑(温州府志),学名Citrus suavissima Tanaka (陈嵘,1959)。也有认为即今之乳橘,黄岩俗称时橘,杭州塘栖名为蜜橘,或名金钱蜜橘(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
  [38] 木: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误作“本”字。
  [39] 擘:(bo)掰开。
  [40] e:(xun)含在口中喷出去。
  [41] 不七寸: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六七寸”。
  [42] 七寸围:周长约21.5 cm.
  [43] 此句源自南北朝刘峻(461-521)《送橘启》:“南中橙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e人。皮薄而味珍。脉不粘肤。食不留滓。甘逾萍实。冷亚冰壶。可以熏神。可以d鲜。可以渍蜜。毡乡之果。宁有此耶。”
  [44] 太守:官名。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始称州郡长官为太守,宋代改设知州,而习惯上仍以太守为别称。
  [45] 曾公:指曾逮,字仲躬,为诗人曾几(陆游之师)之次子,隆兴二年(1164)太常丞,后以右朝奉郎知温州。其事迹附见于其父“曾几传”下,亦见宋史卷382。
  [46] 石榴:石榴科果树,学名Punica granatum。
  [47] 古今注:西晋崔豹撰(约公元三世纪末或稍后)。“卷下草木第六”有“甘实形如石榴者,谓之壶柑。”
  [48] 甘:校注。《说郛》、《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甘”字。
  [49] 海红柑:即今之瓯柑,主产于温州,又名春橘,或称温州柑(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其中对性状的描述,除皮色红与瓯柑有不符外,其余完全与瓯柑相吻合。
  [50] 及尺:宋代1尺=30.72 cm.
  [51] 二三尺:61.4~92.2 cm
  [52] 洞庭柑:此品种性状与光橘甚为一致,
  [53] 洞庭山:在江苏省吴县西南,有东山、西山,产红橘等。
  [54] 洞庭春色赋:北宋苏轼()作,中有“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俱还。…翠勺银罂。紫络青纶。…”。
  [55] 朱柑:即朱红,又名大红袍,古名朱柑,朱砂橘,主产于黄岩,与衢县之衢橘,温州之迟红,为异名同物,同属一个古老的柑橘种。栽培历史与乳橘栽培起源相差不远,亦有一千年以上,目前在黄岩、临海等地仍有栽培。(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
  [56] 唯: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惟”字。
  [57] 金柑:即金橘,或称酸橘,古称金柑,为金柑类与宽皮橘的属间杂交种。(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别称金弹(黄岩县志,温州志)、宁波金柑(日本)、Meiwa kumquat(英)、学名Fortunella crassifolia,Swingle.(陈嵘.1959.中国树木分类学. p.566)
  [58] 蜜: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误作“密”字。
  [59] 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
  [60]《归田录》:宋欧阳修撰,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
  [61] 液:校注。《说郛》本作“在”字,疑误。
  [62] 子弟怀以归,为亲庭寿焉:典出西晋?陈寿撰(二世纪下)《三国志》:“吴书陆绩传 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63] 橙子:古名橙或橙子,或名黄柑,在开宝本草中有记之。(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
  [64] 比年:近年,连年。
  [65] 熏袖?d鲜:源出南北朝齐梁间人刘峻(461-521)《送橘启》:“南中橙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e人。皮薄而味珍。脉不粘肤。食不留滓。甘逾萍实。冷亚冰壶。可以熏神。可以d鲜。可以渍蜜。毡乡之果。宁有此耶。”
  [66] 邪: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耶”字。
  [67] 牛僧孺:唐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字思黯。
  [68] 《幽怪录》:传奇集。唐牛僧孺作。原为十卷,或作十一卷,今存三十一篇。所作多怪异之事,是较早的传奇小说专集。对后世影响较大。载:“有巴丘人,不知姓,家有橘园,生有两大橘,剖开,每橘有二老叟,皆相对象戏。”
  [69] 四老人:指秦末隐居于商山的东园公、角里先生(角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
  [70] 商山:又名商阪,地肺山、楚山。在陕西商县东南。地形险阻,景色幽胜。
  [71] 屈原:参见《橘录》序注。
  [72] 离骚:《楚辞》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
  [73] 《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通篇用四言与三言形式,与《九章》各篇句式不同。本篇以对橘的歌颂,自况坚贞,为托物寄兴之作。近人都以为是屈原早期作品。
  [74] 谢惠连:将“序”注。
  [75] 橘赋:南北朝宋阳夏人谢惠连(394~430年)作。赋中有:“园有嘉树。橘柚煌煌。圆丹可玩。清气芬芳。受以玉盘。升君子堂。味既滋而事美。实厥包之最良。”
  [76] 孔安国:汉之大儒。孔子十二世孙。为“禹贡”作传,中有:“小曰橘。大曰柚”句。
  [77] 郭璞:郭璞注《山海经》:“柚似橘而大也。皮厚味酸。”
  [78] 似:校注。《说郛》本作“以”字。
  [79] 《本草》:书名。相传为神农所作。又名神农本草经。载药三百六十五味,分上中下三品,其书实始于后汉。中“上经橘柚”,有橘录节引句。
  [80] 陶隐居:即陶弘景。南北朝时秣陵人。字通明。著有《名医别录》。
  [81] 隐居:即陶隐居。
  [82] 陈藏器《补本草》:参见《橘录》卷上注。
  [83] 黄橘:即今之瓯橘,一称温州土橘,古称黄橘(橘绿),主产于温州,为该橘区栽培最多的品种,在一千数百年的唐宋时代已有栽培,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古老品种,后因栽培既广成为大宗土产,更因栽培最多,因地而名,故称温州橘。(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源――柑橘 p.85)《图经本草》(北宋?苏颂,1061)中有记载。
  [84] 扁: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匾”字。
  [85] 后:校注。《说郛》本缺“后”字。
  [86] 千奴: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为“千奴千奴”。
  [87] 塌橘:史料始见于唐?陈藏器撰《本草拾遗》(8世纪上),中有:“橘类有朱橘、乳橘、塌橘、山橘、黄淡子。”
  [88] 褊: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匾”字。
  [89] [奇]:校注。《说郛》、《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奇”字。
  [90] 特: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缺“特”字。
  [91] 横阳:晋置始阳县。复更名横阳。隋省入永嘉。唐复置。吴越改名平阳。故城在今浙江平阳县北。
  [92] 密:校注。《说郛》本为“蜜”字。
  [93] 荔子:见《橘录序》注。
  [94] 橘逾淮为枳:语源出《周礼?卷十一冬官考工记上》:“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
  [95] 以: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缺“以”字。
  [96] 柑: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橘”字。
  [97] 乳橘:见《本草拾遗》(唐?陈藏器?八世纪上)(叶,P20~21);《新唐书》(北宋?欧阳修等撰,1060):“台州土贡乳橘。洪州土贡乳橘。”(叶,P185)。
  [98] 得名: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故名”。
  [99] 又名: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又曰”。
  [100]   :石之似玉者,亦作  ,又作武夫。
  [101] 金橘:别称山金柑、金豆(本草纲目)、Hongkong kumquat(英),学名Fortunella hindsii Swingle(陈嵘.1959.中国树木分类学p.567)。金橘,即金豆,一称山金豆或山金柑,本省野生于黄岩、温州一带的山区。(黄岩柑桔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料――柑桔p.108)。《列仙传》(约三世纪):“穆天子会王母于瑶池。食白橘、金橘。”(叶,p.71)
  [102] 周美成:即周邦彦,字子美,宋钱塘(杭州)人,为北宋大词人。其词集名《清真集》,未收此残句。唐圭玮编《全宋词》,即据此补。
  [103] 自然橘:韩彦直将此误认为一个品种,实则为一种用种子繁殖的柑橘。(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源――柑桔p.110)
  [104] 本: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木”字。
  [105] 王右军帖:王羲之(321~379年),有《杂帖》云:“奉橘三百枚,霜末降,未可多得,”句。
  [106] 邪: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耶”字。
  [107] 目:校注。《说郛》本作“曰”字。
  [108] 朱栾:别称酸栾(浙江温州),学名Citrus aurantium var. decumana Bonav.(陈嵘.1959.中国树木分类学p.573)。
  [109] 尺三四寸围:约40~43厘米。
  [110] A: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蒸”字。
  [111] 析: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折”字。
  [112] 香栾:即今之扁果朱栾、或称无刺朱栾、简称朱栾(黄岩柑桔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源―柑桔p.54)。
  [113] 香圆:别称香橼(广东),即枸橼(图经本草),Turunj.(梵),学名Citrus medica Linn(陈嵘.1959.中国树木分类学p.570)。《浙江果树资源―柑桔》一书也持此说。
  [114] 瓜:校注。《说郛》本作“爪”字。
  [115] 一尺四五寸:约合43~46厘米。
  [116] 横阳:晋置始阳县。复更名横阳。隋省入永嘉。唐复置。吴越改名平阳。故城在今浙江平阳县北。
  [117] 土人:校注。《说郛》本为“士人”。
  [118] 酒阑:洒后。
  [119] 枳实:中药名。芸香普植物酸橙、香圆和枳等的未成熟果实。
  [120] 痹痛:中医中泛指邪气闭阻肢体、经络、脏腑引起的多种疾病。
  [121] 中风:(1)人体为病邪所中,出现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等感冒症状。(2)又称“卒中”。
  [122] 种治:平原地区的园地选择,“橘录”总结了当时温州橘农的经验,记述于种治一节内,说明过去已有经验用海涂或江边冲积地栽培柑橘,品质良好,又耐贮藏运输。(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源――柑橘p.114)。
  [123] 七八尺:约2.15~2.46米。宋代一尺合30.72厘米。
  [124]  :除草。
  [125] 始栽:嫁接繁殖,是本省柑橘的大宗繁殖方法,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橘录所载之法,目前,温州的枝接方法尚类同于此亦是我省柑橘嫁接繁殖的技术基础。(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源――柑橘p.111)。
  [126] 根 :根系。
  [127] 四时纂要:书名。唐末或五代初期韩鄂(一作韩谔)撰。逐目列举应做农事及其具体技术措施,近于农家历的性质。
  [128] 上:校注。《说郛》、《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土”字。
  [129] 蠹:此指天牛,本省自古已有捉虫经验。(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源――柑橘p.126)
  [130] 稍:校注。《说郛》本作“梢”字。
  [131] 以: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久”字。
  [132]  :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晴”字。
  [133] 圻: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坼”字。
  [134] 亢阳:阳极盛的意思。也指久晴不雨,阳光炽盛。
  [135] 粪壤:可作肥料的灰土。
  [136] 采摘:此节记载采摘时的注意事项目前多包括,惟对于禁饮(酒)一则在例外。(黄岩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树资源――柑橘p.123)
  [137] 重阳:节令名。农历九月九日。
  [138] 晴霁:天气放晴。
  [139] 甑:古代蒸食炊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空格,置于鬲或 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也有无底另外加箅的。
  [140] 蜜:校注。《说郛》本作“密”字。
  [141] 箬:笋皮。
  [142] 脉:指橘络。
  [143] 青皮:中药名。柑橘等未成熟的果皮或幼果。性温,味苦辛,功能破气、疏肝,主治肝气郁结、胸肋胀痛,乳痈、疝气等症。
  [144] 下气:即降气,“放屁”之雅称。理气法之一。是治疗气上逆的方法,适用于咳嗽、呃逆等症。
  [145] 蕴结:郁结。
  [146]  :校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本作“痰”字。
  [147]   :病症名。即疟疾。
  [148] 商州:州名。今陕西省商县。  ************************  关于《橘录》  韩彦直 字子温。绥德(今陕西绥德)人。生丰年不详。
  《橘录》的作者韩彦直,南宋时人,祖籍延安。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长子,生卒年月不详。曾任“司农少卿”,后来长期担任地方官,特别是在永嘉(今温州)任“知州”时,由于当地盛产柑橘 ,作者就地采访,写成此书。所以又名《永嘉橘录》。据作者自序所记,成书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
  《橘录》分上、中、下三卷,并有作者“自序”一篇。上、中两卷,主要记载了当时温州一带的柑橘 品种(包括一部分种),共有27个品种或种。其中柑有8种:真柑(又名乳柑)、生枝柑、海红柑、洞庭柑、朱柑、金柑、木柑、甜柑;橘分14种:黄橘、塌橘、包橘、绵橘、沙橘、荔枝 橘、软条穿橘、油橘、绿橘、乳橘、金橘(可能属金柑属)、自然橘(可能是指橘的实生苗)、早黄橘、冻橘;还有橙(一作枨)属5种:橙、朱栾(可能是酸橙的变种)、香栾(可能是酸橙)、香橼、枸橘。《橘录》对每一品种的描述,包括:树冠形状,枝叶生长状态,果实的大小和形状,果实成熟期的早晚,果皮的色泽、粗细以及光泽程度,果皮剥离的难易,瓤囊的数目与分离的难易,果实的风味,种子(核)的多少等等。并且还指出了每个品种命名 的依据,以及品种的适应地区。
  下卷分为: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九节。对当地橘农的栽培经验,总结十分详尽。书中指出柑橘 宜斥卤之地,并注意到土壤的种类,特别是土壤酸度对柑橘品质的影响,凡圃之近涂泥者,实大而繁,味尤珍,耐久不损。《橘录》 总结的“高畦垄栽”经验,在当地一直沿袭至今。在施肥中,强调冬夏两季都要施肥,反映了常绿果树的特点。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书中明确指出柑橘所受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种由藓(真菌)引起;一种由蠹(在树干中蛀食的多种幼虫,也称蛀虫)引起。前者通过刮除病源菌、剪去多余的枝叶以增进果林的通光透气性,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后者可以从蛀穴中将虫钩出,然后用木钉将洞穴填死,以达到治除的目的。这种除虫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在果实采摘方面,韩彦直指出要用小剪刀在平蒂的地方剪断,轻放筐中,细心保护。收采、贮藏 要摒开酒气。在贮藏的过程中,要勤于检查,十日一翻,有烂的及时检出。这些做法,也都为后人遵循。书中还介绍了一种连枝掩埋的储藏方法,并指出了这种方法的优缺点,优点是保鲜 时间长,缺点是连枝采摘影响次年产量。韩彦直认为,人工嫁接 是造成这类果树种类繁多的原因,书中仅用了百余字,精湛而全面地总结了橘农对砧木 的培养,接穗 的选择,嫁接的时间、方法,以及接后堆土、防雨等保护措施的经验。具体方法是:种植朱栾核为砧木,一年后移栽 ,待长至如小儿拳大时,到春季才进行嫁接。接穗要选择柑之佳、桔之美者,经后向阳的枝条,将砧木留一尺多高,其余截去。然后用皮接法嫁接,接后还要包扎保护,以防雨淋。书中指出朱柑不用嫁接,可用实生苗繁殖。近世一些老桔区,如江西三湖红桔,仍然采用的是这种繁殖方法。
  《橘录》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柑橘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柑橘栽培学著作。国外已有翻译本。美国植物学家H?S里德(Reed)在其《植物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the Plant Sciences)一书中,认为韩彦直记述的果树整枝 、虫害和真菌寄生的控制以及果实的收获、贮藏 技术是非常先进的。  ※※※※※※  《韩彦直年表》 徐建国 编撰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辛亥,一岁。
  韩彦直诞生。原籍延安府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彦直字子温。曾祖父名广,赠太师秦国公。祖父名庆,赠太师陈国公。父名世忠,封为太师,乃宋代著名抗金将领。母梁氏,名红玉,赠杨国夫人。彦直兄弟四人,排行第一。弟彦朴、彦质、彦古。姐妹八人。
  绍兴二年(1132)壬子,二岁。
  以父任补右承奉郎,寻直秘阁。
  绍兴五年(1135)乙卯,五岁。
  母梁氏卒。
  绍兴六年(1136)丙辰,六岁。
  从父世忠入见高宗。帝嘉其聪慧,亲解孝宗 角之]傅其首,赐金器、笔研、监书、鞍马等。
  绍兴七年(1137)丁已,七岁。
  朝廷优礼勋臣,以其父屡有捷报,特授长子彦直直秘阁。
  绍兴十二年(1142)壬戍,十二岁。
  赐三品服。
  绍兴十七年(1147)丁卯,十七岁。
  中两浙转运司试。
  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十八岁。
  登进士第,调太社令。
  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未,二十一岁。
  八月初五,父世忠薨于临安府之赐第。世忠薨,服除,秦桧素衔世忠不附和议,出彦直为浙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
  绍兴二十五年(1155)乙亥,二十五岁。
  秦桧(十月)死,拜光禄寺丞。
  绍兴二十九年(1159)己卯,二十九岁。
  迁屯田员外郎兼权右曹郎官,工部侍郎。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丙戍,三十六岁。
  迁户部侍郎,主管户曹,总领淮东军马钱粮。
  乾道三年(1167)丁亥,三十七岁。
  拜司农少卿,进直龙图阁,江西转运兼权知江州(今江西九江)。
  乾道 年( ) , 岁。
  复为司农少卿,总领湖北、京西军马钱粮,寻兼发运付使。会时相不乐,密启换武,授利州(今四川广元)观察使,知襄阳府(今湖北襄樊),充京西南路安抚使。
  乾道七年(1171)辛卯,四十一岁。
  授鄂州(今湖北武汉)驻 御前诸军都统制,教练骑兵有方。知台州(今浙江临海)。
  乾道八年(1172)壬辰,四十二岁。
  八月,离台州,丐归文班,授中奉大夫,充敷文阁待制,迁邢部侍郎。
  乾道九年(1173)癸已,四十三岁。
  兼工部尚书。
  年( ) , 岁。
  慨然出使金国,几罹祸者数,守节不屈。
  淳熙 年( ) , 岁。
  迁吏部侍郎寻权工部尚书,复中大夫,改工部尚书兼指临安府。
  淳熙四年(1177)丁酉,四十七岁。
  知温州(今浙江温州),首捕巨滑王永年。又,生擒贼首,海盗为清。
  淳熙五年(1178)戊戍,四十八岁。
  在知温州任内,于从政之余,通过调查研究撰成《永嘉橘录》三卷。
  淳熙 年( ) , 岁。
  进敷文阁学士,以弟彦质为两浙转运判官。
  淳熙十年(1186)甲辰,五十四岁。
  夏旱,应诏言迩者滥刑为致旱之由。
  淳熙 年( ) , 岁。
  收集宋朝事分为类目,名《水心镜》,卷一百六十七。
  年( ) , 岁。
  进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转光禄大夫,爵至蕲春郡公。
  宋宁宗嘉泰 年(),七十二至七十六岁。
  卒年不详。  主要参考文献  (元)脱脱等撰. 宋史卷三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韩世忠下
  华南农学院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柑橘专著--《橘录》.中国柑橘:5-7
  邓恭三. 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二十辑. 宋韩忠武公世忠年谱.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220页
  谭其骧等. 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年第1-115页
  彭世奖.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 农业出版社.1995年 第175页
  丁承烊.《台州地区志》志余辑要.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年第124页  修订
  作者:
  徐建国,男,副研究员,供职于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黄岩 318020)。  ※※※※※※
  《宋史?韩彦直传》注 徐建国
  韩 彦 直
  宋史 (元)脱脱著 卷364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韩世忠 子彦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彦直字子温。生期年,以父任补右承奉郎,寻直秘阁。六岁,从世忠入见高宗,命作大字,即拜命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也。”亲解孝宗O角之]傅其首,赐金器、笔研、监书、鞍马。年十二,赐三品服。
  绍兴十七年,中两浙转运司试。明年,登进士第,调太社令。二十一年,世忠薨,服除,秦桧 素衔世忠不附和议,出彦直为浙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拜光禄寺丞。二十九年,迁屯田 员外郎兼权右曹郎官、工部侍郎。张浚都督江、淮军马,檄权计议军事。督府罢,奉祠。
  乾道二年,迁户部郎官、主管左曹,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于理。初,代者以乏兴罢,交承,为缗钱仅二十万,明年奏计乃四倍,且以其赢献诸朝。帝嘉之。拜司农少卿,进直龙图阁、江西转运兼权知江州。
  时朝廷还岳飞家赀产多在九江,岁久业数易主,吏缘为奸。彦直搜剔隐匿,尽还岳氏。复为司农少卿,总领湖北、京西军马钱粮,寻兼发运副使。会时相不乐,密启换武,授利州观察使、知襄阳府,充京西南路安抚使。
  七年,授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条奏军中六事,乞备器械、增战马、革滥赏、厉奇功、选勇略、充亲随等,朝廷多从之。先是,军中骑兵多不能步战,彦直命骑士被甲徒行,日六十里,虽统制官亦令以身帅之,人人习于劳苦,驰骋如飞。事闻,诏令三衙、江上诸军仿行之。
  八年,丐归文班,乃授左中奉大夫,充敷文阁待制、知台州。丐祠养亲,提举佑神观、奉朝请。进对言:“顷自岳飞为帅,身居鄂渚,遥领荆襄,田师中继之,始分鄂渚为二军,乞复旧。”又乞并京西、湖北转运为一司,分官置司襄阳,可一事体,帝善之。迁刑部侍郎。
  明年,兼工部侍郎,同列议:大辟三鞫之弗承,宜令以众证就刑,欲修立为令。彦直持不可,白丞相梁克家曰:“若是,则善类被诬,必多冤狱。且笞杖之刑,犹引伏方决,况人命至重乎?”议卒格。以议夺吴名世改正过名不当,降两官。
  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既至,几罹祸者数,守节不屈,金卒礼遣之,帝嘉叹。迁吏部侍郎,寻权工部尚书,复中大夫,改工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方控辞,以言罢,提举太平兴国宫,寻提举佑神观、奉朝请。
  寻知湿州,首捕巨猾王永年穷治之,杖徙他州。奏免民间积逋,以郡余财代输之,然以累欠内帑坊场钱不发,镌一官。海寇出没大洋劫掠,势甚张,彦直授将领土豪等方略,不旬日,生禽贼首,海道为清。枢密奏功,进敷文阁学士,以弟彦质为两浙转运判官,引嫌易泉府。丐祠奉亲,差提举佑神观,仍奉朝请,特令佩鱼,示异数也。
  入对,乞搜访靖康以来死节之士,以劝忠义。又上荐举乞选人已经关升、实历六考、无赃私罪犯者,杂试以经术法律,限其员额,定其高下,俾孤寒者得以自达,定为改官之制。又乞令州郡守臣任满日,开具本州实在财赋数目,具公移与交代者,并达台省,庶可核实,以戢奸弊,帝悉嘉纳。
  淳熙十年,夏旱,应诏言,迩者滥刑,为致旱之由。明年,入对,论三衙皆所以拱扈宸居,而司马乃远在数百里外,乞令归司。久之,再为户部尚书。会岁旱,乞广籴为先备。又乞追贬部曲曾诬陷岳飞者,以慰忠魂。以言降充敷文阁学士。帝追感世忠元勋,遣使谕彦直,且谓彦直有才力,言者诬之。彦直感泣奏谢。寻提举万寿观,有疾,帝赐之药。进显谟阁学士、提举万寿观。
  尝摭宋朝事,分为类目,名《水心镜》,为书百六十七卷。礼部尚书尤袤修国史,白于朝,下取是书以进,光宗览之,称善。进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转光禄大夫致仕。卒,特赠开府仪同三司,赐银绢九百,爵至蕲春郡公。  ※※※※※※  韩彦直传注
  彦直:韩彦直( ?),原籍延安府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字子温。曾祖父名广,赠太师秦国公。祖父名庆,赠太师陈国公。父名世忠,封为太师,乃宋代著名抗金将领。母梁氏,名红玉,赠杨国夫人。彦直兄弟四人,排行第一。弟彦朴、彦质、彦古。姐妹八人。
  承奉郎:宋代文臣荫补,子或孙可承奉郎(宋史 志第一百二十三 职官十(杂制))。此外,宋朝时也有经殿试的“榜眼授承奉郎”,“探花授承奉郎”(自《梦梁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
  直秘阁:秘阁,是三馆藏书的皇家图书馆。馆、院专任职官直馆、直院称“馆职”,以他官兼任则称“贴职”。内外职事官带贴职,称“带职”,免去所带职名则称“落职”。元丰(年)改制“罢直馆、直院之名,独以直秘阁为贴职”,而且不须考试(李光霁《历史教学》2001.3)。
  世忠:韩世忠(年),韩彦直之父,字臣良,绥德(今陕西东北)人,宋代抗金名将。
  高宗:宋高宗 赵构(年),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宋南渡后,即位建康,迁都临安,保有南方之地。后以秦桧为相,杀岳飞,与金媾和,奉表称臣,遂成偏安之局。在位三十六年。
  孝宗:即赵睿(年)。南宋皇帝。太祖七世孙,高宗嗣子。年在位。即位之初任用主战派张浚,发动抗金战争。隆兴元年(1163年)败于符离,即与金重订和约。淳熙十六年(1180年)传位与赵淳(光宗)。
  两浙:两浙路(其范围约当今浙江省、上海市及江苏南部),两浙路。熙宁七年(1074年),分为两路,寻合为一;九年(1076年),复分;十年(1077年),复合。府二:平江,镇江。州十二:杭,越,湖,婺,明,常,温,台,处,衢,严,秀。县七十九。
  转运司:官名。起于唐代,宋初为集中财权,改置专职的都运使、转运使,掌一种或数路财赋,有督察地方官吏的权力。其后职掌扩大,兼理兵防、治安、钱粮、巡察等事,成为府州以上的高级地方行政长官。一般称为漕司。《宋史.职官志七》:“都转运使、转运使、副使、判官,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籍考帐籍,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进士:原指可以进授爵禄之士。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置。宋代进士科试诗赋经义各一首,策五道,帖经《论语》十帖,试毕放榜合格的叫做进士。
  太社令:官职。
  秦桧:秦桧(年),字会之,南宋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
  和议:南宋对金国的妥协求和,偏安自保的策略。
  浙东:指两浙东路,包括绍兴府、庆元府(今宁波)、婺州(今金华)、台州、处州(今丽水)、温州。
  安抚司:官名。隋代始设,宋初沿之,为诸路灾伤及用兵的特遣专使。后渐成为各路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以知州、知府兼任。如系二品以上,即称安抚大使。官品低者称管勾或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参阅《宋史职官志七》。
  光禄寺丞:官名。南朝梁置光禄卿,北齐称光禄寺卿、光禄寺丞,后代沿之。主要掌宫廷饮膳及祭献食品。
  屯田:自汉以来由官府组织人力垦荒种粮充作军队给养或税粮的措施。
  员外郎:官名。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晋以后有员外散骑侍郎,为皇帝近侍官之一。隋开皇三年(538年)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吏中的要职。宋时各部仍沿此制。
  右曹郎官:官职。
  工部:官署名。尚书省六部之一。掌工程营缮、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近侍之职。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者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代以后,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张浚:张浚(),字德远,汉州(今属四川绵竹)人,宋朝名将,进士出身。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任枢密院编修,力主抗金,建议经营川陕,以保东南。后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任用的的坚守秦岭北麓,屡败金兵。绍兴五年(1135年)任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兵马,部署北伐。后秦桧专权,被误贬谪25年之久。隆兴元年(1163年)复任枢密使,督师北伐,符离之战失利,再被贬谪。著有《中兴备览》等。
  奉祠:宋代大臣罢职,往往奉诏挂名主管道观,领取俸禄,谓之“祠禄”,亦省作“祠”。
  户部:官署名。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后代相沿不改。《新唐书.百官志一》:“户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其属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
  缗钱:量词。古制千钱为一缗。“缗钱”为计税单位,课税对象为商品和资产。
  龙图阁:宋代阁名。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以前建,在会庆殿西偏。收藏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各种典籍、图画、宝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进宗室名籍、谱牒等。又先后置待制、直学士、直阁等官。《宋史.包拯传》:“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江西:宋分江南路为东西二路,于是始以江西指今江西省。
  江州:今江西九江。
  岳飞:岳飞(),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九江:今江西九江。
  湖北:地名。
  京西:宋京西路治河南府(洛阳),除郑州、许昌、淮阳以西的今河南外,尚兼辖陕南及豫、鄂各一部;熙宁时分京西为南北二路。北路治河南府。金为南京路;南路治襄阳府。
  利州:宋以利州为路名,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南宋分东西两路,西路治兴元,东路治兴州(今陕西略阳)。利州属利州东路。
  襄阳府:今湖北襄樊。
  三衙:三衙是宋代掌管禁军的最高指挥机构。北宋初年,改后周禁军殿前、侍卫二司之制,分设殿前都指挥使司(简称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马军司、马司)和侍卫亲军步军指挥使司(简称侍卫步军司、步司),合称「三衙」或「三司」。三衙互不统属,鼎足而立,直接听命于皇帝。虽为统兵机构,但各衙只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等。三衙的长官分称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并分别掌管所属诸军。南宋建立后,保留三衙,但其权力大大缩小,仅能统辖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处部分正规军。
  敷文阁:官名。
  待制:官名。“待制”,官名。宋代于殿阁都设有“待制”这个官,位在直学士之下。
  台州:唐始有此名,以天台山得名,治临海。今浙江临海为台州府地。
  提举佑神观:官名。本意为管理。宋代始,设立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多以“提举”命名。宋代又有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及闲员而设,食俸而不理事,称为“祠禄官”。《宋史.职官志十》:“京祠以前宰相、见任使相充使,次充提举,余则为提点,为主管,皆随官之高下,处以外祠。”参阅《宋史.职官志七》。
  襄阳:东汉置襄阳郡。隋唐为襄州襄阳郡。宋为襄阳府。元改路。明清仍为府。民国废府。
  刑部:官署名。尚书省六部之一。为最高法律机构,一般不直接处理案件。
  金:朝代名。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年号收国,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1125年灭辽,1126年灭北宋。与南宋对峙,是统治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1234年灭亡,统治120年。
  吏部:官署名。尚书省六部之一。掌内外官吏选授、勋封、考课的政令。
  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为南宋首都。
  湿州:温州之误。唐高宗时分括州始置,以温峤岭得名。淳熙四年(1177)丁酉,四十七岁。韩彦直知温州(今浙江温州),募民工1 3000人,疏浚永嘉环城河,举环城之河二万三百余丈,取名新河,街遂名新河大街。首捕巨滑王永年,政绩卓著。又,生擒贼首,海盗为清。在知温州任内,于从政之余,通过调查研究撰成《永嘉橘录》三卷。
  彦质:韩彦直之弟。
  泉府:周有泉府之官,属司徒,掌管市场物资及平衡物价,是掌财币的机构。
  提举万寿观:官名。
  显谟阁:宋代殿阁名。
  《水心镜》:韩彦直著,收集宋朝事分为类目,一百六十七卷。
  礼部:官署名。尚书省六部之一。职掌礼仪制度、祭祀、宴飨、贡举等政令。
  尤袤:尤袤(年),字延之,号遂初居上,无锡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任泰兴令、江东提举常平、国史馆编修兼太子侍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礼部尚书等职,在外从政40年。善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光宗:宋光宗(年),即赵淳。南宋皇帝。年在位。孝宗第三子。
  学士:官名。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通称学士。历代学士名目众多,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品秩高低也不别,专为皇帝讲解经书。至宋代,设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学士及龙图、天章等阁学士,则与大学士同为优礼大臣及文学之士的荣衔,非实职。
  光禄大夫:官名。秦代称郎中令,汉初沿置。宋时以皇室膳食为专职。
  卒:卒年不详,约在1194年前后。墓在浙江长兴县二界岭乡云峰村。
  蕲春郡公:封爵名。
  原注:徐建国  ※※※※※※  世界上第一部柑桔专著《桔录》  在温州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中,有一传世之作,它便是《桔录》。
  成书于宋代淳熙五年(1178)十月的《桔录》,被中国作物学会等单位合编的《中国作物栽培》称之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柑桔专著。”
  《桔录》的作者韩彦直(1131―1194?),字子温,南宋延安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长子。绍兴十八年(1148),韩彦直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淳熙四年至立年知温州,率众疏浚永嘉城河2万余丈,平定海寇王永率等股,政绩卓著。除《桔录》外,他还著有《水心镜》167卷。
  该书篇幅不长,连序在内一共4000余字,但内容十分丰富。序言记叙温州柑桔概况,尤赞泥山真柑之美,并说明写作缘由。卷上、中分别介绍柑类、桔类、橙类各品种的由来、性状及典故。卷下则详细记载柑桔栽培、贮藏、加工技术。
  《桔录》的写作冲动似乎有些偶然。一次,作者与客赏柑之余,客提议:“桔之美,当不减荔子。荔子今有谱(指蔡襄《荔枝谱》),得与牡丹、芍药花谱并行,而独未有谱桔者。子爱桔甚,桔若有待于子,不可以辞。”其实,《桔录》之所以成书,除了当时温州盛产柑桔外,与作者从政以来关心人民疾苦一脉相承。
  何以称之为“传世之作”呢?《桔录》最先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柑桔的栽培、贮藏、加工的经验,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柑桔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书中详尽地介绍了柑桔的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各环节的技术要领,如“浇灌”中,雨天“沟以泄水,俾无浸其根”(开沟排水,使其根不浸泡水中);于旱“抱瓮以润之,粪壤以培之”(用瓮片环抱根茎,以保持潮湿,将粪水拌泥用以培土)。又如“去病”中,对病枝“用铁器时刮去之,删其繁枝之不能华实者,以通风。”(用铁器经常把病斑刮去,同时删除不能结果的繁枝,以保持通风);对病豆“视其穴,以物钩索之,则虫无所容,仍以真杉木作钉,窒其处。”
  (观察虫孔,用器物挑钩病虫,使其无藏身之处,然后用真杉木作钉子,堵塞虫孔,使其窒息而死)。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实则有效。特别在科技水平低下的古代,更弥足珍贵。这些技术的推广促进了柑桔的生产,从而使温州乃至中国柑桔长盛不衰,韩彦直之功,实不可没也。
  对柑桔品种加以科学分类,以促进优良品种的培育,这是《桔录》又一重大贡献。《桔录》根据柑桔的主要性状,将其分为柑、桔、橙三类,每类又分若干种。这种分类方法既抓住了柑桔各品种间本质上的异同,又很直观实用,故至今仍在沿用。同时,《桔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大地丰富了柑桔的品种,从而促使优良品种脱颖而出,并迅速推广。北宋开宝间(968―975),陈藏器的《补神农本草》中,柑、桔仅各5种,而《桔录》则增补至:柑8种,桔14种,橙5种,合计27种。书中特别重点介绍了平阳泥山真柑等优良品种,使之广为流传,以至明初传至日本,繁育成为闻名中外的温州蜜柑,为世界柑桔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基于此,《桔录》不仅被收入乾隆《四库全书》,而且为《群芳谱》、《全芳备俎》、《云麓漫抄》、《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中国宋辽金夏科技史》等许多古今书籍广泛引用,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柑桔的经典著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岳飞 字鹏举的译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