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近代是一所私立学校校的著作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山东近现代民办学校教育发展研究.pdf6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结合史实,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归纳法和资料分析等方法,对近现代
山东民办学校教育进行考察。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分析,形成论点,
取得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范围包括清末教育改革以来,民办学校教育从发轫、
发展、艰难维持直到终结,大约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试图总结其历史经验,并
从中得到发展民办教育的启示。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对山东近现代民办学校教育发展的研究:
第一部分是山东近现代民办教育的发轫。民办的新式教育学堂几乎是与官立
学堂同时发展起来的。清末山东民办教育分为两类不同的办学形式,一类是一般
的普通民办学校,自1906年开始,山东民办学堂迅猛增加,其数量远远超过了
官立学堂;另一类是同盟会为宣传和发动反清革命而设立的学校,这些学校遍及
全省,不仅使新式教育得到广泛推行,也使反清革命的种子遍洒山东大地。
第二部分是山东近现代民办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为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山东的民办教育
,与清末教育改革时期相
比较,这一时期的民办教育呈现出办学层次高、注重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等趋势;
第二部分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抗日战争前的山东民办教育
间,教育行政部门的严格管控提高了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主体更加多样化,
企业办学成就突出。
第三部分是山东近现代民办教育的艰难维持。时间从抗日战争到济南解放。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的位置: &
娄底近代私立学校校长群体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摘 要:娄底近代私立学校校长群体的产生,与这一时期湖南政治、经济的发展走势息息相关。同时,也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既有个体差异,也有群体共性。
优质期刊推荐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信息查询
1949年以前的北京中小学教育?①?
点击次数:
&&& 北京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都。自元定都以来的700余年中,除明洪武年间及1928年至1948年这段时间外,北京一直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北京是我国近代中小学教育的策源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奠定了北京中小学教育的基础。中小学教育是北京作为文明古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北京近代中小学教育的起源?
&&& (一)北京近代中小学教育的萌发?
&&&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教育经验,呈现了《学记》那样的教育理论精粹和孔子那样具有重大世界影响的大师。?
&&& 晚清政府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运动的打击,19世纪60年代以后统治力量大为削弱。在&自强&、&求富&口号下以挽救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中,于1862年在北京建立了京师同文馆。它初设英文馆,学生仅十人。随后增设法文馆、俄文馆、天文算学馆、德文馆,开设了不少自然科学、实用技术的学科。京师同文馆由最初的初级外国语学校发展成为具有中学或中等专科性质的学校。京师同文馆是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被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1898年戊戌变法对推动新式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建立了京师大学堂。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②?
&&& (二)外国教会始办的北京近代中小学校?
&&& 京师同文馆建立以后,在北京的外国教会率先创办了一批近代中小学校。1864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教士柏亨利(Henry Blodget)在灯市口设立育英学堂(现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前身)。同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传教士裨治文夫人格兰德为纪念裨治文[BF](E?C?Bridgman)[BFQ]在灯市口设立北京的第一所女子中学&&贝满女学堂(现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前身)。1865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教士丁韪良[BF](W?W?P? Martin)[BFQ]捐资在东城总布胡同设立崇实馆。后在安定门内大三条建新校舍(现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前身)。1867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在通州设立小学校,后扩建为潞河书院(现北京市潞河中学前身)。1870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设崇慈女子小学堂(现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学前身)。1871年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崇文门附近设立蒙学馆,后改为怀里书院、汇文书院(现北京市汇文中学前身),1872年,又在崇文门孝顺胡同设立女子小学堂,后改为慕贞书院(现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学前身)。1874年英国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教士史嘉乐(Scott?Charles Perry)设立崇德学堂(现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前身)。1901年基督教中华圣公会在宣武门内承恩寺设立笃志女子小学堂(现北京市第一五八中学前身)等等。这些中小学的创办者意图使中国&教会化&,&使学生能成为社会上和教会里有势力的人物,成为一般人民的先生和领袖&,是外国对我国文化侵入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些教会学校传授了西方的近代科学,传入了近代学校的一些教学制度和管理方法,对于中国近代普通学校的创建起了&催生&的作用。1925年中国政府规定,教会学校&校长须为中国人&,&不得以传教为宗旨&。此后教会拨给学校的经费日减,对办学的影响也逐步缩小&。?③?
&&& (三)北京最早由我国自办的官立、公立中小学校?
&&& 在北京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官立和私立近代中小学校,产生于戊戌变法之际。1898年建立京师大学堂同时建立附属于京师大学堂的小学堂,额数80名,皆为大员子弟,是北京最早出现的近代小学校。与此同时,管学大臣孙家鼐曾筹备于五城设立小学堂、中学堂,以使土著之人与外省在京之举贡生监及京官子弟一体入学;同时奏准于顺天府设立中学堂,但均未及兴办。同年四川京官内阁候补侍读杨锐等呈请于京师设立蜀官学堂,专教蜀籍京员子弟及留京举贡生监,光绪帝传旨嘉奖。四川同乡京官随即在顺治门外设立四川公立中学堂,为北京最先由本国私人设立的近代中学。?④?
&&& 清王朝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从1901年起,开始实行一些&新政&。&改革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901年9月,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令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属学前教育)。当年11月清政府即在北京琉璃厂设立五城学堂(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是为我国第一所官立的近代中学。1902年2月,清政府命令八旗等官学改设小学堂、中学堂,均归入京师大学堂办理。?⑤?
1902年8月,清政府公布了由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这个学制虽未实行,但北京还是据此开办了一批新学。1902年在郎家胡同,经正书院创立宗室觉罗八旗中学堂(现北京市第一中学前身)。1903年4月,部分清宗室学、觉罗学和八旗官学改建了六所新式高等小学堂,同时又新设两所贵胄新式高等小学堂。这八所小学堂定为京师大学堂附属,统归管学大臣督率办理。同年,顺天府在地安门外兵将局设立顺天中学堂;开设五所私立女子小学(因无人入学而停办)。?⑥?
&&& 1904年1月,清政府公布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行的学制。?⑦&癸卯学制&颁布后,京师旧学依制陆续改为新学,并劝办、督办新学,以为全国示范。此后,八旗督统衙门、内务府和一些私人大量设小学堂,1906年清政府拟定八旗改良办法,其中规定:八旗幼丁凡年及九龄者,一律送入小学堂肄业,违者罪其家长。1906年7月,学部在安定门内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旧址设立京师第一初级师范学校(1912年改组为北京师范学校),是为北京师范教育之始。同年,顺天府尹凌福彭合并原东、西、南三路顺天中学堂之学生及经费于西什库的天财库旧址设立顺天中学堂(现北京市第四中学的前身),生源来自所辖24县,每县选派学生两名来京学习,原设于兵将局的顺天中学堂改为顺天高等学堂。1910年八旗学务处先后设左翼八旗中学堂(现北京市第二中学前身)和右翼八旗中学堂(现北京市第三中学前身)&。?⑧
?(四)清末至民国初年的北京中小学教育?
据1906年学部的京师督学局统计,至1906年末其所辖中小学堂计:官立42所,教职员353人,学生4875人;公立31所,教职员377人,学生2138人;私立28所,教职员229人,学生1717人。总计:学校101所,教职员959人,学生8730人&。?⑨?
&&& 辛亥革命后,八旗中小学堂改为公立学校,取消八旗名称及其特权,汉满蒙回藏五族皆可入学。年以后,北京的中小学校日渐增多。?至五四运动前,北京近现代中小学教育制度已经建立,并初具规模。现今北京历史悠久成效显著的知名中小学校,此前大都已经建立。?
&&& 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北平)?B10?中小学教育?
&&& (一)中小学教育的大背景?
&&&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教育史的新篇章。?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1915年《新青年》创刊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复古教育进行了坚决有力的抨击,强烈要求民主、科学的教育。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逐渐流传到我国。一些西方国家的教育学者也来华讲学。与此同时,军阀割据、政治混乱的局面,在客观上也对教育的发展给予了较大的活动空间。这就使我国的教育在&五四&时期和二三十年代,出观了教育思想活跃、教育社团林立、教育改革试验纷呈的局面,究其要者有:?平民教育。这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争收民众受教育的权利。1919年3月邓中夏等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在城市、乡村和工厂开展平民教育活动,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自觉心&,这一活动持续达四年之久。1919年10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师生也组织了&平民教育社&,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B11?宣传先有平民教育,才能有平民政治。1921年9月北京私立平民中学在翊教寺胡同建立(现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前身)。1928年5月北京市政公所在东城设立平民中学(现北京市第五中学前身),专收贫家子弟,免收学杂各费&。?B12??
&&& 乡村教育运动。由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等倡导和推行,其目的在于教育农民,改进乡村生活,推进乡村建设,以拯救国家。晏阳初于1924年在河北省保定地区开始乡村教育实验。陶行知于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为开展乡村教育培养师资。梁漱溟30年代前后在河南、山东等地推行乡村教育。他们认为改造社会要从乡村着手&。?B13??
&&& 职业教育。1917年5月,黄炎培等在上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该社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对推动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索职业教育体系和改进职业教育学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B14??
&&& 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教育活动。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参加成员有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瞿秋白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还在北大讲授了&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唯物史观研究&、&史学思想史&等课程。1920年冬,邓中夏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日正式开学。学校分日夜班,夜班收工人,日班收工人子弟。教师以北京大学学生会名义派到夜校。课程有国文、科学常识、社会常识、工场和铁路知识等。1926年11月,汇文中学中国共产党支部(地下)成立,彭雪枫为负责人。?B15??
&&& 我国教育在&五四&以前通过日本搬来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五四&以后直接取法欧美,以适应当时的需要??B16?。对中小学教育有广泛影响的是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代表的欧美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1921年成立以推动教育改革为宗旨的&中华教育改进社&,总部设在北京,蔡元培等为董事,美国教育家孟禄、杜威为名誉董事,陶行知曾任主任干事。??B17?杜威、孟禄应邀在中国长期讲学,极力推行和实验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指导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如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等。?B18?这些思想和做法&五四&以后在全国风行一时,有些中小学还付诸实施或进行实验。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壬戌学制&,通称&六三三&学制,就是深受实用主义思潮影响的一次学制改革。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代以至今天的台湾地区始终实行这个&新学制&。??B19?1923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刊布了与&新学制&相配套的课程标准纲要(即教学计划)?B20。?
&&& (二)中小学发展的一般状况?
&&& 二三十年代,北京市现代中小学教育制度已经确立,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 1.中小学教育在数量上达到一定规模?南京国民政府在1929年、1936年和1937年几次提出实行国民义务教育,均因&经费困难,未能实施&??B21?。但1933年至1936年北平市组织实施了义务教育。据当时官方的统计:1933年7月北平市有市立中学9校,85班,学生2829名;私立中学62校,428班,学生16693名;市立小学61校,410班,学生15750名:私立小学121校,256班,学生16934名;中小学总计253校,学生52206名。?B22??
&&& 1935年,北平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含一年制短期小学)已达40%?B23。?
&&& 1937年日寇入侵北平前,全市有中学71所,中学生24773人,较1933年增加59%;普通小学达258所,较1933年增加41%,另有简易小学74所?B24。?
&&& 2.办学体制比较灵活?
&&& 公立中学有国立、省立、市立、县立;私立中学有个人办学,社会团体(包括教育社团、教会、会馆以及其他企事业组织)办学。各种学校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流转也比较通顺。?
&&& 3.教育结构较为合理?
&&& 除普通中小学外,这一阶段北京还兴办了许多中等职业学校。至1937年,北平有市立职业学校2所,私立职业学校7所;市立职业补习学校3所,私立职业补习学校39所。1928年建立的&北平平民职业学校&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一的制度,按中学、高级小学、初级小学分段,各段都开足相应的普通学科,同时根据学生的文化程度开设适应北平就业需要的职业技术科目。B25 在普通学校里也注意进行职业教育。例如,1915年前后第一女子中学的三个班中,有两个中学班、一个职业班(缝纫专业)?B26;北京四中当时初中部的教学计划中就设有必修的&商业常识&课?B27。?
&&& 4.初步建立了比较适宜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 教育行政主要是通过法制和督导管理中小学。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通过《中学组织法》14条,《小学组织法》18条。1933年教育部公布《中学规程》120条,《小学规程》106条。??B28?北京市(北平特别市)也制定了许多地方性的规章制度。B29?教育行政部门经常派出视学人员查视学校。1915年京师学务局派员视察京师公立第二中学的报告指出,该校退学人数较多,&与始业相比,毕业时竟难得半&。?B30?同年视察私立畿辅中学的报告中,盛赞校长范桂鄂,待学生&如子弟,殷殷期望&。?B31?1917年转发的教育部视学视察京师各中学的意见,表扬了私立正志中学,批评公立三中&校务形同废弛&。随即免去三中校长职务。?B32?1918年7月,京师学务局通报京师各小学教学及办学情况,表扬了一批小学,撤销部分小学校长职务,根据是&未能切实整理校务,一无进境&。??B33?1927年,学务局派员视察各中小学办学成绩。计甲等10校,乙等14校,丙等20校,丁等11校。甲、乙、丙三等分别发奖,丁等校长均不称职&。?B34?1934年北平特别市整顿不良私立中学,勒令停办者2校、限制招生者3校、警告者10校。?B35?1937年社会局向市立各小学分发&二十五年(1936年)度开学视察69所市立小学的视察意见摘要及视察总意见摘要。&B3?
&&& 5.学校办学自主性较大,教育思想活跃?
&&& 在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范围内,中小学可以自主办学,许多学校有自己的办学宗旨、办学风格传统和特点。例如:?一中:组织音乐会&以陶冶性情,涵养道德,调和天籁,研究古今中西音律为宗旨&。该校&歌乐教员&和&军乐教员&&皆精通中西音乐,热心教育&。?B37?1926年建图书馆,可容200人看书。?B38??
&&& 二中:设立体育研究会,研究科目有拳术、刀术、剑术、球类。&学生皆可入会,课程之余,任学生自由练习&。?B39??
&&& 三中:1928年为扶助贫困而勤学苦读的学生,实行优免学费,每班5名学生享受免费待遇。该校设有文学、数学、英文、音乐等各种研究会。?B40??
&&& 私立正志小学:&管教采用军制,秩序整齐,校风极为严肃,注意体育,务使学生各具军国民之精神&。教学认真,聘师严格,&重要学科,聘师尤慎,国文则延文学名手,外国语则借才异邦&。?B41??
&&& 私立求实中学:&抱定实事求是之宗旨,表面观之,似嫌简陋。&&然京、津、保各高等学校该校生所在皆是&。?B42??
&&& 私立艺文中学:1925年8月高仁山、胡适等筹建艺文中学,试行道尔顿制,男女合校,全体住宿。1926年12月举办成绩展览会、参观会以示道尔顿制实验之成效。每周二召开教学研究会,讨论各种新方法以解决道尔顿制所发生的困难问题。该校薛境元著有《道尔顿实验概况》一书。?B43?这所学校于1928年停办。B44??
&&& 6.师资力量较强?
&&& 当时,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薪金待遇相对较高,教书是一般知识分子较好的就业门路之一,因此,这一时期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素质较好。从当时官方中小学教师学历调查统计数字中,可以推断中小学师资的一般水平:???
&&& 1936年北平市公私立小学?教员资格状况??B45?总人数930人?&
师范大学或高等师范毕业
师范学校本科毕业
各大学教育专修科毕业
师范简易科毕业
其他各类学校
1936年北平市中学教员?资历状况??B46?教职员总数1394人?
&&& 7.涌现了一批名校、名师?
&&& 二三十年代北京已办出一批堪称国内一流知名学校。中学校有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女子中学;河北省立第十七中学(河北高中);北京市立第四中学、第一女子中学;私立育英中学、贝满女子中学、汇文中学、潞河中学等等。小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现第&实验小学)、第二附属小学(现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现宏庙小学)、史家胡同小学等等。在这些学校里有林砺儒、高凤山、陈昌佑、齐梅阁、陶淑范等一批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热心教育、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主张又长期主持校务的教育家水平的校长。这些学校择师极严,重金礼聘,一代名师活跃在北京中小学教坛。例如:语文教师石评梅(师大附中)、张寿康(女一中);数学教师王光兆(一中)、马文元(四中)、李观博(六中)、孙梅生(辅仁附中)、韩满庐(师大附中)、傅种孙(师大附中)、闫述诗(汇文)、王明夏(师大女附中);理化教师刘景昆(四中)、张子锷(四中);史地教师徐楚波(师大女附中)、贾善长(师大女附中);英语教师赵圃荪(师大女附中)等等。尤应铭记,当年诸多文化名流曾在北京中小学任职或兼课。其中有: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老舍、焦菊隐、李大钊、陈宝泉、黄庐隐、吴弱男、邓翠英等。邓颖超曾于年在京师大学堂附属小学任教。??B47?
& & (三)中小学校所达到的办学水平例举?
&&& 1.北京师大附中?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始创于1901年,称五城学堂。1902年依&壬寅学制&,更名五城中学堂。1908年改为北京优级师范学堂附属中学堂。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称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后随北京师范大学几经易名。?
北京师大附中历任主任(实际主持校务,校长系由师大校长兼任)多为教育界知名人士。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后曾任新中国中央教育部副部长)自1922年至1930年任主任,建树卓著。二三十年代的师大附中已蜚声全国。?
&&& 1922年该校为实施高、初中各为三年制的&三三制&所订的《学则》中,确定该校的宗旨是&实施中等教育,兼供师范大学实习研究&。其要点为:①增进身体健康,②培养基础知能,③培养高尚品格,④预备升学并培养职业能力,⑤养成良善公民及家庭健全分子,⑥养成善用余暇之习惯,⑦实验中学教学新法&。根据这一宗旨,该校积极探求理想的教育方法。?北京师大附中率先在中学普及体育,创立课间操制度,并限定从优良学生中培养体育选手。自1909年至1930年,三次实行文理分科试验,试行学分制。首行&三三&制时,一切规章制度、课程、教材都是该校自己草拟,自己试行,自己修订。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流行期间,该校始终重视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如高二开设第二外国语,数学开设微积分初步,物理开设初等力学、电磁学,化学开设分析化学等。1923年至1929年就读于该校的钱学森在1991年时说,他在师大附中&高中毕业时,理科课程已经学到我国大学二年级的程度了&。该校课外活动也极为丰富活跃。?
&&& 二三十年代,北京师大附中集聚了一代名师,如国文教师林琴南(著名翻泽家、文学家,所选教材当时定为全国范本),音乐教师冯亚雄(是当时国歌的谱曲作者)。此外,一大批著名学者,如鲁迅、钱玄同、石评梅、黄庐隐、傅种孙、杨秀峰等都曾在该校任教。?
&&& 2.北京市立第四中学?
&&& 北京市立第四中学始建于1906年,是顺天府设立的顺天中学堂。顺天府所辖24县各派遣两名学生入校学习。日改称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当时该校&以实施中等教育,预备升学实力兼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
1926年,高中实行文、理科分班, B48?至1928年过渡完六年制(三三制)。参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四中制定了本校的课程表(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各科教学大纲)。现摘要列举,四中1930年前后初高中课程如下:?初中部课程:党义、国文、算学、外国文(每周7课时)、历史、地理、生理卫生、物理、化学、博物、手工、图画、体育、音乐、商业常识(初三开,每周一课时),总计183学分,每周上课29~31课时。?高中部甲组(文科)课程:党义、国文、外国文(每周7课时)、数学(高等几何、高等代数、三角)、文化史、文学源流、中文法、近世史、地理通论、生物学、伦理学、心理学、修辞学、文学概论、文字学、学术文、科学概论、人生哲学、军事训练。以上为必修课,共计163学分。选修课为:第二外国语(德文、法文、日文,2学分)、法学通论、经济学大意,每科均为2学分。必修科及选修科合计满180学分者,始准毕业。高中部乙组(理科)课程:党义、国文、外国文(一年级7课时,二、三年级5课时)、数学(高等几何、三角、解析几何、高等代数)、理化(物理、力学、化学、磁电学)、物理试验、化学试验、文化史、近世史、地理通论、社会学、科学概论、生物学、用器画、军事训练。以上为必修课,共计166学分。选修课为:第二外国语(德、法、日文)、经济学大意、近世几何、微积分、热学、地质学,每科均为2学分。必修科及选修科共满180学分者,始准毕业。?
&&& 李直钧先生??B49?在《四中前期杂忆》一文中介绍,&四中是有名的中学,众望所归,取法乎上,以北大、清华为目标&。&四中的数、理、化、生各科教学,多用外国原本,学生的外语程度因而较高&。&马文元讲大代数,不但使用外国课本,而且参以大英百科全书&。&刘景昆讲化学做实验,深入浅出,有条不紊,学生听后就基本记住了,几乎不用复习&。&我讲物理虽然水平不高,能随时带领同学深入实际,到各厂矿、企业、学校访问,以使学生增广见闻,增进实际经验&。&这是养成学生勤奋朴实学风的重要原因&。??B50??
&&& 四中不仅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而且在品德教育、体育、美育、科技教育方面也卓有成效。四中设有体育部、音乐会、国乐团、科学研究会、读书协作社、国画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学生自愿参加,自己组织管理,在校内外活动中多次取得优胜成绩。四中拟定有详备的规章制度。包括:操行成绩考查规则,学业成绩考查规则,实验规则,请假规则,教室规则,操场规则,图书馆规则,阅览室规则,宿舍规则,招生规则,以及各项办事细则。?
当年教育部和京师学务局对四中视学报告中盛赞该校物理教师黄德兹,&钻研理化,饶有著述,教人极备辛勤&。称赞四中管理严格,延聘军官担任&操师&,学生徒手操&动作整齐,全班如一人&。学校除&温室梅花外,全年常绿植物,浓翠欲滴&。??B51?&公立第四中学,办理妥协,校舍建筑适宜,校风良好,教员多专任。不唯教授可观,而管训之责尚能兼任&。?B52??
&&& 二三十年代四中办成全市、全国名校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始终保有高水平的校长和教师群体。?
&&& 自1912年改称四中至1937年的25年间,三任校长王道元、闫翰升、齐梅阁都堪称教育专家,他们崇尚科学,发扬民主,竭力办好四中,在位较久,前后相继,主导了这一时期四中的发展。1931年时,四中共有44位专任教师,其中,北京大学毕业的18位,师范大学毕业的9位,国外大学毕业以上程度的10位,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7位(均为当时该类学科的最高学历)。?B53??
&&& 3.北京私立贝满女子中学?
&&& 贝满女中始建于1864年,成立之初校务全由美国教士主持,教师全是美籍,学生全是教徒,学校不受中国政府约束。后来,中国人在校也只是做教师、职员和工人,学校管理权长期操纵于美国传教士手中。1922年管叶羽任贝满女中校长,是为教会中学由中国人任校长的第一人(直至1948年因年事已高,由陈哲文代理校长)。至1927年该校经教育部核准,正式立案,取消圣经课,宗教色彩日趋淡泊。?管校长为人正直,在北洋军阀加害该校学生李德全??B54?时,他慨然留李德全住在贝满校内,当局竟因此将管校长拘留了十几天。1947年地下共产党员陈莲被捕时,他坚决拒绝了国民党当局要该校提供共产党员名单的要求。?管校长将&敬业乐群&定为校训,成为贝满女中的办学指导思想。?
&&& 贝满作为教会学校十分重视英语教学,早年有美籍教师八九人,课上用英语讲课,课下用英语与学生会话,毕业生英语程度较高。语文方面,使用学校自编教材,选材精当,体系完整。学校要求学生在六年中至少阅读24本课外书,并写出读书笔记。从高中二年级起,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论著作;对高中三年级学生则指导他们写学习提纲、制作卡片,教学生搜集、分析材料,写专题文章,为进入大学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 贝满的课外活动丰富活跃,体育、演戏、歌咏等活动在社会上都很知名。?贝满的教师大都业务根底扎实,治学严谨。学校为让教师们安心教课,给每位住校的老师都安排有单间宿舍,请专人给住校老师做饭、洗衣。学校有十几架钢琴,让教师随时练习、娱乐。不少优秀教师被贝满的环境所吸引,长期在校任教,甚至贡献毕生。?
&&& 贝满女中在思想上比较自由开放,进步力量较强。自1915年反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开始,历经&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三一八&、&一二九&,直到解放前夕的&反饥饿、反内战&的&五二○&运动,都有贝满学生积极参加。(1948年,北京8所教会学校共有共产党员教师8人,贝满一校即有党员教师7人,学生党员22人)??B55??
&&& 4.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成立于1912年,当时校名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1917年该校规定各部教育目标是:第一部包括国民科(初小)及高等科(高小),实施普通教育;第二部职业科,施行职业教育;第三部研究乡村教育。此后学校相继建立教学仪器馆、工艺教室、儿童图书馆。与此同时该校还实施一些以学生参与、自我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如星期日对外开放图书馆,供校外儿童阅览;校内设立新华市场;设立名为&平民储蓄所&的儿童银行;开放&儿童模拟法庭&等等。1920年聘任邓颖超为第一位级任女教师。教国语、算术两科。?这所二三十年代就已享誉海内外的小学,办学经验十分丰富、扎实。
?严格选择学校的领导人。1912年建校首任校长由教育界知名人士、当时的高师校长陈宝泉先生兼任。从建校到1946年,这所小学校长一直由所属大学的校长兼任。主持日常校务的主任均从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副教授中选任。严格选聘教师。该校创建时即规定,级任教师从著名的天津第一师范和保定第二师范的毕业生中选聘;科任教师从北京师大本科毕业生中选聘,这一制度一直保留到新中国建立初期。稳定的高水平教师群体创造和保证了高水平的办学质量。严格选聘高师的优良传统一直沿袭至新中国建立以后,年北京市共评出小学特级教师32名,其中实验一小的教师就有14名。?办学规范,严格管理。课程设置,教师职责、编制和学额,以至学生站姿、坐姿、读书写字的姿势,都有详尽的规范。学校定期编写《汇报》、《集会记要》,刊登学校生活和办学经验,发行全国。教学严谨,倡导研究。从20年代起就由师大、师大附中、师大附小的任课教师组成纵向学科研究组,互相切磋,这种浓厚的学术研究空气一直延续下来。20年代起就在该校任教的名师王企贤总结有诸多的教学经验著述。?富于爱国的光荣传统。&九一八&事变后,学校教师就向学生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至今实验一小的一些老校友仍能记忆当时教师给他们讲授&中华,可爱的中华&的情景。日寇侵占北平时,王企贤老师在讲台上含泪对同学们说:&从现在起,我们就是亡国奴了!以后你们还能不能学习中国语文&&&师生一齐痛哭。??B56??
&&& (四)中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
&&& 1.从教育的性质上说,二三十年代的北京中小学教育是为北洋军阀、南京国民党政府、帝国主义和外国宗教势力所控制,为他们巩固自己的阶级统治服务,广大劳动人民子女基本上是被排斥在外的。?
&&& 2.教育经费不足。清末贵胄学校的经费比较充足,但自进入民国以后,特别是中央政府在南京确立以后,北京中小学的经费日益短缺,致使北京没有什么很理想的中小学校舍,教师工资相对更低。如1929年,南京、上海、武汉、天津、保定等地小学教员薪金大都增至每月60~70元,而北平每月仅20~40元,役工每月仅8元。??B57?欠薪、索薪,为索薪、增薪而&请假&、罢教,校长、教育局长为经费无着而辞职的记载比比皆是。??B58
&&& 3.办学水平相差悬殊。一部分学校办得相当好而许多学校办得很差,教学质量因校、因师而异。日北京市社会局取缔会考成绩不良的学校,私立豫章中学因无一人全部及格,撤销立案;光华女中和精业中学分别受到警告B59
&&& 4.随着南京政府1928年底统一中国,?B60?对教育的统治逐渐加强,教育思想趋向僵化。1902年北京政府虽然颁布了&壬戌学制&,制定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但在当时各种教育改革思潮的激励下,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风格和做法,而北京政府及初期的南京政府都无力过多干预,事实上各校可以各行其是。北京师大附中、北京四中、辅仁附中等公、私立中学除党义、军训二科外,其他科目各学年、各学科每周授课时数和内容、选用教材都不尽相同。至1932年教育部修订高、初级课程标准,经北平特别市社会局转发各校执行,才为各公、私立中学大体遵循。与此同时,活跃的教育思想,纷呈的办学风格也逐渐被统一的要求代替了。?
&&& 三、日伪统治对北京(北平)中小学教育的严重摧残??B61?
&&& 1937年秋,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北平。许多学校内迁、解散、停办或难以开学。至9月6日仅有30所小学开学上课;中学生减少至12526人,较&七七&事变前锐减近一半。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封闭了英美教会学校,改为&市立&。日伪在中小学强制推行奴化教育,通过改订课程,改编教材,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必修日语等手段严格控制教学内容,理科程度降低,文科贯彻&中日亲善&的奴化思想。日寇每攻陷一个重要的中国城市即强迫师生参加&庆祝陷落&游行。频繁开展以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为目的和内容的&治安强化运动&,维持殖民统治。组织无偿奴役劳动的&勤劳奉仕&,强迫大、中、小学生参加。许多学校派驻日本教官,监督奴化教育的实施。许多教师离开了学校。在校教师生活十分困苦。按当时物价,一个四口之家每月生活费用至少需要787元才能维持,而北京的小学教师月薪不足百元。至1944年,北京有&市立&中学17所,私立中学31所,中学较&七七&事变前减少23所;&市立&小学86所,私立小学78所,简易小学79所,小学较&七七&事变前减少15所。教师为反抗日伪奴役,普遍怠工。年间伪北平特别市教育局多次训令中小学,严禁教员怠工,饬令中小学校厉行教职员考勤制度,任何人不得迟到早退。?
&&& 四、解放前夕的北京中小学教育?
&&&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平津特派员办公处接收了城北五所日本国民小学等学校,其余14所日本学校和市立中小学由北平市教育局接收。英美教会学校恢复私立。1946年9月市立小学212所改称国民小学,其中规模较大、校址适中的16校定为中心国民小学,每区一所。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等反动势力极力控制中小学校,迫害进步师生,以加强其法西斯统治。?随着物价飞涨,学费和书价日趋高昂,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不一次次限定学校收费标准。1945年11月,市教育局曾规定私立中小学所收学杂费不得逾市立中小学一倍。
&&& 为物价飞涨所迫,日北平市中小学教职员代表向市政府请愿,要求调整待遇,配发实物。请愿未能如愿,于是,全体中小学教职工&请假&(实为罢教),市教育局局长王季高为此请求辞职。日,北平市全体国民小学教职员为排队抢购油粮,总&请假&七天。市立中学教员亦于27日起总&请假&四天。11月1日小学教员再&请假&一周,市立中学教员&续假&三天。当时北京大多数中小学校舍残破不堪,教学设施极其简陋。北平解放前夕,许多学校被国民党政府或军队占用,课桌椅等设施被砸烂当柴烧。至此,北平市中小学已无法维持,相继停课。??B62?许多进步师生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民主青年联盟和人民教育工作者联盟,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护校斗争,迎接北京中小学教育的新生。?至1948年10月,北京有市立中学12所,私立中学54所,中学在校生44229人;小学356所,小学在校生116325人。??B63?失学儿童约占学龄儿童总数之半。?B64?当时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为20%左右。?&& 从日伪统治时期到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北京(北平)的许多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历经艰难,在十分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学工作,为北京中小学保留了一批教学骨干和一些学校的优良传统校风。这些学校基本上保持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保持了严格的教学秩序,保证了基本的教学设施,保证了较高的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尽管当局的教育方针是奴化的、反动的,但广大师生的主导倾向还是爱国的、进步的。笔者在日伪时期就读的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后改为宏庙小学)、北京七中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就读的北京二中,都是这样的
①本文是在《北京中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回顾》一书中本人执笔的第一章《解放前的北京中小学教育》原稿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469、192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
③《北京近代教育记事》第2至15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梅汝莉《中国教育管理史》第319页,海潮出版社,1995年。?
④《北京近代教育记事》第13至14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
⑤《北京近代教育记事》第15、16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林砺儒教育文选》第249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
⑥《北京近代教育记事》第17至19页;梅汝莉《中国教育管理史》第321页,海潮出版社,1995年。?
⑦?B11??B13??B14?《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112页、第397页、第411页、第39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
⑧⑨?B12??B15??B16?《北京近代教育记事》第19至53页、第31页、第209页、第193页、第26和27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
⑩1928年北京改称北平,日寇侵占期间称北京,日寇投降后复称北平。?
?B17?毛礼锐:《中国教育通史》(第2卷)第522、524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
?B18??B19??B20??B2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398页、第424页、第295至296页、第116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
?B22??B23??B26?《北京近代教育记事》第267页、第286页、第80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
?B24??B25??B29?《北京普通教育志》(初稿)第232和338页、第489和490页、第314和449页。?
?B27?《北平市立第四中学校二十周年纪念刊》中1913年课程表。?
?B28??B30??B31??B32??B33??B34??B35??B36?《北京近代教育记事》第259和262页、第82页、第83页、第92至93页、第104页、第199页、第273页、第296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
?B37??B38??B39??B40??B41??B42??B43?《北京近代教育记事》,第85页、第192页、第80页、第202和204页、第82和101页、第86页、第181和194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
?B44?此后建立的北京私立艺文中学(现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学)与它无关。见北京市档案馆,全宗号2,目录号3,卷宗号278。?
?B45??B46?《北京普通教育志稿》(上卷)第359页、第365页,北京出版社,1998年。?
?B47?《北京普通教育志》(初稿),第781至782页。?
?B48?《北京近代教育记事》第194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
?B49?李直钧,四中早年毕业生,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长期在四中任教,后为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B50?《北京四中建校八十周年纪念册》第11页。?
?B51??B52?《北京近代教育记事》第84页、第101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
?B53?二三十年代的四中情况,除已标注者外,均摘自《北京市立第四中学校二十周年纪念刊》及四中禹启中老师介绍。?
?B54?李德全,女,当时的进步学生,冯玉祥将军夫人,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家卫生部部长。?
?B55?二三十年代贝满女中材料据《百年老校话今昔&&北京166中校史》。?
?B56?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的情况系夏丽莺(该校校长兼中共党支部书记)据校史研究资料提供。?
?B57?《北京普通教育志》(初稿)第781页。?
?B58??B59?《北京近代教育记事》第120至274页、第239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
?B60?日,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B61?《北京普通教育志》(初稿)第232至238、282页;《中国教育通史》(第五卷)第416至440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
?B62?《北京普通教育志》(初稿)第233、338、782页。?
?B63?《北京市教育概况》,北京市教育局办公室1949年档案。?
?B64?《1949年小学教育工作总结》,北京市教育局小教科档案。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夕照寺街东玖大厦B座8层
邮政编码:100061
北京九州正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制作并维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一所私立学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