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教授鲁伯埙

实验室概况About us
新闻动态News
研究队伍Faculty
科学研究Research
技术平台Platform
国际合作Corporation
数据库Databases
鲁伯埙研究员亨廷顿氏舞蹈病研究新突破丁香客App是丁香园社区的官方应用,聚合了丁香园论坛和丁香客的精彩内容。医生可通过丁香客App浏览论坛,也可以在这个医生群集的关系网络中分享和互动,建立更广泛的学术圈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今日:473 | 主题:1635213 | & 收藏本版
每发1个新帖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招聘】复旦大学鲁伯埙实验室诚招研究助理
【招聘】复旦大学鲁伯埙实验室诚招研究助理
分享到哪里?
大家好,我是鲁伯埙实验室的博士生梁同学,我们实验室希望招一名研究助理。工作范围请见下面转载的招聘公告(具体的工作内容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鲁老师对研究助理的学历等方面不是很看重,但从面试过程看,我感觉他在乎应聘者的理解力以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我们都真诚地希望应聘者做事情细心周全,有责任感。鲁老师为人坦诚,我们实验室氛围融洽,大家都很好相处。如果有进一步的问题,可以在此回帖问我,我会隔天回复一次。鲁老师个人介绍:以下是发布在复旦生科院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鲁伯埙课题组拟招聘科研助理1名,该岗位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863青年科学家项目资助。鲁伯埙课题组隶属于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长期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子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在Cell,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岗位描述:协助维持实验室的日常运转,做好后勤工作,包括实验材料试剂准备、试剂耗材和仪器订购报销及报修、动物模型(小鼠)的日常管理、协助实验室负责人的文书工作等;按照个人兴趣及能力,进行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实验,并参与实验室科研项目。薪酬福利:对于有责任心,表现积极的助理给予有竞争力的待遇;表现突出者,另有奖励。按复旦大学标准提供待遇及福利。资格要求:·院内转岗(或调换课题组)的工作人员优先考虑·有极强的责任心,工作主动积极,办事利落、细心和周全·有一定实验室后勤及实验经验的优先·应届本科/大专生优先应聘办法:请发邮件至有效期:应聘信息在职位满额前一直有效
回复:【招聘】复旦大学鲁伯埙实验室诚招研究助理
分享到哪里?
您好,梁同学。我已经应聘上了鲁伯埙实验室科研助理岗位,有一些表格填写内容想咨询你,不知道方不方便私聊,QQ号为 。谢谢
关于丁香园作者:张婷发布时间:
新闻中心讯 从2006年至今,生命科学学院引进了数十位人才,其中包括6名千人和7名青年千人,有力地推动了各个学科的发展。
院长马红教授介绍,生科院的五个系中,遗传学和生态学的体量最大。遗传学是生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历史悠久,有二十几位教授,生态学有十几位教授,而其他几个系的师资加起来还不及遗传学一个系的体量。面临这样的状况,生科院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呢?
上任之后,马红院长邀请国内外专家对生命学院学科发展进行了一次国际评估,评估结果还不错,&专家说,生化、生物、微生物这三个系有基础,不应该撤销,应该适当的再扩张一些。&
&生科院的发展基本思路是支持重点优势学科,同时扶植一些比较重要的学科。&经过这几年的人才引进,之前&偏小&的几个系已经壮大了不少,基本实现了学科的均衡发展。生科院现在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才的引进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实验室的发展。
全力支持 避免浮躁 打造人才成长沃土
花大力气引进的人才,就要支持他们把工作开展起来。在这方面,生科院也是尽可能多的给他们帮助。比如建立实验室,购置仪器等,每一个环节,都帮助他们去熟悉新的环境和流程,并尽快将启动经费配备到位。
赵世民教授刚到复旦的时候先是在其他老师的实验室里,09年的时候由于研究的需要,他独立出来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学校给他落实了启动经费,并支持他申报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使他有了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
谈到生科院的科研氛围,赵世民直言很自由很喜欢。由于回国前他在公司工作,没有发文章,所以进复旦前的几年科研成果为零。他复旦最初的几年内,学院并没有催他立刻出成果,并且他刚来的时候还是副教授,面临评职称,而学院也没有给他过多的压力。
&其实做研究至少要三到五年的储备期,否则你做出来的东西可能不会很好,或者是否经得起推敲。&他认为在这方面,学院领导对科学的研究认识比较深刻,从而避免了很多急功近利的做法。他直到09年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之后很快又在Science连发两篇文章,后来评上教授,成为博导,成果喜人。而这些,都源于没有给他太大的压力和期待。&我自己也是有压力的,但大家不会总在你耳边说,所以我可以专心地去做我的研究。&
这一点王红艳教授也深有感触。她是作为教授被引进生科院的,少了赵世民面临的评职称的压力。学校引进人才,看重的就是她的科研水平和将来在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来了复旦以后,王红艳感觉&没有选择错&。学院同样没有催她尽快出成果,于是王红艳没有了过大的负担和心理压力,用她的话说,就是&轻装上阵&了。
她07年刚来复旦的时候,启动经费只有40万,对于建立实验室开展研究是远远不够的。王红艳是一个豁达的人,她也没有到处奔走去争取更多的经费。当时,时任生科院院长的金力教授鼓励她去参加973项目,这成为她科研启动的&第一桶金&。在人员配备上,学院也给予她很大帮助,支持她把工作开展下去。&其实学院也没有什么钱,老师和团队对我的帮助很大。&
现在各个高校都在加大对引进人才的支持力度,竞争非常激烈。王红艳说,软环境是一个无形资产,是看不见的,但能够帮助你融入环境,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在赵世民看来,资深教授的鼓励,同事之间的探讨,学院组织的青年教师沙龙,都让人感觉到&学院是在关注你,没有把你忘掉&。而当每位老师做出一些成绩的时候,学院都会给出相应的鼓励。学院的支持更多是精神层面和管理层面,不会忽视任何一个人,&让人感觉很舒服。&
攻坚克难 保障基本 尽力扫除发展障碍
在采访中,几位老师都提到了空间的问题。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他们的工作环境更像是&蜗居&。马红说,今年来引进人才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实验室的空间不足。为了挪腾出更多的空间,学院想尽了办法,除了向学校借用空间、在校外租借空间之外,还把学院资料室的一部分空间腾出来改做实验室。
生科院99级毕业生鲁伯埙去年才刚刚回国,加入生科院的科研大军。他的办公室有一半的地方堆了大大小小的纸箱,如果有三个人同时待在里面,似乎就有点挤了。&实验室也就这么大,所以我东西都堆在办公室。&鲁伯埙笑道,&但是学校和院里已经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了,现在实验进展的很顺利。&他说,虽然实验室空间比较紧张,但国内更容易招到学生,这也使他多少减轻了一点压力。
&每年回国探亲的时候我都会回复旦看看,学校的情况我是有所了解的,我的老师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我喜欢学校的研究氛围。&前不久,鲁伯埙刚在Nature子刊《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亨廷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突破。
王红艳的办公室稍微大一些,但她和学生共用一个房间,所以也基本是&够转个身&。不过她并不在意这些,前段时间,学院又给她的实验室增了容,她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大家的实验室都很紧张,学院已经很照顾我了。&
赵世民的实验室在枫林校区,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稍微拥挤了点,但并不会影响我们的产出。&他还是那种乐观豁达的语气,&我很少去想困难的东西,而是多想怎样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多做一些东西。&
不过好消息也是有的。今年年底,位于新江湾校区的生科院新大楼将启用,届时生科院科研、行政人员都将搬迁过去,极大地缓解了当前空间局促的困境。
发掘优势 主动出击 双向选择促成共赢
回国7年多,赵世民的感受是,&现状远远超出了我当初的想象。&他出国前,还是90年代,那时的科研环境落后很多,经费也不足,很多实验就是在重复外国学者已经做出的东西。等他回国来,&条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欧美实验室。他觉得,当前国内的环境对海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马红说,在过去5年中,学校对引进人才的支持力度在加强,这也有利于招到更多优秀的人才。生科院的规划,还是希望建立并继续保持复旦生物学科综合性的特色,加强两大优势学科,扶植其他学科共同发展壮大,达到1+1&2的效果。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生科院也做起了广告,除了在不同学科的学报上刊登广告,马红院长每次出国也利用各种机会宣传生科院的发展思路和需求,此外,校友的力量也是相当强大的,生科院引进的好几位人才都是通过校友的&牵线搭桥&。
&我们有很多学科的交叉与合作,综合性是我们吸引人的基础。我们物色的人,既有自己很强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感兴趣与别人的研究方向进行交流和合作。这也是适合我们的人才。&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本周新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旦大学教授工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