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面密度,用高斯定理算出来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体密度是什么东西?

1.均匀介质内部的极化电荷体密度与自由电荷体密度的关系,并证明._百度作业帮
1.均匀介质内部的极化电荷体密度与自由电荷体密度的关系,并证明.
首先,不知楼主是哪里找来的错题!其次,楼主请参看知名大学物理教材:《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第二版 (作者:赵凯华 陈熙谋) (225页第二段第二行:介质表面上也会出现类似图4-2所示的正负电荷.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介质的极化(polarization),它表面上出现的这种电荷叫做极化电荷.)因此介质内部是没有极化电荷的,极化电荷只出现在表面,所以 质内部的极化电荷体密度是0.一个为0的量不存在与其它量产生关系的条件.出这个题的人估计没学过大学物理之电磁学,或者,这个出题人读大学时根本不读书,否则怎会连极化电荷的定义这么基本的问题都不知道.还有一种可能是:楼主手上的教材没选好.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 脱氧核糖的主页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外电场&E0&极化强度&P&极化电荷σ&e&'
总电场&E&附加场E'
外电场E0&的作用
下,电介质发生极化
极化强度P&和电介
质的形状,决定极
化电荷σ&e&'的分布
σ&e&'&的分
从而影响了电介质
内部的总电场E
又反过来影响
了极化强度P
P,&σ&e&',&E'和E间的关联
电位移&D&的高斯定理的积分形式
电介质存在时,高斯定理也成立
计算总电场E&的电场通量时,应计及高斯面内所包含的自
由电荷q0和极化电荷q&'&∫∫&⋅&=&Σ&+
d&1&(&')
0&乘上式两边,与下式相加∫∫&⋅&=&−Σ
消去极化电荷Σq'
∫∫&⋅&=&Σ
ε&E&P&S&q&?&∫∫&⋅&=&Σ
任意闭合曲面的电位移通量或电通量,等于该闭合曲面所
包围的自由电荷的代数和,这是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第一个方程,是电磁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位移D&的单位是C&/&m2
引进辅助性的物理量
电位移或电通密度
D&=ε&0E&+&P
D&的高斯定理的微分形式
∫∫&⋅&=&Σ
?&有电介质时,高斯定理的微分形式
∇⋅D&=ρ0
是自由电荷的体密度
各向同性、线性电介质的电位移
P&=χ&eε&0E
D&=ε&0E&+&P
?&D&=ε&0E&+&P&=ε&0E&+χ&eε&0E&=&(1+χ&e)ε&0E
0&E&成比例
ε&r&=1+χ&e
?&ε&=&(1+χ&e)ε&0&=ε&rε&0
?&D&=&(1+χ&e)ε&0E&ε&ε&E&=ε&E&r&0&=
常量ε&与ε
0&同量纲,称为电容率(permitivity)或介电常量
(dielectric&constant)
无量纲常量&ε
r,称为相对电容率或相对介电常量
真空中,ε&r&=1,&ε&=ε&0
称为真空电容率或真空介电常量
有电介质时,利用高斯定理和介质方程式计算静电场
∫∫&⋅&=&Σ
D&S&q&和&D&=ε&rε&0E&=ε&E
可以使电介质存在时的计算,大为简化
点电荷&q0&周围,充满相对电容率为ε&r的电介质时,以q0
为中心,取半径r&作球形高斯面S
D&的高斯定理:&0
∫∫&D⋅&S&=&π&=
介质方程式&:D&E&r&0&=&ε&ε
ε&ε&ε&ε&ε
有电介质时,点电荷q0&在周围介质内的静电场,是不存在
电介质时的静电场的&(1/&ε
在电场&E0&分布的空间内,充满均匀电介质,介电常数为ε
时,或者均匀介质的表面,正好是等势面时
r&0&0&0&D&=ε&ε&E&=ε&E&=ε&E
D&=ε&E&E&=&E
ε&=&(1+χ&e)ε&0&=ε&rε&0,E0是自由电荷所产生的电场
电介质的屏蔽作用
电介质的存在,会使场强减小,因为点电荷&q0,被一层电
性相反的极化电荷包围,q0&所产生的电场,被抵消了一部
分,这是极化电荷对自由电荷q0&起了一定的屏蔽作用
电容器中充满均匀介质时,在极板电荷不变的情况下,将
使其中的场强减小,使两极板间的电势差降低,从而使其
电容增大,电容C增大为真空时电容C0的ε&r倍,C&=ε&rC0,
[例题9.&3&]
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面积为S,间距为d,其中平行放置电
介质,厚度为δ&,相对电容率为&ε
r,介质两边都是相对电
容率为1&的空气,电容器两极板,接电势差为U&的恒压电
源,若忽略平行板电容器的边缘效应,试求两极板间的电
位移D&和场强E&的分布,并求出极板上的电量Q&和电容C
作柱形高斯面,ΔS1在金属极板内,ΔS2&在两极板间,通过
利用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D⋅&S&=DΔS&=&Q&Δ&,
在金属内E&=&0,D=0
间隙中的场强&由&0E0
D&=&Q&=ε&--&
平行板电容器
有电位移通量的是ΔS2处,&包围在此高斯面内的自由电荷
为Δq0&=σ&e0ΔS&=&S
Q&Δ&,&ΔS&=ΔS2
由此可得,电介质中的场强S
1&ε&ε&ε&ε
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
=&δ&+&−δ&=&d&−&+
=&−&−
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势差&U&已给定,由上式可得
=&0&[1−&(&r&−1)]−
利用&C0&=ε&0S&/&d,可得
−&−
−δ&ε&−
各向异性、线性电介质,P&与E&的方向不同
需用极化率张量来描述两者间的关系
铁电体、永电体和压电体
永电体或驻极体
极化强度不随外场的撤除而消失,与永磁体的性质有些类
似,如石蜡等
P&和E&间的关系非线性,有与铁磁体磁滞效应类似的电滞
效应,如酒石酸钾钠和钛酸钡等
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时,极化强度会变化,从而在表面上
产生极化电荷,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利用石英单晶的压电效应,可以制成以其固有频率稳定振
荡的振荡器,扫描隧道显微镜还巧妙地利用了压电效应的
逆效应,电致伸缩效应
电介质的击穿
强电场中,不导电的电介质,绝缘性会遭到破坏,称为电
介质的击穿,电介质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场强,称为击穿
场强或介电强度。
表&9&-&2&电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击穿场强
电介质&相对电容率&ε&r&击穿场强
/(&kV⋅mm−1&)
空气&(&0&°C,&100
1.&000&54&3
空气&(&0&°C,&10
水&(&0&°C&)&87.&9
水&(&20&°C&)&80.&2
水&(&30&°C&)&76.&6
变压器油4.&5&14
聚四氟乙烯2.&0&35
氧化钽11.&6&15
二氧化钛100&6
云母3.&7&~&7.&5&80&~&200
瓷5.&7&~&6.&8&6&~&20
电木5&~&7.&6&10&~&20
玻璃5&~&10&10&~&25
钛酸钡103&~&104&3
§9&-&3&静电场的能量
带电体系的静电能
将带电体系中的电荷,分割为无限多个小部分,彼此分散
在相距无穷远的地方,通常规定,处于这种状态下的静电
(&1&)&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
相距&r12&的两个点电荷q1&和q2,组成一带电体系
建立两点电荷体系的两种方式
①先把点电荷&q1,由无穷远处搬到P1&上,再把另一个点电
荷q2,由无穷远处,搬到P2&上,与q1&相距r12
搬动&q2&时,需抵抗q1&的电场力,F21&=&q2&E1&作功
21&2&1&2&21
2&2&A'&d&q&d&q&V&P&P&=&−&∫&⋅&=&−&∫&⋅&=&∞&∞
21&1&2&1&4
=&=&−∫∞&⋅&=&E&l
是&q1&在P2&点产生的电势
两点电荷体系
带电体系的静电能&We&,等于把分散的各部分电荷,从无
穷远处聚集成现有带电体系时,抵抗静电力所作的功A'
②&先把&q2&搬到P2&上,再把q1&由无穷远搬到P1&处
需抵抗电场力F12&=&q1E2作功,A'&=&q1V12
12&2&1&2&4
=&=&−&∫&⋅&=&∞
是&q2&在P1&点产生的电势
上述两种过程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A'&=&q2V21&=&q1V12
将两个点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指定位置所作的功
等于这两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Wint
'&1&21&Wint&=&A&=&q1V12+q2V
由&N&个点电荷q1,&q2,L,&qN组成的系统
把这些点电荷,依次由无穷远处搬运到P1,&P2,L,&PN来
该点电荷系的静电相互作用能&Wint
等于建立这个带电体系的总功A'
iV&q&W&Σ=
Vi&表示除qi外,其余各点电荷在Pi处产生的电势
[例题9.&4&]
正负电荷体系的静电能
氯化钠是离子晶体,由正离子Na+和负离子Cl−组成,分别
带电+e&和−e,计算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能时,可以近似地看
成是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
氯化钠晶体中,正负离子相间地排列成整齐的立方点阵,
相邻的最近距离为a,每种离子的总数为N,求该晶体的
静电相互作用能
宏观晶体所包含的原子或离子数,至少为N&≈1020的数量
级,想从中找出所有的配对是不可能的,这里采用一种简
化的计算方法,先计算单个离子,与其他离子间的相互作
用能,然后乘以离子总数,再除以2
氯化钠晶体
假定立方体中心是正离子,与其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能是
int&−&+&−&+L
第一项来自&6&个最近的负离子,距离中心为a
第二项来自&12&个最近的正离子,距离中心2a
第三项来自大立方体&8&个顶点上的负离子,距离中心3a
越远的离子对&+
Wint的贡献越小,且各项正负相间,这个近
乎无穷级数是收敛的,其数值计算的结果为
+&=&−
单个负离子与所有其他离子的相互作用能&−
所以晶体的总静电相互作用能为
=&+&+&−&=&in+t&int&(&int&int&)
W&1&N&W&W&NW
Wint&&0表明Wint&是晶体的静电结合能
上述计算,不适用于靠近晶体边界面的离子,因为这些离
子的一侧,没有另一侧那样多的“邻居”,对于宏观晶体来
说,这种离子的数目,只占离子总数的小部分,计算静电
结合能时,可以忽略它的影响
实际上,上述计算结果,比晶体实际结合能大&10&%左右
误差主要来源,是把离子看成点电荷,以及未计及量子交
换效应的缘故。
(&2&)&电荷连续分布的静电能
连续分布的体电荷密度为ρ&e,把带电体分割成许多体积元
iV&q&W&Σ=
在&0&→&Δ&i
的极限下=&∫∫∫ρ&dτ
对于面电荷连续分布情形W&=&∫∫&V&dS
对于线电荷连续分布情形W&=&∫&V&dl
若干个带电体组成的带电体系,总静电能We,是每个带电
体的自能,和各个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能组成的
每个带电体本身的自能,是把各部分电荷,聚集起来时作
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能,从无穷远处移到当前位置所作的
(&3&)&电荷在外电场中的能量
电荷&q&在外电场中P&点的电势能W(P)&=&qV&(P)
(&4&)&电容器储能
电容器充电过程中,能量转化为电容器中储存的电能,假
设极板上的带电量为q,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电源把电荷
−dq,从正极板搬到负极板所作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增加
(−&dq&u&)&−&(−&dq&u&)&=&dq&(u&−&u&)&=&u&dq&−&+&+&−
电源所作的功,全部转化成电容器储存的电能
=&∫&=&∫Q&Q&q
W&u&q&q&e&0&d&0&d&CU&QU
U&是充电完毕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
Q&是这时电容器上,每一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若电容器中有电介质存在,则式中的&Q&可用Q0&代替
表示极板上所带自由电荷的量值
电容器充电
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电荷必定同时产生相伴的电场,电场可以脱离电荷而传播
电能是定域在电场中的,有必要把电能以场强E&表示出来
理想平行板电容器
面积&S&的极板上,自由电荷为Q0,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
电场所占空间的体积为&V&=&S&d
平行板电容器中&D&=σ&e0&=&Q0&/S
电容器所储存的能量为&W&Q&U&DESd&DEV
?&电场的电能密度&DE
1.电场不均匀时,电场总电能W&w&V&dV
e&∫∫∫&ed&∫∫∫&=&=&D⋅E
2.真空中,D=ε&0E&?
3.各向同性的线性电介质中,
D&=ε&rε&0E&?
w&=&1ε&ε&E
上式包含了电介质的极化能
4.各向异性电介质中,一般D&与E&不同方向
必须采用普遍的表达式&e&w&=&D⋅E
[例题9.&5&]
计算真空中均匀带电球体的静电能,设球的半径为R,带
均匀带电球体所产生的电场,
解法一:计算定域在电场中的能量
(理想情况,只考虑空间电荷分布,不用考虑介质的电极
利用&W&w&V&dV
e&∫∫∫&ed&∫∫∫&=&=&D⋅E&,可得静电能为,
W&=&∫∫∫&E&dV
R&Qr&2&)&4&d
40&ε&8πε
解法二:计算带电体系的静电能
把带电球体分割成半径从零逐渐增加到&R&的薄球壳,厚度
为dr,累加这些球壳所消耗的能量,等于带电球体的总静
电能=&∫∫∫ρ&dτ
带电球体的体电荷密度为&)
ρ&e&=&Q&πR
半径为&r&的带电球体总电量为,
q&=ρ&πr&=&Qr
表面的电势为,
增加一个新的球壳,带电球的半径增加&dr
电量的增加为&r
dq&3Qr&d&3
把该球壳累加在半径为&r&的带电球上,所需作的元功为
'&d&3&r&W
A&V&q&Q&r&=
所以,半径为&R&的带电球体的静电能为
W&V&q&Q&r&Q&R
习题共&3&题:&8,10,14。&静电场中的电介质静电场,静电场朔,静电场习题,静电场复习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北大电磁学第二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北大电磁学第二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北​大​电​磁​学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8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第九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九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荷密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