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利催熟香蕉 是用水稀释乙烯利喷洒青香蕉可以吃吗还是用乙烯利原液摸在香蕉蒂部

Copyrigh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外贸通网 版权所有
本站网络实名: 外贸通 中国外贸通网
缓存时间: 12:30:07热点:&&&&
乙烯利催熟香蕉是常用技术 规范使用不会危害健康
  本报北京4月28日讯 记者韩乐悟针对近日有关香蕉等水果使用乙烯利催熟技术的报道,及由此在公众中引发的不安,业内权威专家今天表示,乙烯利催熟香蕉是香蕉生产上多年广泛使用的技术,只要规范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据介绍,国家标准委2005年出台的《国家标准GB2763》,对农作物表面乙烯利的最大残留量做出了相关规定:在芒果等一些热带及亚热带水果中,乙烯利的最大残留量不能超过2mg/kg。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研究院院长罗云波罗云波称,目前用于香蕉等水果催熟的乙烯利的配制溶液浓度一般在30ppm左右,使用后因其在水果的表面迅速分解,释放出乙烯,最终残留量不会超过国家规定的2mg/kg这个标准限量。(责任编辑:Newshoo)
11-05-20·
11-05-11·
11-05-10·
11-05-08·
11-04-29·
11-04-27·
11-04-12·
11-02-16·
09-12-07·
10-12-28·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
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乙烯利是什么东西?香蕉有激素吗?
流言: 果农利用一种名叫“乙烯利”的化学药剂将青香蕉催熟,这种物质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真相: 乙烯利是什么?还得从乙烯说起。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分子式为C2H4,也是五大植物激素之一(其它四个分别是: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上世纪初,人们发现乙烯能够催熟水果,于是用含有乙烯的“煤炉气”帮助水果成熟的方法就流传开了。不过,乙烯是种气体,用起来实在是不方便。乙烯利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学名叫2-氯乙基磷酸,一分子乙烯利能够分解产生一分子乙烯。农业上一般用它的溶液喷洒、浸泡果实加快其成熟[1]。
植物生长就会产生乙烯的,所以即使不使用乙烯利,水果也能自然成熟。不过自然成熟的水果,尤其是娇嫩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极难长时间保存,也就很难运输。我们能在中国南方以外的地区吃到香蕉这样的热带水果,其实要感谢乙烯利。另外,经过乙烯利处理的香蕉,其营养物质与天然熟透的相比损失不大,而且成熟均匀、色泽光亮,更有卖相。所以,乙烯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发现以来都被当作是良好的催熟剂使用[2]。
乙烯利能催熟香蕉,不代表它也能“催熟”小朋友。植物激素不能同样作用于动物,你无法通过服用生长素长高,也无法利用让果实成熟的乙烯丰个胸神马的。儿童性成熟是受到性激素的调节,在人体内它们都有特定的结构和特异性的受体。无论是乙烯还是乙烯利都不能在人体内表现出性激素样作用,也不能参与性激素的合成。可以说,乙烯利在儿童性早熟这个事件上,完全是个打酱油的。
那么,乙烯利是否对人体有害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必须大剂量摄入才是有害的。乙烯利本质上是一种有机磷化合物,其急性中毒的症状与其它的有机磷农药类似,但它是一种磷酸中羟基未被完全取代的磷酸酯,所以毒性较弱[3]。在可查到的两例乙烯利急性中毒案例中,病人都有瞳孔缩小、肺水肿等有机磷中毒的症状。这两个人吃了多少乙烯利呢?一个取食了20g乙烯利粉剂,一个想不开空腹饮用了250ml乙烯利溶液[3,4]。
对于消费者来说,包括香蕉在内的各种水果蔬菜上残留的乙烯利是不大可能让人产生急性中毒的症状的。我国现行规定,包括香蕉在内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乙烯利残留量不能超过2mg/kg[5]。即使是我们能买到乙烯利残留量超标一百倍的香蕉,一个成年人恐怕得首先吃下数百公斤的这样的香蕉,才能达到上述两例急性中毒病例中乙烯利的摄入量——在此之前,更应该担心的是会不会把人给撑坏了。
那么,香蕉上残留的乙烯利能否让人慢性中毒呢?答案是没那么容易。
乙烯利的服用半致死量约在2000mg/kg以上[6]。有研究证明,小鼠摄入的乙烯利剂量达到半数致死量的十六分之一就可以对其免疫系统造成严重影响[7],达到半数致死量的四分之一就会造成体细胞、生殖细胞的畸形[8]。免疫系统严重伤害啦,细胞畸形啦看起来很可怕,但是算算就知道,即使要达到这个数值,靠香蕉里的那点残留量也还不太够。
在美国,有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研究:选取二十名测试者,让他们以每日每千克体重0.5毫克的剂量服用乙烯利,并持续16天,发现测试者的红细胞胆碱酯酶含量没有变化,血浆胆碱酯酶有所下降。不过在其后的两个星期内,这一指标又逐渐恢复到了正常水平[6]。基于这项研究,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的一份报告认为,正常成年人每日可接受的乙烯利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05毫克[9]。就是说,一个5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每日摄入2.5mg乙烯利(相当于5斤符合国家规定的香蕉里乙烯利的最高残留量),身体不会有任何变化,健康也不会受到任何损害。
当然,作为人体不需要的物质,尽量减少摄入也是应该的。乙烯利的使用有一个制约因素:不能加多了,否则水果会因为成熟过快而更容易腐烂[2]。这为食用安全提供了另一个保障:一般情况下,残留乙烯利的量不会很高。此外,乙烯利的水溶性很好,仔细清洗水果也可以大大减少水果表面的残留。
结论:谣言破解。 水果催熟剂乙烯利并不会导致儿童性早熟。乙烯利毒性较低,只要香蕉上残留的乙烯利没有超过国家标准,是不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的。
参考资料:
[1] 周云龙等主编. 植物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吴建辉等. 40%乙烯利催熟香蕉的田间药效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8)
[3] 金抗. 乙烯利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中国急救医学. ).
[4] 刘会贞等. 口服乙烯利水剂致死1例. 中国误诊学杂志. ).
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
[7] 赵文等. 乙烯利对小鼠的免疫毒性研究. 农药学学报. ):217-220.
[8] 于文辉等. 乙烯利体内致突变性研究. 农药学学报. ):184-186.
关于这个流言的更多讨论,请见条目《》。
你可能感兴趣
话说那天吃香蕉吃出个双胞胎……
吃钾肥身体强壮,呼呼
乙烯利又叫乙烯磷 一分子乙烯利分解应该产生两分子乙烯啊
而且此文不严谨 就赤霉素来说 不止一种 目前共发现了40多种赤霉素
也并不是所有的果实乙烯都能催熟 有些例外 加了乙烯反而不熟
有机化学专业
恩,百度上确实是这么写的。不过从乙烯利的结构来看,只能产生一分子乙烯的。引用太阳本性的回应:乙烯利又叫乙烯磷 一分子乙烯利分解应该产生两分子乙烯啊
Dose makes the poison.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多一个,谣言就会少一些
果壳谣言粉碎机编辑
引用太阳本性的回应:而且此文不严谨 就赤霉素来说 不止一种 目前共发现了40多种赤霉素这篇文章关赤霉素什么事啊……
相传,曾经有人用避孕药催熟水果蔬菜,或者养鱼啥的,是神马情况?
死理性极客,科幻迷,图书馆信息管理员
引用sakana2002的回应:吃钾肥身体强壮,呼呼掺点金坷垃效果更好,一袋能顶两袋撒……
一份子乙烯利只产生一份子乙烯,危害性如下:吸入或皮肤接触有害;腐蚀性(灼伤);对水生生物有害,对水生环境产生长期不可逆影响
怎么没提到用硫磺熏香蕉的?难道不属于催熟范畴?
的确是两分子
汗。这个是什么原理?引用快乐购的回应:怎么没提到用硫磺熏香蕉的?难道不属于催熟范畴?话说高中生物和化学课上全讲过乙烯催熟的事情。而且是我们文理还没分班的时候……
植物分类硕士
引用快乐购的回应:怎么没提到用硫磺熏香蕉的?难道不属于催熟范畴?硫的氧化物有漂白的作用……但我觉得大概不会有人想不开把香蕉漂成白色的卖……
录音爱好者,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入围选手
那缸里烧香熏熟生香蕉又是神马原理?那样也能产生乙烯?
一直这样干过,把香蕉和檀香,就是拜佛用的香,用袋子密封起来,说是能催熟...
果壳谣言粉碎机编辑
引用Metaverse的回应:那缸里烧香熏熟生香蕉又是神马原理?那样也能产生乙烯?香的作用有多大不知道。不过直接密封香蕉肯定能催熟,因为这玩意儿熟的时候自己也能释放乙烯。
引用太阳本性的回应:的确是两分子这是为什么呢?!
土木工程硕士生
植物激素 跟人有毛的关系············
乙烯利……我觉得有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人都知道植物激素和人的关系微乎其微吧!更何况是催果实成熟……
话说哺乳动物没有乙烯受体吧~~
辟谣好快啊~昨天浙江卫视在说这个事情。
引用太阳本性的回应:的确是两分子你丫有机化学白学了吧 一个乙烯利分子只含俩碳原子 你倒是怎么能让它产生共有4个碳原子的两分子乙烯的
话说 要是没有乙烯利 像我们这种生活在北方的人 大概只能吃到香蕉泥了
引用快乐购的回应:怎么没提到用硫磺熏香蕉的?难道不属于催熟范畴?姐们,你知道啥叫成熟么?自然发育和整形整容能算一个过程么?
我家催熟香蕉都只是涂在柄上,涂在香蕉皮上很容易烂的
引用快乐购的回应:怎么没提到用硫磺熏香蕉的?难道不属于催熟范畴?那是漂白,估计应该不会有人这么做吧。。。。。。。,想到白色的香蕉我就。。。。。。。。。。
我想,你们在担心吃香蕉吃进去的乙烯利之前为什么不想想农民伯伯在使用的时候接触到的剂量呢?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 流言百科 | 果壳网
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流言果农利用一种名叫“乙烯利”的化学药剂将青香蕉催熟,这种物质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真相水果催熟剂乙烯利并不会导致儿童性早熟。乙烯利只有在大剂量摄入时是有害的,在国家规定残留标准内则无害。
乙烯利是什么?
这还得从乙烯说起。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分子式为C2H4,也是五大植物激素之一(其它四个分别是: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上世纪初,人们发现乙烯能够催熟水果,于是用含有乙烯的“煤炉气”帮助水果成熟的方法就流传开了。不过,乙烯是种气体,用起来实在是不方便。乙烯利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学名叫2-氯乙基磷酸,一分子乙烯利能够分解产生一分子乙烯。农业上一般用它的溶液喷洒、浸泡果实加快其成熟[1]。
植物生长就会产生乙烯的,所以即使不使用乙烯利,水果也能自然成熟。不过自然成熟的水果,尤其是娇嫩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极难长时间保存,也就很难运输。我们能在中国南方以外的地区吃到香蕉这样的热带水果,其实要感谢乙烯利。另外,经过乙烯利处理的香蕉,其营养物质与天然熟透的相比损失不大,而且成熟均匀、色泽光亮,更有卖相。所以,乙烯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发现以来都被当作是良好的催熟剂使用[2]。
乙烯利能催熟香蕉,不代表它也能“催熟”小朋友。植物激素不能同样作用于动物,你无法通过服用生长素长高,也无法利用让果实成熟的乙烯丰个胸神马的。儿童性成熟是受到性激素的调节,在人体内它们都有特定的结构和特异性的受体。无论是乙烯还是乙烯利都不能在人体内表现出性激素样作用,也不能参与性激素的合成。可以说,乙烯利在儿童性早熟这个事件上,完全是个打酱油的。
乙烯利是否对人体有害?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必须大剂量摄入才是有害的。乙烯利本质上是一种有机磷化合物,其急性中毒的症状与其它的有机磷农药类似,但它是一种磷酸中羟基未被完全取代的磷酸酯,所以毒性较弱[3]。在可查到的两例乙烯利急性中毒案例中,病人都有瞳孔缩小、肺水肿等有机磷中毒的症状。这两个人吃了多少乙烯利呢?一个取食了20g乙烯利粉剂,一个想不开空腹饮用了250ml乙烯利溶液[3,4]。
对于消费者来说,包括香蕉在内的各种水果蔬菜上残留的乙烯利是不大可能让人产生急性中毒的症状的。我国现行规定,包括香蕉在内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乙烯利残留量不能超过2mg/kg[5]。即使是我们能买到乙烯利残留量超标一百倍的香蕉,一个成年人恐怕得首先吃下数百公斤的这样的香蕉,才能达到上述两例急性中毒病例中乙烯利的摄入量——在此之前,更应该担心的是会不会把人给撑坏了。
乙烯利能否让人慢性中毒?
乙烯利的服用半致死量约在2000mg/kg以上[6]。有研究证明,小鼠摄入的乙烯利剂量达到半数致死量的十六分之一就可以对其免疫系统造成严重影响[7],达到半数致死量的四分之一就会造成体细胞、生殖细胞的畸形[8]。免疫系统严重伤害啦,细胞畸形啦看起来很可怕,但是算算就知道,即使要达到这个数值,靠香蕉里的那点残留量也还不太够。
在美国,有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研究:选取二十名测试者,让他们以每日每千克体重0.5毫克的剂量服用乙烯利,并持续16天,发现测试者的红细胞胆碱酯酶含量没有变化,血浆胆碱酯酶有所下降。不过在其后的两个星期内,这一指标又逐渐恢复到了正常水平[6]。基于这项研究,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的一份报告认为,正常成年人每日可接受的乙烯利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05毫克[9]。就是说,一个5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每日摄入2.5mg乙烯利(相当于5斤符合国家规定的香蕉里乙烯利的最高残留量),身体不会有任何变化,健康也不会受到任何损害。
当然,作为人体不需要的物质,尽量减少摄入也是应该的。乙烯利的使用有一个制约因素:不能加多了,否则水果会因为成熟过快而更容易腐烂[2]。这为食用安全提供了另一个保障:一般情况下,残留乙烯利的量不会很高。此外,乙烯利的水溶性很好,仔细清洗水果也可以大大减少水果表面的残留。
参考资料:
[1] 周云龙等主编. 植物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吴建辉等. 40%乙烯利催熟香蕉的田间药效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8)
[3] 金抗. 乙烯利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中国急救医学. ).
[4] 刘会贞等. 口服乙烯利水剂致死1例. 中国误诊学杂志. ).
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
[6] EPA: Reregistration Eligibility Decision (RED) Ethephon
[7] 赵文等. 乙烯利对小鼠的免疫毒性研究. 农药学学报. ):217-220.
[8] 于文辉等. 乙烯利体内致突变性研究. 农药学学报. ):184-186.
[9] EXTOXNET: Ethephon
内容来源:花落成蚀 ,果壳网谣言粉碎机
欢迎关注流言百科微信公号(liuyanbaike)或扫描右方二维码。杭州销售的香蕉100%是催熟的 催熟的香蕉可怕吗?-香蕉果肉,乙烯利,乙烯分子,衰老因子,置信水平,扑海因,急性毒理,香蕉皮,我国物流,残留量-浙江在线-浙江新闻
传播学评论
天天房交会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  |  |  |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杭州销售的香蕉100%是催熟的 催熟的香蕉可怕吗?
为了防止病虫害  香蕉生长过程中要套袋
  记者 朱丹阳 摄
  杭州市场上销售的香蕉
  100%是用乙烯利催熟的
  “没有乙烯利,香蕉的世界贸易史是不可能的。香蕉不用乙烯利处理,杭州人就很难吃到香蕉。”应教授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直截了当。
  他说,海南、广东、广西是我国香蕉的主产地,但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香蕉,百分之七八十是从南美和东南亚进口的,像乌拉圭、菲律宾是世界香蕉的主产地。
  “香蕉当然最好是在树上自然成熟,我在广东、海南吃过自然成熟的香蕉,非常香,比我在杭州吃到的香蕉要好吃。但大家都知道,香蕉完全成熟后,很软,长途运输很容易烂掉,所以外运的香蕉,一般长到七八成熟就采收了。香蕉运到杭州后,先放到冷库里,一般温度设定在12℃-13℃。要卖了,拉一部分到催熟仓库,用乙烯利进行催熟。一般七天后,就熟了,所以杭州市场上销售的香蕉,100%都是经过乙烯利催熟的。”
  中国乙烯利残留量标准
  比美国还严格一些
  应教授说,乙烯利是一种浅棕色的透明液体,是化学合成物,它是优质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就是植物激素,主要用于果实催熟、调节雌花雄花比例等。使用时,用自来水,按一定比例稀释,然后,将香蕉在稀释液中浸一下拎出,或者用喷雾器往香蕉上喷洒稀释液。
  乙烯利在强酸环境下比较稳定,但稀释后,就不太稳定了,特别当环境pH&3时,它就开始分解,生成乙烯分子和磷酸分子。乙烯分子有点像手枪的扳机,扳机一扣,发出信号,植物体内的成长基因或者叫衰老基因听到这个信号,就开始加速工作,表现出来,果实开始慢慢成熟。
  香蕉本身快成熟时,体内也会分泌出乙烯。用乙烯利催熟,无非是在香蕉自身分泌出的乙烯还不够多时,外加一些乙烯,让它快速成熟,相当于在它的后面推了它一把。
  应教授说,按照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2005年发布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乙烯利被认定为一种农药,标准对番茄、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皮不可食)果肉中的乙烯利最大残留限量作了规定,要求每公斤果肉中最大残留量为2毫克。而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05毫克。这一标准与美国、世卫组织的标准差不多,甚至还要高一些。
  美国环境署规定,苹果果肉乙烯利最大残留量为5mg/kg,番茄2mg/kg。世卫组织规定,番茄果肉乙烯利最大残留量为3mg/kg,甜瓜2mg/kg(见表一)。
  乙烯利今后仍不可或缺
  但防腐剂今后可能会弃用
  应教授说,除了乙烯利外,香蕉在流通环节,还要用到另外一种化学物质,那就是防腐剂。常用的防腐剂有45%的特克多1000倍液,或25%的扑海因250倍液:香蕉在外运前,在防腐剂里浸30秒,切口处要重点浸泡,浸完后,晾干包装。之所以要用防腐剂处理,就是因为香蕉很容易腐烂,所以要先杀一下菌。
  “也可以用物理方法杀菌,比如用40℃的水快速浸泡,或者用紫外线杀菌,但用物理方法杀菌成本高,所以现在基本上都是用防腐剂杀菌。香蕉用防腐剂的安全剂量,国内做过很多实验,只要按规定使用,对人体也不会有危害。但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食品用化学药物会控制得越来越严。我相信,今后,香蕉杀菌用防腐剂的现象会越来越少。不过,用乙烯利催熟不会弃用,因为现在国际上还找不到比乙烯利更好更安全的催熟剂。”
  番茄放心吃 不会性早熟
  除了香蕉需要用激素催熟外,一些早熟苹果、早熟柑橘、番茄等,也普遍使用乙烯利催熟。像早熟柑橘,采下来时,也都是青的,喷上乙烯利几天,皮就会完全变黄,这样,可以比自然成熟早上市起码一个星期,可以卖个好价钱。
  应教授说,他经常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有医生提醒年轻家长,现在的番茄、草莓等,都含有激素,有可能会引起儿童性早熟,建议小孩尽量少吃或不要吃,每次看到这些报道,他都要苦笑。
  “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完全是两种概念,植物激素只对植物有用,它发出的生化信号,只有植物里特有的受体才能接收得到。同样的,动物激素发出的信号,也只有动物体内的受体才能识别,动物是识别不了植物激素给出的成熟信号的。
  “所以小孩即使吃再多的激素番茄、激素草莓、激素香蕉,除了可能吃坏肚子外,致儿童性早熟完全是不可能的,说吃番茄性早熟,是不懂的人才说的外行话。但吃一些激素鸡、激素鸭,倒是有可能导致性早熟的。”
  自己动手催熟水果
  应教授说,每年,他都会让新生做一个香蕉成熟的比较实验:到批发市场买上一些未经催熟的青香蕉,然后将一部分香蕉喷上乙烯利催熟剂,另一部分香蕉不喷任何东西,放在同一个实验室里,看它们的成熟过程。一般,喷了乙烯利的香蕉,一个星期就成熟了,而没有喷催熟剂的香蕉,在自然条件下(19℃),一般要15天至20天才完全熟透。
  “口味差不多。但自然成熟时间太长,对经销商来讲,仓储成本会显著上升,而且卖相也没有催熟香蕉好看。综合各方面因素,使用乙烯利催熟是目前最优的选择。”应教授说。
  我们有时会买到半生不熟的水果,比如刚上市时的枇杷、猕猴桃等,口感硬而酸,牙齿不好的人根本下不了口,丢了又太可惜,怎么办?应教授建议自己动手催熟它们。方法很简单:
  将半生不熟的水果放进一个塑料袋里,然后再往里放一两个已经熟透了的苹果或一两根香蕉皮,然后把袋口扎紧,几天后,你会发现,原本半生不熟的水果变熟了。
  “成熟苹果或香蕉皮会散发乙烯,乙烯唤醒生水果内的衰老因子,最终催熟它们。”
  芝麻香蕉的芝麻点其实是真菌
  许多杭州老年人喜欢买芝麻香蕉,就是皮上有一个个黑芝麻点的香蕉,认为这种香蕉很甜很糯。应教授说,这实在是一种误解:“香蕉皮上那一个个的芝麻点,其实是真菌,这种香蕉往往已经熟过头,接近腐烂边缘了。”
  应教授说,他在杭州生活了30多年了,二三十年前,我国物流还不发达,从广东、海南运一车香蕉到杭州,往往要走上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虽然在当地采收时还是青的,但运到杭州时,差不多已经快熟了。加上那时的冷藏手段也不行,缺少大型专业冷库,只能将香蕉存放在防空洞里,而防空洞内的温度很难控制,而且偏高,所以香蕉很快就烂了,表现出来,皮上布满真菌斑。老百姓不知道,以为香蕉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物流发达,从海南采收来的青香蕉,一两天就可以到杭州的冷库。统一催熟的香蕉,外表很漂亮,杭州人已经很少能看到这种真菌香蕉了,偶尔看到,有些老人还以为是老底子的芝麻香蕉,喜滋滋地买上一串,其实是“上当”了。
  【背景阅读】
  浙江大学做过一次专业的
  乙烯利残留量实验
  2008年11月,应铁进教授做了一次香蕉乙烯利残留量的测试和实验,这在杭州还是第一次。
  应教授及实验人员先在杭州市区不同水果摊上,买了一些香蕉,然后回实验室进行测试,结果乙烯利最大残留量为0.13mg/kg,最低小于0.02mg/kg,均大大小于国家规定的最高限量标准。
  随后,应教授又到水果批发市场,买了两大箱没有经过催熟的青香蕉,带回实验室后,自己进行催熟实验。实验分成两个批次。一个批次,用浓度为35%乙烯利原液,稀释到3000ppm(每公斤自来水中,加入3克乙烯利原液)。另一批次,将浓度为35%乙烯利原液,稀释到700ppm(每公斤自来水中,加入0.7克乙烯利原液),然后用喷雾器,将稀释液喷到香蕉上,最后将喷了乙烯利的香蕉放置在恒温19℃的实验室中。放置7天后,原本青色的香蕉全部变黄了。
  其间,应教授分别测了放置第4天和第7天香蕉果肉中的乙烯利残留量,结果也全部低于国家规定的最高限量标准(见表二)。
  “我算了一下,以高浓度的3000ppm喷洒第7天为例,实验测得果肉中乙烯利残留量为0.38mg/kg,加上95%的置信度(置信度也称为可靠度、置信水平、置信系数,因为样本的随机性,统计时,在实验得出数据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其他的误差等,所以要设一个误差系数,这个误差系统就是统计学上的置信度),成年人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每日容许最高摄入量每公斤体重0.05毫克,一天消耗的上限是2.74公斤,想想看,谁会每天吃2.74公斤的香蕉。
  “另外据我了解,杭州一些大的香蕉经销商催熟香蕉用的乙烯利浓度一般为1000ppm,所以,从我的实验结果和经验看,即使存在经销商滥用乙烯利的情况,杭州市场上销售的香蕉,乙烯利残留量也在安全标准以内。”
  各种残留最高限量
  是怎么定出来的?
  食品安全是每个消费者都关心的,每次看这些报道时,经常看到某某物质国家最高限定用量是多少等,比如乙烯利,国家规定,果肉中的最高残留量为2mg/kg,那么这个2mg/kg是怎么定出来的?
  应教授说,这主要通过动物试验来确定的。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步,先做急性毒理实验,也就是急性中毒实验。让小白鼠或大鼠一次服用大剂量的该物质,然后观测老鼠的反应。再根据老鼠器官、组织、体重、精神、食欲等变化的剧烈程度,调整一次性服用剂量,最终得出一个急性效应剂量。
  第二步,再做无效应剂量测试,也就是慢性中毒实验。让小白鼠或大鼠连续28天,每天吃少量的该物质,观察它的反应。此时,它的器官、组织、体重、精神、食欲等的变化,应该是不明显的,甚至看不出来的。经过多次调整剂量,最终得出一个每公斤体重下的无效应剂量值。
  第三步,再给一个安全系数。这个安全系数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不确定因素,给100倍。人体个体差异,给10倍。再加一个一般性系数(意思是,怎么变化也达不到这个程度)给10-100倍。综合各方面后,这个系数往往是几百倍甚至1000倍。也就是说,最终制定出的人体容许最高摄入量,往往是实验时安全剂量的千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所以,国家标准里规定的最高摄入量或残留量,对人体来说,其实是非常保守和安全的。据都市快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民生帮帮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香蕉如何捂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