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硬池养南美白对虾养殖对虾,2~3公分的虾苗准备分池怎么肥水需要加什么?

南美白对虾的大棚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的大棚养殖技术
【信息时间: 阅读次数: 】 【我要打印】 【关闭】
&&&一、南美白对虾的生态习性
&&&&&南美白对虾又称白肢虾、白对虾、白虾,为亚热带型种类,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是当今世界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种类之一。
&&&&&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要点
&&&&&(一)水质要求
&&&&&1.水温:南美白对虾的适宜水温23—34℃,最适水温28—32℃。在逐渐升温的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可忍受43.5℃水温,但其对低温的适应性很差,在水温到18℃时,即停止摄食,9℃时开始死亡。
&&&&&2.盐度:南美白对虾环境适应能力强,可适应盐度为2—78‰,最适盐度为10—25‰,淡化好之后适应的盐度为1—2‰水中养殖。
&&&&&3.PH值:南美白对虾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8.0—8.5左右,低于7时,南美白对虾的活力受到限制。
&&&&&4.DO:南美白对虾抗低氧的能力突出,最低为1mg/l养殖过程中不少于2.0mg/l。
&&&&&5.透明度:30—40厘米左右。
&&&&&(二)池塘的选择
&&&&&1.大棚面积以一亩为基准,长为90米左右,宽为11米左右。
&&&&&2.大棚以东西走向为好,因为透光性好、利于升温快。
&&&&&3.大棚深度以0.8—1.0米为宜。池底要塌实平整。
&&&&&(三)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消毒:在放虾苗前三个月用漂白粉消毒或者用生石灰全池消毒,有条件的话在把水放干进行晒塘,把池底的淤泥基质翻上来进行修整。一般每亩用漂白粉1.5代或生石灰350斤左右。
&&&&&2.进水培育藻类:在虾苗进棚前5至10天,进水用150目的网布过滤,爆气增氧进行施肥,可以用生物肥水素、EM菌等肥水的药物进行前期培育肥水,不建议用鸡粪肥水,因为可能引起致病因子。
&&&&&三、苗种的选择
&&&&&南美白对虾苗种的选择要从几方面来看:
&&&&&1.要选择建壮的、个体差异不大的、体表无浑浊的。
&&&&&2.要选择抗病力强的、在池中或者用盆搅动水,虾逆水游动有力。
&&&&&3.要看虾苗的进食情况,好的虾苗食道是成一条线,没有断点的。
&&&&&4.要选择品种纯正、信誉度高的育苗场。
&&&&&四、日常管理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管理:
&&&&&1.投喂饵料阶段:从放苗进池内前半个月主要以藻类和池底基质为主,少投或者不投人工饵料。半个月以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每天投喂2---4次,南美白对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饵料少一些约占全天的20—30%,晚上投喂70—80%的投饵量,饵料的蛋白质前期为42%的含量。中期的含量可以放宽到30—35%,但饵料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0%。
&&&&&2.换水、水质管理:虾池的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南美白对虾生长和生存,养虾就是养水,如果能有效地管理水质,使虾的生活环境良好,则虾体健康生长迅速,水环境污染物质超过对虾的忍耐程度,轻者会引起生长不佳慢性中毒,以及导致生理机能减低、诱发疾病、活力行为异常、中毒死亡等。所以在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过程中,如果是地表水进行养殖的,一定要在每次进水前做好虾的适应反应。我们用的是地下水,不存在污染问题,地下水抽上来之后,最好是要有一个蓄水池进行爆晒、爆气,因为地下水是缺氧的。换水一次性不能换太多,前期的换水量只能每次5—10公分,中期换水量为10—30公分,换水的情况不能一概而定,看水色、看天气、看水中的透明度、饵料投喂情况,来确定换水量。
&&&&&控制好水色:大棚里的温度高,尤其是夏天温度棚温达到四十几度,水温也有三十几度,这时水的浓度变化大,引起虾的不适反应加剧,就要敞开大棚减低温度,夏天,大棚水里容易生青苔,在不能用药的情况下用人工去捞。使水色呈褐黄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左右,中后期控制在25—30厘米,每隔10—15天左右,使用一次EM菌,来控制水质减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含量。
&&&&&五、疾病的预防
&&&&&南美白对虾的抗病能力强、一般不易发病,较为常见的疾病有对虾杆状病毒、白点症、套拉症、红皮红须红尾病等,目前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还没有特效药来治疗,只有重在预防为主,调节水质,主要的药物我们采用的是二溴海因、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生物制剂,严禁用抗生素类药物,其实药物用的多了虾的抵抗能力下降了,死亡率就高了。对虾的养殖疾病发生与日常管理、饵料的投喂、虾苗的品种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水产养殖微孔增氧技术
&&&&&池塘微孔增氧是近几年来运用较好的一种增氧方式,其在减少养殖对象死亡、增加产量、提高效益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微孔增氧装置是利用鼓风机通过微孔管将新鲜空气从池塘底部均匀地以微气泡形式溢出,微气泡与水充分接触产生气液交换,氧气溶入水中,达到高效增氧目的,现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上。已有数据显示,使用微孔增氧技术节能近50%。养殖密度提高了20%-30%,养殖产品的规格普遍增大,平均亩产比一般池塘产量提高明显;综合分析亩增效益可达1000余元。
&&&&&微孔增氧技术的使用,池底环境明显改善,促进了底栖饵料生物培养,降低了饵料系数,饵料系数较粗放养殖降低了15%。特别是长时间的高温季节,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优势尤为明显,据调查,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的养殖池塘,水体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优化了溶氧结构,有效地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滋生,降低了有害有毒物质的含量,保持了水质理化因子的稳定,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养殖池塘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 正文
南美白对虾半精养生产技术――第二部分虾苗及其放养
发布时间: 9:57: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对虾养殖生产中,虾苗的质量、大小。放养密度以及运输和苗种入池前后的各项准备工作,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关系着生产效益的高低。为了提高虾苗的成活率,减轻养成期的管理压力,下述各个方面必须引起十分重视。& &&2.1虾苗的质量鉴别&  南美白对虾幼虾与成虾相比、除了离水抗力更强和能耐受更低的溶解氧外,对温、盐度突然变化和躲避敌害侵袭的能力都较弱。因此用于养殖生产的虾苗体长以大为宜(2cm以上)。此外还要注意作为苗种的个体必须挑选活力大、对外刺激反应灵敏、游泳时有明显的方向性(不打圈游动)、体表光洁、体躯透明度大(肌肉不混浊)、全身无病(肢体完整,大触鞭不发红、中胸腺不混浊、鳃体不变黑)等。但是鉴别虾苗健康程度的最有效办法还是抗离水试验。即从育苗池内随机取出若干尾虾苗,用拧干的湿毛巾将它们包埋起来,10分钟后取出放回原水,如果虾苗存活,则是优质苗,否则是劣质苗。& &&2.2虾苗入养成池前的准备  南美白对虾幼体,从高温(原生活水温)突然向低温水转移的适应能力较成虾弱。例如从22.5℃条件下突然进入水温12℃时就会出现死亡。但温度逐渐下降时不死。此外,原生活水温超高、它们对低温的适应阀值也会随之提高(即对低温的适应性越差)。我国南北方育苗的水温通常在25~28℃范围内,与野外放养水温有时差异较大,为了保证幼苗出池后的存活力,购苗单位必须向育苗单位提出,在幼体变态进入仔虾期后,应该逐渐将水温下降到与放养池基本一致,使两处的水温差别不要超过5℃。& &&2.3虾苗运输&  虾苗运输方法应视路程远近及交通条件而确定。短途运输一般采用敞口帆布桶,桶内盛入育苗用消毒海水1/3。水温要接近出苗池海水,并加入适量抗菌素,&(例如黄连素),后者浓度一般为&1X&1ppm~&2&X&1ppm。一个0.1吨容量的上述容器内可装1cm左右体长的虾苗10万尾左右,如果&进行充气增氧则装苗密度可增大一倍。用这种方法,在水温18~23℃情况下,6小时内的运输成活率几乎可达100%;长途运输一般用尼龙袋(无毒聚乙烯薄膜袋)盛水充氧法。一个容量10升的尼龙袋,内灌新鲜消毒海水1/&4(海水内加抗菌素,浓度1X&1ppm~2&X1ppm),充氧3/4放苗0尾。在气温23℃上下,运输10&小时,虾苗存活率不会受到影响。&  在装苗和运输途中应注意:1.混浊和已经污染的海水不能用来运苗;2.不要将个体大小相差悬殊的虾苗混放在同一容器内(避免互残);3.运输途中要注意保温;4.力争直运、快运、避免中途长时间停车,必须停车时要安放袖珍直流充气机呼气石)曝气;5.运输过程中不投喂饵料;6.虾苗到达目的地后要做好温度、盐度检查,为虾苗移放入池作好准备。& &&2.4虾苗计数&  虾苗入池放养前是暂准确计数,关系到养成期内的投饵和水质管理。计数通常采用容量法和重量法,后者又可分为直接称量和间接称量两种。 &&2.4.1容量法&  先将装苗桶内的水体体积求出,然后用手(要经过消毒)搅拌水体,使虾苗分布均匀,用定量容器迅速地从桶内取出样品,再用倾泻法逐个计数。为了增加样品的代表性,上述取样容器不宜太小(不小于200ml),取样要重复两三次,然后求出&每杯样品内虾苗的平均数,再根据已知桶内的水体体积,算出该桶虾苗的总数。例如,已知桶内的实际水量(带虾苗)为50,000ml的,定量取样器的实际容水量为500ml时,三次取样的平均虾苗数为583尾,则上述桶内的虾苗数应该是500(ml):583(尾)=500,000(ml):X(尾),经计算&X=583,000尾。最后将各装苗桶求得的数字相加,即为入池虾苗的总数。&&& 2.4.2重量法&  (1)直接称量法――先称取一定重量的虾苗(用湿毛巾吸去水分),点算出该重量下的虾苗个数,然后按同样方法把准备入池的虾苗重量称出,按比例关系求出后者的虾苗总数。例如,已知50g(市两)湿重虾苗为5,000尾,用同样标准称取的待入池虾苗的总重量为5,000g(10市斤),则50(克):5,000(尾)=5,000克):x(尾)。&X=50,000尾。即该重量下入池虾苗的数量为50万尾。或者说,50万尾待放虾苗的重量应该是10市斤。&  (2)间接称量法――先在较大的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新鲜海水。称出该容器和海水的合重,将需要入池的虾苗从出苗网箱内用手抄网捞出、并用挤干后的湿毛巾从手抄网的底部吸去水分后,将虾苗投入.上述容器内,并再次称重。把第二次称得的重量减去第一次的重量,其结果即为虾苗的重量。最后按已知单位重量下虾苗的个数,求出准备入池虾苗的总数。例如,已知50g虾苗为&5,000尾,第一次称得的重量(桶十水)为觎市斤,第二次称得的重量(桶十水十苗)为70市斤,第H次重量减去第一次重量等于10市斤(入桶虾苗实重)。因为每50克(1市两)虾苗为5,000&尾,则上述10市斤(5,000克)重量下的虾苗总数应为50(g):5,000(尾)=5,000克:X&(尾)。经计算得X=50万尾。&  上述两种方法,容量法的误差较大,因为虾苗在水内的活动速度很快,一般的搅动不易使它们分布均匀,特别是桶内虾苗密度较小时尤为如此。此外取样器的大小对准确性也有影响。因此用容量法取样时,桶内虾苗的密度一定要大。取样器的容积也应该尽量地大,但这样做时,虾苗的计数工作就会显得过于繁重,点苗时间也会拖得很长,相比之下,重量法的优点就比较突出。采用这种方法时,如果虾苗中混入的杂质极少,计数的可靠率就可以大为提高。由于南美白对虾仔虾期的抗离水耐力很大,只要重量所用的时间不太长(不超过20分钟),对于它们的活力是不会产生影响的。& &&2.5虾苗放养条件和放养密度  虾苗从育苗场经过运输到放养前,经历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为了保证入池后虾苗的存活率,放养前必须严格做到:&  2.5.1检查运输质量――虾苗运输过程中,由于不投食、难免会有互食现象发生,特别是正逢个体大量蜕皮时更为如此,因此入池前再次计数很重要。除此外还应注意,体弱、带病和长度不够标准的虾苗不要入池。半精养池放养南美白对虾虾苗的体长要求不少于0.7Cm,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能经过中间暂养,待体长增加到2cm以上时再行放南(见中间培育)。&  2.5.2控制放苗密度――养虾池放苗密度的确定,常常与养殖水体的生物负载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半精养虾池,由于人控条件差(例如不启用增氧机)因此放南密度不宜过大,一般以每平方米9~12尾较为适宜(指经过中间培育的大虾苗)。即每市亩的放苗量为6,000――8,000尾。未经中间培育而直接放养入池的幼苗,其投放量也不应该超过15,000尾。&  2.5.3注意放养时期的水环境条件――虾苗入池前,首先要检查池水的温度,其次是盐度和PH值。要尽可能地使虾苗的原生活环境条件与养殖池相一致(必要时采用运苗桶内逐级换水法调温)。室外水温低于16℃时也不要放苗。放苗应选择风和日暖的日子,放苗位置应该在上风方向(切忌在迎风浪的浅滩处放南)。池内虾苗要一次性放足,苗种入池不能采用泼撤法,必须连桶浸没入水中,然后逐渐倾泻。塑料袋运输虾苗时,为了防止温差过分悬殊,常常采用飘浮法即将密封的运苗袋先放置在养虾池内部浮一段时间,使袋内外水温逐渐相近,然后开袋逸苗(注意袋内氧气是否充足!)。 &&2.6虾苗中间培育 &&2.6.1虾苗中间培育的意义&  中间培育(Intermediate&CultUre)或称中间暂养,是指将体长较小的虾苗在面积不大的海水池内,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密度饲育,使全长达到一定规格(2.scm以上)后,再移入养成地(Gorw&ont&pond)继续饲养的一种过渡性生产措施。采用这种办法的好处是:&  (1)可以选优汰劣,保证二次放苗质量――中间培育池的面积一般不大,水质条件容易控制,也利于集中投饵管理,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早苗放养往往受气温条件的限制,利用塑料膜大棚保温去进行中间培育,可以解决上述矛盾;&  (2)方便中、后期对虾养殖管理――经过中间培育的虾苗,再次计数的准确率较高,加上体形较大,对抗御水环境压力和躲避敌害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存活率相对稳定,可以比较准确地控制投饵和换水;&  (3)有利于养成池内基础饵料生物的繁殖生长――中间培育推迟了养成他内虾苗的放养时间(25d左右),为彻底清池和繁殖地内基础饵料生物赢得了充分时间;&  (4)减轻养虾池内有机污染的压力――由于虾池养成期缩短。由养殖而带来的污染威胁也大大减弱,有利于延缓养虾池内对虾发病的时间和地体“老化”的进程,对养殖海区的水环境保护有利。& &&2.6.2中间培育池的构造和附属设施  中间培育池一般为土质,大小1,000~&3,&000平方米,长条形,横向跨度不大于30m,池深1.5m左右。为了提高新老海水的交换率,池底的坡度一般较大(比降不大于1:100,即10ho长袖两端的底部落差不小于1米,池两端还分别设有进、排水口,后者的基本结构因各地条件而异(可以建闸,也可以建涵洞,但是要能保证进、排水方便,出水时不伤及虾苗);为了提高培育效率和防止气温偏低时带来的不利影响,池内要配置增氧设施,池体上方要加罩塑料大棚。& &&2.6.3中间培育池的放苗密度,培育时间和出池规格&  为了与育苗和大池生产相衔接,中间培育的时间一般都在虾苗正式放养前20~30夭。放南量和出苗规格应视计划要求和管理能力而定,通常在水温22~25℃&(南美白对虾盐度比较不重要),池内充气(或口换水量达20%),有足够的营养保证的条件下,每平方米池底对虾密度为300&尾左右(折合每亩20万尾),25d内虾苗的体长可以由Icm左右长至2.5~3cm。 &&2.6.4中间培育管理&  中间培育的管理内容与养成生产大致相同(见后第三部分)。主要包括消毒地体、投饵、充气、换水和疾病防治等。但是由于水体的面积不大,加上虾苗密度较高,因此对管理的要求也较严格,具体为:&  (1)清地消毒和疾病预防―一放南前先彻底清理池底,然后用&30~&50&X&1ppm浓度的漂白粉浸泡2~3d(水深满池)。消毒结束后将水排尽,并注入经60目筛滤的新鲜海水,同时适当施肥,直到海水出现黄绿色或者茶褐色(透明度30cm左右,注意防止有毒赤潮生物混入川十移入虾苗。&  (2)投饵管理――培育期以鲜活饵料为主,包括成体卤虫,切断的沙蚕和鱼贝碎肉等。也可以优质配合饵料为食(对后者的要求之一是入水后不易溃散),每日投喂6~8次(勤投少喂),投饵量视对虾生长情况而适当调整(要求每旬生长速度为0.6~1cm)。大体上鲜湿饵料的日投喂量占对虾总体重的150~100%,配合饵料干占]0~8%。&  必须强调指出,由于近年来海区虾病蔓延比较严重,中间培育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甲壳类动物作饵料,特别要严绝以发病区和发病季节的小杂虾类为饵料。&  (3)水质管理――水质监测项目与养成期管理相同,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该加测池内生物组成和生物量变化,同时定期进行虾苗池存量估计。为了保证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投苗后最好立即加入ZTY-I型复方水环境保护剂(青岛麦饭石综合加工厂生产)。上述保护剂的首次投量为359g/立方水,以后每天投放1次,用量为15PPM(换水后投放)。后期(出池前期)最好在池底投放光合细菌。&培育期内,每天的换水率最好不低于20%,水温最低也必须保证在18℃以上,并且坚持夜间充气,务使海水内溶解氧的含量始终保持在接近饱和点。&&& 2.6.5中间培育池出苗&  中间培育池如果与位置较低的养成他毗邻,开闸后虾苗即可随水流入养成池。缺点是数量较难确定。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长袖网箱,后者方形,大小为&2&X&1.&5&X&l&m(高)(网目大小为&18目(1.&025mm),操作时袖网的大口面与中间培育池的排水口相联,小口面接网箱,后者的2/3浸设在水中,一经启闸,虾苗即可源源流入箱内,到一定密度后用手操网随时捞出,用称量法计数后转入养成池。& &&2.6.6中间培育池的善后处理&  经过高密度中间培育的虾池已经“老化”,非经重新消毒,清底和肥水处理不能直接用于继续培育,否则对虾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用手机浏览/保存/分享该新闻
如果觉得本文不错,请分享到: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3256 关键字:,
| &字体浏览: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新视频
播放次数:500
播放次数:661
播放次数:626
播放次数:814
播放次数:721
播放次数:1094
播放次数:2119
播放次数:1746
播放次数:5896
播放次数:2864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最新技术综合
服务专线:
客服&Q&Q:
传  真:
邮  箱: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中国水产门户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硬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流程图文篇(八)硬池分苗倒池注意事项_虾类专题(南美白对虾养殖)_中国水产养殖网
当前位置:&→&硬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流程
今天是:日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第一信息平台!
硬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流程图文篇(八)硬池分苗倒池注意事项
出处:于巧志的水产养殖
中国水产养殖网
硬池养虾过程中有一部份场选择先集中标苗,小苗高密度标出,大虾分池养成,这种方式可以合理利用空间,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等。某些场因分苗操作不当,造成很大损失,甚至分苗后全军覆没的情况都有,所以大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下为大家介绍硬池分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分苗的几种方式
分苗一般选择的方式有排苗法、拉网法、地笼法,其中选择排苗法的最多,先把池子水体排出一半多再拔管分苗,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拉网法和地笼法操作比较繁琐,效率慢。
2、如何选择标苗的密度和分苗的天气
一般标苗的合理密度为尾³以下,分池后较为合理的密度为尾³以下,虾苗一般标到即可选择分苗,大约在尾斤左右,分苗选择在阴天或者晴朗的早晨,避免在高温天气或直射光照下进行分苗,以免虾刺激厉害,容易受损失。
3、分苗前后的操作要点
分苗前一周内服“LY-生命素+低聚糖+营养快线”增强体质,避免分苗时体质差,伤到苗。
分苗时,子母塘都使用“活力钙激活”抗应激补钙,降低应激脱壳死亡的风险。
分苗后,使用“优肽”控制有害菌,预防细菌感染。分苗后,隔天即可投喂。
(本文已被浏览 2744 次)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文章分类
& 相关信息:
& 相关文库:
& 相关新闻:
&&文章链接
扫一扫水产微信群申请
客服热线:
电话:025-
技术:客服:
地址:中国南京汉中路185号4F 邮编:210029
南京问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加入中国水产养殖网微信怎么养南美白对虾面积500亩左右,准备在刚围垦一年左右的海涂上挖塘养南美白对虾,想请教一下大概需要多少投资,比如虾塘怎么设计需要购买什么设备等等,然后养这个虾需要注意些什么,比如水的盐度啊溶解氧啊_百度作业帮
怎么养南美白对虾面积500亩左右,准备在刚围垦一年左右的海涂上挖塘养南美白对虾,想请教一下大概需要多少投资,比如虾塘怎么设计需要购买什么设备等等,然后养这个虾需要注意些什么,比如水的盐度啊溶解氧啊什么的,越具体越详细越好,如果有帮助我再追加哈,还有看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的书对实际养殖的帮助大吗?因为我刚入行哈,有养过的老手合资,但是我希望自己也了解更多
  南美白对虾安全健康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在1999年初引入我镇进行池塘养殖.该虾对盐度、温度的适应范围广,生长较快,养殖成活率高,产量高,适合于进行高密度饲养.目前已成为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主要养殖品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放养密度的不断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针对我镇目前对虾养殖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南美白对虾低盐度养殖技术》(该项目获2000年度中山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南美白对虾创高产高效育养》(该项目获2003年度中山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山市对虾安全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开发》(2005年度中山市重大科技项目,其配套项目“无病毒SPF健康虾苗培育”落户我镇永健虾苗培育场),就我镇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主要技术关键,编写如下养殖技术规程,与大家共同商讨.  一、虾塘放养前的清淤消毒  已养殖多年的土塘,通常塘底淤泥层较厚.淤泥中的有机物是病原生物滋生繁殖的基质,在养殖期间,随着水温上升,淤泥中的有机物迅速分解,大量消耗底层水的溶解氧,并产生多种有毒物质,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甚至直接造成对虾的死亡.另一方面,底泥的淤积减少了有效的养殖空间,既不利于放养密度和养殖产量的提高,也不利于水色和水质的稳定,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放苗前清塘消毒严格与否,直接影响到日后对虾的生长和健康.因此,彻底的清淤消毒是预防虾病的必要措施.  1、药物消毒  虾苗放养前应清除塘底多余的淤泥,然后每亩施用75~100公斤生石灰,让池底曝晒4~5天,以杀灭病原生物中和底泥的酸性,促进有机物的分解,改善塘底的土壤结构.虾塘的第一次注水以刚好浸没整个塘底为宜,注水后用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亩用量为7.5~10公斤,或适量的其它含氯消剂毒消毒,以杀灭残留的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消毒后的第三天再加注已过滤的海水或地下咸水,使水深达0.6m左右,再全塘泼洒溴氯海因或其它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2、采用每年养殖后翻新塘底办法  在当年对虾生产后,将虾塘排干塘水,曝晒至塘底龟裂,用推土机将塘底泥约15cm的表土推上塘基,以减少塘底有毒有害生物的积累.  3、杀灭野生杂鱼和土虾  亩用茶麸15~25公斤杀灭野生杂鱼,亩用氯氰菊酯类药0.1公斤全池泼洒,以彻底清除水体中野杂鱼虾.亩用0.3公斤指环清(甲苯咪唑溶液)全池泼洒,杀灭虾塘中的福寿螺等.  4、进淡水时,必须密网把水泵进水口和出水口封好,防止杂鱼和土虾进入塘内,密网规格一般使用40目或60目.  二、饵料生物的培养  虾塘进水后即可施肥培养饵料生物.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是对虾养成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虾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对对虾苗来说,浮游单胞藻类、底生藻类、轮虫、桡足类以及小型底栖动物等生物饲料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是人工饵料无法比拟的.虾苗放养初期池塘中饵料生物丰富,则虾苗生长快,成活率高,且个体生长均匀.  培养水色,施肥量要结合虾塘的水质、土壤的肥沃度和底泥的淤积程度酌情增减.培养饵料生物时应选择肥分全面、肥效快速的无机肥或有机肥.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水色的浓淡酌情追加或缓减,直到水色呈现黄绿色,透明度40~50cm时放苗.应尽量避免一次性施肥量太大,以免藻类暴长而无法控制,甚至发生藻的大量死亡而导致水色的急剧变化.  在生产习惯上,我镇多数使用地下井水的盐度来调节养殖用水,根据虾塘自身条件,可选择下列肥水方法:①使用无机肥,亩施用磷肥10公斤、尿素2公斤、钾肥1公斤.②使用有机肥,一是亩用玉糠10-20公斤+花生麸10-20公斤混合沤水.二是亩用鸡粪100公斤,入袋放塘,视水色浓淡选择是否开袋.三是亩放杂草(大草)或菜叶150-250公斤,此法多用于新塘养殖时培肥水质.  三、虾苗的放养  虾苗放养是对虾养殖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虾苗的选择和放养密度的确定,关系到养殖成活率的高低、生长速度的快慢、养殖产量和效益的高低.  1、虾苗的试水  当培好塘水后,在放养前,要通过氨氮、亚硝酸盐、PH值、盐度等项目的检测,一般来说,水中的氨氮在0.2以下、亚硝酸盐在0.1以下、PH值在7.8~8.6之间、盐度4‰左右为适宜养殖水.取虾苗试水,试水虾苗在48小时内成活率在90%以上为适宜养殖.  2、选择体质健壮的虾苗  放养体质健壮、无疫病的虾苗是养殖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虾苗的选择标准主要有:①个大质优,规模整齐,全长0.8~0.9cm;②有活力、反应敏捷,逆水游泳能力强;③体色正常,胃肠充塞度高,体表洁净,无附着物;④要求育苗场的育苗水温在28~31℃,尽量避免放养高温培育的虾苗(超出32℃为高温育苗,培育出的虾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养殖成活率较低);⑤育苗过程中虾苗生长快,变态发育正常.选购虾苗时最好进行两次观察,第一次在仔虾第6期,第二次在仔虾第10期.比较前后两次的观察情况,若虾苗的整体规格有明显增长,说明其摄食旺盛,生长正常;⑥选择不携带病毒或其他特定病源的虾苗,最好能在放苗前2~3天对准备选购的虾苗进行抽样,送有关部门进行病毒检测.⑦注意培苗场的虾苗的盐度与放养虾塘的盐度不能相差太大,一般相差不能超过2‰.  3、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应根据虾塘的条件、增氧设施、水源水质和饲养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决定虾苗的放养密度.如虾塘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又有配套的排灌设施和完善的进排水系统,增氧条件好,在常规养殖中,放养密度8~9万尾/亩,最高不应超过10万尾/亩,二、三类虾塘通常以7~8万尾/亩为宜.  养殖产量主要取决于养殖成活率和对虾的个体重量,而不是单纯依赖于加大放养密度.养殖密度过大,虾苗生长缓慢,养殖周期长(约需150天).在养殖的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水质难以调控,常常需要超常规加大换水量,并全程使用各种药物和添加剂,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养殖效益也不会很好.  四、水质和底质的调控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对虾的排泄物、残饵、饵料溶出物以及其它生物尸体的不断积累,会使虾塘的水质和底质恶化,轻则影响对虾的摄食量、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重则造成对虾中毒死亡,甚至导致养殖的失败.此外,由于环境压力增大,使对虾体质虚弱,抗病能力降低,容易发病.因此,虾塘水质、底质的调控是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技术的重点.水质和底质的改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1、培养和保持良好的虾塘水色  水色是塘水中浮游生物质和量的综合反映.不同的虾塘或同一虾塘在不同的养殖阶段,水体的颜色各不相同,这是因为水中藻类的优势种群不同所致.绿藻对高温和强光照的适应能力比硅藻强.在我国南方地区,夏、秋高温季节,光照强,绿色和黄绿色的水色较易培养和保持.饲养早期(40天前),塘水的透明度以30~40cm较合适;中、后期(40天后)透明度可增大到40~50cm,要求水色清爽亮泽.若水色发暗浑浊,悬浮有机物增多,开动增氧机时常在水面出现堆积不散的泡沫,说明藻类有老化迹象,塘水已经是“老水”,很可能会发生“倒水”现象,应及时适量换水或使用水质改良剂和有益微生物制剂,以维持藻类的正常生长,保持水色的稳定.  藻类对调节虾塘水质起着关键的作用.藻类不仅可作为对虾直接或间接的饵料,更重要的是藻类的光合作用可释放大量氧气,增加水中的溶氧含量,同时可吸收水中各种无机盐类和溶解性有机物,一定程度上净化和改善虾塘的水质.  2、增氧机的科学使用  增氧是改善水质、底质和提高对虾养殖产量的有效手段.增氧机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养殖水体的溶解氧;二是促进虾塘底层水和表层水的混合对流,提高底层水的溶解氧水平,促进塘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减少底层水中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在养殖生产的中、后期,同时开动多部增氧机,可在虾塘中形成环流使对虾的排泄物和其它有机物集中在虾塘中央,改善对虾的栖息环境.  选用增氧机应在了解其功能、作用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虾塘的条件进行.例如水深在1.5m以下的虾塘,可选用叶轮式增氧机,配置比例应在2~3亩/台;水深在1.5m以上的虾塘,最好搭配使用水车式增氧机,在虾塘的对角放置2 台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机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有利于污物在虾塘底部中央的积聚和中央静水面积的缩小,增氧范围最大为好.  使用增氧机决不是仅仅为了防止对虾缺氧浮头,更重要的是使池水溶氧量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4mg/L以上),同时促进塘内的物质循环,改善虾塘的水质和底质条件,为对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保持旺盛的食欲,体质强健,生长迅速,以预防病害的发生,达到增产稳产的目的.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不能机械地每天定时开机,而应根据天气、水质、底质的变化,结合对虾的放养密度和个体规格,灵活掌握.不要认为晴天藻类的光合作用强,不开增氧机对虾亦不会缺氧浮头.由于池水的透明度较小,光照不能达到塘水的中、下层,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尤其是炎热的夏天,热阻力使得溶解氧和水温分层,表层水中丰富的溶解氧不能扩散到底层水中,底层的溶氧水平会越来越低,影响对虾的正常摄食生长.所以,即使是在藻类光合作用较强的中午前后,开启增氧机也是十分必要的,除了直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外,更重要的是将溶氧丰富的表层水带到塘底,提高底层水的溶氧水平,同时又把无机盐类含量较丰富的底层水带到表层,促进藻类的稳定生长,起到互补作用.晴天中午前后1点~3点钟开机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增氧措施,晚上在9点~次日清晨8点开机.  此外,阴雨天气或虾塘水透明度突然变大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弱,造氧减少,塘水的溶氧量较低;无风炎热天气,塘水分层现象明显,塘底较易缺氧.若遇上述情况,应尽量多开增氧机,并结合换水或采取其它处理措施,防止缺氧现象的发生.  3、减少虾塘污染物的积累  进行对虾养殖过程时,中、后期随着对虾个体的长大,日投饲量的不断增加,虾塘的有机物负荷不断增大,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无法排走塘底污染物的土塘养殖中,只能靠日常的换水和藻类的净化作用,来保持水质和底质的稳定,才能获得较理想的调控效果.  减少虾塘污染物的积累的有效措施是:①增氧机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尽量有利于整个水体的对流和污物在虾池底部中央和积聚;②养殖中、后期,适度进行的换水、排水,每次应少量多次进行,以提高排污效果,减少对对虾的应激;③适当混养一些食底鱼类,以期清除塘底污染及死虾.  4、有益微生物制剂的应用  虾塘中对虾及其它生物的代谢产物积累对对虾本身是有害的,当其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严重影响对虾的正常摄食和生长.在养殖生产中,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虾塘换水来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但在养中、后期,由于投饵量很大,单靠排水和添注新水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近年来,国内已专门研制和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制剂.利用微生物来分解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消耗多余的营养盐类,以促进虾池的物质循环,净化水质,是目前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的趋向.目前鱼药市场上出售的各种活菌均为异养型和化学合成自养型细菌的复合制剂.它们能将虾塘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以减少其毒性.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是由异养菌把蛋白和氨基酸分解为氨和其它无机氮,称为含氮有机物的矿化作用;第二步是由自养菌来吸收无机物.  养殖中、后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时,往往会出现虾塘水色变浓的现象,致使有些虾农因害怕而不敢再用.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它与微生物制剂中细菌和种类组成直接有关系.实践证明,在使用以异养型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的同时,适量施用光合细菌(以自养型细菌为主),利用光合细菌去吸收利用水中富裕的无机盐类,既可改善虾塘的水质和底质,又有助于维持水色的稳定.  五、饲料和饲养管理  饲料是对虾的代谢能量基础和生存、生长的物质基础,配备优质的饲料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养虾成败的关键.高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是养殖对虾获得高产稳产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对虾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几乎完全依靠人工投喂的配合饲料来提供.只有优质的饲料才能满足对虾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获得较高的饲料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减轻池塘的污染程度.南美白对虾具有典型的杂食性,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要求比其它虾类的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养殖南美白对虾不需要投喂高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更快,饲料系数更低,养殖产量更高,效益更好.  投饲量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水质和底质条件,对虾的个体大小、健康状况、生理状况、实际摄食量等因素灵活调整,做到合理投喂.投喂过量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污染水质;投喂不足又会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发育,轻则导致塘中对虾个体规格差异较大,重则降低对虾的体质和加剧塘中对虾的相互残食.  塘养对虾因放养密度较大,单靠饲料生物远不能满足虾苗的摄食需求,饵料生物只能作为辅助性饵料,必须在放苗的第三天至第七天即开始投喂幼虾人工配合饲料.前15天的投饲量一般凭经验来定,开始投喂的第1天,使用对虾开口料,每亩每餐日投饲量为0.1斤,每天投喂三餐;第2天起每天递增5~10%.经过半个月的饲养,虾苗逐渐长大,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扩大.此时应在池塘四边设置饲料观察网,每次在规定的进间内检查饲料的消耗情况,以调整第2天同一餐次的投饲量.每次检查时间的决定取决于对虾的个体规格.南美白对虾体长达到5cm之前,活动能力较强,摄食速度较快,应在投饲后2小时进行观察,投饲量以投后2小时内吃完为宜;体长在5~8cm时,应在投饲后1.5小时进行观察;体长达到9cm以上时,应在投饲后1小时观察.原则是在保证对虾吃饱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饲料在水中的浸泡时间,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减轻对池水的污染.南美白对虾贪食,且暴食过后会出现厌食现象,建议在养殖生产中严格进行投饲管理,应遵循逐日少量增加的原则增加日投饲量,以利于对虾保持旺盛的食欲.  南美白对虾喜食新鲜饲料,而不喜欢摄食经长时间浸泡的饲料.因此,在养殖的中、后期应适当增加日投饲次数,遵循少量多餐的投饲原则,以促进对虾的摄食和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减轻池塘的污染.  六、病害防治  对虾生活在养殖水体的底部,通常很难观察到它们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一旦发病,要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难度,而且患病个体大多失去食欲,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很难奏效.特别是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危害最大的白斑综合症和桃拉综合症,病情出现多呈暴发性,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因此,在对虾养殖生产中,必须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只有通过消除传染源,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对虾自身免疫力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病害的发生,确保对虾养殖的高产稳产.  对虾发生病害是病原、养殖环境条件和对虾自身免疫机制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对病害的预防必须从消除病原,改善、优化养殖环境和提高对虾自身免疫力等多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综合技术措施.  在我镇,目前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危害较大的病害是“红体症”.笔者认为,该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对虾感染了白斑综合症病毒或桃拉综合症病毒或弧菌,都有可能出现体色变红的症状,养殖环境恶化时同样会使南美白对虾体色变红.所以,当个别池虾出现红体症状时,应从多方面寻找病因,再针对主要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综合措施来控制病情的发展.养殖生产中,通常采用水体消毒、改善水质和内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综合方法治疗红体症.实践证明,虽然南美白对虾红体症对养殖生产危害很大,但只要能及时发现,及早采取综合措施,病情大多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转载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美白对虾虾苗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