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碧波小学描写学校景色的作文文

景物描写方法-小学作文-小荷作文网:应用文景物描写方法铁一小学校五年级   同学们在习作中经常要描写景物,有的片断练习要写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种游记要写景物
同学们在习作中经常要描写景物,有的片断练习要写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种游记要写景物;有的命题习作也要求描写景物。但有的同学在平时的习作中,遇到景物描写时,往往一写到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鸟语花香”;一写到鲜花总是“张开了笑脸,风一吹,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散发着阵阵清香”。要么就是说空话,什么“这里的景色多美啊!”“眼前的美景太迷人啦!”其实,北方的三月,还看不到绿色,有的花儿并不飘香,眼前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多迷人,别人还是不知道。那么,如何写好景物呢?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写。这里我就想在这方面作一些针对性的指导。使同学们能掌握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基本方法。 一、学习抓景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一)同学们,地各有貌,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请看以下片断,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1.出示“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 、大小进行描写的。 2.请同学们再读以下几个片断,看看这几位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②“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数量进行描写的。 ③“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鸟、甲虫发出的声响进行描写,反映了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喜爱。 3.写景除了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这些方面进行描写外,还可以从那些方面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呢?还可抓住景物的神韵、动态变化来写。 例如: 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大榕树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大榕树枝繁叶茂中所表现出的神韵进行描写,使我们感觉到她充满了生命力。 ②以上描写“火烧云”的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火烧云短时间里色彩变化多、快的特点,反映了火烧云的美、奇。 ③“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翔。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天相连。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江堤边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拳…… 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你看,那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机帆船的马达声、大轮船的汽笛声,江浪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支雄壮的交响乐。“呜“的一声汽笛。一艘万吨轮由远而近,所到之处涌起两排巨浪,呈八字形,像两条白龙朝两面三刀岸滚来,浪花扑打在江边的岩石滩上,溅起一簇簇白花…… 傍晚,夕阳把江面映得通红。此时,我和小伙伴们总爱到江边的岩石堆上捉螃蜞。一个傍晚可捉二、三十只。 晚上,沸腾的江面恢复了宁静。这时,停靠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轮灯火辉煌,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把船边的江水也映红了。江风阵阵,迎面袭来,驱散了夏日的暑意。”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江面从早到晚的变化,写出了江面特有的美景。 ④我们的教室和操场中间,有一条甬道,甬道两旁是两排齐刷刷的梧桐树。 春风给它满枝叶苞,点点鹅黄,片片嫩绿。夏日,一张绎叶就是一个绿色的巴掌,托着一轮骄阳。一棵树就是一把漂亮的遮阳伞,树下清风习习。 梧桐美在秋天。每天中秋过后,几场秋雨。几阵秋风,把那叶子染成锈红色。此时,蓝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高空,秋阳淡光,梧桐白白的躯干,红红的树冠,显得分外娴静、妖娆,优雅、庄重。走在这甬道上,置身在画图中,沉浸在恬适的氛围里。 不必可惜,西北风一夜刮尽树叶,那遍地铺金,不正象征这金色的丰收季节吗? 冬天,梧桐粗壮的树干,光秃的枝桠,倔强地挺立在那里,顶严寒,斗风雪。看到它,缩颈袖手的人会挺起胸来,凝视它的身影,会油然而生敬意。 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梧桐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梧桐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总结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几种方法 同学们,以上这些片断告诉我们,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 另外,还须注意描写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位置:发表区 & 年级:小学5 关键字,话题作文作文id:128775 来源:原创
字数:2207 投稿日期: 11:02:00 点击:次&
点评&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2收藏 精品 点+1还行 发表 点-1真糟 退稿 点 && &获奖作文精品:小学·写景
&&&&&&&&&&&&&&&&
/ 获奖作文精品:小学·写景 
  统观全文,作者喜爱鼓浪屿的感情表达得很充分,开头写自己“向往已 久”,最后写到了海边“来不及??,一头扎进??”,这样就把一个内陆 孩子来到海边,看到美丽的海岛风光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捉螃蟹河北 段绍臻  那是我 9 岁那年的一个星期天,天气晴朗,正是捉螃蟹的好时候,我和 叔叔约好去捉螃蟹。中午,我们吃完饭后,拿起一只水桶,便出发了。  我们来到小河边,放下水桶,卷起裤腿,跳到河里,只见三只又肥又大 的螃蟹,夹子对夹子,嘴对嘴,向水面上吐着泡泡,好像知道我们来捉它们, 正商量逃跑的办法。我一看,这螃蟹黑色的硬壳,小小的眼睛,还有两只大 钳子,你要碰它一下,它准会举起大钳子,向你示威。我轻手轻脚地来到它 们的旁边,刚要伸手去捉它们,只见螃蟹四处逃窜,有的钻到石头缝里,有 的爬到石头底下,我忙扒开石头,螃蟹见我已发现了它,忙又向别处爬去, 我紧追不舍。哎呀!是哪个鬼东西夹住我的脚了,我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 灰螃蟹,我使劲想把它甩掉,可适得其反,它夹得越来越紧,疼得我“哇哇” 叫,忙喊来了叔叔,叔叔一看,笑眯眯地说:“你别动,把它放在水里,它 自己会跑开的。”我心想,这样能让螃蟹松开吗?我半信半疑地把脚伸进水 里,螃蟹果真松开了夹子,我趁机捉住了它,看着它那副气急败坏的样子, 我高兴地说:“怪不得你横着走,原来你真是横行霸道哇,瞧!我的脚都被 你夹出血了,生疼生疼的!”我索性坐在石头上,叔叔走过来,像看透了我 的心思,说:“原来臻臻是个胆小鬼,螃蟹夹了一下,就不敢捉了,真没出 息。”我不服气地说:“有什么了不起。”说完,我起身又去捉,叔叔忙告 诉我,捉螃蟹要捏住它的硬壳。我点点头,照叔叔说的去做,这儿翻翻那儿 找找,在一块石头下找到了两只螃蟹,我慢慢地接近它们,等离它们一尺远 的时候,我一弯腰,猛地一扑,扑了个空。两只螃蟹没命地逃着,我仍紧追 不舍。叔叔在半路拦住了它们,它们一见,逃不掉了,便摆出“战斗”的架 势,两只螃蟹屁股对屁股,两只大钳子挥舞着。我壮着胆子走到它们身边, 一弯腰,轻而易举地抓住了一只螃蟹,把它放进桶里。刚才还威风凛凛的它, 现在钳子一缩,连连后退。我又跳进河里,捉了不少螃蟹。这时天色已晚, 我们便带着战利品高兴地回家了。这次捉螃蟹真有意思,每当想起当时的情况,我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代。【简评】 本文写了作者和叔叔一起捉螃蟹的一段趣事,写的生动有趣,如“螃蟹好象知道我们来捉它们,正商量逃跑“办法””“它们一见逃不掉了,便摆出“战斗”的架势”等等,赋予动物的人的心理和动作,便使文章更充满自 然、天真的童趣。桥
童加 我第一次登上高高的立交桥时,踮着脚,抚摩着那平滑的桥栏,新奇极了。突然,我发现四面八方的汽车好像都朝我涌来,瞬间又从我脚下风驰电 掣般地掠过,这神奇的情景真让我眼花缭乱。看着,看着,我又发现了一个 “奇迹”:咦!如此庞大的立交桥竟没有一盏红绿灯。我不解地问妈妈:“难 道不会出交通事故?”妈妈笑了笑,指着络绎不绝的车辆告诉我:“这座桥 是立体交叉形的,各种车都按指定的路线行驶,减少了它们之间的矛盾—— 交通阻塞现象,这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啊!”听了妈妈的话,我似懂非 懂地点了点头。不过,我立刻想起了我家门前那条又窄又小的马路,什么时 候也会变得这么漂亮?  转眼间,一座座造型奇特的立交桥耸出了地面,它也在偏僻的北郊“安 家落户”了。你看,马甸立交桥像珍珠一样嵌在京城的北面。这座新生的桥, 桥面可并行五六辆汽车,两侧的自行车道用鲜花草坪隔开,好像各种车辆都 在花的海洋中游荡。造型典雅的桥栏披上了美丽的鱼纹图案。一盏盏流线形 的电灯像卫士一样守在桥的两侧。每天我迎着旭日来到这里,总要凝神眺望远方,一种亲切、新鲜的情感,洋溢在我心中。 站在桥头向南眺望,透过淡淡的晨雾,历史悠久的德胜门渐渐清晰起来,焕然一新的箭楼迎接着从郊区进城的工人、农民、学生??回首望去,北面是著名的昌平公路,在那宽阔的一级公路尽头,矗立着绿树掩映的土城,这 是古老的北京城的见证。“蓟门灯树”是燕京八景之一,而具有现代化设施 的亚运村将要建在土城的旁边。不久立交桥还要迎接各国朋友呢!桥的东西侧是北京交通的大动脉之一——西三环路。纵横交错的脚手架,舒展钢臂的起重机,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别具一格的日本公园,在阳 光的照耀下,向人们预示着北京更加壮丽的美景。当我看到立交桥的长臂拥抱着数以万计的车辆时,当我看到桥下盛开的鲜花迎着朝晖微笑时,当我闻到习习清风送来的阵阵花香时,我陶醉了,心 中充满无限的爱。啊!立交桥,我心中美丽的桥。我将用自己的画笔为首都设计形形色色的空中“彩虹”,让北京成为一座同世界人民友好往来的的巨型“立交桥”!【简评】 由桥的“特异”功能,写到桥的艺术风格——立交桥是北京城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其本身就是城市典型的一角。 接着写站在桥上所见到的南北、东西的景象,北京城朝气蓬勃的图景便被更形象地画了出来。写桥而不停留于桥,写景而将情渗透在其中,文章就 显得丰富多彩了。参观郑州黄河公路大桥
张平 “到了!到了!”车厢里,我旁边的几位同学兴奋地嚷起来我一下子蹦起来,一边探着头朝前望,一边着急地问:“哪儿!在哪儿?” “喏,在那儿!” 我顺着身边同学手指的方向望去,啊!看到了,看到了,那横跨大河南北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那银灰色的桥身像一条宽宽的腰带,束在一眼望不 到头的黄河上,给汹涌澎湃的黄河增添了风采。“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 里出龙门。”如今人们正在征服黄河,又一座现代化的大桥竣工了!  我们乘坐的汽车顺着引桥越升越高,地面上的房屋越降越低,我向车窗 外望去,远远地,看到了矗立在桥头右侧的桥名碑。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 邓小平爷爷的亲笔题字:“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这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流 金溢彩,光耀夺目。  汽车“呼”地一下开过桥名碑,驶上正桥,在宽阔的可以并排行驶四辆 卡车的公路上向北疾驶着。迎面开来的车辆,一辆接着一辆,两侧的灯柱弓 着腰,一对对流水似地向后闪去。前面的路望不到尽头,好像永远也走不完 似的。不知什么时候,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数起路灯的个数来了:“37、38、39??”车厢里很快又有许多同学加入了他们的行列:44、45、46??”  举目向远方望去,一幅美丽壮观的“画卷”跃入我的眼帘,只见黄河水 滚滚向东流去,水面上波光粼粼,反射出耀眼的阳光。远处,水天融为一体, 只有天边的水流反射出一道刺眼的白光。这“画卷”让人觉得是一首立体的 诗,是一曲凝固了的音乐。不知不觉,汽车行驶到了桥的北端。老师讲,桥有 5 公里多长呢!我不禁吃了一惊,暗想:怪不得走这么长时间。 汽车又往回行驶到桥中央停下来,我们依次下了车,站在桥面上,手扶着栏杆往下看,看到了稍稍突出桥面边缘的桥墩。又侧过身子向前看去,这一下子可看清楚了:一个个巨大的桥墩,恰似一只只巨龙的爪子,深深地插 进急流之中,稳稳地托住了这条钢铁巨龙。这时,老师向我们介绍说:“这座大桥有 138 个桥墩,都有 65 米深,相当于 20 层的大厦那么高。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讲一下工人叔叔建造桥墩的故 事??”  听着老师讲的故事,看着那坚实的桥墩,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情 景:造桥墩用的钻头被石片卡住了,潜水班的叔叔们主动请求下水搬石片。 石片被陷在烂泥里,搬不动,叔叔们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抠,戴的双层手套都 被磨破了,两手也被磨出了鲜血,但工人叔叔还是顽强奋战。就这样,轮番 下水 98 人次,叔叔们用双手抠出了 50 多万斤石片,终于建造好了一个个桥 墩。  我不禁为工人叔叔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在建造过程中,涌现出 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正是这些英雄人物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假如不是 这样,建桥的工期怎能如此神速,比原计划缩短 20 个月呢?  站在桥上,手扶栏杆,我不禁浮想联翩:48 年前,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 扒开了黄河大堤,致使河水泛滥,黄河两岸的劳动人民受尽了苦难。今天,  就在当年决口的地方,一座雄伟的黄河大桥越激流,跨险滩,巍然飞架在黄 河两岸。在这座大桥上,凝聚着多少工人叔叔的汗水和心血呀!我们的祖国 正在向着“四化”大踏步地迈进,这座在世界上居第二位的黄河公路大桥的 建成,不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啊,大桥,你是一个伟大时代历史变迁的 见证;是人民向现代化迈进的壮举;是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丰碑!“上车了!”喊声把我从沉思中惊醒。 汽车往回行驶着。我透过车窗,又回头望了一眼那雄伟壮观的黄河公路大桥。啊!再见了,时代的骄子;再见了,一座造福于人民的大桥!【简评】 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却选择人造的黄河大桥与之相匹配,相映照,象征着人对自然的利用,人对自然的征服。 文章一起手就十分有气势,用几位同学兴奋的嚷,“我”急切的问,造成一种悬想,渲染一种气氛,然后写:“那银灰色的桥身像一条宽宽的腰带, 束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黄河上,给汹涌澎湃的黄河增添了风采。”就像大将军 出场前先来了一通锣鼓。  文章的后部分又通过建桥工人的故事和旧时代的黄水泛滥,使主题得到 了深化,让读者对大桥有更深厚的感情。  参观三元立交桥  10 月的北京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在这美好的金秋时节,我们怀着喜悦 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北京东郊目前全国最大的旱桥——三元立交桥。  下了车,只见马路两旁绿树成荫,楼房林立。花坛里,菊花吐蕊,串红 争艳,非常好看。远远望去,三元立交桥犹如一条银白色的巨龙盘卧在那里。 我们顺着绿树荫下的石头小路,来到了参观地点。总工程师刘伯伯热情 地接待了我们。他告诉我们:“如今的三元立交桥,已不是原来的牛王庙了,6 个月来,这一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闻不如一见,听了刘伯伯的介绍,我们更想亲眼看一看这规模雄伟的立交桥了。大伙迫不及待地登上了立交桥。我的眼前一亮,好大的桥啊!这 是由三座钢筋混凝土桥,五座栈桥,8 座地下人行通道组成的建筑群。远处,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宽阔平坦的通衢大道向远处伸展着。美丽的街心花园 吸引着无数游客。看到这番景象,谁能相信过去这里曾是遍地垃圾的荒草坟啊!我扶着雪白的栏杆放眼望去,宽阔平坦的桥面上均匀地分布着 11 座高达30 多米,照射直径为 120 米的高架路灯,一根根擎天而立,气派非凡,宽宽 的桥面足有 20 多米,可以并排行驶十辆汽车。桥中心,车辆飞驰,南来北往。 低头看去,桥下公路两旁的空地上,长满了绿色的小草,还用鲜花摆成了各 种图案,更加衬托出三元立交桥的雄伟壮观。通过三元立交桥这个小小的窗口,我看到了祖国 36 年来的辉煌成就,也看到了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简评】 文章先交代了桥的地理位置,给建筑的空间定了位,接着以“巨龙盘卧”的比喻,给建筑的形象定了位,然后仔细描写了登上立交桥后所见:粗观,写建筑群之“大”;细观,写桥面之“宽”,高架路灯之“高”。这样由远 及近,从整体到部分,一层层地写,使雄伟的建筑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 面前。洞
周玲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游览了贵阳的地下公园——白龙洞。  地下公园门口的大石块上,雕着“白龙洞”3 个大字,两旁是用玉石雕 琢而成的两条飞龙,洁白晶莹,很有气派。讲解员说:这个洞是挖防空洞时 发现的,周总理视察后建议进行整修,对外开放,现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 胜地。  走进洞口,我立即感到一阵凉意。开始一段是黑洞洞的,一个拐弯后, 眼前一亮。啊,彩灯,好一派五彩缤纷的风光!原来,这里是一个又高又大 的岩洞,像一座十分宽敞的大厅,可容纳几千人开会。我边看边想,猛一抬 头,呀,哪来那么多张牙舞爪的龙,在头顶上滚动?看,这一条紫龙,瞪着 两颗黑宝石般的眼睛,张大着嘴巴,两只龙爪紧紧抓住另一条龙的尾巴,像 是要把它吞吃掉。瞧,这一条青龙,正在呼噜呼噜地睡大觉呢!哦,那不是 两条白龙吗?它们却正在嬉戏玩闹,情趣盎然,格外逗人喜爱。我想,这也 许就是“白龙洞”命名的由来吧。看着这些姿态不同、色彩各异的龙,我仿 佛来到了神话中的龙宫。我们跟随着讲解员向洞的深处走去,里面又是一番景象。那些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组成了一群群栩栩如生的塑像。有的像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有 的像倒挂着的北京鸭,有的像巨大的玉盘。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老鹰捉小鸡”。 一只从高空俯冲下来的老鹰,仿佛在半空中盘旋了一会儿以后,猛地向小鸡 扑去。转了一个弯,又进一个洞。这里的光景更加绚丽多彩。在灯光的照耀下,我发现一棵又高又大的“榕树”,无数雪白的树根,夹着茂密的枝条一直垂 到地下。更有趣的是那些石柱,用手轻轻一敲,就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那么清脆,那么悦耳。忽然,潺潺的流水声吸引了我,原来这声音来自一条 地下河。河上架着一座“百步桥”。我特地去走了走,数了数。正好 100 步, 真是名副其实的百步桥啊!过桥后,就到了出口处。我回头望了望那些奇异 的石钟乳,依依不舍地出了洞。大自然多么奥妙啊!它用自己的神力,创造了无穷的奇景。这些奇景,只有在今天,才能焕发青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简评】 小作者注意观察,并且抓住了洞景的特征来写。写“龙”,是全文的重点。文章描绘了“龙”的各种情态:紫龙之凶猛,青龙之疲乏,白龙之活泼?? 通过丰富的想象,将岩洞里静止不动的岩石,写成了活灵活现的“飞龙”。 其他景观的描写,也无不渗入了想象。不仅有了竹竿,北京烤鸭和玉盘, 而且居然将石钟乳想象成“老鹰捉小鸡”。深邃的蓝天上,苍鹰浮于云端, 忽而“俯冲”,忽而“盘旋”,突然“猛地向小鸡扑去”,把静态的东西写得栩栩如生。 有了想象之笔的点染,景色就会活起来。双龙洞  家乡的双龙洞,中外闻名。如果你不信的话,有郭沫若爷爷“岭寄此景 域中孤”的题诗为证。  要游双龙洞可乘坐客车。春天,客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盘旋而上,从 车里朝窗外望去,山上树木郁郁葱葱,似火的映山红不时从眼前闪过。清澈 的溪流时缓时急,好似在演奏一曲山歌,那歌顺着溪流,回荡在百里之外。 从金华城内乘车到双龙洞仅需 30 分钟。一下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 片翠绿的青山。山上盛开着一簇簇如火的映山红,洁白似雪的野花,远远望 去,有红,有绿,有白,如同巧手织成的壮锦。更有那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清脆悦耳的鸟鸣,一时间,仿佛进入仙境,哪个不被它陶醉呢! 在绿色的树丛中有一排整齐的石头阶梯伸向双龙洞口,沿着阶梯向上约走 200 米,便是双龙洞。 双龙洞外洞口很大,容纳千把人也不觉拥挤。洞边的石壁上刻着醒目的“双龙洞”3 个淡黄色大字。洞口顶上有两条巨龙把守着,一条是青龙,一 条是黄龙。它们威风凛凛地昂着头。进入洞内,便可听到潺潺溪流声。洞一 边铁栏杆下有一股清泉在流淌,这里,四周是悬崖石壁,这股清泉是从什么 地方流出来的呢?仔细寻找才发现泉水是从洞壁下的一条缝隙里流出来的。 虽说这是缝隙,却能通过两只平底小船。要说这船有多大?可躺咱们小学生 三四人,小船一只进,一只出,电控拉纤。我们兴致勃勃地跳上小船躺平, 服务员一按电钮,小船就缓缓向前开去。躺在船上,谁也不敢动一动,生怕 撞破了头,擦破了鼻子。船开进缝隙时,眼前一片昏暗,缝隙上方的那块巨 石好像在往下压,使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小船大约行驶了十几米就驶进了 内洞,眼前顿时一片亮光。内洞里五颜六色的灯,照耀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石 头。这时,讲解员打开手电筒,指着两条鳞光闪闪的石龙,介绍说:“这是青龙和黄龙的龙身和龙尾,龙头在外洞。”仔细一看,这是由石钟乳组成的 石龙,龙身上还有水珠,一闪一闪的仿佛在翻腾。还有一只石钟悬挂在洞顶。 传说王母娘娘就是敲这石钟召集各路神仙聚会的。用石敲它,嗡嗡有金钟之 声。这石钟可惜在十年动乱中破损了。再顺着讲解员手电筒照着的位置一看, 呵,原来是个高额头的老寿星,在老寿星的面前还放着一个石仙桃呢!老寿 星的右下方趴着一只八九米长的的大海龟。我们再往前走,又可以看到两蛇 盘龟,蝙蝠、狮子??个个栩栩如生。这时你就会觉得内洞比外洞还要大, 还要多彩多姿。  乘船驶回外洞,再看看守在洞口的青龙和黄龙时,更觉得神奇,龙头在 外洞守着洞口,龙身又弯弯曲曲地伸到内洞,多么奇妙的景致啊!人们不禁 赞叹大自然的巧妙。如果你眯起眼睛向两条龙望去,仿佛双龙昂起龙头,舒 展龙躯,正飞向蓝天??  双龙啊双龙,你吸引了多少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你吸引了多少诗人和画 家为你赋诗作画,你为我们家乡增添了多少瑰丽的色彩啊!我爱你,景色奇丽的双龙洞。【简评】 通篇以描述双龙洞“奇形怪状的石头”为重点,一步一景。其中以摹状“两条鳞光闪闪的石龙”为最详尽,并依据两条石龙的奇特形态,将内外洞的介绍自然地联系起来。 作者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在写景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思。如写从车窗望外,野花似火,清流潺潺的景色时说:“好似在演奏一曲山歌”,“回荡 在百里之外”;描述神奇的双龙时,又写道:“多么奇妙的景致啊!人们不 禁赞叹大自然的巧妙。”等等。这样写,能增强景色的感染力。山             胡哲冰 黄山,这是多么吸引人的地方,多少人想去那儿一游啊!没想到,我居然有机会跟妈妈一起去游览,这多么令人兴奋啊! 一进黄山,我简直不知道看什么好了。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飞流直泻的瀑布,像一条银白色的绸带,从半天里挂下来,夹带着哗哗的水声,急 流奔腾,气势雄伟,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顺着 山沟蜿蜒曲折流到了我的脚边,成了温顺柔和的丁冬泉水。那泉水真清啊! 就像一块透明的玻璃,一眼就可以想到水底的沙石,我忍不住把脚伸了进去, 呵!冰凉冰凉的泉水真比吃棒冰还凉快!我多么喜欢这儿的泉水啊!  我爬过上海长风公园的铁臂山,可还没见过黄山这样陡峭壮丽的峰峦! 黄山真高啊!高到望不到顶头,一个个山峰直插云端,铁臂山和它相比只能 算是一个小土堆了!黄山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 像猪八戒吃西瓜,还有的像武松打虎??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黄山真险啊! 上“天都峰”的山路几乎全是直上直下,与地面成 90°直角,非得拉着铁索, 用力才能爬上去。最危险的要算是“鲫鱼背”了,这是在两个山顶间架起的 一座天桥,它高达 1800 多米,两面悬空,低头向下一望,不禁叫人胆战心惊, 稍不小心,就会摔下万丈深渊。登“天都峰”的人,回头一望,都会不约而 同地发出一声:“好险啊!”黄山的云海太美了!近看云海,像一层浓雾,把那些奇峰异景遮得无影无踪,大风一吹,雾气飘走,一个一个的奇妙景象又都展现在眼前;远看, 朵朵白云又像对对白色蝴蝶,围绕着山峦,翩翩起舞;登高看,10 里间,就 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海洋,把一座座峻山淹没在里面、只露出一个个山尖,仿 佛是大海里的小岛。在云里,时隐时现,使人感到如入仙境。黄山啊黄山,你美丽奇妙,雄伟壮观,我深深地爱上了你。我希望能有机会,再一次来欣赏你雄伟壮丽的丰姿。【简评】 世界的万事万物,既有外在的形,又有内在的神;本篇的小作者,就既注意了山的外形,又注意了山的特点、山的精神。写瀑布和山泉,是写黄山的序幕,接着下来,他以三个特点来概括,描绘黄山的景貌、让人看到黄山 瑰美的精神。  第一层描绘的是黄山的高;第二层写的是黄山的险;第三层则写黄山云 海的美。每一层的描绘中,又注意了美的多姿多态,如绘云海之美,先近看, 再远看,最后登高看。  游九华山
沈磊 唐代诗人李白曾有“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大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著名诗篇。 暑假中,我有幸跟爸爸到九华山一游。  天台是九华群峰之冠。古人有不到天台不算游过九华的说法。因此,我 与爸爸到九华山的当天早晨,便马不停蹄地向天台进发。  一场大雨刚过,唤起了漫山云雾,我和爸爸穿云破雾踏上山径。山路两 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远远望去,天台峰高插云间,如一把穿天银剑耸立 在云雾之中。我们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景色,经过百岁宫、回行阁,直 至天台峰下的凤凰古松前。  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 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  起初,我劲头十足,赶超了几位老人,但是随着山路的明显变陡,我的 冲劲渐渐地小了,走不一会儿,已汗流浃背,“呼哧、呼哧”地直喘粗气。 我停下来俯视山脚,凤凰古松已像小树苗一般;再仰望峰顶,它仍旧隐现在 云雾深处。到峰顶还有多少路呢?我想打退堂鼓了。爸爸说:“走完石阶便 到山顶。”于是,我又鼓足气力向前冲去,走不到十来步,我一屁股坐在地 上,实在走不动了。“难道你还比不上古代三步一磕头上山拜佛的人吗?你脚下的路是筑路工人用血汗开成的,登山不畏难,畏难不登山。”爸爸激励着我。这时,赶 上来的一位老人也帮着爸爸说服我:“小朋友,怎么不走啦?‘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古人这句话说得多么正确!你要看到九华山全景,就必须登 上峰顶。走吧!咱们一起上。”听了父辈们的教诲,我激动万分,疲劳顿时 消失了大半,跳起来继续前进。到了最后一段,石阶已成了“碰鼻阶”,两 侧是万丈深渊,叫人看了头晕。我好像头顶着前面人的脚,脚踩着后面人的 头,一步步向上爬着。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峰顶。在这里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但见莽莽苍苍,九华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极目远 眺,大江如练,再远处,黄山庐山等名山隐约可见。此时再看刻在石壁上的 “非人间”三字,觉得更加传神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啊,攀登高峰,必须付出极其艰辛的 努力。【简评】 一般记游的文章,均是按游程依次来写,本篇却并不依次记叙登九华山所见到的风物。小作者不写漫游之乐,而是写登临之趣,所以专写了登峰。 在登峰的过程中,虽也用了写景文字,但更多的是在叙述登山的艰难, 父辈的鼓励。登上顶峰时所欣赏到的景色,那才是精采,景也美,文也美,文字之美,正好传达出这一高峰的景色之美。 要将最瑰丽、斑斓的笔墨放在景色的最美处。索道             徐蒿泉 你到过香山吗?乘过索道吗?你若到了北京,不去香山,那将是一件遗憾的事。我们全家在 7 月 11 日——我盼望已久的日子,到香山尽兴地玩了一 趟。  这天下午,我们到了香山,一路上,看到一片繁华的景象:买卖成交, 生意兴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我们走进香山公园的大门,只见一条钢索高悬半空之中。这便是香山索 道。由于我是第一次见到,感到十分新鲜有趣,便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 排队买票,和爸爸、妈妈一同进入站台。举目只见一张张双人椅悬空高挂在 铁索上,初一看,真使人胆战心惊。前面的人纷纷坐上双人椅,那双人椅带 着他们摇摇晃晃地向上移动。这时,我既想上去,又不敢上去。妈妈鼓励我 说:“别怕,勇敢些!别人不是安然无恙吗?”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怀着好 奇心和她一起坐上双人椅。  双人椅沿坡徐徐上升,我心里像有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突然,椅子 震动了好几下,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把我吓了一跳,不知是怎么 回事。一会儿,椅子又发出“咯噔??”的声音,震动了几下。我壮大胆子, 循声望去,这才发现这声音是由于双人椅经过支架,和齿轮碰撞、磨擦时而 发出的。一场虚惊之后,我松了口气。突然,椅子又发出“吱呀吱呀??” 的声音,我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喉咙口,似乎就要蹦出来了。四处一望,原来 是别人的椅子经过支架时传来的余震。我总算放心了,但是根本不敢往下看, 心中只想:快到达香炉峰。到了香炉峰,我们在上面玩了一会儿,便又乘坐索道下山去。这次,我心里有底,不再害怕,观赏起大好风光来了。只见满山遍野到处都是古松古 柏,遮天蔽日,听说,这里即使在三伏天,走路也不见汗,真是消暑胜地啊! 在索道上还可以看到香山红叶。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听爸爸说,秋天 到这里来,能看到枫叶似火、瑰丽无比的景色。在索道上,也能观赏到北京 夏日全貌。只见树木郁郁葱葱,绿荫蔽天,祖国的“四化”建设不也像万木 争荣吗?我所乘的索道是我国自行建设建造的第一条索道,它于 1983 年建成,1985 年正式使用。我们真是有幸,赶上了好时候。它上下水平线 1273 米, 高差 431 米。在这样险峻的山上,能做到这样,足见它是一项宏伟的工程。 “你看!”妈妈指着昆明湖对我说。我举目远望,原来有些气魄的昆明 湖,在这里一看,只不过是一盆清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佛香阁、 排云殿,成了盆景了,白塔、玉泉宝塔都成了小工艺品,碧云寺成了小玩意儿。整个北京城,好像是一幅著名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笑一笑!”爸爸对我们说:“咔嚓”一声,爸爸把古老的北京城拍了下来,也把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祖国景色拍了下来,照片也记录了我们合 家乘索道的欢愉。【简评】 写文章不但要懂得哪些要写,更要懂得哪些不要写,对香山一游的其他部分,小作者或是简,或是略。全文只是详写乘坐索道上下的这一段,因为索道是新鲜玩意儿,是少年朋友兴趣之所在,而且这一段的观览,如缩千里 山河于尺幅之中,将香山乃至北京的全貌,尽收眼底了。  详中又有略,略中又有变,乘索道上山,只写新奇之感和胆怯之感,而 在下山部分写景观,前后不重复。  嘉陵索道的游览记             唐良瑜 自从看了日本电影《妈妈的生日》后,我被电影中的索道车吸引住了,我真想去坐一坐哟!而今,我的愿望实现了,在我们重庆也建起了一条嘉陵 客运架空索道。一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坐索道车去游览。  刚转过沧白路口,我们远远地就望见像飞机却没有机翼,像汽车却没有 轮子的索道车,正在不快不慢地凌空飞行。同学们看呆了,不由自主地停住 了脚步,尽情饱览。这时.我不禁想起一首诗:横越嘉陵碧波, 那两根坚韧的钢缆, 把当今的蜀道, 自信地牵上青天, 似行星飘渡银河, 像风筝漫游蓝天。  ?? 我们来到索道南站,只见“嘉陵索道”四个用大理石镌刻的鲜红大字,十分引人注目。我们走上三楼“山”字形的站台上,一位解说员阿姨对我们说:“嘉陵索道全长 740 米,两组索道分别由承载索和牵引索组成??”我 们闻声望去,两组索道有力地向嘉陵江北岸延伸,最后在溟中消失。操纵台 上,两位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操纵着索道车。这时,一辆红黄相衬、呈流 线型的索道车徐徐驶进了站台。车身色调是那么柔和、协调,形状是那么神 气。一个巨大的机械手牢牢地抓住车厢,用 6 只大滑轮挂在承载索上。上车 了,我们争先恐后地进入车厢。开车铃声一响,索道车启动了,只见站台和 拔地而起的楼群飞快地向后倒退。车内没有马达轰鸣,只有滑轮发出的轻微 的嗡嗡声,真使人感到仿佛在腾云驾雾一般。极目瞫望,只见行人如蚂蚁, 汽车像甲虫,朵朵白云像盛开的大牡丹飘浮在空中,那碧绿色的嘉陵江水唱 着欢乐的歌滚滚向前。沿江整齐排列着的船只整装待发。那满载物资的千吨 巨轮正乘风破浪,昂首前进。还有那密如森林的起重机在繁忙地工作着,整 个重庆港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位同学诙谐地问:“你们说,现在 谁对索道车最眼馋?”同学们都愣住了。“哎,告诉你们吧,要数牛郎织女 最眼馋!如果银河也安上这玩艺儿,他们就不会一年到头只盼一个 7 月 7 啦!”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不一会,索道车就到达了北站。这索道车把 江南江北联结在一起了,山城人民多年的心愿实现了。我不由得又想起另一 首赞美索道的诗来——啊!嘉陵索道, 您那两根平行的钢缆, 是数学式里的等号, 它精采地演绎出, 江北等于江南, 企求等于现实, 天堂等于人间。不一会儿,我们又乘着索道车回到南岸,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说:“这次坐索道车真有趣,简直过了一次‘飞机瘾’!” 啊,嘉陵索道!你为嘉陵江南北两岸人民的交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你为山城增添了瑰丽的色彩。【简评】 这位少年朋友乘索道车,滋味就与前面那一位不同,悠哉乐哉,全无紧张心理。也是因为是四川的崽儿,土生土长,已看惯了嘉陵江的波涛,而上 一篇作者是上海的小朋友,初见不高的山,心跳也会增加的。  因为心情轻松愉快,在观景之余,居然一再地想起诗,引在文章中,增 加游记的感染力,以诗歌的艺术美,映衬了景色的自然美与记叙所要表现的 主题,也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游山  人们传说:网岙的石门山上奇峰罗列,怪石嶙峋,飞瀑碧潭,风景如画。 还说网岙老龙在那儿筑起过富丽堂皇的龙宫。说得我心里痒痒的,恨不得长 上两只翅膀,飞到那里去看个痛快。  9 月 8 日,我们五年级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兴冲冲地沿着崎岖的山路, 向石门山进发。一路上山青水秀,景色迷人。  上石门山,先得过石门。所谓石门,真有点名不虚传。两块大石,分立 在要道两旁。左边一块,巍然矗立,如守门卫士;右边一块,像只巨大的青 蛙,威武地迎面而蹲,半张着大嘴,如在盘问进入龙宫的人们,形态逼真。 通过石门,来到了一个山坑。坑边有个悬崖,悬岩遮天,宛如凉棚,崖 顶的那块巨石,像顷刻要倒下来似的,真险啊!我们争先恐后地走进那个天 然的“凉棚”,一股凉爽的山风迎面吹来,这时比吃冷饮还要舒服。我一头 躺在一块光滑的像床一样的大石上,抬眼仰望,啊!不知是哪个手艺高超的 石匠,把“凉棚”顶凿得那样平整,简直跟水泥房的房顶一样。我们在“凉棚”里歇干了汗水,又兴致十足地前进。 越过山坑,绕过一块如巨人之拳的大石,我们又曲折盘旋而上。 “飞来峰!飞来峰!”前边有人大声欢叫。大家的目光一齐投向飞来峰。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像巨人,有的说像直立的黑熊,有的说像大蘑菇??其实都是各人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的飞来峰的不同形态。这 时,我顺着身边的一位同学所指的方向望去,发现飞来峰是一块耸立在山腰 的巨大岩石,靠近顶部像个老翁,他背着一块沉重的条石,被压得驼着背, 弯着腰,正艰难地往上一步步地攀登。我们继续登山,来到高处,再回头看看飞来峰,啊!变了,“老翁”变成大乌龟了。“看!那上面翘着的石头,多像乌龟伸出的头和颈;看!它背 上还驮着个大水泥包呢!”我大声地说。老师接过话题说:“当年网岙老龙 王大兴土木建造龙宫,征集了全村的壮丁还不够,连它的虾兵蟹将,甚至乌 龟丞相也被拉来背石头了。因为他平时不爱劳动,背着石头慢腾腾地爬行, 龙王见他偷懒,就罚他站在这里??”说得大家哈哈大笑。经过了拔地而起的“一线天”,绕过了龙王歇脚的下龙潭,穿过箭竹丛,山路更加狭窄,路旁的荆棘野草长得没过了头顶。我们“披荆斩棘”地穿行 其间,一会儿走在山坑左边,一会儿走在山坑右边,心眼里盼着早点看到上 龙潭。  突然,哗哗的流水声,像万面金锣齐鸣,从前面传来,上龙潭到了!大 家抬头望去,龙潭左右山壁陡峭,上方,一道银瀑从峭壁悬崖上飞流直下, 中途分成了几绺,约有二三十米高,像银河从九天落了下来,又像透明的水 晶柱支撑着即将倾倒的危岩。  走近龙潭,只见从飞瀑中喷溅出来的水珠,大的如珍珠般晶莹透亮,欢 蹦跳跃;小的细如烟尘,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濛濛水雾,给山涧林木披上 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一阵阵透心的凉气迎面扑来,驱走了人们身上的热汗和 疲劳,换来了一身凉爽。  上龙潭三面环山,像一块碧玉镶嵌在众山之间。它直径六七米,潭深二 三米,一潭碧水,着实喜人。龙潭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清潭底的沙石和水 草;龙潭的水真静啊!跟奔流的小溪恰好成了鲜明的对比。同学们纷纷捧潭  水解渴,潭水清凉,饮后大家都说家乡的水真甜! 看罢潭水,我们就地休息,指点远近山景,说说笑笑,津津有味。我想,人们把上龙潭叫龙宫,大概是对这里的青山绿水、奇石怪峰、茂林飞瀑的赞 誉吧!【简评】 过石门,进“凉棚”,看飞来峰,观上龙潭——我们同样随着小作者领略了这里奇石怪峰、茂林飞瀑的风光。文章的游踪是清晰的,景观是具体的, 而除此之外,小作者还特别描写了游览者的“游兴”,这更增添了自然景观 的生动和趣味。忘不了的佘山             虞舜华 我忘不了那连绵起伏的佘山,忘不了那令人陶醉的佘山的绿。佘山是我们上海市郊平原上的一座山,它虽然不像桂林的山那样秀,那样奇,那样险, 却有着它自己的独特之处,那就是它的绿。  那天,我们乘车到佘山去开展队日活动。从学校出发,车行了一小时左 右,车厢里的同学们就嚷起来了:“到啦!到啦!佘山到啦!”“瞧,那佘 山多美啊!”“快来看呀,山顶上还有天文台呢!”??从远处眺望那佘山 的美景,只见那连绵起伏的山峰,像一个个手拉手儿的小朋友排在那儿。那 一座座山峰,都十分友好,十分平等,谁也不孤峰突起,好像谁也不愿脱离 集体,谁也不盛气凌人似的。远望佘山的绿,真是郁郁葱葱。整个山就好像 是一座墨绿翡翠雕成的屏风。  我们的车子开到佘山脚下,从山脚往上望,那一座座山峰好像突然窜高 了,几乎碰着白云了。天空是一片蔚蓝,佘山是一片墨绿,这景色实在太美 了。一阵风吹来,佘山上的绿树卷起一阵阵绿浪。近看佘山的绿,不尽是墨 绿,那万树枝头,新芽嫩叶,给墨绿的海洋渲染上淡淡的嫩绿。山脚下黄尘 飞扬,可山顶空气还是那么明净,到处是一尘不染的迷人的绿。我们在浓密的绿树丛中向上攀登,好像在绿色的海洋中游泳,当我们登上佘山的顶峰时,自己仿佛站在一朵巨大无比的绿色浪尖上。我们向四周眺 望,那平日毫不在意的田野,现在却变得那么神奇而有趣。一块块几何图形, 有深绿的,也有浅绿的,有深黄的,也有淡黄的,它们一块紧挨着一块,编 织成一幅巨大的地毯,从山脚下一直铺向远方。远处公路上奔驰的汽车,望 过去就像玩具小汽车似的。站在佘山顶上往下望,似乎一切都变小了,只有 那佘山的绿,是无边无际的,从山脚绿到山顶,似乎从它周围的空气里也能 闻到绿的清香。佘山天文台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台。它在佘山顶上,好像是嵌在绿色浪尖上的一颗明珠。这儿有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银河以外的星星。正 当我们在天文台参观快结束时,老天突然变了脸。一阵乌云压来,竟下起霏 霏细雨,老师催促我们快步下山。在下山时,我又注意到了佘山雨中的绿, 那密密地细雨,好像给佘山洗了一次淋浴,满山遍野的树叶上,挂着晶莹的 水珠,这时佘山的绿,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是迷人的绿,醉人的绿?? 美丽的佘山啊,谁都想多看您一眼,谁也不愿意离开您。可是无情的汽 车把我们拉走了。真是去时心切切,归来意绵绵。我从车窗伸手向佘山告别:再见了,迷人的佘山,我永远忘不了您那醉人的绿!【简评】 小作者重点抓了佘山景色的一个特色:绿。  写佘山绿色景物,按由远及近的方位顺序,从不同角度作生动的描绘。 先写远望,再写近看;从山脚向上写,自山顶往下望;最后写“佘山雨中的 绿”。  写佘山的绿,分别是远望象一座墨绿翡翠雕成的屏风,近看不尽是墨绿, 万树枝头,新芽嫩叶,给墨绿的海洋渲染上淡淡的嫩绿,是一尘不染的绿, 站在山顶往下望,佘山的绿是无边无际的,而雨后的绿呢?又是闪光、透明、  迷人、醉人的?? 作者正是抓住了“绿”的特点,层层渲染,使描写的景物更加鲜明、突出。春游超山             吴晓媛 今年春游,我们去游超山。“超山到了!”同学们欢呼着进入超山。 哟,超山的十里梅海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有雪一般的白梅,霞一样的红梅,碧玉似的绿梅,还有金黄色的腊梅。株株梅树亭亭玉立,芳香袭人。 “登山啦!”我从陶醉中苏醒过来,和同学们一起兴致勃勃地向山顶跑。跑了一程,忽觉得点点细小的东西落在脸上,清凉凉的。哦,下濛濛细雨了。 在细雨中攀登,更有一番趣味。  我一路闻着泥土的清香,欣赏着从湿润中透出几分绿意的新芽。她们正 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我想:天上如果真有仙人,他们一定会来到这 里观赏的。这里是多么美啊!我觉得腿酸溜溜的,还微微颤抖,有点累了。 我在雨雾中仿佛看到超峰在向我微笑,鼓励我快快向上攀登。我咬紧牙,直 往上跑,汗水和雨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啊,超峰离我不远了!我停下喘口气,撩了撩额前的头发,和同学们一 起欢呼着奋力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超山的峰顶。我往峭壁上望去,上面刻 着“超峰”两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准是哪位书法家写的。向四周望去,映入 眼帘的是千姿百态的大小不等的石块,要是在这里捉迷藏多有趣啊!我迎着 轻拂的春风,跑到扶栏旁向下俯视,山下的一切都变小了:幢幢房屋好似一 个个鸽子笼;公路上的汽车好像甲虫在蠕动;田野如同无边无际的绿色大地 毯。唷,我脚下还有一大片乳白的云呢,仔细一看,原来“云”是山下的梅 海。雨停了。她在壮丽的超山撒满了珍珠。啊,春天,你多美好!祖国,你多壮美!【简评】 以登山的过程为线索,突出描绘了超山梅海的特点。第三段写近看梅花,第五段写登上超峰看脚下梅花组成的一大片“云”,把超山梅花的特点写得比较充分。 山不在高,有景则美,各山的景各不相同,有特色的景才是作文的好材料。游洞  记得我快要上学的那年夏天,爸爸第一次带我到黄龙洞去游玩,我高兴 极了。一进黄龙洞的大门,我连水池中盛开的小睡莲都顾不上看,就一口气 跑到水潭边寻找黄龙。可龙头怎么也找不到,急得我缠着爸爸直问:“黄龙 怎么不见了?是不是飞走了?它飞到哪里去了?”爸爸轻轻地抚摸着我的 头,喃喃地说:“前些年,黄龙被一些坏人‘撵’走了。”爸爸指着汗流浃 背的园林工人,高兴地说:“别急,你看,工人叔叔不是正在整修园林迎接 黄龙回来吗?”  第二年春天,我们全家登上初阳台,绕过紫云山,又一次来到黄龙洞。 走过几十级新台阶,啊!眼前红嫣嫣的一片,是杜鹃花来迎接我们了。穿过 层层叠叠的假山,我一眼就看见了黄色的龙头,高兴得又蹦又跳,惊喜地喊 着:“黄龙回来了!黄龙回来了!”清水潭边,游玩的人可多啦!有年老的、 有年少的,有杭州本地游客,也有许多外地游客。叔叔阿姨们拿着照相机, 忙着在龙头下留影,一张张脸笑得像开了花。我把龙头仔细地看了又看,黄 龙头上长着一对美丽的龙角,嘴边翘着两根龙须,瞪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龙 眼,咧开龙嘴,一股清泉源源流出。我跑到桥上,捧起清泉一尝,甜滋滋的, 真清凉啊。今年中秋,我们全家第三次游览黄龙洞。我们漫步走进了油漆一新的大门,石径两旁是茂密的竹林。忽然,妹妹叫起来:“姐姐,快看龙!”我顺 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原来墙窗上残缺不全的梅花鹿不见了,已变成了 一条条龙。我和妹妹跑进花窗,一条一条地数过去,嗨!一共有九条龙!有 的像在空中腾飞,张牙舞爪,有的像小淘气一样,在玩耍火球;还有的就像《哪吒闹海》中的海龙王在喷水??雕塑工人用勤劳灵巧的双手,把一条条龙装扮得栩栩如生,给黄龙洞增添了神话般的特色??出了方竹园,一眼就 看到不停喷水的大龙头。龙头的右边新修了一个亭子,叫“鹤止亭”。亭顶 上,伫立着一只美丽的仙鹤。它好像刚从远处飞来,静听着黄龙唱歌、吟诗。 凉爽的秋风送来了一阵阵扑鼻的桂花香,夕阳透过树林,给龙头、绿水 潭、假山、亭台和一群群游人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彩。多美啊,金色的黄龙洞!【简评】 三次游黄龙洞,三次记述的内容不同。第一次留给人一个悬念:黄龙是否能归洞呢?第二次详写了黄龙,第三次游观再写什么呢?这又是一个悬念,正是经过作者文笔的跌宕起伏,迂回曲折的设置与点染,黄龙洞的景象 也便特别的吸引人了。游湖  我们家就在西子湖畔,这一带的风景点我都去玩过了,只有湖心小岛“三 潭印月”没去过。每次路过西湖边,远看那“三潭印月”,真盼望哪一天能 登上去看看。一来可乘船玩水,二来可去观赏美如仙境的小瀛州——“三潭 印月”的景色。当老师说这次到“三潭印月”秋游,我兴奋得晚上连觉都睡 不好。  第二天早晨,我们在岸边等船,当我迫不及待想荡舟西湖,踮起脚向湖 心观望时,游船又偏偏姗姗来迟。真使我焦急不安啊。可这时富有魅力的西 湖景色把我深深地吸引过去了。这天是阴天,围绕西湖的树木在浓雾中隐约 可见。远处的山都被雾气吞没了,只露出个山头。平静的湖面白茫茫的,和 苍茫的天空连成了一片,难分难辨。我此时才体会到“若把西湖比西子,浓 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写得实在恰到好处。我正被这景色迷住的时候,一艘 船悄悄地靠岸了。我们兴冲冲地登上了船,机船开足马力向“三潭印月”驶 去。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欢乐的浪花,我那颗欢乐的心也随着浪花不停地跳动。 船靠岸了,我们登岸走上了岛上的九曲桥,扶着朱红色的桥栏,边走边 饱览景色。“三潭印月”岛里还有湖,真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湖中红鲤 鱼快乐地在水草丛中追逐游戏,人们投食取乐,可真是鱼乐人也乐。沿着九 曲桥走一小会儿,便看见了题有“曲径通幽”的洞门,两侧的花墙,上面雕 刻着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两只凤凰张着嘴在对唱;各种石花像真的一样, 栩栩如生,争相吐艳。在九曲桥旁的湖中矗立着一座大假山。它就是享有盛 名的九狮石。人说它有九个狮头,我很感兴趣地找起来,果真找到一个狮头, 嘴里还含着“宝珠”,还找到几只在格斗的小狮。石头顶上的黄色草蓬,像雄狮头上的黄毛。它是那样的威武,确有山中之王的架式。  九曲桥末端是“御碑亭”,亭子正中是一块石碑,碑上刻写的是乾隆皇 帝的题词:三潭印月。绕过石碑,就看见湖心葫芦形的三个潭。三个潭形成 三角形,亭亭玉立在湖面。据说在中秋节夜晚,潭上每个圆洞都可以看见明 月,因此被人们誉名为“三潭印月”。可惜现在不是中秋之夜,不然我可以 大饱眼福了。曲折蜿蜒的九曲桥、有棱角的九狮石、精雕细刻的花墙和葫芦形的三潭是谁的杰作呢?是古代劳动人民,是辛勤的园林工人。我很想在石碑上找到 他们的名字,可白费了心思。他们用智慧和心血创造了这些杰作,给人们以 美的享受。他们的心灵真像假山旁的鲜花那么美,可又都是默默无闻的无名 英雄。我心里十分感谢和钦佩他们。  船慢慢离去,“三潭印月”渐渐模糊了,可她那美丽的姿态却深深地印 在我的脑海里。【简评】 这篇游西湖、观三潭印月的文章,是以空间——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写的,全文记叙的线索是: 渡湖→登桥→“曲径通幽”→“御碑亭”→“三潭印月”高兴的一天  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了,我和小伙伴们的成绩都非常好,我们决定到北海 租一条船,痛痛快快地玩一场。临出发前,我们约定:谁也不许再谈学习的 事,如果谁要是说有关学习的一个字,那么就要弹谁一下脑门。  清晨的北海,异常宁静。林间小鸟的歌唱显得更加悦耳动听。我们陶醉 在这大自然的美妙音乐中,走了很长一段路,竟没有一个说话的。  上了船,船头轻轻地划开了明镜似的湖面,缓缓地向湖心荡去。仰望雄 伟壮丽的白塔,最先迎来灿烂的霞光,披上了瑰丽的金衣。我说:“咱们划 到白塔那边去吧!”她们高兴地答应了。我和小梅划船,小云在船头“一二、 一二”地喊着口令,小丽坐在船尾悠闲自得地观赏着湖边的景色。船尾拖着 一道绿纱似的波纹,小船漂荡而去。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小丽清澈明亮的目光凝聚起来,脸上出现一副沉思 的神色,便假装不高兴地说:“今天来玩,你又思考问题,留神你的脑门。”小丽噘着嘴,为难地说:“我又没有说,想想也要弹吗?” 我故意绷着脸:“想也要弹!好容易出来一次,你还像闷葫芦一样,一言不发。” 小丽也故意委屈地说:“想也要弹,倒不如说出来,你们看湖水多美呀,应该怎么描写呢?”  这时朝霞染红了湖水,我看了看说:“朝霞映红了湖水,微波轻扬,水 面上金光万点。”小梅和小云都说这样描写可以了,可小丽却说:“不够全面。”  我生气地说:“全面也好,不全面也好,你再提这事,我可真要弹你的 脑门了。”小丽笑了笑说:“王安石为了写‘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先后改了十几次,我们为什么不能描写得更好一些呢?” 小梅叹了口气,摇着两只冲天扬的小辫子,无可奈何地说:“那你就说吧,看你不说出来,会憋出心病的。”  小丽说:“湖面是两种颜色,白塔遮住的地方是黑绿色,霞光照到的地 方是红色,有两句古诗写的和这景色有点相仿。”说到这儿,她把嘴闭上了, 慢腾腾地理着额发,反而不着急了。她有话不说完,倒使我焦急起来,便一个劲地说:“什么诗?你倒是说呀——” 小丽的脸上闪过一丝笑意,半开玩笑地对我说:“这次轮着我弹你脑门了吧?”我知道中了她的计,大嚷:“该死,该死!” 小云插嘴说:“小丽,你就说吧!” 小丽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我高兴地猛擂了小丽一拳,大声叫道:“真够味!你肚子还满有墨水哩!这次,我宣布免去弹你的脑门。” 我这么一说,逗得她们都乐了。这一天,我们玩得真痛快,尽情地观赏了北海公园的湖光山色。【简评】 这一篇的游湖,记叙的重点却与前两篇不同。前两篇,重点是在写人所见的自然,这一篇,重点是在写自然中的人。  但写自然中的人,也是对自然的一种侧面描写,写人们对山水的评述、 指点,实际上也就在人情之中映出山水了。      江上游我爱三峡,我爱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急流险滩。  7 月 17 日,我们乘着“东方红 17 号”客轮到了三峡。首先映入我眼帘 的是白帝城。往前走就是三峡的第一峡瞿塘峡。只见两旁山石林立,有的高 大雄伟,好像奔驰的骏马,顶盔挂甲的武士,有的妩媚秀丽,宛如温柔的仙 姑,又像飘飘欲飞的嫦娥,真是千姿百态。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座高耸入云 的青灰色的山头,满山光秃秃的一片,悬崖峭壁,怪石嶙峋,使人不禁心惊 胆颤。  下午,1 点多钟来到了著名的十二神女峰。抬头望去,只见十二座陡峭 的山峰忽高忽低地从整个大山中挺拔而出,真像一群婀娜多姿的女神,使人 心旷神怡。外国友人见到这美景,更是赞不绝口,一位白发苍苍的外国老人 手捧一只花环,摘下娇艳的花瓣,向空中缓缓撒去,花瓣落在滚滚的江水里, 漂向远方。  “巫峡到了!”第二天早晨,船舱里不知谁高声叫了起来,人们的睡意 一下消失了。都簇拥着走出船舱,我也随着人流来到甲板上,爸爸拉着我好 不容易钻到栏杆旁边。“啊!真美!”我刚看到巫峡,就喜不自禁地赞叹道。 山坡上一片墨绿色的树林,满山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我探着身子仔细一 看,啊,是桔树!只见千树万树之中,星星点点地挂着许多金黄色的果子, 就像缀在树上的黄宝石。“这是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传说有名的《桔颂》 一诗就诞生在这儿!”爸爸轻轻地说着,深情地注视着山上的一切,仿佛在 寻觅诗人留下的足迹。轻烟翠竹笼罩了整个幽深秀丽的巫峡,真是朝云暮雨, 变幻莫测。傍晚时分,急流险滩的西陵峡出现在人们面前。我俯视着黄色浑浊的江水,只见漩涡一个接一个,一个大似一个,一圈一圈急速地流进深漩里,江 面急流翻滚,拍击着岸边的一块块石崖,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两岸的沙石 被冲刷得有的像巨大的花骨朵,有的像圆盆,还有的像各种精雕细刻的盆花, 千奇百怪,使人目不暇接。一个巨浪打来,水花落在我被太阳晒得发热的脸 上。“扑扑”两声,只见一条鳞光闪闪的大鲤鱼蹦出水面,又钻进了滚滚的 江水之中。夜幕慢慢降临,月亮冉冉升起,照耀着微波荡漾的江水,江面上像被铺上了许多碎银,闪烁着夺目刺眼的光彩,三峡的夜景是多么迷人呀!我深深 地陶醉了。我爱三峡,我爱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更爱她的急流险滩??【简评】 写长江三峡,抓住了各自的特点,写瞿塘峡,着重写两岸山石的千姿百态,突出其“雄伟壮观”;写巫峡,着重写山坡上的桔树,由所见、所闻到 所想,突出其幽深秀丽;写西陵峡,着重写江水的汹涌、沙石的怪异,突出 其“急流险滩”。漓江游记  秀丽的漓江有一种神奇魅力,使见过她的人梦中都忘不了她!古往今来, 她陶醉了多少诗人、画家!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从桂林到阳朔畅游漓江,留恋 10 天之久,称这里是“碧莲玉笋世界”!游客热爱漓江的真情实感跃然纸 上。清晨,我们结伴畅游了漓江。  游艇以每小时 10 公里的速度缓缓前行,让我们饱餐秀色,畅览美景。导 游小王叫我们注意矗立江畔的一座石山,外貌很像一座古老的紫金冠。阳光 穿云而出,给紫金冠镶上了金边,光彩夺目。  前行不远,只见峭壁插江,像刀劈斧砍一般,雄伟壮观。小王指给我们 看一条山间小道,它通往桃花吐艳、绿竹滴翠的桃源村,却被悬崖绝壁截断 了。人们走到那儿,就要乘渡船,一般渡船都是横江而渡的,那里的渡船却 是在江的一边来回往返,所以叫“半江渡”。  船过桃源,江弯水急,石多滩险。“广西下来滩复滩,三百六十长短弯” 可能包括这一带险滩。  谈笑之间,船过了杨堤飞瀑、鲤鱼壁、卓壁峰,出二郎峡,迎面而来便 是画山。在江畔巨大的峭壁上,各种颜色的石纹纵横交错,形成一幅色彩丰 富的图画。细看起来,仿佛是一群栩栩如生的骏马;有的昂首嘶鸣,有的扬 蹄飞奔,有的低头吃草??神态各异,妙趣横生。游艇小心翼翼地进入黄布滩,生怕划破著名的“黄布倒影”。滩底有一块米黄色的大石板,透过碧绿的江水往下看,好像一匹黄布。这里江面宽阔, 水平如镜,七座青翠的山峰,亭亭玉立,神态飘逸,传说是七仙女下凡。正 是“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峰顶上行”。船行江上,水环峰转,景色变幻 无穷。只见两岸群山如千万株玉笋破土而出,青翠欲滴,碧波倒影,山水含 情,若置身仙境。船到古镇兴坪,镇上有一株千年古榕。遥望对岸的螺蛳山,活像一个负水而出的大田螺。螺蛳山后一高一矮的两座山峰,称“美女照镜”。我仔细 观看那座高峰,真像一位披着青发的少女,低峰似乎是一面镜子。下午 3 时,舟泊阳朔。碧莲峰玲珑、俊秀,很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莲花,生意盎然。碧莲峰和她的倒影相映成趣,争奇夺艳,真是“一座妙峰堪入画, 居然两朵碧莲花”。当我们游艇逆水而返时,游客赞美的语言像漓江的水一样流不尽,讲不完。大家一致的感受是:能创造出像桂林山水、漓江风光这样世界上独一无 二的巨幅画卷的,只有大自然!【简评】 即景生情,文章不但写了漓江的美,而且字里行间洋溢着热爱漓江的真情实感。文章的起笔就以赞叹的笔调写道:“秀丽的漓江有一种神奇的魅力”, “古往今来,她陶醉了多少诗人、画家!”在游漓江的过程中用了“畅游”、 “饱餐秀色”、“妙趣横生”、“若置身仙境”,写出了内心的感受。景后 以游客的赞美借客发慨。古迹游记
鲁娜 锦秋湖这个悦耳的名字能名扬遐迩,不仅有她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还有那坐落在湖北部的古朴典雅的“五贤祠”。 初夏时节,我们骑自行车去五贤祠,沿分洪河岸北行,西岸垂柳拂水,倩影倒映;东岸,白杨参天,浓荫遮地。淙淙的流水泛起微微波纹。约行四 五里,隐约看见芦苇丛中有几座瓦房,被树木环抱着,那就是“五贤祠”。 五贤祠背北向南,前临荷塘,右靠鱼池,另两面依傍着一米多高的芦苇,真是草秀水明。  站在水塘边,五贤祠的正面尽收眼底,东西大约 50 米,龙头大门居在中 间,两侧各有一座五六米高的四角凉亭。与其说凉亭,倒不如叫“望湖亭”。 门与亭全是瓦红色。四角向上翘起,犹如雄鹰在空中展翅。陶瓷画檐在阳光 下闪闪发光,楹梁上刻有精致的花纹,给人一种幽雅古朴的感觉。  登上台阶,走向院内,正面是五间上房,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偏房。所有 房屋都是瓦红色,造型奇特,古色古香。突起的房檐像鸡嘴向上噘起,房前 面皆雕梁画栋,光亮光亮的。走近上房,见中间两根柱上,有董一博题写的对联。上联是:“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下联是:“异姓五贤卧龙谪仙天下士”。上面是金红 的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五贤祠”,真是轩昂壮丽。进入屋内,五尊雕像一字儿摆着。个个魁梧、威严、庄重地坐在一米多高的筑台上。上遮绸布缎布棚,下踏青石板面。尊尊精致、细腻,个个栩栩 如生。中间是鲁仲连的塑像。据向导介绍,他是战国时齐国人,善于为人排难解纷而不受报酬。《战国策》和《史记》等书都有专文记载他的事迹。 向导指着右边一尊大像说:“他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当年他在密州知州任内,逛罢华不注山(今济南东北华山),顺小清河而下,来这里挥笔写下了‘贪看翠盖拥红装,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缎,纵教匹练写秋 光’的著名诗篇。”他头戴一顶绿色四方平顶大帽,面容慈祥,鬓角像刀裁, 眉梢如墨画。眼神中充满着文学才华。墨黑的胡须飘在胸前,左手托着书卷, 像在那里低吟奇丽的诗句。左边的塑像是三国蜀相诸葛亮,他握羽毛长扇,眉宇间流露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才能。 排在最外的两贤,是颜斶和辕固。颜斶,战国时齐国人,曾隐居在“五贤祠”这个地方。 踏上西房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识时在诸葛,致和有仲连。”这不正是对二位贤士的高度评价吗?正面墙上写着“邦国瞻依”的横批。墙 上挂满了古今诗人、画家的佳作,诗意横溢,画情丛生。  步入东房,向导指给我们看门前的对联,“渔舟唱晚归莲渚,惊阵雁寒 宿芦华。”这正是来赞美锦秋湖景色的。是啊,里面全是赞美锦秋繁荣景况 的诗画。真是诗意盎然,画景壮观。  游罢五贤祠,心中确有所感,这感慨都出自于对“五贤祠”的敬佩和对 祠中瑰丽建筑的赞赏。天已傍晚,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简评】 写五贤祠,除了建筑和雕像,小作者也特别注意了历史知识和古迹中的楹联。这就较好地写出了古迹的特色,塑像有了历史的补充,就不再是泥塑 木雕的东西;建筑有了楹联的衬托,就在古色之外添了古香。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春天景色的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