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相机抓拍海鸥双反相机

海鸥迷的摄影之路和最爱的那款老相机 | 上海海鸥数码照相机有限公司
海鸥迷的摄影之路和最爱的那款老相机
editor 提交于 星期五, 01/17/2014 - 15:59
从1990年起我喜欢上了摄影。那年我21岁。在开始阶段囊中羞涩,又渴望了解摄影知识,就买旧书,几乎把旧书摊上的摄影书籍、杂志都买光了。然后回到家就开始看,有的书都翻烂了。每次上街都喜欢到商店的摄影器材柜台,看那些照相机,喜欢的不得了。
我的第一台相机是海鸥DF-2ETM,这是我的入门机。这台相机我现在还用着,已经拍了100多卷胶卷了,感觉依旧很舒服,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台相机了。听说国产相机快门寿命为5000次,可是我的相机远超过5000次了还没坏。就是闪光指数低一点,现在我有时还在使用这台相机,还特意配了一个28毫米的广角镜头。
我们单位有本内部刊物,每期都会刊登一些职工的文章、书画作品等,我也一直投稿,几乎每期都有我拍的照片。记得是2001年末,当时市里机关举行歌咏比赛,我们单位也组织合唱队参加了。刚开始,我是作为歌手参加的排练,但后来领导觉得我摄影技术好,就安排我在比赛时给大家拍照了,这算是我作品获奖的契机吧。
比赛在市里的体育馆举行。我们单位是最后一个演唱。当我端着相机在场内拍照时,看到市机关的领导也在兴致勃勃地观看表演,对我们的职工不住的点头微笑。我们的队伍站在了演出台上,各个气度不凡,每个人都显得那样的充满活力。我那天用的也是海鸥DF-2ETM,我选取了各个角度,几乎拍完了一卷胶卷,把这精彩的表演一一记录下来。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都对我们单位职工的表演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而更可喜的是,这次比赛我们在强手如林的情况下取得了金奖。
或许是受了合唱队出色表演的影响,我的拍摄也得以超水平发挥,角度、光线、抓拍的时机等都把握得不错,我自己非常满意。照片洗出来后,效果也如预料般的好。本来我准备为参加大合唱的人每人发了一张7寸照片。但领导说最好再放大一张照片,我去照相馆放了一张24寸的。照片洗出来后被挂在了会议室,后来很多电视台记者来采访,都拿它作背景。
由于大合唱的成功,领导很高兴,特别答应全体成员去北京旅游一次。因为我照片拍得好,也特别邀请我去,临行前党委的领导还叮嘱我:“在旅游时多给大家拍些照”。在去的路上,当得知照片是我拍的时,我还成了众人的焦点,这让我不免有些得意。
之后市里举办摄影大赛,我还用这次大合唱时拍的照片去参赛,结果也得到了二等奖。虽然只是二等奖,但这也是我第一次得奖。当时我真是兴奋极了,玩摄影这么久了,终于得到了一些肯定,这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摄影的决心。而对那台让我得奖的海鸥DF-2ETM,我也更加爱不释手,每次有什么重要场合的拍摄,不管要带几台相机,其中必有它的身影。
随着不断地磨练,我的摄影技术也更加精湛,之后得奖也越来越多,当然相机也越玩越多。有一段时间,似乎大家都玩数码单反,我虽然也玩,但还是不忘胶片机。可惜的是,海鸥后来就没出过新的机子。
当最近听说海鸥又有新相机上市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曾经的民族骄傲,一代相机王者,又回来了。因为那台海鸥DF-2ETM,我一直对海鸥情有独钟,可以说没有海鸥相机,就没有我一直走到今天的摄影路。新相机怎么样我虽然还没看到,但听已经买了朋友介绍,还是不错的。复古的外形,而操作却不输洋品牌,还拥有像“全天候柔性防抖技术”等四大核心技术。我也深信:海鸥的品质,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上海海鸥数码照相机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820-7666网页设计教程与开发
提供各种常见网页效果
提供各种各样的设计教程
装扮QQ,让QQ变得更酷
设计参考,提高自升水平
学习服务器和操作系统
提供各种素材和工具
收藏学习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佳能7D相机拍摄心得
  7d相机在目前佳能的相机群里算不上新人了。也算是一员老将了。在佳能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它依然能够抢得一席之地,本身就说明了7d性能的优异和一些不可替代的特点。这次有机会使用佳能7d相机拍摄了一些样片,有一些使用技巧心得分享大家。
  第一部分:外观
  因为之前也经常使用佳能器材,所以一上手并不感到陌生。这得益于佳能佳能设计的通用性。第一感觉就是手感很好,在手里沉甸甸的。右侧的手柄做的很宽大,握持感很好,小拇指也不觉得别扭。整体来说大小适中,机器做工很好。适合男性摄影师使用,女生的话个人感觉会比较重一点吧。 我的建议如果是职业摄影师的话最好还是配个外接手柄,除了手感更好之外,最重要的是增加了相机的续航能力。
  值得称道的是7d的电池和充电器和5d2是通用的。这样提高了通用性,也减少了摄影师的成本。
  第二部分:实际使用体验
  这次带着7d去了几个地方,总结出了一些使用心得。
  众所周知7d相机主打的是它的对焦系统。7d的对焦很有特点。
  7D使用的是19点对焦系统,可根据需要选择:重点AF、单点AF、自动对焦点扩展、区域AF、19点自动AF,共5种自动对焦模式。比较让我吃惊的是,最为一款aps-c规格的旗舰机型,7d在弱光下的表现非常的好。对焦很坚决,基本没有拉风箱的现象出现。对于反差较小的物体,也可以实现合焦。7d的追焦能力也是很吸引我的一点,我发现7d的对焦点分布比较宽松,基本上在取景器的大部分区域内你都可以轻松的找到焦点来合焦,这对于扎抓拍来说真是方便了不少。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7d的对焦精度并不是太精准,这也是我对这台机器不太满意的地方。当使用最大2.8光圈的时候会出现轻微的跑焦现象。
  这次凯迪拉克艺术展设在了国家会议中心对面,是临时搭建的一座大型建筑,展区整体很暗,只有靠近展品的区域有部分的人工光源作为照明。对相机的对焦和白平衡是个不小的考
  我这次拍摄使用了佳能的24-70 2.8大光圈镜头,配合超声波马达,对焦速度非常快。
  我相机的基本设定
  对焦点选择:手动选择中心对焦点
  对焦模式:单次one shot对焦/人工智能伺候对焦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并设置最大光圈
  白平衡: 自动
  色彩风格:标准
  连拍模式:单张拍摄/高速自动连拍
  对于对焦模式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拍摄运动物体,那么设置在one shot模式就可以了。这样会保证相对高的对焦精度,也方便锁定焦点构图。单点对焦是实际使用最多的对焦方式,在人像拍摄、风景拍摄、静物拍摄、微距拍摄中应用的最频繁和广泛。单点对焦方式适合于大多数题材的拍摄。
  这里我要重点说说关于运动物体的拍摄。其实这也是7d相机最擅长的拍摄题材了。
  7d除了上面我们说的单次对焦之外,还有人工智能和人工伺候对焦两种模式。
  我的理解是:对于运动速度较慢的,或者运行轨迹较固定的物体,就可以使用人工只能对焦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根据被摄物体自动判断其的状态,可以在单点对角和连续对焦中自动切换。所以这种模式既兼顾了对静态物体的拍摄又可以对付一般的运动场景。
  当然7d的拿手绝活还是第三种模式:人工自动智能伺候对焦。我就来说说7d很强大的AI SERVO人工智能伺候对焦吧。
  该模式非常适合拍摄运动速度较快的,没有固定行进线路的物体。比如飞行的鸟等等。
  对焦点连续跟踪对焦。也就是只要你把被摄物体套在取景器内,那么相机就会牢牢的咬住它,直到你按下快门!在相机的对焦菜单中还有一项叫:人工智能伺服追踪灵敏度。这个设置控制7D在AI SERVO模式下对突然&闯入&画面的物体的处理的灵敏度。假设你在马路边拍摄马路对面的建筑物,此时一辆汽车从马路上驶过,闯入镜头后驶出画面,或者在 足球比赛中,你正对着一个球员对焦,突然裁判闯入画面。这个设置就是让你指定相机在碰到这样状况时对&闯入者&对焦的反应速度。你可以选择一个较长的延迟,这样相机会忽视这些突然闯入并很快离开画面的东西。
  对于高速运动的物体来说,除了开启人工智能对焦以外,把相机的拍摄模式也要设置在高速连拍,7d的最高连拍为8张,基本上可以保证不会错过精彩瞬间。
  我清晨在海边用7d抓拍嬉戏的海鸥,成功率还是很高的。基本上可以达到80%以上。
  尤其是7d的快门时懈很短,基本上开机就可以快速的对焦拍摄了。
  快门:1/800 光圈:F7.1 ISO:400 焦距:105 对焦模式:人工自动伺候对焦
  7d对于难拍的纵向移动的物体也有很不错的表现,这点真正显示了7d拍摄体育运动方面的强大了。
  快门:1/125 光圈:F7.1 ISO:200 焦距:99 对焦模式:人工自动伺候对焦
  对于感光度的调整:
  对于拍摄会展类场景,最重要的就是保持现场光的气氛,利用现场光来说明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我建议拍摄这类题材,最好不使用闪光灯。因为闪光灯会破坏现场光,反而会使照片失去应有的味道。
  所以最好使用大光圈进行拍摄,为了保证安全的快门速度,适当的使用高感光度也是必要的。而利用大光圈除了可以提高快门速度以外,各重要的是可以突出想要突出表达的主体,而省略掉其它无关紧要的东西。
  快门:1/60 光圈:F2.8 ISO:800 焦距:35
  当然大光圈还可以带来漂亮的背景虚化效果
  快门:1/100 光圈:F2.8 ISO:1600 焦距:46
  配合高感光度在这种光线较暗的地方也可以实现动作的抓拍,这是很难得的。
  快门:1/125 光圈:F2.8 ISO:1600 焦距:28
  而对于拍摄一般风光片的时候,则应该尽量使用较低的光感度,以确保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画质。当然光圈也应该尽量缩小。
  快门:1/400 光圈:F8 ISO:200 焦距:70
  对于7d白平衡的设定和测光选择:
  像室内艺术展览,演唱会,体育比赛等等,基本上都是人工布光。而且多以混合光源为主。这对相机的色彩还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当然这是关系到照片效果的直接原因。另人欣慰的是,佳能7d的白平衡表现相对比较准确。尤其是对复杂的现场光的还原。这是非常难得的。
  我们基本上平时就设置在自动白平衡就可以.一般能得到比较准确满意的白平衡,但在晴天阳光下,根据笔者使用感受,最好设为&日光&而不设为&自动&。在特殊情 况下,可以自定义白平衡,方法如下:进入&自定义白平衡&菜单功能,选择白色物体(最理想的是18%灰卡)拍摄一张照片,白色物体必须充满整个画面。拍摄 完毕后,相机会提示是否将此图像的白平衡数据自定义白平衡。选择&确定&就完成了自定义白平衡。
  快门:1/40 光圈:2.8 ISO:800 焦距:24
  7d评价测光准确性很高!在对付大多数场景下,使用+1/3档曝光补偿,曝光准确率很高。基本上不用再为测光而头痛了,这对于新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解放。当然对于很多职业摄影师来说,可以把精力都放在构图上了。后期只需要不大的调整就可以了。
  对于7d色彩模式的调整:
  EOS 7D中预设了佳能独有的6种照片风格。可根据特定的照片表现和拍摄者的喜好选择色彩和图像的风格。按下相机背面的照片风格选择按钮和速控按钮就可以轻松在照片风格画面中进行选择。
  不过根据我的经验,最好还是设定在标准模式下。因为一般相机的标准色彩模式,是相机色彩设置最为平衡的一种,就是说在标准模式下,无论是色彩还原,宽容度,白平衡表现等等都是最好的表现。当然也是给后期处理留有很大的余地。所以我建议对于大多数场景设置在标准。
  更多样片:
如果有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请进入.
转载请注明:破洛洛(谢谢合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半个多世纪的相机故事&《大众摄影》2008年第7期
 岁月荏苒,时光如梭。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记录社会沧桑巨变同时,摄影者所用的照相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五十多年来,中国的摄影人主要使用什么样的相机呢?不同的相机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围绕相机的发展又有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呢?下面我们来谈谈照相机方面的一些奇闻趣事,共同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相机故事。&
  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人民生活非常困难,照相还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情,除了照相馆外,摄影多是新闻单位记者和部分家境较好人的“专利”,新闻单位的相机几乎全部是外国相机,家庭用相机基本上是进口的,或是华侨归国时带回的,或是家境较好人家购置的。50年代后半期,中国开始研究、制造照相机。这个时期,使用相机绝对是奢侈的爱好,普通百姓根本不敢涉足。照相馆的师傅具有专业的摄影技术,颇受人们的敬重。&
  那么,这个时期人们相机使用的一些情况是怎样的呢?&
  梦样的追求&
  新中国成立以前,照相机的使用权掌握在少数“贵族”手中,除了报馆的摄影记者、家有余财的“公子哥儿”,在社会上拥有照相机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50年代后,人民生活大多还不太富裕,没有闲钱消遣。著名摄影器材专家钱元凯先生回忆说:“那时候,一般老百姓做梦也别想玩摄影。因为照相机的价格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高了!只有家境略好一点的人能够偶尔拍一些照片。”
&&&&新闻记者的相机&&
  在50年代,国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是相机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的主要相机有德国产的禄来福莱克斯(Rolleiflex)120双镜头反光相机、康泰时相机,还有苏联的基辅、卓尔基或费得等品牌的135相机。只有极个别的单位使用德国徕卡相机。&
  由于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因此,记者手中的相机不但数量少,而且镜头和附件也非常少,胶卷更是宝贵的“财富”,摄影者轻易不敢按下快门。
  价格昂贵,难以走进平常百姓家  &
  在50年代,买一台国产照相机,需要120元,进口相机则需要数百元。但是,那时绝大多数人的工资只有三四十元钱,一个月下来,这些钱基本上都用在生活上了,根本没有富余的钱。如果谁要攒100多元钱,就可以算是一个小财主了。&
  在当时,即使是企事业单位,资金也严重不足,所以,国家把照相机定位为“奢侈品”,把它列入了“限制集团购买”的名录。一般企事业单位如果要购买照相机,需要层层审批,由省级有关部门最终批复才可以使用公款购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
  钱元凯先生回忆说:“那时候,北京王府井大街有一个服务部,是北京市最大做照相器材生意的,里面多是苏联相机,一台基辅相机卖500多元钱,一台列宁格勒相机也是500多元钱。那时,普通中国家庭一个月如果能剩下三五元钱就算不错的了。买台国外相机需要攒100个月的钱,哪能买得起啊!那时,高级教授每月工资是360元,如果他们有机会出国,就从国外捎回来,而不在国内买,因为国内的相机实在是太贵了。”&
  “一般人照不起照片,胶卷很贵,也不好买,洗印也是一个麻烦的事情。”&
  随意拍照有风险&
  今年80多岁的何如先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特技摄影师,当年,他的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宽裕一些,整天张罗着购买相机,他说:“50年代时,人们照相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拍结婚相,一种是拍全家福,大多到照相馆中拍摄。除此以外照相的非常少了,背照相机逛公园的很少,逛马路时背相机的人更没有了。&
  “那时,如果挎一台相机到处拍照片,就会有敌特嫌疑,会找麻烦的。一次我在北海照相,就有人跟踪我,幸好我骑自行车,把那个人甩掉了。”&
  “我在八一厂工作,常因照相惹麻烦,一遇到运动时有人就想要整我。因此,我一看到要搞运动了,赶紧就烧一批照片。过去我在上海拍的照片最多,现在保存下来最少的照片也数上海,许多照片都很有意思,但是现在没有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照相馆中的专业座机&
  平民百姓接触摄影的机会通常就是到照相馆去照相,而且人们还要选择特定的日子,如重要的生日、家庭团圆或亲友聚会等。当然,毕业照、证件照也是常规选项,家庭经济即使再拮据,这些“节目”也是不可少的。&
  著名照相馆门前常常人满为患,如在节假日时去合影,经常需要等几个小时。那时候拍照片也算得上一项奢侈活动,全家都要穿上最好的衣服。例如北京的中国照相馆是一家超一流的照相馆,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1956年从上海迁到北京,落户在王府井街口,当年许多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名人都曾到中国照相馆拍照。&
  解放前后,北京号称有十大照相馆,照相馆的相机是木质的座机。拍摄速度很慢,但是画质却非常出色。
  国产相机开始研制&
  中国人不甘心总使用外国相机,1956年起,国家就开始不断仿制生产相机,让中国人逐渐可以用上自己生产的相机。在这个生产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也出现过曲折和失败。&
  1.大来相机的问世&  &
  我国真正开始批量生产照相机还是在1956年,公私合营的北京市大来照相机厂试制仿德国“徕卡”的“大来牌”35mm照相机。当时的《工人日报》和《北京日报》报道了试制成功的消息。&
  大来照相机厂试制的仿德国徕卡的照相机,由于当时的国内相机生产技术、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全部零件均需手工制作。他们试制成功的仿徕卡Ⅱ型相机最初以“大来”命名,它比上海58-1相机还要早两年。除了镜头是进口的,其他部件全部自己设计制造,快门为横走式布帘快门,速度比徕卡Ⅱ型相机快一级。1957年大来厂转为国有企业,更名为“北京照相机厂”,大来120相机也改为“长虹”牌。1959年又将“长虹”标牌改为繁体字的“天坛”,之后又改为汉语拼音“TIANTAN”。&
  日《工人日报》关于大来厂生产仿卓尔基135照相机的生产报道文章&
  2.“七一牌”相机的问世&
  公私合营天津市照相机厂为了向中国共产党诞生35周年献礼,试制了一款“七一牌”折叠式120照相机。&
  3.照相机生产的百花齐“仿”与“大跃进”&
  日,上海照相机厂成立,仿制国外相机,小批量生产著名的“上海58-1型”照相机。&
  上海58-1型照相机的机械部分比较精致,除了大件用车床等机械加工外,一些小部件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的。机身用手工装配,逐机校正,因此精度较高,但是镜头远不能和名牌镜头相比。接着,上海照相机厂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直接仿德国“徕卡”的“上海58-2型”照相机,并较大批量地生产。&
  现在有些人对相机仿造颇有微词,其实,在当时仿造相机并不“丢人”。试想,除了德国的蔡司与徕卡,苏联、日本的名机哪个不是从仿造起家的?我们应该客观地去看待历史。&
  1958年,在中国摄影器材发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后来几款国内著名相机的原型机基本上都在此基础上试制成功或取得重要进展的,如座机、120折叠式照相机、双镜头反光120照相机、120平视取景照相机等。&
  年间,全国一下子出现了几十家照相机厂,品牌也同样很多。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确实显得太快了一点。产量也从1956年的不足100台跃升到1959年的10万台以上。&
  何如先生回忆说:“那时国产相机的质量常常没有保证。记得当年582相机出来后,我们八一电影制片厂就买了一台,我背着它到江西景德镇选演员,自己的徕卡相机也不用了,爱国嘛!可是到当地后,拿出相机来一照,就出问题了,里面的小镜子掉下去了,白跑了一趟。当时,我特地赶到上海,请他们马上给修好,可是他们却说修不了,因为退货堆满了仓库。”&
  从国产相机的研制和生产情况来看,可以看出人们对摄影的爱好和追求是与日俱增的。虽然,这时期中国相机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相机的质量还很不理想,重要场合的拍摄工作仍然还使用进口相机,但是,这个研制生产工作为今后中国相机生产打下了一个基础。
  20世纪 60年代&  &
  60年代,新闻摄影记者的主要相机仍然是进口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普通百姓仍以照相馆留影为主,纪念留影与家庭合影是主要内容,照相馆的主要器材仍为座机。重要景点的国营摄影摊点网络初步形成,国产的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越来越多。人们拍照还多为留影,在百姓中,用相机从事摄影创作活动的人仍不多见。
  新闻记者的外国“”&
  60年代初期,国内还不能生产高档相机,新闻记者的“兵器”基本上还是从国外进口的。那时候,进口相机的审批手续很严格。新华社、《人民日报》使用的主要是禄来福莱克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有最大光圈F2.8的,也有最大光圈F3.5的,大多数相机带测光表,条件已经不错了。这种相机的最大优点是保证能拍到照片,记者可以使用闪光灯拍摄,基本上都能拍到所需的照片。那时,新闻照片拍得好坏还不要紧,关键是能保证得到影像。现在回过头了翻阅那个时代许多领导人的照片,就能发现,多是正面打光拍摄的,背后通常都有一个大影子,这种效果在现在是不能接受的。&
  后来进口的相机有捷克的,也有东德的。以后,国家又慢慢进了一些昂贵的徕卡、哈苏相机,给新华社、外文局等单位使用,当时《人民中国》就有徕卡M2和M3相机,《人民画报》也有一些。&
禄来福莱克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经典的禄来福莱克斯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取景镜头与拍摄镜头焦距均为80mm,底片规格6&6cm,使用120卷片,可拍摄12张底片。对焦范围为1m至无限远,快门为镜间快门,快门速度1-1/500秒、有B门,X同步。根据最大光圈的不同情况,可分为F2.8(左)与F3.5(右)两个版本。&
  纪念照和结婚照&
  普通百姓在60年代初,除了家庭聚会合影以外,到照相馆为宝宝拍摄“百日照”、周岁照开始流行,朴素的结婚照也普及到大多数家庭……&
  60年代中期“文革”时,大北照相馆的传统特色项目戏装艺术照受到冲击,所有戏装被销毁,但日常拍摄和团体照反而十分红火。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汇聚北京,照相成了最好的纪念和留影的方式。不仅是其他省市的人们,北京本地人也热衷在天安门前留影。歌曲《天安门前留个影》反映了那时照相馆“革命留影”红极一时的情景,此风延续至今,波及中外游客,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当然,那时能在天安门前设置照相点的主要是国营大北照相馆派出的人员,没有个体户,摄影师用的多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照相馆遍地开花&
  20世纪60年代,随着城市新居民区的建设及中型百货商场的增加,照相馆也在不断增加。据调查资料显示,当时每增加一个新的居民区,就会建设一家中型百货商场,商场里面常常就设立一家新的照相馆。&
  那时候,照相馆还都是使用座机拍照,使用1英寸-8英寸的底片,甚至更大。座机的镜头一般是德国的,机身的木匣子既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
  60年代,到照相馆拍一次照片价格很贵,而照相主要就是留影,很少向艺术方面努力。人老了,照一张相留个纪念;孩子毕业照个集体像。一般人都不会没事照相玩儿,不像今天许多人沉湎在摄影中。&
  中国相机企业迅速发展&
  由于相机生产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又因为某些特殊的政治因素,中国的照相机产业迅速发展,几个成熟机型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国产120相机开始逐步走进普通单位与百姓家庭,普通135照相机设计制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批量生产,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也试制成功。&
  1. 海鸥4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研制&
  1962年,上海照相机厂对产品进行停产整顿,针对市场需要,对原“上海58-4”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设计进行全面审查改进,改名为“上海4型”照相机,在次年批量生产。由于该型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规格适合国内消费水平,因此,在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成为国内市场上的主流商品,也成为海鸥4系列照相机的前身。&
  1964年4月,上海照相机二厂改进原上海201、202型相机,设计了“上海203型”120折叠式双影重合测距照相机,并着手开发“上海205型”35毫米平视取景照相机。&
  同年,上海4型和上海203型两款照相机在“广交会”上受到外商欢迎并首次外销,为我国照相机打入国际市场开辟了通路。根据有关部门意见,凡上海产照相机产品,此后统一使用“海鸥”牌商标。于是,上海4型就变成了海鸥4型,上海203型更名为海鸥203型。
  2. 海鸥DF的诞生&
  1965年,上海照相机厂开始试制“海鸥DF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966年试制成功,但其价格昂贵,使许多摄影爱好者都望机兴叹。当时主要是单位购买“海鸥DF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民间人士很少能买得起,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十多年。&
  3. 长城品牌的诞生&
  1967年初,日本某工业代表团访华。一位老团员的儿子喜欢照相机,希望与中国同行会晤并交换产品。北京照相机厂派人前往,用一台海鸥4型相机换回一台理光24型35mm照相机。有关领导认为这台相机“不错”,刚好北京照相机厂也正在研发新产品,于是,成立了试制组,开始仿制工作。&
  产品图纸是在东城区演乐胡同的大庙里绘制的,镜头数据花了3个月时间用手摇计算机计算出来,相机的后盖则是用人工敲打成型的。研制人员用了6个月时间造出两台样机。这种相机一次上弦可连拍12张,当时在国产135相机中别具一格。相机根据“输片自动”汉语拼音的字头命名为“SZ”,样机上刻着“毛主席万岁”五个红字。&
  1968年,SZ相机成为“抓革命,促生产”试点项目的榜首。北京市组织了33家企业进行大会战,经过工人日夜奋战,终于在当年“十一”前将200台刻有“为人民服务”的批量试制产品投放到市场中。&
  1969年,“为人民服务”改名为“北京”牌,后来因为中央不允许以城市名称为相机命名,北京SZ-1相机就改名为“红光SZ-1”。后来,轻工业局请书法家为相机题写产品名称“长城”,“长城”照相机品牌就这样在北京诞生了。&
  60年代是中国相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摄影人数增加很多,很多人通过简陋的拍摄条件,满足了摄影留念的兴趣。&
“北京SZ-1”与“长城SZ-1”一脉相承,金属机身,参数相同,具有手动上弦、发条输片等功能,镜头焦距为45mm,最大光圈F2.8,4片3组天塞结构,镀有紫蓝色增透膜。快门采用镜间快门,快门速度设有1/300秒、1/125秒、1/60秒、1/30秒和B门,并设有机械自拍功能。在取景器内有半身、全身及远景调焦显示,有取景亮框、双影重合测距、自动计数等功能。
  钱元凯先生回忆说:“60年代初,照相机主要还是上海照相机厂生产的。60年代中期,自从上海的海鸥4A、4B、4C一出来,就大量地铺开了。从1966年至1976年期间,许多工厂都生产海鸥相机。‘文革’期间,老百姓有一些人开始玩摄影,但更多人喜欢拍照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上海58-2型相机因为制造技术和镜头不太好等诸多原因,一直没有流行开来,产量也不大。”&
  何如先生回忆说:“60年代初期,老百姓也有些照相的,但是人数很少。当时,人们使用苏联的相机比较多一点。德国的相机太贵,一般人用不起。有一件事比较特殊,由于‘文革’的原因,一些家境较好的‘名人’担心受到冲击,把家中多年珍藏的国外相机都拿出去卖掉了,我那时经常到上海出差,看到一个商店中摆满了旧的徕卡相机。北京的朋友有时托我买相机带回去。”&
  20世纪
  70年代初期,国内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人民的社会生活渐渐稳定下来。照相的人越来越多。从1970年至1975年,国产相机的产量就从4万多台增加到18万多台。代表国内照相机研发水平的东风120照相机和红旗20照相机在此阶段研制成功。&
  70年代中后期,中国摄影得到了快速增长,普通人中出现“玩”摄影一族。尤其是1976年的“四五运动”,为这批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人们看到中国摄影史上摄影艺术与政治诉求自发结合的一次不可复制的辉煌。
& &主流仍是120&
  70年代初期,120相机还是普通摄影爱好者使用的主要相机,一是相机比较便宜,二是照片制作比较容易。当时,人们如果使用135相机拍摄照片,没有放大机就做不成大的照片,使用印相方法制作出来的图像非常小,不适宜观看。因此,那时的主流相机仍然是120相机,人们使用海鸥4A、上海201型、海鸥203型和红梅等类型的照相机。&
  在120相机中,蔡司·依康的相机是个宝贝,使用量很大,可以放在口袋中,画面又大,有可拍16张的相机,也有可拍11张和8张的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就像明信片一样大小,这三种相机很流行,人们通常不需要放大照片,直接印出来就可以观看。&
  然而,随着中国相机工业的发展,135相机的试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从120相机逐步改换成135相机了。&&&
海鸥4A是俯视取景、镜间快门、双镜头反光式120照相机。相机取景镜头为75mm1&#,摄影镜头为75mm1&#,3片3组。快门速度为1—1/300秒,有B门。卷片计数为摇把式卷片,自动计数自动复位。
  1976,永恒的记录&
  1976年,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是令人心碎的一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照相机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形象而深刻的记忆。&
  利用摄影手段记录国内与身边的大事,是这一年摄影的主要特点。今天,在回顾1976年“四五运动”时,人们发现,拍摄的多是一些干部子女,他们家中有相机,那些作品主要是使用135相机拍摄的。现任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李英杰在当时拍摄了很多照片,使用的就是国产海鸥DF照相机。&
  海鸥DF在当时属于“高精尖”产品,持有者数量有限。之所以这样,除了产量有限的因素外,主要还是因为价格太高。当时人们的月工资普遍只有三四十元,而一台海鸥DF的价格是64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年半到两年的工资。&
  随着中国民间摄影的人数迅速扩大,135相机逐渐成为人们使用的主要机型。随着国产相机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民间摄影人拥有了自己的相机。许多人从照相馆里买回来相纸的纸边,天黑后用被子把窗子遮起来,甚至躲在床底下洗照片。今天,中国许多摄影名家都是从那种艰苦的条件下奋斗出来的。&
海鸥DF相机是我国相机生产历史上日产量和总产量最高的135单反照相机,产品曾远销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几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相机为单镜头反光结构、焦平面幕帘机械快门,镜头为58mm1&#片4组。相机快门速度为1—1/1000秒,有B门。闪光连接有插孔式和X热靴插座式两种;采用屋脊五棱镜平视式取景,计数装置可自动计数、自动复位。&
东风120照相机是完全用手工制作的,在哈苏500C快门结构的基础上,改进的最高快门速度为1/1000秒。东风120的黑色机身与哈苏500C机身在结构上有多处不同,设计上有自己的特色。
  经典的东风&
  60年代中后期,中国主要新闻单位进口了一批徕卡和哈苏相机。1969年,国家布置任务,让上海的照相机厂进行高档相机的仿制,70年代初试制成功。其中,东风120相机是根据哈苏相机仿制的,红旗20照相机是根据徕卡M3相机仿制的。
  仿瑞典哈苏500C型的东风120相机于“文革”期间研制,其结构的复杂程度超过稍后试制成功的红旗20相机,当时组成了攻关研制小组,在1970年左右试制成功。&
  东风120攻关的目标是“赶超”哈苏500C,要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相机。东风120相机最高快门速度达到1/1000秒,此设计超过了哈苏500C的1/50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3只配套镜头的设计也达到很高的水准。但是,因为国产有色金属、光学玻璃的材质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加工质量又受到国内设备和技术的限制,所以东风套机虽然在加工精度上接近哈苏的工艺水平,但质量差距依然很大。&
  资料表明,东风相机产量稀少,加之各种费用成本极高,又带有一层政治因素在内,使这种相机具有极高的文物和收藏价值。&
  经典的红旗&
  1971年,红旗20型相机研制成功,共生产了200多台,该相机是我国生产的第一台仿德国徕卡M3型的平视取景高级照相机。它的配套镜头有50mm1&#标准镜头、35mm1&#广角镜头和90mm1∶2中焦镜头,三款配套镜头均为高素质的顶级镜头。取景采用大倍率亮框取景器,并设计了双影重合式测距器,采用快速装片机构,快门速度最高为1/1000秒。顶盖上有毛泽东手书“红旗”二字。&
  据著名摄影家翁乃强先生回忆,他所在的《人民中国》杂志社当时曾经买了几台红旗20照相机,用的效果不太理想。但因为相机产量少,又是纯手工制作,现在已是非常抢手的收藏相机,这种相机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徕卡的原型机。&
  国产单反相机的发展&
  钱元凯先生回忆说:“进入70年代后,135相机慢慢多起来,生产厂家已有30多个。虽然国产的相机只有几种,但是牌子特别多。当时叫做“社会主义大协作”,其实都是从“海鸥”相机那里学来的。那时没有专利一说,你要找我要图纸,我一定白送,还会派人去教你如何做。那时120相机多达30多个牌子,但外观基本一样。有点“野心”的企业就稍稍改动一下相机的个别部件,东西还是那个东西。”&
  在这个时期中,国家对“长城SZ-1型”、“东方S-2型”、“海鸥205型”、“海鸥4型”、“海鸥DF型”、“海鸥203型”和“珠江7型”等7种照相机进行了全面测试。另外,由四川的5家仪器厂、云南光学仪器厂与广州轻工业产品进出口公司洽谈联合开发出口照相机,产品命名为“珠江S-201相机”;华光、云南、星火等三家厂开发生产与相机配套的镜头。同年,哈尔滨电表仪器厂试制成功“熊猫DF-1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日系相机向中国渗透&
  著名摄影记者翁乃强先生在回忆70年代相机的情况时说:“摄影者真正多起来,还是在改革开放开始后。价廉物美的日本相机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尼康、美能达、佳能、玛米亚以很快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把德国相机逐渐排挤出去。”&
  中国最早使用玛米亚相机的可能就是《人民中国》杂志社的翁乃强先生了。1976年,《人民中国》杂志社申请购买哈苏相机,上级部门的同志考虑到价格昂贵的原因,请翁乃强试用一下日本的玛米亚相机,看看效果如何。当时,正赶上打倒“四人帮”游行,翁乃强就拿着玛米亚RB67拍摄了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面。翁乃强先生试用后,认为画面效果不错,而且价格比哈苏相机便宜多了。从此,国内就陆续进口了不少。年的时候,有的报社一下子就买了几台玛米亚。
  70年代后期,国家政策逐渐开始放开,外贸也启动了,国家外汇也开始多起来了。70年代末,新华社从香港置换回一批尼康相机,有测光功能和变焦镜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于是,国内各省市新闻单位纷纷效法,购置了大批的尼康相机。日本相机向中国市场渗透的态势日盛一日。&
  20世纪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中国人民的摄影热情空前高涨,对照相机的需求日益强烈。虽然,国产相机曾在1984年突破百万台大关,但是,日本产135照相机和国外相机生产线的大量引进,使日本相机逐渐占据中国的主要市场份额。&
  同时,彩色扩印机的引进和普及,使35mm相机越来越成为人们使用的主要相机,也促进135照相机在民间的普及。
  80年代百姓的照相消费&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改善,80年代初,国产120照相机生产销售量猛增。在此期间,长城DF120单镜头反光相机是当时很有特色的一种机型。然而到80年代末,国产120相机却跌到了低谷,很少再有人问津。&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许多单位的工会和宣传部门都开始配备照相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开始时多是购买国产的,以海鸥4A等相机为主,因为它显得更加“高档”一些。此时,个人一般购买海鸥4B相机,价格相对便宜一些,而且有经验的摄影爱好者可以用原本只能拍摄12张的胶卷多拍1张,这一点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普通人来说有着现在人们不能理解的极大诱惑力。&
  那时,疗养和旅游成为许多人的劳动奖励和福利,不少老人至今仍然怀念那一段感觉十分幸福的日子。开始时人们多请别人拍照留念,后来逐渐都购买相机,自己拍摄留影照片。在此期间,中国人的照相机持有量得到了迅猛的增长。&
  80年代中期,国家进口了大批日本相机,如尼康、理光、美能达、雅西卡135单反相机等,这些相机价格适中,功能比较丰富,引得国内摄影爱好者不断掀起“换机热”。但是,大多数老百姓主要还是选购价格便宜的轻便型“傻瓜”相机。&
长城DF照相机&
长城DF-2相机使用120胶卷,拍摄6&6cm或6&4.5cm画幅的底片,也可使用35mm彩色胶片。第一台长城DF型相机既没有自拍也没有同步闪光功能。后来的DF-3和DF-4相机增加了自拍、闪光连接及侧置热靴。DF-2以后的长城单反相机都有手动调焦90mm1&#镀膜镜头,这是一种翻斗式快门,快门速度分为1/30、1/60、1/125、1/200秒及B门等几挡,并配置了两次曝光保护按钮。&
   20世纪80年代初设计生产的海鸥4B-2型相机,增加了内置闪光灯,这种相机的产量不多,市场上较难见到。&  &
  新闻摄影进入“尼康时代”
  80年代前,中央新闻单位进口了不少德国禄来、徕卡与苏联品牌的照相机。地方新闻单位则主要使用海鸥4A等相机。&
  80年代中后期,一些重要新闻单位跟着新华社选用了日本尼康相机。尼康相机因为有测光和变焦的优势,再加上比较优秀的光学素质和相对较低的价格,从而迅速拥有了大量的国内专业用户。那时,尼康逐渐取代了禄来福莱克斯和徕卡,成了摄影人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日本的美能达α7000系列相机以优秀的光学素质和自动对焦功能也曾在专业摄影人中风光一时。但是由于宣传不力,美能达一直没有能够成为一流的主力机型。&
  直到80年代末,佳能单反相机在中国专业摄影领域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在尼康的强大攻势面前,佳能一直显得比较低调。&&
   尼康FM2是80年代著名的35mm单镜反光相机, 眼平五棱镜取景器,裂像微棱镜对焦屏,测光模式为TTL
偏重中央平均测光,纵走式金属焦平机械快门,速度:1-1/4000 秒,有B门。机顶标准闪光灯热靴及连线插孔;同步闪光组最快达
1/250 秒;附有景深预览钮;可进行多重曝光。
美能达α7000&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聚焦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985年2月推出,在以后的4年中售出250万台,曾获得年度“欧洲相机”和1985年的“日本相机大奖”。
  彩扩的普及,促进摄影的大发展&
  在中国,135照相机替代120照相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彩色扩印机的普及。&
  扩印机的普及促进了彩色胶卷决定性地取代了黑白胶卷,而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这一切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扩印机成了照相馆最重要的生产设备。国外富士、柯达等品牌的彩扩机在此期间纷纷登陆中国市场。人们从来没有像这一时期那样成卷成卷地扩印照片,喜爱摄影的人越来越多,相机需求量越来越大。&
宝丽来SX-70照相机&
SX-70系列是宝丽来发展史上出色的专业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按下快门后,相片会自动“吐出”尚未显影完毕的照片,静候片刻,照片即可显影完毕。&
  专业商业摄影相机&
  80年代,中国商业摄影逐渐发展起来。从事对外贸易进出口的人员较早地与国外摄影师、香港商业摄影师接触,看到他们用仙娜等专业相机拍摄的优秀作品。&
  欧共体在桂林举办了一次广告摄影培训班,学员们不但看到国外优秀的广告摄影作品,而且体会到专业座机的巨大作用。后来,这批培训班中的许多人都成为中国商业广告摄影的中坚人物。&
  原中化集团河北进出口公司的著名摄影师,现任河北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张志明先生可能是中国较早使用仙娜座机的人,据悉,当年中国许多外贸进出口公司的专业摄影师都到他那里取经,请他帮助填写相机购置清单。几十年来,仙娜相机因具有强大的调整变形能力,可以胜任各种复杂的拍摄环境和特殊的拍摄要求而成为中国广告摄影界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即使到今天,如果把仙娜座机与数码后背配合使用,也照样是商业产品最佳的拍摄工具。&
仙娜P2座机&
  仙娜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大
画幅相机的制造,所有机型均以4&5英寸标准画幅为基础,且皆为单轨式相机。最高级型号是仙娜P2。&
  仙娜座机4&5英寸单轨相机,可升级为:5&7英寸或8&10英寸画幅。既可进行垂直、水平调整,也可俯仰和旋转,重量3.4公斤,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影室用相机之一。
  海鸥的再度辉煌与“变脸”
  80年代开始时,虽然国内照相机厂有几十个,品牌也不少,但海鸥照相机在国内消费市场中仍然可以称得上一枝独秀,海鸥DF以其优良的质量,不但成为摄影发烧友的选择,还在开放的贸易环境下赢得部分境外市场。&
  因为出口的需要,相机上的中文“海鸥”改为英文“SEAGULL”。民间流传着有一种未经核实的说法,由中国内地出口到日本及香港地区的海鸥DF相机,由于其镜头素质很高,被一部分外商改造后,配套在他们的相机上使用。&
  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摄影爱好者的“进口相机换机热”导致了海鸥DF在国内市场份额的急剧减小。究其原因,一是大家有了更多的相机选择空间;二是海鸥金属机身沉重;三是当时海鸥相机的电子测光等功能与进口相机确实有差距。&
海鸥DF-300&
   海鸥DF-300是引进日本美能达X300生产线制造的新机型,它有多种型号,其中DF-300A
为石英电子控制式35mm横走式幕帘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以及中心裂像取景屏、TTL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快门速度在自动挡时为4-1/1000秒无级变速;手动时为1-1/1000秒,有B门。压下式AE锁,有多次曝光。
  进口大潮  &
  80年代,国家放开进口政策后,国内逐渐出现了满街尽是日本相机的景象。当时,进口135单反相机以日本制造的相机为主,适宜中小单位和摄影发烧友使用的品牌有理光CR-10、CR-5、雅西卡FX-3等。更多的企业选择的是进口或引进生产线制造“傻瓜”照相机。当时的高档名牌是尼康和美能达等。&
  进口照相机的独特功能优势明显,如笔者当年购买的雅西卡FX-7单反照相机,除了测光以外,全部是手动操作的,相机的测光电池(可更换)经历20多年时间,至今仍然工作正常。
  曾经的奋斗
  在新的挑战面前,我国的科研人员联合攻关,参照国外的先进相机制造技术,先后设计并试制成功多种型号的相机,形成了照相机更新换代的产品系列。&
  这一阶段的照相机研制,大量使用了进口元件,包括电子快门,这样做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也取得了快速投产、产量直线上升的效果。一时间,似乎让人们感觉到我国的35mm照相机的生产制造与国外缩小了差距。但是,技术研发投入的萎缩,却使国产品牌相机与国外企业技术与工艺积累的差距越来越大。&
青岛6型袖珍电子照相机&
  早期的青岛6型照相机采用了爱克法奥普蒂玛镜头组件,光学结构为4片4组,全部镀膜;其中前片和后片透镜采用了高质量的澜系光学玻璃,快门采用了爱克发Optima
2746电子程序快门。&
  当时主要的外资相机企业都是日本的,唯有青岛6型相机技术引自德国,质量非常出色,广受摄影人好评。  &
  20世纪
90年代至今&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人民收入逐渐增加,生活日益改善,摄影创作成为全民的爱好,个人手中的照相机越来越多,职业摄影师手中的相机越来越先进。与此同时,影楼婚纱摄影成为年轻人结婚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阶段,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经过了激烈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从专业摄影师到业余摄影爱好者,几乎绝大部分人都使用上数码相机。尤其是近几年来,数码相机新品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彻底改写了摄影的格局,大大促进了中国摄影事业的蓬勃发展。
  多元化的摄影格局形成
  20世纪80年代,新闻摄影、沙龙摄影、风光摄影等是中国摄影界的主旋律,进入90年代后,摄影的门类不断丰富,越来越呈现百花齐放的形势。纪实摄影、广告摄影、人体摄影、报道摄影、观念摄影等都得到了大的发展,形成了今天可喜的丰富多彩的摄影形势。&
  此阶段中,许多中国的摄影人从国内走向世界,大量的国外摄影画册引进国内,许多国外著名摄影师到中国“挖宝”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先进摄影理念。互联网的大发展,更是让中国摄影人大开了眼界。&
  名机荟萃的中国  
  90年代中晚期,不少世界著名的相机品牌都试图重返中国市场,如欧洲的徕卡、哈苏、林好夫等,经过十多年的推介,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最好的相机都能在中国看到,阿尔帕相机价格昂贵,每套售价10多万元,且每年生产量极小,可绝大多数相机都让中国消费者购买了。&
  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国外著名摄影师手中的相机更成为中国摄影人羡慕的对象,据说,山西平遥国际艺术节上不少国外摄影名家清一色的徕卡M型相机曾迷倒许多中国的纪实摄影名家,很多人后来都购买了徕卡相机。一些有钱的摄影爱好者更是崇尚名牌,专捡“最好的”相机买,认为那是身份的象征。
  “佳能时代”的来临&
  日本几个照相机公司先后在80年代初发布了自动对焦的袖珍照相机。随后又把这项技术应用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美能达α7000、佳能EOS-650及后续产品的不断问世,标志着一体化的自动对焦(AF)专业照相机进入了实用阶段。佳能公司在1987年开始推出EOS单反系列,在自动对焦技术上逐渐确立了优势,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却得不到中国职业摄影人的认同。
  佳能公司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通过对自己新产品的宣传与公关,使全国很多新闻单位在90年代初接受了佳能专业相机。由于这个“示范作用”,佳能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出现了爆炸性增长,佳能很快就超过了其他品牌的相机,成为在中国照相机市场中的“老大”,成为中国用户使用最多的国外品牌照相机。90年代后期以后,佳能的使用者明显处于优势。今天,人们在各种场合中,无论是看到专业摄影师,还是看到摄影爱好者,多数人手中都拿着佳能相机。&
佳能终极经典胶片相机佳能EOS—1V&
佳能EOS-1V相机将丰富多样的电子技术整合在坚固的镁合金机身中,20多项的用户自选功能使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自己的相机操作。1/8000秒快门、改良的宽区自动对焦、100%视野率、方便的竖幅能力和高达150000次以上的快门释放寿命都使相机的专业性达到一个完美的高度。&  &
  红遍中国的哈苏
  哈苏可能是90年代中后期最火的120相机之一,很多专业一些的摄影师或高级摄影发烧友,都为用上哈苏而感到无比自豪。这与哈苏成功在中国举办的宣传推广活动是分不开的,哈苏的讲座,场面非常宏大,节目非常精彩,图片震撼人心。因而,广大摄影者被深深地打动了。实际上禄来、宾得等120相机的质量也非常好,只是由于宣传推广力度不足,远远没有被中国消费者认知和接受。&
哈苏503CWD相机&
  作为一架高级的中画幅相机,哈苏503CW设计精巧、坚固耐用。相机采用机械控制镜间快门,快门速度为B、1—1/1500秒,全程闪灯同步。就其体积和重量而言,相机在同规格的相机中都是比较小的,标准配置(机身+CF80mm1&#镜头)的重量甚至比某些35mm单反相机还要轻,加上德国蔡司公司为之生产的高品质镜头,哈苏503CW赢得了众多职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信任。&  &
  广告摄影逐渐红火&
  随着国外企业和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广告摄影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一大批摄影爱好者下海成为职业摄影师。仙娜座机、哈苏相机、玛米亚相机、布朗灯、爱玲珑灯、保荣灯等等,几乎世界上最好的摄影设备在中国都能见到。许多广告摄影师更是以自己的奋斗,拍摄出国际水平的优秀作品。&
  婚纱摄影火遍中国
  婚纱影楼在台湾起步较早,到80年代末期趋于饱和,90年代初,部分台商将视野转向了祖国大陆。那时,即使是以时尚著称的上海,也还没有到专业婚纱影楼拍结婚照的概念,有的仅仅是普通的照相馆。即使是照相馆名店里,为新人拍照用的礼服不仅数量少,且样式陈旧,台商和台湾摄影师从中看到了商机。十多年下来,婚纱摄影已经在中国非常红火。&
  婚纱影楼登陆大陆,受到青年们的热烈追捧。很多年间,影楼内使用的相机主要是玛米亚RB67,柯达DCS Pro 14n,富士S3
Pro等机型;近几年来,佳能、尼康的数码单反相机已经是影楼外拍摄影师的常用工具。&
当年,深受广大摄影人喜爱的玛米亚RB67、富士S3 Pro、柯达DCS
Pro14n等几款专业相机也是婚纱影楼摄影师常用的相机。
风靡一时的影楼数码相机柯达DCS Pro 14n&
  2002年9月,柯达推出DCS Pro
14n数码相机,它是世界上首部具有全画幅35mm尺寸CMOS影像感应器的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该款相机拥有1400万像素的CMOS影像传感器,并可提供原始的Raw文件格式。&
  &玛米亚RB67
  玛米亚RB67 PRO
SD是目前6&7cm机械控制中画幅传统单反相机中唯一可以旋转机背的产品。可以方便地将横幅画面变成竖幅,相机片幅为56&69.5mm;快门为机械控制镜间快门1-1/400秒、有B门、T门。有反光镜预升、景深预测、多次曝光等功能。&
富士FinePix S3 Pro&
  FinePix S3 Pro配备了大面积(23.0&15.5mm)第4代超级CCD
SRⅡ,拥有超宽的动态范围。有效像素达1234万,最大记录像素数为。实现丰富的层次表现。
新的图像处理引擎使该相机在解析度、信噪比、色彩还原方面有了综合性的提高和改善。&
  数码相机异军突起&&
  尽管这段时间中传统胶片相机还不时出现几个新的亮点,如佳能、尼康、徕卡在进入新世纪后分别推出了号称“终极经典”的传统机型EOS-1V、F6和MP,但国外知名厂商已经把研发和市场推广的重点放在了数码相机上。&
  科学家对数码相机的探究在很早前就开始了,1981年索尼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虽然像素只有27.9万,但是,通过松下、富士、佳能、尼康、柯达等公司的共同努力,数码相机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90年代,国外的数码相机发展速度已经很快,它像一匹脱僵的野马,让人们感受到数码时代的摄影快捷和乐趣。&
  中国摄影人的逐步数码化
  90年代时,中国摄影者对飞速发展的数码相机技术似乎还了解不深刻。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的图片报道刺激了我们的记者。他们在这次冬奥会上,第一次领教了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新闻报道的高效率。冬奥会闭幕式后,我国记者匆忙赶回驻地发稿,用了一小时返回宾馆,一进房间就大吃一惊:一份印着闭幕式大幅彩色照片的报纸已经放在他们的桌子上。照片就是在冬奥会闭幕时拍摄的,从摄影、制版到印刷、装订、送报,前后不过一小时。如果照片是用普通相机拍摄的,这时恐怕连照片还没有印出来呢。那时,我国的记者都在想:我们什么时候也能用上数码相机呢?&
  然而,90年代末期数码相机水平还很一般,不仅像素低,而且成像质量也不让人满意。中国摄影界整天充斥着“数码还是胶片”的争论声,许多摄影师对数码相机嗤之以鼻,发誓一辈子坚守胶片相机。可是进入新世纪后,短短的数年时间里,数码相机的质量就有飞跃性的进步,不仅像素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成像质量也非常出色,许多照片几乎让人分不清是胶片拍摄的,还是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于是,我们见到国内的新闻记者、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师等都陆续改用数码相机。&
  索尼的第一台500万像素高级数码相机定位于专业的摄影爱好者,采用蔡司5倍光学变焦镜头,最大光圈值为F2.0,快门速度为30—1/1000秒。CCD有效像素为502万,最高分辨率为,有一个1.8英寸的LCD取景屏,采用记忆棒为存储介质,重665克。F707还有一些比较独特的功能。如红外线夜摄功能,高级自动对焦模式。它的红外拍摄功能曾经被商家狂炒而名噪一时。
奥林巴斯SP-570UZ&
  迄今具有大变焦倍数的高档消费级数码相机,CCD有效像素1000万,具有20倍光学变焦,焦距相当于35mm相机26-520mm,镜头,14片11组,
包括4片非球面镜片、2片ED镜片。&
  &  &
  初期,数码单反相机非常昂贵,只有少数国家的新闻单位记者可以配用,可是随着数码相机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数码相机的价格不断跌落,当佳能第一个把EOS-300D降到万元以下,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品尝到数码单反相机的甜头。他们能买得起,能用得起,也从摄影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
佳能顶级数码单反相机EOS-1Ds MARK Ⅲ&
   佳能顶级数码单反EOS-1Ds MARK
Ⅲ像素达到2110万,连拍速度在全画幅的情况下达到了5张/秒,一次可以连续拍摄56张大尺寸优秀画质JPEG图像或12张RAW格式图像;最高快门速度1/8000秒,1/250秒闪光同步。佳能EOS-1Ds
III配置了包括19个高精度十字形自动对焦点和26个辅助对焦点的全新区域自动对焦,配合优化的自动对焦算法和新设计的电子电路,自动对焦的精度和速度同时提升。相机的曝光模式包括P程序、快门优先、光圈优先、M手动和B门。
尼康顶级数码单反相机D3&
  尼康推出的第一款35mm全画幅专业级数码单反相机,有效像素1210万,具有ISO
25600的感光度,最高快门速度1/8000秒,功能强大,是尼康数码单反旗舰产品。&
  92万像素、亮度可调低温多晶硅TFT LCD
3英寸大显示屏,有多达51个对焦点,其中包含15个中央部分的十字形感应器能提供主体侦测功能,对焦灵敏度很高的十字对焦点。&
  “天下第一多” 的中国摄影族群
  进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国人喜欢观赏图像、喜欢拍照的本性得到了空前的释放,也把无数中国摄影爱好者的摄影艺术潜能激发出来。随着中国步入“小康”社会,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摄影队伍空前壮大。何如先生说:“到摄影发达的美国,都没有看到像中国这么多的拿相机拍照的摄影爱好者。”&
  现在相机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如果连拥有数码卡片机的人也算上,中国摄影爱好者的数量恐怕就难以计数了。佳能、尼康、索尼、奥林巴斯等各个相机企业都纷纷把市场重点向中国倾斜。&
  更换相机潮一浪高过一浪
  如同电脑的更新速度一样,数码相机也是几个月就推出新品,各个相机厂家都加强宣传攻势,派出专门人员不断到全国各地搞产品巡回推广活动。从众心理特别强的中国摄影人一下子看到那么多的“世界领先”产品,今天佳能、明天尼康、后天索尼、奥林巴斯,许多摄影人忙不迭地更换着相机,一时间,中国相机销售市场呈现着红红火火的局面。&
  摄影复古风兴盛
  在数码摄影日盛一日的情况下,中国摄影界也刮起一阵阵“复古风”。以前,由于中国经济落后,人们买不起相机,现在,随着广大摄影人经济条件的改善,许多人对摄影具有浓厚的感情,尤其是对老相机感兴趣,不少人纷纷玩起了“麻烦的”中画幅和大画幅相机,甚至玩上了针孔摄影。&
  复古·大中画幅&  &
  近年来,对大幅面高质量照片的追求使大中画幅相机再次受到摄影爱好者的瞩目。不少摄影爱好者开始选购大画幅和中画幅相机。
  复古·针孔照相&
  2007年,北京地铁展出了一系列采用古老的针孔摄影手法表现北京风貌的系列作品,引起摄影界和社会的关注,不少人觉得有意思,把这种改进的相机买回家把玩。&
  复古·老相机收藏&
  近几年来,老式照相机的功能有些“错位”,由“工具”变成了“观赏”、“保存”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人把一些生产批量小、具有特殊意义的照相机作为文物收藏,如一些经典机型的价格水涨船高,有的仿制品的收藏价格竟然超出了原机型的价格,如红旗20型相机的市场价格竟然已经超过了复制原型机徕卡M3!&&
半个多世纪的摄影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以上介绍的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然而通过这些介绍,我们看到使用的照相机原来还有那么多的背景故事,我们也领略到中国摄影人的成长,也是伴随着相机的发展而成长的。&
  如今,数码相机的发展已经将无数的传统相机迅速淘汰,这是摄影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是,回顾相机的使用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摄影事业发展壮大的可喜景象,更能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现实。身为中国摄影人,我们感到自豪和幸福。&
  然而,摄影人手中的清一色外国相机,不由得我们不为中国民族相机工业担心,我们想爱国,我们渴望用上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相机,我们希望看到新千年摄影辉煌的同时,也看到中国相机的曙光。那时,我们再回顾摄影历史的时候,就会更加自豪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鸥df2单反相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