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好看的警匪片 电视剧卧虎开机时间

香港警匪片与大陆警察文化的深度融合
  《警察故事》系列从香港到大陆的跨越,一拍就是三十年,成龙也由昔日那个天真浪漫、活力无限的年轻小伙,蜕变了如今这个老成持重、心系于民的大陆公安。从1985年的《警察故事》到《警察故事2013》,不论是香港警察、国际刑警,还是这次的内地警察,成龙不变的是拼命,他拼的其实是一种敬业的精神,是一种入境的情怀。
  
  回首三十年《警察故事》,给人的感觉是不胜唏嘘,这里面既有时光的流逝,也有各种文化观念的转变。可以说,看《警察故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警匪题材的三十年的风云变幻,从最初的香港皇家警察到而今的北京刑警,警察故事从陈家驹变成了钟文,这其中的寓意不言自明。
  
  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北上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局限于一隅的香港电影市场无论如何也敌不过大陆的影响力,而回归后的文化整合也给了香港电影足够的发展空间。《警察故事》将故事背景设在北京,即体现了香港电影向内地靠拢的努力,因而仅从形式上来说,香港电影也开始逐渐融入到大陆电影体系中。
  
  然而,这种融合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它其实是香港电影与大陆警察文化的深度整合。《警察故事2013》中一个五年前的罪案将各色人等聚在一个精心设计的空间中,亏心者各怀鬼胎,虔心者一意孤行,光怪陆离,百态人生,最终剥离各种利益和自护,归于最本初的生命态度,一夜惊魂换回父女相互理解是本片最终情感的落脚点。在北上之后警察故事开始不断增加大陆的人文内容,而传统家庭伦理情感则是重要的一面,《警察故事2013》中的父女冲突即是这样一种实质性体现。它甚至可以说是大陆主流意识中的公仆理念在新的时代氛围中的一次重新解读,通过个人家庭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冲突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只是相对于之前的片面强调社会公理的正义性,《警察故事2013》更注重表现个体如何在私人生活与警察正义性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警察故事2013》至始至终都想着怎样给钟文加更多的包袱,更多的渊源,前一小时几乎是疯狂的植入插叙。看得出,丁晟就是像把钟文塑造成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公安形象,结尾大揭密时的先抑后扬的手法,也为的是不容许有半点抹黑他的形象。这个“高”、“大”、“全”的正面人物塑造,完成度可见一斑。这般立竿见影,稍带简单粗暴的塑造手法,人物形象自是棱角分明,效果卓绝。
  
  自从《无间道》以来,香港警察的身份始终存在着身份定位模糊的问题,这种分裂来自于对正义信念的怀疑。无间道里想做好人的刘德华是黑社会卧底;《卧虎》里的警察在黑社会里怀疑自己的身份;《风暴》里的刘德华为了实质正义不惜知法犯法牺牲更多同僚和匪徒;《扫毒》里的三兄弟为了兄弟义气什么都可以抛弃,包括各自在警匪里打拼出来的地位。
  
  然而这种身份认同危机在北上之后开始发生变形,更多地展现为对理想的坚守与现实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警察故事2013》中规中矩中透着淡淡的哀伤,四平八稳地演绎出了一场成龙版的《飓风营救》。同样是接近夕阳红的景致,连姆·尼森强调的是重于泰山的责任与破釜沉舟的狠劲,而成龙此次突显的则是深情款款的父爱与老骥伏枥的情怀。从影片伊始的自扣扳机,便开始飙泪,到末尾处悠远吟唱出的《拯救》,前后的呼应,好似显现了成龙从懵懂到成熟到巅峰,再到与世无争,看破世俗的艰辛奋斗征程。钟文人生的点点滴滴,仿佛映射出了成龙自身的本真。
  
  我们往往都有执念,这种执念常常误解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女儿想找一个更可靠的肩膀,而他的爸爸正是百姓们的依靠,这其中也有执念。诸多人质也都有,种种执念各成壁垒,虽年久失修,但依旧固如金汤。最终,空间被打破,人性之光闪现,执念才能消除,其实消除的是内心给自己筑起的围墙。父爱在影片中贯穿始末,没有父爱就失去了一切情感的依托。父爱这个宏大的命题,让成龙带入了一段苦与乐、聚与散、生与死的救赎中。景甜与成龙这对父女所擦出的火花,相当抓人心弦。女儿的命,还是自己的命,这架情感的天平在钟文内心深处始终都是一边倒的。这里面没有伟光正的味道,从大街上拉10个父亲出来,9个半父亲都会选择和成龙一样的做法。这份父亲如山的诠释,感人至深,发人深省,2013年感动中国 “最美父亲”非成龙莫属。
  
  尽管成龙已经从当年的龙哥变成龙叔甚至马上变成龙爷,可“龙女郎”却一直年轻。从张曼玉、林青霞、杨紫琼到吴辰君、杨采妮、蔡卓妍,再到现在的景甜,内地女演员越来越成为警匪片的标配,本片中景甜也由此成为龙女郎,也是她从影以来演出最好的角色。当然也从女友变成了女儿,她们身份的改变,自然与房祖名都已经而立之年大有关系。当然,《警察故事2013》并不是成龙一个人在战斗,我自然不是想说刘烨,没有景甜这反派的形象大抵还不够分量。
  
  景甜是从“校花”起家,以清纯甜美而红遍大江南北,以后的戏路一度畅通无阻,更是有着与孙红雷、金喜善、甄子丹、张丰毅等一票大牌明星同台献技的履历,有人说那是因为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其实这既是她的优势,也是她的劣势。优势自是无须再深入,劣势则是她出道前后不过五年尔尔,外形、演技、定位等各方面主客观因素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去磨合历练,时有缺失纰漏也在所难免。景甜正值演绎事业发展的初期,技巧尚不纯熟,观众们还是应该给她充裕的时间。至于接二连三地同国内、国际一线明星搭档,其实更是瞬间就能将她稚嫩的演技给比下去了。《警察故事2013》里,没有像之前的几部担当一号位,发挥得却也是游刃有余,给了“老爸”成龙一个展现慈父形象的空间。尤其是在她摘掉假发的那一刻,惊艳全场,俨然回到了国民美女的标杆里。成龙也表示,正是因为景甜的出色表现,才让他更加入戏,更加动情,倘若有机会,还要演她的老爸。
  
  最终抱着“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这样的心态,保证了每个人质的安全,甚至还将武江(刘烨)从生命的悬崖上,拉了回来。父女之间、兄妹之间的隔阂、误会……都在人经历了死神考验之后,消解掉。电影是一扇窗,在《警察故事2013》中,我们看到香港电影与大陆警察文化的深度融合,它使得警察题材开始焕发出新的光辉,也为我们的电影题材多样化探索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房留祥 孟庆雷)
  
剧情 / 动作 / 犯罪
成龙 / 刘烨 / 景甜 / 殷桃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王光利:《制服》重口味本土警匪片
  文/马巍
  久未有新作推出的内地“第六代”导演王光利最近拿出了一部定位为“重口味”的悬疑警匪片《制服》。这部由任达华[微博]、徐若u和陈思诚主演的新片目前已通过审查,10月29日在国内上映。
  虽然最初是从本土喜剧入手商业片,但王光利认为警匪类型才是自己心仪的方向。《制服》是他在该领域的第一次尝试。影片制作成本约2000万元,除了内地制片方天生之道,监制王晶[微博]在香港的影王朝公司也参与投资,并将负责影片的海外发行。“我们已经合作很久了。影王朝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在东南亚等地区也有很强的发行能力”,王光利表示未来还会和王晶继续合作。
  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局限,警匪题材之前在国内发展得并不顺利。《制服》的运作也相当谨慎,仅剧本就准备了两年:“我们一开始就和电影相关部门主管、公安部进行了充分沟通,所以整个过程还算顺利。”片名也是几经改动,从最初立项的《红眼睛》,到参加香港Filmart时的《恶魔右手》,之后又曾定名《冰杀》,直到不久前才正式确定为语带双关的《制服》。
  虽然定位为悬疑推理路线的警匪片,但《制服》也有不少惊悚元素。王光利坦承这样的搭配有市场方面的考虑,“商业类型片在中国做得比较顺的除了喜剧、爱情就是惊悚,只是我觉得这个领域已经被过度粗制滥造,所以需要新的方向。”对于《制服》,王光利的定位是一个“重口味”火锅,“惊悚只是其中的一道调料。”
  从《制服》的样片中也能看到不少海外同类作品的影子,例如去年的美国版《龙纹身的女孩》。“这个类型我们的制作经验本来就少,因此需要学习别人的经验。”王光利对影片的博采众家并不避讳,“除了大卫。芬奇,我还参考了很多日韩的作品,比如朴赞旭的电影和东野圭吾的小说,一些美剧对我也有影响。”影片有不少香港元素,除了主演任达华,其摄影等幕后班底也来自香港。王光利表示,借鉴别人的经验最终还是为了做出自己的东西。他的下一部电影《末路追凶》同样将是警匪片,且“会更加内地化”。该片计划在重庆、云南等地拍摄,将全部启用内地明星。
  王光利从2006年开始转型商业电影。随后的两年间,他连续执导了《血战到底》《卧虎》和《老虎棒子鸡》。2011年离开橙天后,王光利和投资搭档周天祥发起了天生之道公司,《制服》是该公司主导运作的第一部电影。除了电影制作,天生之道还涉足合拍和进口批片,公司在2011年暑期引进的日本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沉默的15分钟》曾在内地成功卖座3000多万元,目前公司还有一部3D电影《鲨鱼惊魂夜》(Shark Night 3D)准备年内在内地上映。
  对话王光利――“第六代”的商业征途
  《综艺》:你在转型商业片的头两年连续拍了3部电影,但之后为什么一度停下了?
  王光利:一开始做商业片时是做本土喜剧,但我一直想做警匪,可是运作中遇到了很多障碍,好几个项目夭折了。之前也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反思,当时觉得好像是碰到了一面墙。《制服》是我尝试破局的第一步。
  《综艺》:据说《制服》最初是王晶的点子?
  王光利:之前我和王晶一起在香港做过《卧虎》,合作得很愉快。2009年我们想筹备续集,但剧本在内地遇到了些问题。后来在别人的启发下,希望能把香港拍警匪片的一些经验带到内地来,所以就做了这个。最初我们是想拍个小成本影片,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意大利警匪片那样比较讲究故事而不是场面的风格。但剧本出来后,王晶觉得做个小片有点可惜,最后增加了预算和明星。
  《综艺》:你接下来的新片也是警匪吧,为什么这么看好这个类型?
  王光利:在全球范围内,警匪都是电影一个很重要的种类,市场空间很大。此外,警匪片往往以极端的方式来表现人性,我觉得这对中国的当下特别有价值。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方面经济发展很快,但很多长期积累的问题也开始浮现,无论是自然环境、食品污染还是教育、医疗等。我觉得这些根本上都是道德和精神层面的问题,这也是我在《制服》里想表达的。片中那些扭曲的犯罪不仅是商业性的包装,里面也有我的思考――罪行越是扭曲,越是有道德的意味蕴含其中。
  《综艺》:香港电影对这个类型一直都很擅长,内地做警匪片的优势何在?
  王光利:与香港的警匪片相比,我们的优势很明显。我们对自己身边的事情更了解,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相关事件和报道也很多,这些都是现实中的素材。当然在内地,警匪这块一直没做起来。一些大导演其实之前也筹备过类似的项目,但最后都没拍出来。年轻的导演则缺少经验,对规则的空间和弹性都不了解,做这个也难。其实做之前我也犹豫过,想过要不要先做个容易点的,但最终还是觉得值得冒险。
  《综艺》:《制服》的成片相比最初设计,完成度如何?
  王光利:应该说想做的基本都完成了,当然细节上还是有些修改。其实好莱坞也一样,为了获得更大的观众群,内容方面就得有所节制。至于在电影中尝试一些较为边缘的东西,我觉得现在是个时机。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元化,本地电影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
  《综艺》:贾樟柯[微博]新推出的《天注定》,也是讲复仇的。
  王光利:是,虽然他的是艺术片,我的是商业片。这当然是巧合,但深层次里可能还是因为我们对中国现实的共同关注,尽管选的道路不一样。我和贾樟柯一直是好朋友,我的第一部商业片他还客串过。
  《综艺》:你也是拍艺术片出身,为什么后来转做商业片?
  王光利:商业片的格局和空间更大些,我很希望能在自己的国家获得更多观众。当然对于贾樟柯、王小帅[微博]、娄烨[微博]他们的选择和坚持,我非常尊重也很钦佩。但电影总需要各种类型,他们是更自我的“私房菜”,我做的则是面向更多客户的“火锅”。我觉得电影产业的发展,这两块必不可少。将来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成熟,这两块也会互相渗透和交叉,电影也能更兼具观赏性和艺术性,就像姜文已经做到的那样。
版权申明:
① 本频道下所有的新闻、资讯、信息、公告均为机器抓取系统自动在网上采集所得。
② 本频道抓取其他网站新闻、资讯、信息、公告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有什么好看警匪片电视剧的_百度知道
有什么好看警匪片电视剧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新警察故事
使徒行者。
落地请开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警匪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国产警匪片电视剧_中华视频大全
时长:39:31
时长:39:24
时长:41:23
时长:41:02
时长:39:29
时长:40:05
时长:40:36
时长:40:37
时长:40:28
时长:40:03
时长:40:13
时长:40:02
时长:38:44
时长:39:48
时长:40:17
时长:40:32
时长:40:15
时长:42:3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警匪片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