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这就是钢关羽刚愎自用用之善焉!

 您现在的位置:&&>>&&>>&&>>&刚愎自用正文
作者/编辑:佚名
读音 刚愎自用 拼音: gāng bì zì yòng 解 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出 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示 例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近义词 我行我素 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师心自用反义词 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博采众长英 文 headstrong;opinionated 典 故 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目录读音出 处用 法示 例 收缩展开读音  刚愎自用
  拼音: gāng bì zì yòng
  解 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出 处 《 左传 ?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尚书 ?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用 法 联合式;作 谓语 、 定语 ;含 贬义 , 十分固执自信 。示 例 他想起 李玉亭 所说荪甫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 茅盾 《 子夜 》十)近义词  我行我素
固执己见 师心自用反义词  虚怀若谷 、 从善如流 、博采众长英 文 headstrong;opinionated
典 故  春秋 时期,晋楚因 宋国 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 撤军 。晋军将领先不听统帅 荀林父 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 楚国 大夫伍参对 楚庄王 说晋军将领先谷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 消灭 晋军而出兵。结果, 楚国大获全胜
    〔刚愎自用〕随文赠言:【友谊是我们哀伤时的缓和剂,激情的舒解剂,是我们的压力的流泄口,我们灾难时的庇护所,是我们犹疑时的商议者,是我们脑子的清新剂,我们思想的散发口,也是我们沉思的锻炼和改进。 ――杰里米.泰勒,美国政治家】
  刚愎自用所属栏目:〖〗
  “刚愎自用”相关:
  〖〗链接地址:
  全科知识提供的刚愎自用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刚愎自用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个文摘: 下一个文摘:
刚愎自用相关文摘
没有相关文摘刚愎自用的意思和发音
沪江在线词典网为您精选刚愎自用的意思及读音、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反义词、近义词等信息,由empty@天于日添加。
读音:gāng bì zì yòng
注音:ㄍㄤ ㄅㄧˋ ㄗˋ ㄩㄥˋ
基本解释:
固执己见,对阻止、劝告或建议不耐烦由于他这个人过度任性,刚愎自用固执地反对正确、合理、恰当或公认事物的性格与意向李自成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对于 明室的待遇也非常宽大&&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英文释义:
相关汉字:
相关词语:
,倔强执拗,固执己见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左传&宣公十二年》反对正确、合理、恰当或公认事物的性格与意向
,固执己见,对阻止、劝告或建议不耐烦由于他这个人过度任性,刚愎自用固执地反对正确、合理、恰当或公认事物的性格与意向李自成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对于 明室的待遇也非常宽大&&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凭主观意图行事;自以为是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书&仲虺这诰》师心自用。&&清& 刘开《问说》刚愎自用自己使用自用摩托车
,见“ 刚愎自用 ”。
,褊:器量狭小。独断固执,自以为是。
,铡:刚强;克:制伏,克服;柔:柔和。以刚强制胜或以柔和制胜。指根据不同的情况而采用不同的办法来解决。
,意志性格等坚强、不在恶势力前低头、不畏艰难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 阴阳。《易·繫辞下》:“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孔颖达 疏:“刚柔即阴阳也。”《淮南子·精神训》:“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高诱 注:“刚柔,阴阳也。”2. 昼夜。《易·繫辞上》:“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孔颖达 疏:“昼则阳日照临,万物生而坚刚,是昼之象也。夜则阴润浸被,万物而皆柔弱,是夜之象也。” 汉 扬雄 《太玄·玄摛》:“以通璇璣之统,正玉衡之平,圜方之相研,刚柔之相干。” 范望 注:“刚柔,昼夜也。”3. 强弱。《孙子·九地》:“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王晳 注:“刚柔,犹强弱也。”《西游记》第五三回:“咬牙争胜负,切齿定刚柔。”4. 犹宽严。《三国演义》第七一回:“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
,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短语造句:
智者通权达变,愚者刚愎自用
“原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可因为被宠惯了,所以有时也会刚愎自用,任性倔强”(夏洛蒂·勃朗特)。
他一贯刚愎自用,性情乖戾。
顽固的,刚愎自用的愚蠢地或无理地顽固的;任性的
她刚愎自用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老是与主管人员发生冲突。
我并不刚愎自用,以至于对贤人高见一概排斥。
酒色之徒查理的那个刚愎自用的王位继承者詹姆士二世废止了所有的殖民地宪章。
很久以来我就知道你骄傲自负,刚愎自用,不过我以为时间会使你改变。
刚愎自用的,固执已见的决定自行其事的;顽固且通常不考虑后果地任性的
2015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读音信息由沪江在线词典网提供。
教职成司函【号&|刚愎自用的刚为什么不写成“钢”呢?_百度作业帮
刚愎自用的刚为什么不写成“钢”呢?
不是真的是铁呀项羽为什么输给刘邦阿?
已解决&&-&&0个回答&&-&&
项羽最错的是,坑杀了秦地20万的士兵.为了当西楚霸王,流放了怀王熊心,所过之地烧杀抢光,虽名为霸王,却失尽天下民心.而且他为人虽然英勇,大吼一声,一千个军汉也会吓倒,却不能重用有才能的将军,不过是匹夫之勇.项羽待人很好,士兵有病时,关怀备至.到了部下立功应当封官晋级时,他把刻好的印章握在手里玩弄得没了棱角,还舍不得给人.所以不过是妇人之仁.
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孟子说,打仗要靠天时,地利,人和.
1 项羽虽然万人敌,力能扛顶,但是他有勇无谋,项羽以勇胜,刘邦以智胜.2 ,项羽刚愎自用,不善于用人,谋臣太少,没有刘邦多,范增死后,项羽没有得力的谋臣.3& 项羽比较残暴,对于手下经常很残忍,不善于笼络人心,而刘邦很善于笼络人心.这方面,刘邦占据了人和.4.项羽不善于用人,很多曾经在他手下的大将,最后都投奔刘邦,比如韩信,都是千古奇才,最后韩信受到刘邦重用成为项羽的劲敌,他帮刘邦攻城略地.立下汗马功劳.
他太狂了,被孤立了
英雄跟枭雄的区别
狂妄自大毁了他自己
谁叫他头脑是一根筋的,输了活该!
谁让他只知道疼老婆,不知管士兵的死活,谁还会为他卖命,吕布就是很好的例子。。。
多种原因,最重要的是项羽不是一个好领导
项羽不会用人,不听谋士忠言
刘邦耍流氓。。。
项羽求的是霸业,刘帮求的是帝业,所以在鸿门项羽没有杀刘帮(不过我觉得项羽的举措是对的)。刘帮之所以能够胜项羽并不是刘帮的军队比项羽的强大,而是刘帮善用人,而且后期的项羽钢愎自用,自以为是,不可一世。这就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
人才是关键,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司马路在《汉朝的密码》一书中有《霸王别姬:英雄末路之咏叹调》一节评价项羽:  项羽、刘邦、韩信、张良,楚汉之际这几个人,都可以说是旷古的英雄,但气质性格截然不同。韩信可以说是抑郁质的英雄,能忍,能咸鱼翻身,但是遇事有时难免优柔寡断;张良可以说是粘液质的英雄,善于在幕后出谋划策,事后也不居功自傲,为人处事低调,淡泊名利;刘邦则可以说是多血质的英雄,擅长交际,拉拢、吹拍是拿手绝活,政治手腕一流。至于项羽,恐怕就是胆汁质的英雄了,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有时还有点儿女情长。传说中的“性情中人”,就是这种类型。项羽这种英雄,讲究个气势。闯郡守府,杀殷通,凭的是一把力气。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凭的是一股锐气。彭城之战,以3万西楚铁骑大破56万人的多国部队,杀得汉军血流成河,凭的是一腔怒气。但是在中原的成皋、广武,长期的僵持与疲于奔命的两线作战,最后是粮道的断绝,慢慢地耗尽了西楚霸王的勇气和威势,等到鸿沟协议签定,人人想着和平、回家乡,项羽大军的斗气就泄了,而这种斗气一旦泄了再想提起来,就很有些难度。项羽的失败,正在于此
顺势者生 逆世者亡 真小人斗不过伪君子
项羽求的是霸业,刘邦求的是帝业,所以在鸿门项羽没有杀刘邦(不过我觉得项羽的举措是对的)。刘邦之所以能够胜项羽并不是刘邦的军队比项羽的强大,而是刘邦善用人,而且后期的项羽钢愎自用,自以为是,不可一世。
刚愎自用,没有刘邦无耻
他弱智,天真极点……
他不懂得知人善用,更不懂得赏罚分明,只有匹夫之勇,没有驾驭臣下的能力,刚愎自用,不会用脑子,没有心机,更有妇人之仁,在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杀掉刘邦。
刚愎自用,在鸿门宴时不听谋士范增的意见,有勇无谋。不肯渡过乌江去江东卷土重来。
项羽很傲气。。。不知道忠言逆耳。。。也不懂能人善用。。还很自私,而刘邦则相反
项羽想当霸王,而刘邦想当帝王。
项羽做事求光明磊落,而刘帮不在乎那些所谓的小人做法,项羽空有一身武功,但他不会用脑,所以败给了刘帮。
不重用人才
没刘邦狠,在鸿门宴时没杀了刘邦。
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项羽是一员猛将,不是一个帝王。
无论是什么时代,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项羽刚愎自用,政治敏感程度太低,对于政事的幼稚注定了他的失败
刚愎自用,不能屈能伸,不能听信忠言,不会用人
刘邦论打仗和武力是百分之百的赢不了项羽的!不过有一点项羽比不上他!那就是笼络人心。刘邦当神一样对待张良,而项羽对待自己唯一谋士范增,只是口头上尊称亚父,其实根本瞧不起儒士!其次项羽十分狂傲!以上一例足以说明项羽为什么输给刘邦。
妇人之仁,刚愎自用
1项羽的一系列行为使历史再度走向分裂,违背了天意和民意;
2其人错过了鸿门宴,留下了祸根;
3失道寡助。
因为当初不要韩信
项羽自傲,刚愎自用,虽文武双全,但做事鲁莽,沉不住气。秦始皇外出,项羽见之便称:“吾将必取而代之。” 而刘邦却把他当做榜样:“大丈夫当如此也。”从这一点就可看出 两者的不同之处。。。度 把握的不同。
这就是英雄与小人的区别,最主要的是因为项羽是个大英雄。刘邦是小人心性。
太仁慈,鸿门宴没杀刘邦。
项羽性格太自大,不能忍受失败的打击,而刘邦阴险但知人善用,手下有张良,萧何,韩信这汉初三杰。刘邦曾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君,战必胜,攻必取,无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看出刘邦的知人善用。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刘邦战胜了项羽,这件事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个刘邦怎么会战胜项羽呢?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这个刘邦处处不如项羽,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项羽的祖父叫做项燕,是楚国的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所以项羽早年追随他的叔叔项梁逃难逃到吴中,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不过项羽虽然是一个破落贵族,那还是贵族。所以项羽和刘邦不一样,刘邦我们讲过了,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叫刘季,是刘小的意思。项羽是正儿八经有名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所以项羽是一个贵族出生的人,项羽身上有那种贵族的高贵和高傲。项羽的军事力量也很强,那可谓战必胜,攻必克,所以称之为西楚霸王。项羽本人的能力也很强,史书上说,他力能扛鼎,力大无比,但是不爱学习。《史记》的记载说他小时候,他叔叔先让他学字,学书,学写字,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他叔叔就问他了,说你学写字你也学不好,学使剑你也学不好,你要学什么?项羽说,这个学习写字有什么用?以后摆个摊,代写家书。学剑一人敌,我剑术再好,我就是杀一个人,我要学就学万人敌,叔叔说那好你就学万人敌吧,学兵法,学了一下,也不成器,又不学了。但是他能力还是很强,而且非常地勇敢,楚汉战争当中有一次有这么一个情况,就是两军对垒的时候,刘邦手下一个神剑手叫楼烦,刘邦就让这个神剑手站在阵前,项羽那边出来一个人,这个人一箭就射死了,再出来一个人,这个人一箭又射死了,连连射死了项羽手下好多的兵将,项羽大怒,自己出来了。出来以后项羽往那儿一站,吼了一声,楼烦吓得屁滚尿流,调头就跑,跑进军营当中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项羽这个人,个人魅力是没有可说的。 所以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刘邦会干什么?刘邦的本事也还是司马迁说的那四个字,“好酒及色”。喜欢酒色这就是他的本事,在整个灭秦和楚汉相争的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怎么办啊? 我们如果冷静地做一个分析,我们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因为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和成败。 刘项的第一点不同是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胜利面前表现出来的心态来证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刘邦攻进了关中,接着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个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表现完全不同。刘邦的表现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不杀子婴,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这个举动的意义范增看出来了,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据臣所知,刘邦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这么大的克制力,此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够把这些东西都不放在眼里了,这个人是绝不可以小看的,项羽不听,刘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怎么样? 项羽自己怎么做的呢?“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很不好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屠城。史书上的记载是四个字,“城无遗类”,就是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这个城里面没有活口了,那肯定就是连妇女儿童都在屠杀之列。而且一把火烧掉了秦王朝的皇宫,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完全不动脑筋,就这么做了,做完了以后,这时候有人就出来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你想称皇称帝的话,应该“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的皇宫已经被他烧光了,没地方住了,项羽一门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什么叫做衣锦夜行呢?就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不隆咚的晚上走。谁看得见呢?应该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乡去,这个叫做衣锦还乡,衣锦还乡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儿出来的。于是项羽就把他从秦皇宫里面搜刮来的那些金银财宝和那些大批的美女们装上车子,浩浩荡荡地开回了彭城,就是现在的徐州。劝说他的人摇头叹息。说了这样的话,说人家都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如此。什么叫做沐猴而冠?沐猴就是大猕猴,翻译过来就是说,人家都说楚人是大猴子戴高帽子,果然如此。沐猴而冠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项羽听到这个话以后,把这个人扔油锅里去了,游说他的人虽然被项羽杀了,但是项羽夺取天下,称王称帝的机会也被项羽扔油锅了去了。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在挫折面前的表现,这也是刘邦和项羽不同的第二点。刘邦冷静沉着,项羽狂暴浮躁。楚汉战争当中有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两军处于对峙状态的时候,项羽攻刘邦久攻不下,于是项羽就做了这么一件事情,就在军前架起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的父亲五花大绑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刘邦怎么说呢,呵呵,项老弟,别忘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下的时候有个什么约定呢?约为兄弟,咱俩既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爸煮了,别忘了给哥哥留碗肉汤喝。项羽没办法,下不了手。实际上项羽这个时候已经出了一个下策,因为你跟人家打仗你打不过人家,你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锅里去煮,这是种流氓手段。而项羽是一个贵族,贵族使用流氓手段这就是下策。何况你的对手是个流氓,你贵族使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你对付得了吗?所以我想当时的这个情况,一定是项羽一肚子窝囊气,刘邦是一脸的嬉皮笑脸,我是流氓我怕谁,心理上你没有战胜人家。 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楚汉战争的最后一战,当时项羽已经是四面楚歌了,重重包围。这时候项羽就上马,拔出剑来对周围的人说,说我项某人起兵八年,打了五十多场战争,从来就没有打败过,今天这一场战争,看来老天爷是要亡我了。我是没有什么错的,天不容我,我也没有办法,现在我给你们打最后一仗,为君快战,我们今天就痛痛快快打他一仗,让大家看看是老天爷要亡我呢,还是我项某人没本事。上马!拿起剑来,骑上马,一路厮杀,杀得痛快淋漓。你想?其他的一般的将领哪是项羽的对手,杀的尸横遍野。汉军全部退下了,这个时候项羽跳下马来,拿着宝剑对他周围的那些随从说,怎么样,哥儿们看看,怎么样,这是什么?这是韩信批评他的典型的匹夫之勇。项羽总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你的身份是什么?你是领袖,是将帅,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这个道理他不懂,他老是逞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你会杀人,你会杀敌,你会骑马,你会射箭,这不过是一个好士兵,怎么会是好将军呢?你有什么可炫耀的呢?而且在这样的关头,你要求的是决战还是快战呢?应该是决战,决战意味着什么?决战意味着你还有扳回败局的可能,你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而快战只图一时的痛快,当然项羽这个形象很审美,很帅、很酷,很好看,没有用啊,所以在挫折面前,他表现出来的心浮气躁,而不是镇定自若。所以由此可以证明他不是一个好的统帅。 以上说的是做事,再说做人。在做人方面,刘邦和项羽有什么区别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刘邦这个人你别看他没文化,你别看他大老粗,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为,豁得出去,刘邦年轻的时候不是当泗水亭长吗?当时派遣了他一个任务,就是押送一批犯人到某个地方去。刘邦押着这些人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跑掉一个,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又跑掉一个,走到一个地方,刘邦一算,很跑了几个,想想走到目的地,恐怕就跑光了。你说刘邦怎么办?刘邦备下酒肉请这些囚犯们大吃大喝一顿,然后用剑把他们的绳子都解开,说你们现在干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说我们干脆跟着你吧。豁得出去,我们说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成大业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豁得出去的。 所以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楚国的境内,将和项羽在垓下会战,韩信按兵不动,彭越按兵不动,英布按兵不动,刘邦约定他们一起来合围,他们就不动身。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看来这个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张良说一个彭越,一个英布,一个韩信。彭越和英布本来是楚汉之间摇摆的,他现在倾向于汉,韩信本来是你手下的,他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把这个土地愿意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南下来合围。刘邦说好,行,就跟他们约定了,胜利以后什么什么一块地方给谁,什么什么地方给谁,给了给了,都给他们,不在乎。结果果然这几支军队全部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大度。项羽呢,小气。韩信就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我们将军士兵如果受了伤,他会自己拎着饭篮,到医院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拉家常,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小气。 项羽的小气表现在这样一个例子上,张良原来是韩王韩成的人,后来因为韩王实力比较小,张良在灭秦的斗争当中,他是受韩王的派遣帮助刘邦的,到了最后胜利以后,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韩王他也封了,但是不让韩王之国,就是不让韩王到自己的封国去,为什么呢?就是嫉恨韩王把张良去帮了刘邦,他就这么小心眼,最后还把韩王杀了。张良本来是很犹豫的,因为张良是韩国人,张良本来的目的是要恢复韩国,他是一个复国主义者。但是现在项羽硬是断掉了他的后路,逼得他走到刘邦的阵营,死心塌地替刘邦出谋划策来对付项羽,小心眼,小心眼就这结果。项羽这个为人实在是太小气。 刘邦和项羽的第四点不同,就是刘邦心狠手辣,项羽儿女情长。刘邦这个人心是比较狠的,我们曾经讲过,他在逃难的过程中,三次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扔下车子,为了自己逃命,他身边的人,他一旦怀疑到谁,他可能不顾一切地要把他杀掉。刘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后,他突然怀疑樊哙,樊哙是不可以怀疑的,樊哙是吕后的妹夫,跟刘邦两个用北方人的说法叫“担儿挑”,而且在鸿门宴的时候,是由于樊哙挺身而出,救了刘邦一命,这样的人他也怀疑,他突然就觉得,樊哙就是巴不得我死,然后下一道命令,交给陈平,“平至军中,立斩哙头”,陈平你拿着我的命令去,到了军队里去,你立马就给我把樊哙的脑袋砍下来。这个事情最后没做,后来刘邦死了,陈平到了樊哙军中的时候,也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干,樊哙毕竟是吕后的妹夫,随便好杀的。也是功臣,但这说明什么?说明刘邦这个人狠起来,他是真能下手的。 而相反项羽这个人显得儿女情长,楚汉战争的最后的关头,当项羽的军队被刘邦他们团团围住的时候,项羽居然无心作战,他坐在自己的军帐中,再也不考虑战争应该如何进行。他惦记着两件事情,一个是他的宝马,一个是他的美人,他的乌骓马,他的虞姬,该怎么办,于是在他的帐篷里,点起了火把,设下了酒宴,项羽把虞姬请出来,自己拔剑舞,“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什么意思呢?小虞呀小虞啊,我可拿你怎么办啊?唱着唱着流下眼泪,随从们都不敢抬头看,不敢仰视,一个将军,一个统帅,一个霸王,在战争的最后关头他想到的不是天下,不是战争,不是事业,是宝马和美人。确实是儿女情长。所以项羽的这个性格博得了后世无限的同情,项羽实在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当时的女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都会发出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人了。而且项羽到最后,在乌江边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有一位亭长驾了一只船来接他,亭长说,项王,乌江之上,只有臣一艘船,请项王上船,臣渡项王到江东,还可以继续为王。项羽说算了吧,想我项籍带八千子弟兵过江而战,现在无一人生还,就算我回到了江东,江东的父老乡亲们可怜我,还让我做王,“吾何面目见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这就是有名的所谓“无颜见江东父老”,只有我这匹好马,跟随我多年,劳苦功高,我不忍心它遭到这种刀剑之灾,请你把我这匹马渡过去,然后自己步行,举着剑继续作战,直到战死。所以他留在历史上册页里面的,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大丈夫的英雄形象,博得后人无限的同情和景仰,李清照的诗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直是鼓舞人心的诗篇,所以我们很多人认为,在刘邦和项羽的这场斗争中,项羽是英雄,刘邦是流氓,同情一直是给予项羽的。 但是我觉得这个事情也还要分析,这样评价是不是很公平?也还值得讨论。在我看来,刘邦也是英雄。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分析,这个结论也可以讨论,刘邦确实是心狠手辣,项羽也不少杀人,而且刘邦和项羽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项羽滥杀,刘邦不滥杀,项羽是滥杀无辜,屠城不说,“坑降卒”,人家投降了,项羽觉得不放心,挖一大坑,二十万人,几十万人就活埋了,连夜活埋,这样大规模的滥杀无辜,涂炭生灵,难道是值得肯定的吗? 刘邦可没有这样杀过人,刘邦只杀他认为必须杀的人。有没有冤杀,有,有很多冤杀的人,但是在刘邦看来,虽然是冤,但是非杀不可,因为为了巩固他的政权,比方说彭越,彭越的被杀,就是冤杀,但是刘邦非杀他不可,因为他要建立一个刘姓的,一统江山的大汉王朝,他不能允许有异性王的存在,就是不能允许不姓刘的人称王,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他必须把这些异性王的王国灭掉。作为他这个王朝政权的巩固,这些事情是非做不可的,因此顾不上是冤还是不冤了,但是这样杀的人,它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即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杀的,也尽量不杀。彭越被杀了以后,他的人头被刘邦挂在了城楼上,而且下了一道死命令,谁也不许替彭越收尸。因为彭越是以谋反罪被杀的,那既然是反贼,他的尸是不能收的,这个时候彭越的一个老部下叫做栾布的,从齐国出使回到京城,要向刘邦汇报工作。汇报的地方就是彭越的人头悬挂的那个地方,于是栾布奏事彭越头下,就是在彭越悬挂的人头下面,向刘邦汇报工作,先把工作汇报了,这是公事优先,汇报了工作,完成了使命,交代了任务,栾布转过来跪在彭越的人头下放声大哭,当着刘邦的面,刘邦勃然大怒,还有这样不把朕的命令放在眼里的人,公然就这样祭奠彭越,抓起来,扔油锅里去,“烹之”。 栾布说可以,但是你让我说一句话,说完一句话我就死,刘邦说你说,彭越说请陛下想想,彭王冤不冤?想当年,陛下和项羽争夺天下,双方处于对峙胶着状态,彭王是陛下和项羽之外的第三种力量,那个时候彭王只要把自己的脑袋稍微往项王那边歪一歪,现在天下就不是这个样子了,你也不是皇帝。在关键的时候,彭王支持了你,帮助了你,你才有了天下。现在天下安定,四方太平,彭王和所有的普遍人一样,也想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享受荣华富贵,安享晚年,你怎么就容不得他呢?仅仅因为他有一次生病请假没有来报到,你就说他谋反你就把他杀了,有这样对功臣的吗?我栾布是彭王的人,跟着彭王出生入死,彭王对我恩重如山,现在彭王已经死了,我栾布活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意思呢?我现在就死,我现在就去死。刘邦说站住,请你回来,栾大人,请你回来,我拜你为都尉。 也就是说刘邦他也有英雄惜英雄的这样一种精神,他也为栾布的这种人格魅力所震服。这样的人,这样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确实是一种具有人格魅力的、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什么是真正的男人,真正的男人就是具有人格精神和人格魅力的人。这种魅力是有凝聚力的也是有震慑力的,但是如果刘邦本人不是一个英雄的话,他也不会为栾布的这种精神所感动。 所以刘邦也是一个有着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的这样一种精神的人,同样刘邦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他虽然心狠手辣,他虽然暗算和谋杀他的对手以及他认为对他有威胁的人,但他也不是铁石心肠。 汉十二年十月,刘邦回到了自己故乡沛县,他把父老乡亲们全部召集起来,摆上了盛宴招待他们,酒过三巡,刘邦也拔剑起舞,吟唱了那首著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然后刘邦领唱,县里面的子弟们和之,唱了一遍又一遍,泣数行下,刘邦热泪一行一行的从眼睛里流出来。所以他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
刘邦用人得当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可虞姬的离去,却让他选择了死。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当之无愧的受后人景仰。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有时还有点儿女情长。
您已收藏过该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刚愎自用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