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二酸酸和盐反应生成什么在体内有什么意义

相关知识点: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是光合作用中决定碳同化速率的关键酶,由SSU和LUS两个亚基组成,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字母表示物质或结构,“→”表示物质转移的途径或方向),请回答:(1)写出下列字母对应的物质或结构:a.________,c._______ [核糖体、多肽链、亚基、核孔、多肽、基因、二磷酸羧化酶、核酮糖]
核酮糖 1,5 &# 二磷酸羧化酶 (Rubisco) 是光合作用中决定碳同化速率的关键酶,由 SSU 和 LUS 两个亚基组成,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 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字母表示物质或结构,“→”表示物质转移的途径或方向 ) ,请回答: (1) 写出下列字母对应的物质或结构: a.________ , c.________ , e.______? ______ 。 (2) 图中数字表示相同过程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若 d 表示核糖体,由图判断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相对于 mRNA 的移动方向是 ________( 填“左→右”或“右→左” ) 。 mRNA 上结合的核糖体越多,合成一条多肽链的时间 ________( 填“不变”“越长”或“越短” ) 。 (4) 由图可知, Rubisco 的合成受 ____________ 中的基因和 ________ 中的基因共同控制。  
答案:(1)核孔? 多肽(链)? RNA? (2)①和③、②和④? (3)右→左? 不变? (4)细胞核? 叶绿体【解析】本题以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合成过程示意图为信息载体,考查细胞的结构、基因表达的过程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中信息,明确图中各部分结构和过程的名称。(1)由图示可直接判断出a为核孔,c为多肽(链),e负责催化叶绿体的转录过程,应为RNA聚合酶。(2)①和③都表示转录过程,②和④都表示翻译过程。(3)根据图中核糖体上生成多肽链的长度,可判断出核糖体相对于mRNA的移动方向为“右→左”。mRNA上结合的核糖体越多,在一定时间内合成的多肽链越多,但合成一条多肽链所需的时间不变。(4)SSU亚基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合成,LUS亚基由叶绿体基因控制合成,二者组装在一起才能形成Rubisco。因此,Rubisco的合成同时受细胞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的控制。 
相关知识点: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是光合作用中决定碳同化速率的关键酶,由SSU和LUS两个亚基组成,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字母表示物质或结构,“→”表示物质转移的途径或方向),请回答:(1)写出下列字母对应的物质或结构:a.________,c._______ [核糖体、多肽链、亚基、核孔、多肽、基因、二磷酸羧化酶、核酮糖]]相关内容: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当前位置:
>>>葡萄糖是人类的营养素,在体内富氧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葡萄糖是人类的营养素,在体内富氧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则生成一种有机酸A。
②将A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其中C和C′是同系物,C′是甲酸(HCOOH)。
回答下列问题: (1)C和D′属于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同系物 ②同分异构体 ③同类物质 ④同素异形体 (2) D′和E分别属于哪一类化合物:D′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多元醇 ②醛 ③不饱和羧酸 ④多元羧酸 ⑤酯(3)写出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4)写出反应类型:(Ⅰ)__________,(Ⅱ)__________。 (5)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推断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③ (2)④;③ (3);;(4)消去反应;加聚反应(5);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葡萄糖是人类的营养素,在体内富氧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主要考查你对&&有机物的推断&&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有机物的推断
有机物推断的一般方法: ①找已知条件最多的,信息量最大的。这些信息可以是化学反应、有机物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变化前后的碳链或官能团间的差异、数据上的变化等等。 ②寻找特殊的或唯一的。包括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如常温下处于气态的含氧衍生物--甲醛)、特殊的分子式(这种分子式只能有一种结构)、特殊的反应、特殊的颜色等等。 ③根据数据进行推断。数据往往起突破口的作用,常用来确定某种官能团的数目。 ④根据加成所需的量,确定分子中不饱和键的类型及数目;由加成产物的结构,结合碳的四价确定不饱和键的位置。 ⑤如果不能直接推断某物质,可以假设几种可能,结合题给信息进行顺推或逆推,猜测可能,再验证可能,看是否完全符合题意,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推断有机物,通常是先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可能的分子式。再通过试题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有机物可能存在的官能团和性质。最后综合各种信息,确定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其中,最关键的是找准突破口。 根据反应现象推知官能团:①能使溴水褪色,可推知该物质分子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三键或醛基。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推知该物质分子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三键、醛基或为苯的同系物。 ③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可推知该物质分子含有酚羟基。 ④遇浓硝酸变黄,可推知该物质是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 ⑤遇I2水变蓝,可推知该物质为淀粉。 ⑥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生成,可推知该分子结构有-CHO即醛基。则该物质可能为醛类、甲酸和甲酸某酯。 ⑦加入金属Na放出H2,可推知该物质分子结构中含有-OH或-COOH。 ⑧加入NaHCO3溶液产生气体,可推知该物质分子结构中含有-COOH或-SO3H。 ⑨加入溴水,出现白色沉淀,可推知该物质为苯酚或其衍生物。 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断官能团: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含有C=C或CC或-CHO;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CHO;能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的物质,含有-OH、-COOH;能与碳酸钠作用的物质,含有羧基或酚羟基;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物质,含有羧基;能水解的物质,应为卤代烃和酯,其中能水解生成醇和羧酸的物质是酯。但如果只谈与氢氧化钠反应,则酚、羧酸、卤代烃、苯磺酸和酯都有可能。能在稀硫酸存在的条件下水解,则为酯、二糖或淀粉;但若是在较浓的硫酸存在的条件下水解,则为纤维素。 (4)根据特征数字推断官能团 ①某有机物与醋酸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增加42,则分子中含有一个-OH;增加84,则含有两个-OH。缘由-OH转变为-OOCCH3。 ②某有机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气氧化,若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6,则表明有机物分子内有一个-CHO(变为-COOH);若增加32,则表明有机物分子内有两个-CHO(变为-COOH)。 ③若有机物与Cl2反应,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71,则说明有机物分子内含有一个碳碳双键;若增加142,则说明有机物分子内含有二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碳叁键。 根据反应产物推知官能团位置:①若由醇氧化得醛或羧酸,可推知-OH一定连接在有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即存在-CH2OH;由醇氧化为酮,推知-OH一定连在有1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即存在; 若醇不能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则-OH所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 ②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③由取代反应产物的种数,可确定碳链结构。如烷烃,已知其分子式和一氯代物的种数时,可推断其可能的结构。有时甚至可以在不知其分子式的情况下,判断其可能的结构简式。 ④由加氢后碳链的结构,可确定原物质分子C=C或CC的位置。 根据反应产物推知官能团的个数:①与银氨溶液反应,若1mol有机物生成2mol银,则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若生成4mol银,则含有二个醛基或该物质为甲醛。 ②与金属钠反应,若1mol有机物生成0.5molH2,则其分子中含有一个活泼氢原子,或为一个醇羟基,或酚羟基,也可能为一个羧基。 ③与碳酸钠反应,若1mol有机物生成0.5molCO2,则说明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 ④与碳酸氢钠反应,若1mol有机物生成1molCO2,则说明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 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类型:①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则反应可能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或酯的水解反应。 ②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则一定是卤代烃发生了消去反应。 ③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至170℃时发生反应,则该反应为乙醇的消去反应。 ④能与氢气在镍催化条件下起反应,则为烯、炔、苯及其同系物、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⑤能在稀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酯、二糖、淀粉等的水解反应。 ⑥能与溴水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根据反应类型推断官能团:利用官能团的衍生关系进行衍变(从特定的转化关系上突破):(1)(2)芳香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发现相似题
与“葡萄糖是人类的营养素,在体内富氧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0641304859208253348175214997246003D-葡萄糖直接发酵产生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
Ⅲ.SCB-二酮基-D-葡萄糖酸到2-酮基-L-古龙酸的转化--《微生物学通报》1991年06期
D-葡萄糖直接发酵产生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
Ⅲ.SCB-二酮基-D-葡萄糖酸到2-酮基-L-古龙酸的转化
【摘要】:棒状杆菌(Corynebactcrium sp.)突变株SCB -二酮基-D-葡萄糖酸转化为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含2,5-二酮基-D-葡萄糖酸的发酵液经表面活性剂SDS处理可直接用作菌株SCB3058的转化底物。D-葡萄糖为最佳碳源,同时作为还原的氢供体。培养基中加入NH.Cl对2-酮基-L-古龙酸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转化的最适pH为7.5。摇瓶发酵64小时后,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到2-酮基-L-古龙酸的转化率为50mol%。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2一酮基一L一古龙酸(以下简称2一KLG)是维生素C的重要前体,经两步化学反应转化为维生素C山。Sonoyama,T.等人首先报道了从葡萄糖经两步发酵产生2一KLG的研究田。他们发现,醋酸杆菌属(A“,口bac,。:)、葡萄糖酸杆菌属(GI,c000bacrer)和欧文氏菌属(Er,坛i’)的某些种菌株即能氧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毅武,尹光琳;[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毅武,尹光琳;[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7年06期
石岗,颜方贵;[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年05期
张刚,兰先德,范小兵,韩志华,尹光琳,马志方,董文玲;[J];微生物学通报;1992年02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建明,萨维琪,王毅武,林海,曲纯,林红雨,尹光琳;[J];工业微生物;1994年02期
萨维琪,何建明,王毅武,叶晴,徐炜,尹光琳;[J];工业微生物;1994年03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春艳,夏海平,蓝伟光;[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清海;[D];天津大学;2003年
陶大峻;[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紫娟,陈立业,梁庄;[J];云南植物研究;1986年01期
张其德,张世平,张启丰;[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9年04期
王琦,张丕方;[J];西北植物学报;1989年01期
王义彰;孙山;梁华明;李邦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董文玲,马志方,邓贻默,林海,尹光琳;[J];微生物学通报;1991年06期
孙登明,王磊,何家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刘祥林,印莉萍,董国良,吴晓强,贾燕涛,王彩华,邱泽生;[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吴甘霖;[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8年05期
肖向旭,杨志斌;[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8年01期
孟祥春,刘庆安,孙艳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月静;侯书军;;[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郭朝晖;胡新建;郭永权;李卫;;[A];第十二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专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勤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刘景林;[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军铎;[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裴正斌;[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王海英;[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王宇飞;[D];天津大学;2004年
翟亚锐;[D];天津大学;2005年
应华洲;[D];浙江大学;2005年
赵水侠;[D];西北大学;2006年
卢立才;[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黎芳;[D];新疆大学;2006年
崔蕾;[D];新疆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医学上经常用硫酸亚铁糖衣片给贫血患者补铁.某兴趣小组对这种糖衣片产生了兴趣,打算对药片的糖衣所起作用等问题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硫酸亚铁糖衣片中糖衣的作用是什么?
(查阅资料)(1)亚铁离子遇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易被氧化成铁离子;
(2)硫酸亚铁晶体加热会失去结晶水,高温会继续分解产生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提出猜想)药片糖衣的作用除了包装药物外,还可能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探究一)利用废水回收铜,制备硫酸亚铁晶体并观察其在空气中的变化推断糖衣的作用.
(1)红色固体是Cu;溶液乙中溶质是硫酸铝和硫酸亚铁.
(2)写出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检验步骤①向废液中加入A是否过量的方法是再插入铁片观察其表面是否出现红色物质;
(探究二)某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热分解研究
该兴趣小组同学称取ag硫酸亚铁晶体样品按下图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产物进行探究.
(3)①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水,装置C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还有二氧化硫.
②硫酸亚铁晶体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固体呈红棕色,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则装置A中红棕色固体是Fe2O3.
③D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防止污染空气.
④小明查阅资料得出硫酸亚铁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3,请写出硫酸亚铁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FeSO4&Fe2O3+SO2↑+SO3↑.
亚铁离子遇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易被氧化成铁离子的性质,故保存时应该在表面覆盖保护层,为回收废水中的铜,可以使用活动性比铜活泼的金属比如铁将其置换出来,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故常用来检验水的存在,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硫酸亚铁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能造成空气污染,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将其除去.
提出猜想:亚铁离子遇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易被氧化成铁离子的性质,故保存时应该在表面覆盖保护层,所以本题答案为: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1)废水中含有的硫酸铜可以使用铁将其置换出来,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在铝的后面,不能与硫酸铝反应,由于铁过量,所以固体甲中含有铁和铜,加入硫酸与铁反应而铜不反应,所以红色固体为铜,所以本题答案为:Cu,硫酸铝和硫酸亚铁;
(2)向废水中加入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若铁过量则铜全部被置换出来,若铁量不足,则还有硫酸铜存在,所以检验铁是否过量可以向反应后的废液中继续加入铁,观察是否有红色固体析出,所以本题答案为:Fe+CuSO4═FeSO4+Cu,再插入铁片观察其表面是否出现红色物质;
(3)①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本题答案为:水,二氧化硫;
②红棕色固体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说明该固体为氧化铁,所以本题答案为:Fe2O3;
③把球形干燥管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将其吸收,所以本题答案为:防止倒吸,防止污染空气;
④根据题意可知硫酸亚铁分解能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所以本题答案为:2FeSO4&Fe2O3+SO2↑+SO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