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景港镇乡村伊顿双语幼儿园学费为什么学费那么贵,

全省第三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典型暨“袁隆平科技奖”候选人名单及主要事迹-----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第06版:专版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 标题导航 |
全省第三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典型暨“袁隆平科技奖”候选人名单及主要事迹
屈德富 编号001
胡厚麟 编号002
李述初 编号003
张建春 编号004
成 编号005
丑小武 编号006
吴嘉云 编号007
金志升 编号008
泳 编号009
杨建明 编号010
吴健生 编号011
任志成 编号012
曹海清 编号013
刘水林 编号014
蒋双奇 编号015
徐三山 编号016
肖志龙 编号017
唐金华 编号018
丁国财 编号019
钟家军 编号020
勇 编号021
何光明 编号022
邝卫华 编号023
彭晚泽 编号024
夏永良 编号025
石军生 编号026
立 编号027
殷水安 编号028
张顺旺 编号029
汤新飞 编号030
罗紫冬 编号031
易仕林 编号032
徐耀军 编号033
曹铁光 编号034
黎升梅 编号035
周运良 编号036
周铖军 编号037
唐康明 编号038
刘正华 编号039
袁响林 编号040
卢爱民 编号041
刘爱新 编号042
贺建成 编号043
舒安群 编号044
雷飞跃 编号045
杨小树 编号046
舒利 编号047
蒋太旺 编号048
杨远义 编号049
李玉良 编号050
孙大寨 编号051
潘修明 编号052
曾立宇 编号053
谢大海 编号054
陈敏 编号055
李丽琼 编号056
徐绪成 编号057
李学锋 编号058
李跃进 编号059
彭长秀 编号060
鲁胡子 编号061
孙运秀 编号062
陈石新 编号063
彭进先 编号064
高波 编号065
雷家祥 编号066
马进 编号067
袁惠 编号068
王志敏 编号069
邓华庭 编号070
李清山 编号071
黄会涛 编号072
王焕龙 编号073
杨松清 编号074
熊廷斗 编号075
谌茂盛 编号076
龙跃新 编号077
刘进良 编号078
伍 编号079
黄爱明 编号080
陈春乾 编号081
宋健红 编号082
周铁牛 编号083
侯识全 编号084
李定忠 编号085
首志华 编号086
杜天财 编号087
冯红印 编号088
李俊生 编号089
廖攸军 编号090
黄春发 编号091
朱吉才 编号092
王建奇 编号093
平 编号094
胜 编号095
辉 编号096
鱼中国 编号097
欧阳明俊 编号098
奉国平 编号099
廖仁旺 编号100
黄卫国 编号101
祝显元 编号102
鲁茂祥 编号103
刘明桥 编号104
陈海武 编号105
谷明德 编号106
刘新才 编号107
陈杰云 编号108
周迪元 编号109
陈响莲 编号110
曾天良 编号111
余绍友 编号112
杨秀龙 编号113
郭昌远 编号114
黄东旭 编号115
覃德坤 编号116
为 编号117
朱代坤 编号118
方长清 编号119
舒选华 编号120
王铁刚 编号121
龙四清 编号122
谢永忠 编号123
张才仲 编号124
谭永峰 编号125
田时要 编号126
龙献文 编号127
石建湘 编号128
刘云庄 编号129
明 编号130
雷双隆 编号131
为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服务富民强省、“四化两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经省委同意,从2010年8月起,在全省开展第三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典型暨“袁隆平科技奖”评选活动。经过市(州)县(市区)乡(镇)层层评选、推荐、选拔,共确定131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的远程教育学用典型暨“袁隆平科技奖”候选人。现将学用典型名单及主要事迹公布。同时,为进一步在全省农村深化学用典型评比工作,掀起比、学、赶、帮、超新热潮,须从中再评选出20名“袁隆平科技奖”和20名“袁隆平科技致富能手奖”。 一、评选方式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红星网”在线投票和湖南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投票两种方式进行。 二、评选对象 在本次公布的131名学用典型中产生。 三、评选条件 具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素养,带领群众致富的意识和能力强;熟悉远程教育各项操作技能,积极参加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活动;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显著贡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业绩,事迹感人,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认同。 四、评选程序 131名候选人由《湖南日报》和“红星网”进行公示, 12月1日零时至12月15日24时进行网上投票和短信投票。12月20日至12月22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打分。按网上投票、短信投票、专家评审分别占50%、30%、20%的权重记分,以得分多少排名产生上述先进典型并表彰。 全省第三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典型暨“袁隆平科技奖”候选人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公布如下。 全省第三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典型暨“袁隆平科技奖”评选委员会办公室
131名学用典型详细事迹和网站投票请登录: 湖南红星网:http://www./ 短信投票详见湖南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公示。 投票有效时间:日零时至12月15日24时 屈德富,男,42岁,中共党员,长沙市开福区国华加汽砖厂厂长。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新型建材实用技术,创办加汽混凝土砌块企业国华加汽砖厂。2009年生产加汽混凝土砌块15万立方,年产值3000万元,安排105人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36人。 胡厚麟,男,33岁,中共党员,本科,一级花卉园艺师,长沙浏阳市中和镇苍坊社区党支部书记,浏阳市腾达中药材科技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建立5000亩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现代综合生态农庄,辐射带动周围农户500余户。被评为长沙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致富带头人”。 李述初,男,44岁,长沙市沙龙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宁乡猪”原种场场长。注册成立宁乡县流沙河养殖专业合作社,存栏原生态宁乡猪13万头,产值1.2亿元。摄制了《宁乡猪养殖技术》,利用远教站点培训农民。2006年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张建春,42岁,“一村一大”学员。长沙市天心区南泥湾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创办集科研、培训、开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公司,年产值过3000万元,安置村民300多人就业。 王成,男,46岁,中共党员,望城县新康乡金成水乡生态种养基地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通过远程教育查找生态农庄相关资料,由小规模钓鱼场建成集农业产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金城水乡产业发展基地,年营业额500万元,解决40多名农民工就业。 丑小武,男,46岁,中共党员,湖南孚威宏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过远教网络开阔视野,从建筑行业转向高产油茶种植。种植新品种油茶种苗600万株,3年内将达到4000万元产业规模。累计安置村民600多人次就业。热心公益,个人累计捐款18万元。 吴嘉云,男,25岁,中共党员,大专,长沙市岳麓区古树村农乐山庄总经理。通过远教网络实现网上购销与技术对接,发展高效农业创业致富,成立花卉苗木公司,做大农家乐,解决30人就业,年纯收入近100万。 金志升,男,43岁,中共党员,长沙金湘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种植优质茶5000亩,超级杂交稻1500亩,特种养殖210亩,解决家乡近500人就业。热心公益,个人捐款累计近200万元。曾被评为“湖南省农民工党员创业之星”。 刘泳,女,35岁,长沙市芙蓉区西龙村四组村民,大专,幼师。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资源推动幼教改革。建立幼教信息平台,实现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目前幼儿园有员工40多人,拥有学生300多人。
杨建明,男,43岁,大专,中共党员,长沙市高新区荷叶坝村党支部书记,高新区建明无公害蔬菜基地经理。基地现有800亩无公害蔬菜、100亩优质葡萄和一个配送公司,提供就业岗位240个,年产值3000多万元。利用远教平台,为周边群众举办蔬菜种植培训班,带动80多农户种植无公害蔬菜。 吴健生,男,42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衡南县松江镇潇湘村党支部书记。利用远教站点,上网学习果木种植技术,种植面积达300多亩。组织成立衡南县“湘健”有机果卉禽畜渔业产销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共种植果木3400多亩。 任志成,男,54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衡阳县潮江乡利合村党支部书记、湖南角山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借助远教平台培训农民400多人,解决66名农民工就业,为周边村民提供致富信息,支持村民办粮油店,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多次荣获衡阳市表彰。 曹海清,男,46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衡山县长江镇柘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湖南神奇竹木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利用远教平台打造特色产业,实现了全村经济总收入过千万元,人均纯收入达7800元。多次被省市县授予荣誉称号。 刘水林,男,44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衡东县新塘镇欧阳海村农民,省级农业科协会员代表。充分运用远教平台发展种植业。种植草莓、补肾草、菜芙蓉200多亩,带动周边农民40多户,每户年平增收5万余元。 蒋双奇,男,36岁,高中文化,祁东县双奇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借助远教平台发展烟叶生产和水稻种植。种植烤烟380多亩,水稻2000多亩,产值140万元。黑红两种特香米大面积试种成功为全国首例,将是农民拥有水稻自主知识产权“第一人”。 徐三山,男,48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衡阳常宁市西岭镇桐江村党支部书记。利用远教站点开展学习,组织成立合作社种植烤烟、垦复油茶、养殖肉牛,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7200多元。连续七年受到常宁市委表彰,还获得衡阳市“创业能手”等荣誉称号。 肖志龙,男,25岁,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衡阳耒阳市马水乡湖德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通过远教站点学习烤烟栽培技术,聘用22名农民工,种植烤烟近100亩,年产值近30万元,创办板栗油茶专业合作社,种植板栗650亩,油茶800亩。被授予“衡阳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唐金华,男,55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红星村村民。借助远教平台发展生猪养殖业,养殖生猪3000多头,帮扶周边养猪户200多户,带头捐款数千元修建村公路。被评为“衡阳市劳动模范”、“衡阳市科技推广示范户”。 丁国财,男,60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衡阳市雁峰区湘江乡高兴村村民。借助远教平台,自筹资金建起大型养猪场,带领村民养猪致富,帮扶养殖户42户,其中上规模养殖户14户,全村出栏生猪达到20300多头。 钟家军,男,46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衡阳市石鼓区角山乡银杯村党支部书记。通过远教平台学习水库养鱼技术,养殖水面400余亩,年产值100万元,解决8名村民就业。带领村党支部成员义务投工投劳达80余个,争取资金45万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周勇,男,3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光明村团支部书记。运用远教平台搜集农业知识,大力发展种植及养殖业。种植优质葡萄,承包鱼塘,建立了年出栏生猪600多头的养猪场;带领村民养猪致富。 何光明,男,46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乡灵山村村民。运用远教平台培养专业技术人员120多名,帮助76名村民再就业,带领全村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片400余亩、养殖水面300多亩。连续5年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邝卫华,男,37岁,炎陵县平乐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运用远教平台,采取“合作社+远教+基地+农户”模式,发展黄桃种植业。“炎陵黄桃”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并注册“神农壹号”商标。先后荣获“湖南省十大杰出农民”、“湖南省农民工党员创业之星”、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等荣誉。 彭晚泽,男,48岁,中共党员,株洲市鑫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过上网学习,发展食用菌和特色瓜果种植,发动农户种植反季节蔬菜2000亩,人均增收8000元。多次获得“农村党员科技示范户”等荣誉称号。 夏永良,男,42岁,攸县拉子豆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过远教平台完善豆腐制作技术,应用传统工艺,推行现代科学的生产模式,打造出了“拉子”牌香干子、腐竹、油豆腐等系列产品。拥有固定资产1000万元,员工50余人。 石军生,男,47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醴陵市华鑫电瓷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开办远教 “流动课堂”,使500余名农民工成为上班一族。先后当选为株洲市人大代表、党代表,多次获得“株洲市劳动模范”、“湖南省乡镇企业家”殊荣。 田立,男,43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株洲县三门镇株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依托远教平台以“市场+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带动1000多户村民发展生猪养殖,年出栏生猪22.8万头,年获利5550万元。先后获得“省科技示范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殷水安,男,35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株洲市悠移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建立湘云葡萄园基地,种植面积300亩,年总产值达1000多万元,解决本村100多剩余劳动力就业。其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基地”,“株洲市十大农业产业化基地”,个人荣获全省“农民工党员创业之星”等多个荣誉称号。 张顺旺,男,45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株洲市芦淞区五里墩乡关口村党支部书记。依托远教平台成立生猪养殖协会,年出栏生猪5万多头,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组组通了水泥路。2008年被评为“株洲市劳动模范”。 汤新飞,男,48岁,中共党员,株洲市荷塘区仙庾镇蝶屏村主任。通过远教网络引进了数家工业企业,工业产值9000余万元,创利达300余万元。2009年蝶屏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余元,比上年增长15%以上。 罗紫冬,男,5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株洲市石峰区铜塘湾街道建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通过远教平台累计引进资金500余万元,兴办了锰粉加工厂等12家企业,解决了全村10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筹资十万余元,将300平方米的远教站点改造成文化活动中心。 易仕林,男,46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株洲市云龙示范区云田花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依托远程教育打造100户休闲农庄,建设一个30万平方米集花卉生产和观赏于一体的产业园,每年为该村人均收入增加1万多元,为国家创税收8000多万元。 徐耀军,男,50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湘潭韶山市国英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办国英农业生态园,建立“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出“一垫一保四统一”,扶持数百养殖专业户,吸纳数百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曹铁光,男,4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湘潭县中路铺镇柳桥村党支部书记。以远教为平台组织村民学知识,学技术,带头学习发酵床养猪技术,带动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业。村远教站点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 黎升梅,男,62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湘潭湘乡市山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湘乡市山枣江花养鱼专业合作社社长。利用远程教育学习养殖技术,建设高标准良种鱼苗孵化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带动村民致富。 周运良,男,48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新月村村委会主任。成立湘河寨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和湘河寨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30余人,带动60余户村民发展养殖、休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的致富路。 周铖军,男,35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湘潭市岳塘区霞城乡阳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发挥“远教+支部+协会”作用,对接蔬菜基地、特种养殖、加工产业,共发展私营企业31家、种养大户16户。2009年村人均纯收入9240元。 唐康明,男,53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邵阳县霞塘云乡霞塘云村党支部书记。充分利用远教平台,通过网络招商引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爱留守人员,建立“亲情视频室”,加强了留守人员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沟通交流。 刘正华,男,41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邵阳武冈市菁芗米业股份有公司董事长。借助远教平台确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无公害优质稻订单20万亩,每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4000万元。 袁响林,男,43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邵阳市双清区高崇山镇长木村村民。高崇山镇“葡萄之乡”带头人,借助远教平台学习传授葡萄种植技术,带动并促进了该镇的葡萄种植上规模,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主产业。 卢爱民,男,54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新邵县雀塘镇柳山村党支部书记。利用远教平台,建立120亩龙角冲葡萄园基地,建立100亩蔬菜基地,带领党员群众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把柳山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刘爱新,男,35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邵东县火厂坪镇双井村村委会副主任。借助远教平台学习种植优质梨、优质桃,西瓜等精品水果,远销邵阳、衡阳、长沙、东莞、昆明等地。建立QQ群搞网上销售,年创收210多万元。 贺建成,男,52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邵阳市大祥区面铺乡罗市村党支部书记。借助远教平台,带领群众发展综合养殖业,建立占地50亩、年产生猪1万头的养殖小区;发动50余户大搞蔬菜基地建设,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舒安群,男,47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高沙镇南水村党支部书记、洞口县南水农渔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借助远教平台创新发展方式,成立“南水农渔种养专业合作社”,建立南水生态农庄,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雷飞跃,男,36岁,中专文化,邵阳市北塔区陈家桥乡杨旗岭村村民,区政协委员。借助远教平台发展生猪养殖业。2008年建立九牧养猪场基地并成立邵阳市生猪养殖联合社,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民一起创业致富。 杨小树,男,42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城步县茅坪镇柳林村支部委员。利用远教平台攻克延季蔬菜种植难题,带领群众发展延季蔬菜1460余亩,为周边村群众增收700余万元。 舒利,男,34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隆回县小沙江镇农产品经纪人。借助远教平台学习金银花、萝卜等种植技术,创立小沙江镇鸿利金银花开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5000余名,年产良种金银花优质苗木700万株,产值近亿元。 蒋太旺,男,47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绥宁县长铺子乡枫香村党支部书记。借助远教平台组织成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合作社,种植面积达400余亩,引进优质杨梅,年产300多吨,为全村人均增收4000多元。 杨远义,男,40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新宁县水庙镇湾子头村党支部书记。借助远教网络,带领群众先后建成高效现代农业基地500亩,绿肥示范片400亩,成立发酵床养鸡专业合作社,发展水稻制种200亩,连片油茶基地120亩。 李玉良,男,41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平江县伍市镇莲花村党支部书记。以村远教站点为支撑点和突破点,大力实施“造富计划”,引进多家企业和项目,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 孙大寨,男,45岁, 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岳阳县鹿角镇大成村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巧用远教平台,活用致富信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创办了村柑橘专业合作社,年销售收入300多万元。 潘修明,男,42岁,高中文化,华容县三封寺镇官堰村农民,湖南铭泰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功打造了年产值8000多万元的米业公司,被确定为“省级龙头企业”,全省“万企联村、共同发展”示范企业。 曾立宇,男,3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湘阴县樟树镇亲爱村农民,县政协委员。勤奋钻研种养技术,大胆探索发展科学养殖,年收入50多万元;多方筹措资金10多万元整修村道;免费传授种养技术,帮助村民发展生产。 谢大海,男,58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岳阳临湘市永巨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励精图治,使濒临倒闭的茶厂成为岳阳市最大的砖茶生产基地、湖南省茶叶行业出口十佳企业,年创外汇100多万美元。 陈敏,男,22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岳阳汨罗市三江镇凤形村大学生村官,村党支部副书记。把远程教育与发展高效农业有机结合,积极发展生态肉牛养殖,形成“公司+农户+基地+远程教育”发展格局,实现群众致富、集体增收。 李丽琼,女,40岁,大学文化,岳阳市岳阳楼区金朋种养基地总经理。承包500亩山地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带动邻近乡镇约400个专业户的生产,户平增收4000多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徐绪成,男,51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岳阳市君山区广兴洲镇合兴村党支部书记。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湖南省百家示范合作社之一,生产的“广兴洲赵大爷放心菜”获中国湖南第十届(国际)农博会金奖。 李学锋,男,32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岳阳市云溪区道仁矶镇白泥湖养殖基地经理,云溪区十佳共产党员。组建养殖基地,科学经营管理,白泥湖大闸蟹被评为湖南省名牌产品,年产值1000多万元。安置100余人就业。 李跃进,男,52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常德市跃进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依托“远教+公司+农户”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利用远教网络培训农户,发展订单产业,使该公司成为年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捐款14万多元用于远教站点和通村公路等公益事业 彭长秀,女,46岁,大专文化,湖南精为天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过远程教育指导企业管理,鼓励员工学习先进技术,使公司得到了长足发展。公司被评为常德市十佳创业优秀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人当选为常德市工商联副主席、市人大代表和首届10大魅力德商。 鲁胡子,男,57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桃源县牛车河乡“三龙”党支部书记、鲁胡子辣酱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利用远教网络扩张销售市场,组织椒农开展远教培训160期,产品连续三届获省农博会优质奖、银奖、金奖。被市政府评为“政绩突出的支部书记”。 孙运秀,女,48岁,高中文化,澧县太青山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充分利用农村远教网络开拓茶叶销售市场、学习茶叶种植和培管技术,“双上绿芽”系列产品先后荣获中国-湖南第七届(国际)农博会金奖等,个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湖南省创业成功女性”。 陈石新,男,49岁,大学文化,石门县犟哥野生素食研制中心总经理。利用远教平台进行技术学习和推广,建起了4条加工生产线和1个产品检测实验室,每年加工鲜活原材料3000多吨,实现销售2200万元。“犟哥牌”系列产品成为“惠乡商务网”野生素食产品的独家销售商,实现了远教与公司的互利双赢。 彭进先,男,62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湖南春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经常利用村里的远教站点查找资料、培训员工,有效促进了农机工作的开展。致富后积极支持远教工作,为村级终端站点解决运行经费1.1万余元、支助村级远教学用活动资金2万余元。 高波,男,40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湖南中泰特种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通过远教平台成立了中泰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发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连续式宽幅无纬布(UD)及其系列制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省人大代表,2008年被选拔为奥运火炬手。 雷家祥,男,56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湘北蔬菜种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利用远教网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班18期,免费发放技术资料6100份,培训农民2100人次,被评为“全省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民办实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 马进,男,50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常德津市市白衣镇荷花村村党支部书记。通过远教平台争取湖南亚华种业公司落户,经常组织村民开展学习棉花种植技术,每年人均增收达5000多元,多次被省市组织部门评为致富标兵、远教致富带头人、优秀党支部书记、学习型农村干部。 袁惠,女,24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常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山镇益阳冲村站点操作员。指导农户利用远教网络促销柑橘、茶油等农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近100万元,使该村的远教学用工作跃升为全区的样板。 王志敏,男,53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常德市柳叶湖白鹤山乡新港村党支部书记。购置2台收割机和2台插秧机,承包水稻田近百亩,在全村推广现代机械化种植作业。利用远教平台学习水稻栽培技术,使水稻平均每亩年产1600余斤,全年纯收入达20万余元。 邓华庭,男,45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新港办事处新港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利用远教平台学习优质水果种植技术,形成了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包产品回收、销售的服务模式,年效益达10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种植蔬菜水果总面积达350余亩,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多元。 李清山,男,61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金凤办事处龙天村农民。经常利用远教平台学习农业科技,种植棉花、甘蔗、朝鲜蓟120多亩,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农业部对他种植棉花的全过程进行摄像,制作了10万张科普光碟在全国发行,是“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会”的唯一农民代表。 黄会涛,男,35岁,中共党员,张家界市永定区尹家溪镇长茂山村党支部书记。承包发展退耕还林工程近500多亩,种植经济林150多亩,并把发展桃子作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带领全村发展优质桃780亩,实现桃子年产量150吨,户均收入4737元。 王焕龙,男,43岁,中共党员,桑植县芙蓉桥乡大庄坪村绿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栽培等经营模式,将全村建设成一村一品、一组一品特色水果专业村。无偿给村里架起了高压线、安装了变压器,修建了10栋板式电气化烤烟房。 杨松清,男,44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慈利县朝阳乡潮阳村村党支部书记。通过远教学习,扩大优质冷水鱼类养殖规模,开发特种鱼养殖。利用资源优势,养殖水面达5000平方米,成鱼年产量增加到4万斤左右,年创税收约50万元。 熊廷斗,男,37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中湖乡宝月村党支部书记。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加大水渠、河坝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全村经济收入逐年增加。2009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25元,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谌茂盛,男,50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安化县田庄乡桃林村人。曾经身患癌症的他从教育战线病退后,带领全家创办生猪养殖场,年出栏达8000多头,年产值达12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猪产业,年出栏达15000头,有8户养殖户成为百万富翁。 龙跃新,男,40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桃江县虎形山自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在远教的帮助下,他投资近800万元修建了虎形山生态旅游农庄和上十个生态种养殖基地,先后安排农村劳动力80多名。 刘进良,男,48岁,中共党员,益阳市兴农粮食产销合作社会长。通过远教网络查找资料和信息,带领170多户会员种粮,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200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袁隆平院士曾经两次到他的生产基地进行田间指导。 皮伍,男,40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金垅村党支部副书记、益阳市众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种粮大户。他依托远教平台,探索出“一田三用”种养新路子,每年可为当地农户增收600万元。 黄爱明,41岁,中共党员,益阳沅江市草尾镇挂角绿色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利用远教平台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带领周边50多农户共同致富。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被国家农业部列为湘菜“农业部标准园建设项目”。 陈春乾,男, 34岁,中共党员,南县春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远教连基地、合作社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00余亩,销售总收入达1500多万元。 宋健红,男,37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益阳市大通湖区金盆镇香稻村党支部书记。借助远教平台,办起了良种生猪养殖场,提供资金30多万元,帮助12户养鱼户摘掉了亏损的帽子,引进省农科院优质稻育种基地,袁隆平院士为该村题词“湖南香稻第一村”。 周铁牛,男,52岁,初中文化,益阳市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农民。积极参加远教培训,依托周立波故居旅游景点优势创办擂茶店,积极宣传远教优势并传授相关经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侯识全,男,53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郴州市北湖区同和乡长廊村村委会主任。借助远教平台,创建长廊生态农业科技园,积极争取远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帮扶,解决了长廊村村民的饮水、出行问题。 李定忠,男,37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郴州玉泰农庄总经理。把远程教育与技术培训有机结合,开展油茶栽培技术培训,参训党员干部群众达2000人余次。 首志华,男,29岁,中共党员,大学专科,郴州资兴市州门司镇梨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承包州门司镇东江梨科技示范园,实行“猪-沼-果”生态种植模式,利用远教平台,多次为全镇种养大户上技术辅导课,培养种养大户近10户。 杜天财,男,46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桂阳县四里乡梅家村党支部书记、四里乡渔池蔬菜公司总经理。利用远教平台优势,种植蔬菜3000多亩,年纯收入135万元。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冯红印,男,39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永兴县中南三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复员回乡后,借助远教平台,组织成立了永兴县第一个粮食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李俊生,男,47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宜章县一六镇石街头村党支部书记。筹资36万元建立了扩展型远教点。在远教引导下,大力推广沼气生产技术,全村共建沼气池260口,被评为“湖南省清洁工程示范村”。 廖攸军,男,4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嘉禾县凯丰牧林合作社理事长。2008年,为发展壮大经济,确立了“合作社+远教+农户+基地”的管理模式,先后培训种植、养殖技术人员300多人次,通过示范基地带动了周边村2200余户增收致富。 黄春发,男,46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临武县汾市乡白石村村委会主任。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用先进的科学养殖和种植技术带领白石村群众科技致富,让白石村旧貌换新颜。 朱吉才,男,55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汝城县暖水镇双联村党支部书记。注重发挥远教平台作用,开展各项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组织群众种植反季节蔬菜,建成养殖淇江鱼基地。 王建奇,男,37岁,桂东县增口乡马坊村站点操作员。借助远教平台,学习养殖技术和农技知识,形成了猪—沼—菜(果、鱼)的现代立体绿色生态农业模型,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科技示范户”。 何平,男,50岁,大专文化,安仁县生平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积极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举办优质稻、无公害稻、绿色稻种植培训,利用远教设备先后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为农户增加纯收入1000余万元。 黄胜,男,43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道县祥霖铺镇大井村村党支部书记。借助远教平台成立养猪协会,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全村发展生猪养殖户达到52户,其中养殖出栏200头以上大户有19户,年出栏生猪近3万头。被评为永州市劳动模范。 唐辉,男,38岁,中共党员,MBA硕士,东安县创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创办创辉电子厂,共申请8项科技专利,解决当地3000人就业,年产值达8亿元。 鱼中国,男,52岁,高中文化,江华瑶族自治县秀鱼塘村秘书。利用远教平台,学习农技知识,种植大棚西瓜300亩,建设楠竹基地400亩,种植国外松500亩,带领群众创业致富。 欧阳明俊,男,41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江永县兰溪瑶族乡黄家村党支部书记。运用远教站点优势,发展种养殖等多种经营,使村民走上富裕之路。同时,村里明确了古建筑维护和修复、古村民居和村道硬化、旅游建设等主体项目,着力发展特色旅游。 奉国平,男,42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永州市金洞管理区西岭坳村党支部书记。积极参加远教学用,利用所学知识,扩大养殖规模,带头致富。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新增养殖户达17户。现在“猪—沼—稻,猪—沼—果,猪—沼—渔”等特色立体农业逐步形成规模。2009年被评为省级环保示范村。 廖仁旺,男,55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蓝山县毛俊村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利用远教平台,把一个交通并不发达、资源并不丰富的村庄打造成了村风文明祥和、产业快速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年逾200万元的“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黄卫国,男,43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永州市冷水滩区茶花村党支部书记。发挥远程教育优势,种植西瓜150亩,纯收入30余万元,并带动全村种植西瓜5000余亩,增收300余万元。带头捐款1万元,集资25万元修通村级公路。 祝显元,男,48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永州市零陵区百冲村党支部书记。作为“造林大户”、“全国绿色小康户”,通过远教学习,该村形成“林、果、猪”立体种养模式:林木面积2000多亩,种植板栗150余亩、油茶200亩、柑橘200亩,水稻杂交制种500亩,养猪场4个,年出栏生猪800余头。 鲁茂祥,男,53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宁远县大山塘村农民技术员。先后主持选育出杂交糯高粱新品种“两糯一号”、超级杂交早稻“金优268”、杂交酿酒专用糯高粱“湘宁糯二、三号”等7个品种,被誉为“九嶷山下袁隆平”。 刘明桥,男,47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祁阳县新华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开展远教学用,成功实现了村烟花爆竹企业由旧式的民间手工艺向现代机械自动工艺的转型,将沉睡的荒山打造成了优质石料基地,村内企业产值上亿元。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陈海武,男,39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双牌县线口村党支部书记。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组织种、养技术培训9期,参与培训的村民达400余人次,村里先后办起了多家大型养猪场,大面积种植了甜玉米、水晶梨等,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观。 谷明德,男,48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新田县田家岭村村民,“南有新田”无公害蔬菜开发中心负责人。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化订单生产,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5000多亩,安排近3000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四千多万元。 刘新才,男,50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娄底涟源市六亩塘镇峦峰村党支部书记。运用远教平台积极引导村民科学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全村已发展20余户养猪专业户,合理开发利用荒山荒地种植600多亩油茶林和近400亩的松树和杉树,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陈杰云,男,43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双峰县青树坪镇新一家超市董事长,县政协常委。投资2100万创办超市,每年上缴国家利税1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年创劳务收入200多万元。被评为“双峰县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 周迪元,男,61岁,初中文化,新化县孟公茶厂厂长。近年来,借助远教平台,了解茶叶市场行情,引进优质茶叶品种,学习先进生产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逐渐形成了拥有生态有机茶1000余亩,年产值达300万元。 陈响莲,女,46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娄底响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建了集葛根种植、农产品加工、文化传播、旅游度假、矿产开发、生态农庄于一体的响莲实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远教”的经营模式,带领周边群众走上科技兴农的致富路。 曾天良,男,60岁,中共党员,辰溪县曾家坪村永发生态农业合作社社长。投入80余万元,组建永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周边3个乡镇1790余户农户签订“三包”合同,全年可实现纯利100余万元。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资助孤寡老人。 余绍友,男,48岁,中共党员,大专,怀化市鹤城区黄岩管理处白马村主任。利用远教平台钻研林业科技,创办了怀化市吉友木业有限公司,建成了1600亩金银花基地,改造林木面积1.6万亩。投资20万元修建了新的村部及远程教育活动室。 杨秀龙, 男,43 岁,中共党员,怀化市洪江区桂花园村主任,怀化市模范。经常到村远教站点收看教学视频,逐步掌握了先进的养殖方法,修建高标准的养鸡场,年产值150万元。积极开展“一帮三”活动,带动周边150余户村民发展致富。 郭昌远,男,53岁,中共党员,怀化洪江市昌远果业公司经理。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和远教设备操作技能,通过学习柑橘技改课程,在乡园艺场对柑橘以密改稀,增加柑橘产量,提高柑橘品质,带动10000多名农户走上了富裕之路。 黄东旭,男,59岁,中共党员,会同县若水镇八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股份林场董事长、县人大代表。投资300多万元,营造杉、松、竹用材林36800余亩,营造经济林1900余亩。每年总收入达300万元,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200多名。 覃德坤,男,46岁,中共党员,靖州县岩湾村主任。开办生猪养殖厂,年产仔猪近1万头,带动周边近70%的群众从事生猪养殖,户均年增收近5000元,是“怀化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出资改扩建村远程教育室,自购4台电脑,供群众上网学习。 叶为,男,28岁,中共党员,本科,麻阳县楠木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联合全县14名大学生村官创办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建成近1000亩生态百果园和300亩和谐长寿园,预计年收入100多万元。2010年荣获第十二届“湖南青年五四奖章”,被省人民政府记个人一等功一次。 朱代坤,男,45岁,中共党员。通道县江寨村种植大户。建成年产30万株的铁皮石斛苗栽培室及种植场。帮助村民调果种,组织本村100多名群众外出考察、参加水果种植培训班学习。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小康户”称号。 方长清,男,57岁,中共党员,新晃县马溪冲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种植杨梅、奈李、金秋梨、葡萄等优质水果3000多亩,成立了优质水果产业协会,通过“协会+农户”的模式,实现了技术、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2009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 舒选华,男,52岁,中共党员,农民技师,溆浦县四门村党支部书记。投资38万元创办枣果加工厂,风味枣获湖南第四届(国际)农博会金奖,带动全村新发展矮蜜丰产枣园1100亩,村民人均增收800元以上。被评为溆浦县科技示范户、十佳党支部书记。 王铁刚,男,苗族, 34岁,沅陵县王家岭村主任,王家岭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组织村民定期收看远教节目,学习先进的致富知识。通过学习比较,开办了养鸡专业合作社。现已有产蛋鸡5.7万羽,年利润达300余万元。 龙四清,女,47岁,中共党员,本科,芷江县古冲村党支部书记,党的十七大代表。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引导群众养鸡喂猪,建立300亩绿壳蛋土鸡散养基地。发展优质柑橘6000亩,发展栽种金银花500亩。2010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谢永忠,男,56岁,中共党员,中方县陈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充分利用远教站点,将每周五定为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日。通过学习,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年收入达1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党员与群众结成32个帮扶对子,帮助60余名困难群众脱贫。 张才仲,男,53岁,湘西州吉首市白岩乡作落村委会主任,吉首市武陵山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利用远教平台,发动村民种植药材1300亩,发展特优水果200亩,建立四个特种养殖场,全村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 谭永峰,男,28岁,中共党员,泸溪县红山椪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利用远教平台与100多位客商建立了营销联系,打开了俄罗斯、朝鲜等销路,年销售椪柑500多万公斤。创办年产3000多吨椪柑粒粒橙的加工厂,年创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 田时要,男,24岁,中共党员,凤凰县世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过远教网络学习技术,大胆创业,养殖肉鸡3万只,开发鱼塘70余亩,年总产值500多万,实现利润100万元,带动20多户村民实现盈利一万元以上。 龙献文,男,44岁,湘西州牛角山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利用远教平台所学技术,开发茶园近1000亩,引领农民群众致富。打造古丈第一苗寨“夯吾苗寨”,解决了300多农民工就业,人均月收入1500元。 石建湘,女, 33岁,花垣县建湘生态农业科技园经理。承包150亩土地,创办“百亩生态农业科技园”,发展蔬菜花卉及养殖业。利用远教网络信息,发放信息资料1.5万余份,3000余村民从中受益。 刘云庄,男,苗族, 48岁,保靖县葫芦镇葫芦村主任。利用远教平台创业,着力黄金茶的资源发掘和技术品改,建立了吉六黄金茶高科技示范园,组建了吉六黄金茶产销合作社,解决了60多名村民就业。 彭明,男,39岁,永顺县长官镇长官村农民。运用远教站点搜寻网箱养鱼知识,发展网箱50多口,年创产值100多万元。组织成立长官镇水产养殖协会,发展网箱1200多口,拦河养鱼900多亩,年创产值三千多万元。 雷双隆,男,33岁,龙山县华塘街道办事处华新社区居民,通过远教学习后,筹资建起60亩大棚蔬菜和西瓜基地,并扩大种植面积,累计租赁土地400余亩,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40余人,培训农民300多人次。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
& .CN, Geo Info. All Right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学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