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建国中小学什么时候开学学

&&&&重庆-重庆 &&&&网址:  &&
<font color="#CC
<font color="#CC
<font color="#CC
<font color="#CC
>> 浙江省立建国中学*事训练团-云和-杭州_价格1200元【童年往事回归】
浙江省立建国中学*事训练团-云和-杭州
编号:se,
品种:校徽/毕业章-校徽/毕业章
属性:校徽/校牌,中学,布,民国,浙江,中型(5-10厘米),长方形,,,,,
简介:民国32年(1943)秋,临时浙江省会迁云和之后,为了解决省级机关员工子弟就学,省教育厅决定在瓦窑村山边设立一所中学,取名“浙江省立建国中学”。1943年秋开始招生。校长周宪初,青田县人。新校舍未建成之前,借用云和简易师范校舍让师生上课。
备注:1944年春迁至瓦窑新校舍,张振镛接任校长。新校舍西面与省主席黄绍f公馆毗邻,东面是小山丘,南面是瓦窑水力发电厂蓄水池的出水渠,与建国小学隔渠相望。学校分春秋季招生一个班,到1945年9月已有6个班,约200多学生。绝大多是省级机关员工子弟,也有少部分流离失所的难民子女和云和当地的青少年。学生之间平等相处,团结友爱,教师有教无类,考试制度、升学级制度等,学校均严格把关,为学生求真知,做真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著名教授徐如人曾在该校就读。1945年10月迁至杭州,改为六年一贯制,校长章湘伯,诸暨县人。
您好,欢迎您对本店商品进行点评、提问!如果您需进一步了解商品,请在此向店主询问!
店主 || 还未回复
商店【童年往事回归】“校徽/毕业章”目录下其他商品:
¥3,600.00
¥9,200.00
¥5,800.00
¥9,800.00
¥5,800.00
¥2,600.00
¥1,500.00
¥6,000.00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当前位置: >>
>> 校徽/毕业章 >> 浙江省立建国中学*事训练团-云和-杭州_价格1200元【童年往事回归】
Best View:800*600 为了本系统能够更好的为您服务,请使用IE4.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997788商城]中国收藏热线 制作 Copyright? 2000 by China Collect Line
未经许可,本网图片、文字不得转载、复制、及制作镜像!!
此网页由商店[童年往事回归]承租使用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本條目属于的范畴,一个旨在改善領域类内容的项目。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其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160;&#160;
根据本专题,本條目已被评为乙级。
&#160;&#160;
根据本专题,本條目已被评为中重要度。
此評級可能僅依據专题质量标准所標示,歡迎提出修改、共識討論及重評。
「1907年仿英國伊東學院(Eton Collage)規劃全新學制,獨立設置為台灣總督府中學校」 這句話似乎有問題。 據《建中世紀》沿革篇, 應是「第一部之設置前後雖僅十年,卻值得單獨敘述。其原始理念的提出者是曾經擔任台灣民政長官(兒玉源太郎總督時期)的後藤新平。希望能培養出具有世界觀的「大國民」。於是建議仿照英國伊東學院(Eton Collage)規劃全新的學制,亦即總督府中學校的第一部。」
當時的一中分成兩部, 且第一部後於1921年停辦。如果用上面的敘述會有全校都是仿伊東學院規劃的誤解。
個人認為較好的敘述為 「1907年獨立設置為台灣總督府中學校,學校分為兩部,第一部仿英國伊東學院(Eton Collage)規劃,希望能培養出具有世界觀的「大國民」;第二部此後一中分為兩部,第二部仿行日本本土學制。」 —以上的意見是由( o )在日 (六) 00:06所加入的。
內文中提到:「至於另一位校友導演易智言的電影藍色大門,則改至別所中學拍攝,據報載原因為建中校方不願出借場地,至於真實原因不明。」 這點我還蠻不明白的,藍色大門的劇情為校內男女學生的故事,要如何在只有男生的「建國中學」內拍攝呢? 內容敘述的「據報載原因」不知為何? 09:20 日 (UTC)
聽聽易智言自己怎麼說吧: (摘自 蘇岱倫&#160;:[難以忘懷的高中夏天 ]
問題: 多人都會好奇你是不是附中畢業的?為什麼會想以附中為拍攝背景?
易智言: 我其實是建中的,我的高中生活很平凡。當時對附中、成功其實沒什麼特別印象,對北一女、中山可能印象還多一點。
以附中為拍攝背景,最大原因是依劇情必須找一個男女合校的學校。當時評估了師大附中、中正高中,兩所學校都很漂亮,中正高中的設計、格局更有南方風味。因為我們有游泳池的戲,而且滿重要的,而附中有很漂亮的游泳池,所以就選定附中。 —以上的意見是由( o )在日 (六) 02:33所加入的。
關於校史、特色、歷任校長、校友,一定要使用現在這種看不懂的名稱嗎?實在是覺得在百科裡用赫赫黌宇、紅樓多少事、誰主浮沉 、南海少年遊俠客這種名稱很奇怪,這裡又不是建青.......我比較希望使用正常的項目名稱。-- 14:36 日 (UTC)
tonsil 回應: 校史----&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你寫的,我寫的,他寫的,都是側看成嶺側成峰,又不一定是真實的歷史,何必非冠以校史之名?
赫赫黌宇----&不知此典故,應非建中人。
知名校友----&有貢獻者不一定有名,有名者不一定是好名聲,有名的標準更是人言言殊,只能確定的是,他們的慘綠少年和南海路脫不了關係。
建青----&這本刊物大概沒有那麼古典過吧?
還有,別忘了維基五大支柱:
1. 樹立「百科全書」形象:維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書,組合了通常的百科全書,專科的百科全書和年鑒。維基百科不是原始文章的收藏,街頭臨時演說台,報紙,免費主機,網路空間提供者,系列沒有價值的文章,歷史紀錄的收藏,無政府狀態或者民主政治的試驗場,或者連結的分組(不管外部還是內部)。這裡也不是插入您觀點,經歷,或者論點的地方所有的編輯必須遵循我們的非原創研究的方針。
2. 條目可靠保障:維基百科使用「中立的觀點」,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按照中立、準確的立場來寫。可以證實的引用,權威的資料會對其(尤其是對於有爭議的話題)有很大程度的輔助,使條目更加可靠。如果針對評價某一版本是否是最中立時發生了衝突,宣佈一個冷靜期並標明該條目是有爭議的,在討論頁深入討論細節並且遵循爭論的解決。
3. 內容自由:維基百科是自由內容的:維基百科在GFDL許可下是自由內容的,並且可以自由的發佈和連結。認識到條目普遍由社群所有而不只是某個人或者單獨的群體所有,所以您貢獻的任何作品會被社群隨意殘酷無情的編輯並重新發佈。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不要提交有版權的作品。
4. 尊重同道人:尊重與您同道的維基百科人,講求文明。避免人身攻擊或者不加區別的概括(Sweeping generalizations)。在編輯白熱化的時候保持冷靜;在回退三原則的指導下避免站不住腳的編輯戰;記住中文維基百科現在有96,933篇條目在編輯並且討論。從不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假定別人一樣缺乏有說服力的反方證據,以此表達自己的善意。不要使用傀儡作壞事或者繞過方針。請開放、好客、並且包容(Be open, welcoming, and inclusive)。
5. 不墨守成規:維基百科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除了上面闡述的思想總體原則之外。勇敢地去編輯、移動、修改條目,因為編輯的樂趣就在於並不需要做到十全十美。
我們發現改用一些不同形式的條目算是遵守了第5項支柱!!
網路世界本有無限可能,維基創始者突破傳統,未嘗不是給我們一個解構百科全書的機會,總之,一切愉快就好。 —以上的意見是由( o )在日 (六) 02:44所加入的。
這不建中人自己的百科,就該以大家都可以看的懂的名字或方式來介紹建中,而不是一昧的強調說要有特別的風格。如果真的要用這種「不一樣」的用詞,也該加上一些註解來讓不知道這些東西的人可以理解他的意思,甚至是在條目中解釋這些詞對建中有何特殊意義,甚至是所謂「赫赫黌宇」的典故。-- 23:43 日 (UTC)
回應: 您說的沒錯,如果您不介意讓這樣的條目繼續存在的話,註解會陸續加上的。 另外,台灣的高中都是一樣的規格,一樣的課程,一樣的標準, 如果都用大家都看懂的方式來描述, 而不能呈現出校園文化的不同, 百科全書就和流水帳差不多了! 學校是一群人的有機體, 總有各別與眾不同的地方, 如果能夠尊重這樣的差別,維基會更像"眾人的百科全書"而不僅僅是"編輯的百科全書"。 —以上的意見是由( o )在日 (日) 00:24所加入的。
沒這麼嚴重,會改回那樣子,另外一原因是因為這裡不是古文維基。-- 16:32 日 (UTC)
(+)支持應修改赫赫黌宇,因這不是古文維基,留下大家都看得懂的說法。否則需加上語調有問題或帶有地方色彩的模版-- 05:38 日 (UTC)
回應: 這不是古文啦。—以上的意見是由( o )在日 (日) 00:51所加入的。
那就麻煩這位不具名的建中學長或學弟幫忙把使用這些與眾不同的標題做個說明,我的建議是將說明放在該標題內容的第一段,或是直接在標題內以括號簡單註解意思,這樣才能一看就知道這條目在講什麼東西。維基百科裡的建中條目若成為一個大家看的霧煞煞的內容,我想這就算再有特色也是沒什麼用的。-- 17:03 日 (UTC)
我不興編輯戰,如果層次硬要加上這標題,至少要給個一定必須的理由。如果全部維基百科介紹學校,都用校歌一段歌詞來作標題,我看大家會頭暈。-- 16:55 日 (UTC)
因為有人認定校歌是有版權的問題,因此在有人能証明放校歌無侵權問題前, 我將各校的校歌部份暫行刪除!(因Alex S.H. Lin 提出) 06:08 日 (UTC)
增加了班聯會條目,小幅度修改校史論述,並且分出簡介一項,調整了校徽介紹的與一些圖片的位置。 另外,列出幾點個人以為短少的部份,希望大家一起來補完: 校史民國以後部份、 建中青年、建中人介紹、 清楚的校舍介紹。
另外,建議新設建國中學社團列表,讓整個頁面縮短些。 日 (六) 13:21 (UTC)
我是59屆目前高三的學生,對於校史、班聯會史手上有不少資料,這部份的東西我會在學測後慢慢補完。 這裡列出我認為需要補完的項目,大家如果認為短少什麼也請留在下面,也希望大家來認領一些條目來擴充。 希望這個條目可以成為台灣高中最完整豐富的一個條目,一年內可以成為優良條目。 如果有人看到,並且把以下的一些條目補完了,請幫它加刪除線。
校史:民國以後部份。
校刊:(全)
校園景觀介紹。
特色活動:(全)。另外棒球算不算?
相關著作。
校友與校友會:麗正會、建北會、校友會、青韵合唱團、建中1975。
其他:老建中麵店是否放入之意義?另外還請大家幫忙想想有什麼重要但卻難以分類的東西。
校歌、校訓、校徽:校歌應該可以仿照附中的方式列進來。
已初步完成 日 (一) 11:37 (UTC)
參考資料:請大家把各自的參考資料補上,謝謝。
社團:希望各社團介紹能放上創始年代。
校風:這個是高難度大工程呀,不過說以自由學風聞名卻沒有校風論述還頗奇怪的。
還有章節似乎需要調整,個人覺得滿雜的。
以上這些,是我認為需要補完的項目,如果有不同意見或還覺得有什麼需要補充的,也請大家提出來。 日 (日) 13:12 (UTC)
建中班聯的爭議http://sg.ck.tp.edu.tw/ckad/onevideo.asp?id=2849&typeid=29
—以上的留言由( )於日 (三) 18:30加入。
呃,有學長學弟可以去查一下「第一學寮」、「第二學寮」正確位置是在哪裡嗎?
我手上的建中青年123期寫「句踐樓 = 木樓 = 今日活動中心所在位置」
但是目前版面上卻是「第一學寮 = 今日活動中心所在位置」
「第二學寮 = 句踐樓 = 木樓 = 格物樓所在位置」
我將目前建築中木樓相關文字移到了活動中心條目
但是看到已消失建築的介紹就卡住了,麻煩學長學弟幫個忙吧,感謝
還有,資源大樓的落成時間,建青123期寫1994年,也跟目前條目上的不同,不知道哪個才正確
— 日 (一) 02:14 (UTC)
我是1994年畢業的,記憶中,資源大樓該是1994年完工啟用的。— 日 (一) 03:18 (UTC)
第ㄧ學寮跟第二學寮的問題我會去查,這些是根據建中世紀沿革篇弄的,可能我看錯了;也可能他編錯了,建中世紀沿革篇很多年代跟數字都是錯的。
至於資源大樓的年代應該是我弄錯了,我再去查一下。 日 (一) 04:20 (UTC)
建中世紀沿革篇確認是錯的,第二學寮室目前的活動中心。資源大樓建中世紀沿革篇沒有提到。也沒出現在校史稿的大事年表中,應該晚於1992年才對。 日 (一) 09:59 (UTC)
那個...雖然沒有規定,不過我想我們簡稱還是寫CK就好了吧,CKSH似乎成功用比較多
話說CKSH都被直接定向去成功了...— 日 (一) 12:32 (UTC)
我寫的是CKHS,不是CKSH呦XD 日 (一) 13:33 (UTC)
呃...看來是我眼花...不過反正學校網域都用CK了嘛...就不要改回去吧:P— 日 (一) 13:37 (UTC)
請把各社團介紹獨立條目
之前125.224.227.50 增加的儀隊部份被我獨立出去之後, 被管理員刪除了,大概是因為內容比較偏廣告吧 日 (二) 06:00 (UTC)(忘了登入 日 (二) 06:01 (UTC))
個人不建議所有社團都獨立成條目,內容有限的社團,還是先集中在社團列表裡一起介紹就好了。要獨立成條目的話,要有足夠的內容和價值;若內容都只是社團的宣傳,這大概還是會被刪除。要以百科的觀點來想,當使用者想在百科裡查建中XX社時,他會想知道什麼?我想絕對不是看這社團的自吹自擂。— 日 (二) 06:26 (UTC)
校友來說一句話:大學社團跟系所都不被認可能夠獨立條目了,何況中學的社團與系所呢。有個列表介紹可能可以被接受,但目前列表內容貧乏,符合可以被刪除的標準,建議儘快改進。--() 日 (二) 06:29 (UTC)
我認為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把社團全部放在這條目,那條目會太長;如果像現在這樣只介紹部份社團,那怎麼樣決定是哪些社團?這些社團是否有代表性?我認為「建中」條目底下的「社團」部份應該介紹社團活動的概況,而不是各個社團的簡介,如同校友部份一樣,所以做了個列表分出去。
另外,改進條目需要時間,總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弄好的。只是刪除的速度實在太快。如果把它放個「需要協助擴充」的模板,是不是能夠不會立刻被刪除? 日 (二) 06:40 (UTC)
請參見的方針提議,若學生社團的條目沒有達到這個方針的提議,我會建議合併到列表。--() 日 (二) 06:51 (UTC)
我也認為不適合獨立成條目的社團,應該也只有在社團列表裡做簡單的社團介紹,至於是哪些社團要被介紹?就回到維基的概念,自己了解哪些社團就去寫他們的內容,其他社團空著讓其他人來補上。之前建中條目內累積的這些社團介紹,就是許多人逐漸加上去的,並不是誰決定只有哪些社團才能加上去;還沒被列上去的只是因為還沒有人去寫。— 日 (二) 07:08 (UTC)
同意兩位學長的觀點。那是否把目前建中條目中的介紹移動? 日 (二) 11:55 (UTC)
我想了一個新的架構。之前都是先做了再說,不過我想想還是先說再做好: 括號(目前)表示保留現有架構
日治時期(一中,外加部份三中、四中)
校歌、校訓與校徽(目前)
學生(錄取分數移動至此)
競賽活動(從特色活動移動)
自治活動(從特色活動移動)
社團活動(保留概述,其他移動)
休閒活動(從特色活動移動)
畢業(+畢聯會、畢籌會)
教學與行政(教師目前+行政)
刊物(目前)
環境(目前)
校友(目前)
其他(目前)
相關條目(目前)
希望大家能給點意見,謝謝。 日 (二) 11:59 (UTC)
基於維基百科是提供給大眾使用,提出兩個意見給大家參考。
不要使用特殊用語
所謂建中特殊用語指如之前赫赫黌宇、紅樓誰主浮沈,還有建中年號。基於兩點理由我認為不應該使用:
維基百科不是用來建造建中認同使用,故不應該使用只有建中使用的字詞
維基百科的目的在於提供「大眾」免費的資料庫,故用字應該符合「大眾」用語,清楚明白。對於一般非建中讀者來說,赫赫黌宇、建中年號這種東西並沒有增進理解,反而增加累贅,如果每個人要讀取一般資訊時,都必須先理解那些建中用語,那並沒有增加使用的方便性。可以專門說明,但是不宜拿來描述其他資訊。
提供基本資訊即可
例如建築物、飲食、刊物(剛好都是我開始寫的部份= =)已經太細,或許對於建中學生或即將進入建中的人來說有益,但是對於其他只是想大致了解建中狀況的人而言,這些東西太多了。我認為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概述」,例如社團的部份。而不是把每個小東西仔細的寫。 日 (三) 06:23 (UTC)
希望可以多寫些學校最近所發生的事,此外,有些事情也可以由老師來寫。尤其是最近建中學生素質下降和整個社會風氣的關連。 吳武雄校長在任內的所作所為已罄竹難書了,不用寫。—以上的意見是由( o )在日 (五) 12:54所加入的。
給樓上:有任何想法,歡迎直接進行編輯,一起擴充學校的內容!!— 日 (五) 05:40 (UTC)
圖書館的新書介紹和「相關事項宣導」是同一回事,沒有亂刪的問題。 請注意自己的發言,對於不認同的刪除行為便稱亂刪,是對其他維基使用者的一種污衊。 —以上的意見是由( o )在日 (六) 06:55所加入的。
我想建中的平均pr值大家必然是知道的,但最低pr值會對一般人會比較清楚,基本上我已將大部份有放錄取分數的學校依據國中基測推動委員會的歷屆資料更改pr值為擇優後的最低pr值,如果真要放平均pr值,建議可以增加欄位來放! 日 (二) 00:44 (UTC)
如臺灣跟中華民國,日據跟日治,臺跟台,這些東西明明一看就可以知道他指什麼,難道一定要改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才滿意嗎? 麻煩有時間做這些事,不如幫忙加些有用的內容吧。 日 (四) 12:25 (UTC)
有人認為不適合放在中文維基上,而對該列表提出了,不論認同與否,有興趣者都可以前去討論並發表意見。不過如果最後確定要被刪除的話,那些內容大概也只能再放回之下了,只是目前的篇幅頗長,放回來後可能得花點心思重新整理了。— 日 (三) 05:14 (UTC)
如果被刪除的話,並不建議再把他放回建中的條目,畢竟真的太長了。要放的話可能也要像的大事年表跟傑出校友部份一樣,用可伸縮的方式放入。只留名稱的話並沒有什麼用處。如果像他們所說的列舉代表性,那光是那些東西就搞得沒完沒了,哪有時間去弄新的內容。雖然說方針中說過長的條目可以分出,可分出之後又被人說不重要@@,真是糟糕-- 日 (四) 04:35 (UTC)
我想的到的方法也是只有折疊。— 日 (四) 07:02 (UTC)
需要每棟建築都放一張照片嗎?這裡又不是建國中學網頁。— 日 (三) 20:33 (UTC)
請勇於改善。改善的意思是,你必須提出一個比現有條目更好的編輯方案。而不是問需不需要,我認為維基百科的編輯不只是要不要,還有要如何編。關於一個學校的建築資訊,個人認為可以有,但是如何編也是一個重點。很多學校放了各建築的簡介,但沒有照片,以目前條列式的表格寫法,放照片是適當的。當然未來可能會有人花點心思,去把他弄成一個整體的論述,屆時要如何放照片,那又是另外一番風貌。
而且是或不是建國中學網頁(我想你指的應該是官方網站)與需不需要每個建築都放照片沒有必然的關係。需不需要,是看維基百科需要多詳細,而且在維基百科提供這些資訊對於其他人有無意義。對於這個答案,我的回答是維基百科不一定要這麼詳細,但是提供這個是有意義的。--- 日 (三) 22:07 (UTC)
我的意見同!XD— 日 (四) 00:49 (UTC)
如題,將許多列表改成了可以縮放的形式,社團列表方面改成各類社團自成一個縮放的列表,這樣在開頭的目錄可以直接點擊抵達。--- 日 (四) 09:00 (UTC)
有沒有想過要列出知名的教師?不過這一項目的確不易管理,因為知名度的判定不易。在建中教過、在校外、全台灣也有高知名度的教師,我只知道任仲陵(物理,至少在1980、90年代超有名,蘇有朋出的書也提到過)、詹敏昌(數學,知名參考書作者)、施寄青(國文,名作家)、陳鐵君(國文、知名參考書作者)、高國華(英文,知名國中升高中家教班創辦人)。 () 日 (四) 09:21 (UTC)
判定的確不易,例如樓上所列出的,我只認識高國華。 個人認為較「知名」者有陳美儒(經常到各處演講,連家母都認識)、吳岱穎、凌性傑(以上兩位兼職作家)、曾政清(也常出外演講)。 () 日 (日) 03:42 (UTC)
對了,還有游森棚(教官,現高應大教授,「我的資優班」作者)。 () 日
(二) 04:38 (UTC)
""12月6日一、三、四中台生聯合復課後,14日,省令一中、三中、四中台灣籍學生合併為「台北第一中學」,暫於四中校舍(即在一中校內)上課。15日週五,於四中正式上課,暫由前四中校長代理校長。"" 以上這段話看不懂? 是否為:
(一)原日治時期的台北第一、三、四中的「台灣籍」學生被收集到原「日治台北一中」(即今南海路建國中學址)的校舍上課,而且校名就是「省立台北一中」?
(二)原日治時期的台北第一、三、四中的「日本籍」學生被收集到原「日治台北三中」(即今信義路師大附中址)的校舍上課,而且校名就是「省立台北三中」?
(三)原日治時期的台北第二中的,原本就以「台灣籍」學生為多,故仍今濟南路成功高中址。但是原日治台北二中的日籍學生戰爭結束後跑去哪了?
(三)日據時代的「台北四中」,在戰爭期間已經簽到南海路建國中學內
「台北四中」的條目寫道:
二戰結束後,原台北一中、台北四中臺籍學生決定合併復學,自資聘任教師。日於永樂國民學校(今永樂國小)復學,12月6日加入台北三中臺籍學生,並改於日新國民學校(今日新國小)上課,八日後省教育處下令台北一、三、四中臺籍學生合併為台北第一中學,於台北一中之舊宿舍上課,並由前台北四中校長小林敏郎暫代校長職務。1946年改稱建國中學,延續迄今。日籍學生則另行安置歸國。
為什麼當時後的台北一中、三中、四中的台灣籍學生不直接在原學校復課,要跑到國小復課呢?台北三中(今師大附中)校地可說是被日本軍方徵用,但台北一中並沒有啊?
在下認為這些內容已經超出百科全書的內容了,因此移動至此備份-- () 日 (五) 05:58 (UTC)
黑糖冰(泉州街35號):先前其店面在建中後門對面(寧波西街114號之1),因而可見建中學生在校內圍牆旁購買黑糖冰之情景。現在雖已遷移至離建中稍遠處(但仍較老建中麵店近,走路約1分鐘腳程),但仍有許多學生光顧,並在後門旁有訂購服務。
蔥抓餅(泉州街2號旁,目前位於寧波西街):在資源大樓旁平面停車場圍牆外,由於其攤位與建中僅一矮牆之隔,因而亦有許多建中學生在圍牆旁購買蔥抓餅。曾經因為某些因素停止營業,但最近又在後門的店面出現,繼續為廣大的老顧客們服務。
牯嶺街舊書攤:已遷移,但每年政府會定期於牯嶺街舉辦活動。
黑輪伯:在南海路大門旁擺攤賣黑輪、滷味的阿伯,常會問購買者:「要不要加辣辣?」。但2003年秋天以後似乎沒有在建中門口出現。
怪客:早上約7點多在南海路大門對面出現,據說也會出現在側門。頭戴安全帽、穿著疑似建中制服的過短長褲、雙腿張開跨坐在機車上是其特徵。
視訊男:為每日皆可在建中圖書館內看到的奇怪男子,特徵是必定攜帶筆記型電腦,坐在圖書館內有電源的地方,進行股票的走勢觀察,瀏覽網站或和女子聊視訊,身份不明有待調查。
參見,官方網站完全沒提到郝慰民。頒給與,而不是頒給郝慰民。
如果團體中的成員也算得主,那麼在開會的一堆政客都是諾貝爾獎得主了。--() 日 (日) 08:51 (UTC)
圍棋社以及象棋社的內容被刪除,我不明白刪除這些社團其意義何在?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
景区分类:其他
门票价格:-
开放时间:-
景点地址:
最佳时间:-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简介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Taipei Municipal JianGuo High School, JGHS, CK)[1],简称建国中学、建国高中、建中,前身为日治时期的台北一中[2]。位于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56号,南海学园正对面。是全台湾最顶尖的男子高级中学之一,也是台湾最早设立的公立中学。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天气
暂无天气预报
(共有0个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点评,5/页,0/0)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景点地图
暂无景点地图
台北旅游资讯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周边景点
广东旅游景点:
国内旅游景点:
出境旅游景点:
查询提交订单付款签署旅游合同
亲临门市付款网上支付银行转帐
亲临门市签署快递签署传真签署发票项目
获取方法使用方法
取消和退订出境游签证旅游保险联系我们
document.write('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關於馬來西亞的同名學校,請見。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Taipei Municipal Jianguo High School),簡稱建國中學、建中,為最著名的高中之一,位於,南海路56號,與正對面。前身為的、、,也是台灣最早設立的公立中學。
建中以自由學風著稱,亦為本地學術重鎮。該校涵蓋了1位得主()、1位得主()、1位()、十多位臺灣縣市首長與數十名院士等各領域知名人物。此外,建中亦設有體育班,曾培育出多位臺灣體育好手,包含網球界前亞洲球王、最高ATP世界排名為33名的(參見)。
建國中學紅樓
建中為台灣歷史最悠久,在校及畢業人數最多且較為著名之。校區坐落於南海路上,鄰近、、、等文教機構。交通也頗為便捷,鄰近於及。進入校門,映入眼簾的即是建中的指標建築,其建於日治時期(1909年),目前已列入台北市。
該校以自由學風著稱,社團的多元蓬勃發展也頗為著名。目前高一有29班,高二有30班,高三有31班(2014年),各年級皆設有一班(27班)、兩班(25、26班)、一班(24班)、一班,學生人數約3500人,並有社團80個(其中7個為準社團,即新設立之社團)。
由於進入該校的學生均經過嚴格的篩選(例如),多數建中學生在智育方面表現非常優秀。在升學方面,每屆畢業學生三成多(約四百多人)進入各系就讀。在競賽方面,該校也有亮眼的成績:在舉辦的全國及數理及資訊學科能力競賽中,建中選手經常囊括各學科前三等獎項。在中,該校是紀錄中「單一學校獲獎數」最多的學校:截至2008年,該校選手在(包括、、、、、領域)中,一共得到了58面金牌,73面銀牌,21面銅牌。在中,該校學生也有優異的表現。
除後曾短暫配合政策收容來台之女學生外,該校長期以來皆只招收男性學生,近年雖有改為男女合校之議,但始終沒有實行。該校也一直採用台灣中學傳統的與綠色書包,卡其色制服已經成為該校學生認同的標誌之一。
建國高中的校名,乃來自於當時台北一中與二中的名稱爭議。日一、三、四中台生聯合復課後,14日,令一中、三中、四中籍學生收集進入一中,暫於四中校舍內上課。15日週五,於四中正式上課,暫由前四中校長代理校長。
事實上,一中至四中的名稱僅決定於成立先後,但舊二中學生仍認為二中是以台人為主之學校,而一、三、四中則是以日人為主的學校,應由二中成為一中,對教育處此舉表示不滿。張耀堂校長自1946年一月中旬就任後,努力奔走。教育處於是於一月二十八日將台北一中更名為「臺灣省立建國中學」,二中則更名「臺灣省立成功中學」,取其「建國成功」之意。自此,建國中學之名訂定,沿用迄今。
由於日治時代台灣各地的「一中」多為招收日人子弟者(除外),二中才有較多比例的台生。因此在光復初期,類似的一中、二中爭議不少。在臺中是沿用校名,臺南則,高雄則。而臺北地區的女子高中較為特別,臺北第一女高成為。臺北第三女高更名為北二女中,再更名為。臺北第二及第四高女則在戰後不久因校舍受損嚴重停辦,二女高原址在,四女高原址在城內校區。
1898年創校,初名「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增設尋常中等科」,同年再改為「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中學科」,為專收日籍學生的中等學校。
1902年改設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中學部」。
1907年獨立設置為「台灣總督府中學校」。
1908年遷入台北市鼓亭龍口町一丁目,今日的台北市56號現址。
1909年開始遷入土木局營繕課所設計的新校舍。
1914年發布告示第72號《臺灣總督府中學校規則》。因新設「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今),校名更為「台灣總督府台北中學校」。
1919年發佈《》,總督府採許可制,准許台灣人子弟可以進入日人專用的各學校,試行「台日共學」。
年台灣地方制度劃分為五州二廳。日移交管轄,更名為「台北州立台北中學校」。
1922年發布《台灣教育令》第2次修正,實施日台共學,因「台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成立,改名為「」。
1923年代表出賽「」,此為台灣隊伍第一次參賽。
1945年結束
台北一中和的台籍學生:10月29日於永樂(今)復課,後來台籍學生加入,12月5日,遷日新國民學校(今),12月6日於日新國小辦聯合開學典禮,後以為校慶,以資紀念。
台北一中的日籍學生:以「臺灣省立仁愛中學」的名義於原台北一中校舍繼續上課,旋併入臺灣省立和平中學(今)。
12月14日,下令將台北一、三、四中的台籍學生合併為「臺灣省立臺北第一中學」,暫於舊「台北第四中學校」校舍 (今建國中學東北角宿舍區)上課。
日更名為「臺灣省立建國中學」,初設有日夜間部高中、初中、補習學校初高中等多種學制,一度男女兼收,1955年停止招收女生。
1955年開辦中和分部,1961年脫離,今。
1967年改制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1968年,因台灣實施政策而停辦初中,建中成為專收國初中畢業生的高級中學。
1983年停辦附屬高中夜間部
2000年停辦附屬,僅存日間部高中部學制,並專收男生。
原任新竹檢察官而於時遭中國國民黨政權殺害的老師
曾任教於建中的知名教師包括:、、、、、、、、、、、、、、、、、、、、、、、、、、、、陳建州、、、、、、、、、、、、、、、、、、、、、、、、、、、、。
早期建中操場為一寸草不生的黃沙地,每當天氣晴朗且起風時,飛沙走石,塵埃蔽天,有如置身沙漠一般。因此早期建中學生常自稱為「駝客」,身處沙漠中,稱建中校園為「駝城」,並稱為「綠洲」(亦稱「綠園」)以相對應。不過自李大祥校長就任後,力行綠化政策,經多年經營,沙漠景緻已不復見,駝客之名也逐漸僅存在早期建中人的回憶中。但兩校之(BBS)仍分別以與命名,分別取其處在新疆乾燥地區與蒙古青色之城之意義。
建中橄欖球隊為台灣高中勁旅,曾在、兩度奪得:)冠軍。曾經在全國橄欖球賽高中組連續獲得十九次冠軍。早期校友設計隊服時,以()為師,設計全黑色隊服,因此被喻為黑衫軍。建中橄欖球隊為建中最具歷史性及代表性校隊,為建中爭取無數榮譽,其堅忍不拔,沉著應戰,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隊訓也被喻為建中精神的代表。
建中校內刊物《建中青年》第80期曾經以橄欖球隊作為主題報導,其中形容「南海少年遊俠客,詩成嘯傲凌滄州,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深累美人。」
建中早年頗具影響的校長,有部份人認為是。賀校長曾任中華民國教育廳長,與戒嚴時代獨裁統治者有特殊的政治關係,得到較大的辦學空間來維護建中早期的自由開放校風。賀校長曾兩度出掌建中,在建中校史上也是僅見。在建中紅樓的入口處台柱上崁著一面石牌,上面鐫刻了四言的銘文,就是在賀校長第一次離開建中時師生銘文紀念,全文如下&#160;:
中華民國四十四年元月
赫赫黌宇 髦士三千 薰陶入座 恐後爭先
大而化之 賀公是瞻 金石貞固 永記年年
賀公仲弼主校六載春風廣作育有方當離別群情悽愴之詞刻石
勛勤為垂紀念建國中學全體學生三七五四人敬勒
建中目前的校歌,由趙友培先生作詞,李君重先生作曲。歌曲慷慨激昂,歌詞也中充滿對於學生成為國家棟樑的期許。而其中「看!我們重建燦爛的新中華」、「同學們!同學們!同學們!努力奮鬥同建大中華。」兩句也呼應著校名「建國」二字。歌詞如下:
東海東玉山下;培新苗吐綠芽,春風吹放自由花。
為樑為棟同支大廈,看!我們重建燦爛的新中華。
體格強,志氣大;勞不辭,苦不怕,
樂群敬業,忘己利他;知恥力行,愛校如家。
同學們!同學們!同學們!努力奮鬥同建大中華。
校歌通常會在校慶、開學典禮、始業式、結業式與畢業典禮上由演奏。通常會演奏兩次,一次一般速度,一次快板。學生在唱到「春風吹放自由花」後常會加上一段音階下行的「砰砰砰砰」,雖然並未正式寫入歌詞中,但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
在校長時,曾將校歌依原曲重新填詞,改為如下版本。但是後來又改回「東海東」的版本。據說是由於「草山高」的版本氣勢不比「東海東」強。我們或許可以從此略窺當時學生的氣魄。
草山高 淡水清 芝巖麗 碧潭明
鐘靈毓秀誕新民
寶島光復 除舊佈新 看我們全是新中國的主人
明禮義 知廉恥 負責任 守紀律
鍛鍊身心 砥礪學行 建國大業 天職匪輕
同學們 同學們 同學們 齊心邁步 任務快完成
浩蕩万里大瀛の 碧瀾たかく打つところ
濃緑匂う常夏の 我が高砂は大八洲
日本の国の南の 重き鎮めと立てるかな
照らむ限りなき大君の 惠の光身にうけて
扶桑に搏たん大鵬の 図南のつばさ
進取の意気に生くるなる 健児の群れを君見ずや
天そそりたつ新高の 高き理想を打ち仰ぎ
大空みたすわたつみの 深き智徳を堪えては
向上息まずたゆまざる 無限の力我にあり
ああ校風の振るう時 そこに我等の自覚あり
自覚の光世に布けば 国に不断の栄えあらん
われ日東の大男児 使命尊き前途(ゆくて)かな
在浩瀚萬里大海 碧波高漲拍打之處
我們四季常夏 綠意盎然
是為南方的重鎮
受到恩惠的光輝照耀 像隻勇敢的大鵬振翅高飛
為邁向南進之路不斷自我鍛鍊
所表現出進取之心 讓我們看到了健壯的群伍
仰望高聳入天的 懷抱著崇高的理想
在天空與大海間涵養孕育 充滿了深邃的智慧與德行
成為我們向上伸展不屈不撓 無限的力量
在發揚校風之際 我們會發現自我的存在
如果將此自覺之光輝散佈到全世界 國家將因此不斷的繁榮
這就是我們如旭日東昇之大男兒 尊貴的使命與前程
建國中學校徽與校訓、標語,位於紅樓二樓,校長室前
在建中,除了全台學校共同校訓「禮、義、廉、恥」 外,另外以「勤、樸、誠、勇」作為其校訓。前者可以在紅樓正門看到,後者則在紅樓二樓的牆面上。而紅樓二樓牆面上也題有「今日我以建中為榮,明日建中以我為榮」等十六字標語以勉勵學子。
另外在黃建斌、李大祥校長時期的《建中人》報脊上可以看到不同的標語:如「發揚建中人精神 守國家立場 堅奮鬥勇氣 負真理責任 抱創導熱誠」、「心平氣和 明辨是非 正大光明 彬彬有禮 作一個堂堂正正的建中人」等也可算是另一種不成文的校訓。不過今日師長較少就校訓論述或以此要求、期勉學生。
三角形的深藍色校徽中,是一個「北」字圍成的框架,而三角形的中間,是一「台」字,象徵建中所在的城市;其中,又表示建中過去為台北州立台北第一中學校。
建中2005紀念徽章飲食篇
建國中學一向以「自由」為傲,但近來校方對於「自由」之詮釋往往偏重於學習(自由學風),而學生則較為偏重生活、行為。由於對於自由認識的不同,學生與校方往往有所衝突。但相對於台灣其他高中,該校對於學生之約束較少,如中午12:05至12:55於正門及泉州街側門各開放250名額供學生證換外出證外出,是該校引以自豪的制度之一。如同其他名校一般,該校學生往往以「會玩又會讀書」自詡。從社團活動的豐富多元與班際活動的參與上可以略見一二。近年曾有數次校方管理遲到或側門翻牆事件太過嚴格而鬧上媒體的狀況,似乎顯示校風在生活管理上面有漸漸收緊之狀況,而自從2011年7月新校長上任後,校方對於班聯會與學生的管控愈趨嚴格,從班聯會會計入帳到對於校慶前各班級與社團留校的各項規範,都可見該校長久以來孕育而成的自由學風有愈趨衰退的現象。
該校的課外活動中,由校方或教師主辦的有一年一度的校慶創意進場、園遊會、班際合唱比賽、高二英語話劇比賽、班際橄欖球比賽、紅樓文藝營、紅樓文學獎。而該校的學生自治團體也定期舉辦電影欣賞會、社團聯展、校慶舞會等等活動。而除此之外,影響學生最多的莫過於社團活動。
「不入社團,猶如未入建中」是該校一句流傳許久的話。建中社團的發展歷史悠久、取向多元,社團活動相當活躍。校方有紀錄的社團(含準社團)在2013年共有80個。校方未對社團活動之參與做限制,因此社團活動有相當高的自由度,但自99學年度起,依照教育部公佈之九九課綱,每週五表訂一節社團課程並列入學分計算,且自99學年度起所有高一新生皆需加入一個正式社團。社團人數與發展並不平均,大社可達百人以上,而小社團人數可能只有十餘人。一般來說,目前偏重娛樂性、大眾性的社團,以及學術型的科學研究社團發展較佳。不過隨著升學主義的高漲,多數社團都擔憂或面臨人數減少的問題。
建中的社團可大致分為服務性、音樂性、綜合性、學術性、技藝性、體育性等六類。社團活動的蓬勃發展,使學生盡情發展自己的興趣,或在課餘能夠學得技藝,獲得自我認同。社團活動中學長與學弟的緊密互動、春遊、寒訓、暑訓、成發等社團活動,都是許多建中人心中難以抹滅的青春記憶。不少人在畢業之後,成為社團活動背後的支持力量,為建中社團的蓬勃發展繼續努力。
除了社團各自舉行的成果發表展以外,每學期的社團聯展(尤其是上學期的迎新社團聯展)與校慶時的社團靜態展覽是相當重要的展現舞台:社團聯展由班聯會行政部門辦理,以具舞台表演性質的社團為主,每年參與社團大約在12個左右,並且會邀請友校社團穿插;社團靜態展則由校方辦理,在校慶時於高三教室作靜態展示。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的了解各類社團,該校在新生入學時會舉辦社團博覽會,以及發放由班聯會行政部門編輯的社團簡介(《建社望友》)。
建中學生的自治活動以班聯會為主,另外為畢業典禮相關活動成立之畢聯會、畢籌會也算是學生自治活動的一部分。
班聯會,正式名稱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班聯會」。為少數將行政(行政部門)、立法(班代大會)、司法(評議委員會)三權分立的學生自治組織。約在1960年代建立,迄今約40餘年。早期由組成。1970年代逐漸發展,形成今日班聯會的基礎,各式活動也多在此時期建立,如報刊型校刊《建中人》之發行、今日之社團聯展(迎新、送舊與校慶音樂會)、電影欣賞會等。1980年代由於行政團隊與其他班長的分化,而形成了今日行政-議會分立的局面,但在此同時也引發兩份章程問題,行政-議會分立的體制並沒有受到當時校方的認可,但班聯會仍以該體制行事。日舉辦台灣高中第一次的自辦舞會。今日班聯會之體制於1992年正式確立,同時並確認全體學生皆為班聯會員。但1990年以後班聯會並不如以往活躍,活動的數量較以往減少,學生對主席普選的參與也日漸冷淡,《建中人》也數次停刊。今日多認為部份班代素質與行政部門的封閉是班聯會弊病的主要原因。但不可否認的班聯會作為建中之學生自治組織,對於學生權利的維護有一定的功效。知名政界人士如孫大千、陳學聖在建中時都曾參與班聯會活動。
目前班聯會之行政部門仍擁有一間專屬空間,位於自強樓地下室,主要業務有舉辦社團聯展(上下學期)、電影欣賞會(目前與北一女中班聯會合辦,稱「建北聯合電影欣賞會」,)校慶舞會、校慶紀念品、畢業紀念品、《建社望友》社團簡介編輯,建北特約商店協調 等。班代大會主要業務有審議預、決算、監督行政部門、舉辦班聯會主席選舉(實為班聯會行政部門選舉)。 近年班聯會進行一連串的變革,但成效仍待觀察。
此處列出目前建中校方核准登記在案的社團,但有些社團可能已經停止運作。社團分類多為建國中學60屆班聯會行政部門製表時編列,非校方編列或社團申請成立時所填報,僅供參考。
教師會:建中在職教師組成之組織。
建中會:建中退休教師組成之組織。
教師社團:在建中,除了學生有社團,教師也有社團。如社(師生一同參與)、教師合唱團等。
教學研究會:各科教師組成教學研究會。有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歷史、生物等。教學研究會除出版學資(生物科特稱學滋)以外,有時也舉辦各項活動。如國文科教學研究會的紅樓文學獎、紅樓文藝營,歷史科教學研究會的歷史週等。
歷史週:由歷史科教學委員會主辦。
紅樓文學獎:紅樓文學獎於1980年由國文科教學研究會開辦,為目前校內重要的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結為《建中文選》出版。
紅樓文藝營:每年寒假舉辦,邀請許多知名作家演講。
生活科技自製影片:每年在高一必修科目之一生活科技科老師指導下,由一年級學生拍攝短片。事實上,在深耕網站成立之前,生活科技課老師即已指導全校二年級學生拍攝短片,此歷史可追溯至西元2000年。
內有校長室及秘書室
教學事務處
內有教學組、註冊組、設備組、實驗研究組、特殊教育組
學生事務處
內有生活輔導組、學生活動組、課外活動組、體育運動組、衛生保健組
內有文書組、庶務組、出納組
內有服務推廣組、資訊媒體組、系統管理師
資優資源中心
內有研究開發組、活動推廣組、資料服務組
人文與社會科學資優班:
數理資優班
建中青年:由建中青年社主編的半年刊與公認校刊。除了廣受歡迎的逍遙遊(笑話集),也曾探討許多前衛的國家社會議題,如、「」和由「」介紹「」等。1954年創刊,禁刊後於日復刊第一期,至今出版至第140期(日)。目前以人文與社會相關之專題為主要內容取向。原為強制購買(包含在學生活動費裡),但在133期時開始自由認購。不少知名校友出身自該社,包括作家(、、、、)、學者、律師、政治人物、……等。
東海東:2013年10月創報,來由為建中校歌歌首三字「東海東」,為建中青年附屬之報紙刊物,定位為「一盤給建中生食用的報紙」,主要報導與建中有高度相關的時事議題,如:「合作社全面用卡,現金交易走入歷史」、「『自由樂捐』的廁所清潔費」、「數學段考──數學老師的陰謀?」等;然其中不乏受到當事人關注之議題,像是:「過馬路被記警告,教官懲處過當?」、「我們要公平的籃球賽」、「舞會結束後,建中一團亂,社團、班聯會有待改進」......較具爭議,可引發討論的時事。目前已發行第4刊(2014年6月)。
建中人:日創刊,早期為班聯會主編月報形式,後夜補校參與,改為日夜校輪流出刊,夜間部由建中人社編輯,日間部由班聯會編輯股編輯。後夜補校之建中人改為半年刊,月報由日間部班聯會繼續編輯,曾是隨校慶發行的刊物。但自2012年年底開始,班聯會出版之建中人期報,改為一學期三至四期發放至各班班上,以介紹校內事務為主,如:夢紅樓建成、建中橄欖球隊、學資印行與否、畢業禮物之收費問題......對象則是限定於校內學生,發行狀況較過去良好。
建人見智:為圖書館館刊,原名「建圖週報」。2006年12月,由建中圖書館採訪組準館員康秩群發行「試刊一號」,隨後圖書館於2007年3月正式接手發行,除段考前一週及當週外固定於每週五出刊。原報徽以建中校徽為主體所改造,2008年10月,創刊將屆兩週年之際,館方向全校公開徵求新刊名與報徽,並在報徽處放上「?」達五期之久。最後由張瀚文設計之報徽(看書的小男孩)與詹佳鑫提出的刊名「建人見智」(建中人在建圖、在書中看見智慧)雀屏中選,於2008年12月正式換上新裝。
建中學報:教師的論文集,目前出版至第十三期(2007年12月)。
建中教師會:建中教師會會訊。
建中合作社社訊:建中合作社社訊。
建中校友:建中校友會會訊。
心泉:由輔導室發行的刊物,目前發行至第179期(2012年6月)
CKmemo:亦由輔導室發行,高三升學期刊,有電子版及書面版。
家有建寶:還是由輔導室發行,對象為學生家長,寄發至家長之電子郵件信箱。
建橋:家長會會訊,為年刊,目前出版至第七期(2011年6月)。
建中文選:歷屆紅樓文學獎得獎作品與課堂優良作文合編成建中文選。一年一本,早期由中央日報社代理出版。目前由國文科教學研究會發行。
資優班成果彙編:數理與人社資優班各自的論文集(分開發行),由各屆資優班製作。
資誌通建:日創刊,由不分屆數理資優班學生聯合製作,半年刊。
紅樓詩生活誌:2009年春季創刊,由紅樓詩社製作發行。詩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希望紅樓詩生活誌能夠帶給讀者一個嶄新的觀點:詩並不難解,詩就是我們的生活。
雖名為班級刊物,但因此類刊物係由班號相同之班級製作,同時也象徵著班級的傳承。
涓流(停刊多時,於民國96年由301班復刊):由各屆的01班製作,象徵建中社會組學生的刊物。
建雛(已停刊):由各屆的24班製作,象徵建中自然組學生的刊物,與涓流相對應。由於現在的24班為人文社會資優班,乃社會組,所以即使本刊物復刊也將不會由24班製作。
火種:僅發行兩期,第一期發行於1992年12月校慶時,第二期發行於日;內容為對當時校方制度表示不滿。
阿魯巴:共發行四期,發行於1993年,為火種停刊後響應的刊物。
建國中學之校園規劃以操場為中心,各校舍皆圍繞操場興建。日治時以紅樓為靜態教學區,其餘為宿舍、風雨操場、武道館等活動區域。光復後,由於學生人數增加,逐漸改建為靜態教學之校舍。
應屬誠正樓附屬建物,可能為同時完工。曾經長滿植物,有養魚,而後可能是因為清洗池底造成原先被青苔堵塞的裂罅暴露,因此開始漏水。旁邊的小亭是致知樓東側高三生討論、打牌的好去處。2009年暑假,因配合新大樓建築,予以拆除。
高三層樓。原作科學大樓,1975年科學館啟用後誠正樓二樓與三樓曾用作圖書館,西北側牆面仍可見字跡遺留。配合新大樓建築,已於2010年7月下旬拆除。
拆除前各樓層教室使用狀況:(由東向西排列)
一樓:健康中心、攝影社辦、建中會(退休教師聯誼會)辦公室、舊建青社辦(曾用作班代大會議場,目前供各社團活動使用)。
二樓:國文科教室、軍訓教室、英語科教室、數學科教室。
三樓:電研社辦、建青社辦、天文社辦、行義童軍團、橋藝社辦、軍武社辦。(建青社與天文社共用一間,行義童軍團、橋藝社、軍武社、圍棋社共用一間)
建中正門。電子媒體報導建中時必取之景。
合作社二賣場與麵食部
為一排一層樓之教室。目前為合作社二賣場、麵食部、資訊社、信望愛社與大傳社社辦,另外還有交通隊的器材間。1976年理髮部與麵食部從現今學生活動中心南側靠的矮房遷到此處,理髮部目前已遷至正誼樓地下室。二賣場與麵食部每到中午時間,總是人滿為患。遇到段考、新生入學時更是如此。
二賣場與紅樓的花圃皆種植杜鵑花,每至春季,萬紫千紅,為建中美景之一。
天地心雕塑
位於合作社二賣前方的紅樓花圃內。曾被《建中青年》調侃:有錢設奇怪的雕像,沒錢更新麵食部菜色。
位於大門廣場,前方。原為水池,後改為花圃。1975年總統去世後,全校募款樹立銅像以為紀念。而後大門也抬高,以使銅像不被阻擋。近年來因本校部分學生認為其為的象徵,有將其撤出校園的聲音。
為該校最早落成之建物(1909),是該校之精神象徵。時西側曾遭擊中,戰後重建,與東側相比,能見到其磚塊砌法較為粗糙。早期被稱為「大樓」,光復後漸漸被拆除,改建新大樓,今日正誼樓(民國64年落成)、致知樓、誠正樓、莊敬樓之所在地即為原來紅樓的後排與東、西、中列。民國六十二年教育當局鑑於紅樓破舊,欲拆除改建,校長大力反對,使其得以保存,後幾經修葺。2005年為最近的一次重修,該次工程將外牆、屋頂梁架與屋瓦等做了大幅度的修復。關於其建築風格與詳細沿革,請參看:。紅樓目前主要作為行政使用:
一樓穿堂兩側有教師會、校友會、家長會之辦公室,其正上方為校長室。
東側一樓依序為輔導室、生涯資訊室、大輔導室,走廊為康輔社社辦。二樓為校史室、藝廊。
西側依序為總務處、人事室,走廊為手語社社辦。二樓為會議室與台北市資優教育中心。
高四層樓,與正誼樓同時興建,1975年已陸續從一樓到三樓先啟用,1976年四樓與整棟建築完工,莊敬樓面向操場司令台上方牆面原為淡黃色,現已配合紅樓改為紅色。原紅樓後側中央部分改建。日治時為生徒控室與禮堂所在。
一樓:學務處、教官室、教務處。
二樓:教師辦公室。
三樓:校史室(辦公區)、教師休息室、教師辦公室。
四樓:會議室(音響效果極差,重要會議多至紅樓會議室舉行)、話劇社社辦。
高四層樓。民國41年,借用部份教室作為駐地,並援款105萬於建四層樓教室,稱為「新四樓」,後更名致知樓。
早期作為高二教室使用,後因高三所在之正誼樓緊鄰國語實小,過於吵鬧,乃將高二高三教室互換,作為高三教室。98學年度起,因鄰近新大樓工地,復又將高二高三教室互換。101學年度後高二沿用作為高三教室,現為高三教室
高四層樓,與莊敬樓同時興建,1975年南側教室先啟用,西側於1976年完工。原紅樓後側西邊部分改建。現為高二教室(使用歷史請參見致知樓)。1977年起,地下一樓陸續作為合作社第一賣場、辦公室、文具部、早餐部與理髮部。
日治時原址為「風雨操場」。於2007年7月~12月間進行外牆整修工程,目前外觀為類似紅樓之磚紅色。
地下一樓:紅樓詩社與生研社社辦、儲藏間。
一樓:浩然數學電腦教室、地科教室、視聽教室、設備組與特教組、資源教室。
二樓:化學科實驗室三間、準備室兩間、視聽教室、教師研究室、藥品室、廢液室、暗房(2006年拆除)。
三樓:物理科實驗室三間、準備室兩間、視聽教室、教師研究室、儀器室。
四樓:生物科實驗室三間、準備室兩間、視聽教室、教師研究室、師生研究室。
高五層樓。時稱「新紅樓」。日治時原址為手工室與倉庫。光復後為蒸飯間與「道南樓」,「道南樓」為僑生宿舍。
地下一樓:設計為停車場,目前作為儲藏空間使用。
一樓:為圖書館、博學講堂(原文康室,於97學年度整修為全校最高級之階梯教室)、國文科、數學科、英文科、社會科及自然科教學研究室。
二樓:為圖書館、教材製作室及團體視聽室。
三樓:為電腦教室、地理教室及遠距電腦教室。
四樓:為網管中心、教材製作室及公民科教室。
五樓:禮堂,設有舞台一個,投影幕三個。是建中目前較好的活動場地。重要活動如紅樓文藝營、英語科話劇比賽、各資優班成果發表等皆會使用此場地。
高四層樓。目前為高一118-128教室,二樓有一年級教師辦公室。地下一樓為班聯會行政部門辦公室,以及流音社、天文社、建青社、電研社、橋藝社、圍棋社、軍武社、英研社、日研社社辦。俗稱「危樓」。後可見明顯裂痕,經評估後加了鋼架以鞏固結構,到目前為止尚未拆除。
自強樓旁空地
原校長宿舍所在地。2002年,校長宿舍因而嚴重毀損後遭拆除,目前為空地。校方僅開放此處供傳接使用,但常有學生違反規定在此打棒球。
一共三個標準排球場,時常可看到學生使用。每學年學校也會舉辦班際排球比賽。不過因為靠近樹蔭大道,時常發生球打到樹上去的狀況,並造就建中排球特殊非正式規則──Touch tree。
共有兩個。一個位於明道樓前,過去樂旗隊之旗隊常在此練習;另一個位於科學館與自強樓前,東側有椰樹與黑板樹,西側為榕樹,並設有石板凳。平時可見學生練習排球。
被鐵絲網圍起。日治時期原為游泳池。現為網球隊與網球社共同使用。
原日治時期第一部第一學寮所在。位於籃球場及學生活動中心旁,今為藝能科教室所在,地下一樓有部份社團社辦。因為走廊有著三角星形的造型,被暱稱為「樓」,那些三角星形並非裝飾,而是走廊外牆結構支撐作用。
一共四個標準場地,15個籃框。是建中學生日常運動的場所。
學生活動中心
高四層樓。原址為之木造學生宿舍(第一部第二學寮),光復後稱「句踐樓」,又稱「木樓」。
地下一樓:第一桌球室(有桌球與撞球臺)。
一樓(挑高):游泳池與體育組、樂旗隊打擊室、(供體育班使用的)健身器材。
二樓:第二桌球室、社團空間(國樂社、航空社)。
三樓(挑高):大禮堂(兼室內籃球場)、社團空間(樂旗隊、管弦樂社)。週會及新生訓練於大禮堂舉辦。
四樓:社團空間。目前由科研社、物研社、口琴社等學生社團使用。
高三層樓。現作為高一101-117和130班教室,二樓有一年級教師辦公室。
明道樓後空地
原有木造的「武道館」。曾為棒球社練習之空地,唯一開放供學生練習棒球的地方。但在新大樓預定地把原有的停車場覆蓋並動工後,此地變成為停車場而禁止練習棒球。
建中操場原本只是一片黃土,早年學生們自稱舊操場為「沙漠」,進而自稱建中生為「駝客」。1975年夏季開始翻修操場,埋設排水管,鋪設三百米紅磚粉跑道的田徑場,場內地面鋪滿白沙,並安裝足球與橄欖球共用的球門,於日建中三十年校慶期間正式啟用,當年學生們曾自嘲沙漠不見了。李大祥校長任內,約於1987年起在操場內種植草皮。
位於資源大樓旁,耗資六億餘新台幣建成,為目前校區最新的建築物。大樓外觀採用紅色與灰色元素。據「夢紅樓落成記事」碑記載,外觀系呼應紅樓古樸之風,具現代紅樓之意象。名稱由建中師生、校友、家長共同命名,並於日校慶時公佈之。2007年11月進行規劃設計,日開工,日竣工。但需等到日才正式啓用。其中地下一樓設置的社團辦公室區域,則至日方開放社團使用。
建國中學畢業學生不乏社會各界知名人士,詳見條目。
建國中學校友會成立於1981年,現為第十一屆,理事長為吳坤光(日選出)。
日治時期台北一中之畢業生組成之校友會,以鄰近學校之(麗正門)為名,稱麗正會。麗正會與建中有長期的往來交流,並且捐獻許多珍貴日治時的學校文物與校史室。並捐助100萬成立麗正會校友獎學金。由於成員年事已高,麗正會於2007年解散,5月12日於東京舉辦最後一場同學會。
建中在台灣多數主要大學均有校友會運作。在部分大學成立建中校友會(例如國立清華大學、部分海外地區),並與友校聯合舉辦活動;在部分大學則與北一女共同組成建中北一女校友會(例如國立台灣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央大學、部分海外地區),簡稱建北會。
成立於1974年,為建中歷史相當悠久的社團。
1998年7月成立,以歷屆建中合唱團校友組成的合唱團。
以建中與北一女的校友組成的合唱團。1973年9月由「台大建中北一女校友合唱團」改組而來。團址為新北市新店區順安街 4 號 B1。
成立於2003年,為建中與中山國樂社畢業校友組成之國樂團,每年定期舉辦「洄瀾」公演。
建中雖然是一個以數理見長的高中,也沒有藝術類的專門課程,但絲毫不影響建中人對電影的興趣。校友中出現不少的導演和影評人。這些導演也喜歡以自己的成長歷程為題材,使得建中也成為一些電影的素材。早期改編自校友著作《》的同名電影,即以建中校園環境為題材,實地拍攝於。
1980年代中期有一部電影《》,探討台灣的升學考試問題,除了一幕戲在建中和北一女校門口取景外,更有一名徐姓高一資優班學生在電影中客串演出一名建中學生。另外導演的《》以其求學時代的建中為背景,在建中取景並有許多建中學生入鏡。
而以建中為背景的電影中,最著名的就是的《》,該片以楊德昌就讀中學時發生在建中夜校生的情殺事件為題材。其中校園部分都在建中取景,並刻意避開不符合時代感的校景,試圖重現數十年前壓抑封閉時代的凝重感覺。
此外,由著名文學家、亦是建中校友所撰寫的文學作品「孽子」,其故事男主角李青所處的校園場景一般認為即是建中校園。由公共電視製作、曹瑞原導演的同名電視劇「孽子」,男主角李青(范植偉飾)與趙英(楊祐寧飾)在校園內的情慾衝突場景,就是在建中紅樓兩側的拱型穿堂下拍攝。
在2010年上映的知名電影《》中的虛構學校「中華高職」,即是於建中的格物樓樓頂及明道樓走廊和教室取景。片中太子幫所翻越的圍牆,即位於明道樓後方。
洪才登(2007)。建國中學班聯會演變與現況。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第一屆人文及社會科學資優班專題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英睿(1983)。建中建築研究。建中青年,79期,65~69。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1997)。建中世紀:百年校慶專輯。台北市,建國高級中學。
鄭維中(1992)。校史稿。建中青年,96期,34~81。
林昂稷主編(2004)。建社望友─建中社團2004。台北市,建國高級中學。
林韋翰主編(2006)。建社望友─2006建國中學社團簡介。台北市,建國高級中學。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 日
(中文(台灣)?).
原譯名Taipei Municipal Chien Kuo High School,由於此一譯名沿用已久且多獲學生及校友認同,故仍經常使用於社團名稱及校慶紀念品上;惟為所屬機關學校英文譯名統一使用,故官方譯名為Jianguo。參考
根據成立時間先後為臺北一中、三中、四中,因1945年復課時是由此三所學校之台籍學生復課。參考《建中世紀》沿革篇。
建國高級中學(2008),《九十七學年度學校日家長手冊》,台北市,建國高級中學,未出版。(註:手冊上統計有誤,資訊科「合計」欄漏計一面金牌)
《建中世紀》沿革篇
此三種校歌的版本可在 。
1939年,教育部「禮義廉恥」定為全國共同校訓。參見
「守國家立場 堅奮鬥勇氣 負真理責任 抱創導熱誠」的標語可在活動中心三樓看台邊見到。
2006年校方曾傳出有意將社團納入正式課程中的綜合活動,只限定四十個社團,並由指導老師上課。消息公布後,班聯會曾發表一篇聲明,反對社團活動計算學分,認為這樣的做法已違反建中社團「自由」的風氣與傳統。而校方則仍並未公布任何實施辦法及措施。
參考洪才登(2007)。建國中學班聯會演變與現況。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第一屆人文及社會科學資優班專題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從未正式的向校方申請更改社名,只是在各種公開文宣上以此社名自稱,2003年版建社望友曾誤植為「模型動畫漫畫研究與推廣社」
援款興建之大樓,為誠正樓抑或致知樓,仍待查證,此處參考張英睿(1983)。建中建築研究。建中青年,79期,65~69。
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生活科技教學網站)
&#160;o &#160;o &#160;o &#160;
第三輪淘汰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
第二輪淘汰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
&#160;o &#160;o &#160;o 建國中學&#160;o &#160;o &#160;o &#160;o &#160;
第一輪淘汰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o &#160;
:隐藏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时候开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