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还是实地教学?

有没有必要专门去参加SEO培训?实地非网络教学!
- SEO十万个为什么
有没有必要专门去参加SEO培训?实地非网络教学!
想去学习SEO就是实地教学实践的那种培训,非网络教学看了下一般是不等 20天-6个月不等 考虑找份SEO工作,以及将来办个工作室!听取下大家的意思!有没有必要专门去学习!
其实线上线下都是一样的,楼主觉的哪个时间能支配开就去哪学,不过现在seo培训越来越多了,老师的能力素质也各不一。建议楼主还是选择像seowhy这样的品牌培训中心进行学习。
其他回答 (7)
可以,这样学起来会更快些,我之前是在一个论坛学习seo知识的(疯狂seo),这个论坛之前也讲过课,有问题在群里与大家沟通,学了半年多,现在也还是一个中流学者,所以我建议你参加一个培训班!
个人意见1 参加SEOWHY培训 980元2 自己去实践几个网站 遇到问题去SEOWHY教研室咨询,夫唯老师和其他同学都会热心解决的。我从08年开始成为第1批VIP培训会员开始,感觉老师的培训还是很好的。
都已经找到府上了,建议你加入SEOWHY培训,得到的不仅是技术。。。
完全没必要…………………………花那钱还不如把工作室装修好点勒。
就不知道培训会教点什么东西,物有所值我也想学
有自己的网站自己捣鼓就可以了 不会就到seowhy这里来问问
其实线上线下都是一样的,楼主觉的哪个时间能支配开就去哪学,不过现在seo培训越来越多了,老师的能力素质也各不一。建议楼主还是选择像seowhy这样的品牌培训中心进行学习。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该问题来自:全国数十万SEO从业人员在SEOWHY交流搜索引擎动态,求围观。互联网领域专家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当前位置:
《狱内侦查学》
《狱内侦查学》教学大纲
狱内侦查学&& 学时:9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狱内侦查学》课程是监狱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更是我院侦查专业的支柱课程。《狱内侦查学》课程是专门研究在监禁场所中如何有效地开展预防和侦破又犯罪案件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既注重理论教学,又突出狱内侦查的程序和技能,是一门具有理论基础的实践课程。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十分注重技能培养的实践性课程,所以学习本课程应当既重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又重视这些理论与知识的实际应用,特别要注意狱内侦查的程序性规定和相关技术性要领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演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突出该学科的操作性和技术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建议学时分配
实验或上机学时
第八章刑事摄影技术
第九章痕迹技术
第十章笔迹检验
第十一章现场勘查
第十三章查缉控制
六、课程考核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八、教学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狱内侦查学的基本涵义、学科属性;了解和掌握狱内侦查学的学科体系;了解狱内侦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1.狱内侦查学的基本涵义、学科属性
2.狱内侦查学的学科体系
1.简述狱内侦查学的基本涵义及其学科属性
1.教学内容
(一)狱内侦查的主体是监狱
(二)狱内侦查的任务是防范和办理罪犯在监狱内的犯罪案件
(三)狱内侦查的内容是专门的调查工作和采取的有关强制性措施
(四)狱内侦查的根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实施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狱内侦查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和掌握狱内侦查权的意义、由来和构成;了解和掌握狱内侦查工作的方针、原则、装备、档案和队伍建设。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1.狱内侦查的概念和特点
2.狱内侦查权的意义、由来和构成
3.狱内侦查工作的方针、原则、装备、档案和队伍建设
1.简述狱内侦查的概念和特点。
2.狱内侦查的权的意义有哪些?
3.简述狱内侦查权的由来?
4.狱内侦查权有哪些内容构成?
5.试述狱内侦查工作方针的内涵。
6.狱内侦查工作的原则有哪些?
&&狱内侦查档案有哪几种?
1.教学内容
第三节 狱内侦查过程中的人权保护
第四节 狱内侦查结果中的人权保护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1.隔离措施的使用
1.教学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1.狱内又犯罪控防的概念、原则和实施
2.对危险分子的概念、特点、排查和控制
3.对要害部位和重要现场的控制
4.对狱内犯罪预备案件的调查控制
4.危险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5.如何排查危险分子
6.如何控制危险分子
7.狱内犯罪预备案件
1.教学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问题;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1.教学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骤;了解和掌握。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3. 狱内突发案件应急预案制定的原则、种类及要求
3. 狱内突发案件应急预案制定的原则
4. 狱内突发案件应急预案制定的种类
5. 狱内突发案件应急预案制定的要求
1.教学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立案的意义、标准和程序;了解和掌握开展侦查的相关问题;了解和掌握破案的意义、条件和实施;了解和掌握侦查终结的概念、条件和对案件提出处理意见。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1.立案的意义、标准和程序
2.开展侦查的相关问题
3.破案的意义、条件和实施
4.侦查终结的概念、条件和对案件提出处理意见
1.立案的意义
2.开展侦查有哪几个阶段?
3.破案的意义
4.破案的条件
5.侦查终结的条件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2.简述现场照相的步骤和方法。
4.怎样进行罪犯登记照相?
1.教学内容
&&&&&&&&&&&&&&&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手印的特征、发现、显现和登记;了解和掌握足迹的概念、特征和发现、提取;了解和掌握。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1. 手印的特征、发现、显现和登记
2. 足迹的概念、特征和发现、提取
1.手印的特征有哪些?
2.足迹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3.工具痕迹有哪些种类?
1.教学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笔迹的特征和笔迹检验的方法;了解和掌握污损文件检验的概念、方法和程序;了解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1. 笔迹的特征和笔迹检验的方法
2. 污损文件检验的概念、方法和程序
1. 笔迹的特征有哪些?
2.笔迹检验的方法有哪些?
3. 污损文件检验方法有哪些?
4. 污损文件检验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教学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了解了解;了解。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1.教学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1. 调查询问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2. 按不同的标准可将辨认分为哪些类型?
3.辨认应遵循的规则有哪些?
4.侦查实验应遵循的规则有哪些?
5.摸底排队可利用的条件有哪些?
6.简述摸底排队的步骤方法。
1.教学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2. 搜查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3.控制赃物有哪些意义?
4.守侯监视的方法有哪些?
5.隔离审查应如何实施?
1.教学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6.试述暴。
1.教学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1.教学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1.教学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
3.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有:
九、实验教学? ? ? ? ? ? ? ? ? ?网络平台、电子白板两种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课程的整合研究_教育学习-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网络平台、电子白板两种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课程的整合研究网络平台、电子白板两种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课程的整合研究(原作者:刘 燕 赵 燕 苏 一)摘 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真正实现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关键。本文综合何克抗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宏观指导原则和Laurillard 的具体设计步骤,提出了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框架”。该文通过网络平台、电子交互白板两种信息技术和英语写作课程成功整合的实例对该框架进行了阐释,该实践研究也为信息时代的英语写作教学指出一条新的教学改革途径。?关键词: 课程整合;英语写作;网络平台;电子互动白板?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8)06-??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为外语教师们发挥个人创造力、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空前的机遇。但该环境的多变项交互性、不确定性、难预料性等特质给教师们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提出了极大挑战。近年来许多学者撰文谈到,我国教育界(包括外语教育界)在大量信息技术硬件、软件、基础设施的快速投入后,并未出现预想的教育质量大幅度提升的效果(如何克抗,2006:9;孟臻,2006:5;王建梅等,2005:13),而制约教学质量实质性提升的瓶颈是没有做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何克抗,2006:9)。目前可供教师选择的各种新信息技术继续不断涌现,如何将这些技术发明用于课堂教学并切实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层面上的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是外语教育界共同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试图面对的问题。1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何克抗在2006年8月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的“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一文中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给出了明确定义:?“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他还为广大教师开出了实施深层次整合的“处方”:?(1) 要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2)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3) 要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设计。?(4) 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5) 要注意结合各学科特点,建构不同学科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他还提到,要实现教育质量跨越,不仅需要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理论,还需要有相关学科的创新教学理论支持(2006:9)。?“现在CALL(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界已达成共识,影响语言和文化学习效果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教学方法和使用其方法的教师”(Kern,)。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一种质的升华而不是量的增加,是以教学绩效的良性提升为评价标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教学结构、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能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再创造。而信息技术是实现这种质的转变的催化剂。刘 燕: 网络平台、电子白板两种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课程的整合研究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框架?Laurillard(1994)认为,教师在特定课程改革创新思想指导下,在分析、了解相关教育技术基本功能后,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有效利用教育技术的具体设计:首先通过教师进行的各种需求分析,确定本课程或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然后通过了解学生或文献阅读明确学生对该课程或对某一学习任务的需求;第三步是综合考虑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如任务类型、交互形式、反馈方法等;在设计好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第四步是分析教育技术功能特性,并看哪种技术或哪几种技术的结合最能支持设计活动的开展。她还认为,在客观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数种技术手段的结合,因为这种结合能提供充分的灵活性。?本文结合何克抗的宏观指导原则,从整体教学过程考虑,将Laurillard的设计步骤修订如下:在此框架第一步中,需求分析、目标确定中的“新”有两层含义:一是新形势下的新需求、新目标的确定,另一层含义是经过前一轮设计实施后,经过反思和修订后的新考虑;第二步是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是教师将创新理论和特定课程相结合进行自主创新的环节;第三步分析并匹配教育技术,前提是学校为教师提供了这些可选环境或技术;第四步是教学具体实施和随堂反思(之所以加入“反思”这一内容,是因为教学过程中要面对的不光是计划的教学内容,还包括即时涌现的(emergent)问题和内容,它的不确定性在教育技术支撑环境中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实施过程中注意记录新变化、新问题、分析设计和实际教学中的差异、及时找出问题所在是课程顺利进行的保证);第五步是修正和计划,既包括及时修正又包括对下一轮教学的改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要说明的是①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学习、创造的复杂过程,不是简单直线型的,而是复杂的,迂回与反复的,要做到在“既有框架、又无框架”理念中把握好转变和平衡;② 此设计思路是在对教育技术功能有大致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3 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课整合范例?本研究是在我校大学本科英语专业2004级、2005级10个班英语专业写作课进行的。该课程主讲教师已有利用多媒体语音室、网络写作平台为四届学生讲授写作课的经验(刘燕,)。 开课伊始,学院为本课程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教学环境和信息技术:多媒体语音室(单机、投影仪、大屏幕),计算机网络教室(联网计算机40台,网络写作平台),还有刚从英国引进的、可以方便安装的电子互动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为切实利用新教育技术提升写作课教学绩效水平,我们对英语写作课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整合研究。?3.1 需求分析和教学目标确定?信息时代带来的全球一体化对新型人才在信息环境下进行英语交流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写作课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关键基础课,其培养标准和目标应努力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目前我国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正在经历各种改革,产生较大影响的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的“写长法”(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 2 )、 清华大学杨永林教授的基于数字化教学理念的写作训练平台等(杨永林,罗立胜,张文霞,)。但目前我国大学的英语专业写作课整体上看仍未脱离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写教师批改仍然是目前写作教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单调的教学方法和繁重的作文批改任务使写作课成为英语专业各门课程中投入多、产出少,教、学难度最大课程之一。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在写作课中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环境也未能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特征。我校虽然进行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试点改革,但常规课堂上的写作课程改革空间仍很大,教师教学工作量仍然偏大。由此我们制定了英语写作课教学新目标:参照英语专业写作基本要求标准,建立信息化教学环境,完成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和教师投入的降低双重目标。?3.2 (课程创新理论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目标确定后,下一步就是明确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原作者:刘 燕 赵 燕 苏 一)首先是部分与课程设计相关的创新理论主旨介绍:3.2.1 写作教学创新理论?(1) 过程法写作理论?“过程法”教学理论认为写作是以完成针对特定读者的社会交互任务为最终目的的、复杂信息处理、知识创造、知识表达的思维过程。其写作过程不是简单的、直线型的,而是复杂的,迂回与反复的。好的作者不仅具有作品所需的广博知识和素材,还善于对内容进行回忆、组织、编排或推断,在高一层次上还能够进行有效的分类、归纳、评估;同时他们不仅掌握文章、段落的正确结构和技术细节,还能够在写作中通过创造、构思、起稿、修改、校读几个步骤,自如运用篇章、段落、句式、短语等正确表达形式完成书面交流任务(祁寿华,2000:65)。因此,“过程法”反对只重视语言形式、只关注学生完成的作品的传统教学方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写作过程上,通过有指导的进行“创造、构思、起稿、修改、校读”过程体验和练习,引导激发学生自信地走向有效进行独立写作的良性循环。?(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既不可能像行为主义者提倡的那样是简单知识的机械记忆,又不仅仅像认知主义者倡导的那样仅仅给学生提供或引导他们体验认知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将原有知识和当前经验通过同化或顺应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Gredler,)。因此,该理论倡导者认为,要重视学习者自主、积极建构知识的能力,要建立仿真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创造自主的、交互的知识建构过程和环境。?乔治?凯利(G.Kelly)的个人构建理论(personal-construct theory)强调,每个人对世界的个人理解或个人构建都是建立在他个人过去经验基础上的,因此,有意义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对现成事实的接受,而是新的个人意义和个人理解的建立(1955:46)。这对写作教[JP2]学的启示是: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不光要考虑个人知识建构的过程和环境,还要考虑建构的知识价值问题。在设计写作任务时,不光要考虑到作文形式的学习,更应注重通过对写作题目、写作内容的思考和讨论,把写作过程变成建构学生积极的人生意义和所需知识的过程。[JP]?(3) 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更加强调了个人建构是在社会情景之下借助社会互动而实现的。该理论认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高级思维功能是在产生于实践活动、以符号(特别是语言)和工具为中介的社会交流中形成的。实地社会交互(situated social interaction)是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的源泉(维果斯基,1997;Lantolf & Thorne,2006)。这是因为“使认知能力发展的这一社会交互过程可形成一架桥梁,横跨于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因此学习者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可在能力更强者(教师或同伴)的交互、协作中完成”(维果斯基,),因此,“语言教与学所关心的是如何强化学习者的交际资源(communicative resources)――以语言作为中介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中形成的交际资源(Lantolf & Thorne,2006:7)”。?和维果斯基一样,Reuven Feuerstein认为,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中介者(mediator),在设计、营造学习经历和环境中起到重要作用,是有效学习的关键。他的动态评价理论(dynamic assessment)把交互性延伸到教学评价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和学生“对话”了解学生实际水平(最近发展区),又通过师生适时交互向学生提供帮助。从而使教学和评价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动态的过程,为学习不断注入活力和动力,使学习能有效、持续地进行(Williams &Burden,1977: 42)。3.2.2 课程设计?受以上理论的启发,英语写作课程设计思路为:?1) 写作训练过程:大致遵循过程法提倡的创造、构思、起稿、修改、校读五个阶段;2) 写作环境:利用网络优势,创建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理论主张的具备丰富资源、多元交互、真实写作交际活动的学习环境;3) 教学结构: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并重结构,既强调学生自主、合作、交互性学习,也注重教师的作用,特别是注重教师在任务设计和对学生的动态评价中的作用。?3.3 分析并匹配教育技术3.3.1 教育技术分析?主要分析两种相关性强的教育信息技术:网络写作平台和电子互动白板。?(1) 网络写作平台?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和建造的网络写作平台已安装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该英语写作网络系统设有“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学习系统”。在“教学管理系统”中,教师能① 方便对班级进行管理,② 上传各种所需的课程资料,③ 对学生作文进行打分和评价,④ 和学生在线交流。在“学生学习系统”内,学生可以浏览教师提交的学习资源、随时进行作文提交、选择任一同学的作文进行阅读、评价和改错,还可以对同学、老师的评价进行回复。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了一个有丰富资源支撑的、多元交互的、真实的交际平台。结构图见图2。(2) 电子互动白板(IWB)?这是一种可控制联网电脑、电子投影仪的大型触感展示板,兼有黑板和电脑屏幕的作用。它靠电子笔(E-pen)碰触控制,既可由联网教师机调用机储资源、网络资源,又可随教学进度随时写画、改动、保存。它还可运行各种教学软件。我们选择在电子白板运行的Inspiration,是一种视觉学习用软件,这种视觉工具能灵活地图示概念或观点,还能方便地将其转换成提纲形式。如观点图(Idea Maps)可用来利用“头脑风暴”技巧产出观点(generate ideas),并通过灵活分类,建立连接, 完成概念图(Concept Maps)。该软件是帮助理清思路和思路开发的极好工具。电子互动白板是目前唯一的方便全班展示的电子教学工具(Gillen et al.,2006)。?3.3.2 教育技术与教学活动的匹配?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用于常规写作课堂中的各项活动中? 研究组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将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写前教师引导阶段、自主写作和交互阶段、教师反馈阶段、自主修改和润色4个阶段,各阶段的活动设计举例见下表,并就可选技术在此教学过程中与各项活动的匹配情况综合比较见表1。?表1显示,第一、第三阶段即全班讲解阶段和反馈阶段应用电子白板,第二、第四阶段即自主写作和交互阶段及自主修改和润色阶段应用计算机网络平台,这样能最大限度满足写作课程此四阶段的各种教学活动需要。3.4 教学实施和反思3.4.1 教学实施?(1) 写前教师引导阶段:此阶段为教师为引导的全班范围内的课堂讲解和题目构思阶段。传统黑板、多媒体展示也能基本完成此项任务,但电子白板同时兼有普通黑板的随课堂进度即时生成文字特点的优势,还能运行inspiration 等思路开发软件。如:教师可以在布置了写作任务后,带领学生进行写前构思过程演练。首先可运用头脑风暴、自由写作等技巧带领全班学生就一个主题形成多种观点、主意、细节等,教师在白板上以图示记录;第二步教师启发大家将这些图示利用树枝分叉、魔方六边等技巧进行思路梳理,教师运用Inspiration软件可轻松移动各种图示,为学生们构思自己的作文提供视觉的思维过程范例。?以下是图示举例(图1)。?(原作者:刘 燕 赵 燕 苏 一)(2) 自主写作和交互阶段:该阶段是学生独立完成作文初稿,并进行学生间网上互评、教师对学生个别指导的阶段。如:教师讲解完后,留一半时间给学生。学生可利用老师留出的自习时间(或课下时间),通过网络平台重温讲课内容、自主搜索(或拷贝)教师本单元提交的体裁范例及与写作题目内容相关的资源、酝酿或讨论题目;初稿可利用课堂剩余时间和课下时间自主完成,第二次上课时带来完成的初稿(可按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硬件条件决定初稿格式:纸质文稿、电子文档、课前利用其它计算机完成网络提交等模式)。在老师简单布置后,进入作文交互阶段。在老师提供的作文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引导下,学生们可阅读同学们的文章,并按规定进行互评、互改。网络写作平台的作文交互可以是一对多、多对一等任意组合模式。学生提交的作文既是第一阶段学习的结果,又是第二阶段用来相互学习的新教学资源。学生相互进行的评价既可以是对同学们作品的反馈信息,又可作为大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作文的高级思维实践活动。而在同学们交互期间,教师可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阅读和面对面作文指导,既减轻了书面批改量,又能增强其针对性和师生一对一的情感交流。?(3) 教师反馈阶段:本阶段是经过学生们自己实践、感知同学们作文之后,由教师主导的作文全班反馈环节。教师通过大量阅读学生作品,对学生作文水平有了大致了解,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全班范围的讲解和指导。各种活动因时而异,可以是优秀作文共欣赏、集体修改一篇作文或共性问题的统一讲解等(电子白板可满足学生在以电子文档形式展示的作品上用电子笔进行即时填充或修改)。?(4) 自主修改、润色和定稿阶段:此阶段为文章修改、润色、定稿阶段。经过阅读同学们的作品和经过教师点评后,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差距,也有了努力方向,往往有一种冲动要好好修改自己的文章,此次修改往往可见到作文水平的明显提升。每个人提供的计算机终端为用电子文档修改作文提供了极大方便。?定稿的文章再次提交到网络交互区供共享。优秀的文章由老师选入优秀作文专区。?3.4.2 结果和反馈?04级、05级学生10个班学生在此环境下分别进行了两学期常规课堂学习,到目前看,教学效果和教师投入都达到设计的标准。?(1) 教学成绩:04级、05级10个班的学生在专业四级统考中考出平均成绩为16.52、18.96的好成绩(全国平均成绩分别为14.73、16.91分)见表2,高级写作阶段涌现大批优秀长篇作文,某些班级的同学们在网上还建立了自己的优秀作品网站。(2) 教学投入: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课堂上一对一面评(一学期至少每人2次)、网络展示等手段,使学生能及时了解个人在班里的相对水平、能及时得到努力后的激励、能感受到教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关注,不仅减少了教师每篇批阅的必要性,减少了教师改错的工作量,还增进了师生了解,激发了学生要写得更好的积极性。老师们表示说:“此信息环境太方便了,无法设想没有该环境的写作课该怎么上。”?(3)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教师日志、学生定期反思(reflections)等手段获得的反馈结果也是图2 网络平台结构图令人鼓舞的。如2007年12月作者对05级四个班学生进行的一次全员调查表明,76%的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这种写作课授课模式。不喜欢的学生只占6.6%?学生们反映最强烈、满意程度最高的还是网络互动平台和电子互动白板的应用,而反馈的正面效应大大超出了设计预期。以下是一位学生对网络互动的反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In my opinion, it is a good method to improve our writing ability through readingand commenting on other students? articles. First of all, by uploading our articles to the web, our articles become open, which means, if I write a good article, my classmates and my teacher can read it, so this is a good way to present myselfand improve my self- Second, by reading others? articles, we can learn good writing skills and proper use of words, phrases, and Third, giving comments on others? articles is a happy thing to me, which means to encourage others and help me to avoid making the same mistakes that occured in our partners? Fourth, by communicating with my classmates through the web,we know better and feel closer to each other.”?电子互动白板也赢得了学生的好评,“It is very convenient and clear to write and to correct on. Through its presentation we can collect ideas, learn to organize a clear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and improve our thinking skills.”?当然反馈中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学生集中反映网络运行有时不稳定,老师对电子互动白板的使用似乎不很熟练,影响了教学流畅度。教师日志中也反映出一些要进一步注意的问题,如教学资源提供数量和质量的把握,教师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长期认真写作动机和交互动机,学生自主学习或互评价前教师如何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设备硬件和软件技术辅助队伍的保障作用等。这些都有待于在新一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给予修正和完善。4 结语?以提高教学质量和降低教师投入双标准为出发点的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次整合,所阐释的整合设计框架既保证了改革创新后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为教学改革的可持续进行、保持良性循环提供了保障。然而有效的整合是建立在教师的教研创新能力基础上的,教学实施的成功也是在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中逐步达到的。历时五年的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在2006年教育部专业评估中引起评估组专家极大的兴趣和好评,评估组组长在评估反馈大会上宣布:“英语写作课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收效显著,走在了我国同行前列。”□参考文献?[1] Gillen J., Staarman K. J., Littleton K., Mercer N., Twiner A. A “Learning Revolution”? Investigating Pedagogic Practices around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British Primary Classrooms[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ERA Conference, in San Francisco, USA, 2006.?(原作者:刘 燕 赵 燕 苏 一)[2] Gredler. M.E.学习与教学――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 Kelly G. 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M]. New York: Norton, 1955.?[4] Kern R. Perspectives on Technology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J].TESOL Quarterly,).?[5] Lantolf J.P & Thorne. S. L.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6] Laurillard D. Rethinking University Teaching――A Framework for the Effective Us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M]. London and New York,1994.?[7] Liu, 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Email[J].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9.?[8] Liu, Y. Enhancing an English Writing Class via Integration of Available Technological Resources[J]. TESL Reporter, U.S,-17?[9] Williams M, Burden 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10] 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8).?[11] 孟 臻.反思多媒体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6,(6).?[12] 祁寿华. 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3] 王初明.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14] 王建梅,孙春雷.对我国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再思考[J].外语界,2005,(8).?[15] 维果斯基.思维与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6] 杨永林,罗立胜,张文霞.一种基于数字化教学理念的写作教学系统[J]. 外语电化教学,2004,(8).Integration of Web-Based Platform and Interactive White Board ?into English Writing Curriculum?LIU Yan, ZHAO Yan, SU Yi?(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 China)?Abstract: Proper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es into specific curriculum is the key for teachers to really speed up their educational innovation andimprovetheir education quality. This paper, synthesizing th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es into curriculum proposed by He Kekang, and concrete strategies suggested by Laurillard, puts forward a framework for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The paper introduces a case study of integrating two technologies: Web-based Platform and Interactive White Board into an English major?s English writing curriculum, which serves, on the one hand,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proposed framework and, on the other hand, a new paradigm of English writing instruction in the future.?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es and C English W Web-Based P Interactive Whiteboard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教育学习好评教育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