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灵芝镇镇加会村有列入城市规划吗

番禺植村有列入三旧改造拆迁吗_百度知道
番禺植村有列入三旧改造拆迁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建议到当地房管部门和拆迁管理办公室咨询,拆迁者的迁出等具体安排也会公示,若准备拆迁的话档案会临时冻结,产权不能转移  这种事情要落实确切,网上很少知道确凿消息
其他类似问题
三旧改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绍兴“城市新核心”正在崛起——镜湖新区今年全面加快开发建设_东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8,620贴子:
绍兴“城市新核心”正在崛起——镜湖新区今年全面加快开发建设收藏
在位于镜湖新区的市文化中心图书馆,77岁的市民樊文鑫常在这里阅读期刊。以前常去延安路的他,现在总往镜湖新区跑,成了新图书馆的常客。“新馆环境很现代化,设施也比较先进,人气非常旺。很多是全家总动员,一起来这里借阅。”绍兴图书馆外借部主任李文学说。  去年,总投资逾20亿元的奥体、科技、文化三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人气爆棚。以科教文等为主轴,根植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了绍兴这一“城市核心”的崛起。  “新区通过新建、改建一系列道路、公园、学校等,加快推进核心区块建设,积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相关功能配套,在建设宜居新城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镜湖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宋国兴说。  去年,镜湖新区加快实施政府性投资项目40只(含续建、新建),其中,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1只,完成投资10.04亿元。全长6.5公里的群贤路改造工程全线贯通,兴越路、越西路北延、环城西路北延、后墅路北延等工程全部完工;洋江西路改造、站前大道南延、次横二路等项目全面启动;梅山公园西入口、梅山江景观改造、镜湖湿地儿童乐园等项目基本建成。  与此同时,新区还以促进教育、医疗服务均等化为主线,加快推进学校、医院项目建设。去年,灵芝小学易地扩建工程完成了70%的进度,预计今年9月就能投入使用。而灵芝镇卫生院综合楼建设工程、镜湖中学二期工程、新绍兴一中建设工程也正在加紧实施中。  根据镜湖新区新三年建设计划(),未来还将新建6条主干道、6条区间路共约22公里城市道路,形成完整、发达、畅通的城市交通网络。同时,建成以“八校”为重点的科教园区,引进1所三级甲等医院,配套完善农贸市场、管线管网、环卫设施等,不断提升城市基础功能。  在梅山公园西入口附近,不少市民正徜徉于改造一新的景观中。“这里环境好,周边配套也不错,有活动休闲的地方,我们都想到这里买房子。”正带着家人在游玩的市民孙先生说。  在解放大道边,去年竣工的湖东小区已经迎来了200多户住户,他们是灵芝镇西山头村和山泉村部分高铁建设拆迁户。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的小区,不仅有可以容纳9个班级的幼儿园,还有500平方米的超市和800平米的综合用房。  随着开发建设的推进,这几年,镜湖新区从农村到城市的空间转换步伐不断加快。灵北安置小区、湖东公寓安置房工程、蚌潭小区安置工程等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今年还将续建强头、湖西、大庆寺、曲屯、泗汇江5个安置小区,新建东浦、洋江两个安置小区。“其中续建项目总建筑面积最小的都有20万平方米,差不多是湖东小区的3倍。”镜湖新区建设局房建科副科长王立荣说。
在站前大道和钱陶公路交叉口,大庆寺安置小区建设工地上矗立着一排打桩机。这个占地2.476万平方米的项目是去年11月开工的,目前结构桩已经基本完成。2017年10月建成后,大庆寺5个自然村的村民将回迁到这里居住,不同的是,这里不再是农房和菜地,而是15幢高层加30幢多层的大型住宅小区。这个位于绍兴北站和高教园区之间的地块,将呈现全新的城市面貌。   未来三年,以新一轮城中村安置工程为主线,镜湖新区城乡统筹建设将提速。3年中,新区计划投资119亿元,实施29只项目,启动村、企拆迁约156万平方米,建成安置小区约130万平方米,建成品质楼盘150万平方米以上。这一轮建设将进一步构建城市新形象,高铁站前区、新老城接合部、重要道路及“三中心”周边等重点区域环境形象将明显改观。  人居环境美化正是镜湖新区新三年建设计划的目标之一。作为“城市的绿心”,镜湖新区的建设不仅在于开发,更在于保护。镜湖新区三年计划投资约43亿元,实施10个项目,其中包括沿梅山江两岸规划建设长4.5公里的沿河景观区,改造建设全心村特色水街,对东浦古镇进行保护性修复,挖掘古避塘文化等。通过水生活休闲区、水环境生态区和水文化新景区的综合打造,镜湖新区将呈现出一派现代水城风貌。  在解放大道和二环北路交叉口,投资7亿元的颐高广场一期已经基本建成。“以后吃饭、看电影可以不用往老城区跑了。”住在镜湖新区的居民小刘对此充满了期待。  “目前,我们整体招商率达到了75%左右,超市、影院、肯德基、必胜客、儿童乐园,还有我们自己的数码卖场都已签约入驻,一些国际国内的大品牌还在洽谈中。”绍兴颐高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航斌说。  两年多前,之前一直在绍兴老城区发展的颐高数码进军商业,来到了镜湖新区。他们打造的颐高广场将成为镜湖新区第一个开门迎客的商贸综合体。  “镜湖新区介于越城老城区、袍江和柯桥之间,目前在大绍兴的格局中,它又是在一个核心位置。高铁站在这里,还有非常良好的湿地环境,所有这些都是吸引我们到这里来投资的原因。”郑航斌说,绍兴最高端的高层以及排屋住宅区也集聚在镜湖,“我们对这个区域很有信心。”  现代服务业被镜湖新区作为三产兴区的重要驱动力。2014年,新区共有13只项目被列入市级以上重大服务业投资计划,总计划投资141.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9.31亿元。除了颐高广场,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机电城市场区已竣工验收;总投资逾20亿元、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的镜湖旅游综合体项目,将进一步丰富新区的旅游、休闲业态;总投资28亿元的佳源广场商贸综合体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  发展总部经济,则是镜湖新区打造城市经济升级版做的另一篇文章。  在镜湖新区外滩4号,12幢高楼鳞次栉比,一批企业总部陆续进驻。“三分之一我们自己用,已经装修好了,这个月公司总部就能从胜利西路那里全部搬来。余下的三分之二已经全部卖完,不少在装修,5月底前,80%的公司会进来。”绍兴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裘建国指着20层的金滩大厦说,老城区里行车不是很方便,对企业发展有限制性,这里空间大,办公条件也好,企业形象也能提高。  外滩4号只是镜湖新区推出的其中一块总部基地。目前,华汇、亿兆、中石化、中成、汇艺等8家公司的总部大楼正在建设,规划约30万平方米的金融集聚区已经有3个项目落户,其中中信银行大楼已经完成桩基施工。此外,新区还将建设8幢约20万平方米的越商总部基地,集聚海内外浙商、越商。“镜湖新区成为公司总部集聚区和金融集聚区的建设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越城区发改局、镜湖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徐百平说。
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图片来自:
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图片来自:
光今年动工的17-30层的安置高层就有100幢
镜湖有大片空地可用,而涤荡没有
———听说看岛国爱情片纸巾和润滑油更配喔……
绍兴发力了
早发力了,这五年城市发展很快
从宁波鄞州成功的经验来看,必须学校(大学城,基础教育),医院,商场等一起配套才能成功聚集人气!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您现在的位置:
市区列入旧村改造规划的20多个村庄现状
来源:温州都市报浏览次数:字号:【
&&&&&& 市政府颁布的《市区旧村改造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已有1个多月,目前已列入旧村改造规划的20多个村庄现状如何?记者日前走访部分“城中村”——
  核心提示
  这几天,瓯海区茶山街道山根村村民刘清娒,没事就到村子里走走看看。他想多看一眼这个生活了60多年的小村庄,多留些许记忆在心头,以免旧村改造后,淡忘了村庄的模样。
  山根村党支部书记庄昌桂说,村里15年来没有新建一间房子,大家都在等待旧村改造。从2003年该村被列为改造试点后,大家已盼了6年。最近,他不断翻阅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给村里做的专题规划,再跟刚刚出台的《温州市区旧村改造暂行办法》对应,看看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内容。
  他说,如果政策不出现变动,不久的将来,这个有着3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将成为高楼林立、配套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1000多村民就可以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按照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温州市区旧村改造暂行办法》规定,旧村改造项目须经村民表决同意方可实施。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一些早已启动旧村改造的村庄,由于个别村民对补偿问题意见分歧,拖延了整村改造步伐。
  《市区旧村改造暂行办法》出台后,困扰旧村改造的土地性质问题迎刃而解。目前,瓯海区山根村等旧村改造相关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已批复,即将进入拆迁协议签订阶段。 夏子昂 摄
  不少旧村亟待改造
  记者了解到,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市一些地方的村民就自发开展“旧村改造”。一些村民借口危房改建,将原本两到三层的房屋,建成七至八层的公寓式套房,不仅破坏了城镇格局,而且不少拆建房位于主要道路红线范围内,导致市区一些控制性规划失控。
  在市区一些旧村,村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村民依靠自己的宅基地,一般由三户人家组合委托他人代建一幢四层楼,建好后代建人可从村民手中获得一套住房,拥有宅基地的村民不用出钱,即可获得楼下一个店面和楼上一套房,双方都比较满意。
  市房管局副局长戴吉林认为,一些地方制定总体规划控制后,详细规划又跟不上,村民需求又迫切,是导致村民自发改造旧村的主要原因。根据我市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周边已纳入总体规划,但大部分地区详细规划没有跟上,这为村民乱搭乱建提供了客观条件。此外,村民搭建一个10多平方米的小屋,每月就可增收数百元,而且一家搭建了,其他村民也跟风搭建,最终造成违章建筑越来越多。目前,旧村改造前期政策处理难度大,审批控制程序严格,办理手续时间过长,一些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村民迫不及待,有的干脆和规划、土地等部门玩“躲猫猫”游戏,“我搭你拆,你走我搭”,让有关执法部门难以执行。
  东林村有望率先改造成功
  对于长年生活在旧村的村民来说,大多数人都翘首期盼能早日启动旧村改造。为推进我市旧村改造,从2004年开始,市政府就要求规划、国土、房管等部门开展调查,着手研究旧村改造政策,2007年形成市区“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目前市区已审批的旧村规划共有24个,其中鹿城区9个、龙湾区6个、瓯海区9个。龙湾区的郑岙村、东林村、周宅村、汤家桥村,以及瓯海的山根村、茶山村、下林村等旧村改造前期准备工作充分。目前进展最快的要数东林村,已经进入拆迁协议签订阶段;其次是山根村,目前相关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已经批复,即将进入拆迁协议签订阶段。
  东林村是永中街道的一个行政村,毗邻龙湾行政中心,总用地面积195.7亩,共407户1800多村民,旧房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按照规划,改建后的东林村安置地块将在旧村原址上。
  龙湾区城市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谢恩赐告诉记者,东林村从2003年开始启动“城中村”改造,这是该区第一个“城中村”改造试点村。龙湾区为此专门出台了《东林村旧村改建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细则》,大到房屋的层次和朝向,小到卫生间用品,均作出了详细的补偿标准。村民只要拿着《实施细则》,家里凡是能够得到补偿的东西,都能一一得到对照。
  据了解,改建后的东林村分为两个组团,旧村改建安置房住宅建筑面积10.69万平方米,占地114亩,出让的经营性用地55亩,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剩余的土地是永宁西路建设用地。按照计划,东林村将统一拆迁,根据过渡情况,实行分批建设。
  谢恩赐说,由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具体做法是:准备将统征的东林村旧村分为8个区块,在途经东林村的永宁路北面设立3个安置区块,进行统筹安排,拆迁、安置房建设滚动开展,并分三期完成安置房及公建配套设施建设。
  东林村党支部书记林由岳说,目前该村的房屋有低矮的瓦房,也有两层小楼房,还有三到四层的公寓式楼房,整个村庄建设参差不齐。其中三到四层的公寓式楼房,大多设计标准低,建筑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目前该村村民已基本同意改造,但村里仍有个别人不太愿意合作。该村村民邵春香说:“我是盼望早点改造,拿到三间两层房子的补偿,但村子里违章建筑很多,有些人补偿多,我感到心里不平衡。”
  林由岳说:“个别人不太愿意合作,主要是因为对补偿问题有看法,虽然这对全村1800多人来说所占比例很小,但按照《办法》规定,必须要征得每个人同意,才能实施旧村改造,目前我们还要再做些工作。”
  改造计划须村民表决同意
  据悉,近年来我市旧村改造大都是村委会以“一对一”的方式,选择旧村改造的开发单位或自行组织实施,既不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规定,又极易导致土地资产流失,使旧村改造所产生的本应归政府所有的增值收益,流入村民或开发商手中,造成不稳定因素。
  比如鹿城区一些旧村的地理环境好,旧村进行改造时,由于极少数村民的要求不够理性,最后没办法进行改造。《办法》规定,必须“村民全体大会或户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实施旧村改造”,但不少旧村由于赔偿、土地等问题,总是很难达成统一意见,迟迟无法启动改造计划。
  《办法》明确,鹿城、龙湾、瓯海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生态园范围内的旧村改造,村委会是改造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组织实施旧村改造各项工作。已纳入市政府统一组织实施的城市改建区范围内的村庄,不再实施旧村改造。实施旧村改造的旧村,必须编制旧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的要求,并结合旧村用地现状、拆迁安置方案、资金平衡等实际,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编制。
  到2011年前,市政府计划要完成50%以上的旧村改造目标,据粗略估算,改造资金至少需要上百亿元。这项庞大的民心工程,涉及到土地政策、改造资金、拆迁安置等情况,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谢恩赐说,旧村改造确实很难。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立法,涉及到农民身份的转换、集体经济性质的转换以及农民利益的补偿等问题,全国各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有了这个政策,大家就可以对照执行了。
  改造细节有变动须报批
  作为市政协委员的戴吉林,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期间曾提交一份《期盼旧村改造政策和办法尽早出台》提案,对我市旧村的现状、造成乱搭乱建的原因等进行了深刻剖析。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一德和副市长叶际仁先后作了批示,充分肯定该提案并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采纳。
  该《办法》吸收采纳了戴吉林的一些建议。比如《办法》明确规定,对于规划建成区内的旧村,应当实施整体拆迁改造;对规模较大的旧村,可先予总体规划,分期组织实施;对城市规划建成区外的旧村,可采取局部拆迁与局部整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旧村改造整体实施或分期实施,都应当做到拆迁安置平衡、建设资金平衡。
  以前在旧村改造中,土地性质问题如何解决是一个焦点。《办法》明确规定,在城市规划建成区内进行旧村改造的,其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应征为国有建设用地后组织实施。其中,市政设施、公建配套、拆迁安置等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地,经营性用地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在城市规划建城区外的,拆迁安置用地可为集体建设用地,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性质问题。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教师王新长期关注我市“城中村”现象。她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温州城区面积由原来的9平方公里,迅速扩展到今天的100多平方公里,这些“城中村”大多位于城市繁华地段,但其人口管理体制仍由村委会统一管理,成为“非城非农”的一种独特社区。在这些村民看来,他们拥有“宅基地、计划生育、人口迁移、享有分配”等四大优势,照顾好他们的利益,并非易事。
  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称,目前审批的一些村庄改造方案都比较完备,个别村庄的改造细节,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要予以修改,必须按照原程序进行报批后,按照新方案实施。
最受关注信息
可能感兴趣的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村镇小城市规划201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