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压强浮力!压强,浮力。8年级初二物理压强浮力公式越多越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教案)2._初中物理教案_中学资源网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教案)2.
&&&热&&&&&★★★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教案)2.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6:33:08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设计意图] 本章是在学习了弹力、重力和摩擦力,对力有初步认识后,对力学知识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力学知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章知识包括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浮力的知识。虽然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涉及的知识点减少得多,增加得少,使学生学习的分化点淡化,台阶降低,计算的要求和难度也大幅下降,但由于本章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日常生活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是若明若暗有些是错误的,本节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较高,这些都增加学习的难度。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有待进一步的总结、巩固和提高。本节的复习和总结首先引导学生系统地回顾这一章的知识内容,形成本章的知识网络,再结合知识网络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采用提问、强化练习、过程回顾等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各知识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各个知识点内容、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知识的应用。[复习目标]1.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2.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了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和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3.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浮力,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4.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巩固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认识和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复习重点]压强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方法、过程及结论[复习难点]压强概念的掌握及浮力大小的判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一、构建本章知识网络(10分钟)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本章的知识网络,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可构建好框架,学生根据框架填空,也可学生一步步引导师生共同完成框架内容,知识网络可见苏科版8年级下册教材p78内容。投影知识网络的内容。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构建好本章的知识网络,了解本章所包含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根据板书或投影的内容,掌握知识网络图表的内容,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的方法。不主张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背下网络内容,教学中应体现交给学生对知识归纳、整理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复习的能力。二、各个知识点的巩固与掌握(10分钟)通过网络图中各个知识点的超链接,进行提问,完成对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压力压力:
的力。压强的物理意义:是反映 物理量。压强压强的定义: 叫做压强。公式: 各个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p表示 ,单位 符号 ;F表示 ,单位 符号 ;S表示 ,单位 符号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方法来增大压强的。例如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方法来增大压强的。例如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方法来减小压强的。例如 液体压强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浮力的定义:
。阿基米德原理:
。公式: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到 产生的,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 。[来源:学&科&网Z&X&X&K]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 完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 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测量气体压强的仪器叫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根据提出的问题,回忆、思考、交流、查阅资料回答提出的问题。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强的物理意义:是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公式:p=各个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p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符号Pa;F表示压力,单位牛符号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符号m2;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例如压路机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例如短道速滑运动员冰鞋上的冰刀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例如越野汽车的轮胎液体压强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公式:F浮=G排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 产生的,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马得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完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测量气体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结合网络图中的各个知识点,采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回顾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内容。帮助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内容的区别与联系。知识的应用应在基本知识掌握的前提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应要求掌握这些基本内容,为知识的应用做好准备。三、实验过程、方法、结论复习小结(10分钟)投影练习1―2,提问,点评学生回答。根据练习内容回答。通过过程的回顾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分析总结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投影练习3―4,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提问、点评学生回答。练习、回答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附:投影练习1-41.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表1表2表3实验序号压力/N受力面积/cm2实验序号压力/N受力面积/cm2实验序号压力/N受力面积/cm216.01043.01073.02029.
01554.51584.5303122066.02096.040(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1、6或1、9或4、7或6、9或5、8 (3)(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b)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2. 如图甲所示,此装置叫 ,其用途是可以测量 。小明利用上述装置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如图乙所示下表是小明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方 向压强计[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来源:]左液面/mm右液面/mm液面高度差/mm1水3朝上1862142823朝下1862142833朝侧面18621428461712295859158242846盐水915424692(1)小明根据上述数据记录,进行了数据的分析和论证认为,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比较序号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答案:(1)1、4、5 ,(2)1、2、3, (3)5、6]3. 某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制作了一张方格纸,每边长为cm,站在方格纸上并描下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他的质量为50kg,则他站立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9B-8甲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录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1234567h/cm024681012F/N6.756.255.755.254.754.254.25(1)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重为 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4) 图9B-9乙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是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答案](1)6.75 1.50 (2)未浸没时,物体浸入液体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3)物体浸没液体后,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4)B[教学评析]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基础。因此对压强的复习应是重点和关键。本章的主要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得出结论的。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努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探究过程的回顾、总结与创新也应是本节复习课的重点内容。本节课为一节复习课,通过采用单元知识网络框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体系结构,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物理属性变化规律的知识,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知识框架学生对各个局部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讨论、探索,从而熟练掌握有关的概念、原理、方法、技能,详细总结本单元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逻辑关系、思维过程。
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初中八年级物理压强和浮力知识点及练习题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1页
文本预览:
一、固体压强 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P=F/S 单位:帕,符号 Pa。 1Pa 的含义: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N。 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二、液体压强 公式: P=ρgh(ρ 为液体密度,h 为研究点到液面的距离即深度) 。 特点: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同一高度,液体密度越大,压 强越大。 液体压强向各个方向,而且相等(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 连通器: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特点:装同种液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液面相平。 三、大气压强 产生原因: 大气由于受重力, 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力, 因而存在压强。 大气压强向各个方向且都相等。 (气体具有流动性) 1 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3*10^5 Pa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五、浮力 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液体对其就会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 力。 方向:竖直向上 产生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就是浮力 计算: F 浮=F 下-F 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F 浮=G 排=m 排 g=ρ 液 gv 排(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 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F 浮=G -F 拉
五、压强 ⒈压强 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 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 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 2。 】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 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 【测量液体内部压强: 使用液体压强计 (U 型管压强计) 。 】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 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 h,液面到液
第1页/共1页
寻找更多 ""求初中物理难题,越难越好折射,内能(热),电学,密度,力,压强(浮力), 杠杆(η)都可以要难的!!上述每一方面都要一题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求初中物理难题,越难越好折射,内能(热),电学,密度,力,压强(浮力), 杠杆(η)都可以要难的!!上述每一方面都要一题
求初中物理难题,越难越好折射,内能(热),电学,密度,力,压强(浮力), 杠杆(η)都可以要难的!!上述每一方面都要一题
建议你用手机下载 “猿题库”里面可以做题。
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速度,它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V=s/t.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也是V=s/t.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例如一个百米运动员他在通过一半路程时的速度是10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8m/s,跑完整个100米化的时间是12.5秒,问该运动员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按平均速度的规律平均...08-0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压强单元测试卷 内容详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08-0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压强单元测试卷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有关力学、密度与浮力、压强)_百度知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有关力学、密度与浮力、压强)
提问者采纳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47:托里拆利实验: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可得,密度单位是千克&#47,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叫做形变: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8 牛顿&#47,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1克&#47。
(3)气球和飞艇。
13. 标准大气压。
3.力的作用效果:F浮=G物 (适合漂浮,压强越大:(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2)用滚动代替滑动;(2)调节平衡螺母,毫克;米3:
6.计算浮力方法有,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重力的计算公式.0×103千克&#47: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压力越大,(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3.压强公式:
(1)称量法、密度,S↓:帕;g=9。其他有,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吨,且动作要轻: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1)鉴别物质,(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悬浮或漂浮
G ;S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G ,(还有;千克;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
6.使用天平应注意:牛顿(简称:,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013×105帕=10;(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弹性等: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m表示质量。
(3)求体积,气压增大时升高;
G 、接触面越粗糙:(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F浮 &lt:
(4)平衡法、导热性:(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弹簧测力计。4.质量测量工具、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简称:牛)。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方向;(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合是N: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8.力的三要素是、磁性:(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用ρ表示密度: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⑸观察读数时。(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S↓
同时把F↑:克&#47。再查密度表。具体的画法是:(1)S不变,滑动摩擦力越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帕斯卡。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状态,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千克。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力就叫摩擦力,压力F单位是,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则力越大,克:m=ρV:气压计,位置和温度而改变:P=F&#47。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14.摩擦力;米3、硬度;厘米3):力的大小。
9.水的密度ρ=1,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2)F不变: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作用点。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潜水艇: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ρ是液体密度,1帕=1牛&#47,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上浮 (3)F浮 =
G ,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米3:状态,看每次松手后。(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10.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在同一深度,单位是米,直到横梁恢复平衡。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
14.沸点与气压关系,压强越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牛,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4)利用气垫: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3)加润滑油.34米水柱,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叫做力的三要素。
4.阿基米德原理,如果不是: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则要调零;重力跟质量成正比,F↑。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2) F浮 >(2)F浮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h是深度: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 G — F :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米2。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单位是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3)轻拉秤钩几次、比热。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浮力压强1.压力:力 1.什么是力。)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在弹性限度内,线段应越长: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悬浮,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13.重心,这个力叫浮力。
(2)求质量; G。
11,这时天平平衡,下沉,V表示体积:求出物质密度: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G=mg,式中p单位是;(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透光性,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天平的正确使用, 下沉;千克. 密度;千克)。)
4.力的单位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质量m的单位是。
2.质量国际单位是。
1.浮力:一切液体的沸点.8牛&#47,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G是物体受到重力。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体积V的单位是米3;流速越小的地方、导电性;受力面积S单位是。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厘米3=1000千克&#47:千克, 上浮
(3) F浮 = G;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苏科版。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g=9:(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密度 1.质量(m)。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浮力,这个力叫做浮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强:某种物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压力:物体浸在液体或者气体中收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托力,叫做压力: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密度
好像 还没交到 浮力 压强吧
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七章 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它不能离开 物体 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 两个 物体,它们之间 不一定 接触,其中一个是 施力物体 ,另一个是 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它们既是 施力物体 ,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 。力可以产生 两种 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 形变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大小 、方向和 作用点 。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 牛 ,其符号是 N 。用一条带 箭头 的线段把 力的三要素 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 力的作用点 和 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 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 拉力 、提力 、压力 、支持力 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受力面 。测量力的工具是 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是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作用在 同一 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 两个物体 上,这两个物体互为 受力物体 和 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 重心 ,施力物体是 地球 ,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 其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 悬挂法 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 成 正比 ,用公式表示是 G=mg ,其中G表示 重力 ,单位是 N ,m表示 质量 ,单位是 kg ,g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比 ,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要发生或已发生 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 接触面 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 重心 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 的大小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共有三种: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 小于 滑动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第八章 力与运动1、一个力 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 几个力 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 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 分力。已知 分力 求 合力 叫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如果F1、F2方向相同,则F合 = F1+F2,方向与F1、F2的方向相同;如果F1、F2方向相反,则F合 = |F1-F2|,方向与F1、F2中较大力的方向相同,注意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 没有受到外力 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说总保持 原来的运动 状态,原来 运动 的则会做 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 静止 的仍保持 静止。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惯性定律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3、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称为 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几个力称为 平衡力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则它受平衡力作用,即所受合力为零,此时,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会 改变 ,包括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第九章 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的大小 和受力面积大小 有关,压力 越大 ,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物体 单位面积 上受到压力叫 压强 ,计算公式:,其中P代表 压强,F代表压力,S表示 接触的受力面积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 Pa=1 N/ m2。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都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都可以减小压强。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①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②在 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相等;③液体内部的压强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P表示 压强,单位是Pa,ρ表示 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 h表示 液体的深度,单位是 m 。规则容器底部液体的压强也可以用固体的压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与容器所盛液体的重力G液的关系:①上大下小容器F&G液②上下大小相同容器F=G液③上小下大容器F&G液 。3、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 连通器,连通器原理是: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 等都是连通器的应用。液体具有流动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水压机 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4、大气对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它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并且有流动性。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1个标准大气压= 760mm水银柱= 10.3m水柱 = 1.01×105 Pa 。常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随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这一性质的应用:高压锅。喝水、活塞式抽水机、医生用针筒抽药水都利用了大气压。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1、把具有 流动性 的液体和气体统称 流体 。伯努利原理:流体在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在 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2、流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 竖直向上的力 叫 浮力,其方向是 竖直向上。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上表面产生的压力差。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 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这一原理对气体也适用。3、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①称量法:F浮=G-F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③平衡法:F浮=G物=G排=ρ液gV排;④公式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 G排=ρ液gV排,此法也适用于气体,F浮= G排=ρ气gV排。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由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与其重力G物的大小关系决定。沉浮条件:①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②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或漂浮;③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实心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液体密度的关系:①当ρ物 &ρ液时,物体上浮;②当ρ物 =ρ液时,物体悬浮或漂浮;③当ρ物 &ρ液时,物体下沉。沉浮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1、如果 物体受力 且 沿受力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则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功的计算公式:W=FS,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 ,它也叫焦耳,简称焦,其符号 J ,1 J = 1 N·m 。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情况:①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但物体没有移动距离;②物体虽然移动了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③物体移动了距离,也受到了力的作用,但力的方向与距离互相垂直。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功率,其物理意义:它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中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1W=1J/s,1kW=103W。2、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用О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如果动力与阻力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那么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也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即:F1×l1= F2×l2杠杆平衡。类型
应用省力杠杆
l1&l2 ,F1&F2,省力费距离
铡刀、瓶盖起子、钢丝钳等臂杠杆
l1=l2 ,F1=F2,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天平费力杠杆
l1&l2 ,F1&F2,费力省距离
钓竿、镊子、筷子、理发剪3、滑轮可以分为 定滑轮 和 动滑轮。定滑轮的实质是 一个等臂杠杆,其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也不省功,但可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的实质是 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其特点:省力费距离不省功,也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的特点:省力费距离不省功,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滑轮组绳子段数n的判别方法:奇动偶定,即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动滑轮,则绳子段数n为奇数,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定滑轮,则绳子段数n为偶数;绳子段数为几段,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就是重物上升距离的几倍。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的应用:①轮轴:做功特点:拉动轮做的功等于绕在轴上绳拉动重物所做的功,即有FR=Gr;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改变用力的大小,二是改变物体的速度;②斜面:特点: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重力的几分之一,即。。5、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用W有用表示,无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额表示。W总=W有用 + W额 =Fs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公式表示为: 。一般情况下η&1,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理想机械)则η=1。6、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①要测量的物理量:钩码的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 , 拉力F移动的距离s ②器材:钩码、铁架台、细线、滑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③实验时必须匀速竖直地拉动弹簧测力计上升 ④拉力F移动的距离s等于绳子段数n与钩码上升的高度h的积,即s = nh 。第十二章
机械能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决定: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高度决定:质量相同,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2、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时,速度减小,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速度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时,速度减小,弹性形变增大,弹性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速度增大,弹性形变减小;弹性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good!!!!!^ ^!
八年级物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