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级小班下半学期教育笔记中的第3课中的洋溢是什么意思

《马铃薯在水中的沉与浮》(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沉与浮单元”第三课时)
  一、本课设计意图。
  《马铃薯在水中的沉与浮》是《沉与浮》单元的第三课,是继“沉的物体和浮的物体”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从科学知识领域来说,沉与浮实际上是对物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把马铃薯放入水中,它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呢?前面的研究使学生只会关注到物体本身的大小、轻重等特征,而这一课的研究将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相互作用的另一个物体身上——即关注到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而且学生通过兑一杯盐水的实践活动,发现只有加入的盐达到一定的量时,原来沉下去的马铃薯才可以浮起来。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开始学会全面的、系统的、多角度的对某个现象进行观察研究,使刚刚接触《科学》学习的三年级学生认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它里面隐藏着非常深远的科学教育的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要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⑴、科学概念方面要知道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系。⑵、科学过程与方法方面是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科学的思维方法。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观察事实的求实态度,在没有确凿的证据时,不能妄下结论。
  围绕这些目标,进行了以下设计:
  1、大小两个马铃薯分别放进两种不同的液体中,观察。交换场地再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的事实,产生疑问:会不会是其中一种液体里加了盐?这时,学生观察的重心已经从马铃薯转变到液体身上。
  2、围绕液体里是否加盐展开讨论,进行多种可能的猜想。如:摸、闻、尝等。强调安全第一,不能随便尝。学生会说加了盐看不见,溶解了。老师适时进行追问:“既然你们那么肯定加了盐,那你能不能把盐找出来?”学生这时会继续开动脑筋,想出烧干水等办法。于是,新的现象产生出来——白色晶体是什么?能不能证明是盐水?学生普遍认为白色晶体就是盐,于是老师拿出与盐类似的白糖和味精,请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把盐、白糖和味精分别放进水里,马铃薯会怎样?
  3、学生已经迫不及待了,他们积极地动手实验,发现三种液体都能使马铃薯浮起来。这时学生心里已是几经波折,不用老师讲,他们也会思考“老师讲台上的是盐水吗?” 此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弄明白几个道理——  第一,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  第二,水里要加到一定量的盐或者白糖、味精,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二、教学设计方案。
  附: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实录:(1课时)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通过学习你知道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与物体的轻重和大小有关。  师:有什么关系?  生:同样大小的两个物体放入水中,重的会沉,轻的会浮。  师:还有吗?  生:同样重的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大的会浮,小的会沉。  师:今天,老师带来两个朋友[出示两个马铃薯],这是马铃薯哥哥,这是马铃薯弟弟[在黑板上贴图]。把它们放入水中会怎样?[板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生:哥哥会沉,小的会浮。  师:为什么?  生:大的要重些,弟弟要轻些。  师:还有什么想法?  生:哥哥体积大,会浮;弟弟体积小,要沉。   师:这两种说法到底谁对呢? 怎样才能知道?  生:放进水里试一试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来试试。
  [老师演示,把小土豆放进1号水槽,把大土豆放进2号水槽]  生:哥哥赢了!哥哥浮起来了,弟弟沉下去了。  师:哥哥赢了!弟弟不服气。我们交换场地再看一次。
  [老师演示,把小土豆放进2号水槽,把大土豆放进1号水槽]  生:咦,弟弟又赢了。弟弟浮起来了,哥哥沉下去了。  师:我们再把两个土豆同时放进同一个水槽看看,又会发生什么情况。
  [老师演示,把两个土豆先同时放进1号水槽,再同时放进2号水槽。噢!都赢了!学生欢呼起来]  生:我知道了!是盐水![他兴奋到喊到]  师:是盐水吗?[板画1号水槽马铃薯沉,2号水槽马铃薯浮]   生:有一个水槽里装的是盐水。  生:2号水槽里放了盐。  师:你怎么知道2号水槽里放了盐?能证明吗?  生:我来闻一下。  师:来吧。[请学生到讲台上闻两个水槽里的液体]  生:恩,怎么闻不出来呢?  师:那你能证明2号是盐水吗?  生:不能。[做个鬼脸,回到座位]  师:还有什么想法?  生:可以尝一下。[全班发出不的声音]  师:是吗?  生:不能,不知道的物体不能随便尝。  师:很好。做科学实验还是应该注意安全。那就不能证明水里有盐了吗?  生:我想可以称一下。  师:为什么这样想?  生:因为加了盐的水会重一些。  师:好,我们来试试。就这样把水槽拿来称吗?[准备端起水槽]  生:不行,太大了。可以用杯子装着称。  师:那这样行吗?[故意一杯多一杯少]  生:不行,要一样多。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演示天平称重]好,看着啊,开始。  生:噢!重了!盐水重!  师:别着急,先静下来想想,重就能说明真的是盐水吗?各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气氛很活跃,不断的有小组齐喊一声“噢”,然后各自坐好]  师:好了,现在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想法?  生:我们认为两个水槽里的水轻重不同,盐水要重一些。  生:不对,我们认为不能确定就是盐水,因为如果加了糖,水也会重一些。。  师:好,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我们也认为不能确定,但是,我们想把水烧干来看看,是不是加的盐就能确定。  师:哦,又有新的想法?好,再来试试。[请学生到讲台上实验]  师:[拿出酒精灯、铁勺、火柴]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实验器材——酒精灯来做实验。请孩子们仔细看看老师是怎样操作的,今后你们也会用到它。[请学生用铁勺分别从两个水槽里取一点液体,师点燃酒精灯,学生在外焰上加热液体]  生:冒烟了。  师:请你们俩给同学们说说,看到什么?  生:在冒泡。  生:有盐粒溅出来了。  师:[灭掉酒精灯]来,请你俩绕教室一周,给同学们看看。注意不要烫着人。 [学生仔细观察,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巡视指导]  师:看见什么?  生:2号水就是有盐粒。  师:什么样的颗粒?  生:白色的小颗粒。  师:你还见过其它像这样的颗粒状物体吗?  生:白糖、味精。  生:面粉。  生:小苏打。  生:洗衣粉  师:那烧出来的到底是什么?能确定就是盐吗?  生:[很多学生摇着头说]不能。  师:怎么办?怎样解除我们心中的疑惑?
  [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生:我知道了!我们用盐也来兑一杯盐水,看看马铃薯是不是能浮起来啊。[哎,就是。部分学生小声说]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他抛开了原来的思路,反过来思考问题,一条路走不通,再找一条,这样思考问题的角度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更多。孩子们要学习这种思考方法,多角度解决问题。[停顿]老师想,孩子们既然知道像盐那样的颗粒状物体很多,也有孩子想到水里是否加了白糖,所以,给你们准备了盐、白糖、还有味精。接下来,我们用它们来试一试,看看马铃薯在这些液体里会怎样。不过,请你们思考一下,是不是一开始就往水里加盐或者白糖味精?  生:不是,应该先把马铃薯放进清水里看它会不会浮。  师:想得很好,这样才有个比较。另外为了节约一点,老师只给每组准备了一种物体,请孩子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等会儿好和别的小组汇报交流。好,现在就请各组的实验员取材料。  生:[学生开始分组实验,老师在黑板上贴出三幅图片,分别板书盐水、白糖水、味精水,又在记录表上填写盐水、白糖水、味精水,完了以后在各组巡视]
  [几分钟以后,各小组实验陆续完成,收捡实验器材,坐好]  师:现在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实验情况,哪个组先来说。  生:[看着记录本]我们组的实验情况是马铃薯在清水中沉,我们加了盐还是沉,然后第二次加盐也是沉,第三次加盐后半沉半浮,第四次加盐就浮起来了。[教师在黑板上的记录表中板书记录]  师:第二个组?  生:我们组的实验情况是马铃薯在清水中沉,我们也加了四次白糖。第一次沉,第二次也是沉,第三次半沉半浮,第四次浮起来了。[教师在黑板上的记录表中板书记录]  生:我们组的实验情况是马铃薯在清水中沉,我们加的味精第一次是沉,第二次也是沉,第三次浮起来了。[教师在黑板上的记录表中板书记录]  师:还有吗?  生:我们组的实验情况是马铃薯在清水中沉,我们加了盐还是沉,然后第二次加盐也是沉,第三次加盐后就浮起来了。[教师在黑板上的记录表中板书记录]  师:好的,请继续。[全班十个小组逐个汇报完毕,老师完成记录]  师:从刚才的实验情况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认为马铃薯在清水里会沉。  生:马铃薯在盐水中会浮,但是只加一点盐的还是沉。  师:那就是说,必须加一定量的盐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生:糖水也是这样的。  师:恩,味精水呢?[老师有意指着记录表问]  生:盐水、白糖水、味精水都能让马铃薯浮起来。不过,必须要加很多。[板书]  师:是啊,从孩子们自己兑制盐水、白糖水、味精水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加一定量的盐水、白糖水、味精水都能让马铃薯浮起来。那现在请你说说,能确定老师的水槽里就是盐水吗?  生:不能![全班孩子齐声说]  师:但是,我们知道了马铃薯的沉浮除了与它的轻重大小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  生:与水有关系。  师:盐水、白糖水、味精水我们可以称为液体,也就是说,物体的沉浮还与液体有关系。今天我们是用马铃薯做代表来研究的,其实还可以用鸡蛋、萝卜等其它物体来实验。孩子们回家以后找找家里有什么可以实验的,还可以试一试面粉水、小苏打水等等,看看有什么发现。来,一起说说今天的发现。[全班孩子齐声说物体的沉浮还与液体有关系。]  师:[出示液体三色瓶]看看这是什么?  生:好漂亮啊!有三层。  师:是啊,最上面一层浮着干枣,第二层浮着圣女果,第三层浮着马铃薯。怎么回事呢?想不想试试?今天回家看看你能不能做出来,下节课我们来讨论,好吗?
  课后反思:
  细节一&&& 材料发放时  科学课上的材料如何发放?
  几种方案:  1、要用时教师临时发放;  2、事先放在桌子上;  3、事先藏在抽屉里;  4、分小组上台领取 ;  5、分小组到材料区自主领取自己需要的材料。
  某一个活动环节采用何种发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桌上摆放了实验材料,他们不琢磨一番是不会规规矩矩坐好的---这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感受,所以我总是把实验材料事先收起来,放在比较隐蔽的地方,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完了的时候再收回去。本节课把实验材料分组装好,放在教室后面的桌子上,用的时候去取,用完放回去。采用这种方法,的确有效地帮助学生有序的开展好了实验活动,而且,学生实验完成以后把器材收好,使学生在交流汇报时能集中精力,不受干扰。
  细节二:学生实验活动时
  我们在科学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开始实验前,学生迫不及待;教师宣布实验结束,学生余意未尽,还想继续。这个时候,教师总是很难让学生停下来 ,不得不采取给纪律奖来激励他们赶快坐好,而实际上,这种处理总是不尽如人意的,因为接下来的环节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要让学生形成实验之前先思考,实验过后自己停下来并进行整理、反思的好习惯。首先,实验以前必须清楚要求。要求应该简洁明了,三年级刚进入科学实验,要求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提出,以后慢慢形成习惯,学生学会自己提出实验要求。比如本节课的实验要求就是“思考加盐(白糖、味精)之前先观察什么?”让学生明白不能急于加盐,而是要先观察马铃薯在清水中的现象,再加盐与之比较。另外,在科学课中一直开展的实验竞赛,让学生知道一旦实验完成就要尽快收拾坐好,并认真作好实验记录,准备发言。习惯是慢慢养成的,老师就是在这样的一次又一次实验中,不断强化要求,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细节三:&& 交流汇报时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到交流汇报中来. 如章鼎儿老师的小桔灯;  2、学生在汇报时,什么时候打断学生的发言;  3、倾听学生发言时,要不要走到学生身边去倾听?  4、教师重复学生的发言有必要吗?
  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自己的实验活动中,对别的小组的汇报交流不仔细倾听。所以,每次实验以后,我都会要求他们把实验材料放回去,静下心来思考实验中的发现,整理自己的思路;同时,认真倾听其它小组的发言,与自己的思考进行比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以听众的身份出现,尽量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
责编:成都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 &&&&&&&下一篇:
· ( 10:44) · ( 10:45) · ( 11:31) · ( 11:33) · ( 12:36) · ( 12:37) · ( 12:39) · ( 11:30)
其实真的是偶然,今天翻开了在&&&&&&&&查看: 15706|回复: 5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PPT课件
& && &前言:本课件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整理提供,下载前请先收藏本站网址,以示对本站的帮助,同时也是为了您以后下载其它的课件试卷等资料更加方便。如有问题,请咨询本站底部管理员QQ,本站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回复!
课件年级:小学四年级下学期
课件版本:新课标人教版语文
课件名称:第一单元: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格式:PPT
下载方法:到帖子的二楼点击附件链接下载到电脑解压缩后即可使用!
& && &本课件不止一个,您可以在小学语文课件区里面查找类似的课件,比较一下使用,对您更有帮助!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PPT课件
& && & 课件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的PPT课件附件,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后即可使用!备注:如果网站好请介绍给你的同事朋友!
(752.59 KB, 下载次数: 22668)
17:5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很好,Thank you
谢谢分享&&这个网站是我最爱的网站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里面的《17可贵的沉默的瞥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里面的《17可贵的沉默的瞥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我悄悄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瞥: 很快地看一下。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三年级下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38课的预习答案阅读芳草地中的:第二题的发现是什么?不要瞎猜,自己看语文书,闲人勿回!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38课《秘密》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38课的预习答案阅读芳草地中的:第二题的发现是什么?不要瞎猜,自己看语文书,闲人勿回!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38课《秘密》
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38课的预习答案阅读芳草地中的:第二题的发现是什么?不要瞎猜,自己看语文书,闲人勿回!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38课《秘密》
我有专门老师用的书,外面有卖的,我买了一本,很专业的.“固执”在课文里指的是莱伊恩坚持科学的做法,不向权威低头.“弄虚作假”在课文里指的是莱伊恩用四根不起作用的柱子装样子,这样即坚持了自己正确的做法,又不会被告上法庭.这两个词本来都是贬义词,但作者把他们放在课文里反用,所以要加上双引号.我已经尽力回答了,希望能的多一点的票数,请大家支持.努力!
我是五年纪的
三、三年级=。=我找、=。=找不到,只找到了二年级的和四年级的=。=而且现在是晚上,我简直是在黑里摸书,家里的书有好多,我能一摸测出来这是那一本就好了=。=也可能因我上四年级后我就开始把以前的书烧掉(家里书过多原因),应该还会有三年级的,不知道是不是被我弟弟烧掉了,我等我妈妈回来问她好啦~...
第二题的发现是什么?不要瞎猜,自己看语文书,闲人勿回! 闲人勿回!闲人勿回!闲人勿回!闲人勿回!闲人勿回!闲人勿回!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中的奇怪是什么意思啊?_百度知道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中的奇怪是什么意思啊?
奇怪:感到出乎意料。 奇怪读音qíguài近义词:古怪、神秘、疑惑反义词:常见 、普通词义与他人或别的事物不同,比较奇异。感到出乎自己的意料。【示例】《东周列国志》第一回:“那男子叫声奇怪,赶开众鸟,带水取起席包,到草坡中解看。但闻一声啼哭,原来是一个女婴。”例句1、很奇怪,六月天竟然会下雪。2、和平常不一样:海里不少奇怪的动植物。3、奇怪时来。——《管子》4、在我的眼里,徐慧珠和孙凯娟都是奇怪的阿姨,只有我的妈妈最不奇怪。生活实例1.奇怪的人长有四条腿。2.动物没有心脏却能存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怪,不正常 ;稀奇古怪:意思
感到出乎意料
三年级下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洋溢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