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碳酸钡硫酸铝铵和氢氧化钡钡溶液组成的固体混谷物

现有氢氧化钡 碳酸钠 硫酸铜三种溶液,将它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种类有A 1种 B 2种 C3种 D4种。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现有氢氧化钡 碳酸钠 硫酸铜三种溶液,将它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种类有A 1种 B 2种 C3种 D4种。
现有氢氧化钡 碳酸钠 硫酸铜三种溶液,将它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种类有A 1种 B 2种 C3种 D4种。
Ba(OH)2 + Na2CO3 = BaCO3↓ + 2NaOH,Ba(OH)2 + CuSO4 = Cu(OH)2↓ + BaSO4↓,Na2CO3 + CuSO4 = Na2SO4 + CuCO3↓(这个反应应该是生成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由于缺少条件来判断,再加上估计你是初中生,姑且写成碳酸铜吧).沉淀种类可以认为算是4种吧.
碳酸钡 硫酸钡 氢氧化铜向混有碳酸钡沉淀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为什么不会使碳酸钡溶解而影响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向混有碳酸钡沉淀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为什么不会使碳酸钡溶解而影响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
向混有碳酸钡沉淀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为什么不会使碳酸钡溶解而影响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
盐酸中的氢离子首先会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这也就是酸碱中和反应.碳酸钡盐之所以有能力与酸反应也就是因为他显弱碱性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因保管不善而使其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杂质.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称取样品mg,并溶解,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g.(1)请列举三种实验过程中会用到的玻璃仪器:____、____、____.(2)洗涤过滤器上沉淀的操作要点是____.(3)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____.(4)Ca2+、Ba2+都可以使CO32-沉淀完全,但某同学使用氯化钡溶液而不用氯化钙溶液的原因是____;测定CO32-的量,若使用氢氧化钡溶液而不用氢氧化钙溶液,结果将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____.-乐乐题库
&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知识点 & “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因保管不善而使其...”习题详情
22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1.6%
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因保管不善而使其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杂质.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称取样品m&g,并溶解,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g.(1)请列举三种实验过程中会用到的玻璃仪器:玻璃棒&、烧杯&、漏斗、胶头滴管&.(2)洗涤过滤器上沉淀的操作要点是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2~3次&.(3)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106n197m%&.(4)Ca2+、Ba2+都可以使CO32-沉淀完全,但某同学使用氯化钡溶液而不用氯化钙溶液的原因是过量的Ca2+可与OH-生成微溶于水的Ca(OH)2沉淀而影响测定结果&;测定CO32-的量,若使用氢氧化钡溶液而不用氢氧化钙溶液,结果将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aCO3大,在CO32-的量一定的条件下,加入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多,测定的相对误差较小&.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07-汕头二模
分析与解答
习题“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因保管不善而使其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杂质.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称取样品mg,并溶解,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g...”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过程中需要溶解、过滤、洗涤;(2)加入蒸馏水,然后过滤,重复2-3次;(3)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碳酸钠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为mg,碳酸钠的质量可根据碳酸钡的质量ng来求出;(4)若用氯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会使沉淀的质量变大;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aCO3大.
解:(1)过程中需要溶解、过滤、洗涤,需要用到:玻璃棒、烧杯、漏斗、胶头滴管,故答案为:玻璃棒;烧杯;漏斗、胶头滴管;(2)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然后过滤,重复2-3次,故答案为: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2~3次;(3)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BaCl2=BaCO3↓+2NaCl106&&&&&&&& 197x&&&&&&&&&&ng106197=xngx=106n197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6n197m×100%=106n197m%,故答案为:106n197m%;(4)若用氯化钙的话,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会使沉淀的质量变大;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aCO3大,测定误差较小,故答案为:过量的Ca2+可与OH-生成微溶于水的Ca(OH)2沉淀而影响测定结果;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aCO3大,在CO32-的量一定的条件下,加入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多,测定的相对误差较小.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注意氢氧化钙微溶于水,(4)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因保管不善而使其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杂质.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称取样品mg,并溶解,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因保管不善而使其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杂质.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称取样品mg,并溶解,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g...”主要考察你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与“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因保管不善而使其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杂质.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称取样品mg,并溶解,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g...”相似的题目:
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分液、萃取、蒸馏萃取、蒸馏、分液分液、蒸馏、萃取蒸馏、萃取、分液
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萃取分液&&B.升华&&C.结晶&&D.分液&&E.蒸馏&&F.渗析&&G.过滤(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2)&&&&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3)&&&&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4)&&&&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了下列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铁圈、铁夹、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分液漏斗、小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从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蒸发萃取过滤蒸馏
“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因保管不善而使其...”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酸性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2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玻璃容器&A&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分液漏斗、烧杯&B&用pH=1的盐酸配制100mLpH=2的盐酸&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C&用溴水、淀粉-KI溶液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试管、胶头滴管&D&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
3[化学与技术]水处理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含有较多&&&&离子的水称为硬水.硬水加热后产生碳酸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写出一个即可)(2)将R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ROH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串接来软化天然硬水,应首先使硬水通过&&&&(填“RH”或“ROH”)型离子交换树脂,原因是&&&&.(3)通过施加一定压力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而将大分子或离子截留,从而获得纯净水的方法称为&&&&.电渗析法净化水时,使离子通过半透膜的推动力是&&&&.(4)检验蒸馏水的纯度时,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测定水的&&&&.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酸性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2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玻璃容器&A&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分液漏斗、烧杯&B&用pH=1的盐酸配制100mLpH=2的盐酸&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C&用溴水、淀粉-KI溶液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试管、胶头滴管&D&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
3在中学化学实验室经常用到下列实验装置,其中不可用于物质分离的装置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因保管不善而使其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杂质.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称取样品mg,并溶解,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g.(1)请列举三种实验过程中会用到的玻璃仪器:____、____、____.(2)洗涤过滤器上沉淀的操作要点是____.(3)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____.(4)Ca2+、Ba2+都可以使CO32-沉淀完全,但某同学使用氯化钡溶液而不用氯化钙溶液的原因是____;测定CO32-的量,若使用氢氧化钡溶液而不用氢氧化钙溶液,结果将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因保管不善而使其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杂质.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称取样品mg,并溶解,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g.(1)请列举三种实验过程中会用到的玻璃仪器:____、____、____.(2)洗涤过滤器上沉淀的操作要点是____.(3)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____.(4)Ca2+、Ba2+都可以使CO32-沉淀完全,但某同学使用氯化钡溶液而不用氯化钙溶液的原因是____;测定CO32-的量,若使用氢氧化钡溶液而不用氢氧化钙溶液,结果将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____.”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2、KOH、KNO3、MgCl2、CuSO4..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2、KOH、KNO3、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试回答:(1)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______.(3)上述实验中,还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_____.(4)②加K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混合物溶于水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因此固体中一定没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于水是蓝色;氢氧化钾与氯化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因此一定含有氢氧化钾和氯化镁;无色滤液a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没有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镁已完全反应,在无色滤液b中加入可溶性碳酸盐能产生白色沉淀,故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钡白色沉淀.(1)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氢氧化钾,二者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MgCl2+2KOH=Mg(OH)2↓+2KCl&&&&(2)由上述分析可知白色沉淀B为碳酸钡,化学式为&&BaCO3&(3)硝酸钾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钾;(4)②加KOH溶液的目的是验证无色滤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排除加入可溶性碳酸盐产生碳酸镁沉淀的干扰.故答案为:MgCl2+2KOH=Mg(OH)2↓+2KCl&&&&BaCO3&&&KNO3&&&&确认无色滤液a中已没有氯化镁(其他答案合理均可给分)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2、KOH、KNO3、MgCl2、CuSO4..”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推断&&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推断
物质的鉴别:   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鉴别时只需利用某一特征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且已知n种,确定n-1种,则余下的既为可知。   鉴别物质常用的方法:(一)、物理方法:“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的、其它常见的物质只要不含Cu2+和Fe3+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般都是无色的,大理石是块状固体、氢氧化钠是片状固体、氢氧化钙是粉末状固体,氢气和氧气是气体、酒精有是液体(二)、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下面根据物质的构成的特点,分析在化学上常用的鉴别方法。 1、含“H+”的化合物(如HCl、H2SO4)的鉴别方法。(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如硫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2)用PH试纸。酸(含H+的化合物)溶液的PH&7,如:醋酸溶液的PH&7。 (3)用镁、铝、锌、铁等活泼金属。这些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明显现象是,有无色气体生成。如:Mg+H2SO4==MgSO4+H2↑ (4)用含有“CO32-”的物质,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例1: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一种是硫酸,一种是氢氧化钠。分析:硫酸是酸性溶液,而氢氧化钠是碱性溶液。所以上述四种方法都可以用来鉴别这两种物质。 2、含“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的鉴别方法。(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或者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含OH-的化合物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2)用PH试纸。含OH—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 (3)用含有Cu2+等离子的盐溶液,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例2:有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三种无色溶液,怎样实验的方法加以鉴别。分析:以上三种物质分别是盐、碱和酸三类,因此最好用紫色的石蕊试液进行鉴别,变成蓝色的是氢氧化钙,变成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3、含“CO32-”的化合物(如Na2CO3)的鉴别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是: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例3:有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无色液体,怎样鉴别它们。分析:由于两种溶液都显碱性,所以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可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再反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4、含有“Cl-”的化合物(NaCl等)的鉴别方法。鉴别含“Cl”的化合物依据的原理是:它与含“Ag+”的化合物结合成AgCl,它是一种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例4,实验室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它们是氯化钠和硝酸钠,设计实验鉴别它们。分析:两种无色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钠离子,没有办法进行鉴别,但可以根据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的沉淀,而硝酸钠与硝酸银不发生反应的原理反两种化合物的溶液鉴别开。 5、含“SO42-”的化合物(如Na2SO4)有鉴别方法。鉴别这类化合物的原理是:SO42-离子与Ba2+离子结合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例5,设计一个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是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分析:根据上述原理,可用含“Ba2+”的化合物,常用的是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比照上述方法大家还可以尝试着总结出多种鉴别物质的方法。比如:鉴别含有“NH4+”的化合物常用含有“OH-”的化合物等。还需要说明的是鉴别物质是相互的,比如,前面讲到的可以用含“Ba2+”的化合物鉴别含有“SO42-”的化合物;也可以用含有“SO42-”的化合物鉴别含“Ba2+”的化合物。例6,只用一种试剂通过一次实验就能把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分析: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的K+和NO3-在初中还没有学过鉴别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留在最后无现象的物质鉴别出来;氢氧化钡溶液中的Ba2+用SO42-进行鉴别,而OH-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鉴别;硫酸钠溶液中的Na+目前还没有鉴别方法,但Ba2+能用用SO42-进行鉴别;同理氢氧化钠溶液也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鉴别。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检定检验方法:(1)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乙烯塑料。(2)鉴别羊毛线、合成纤维线或棉线(采用燃烧法) 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燃烧,产生烧纸味,不结球的是棉线。 (3)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4)鉴别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进一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5)真假黄金假黄金通常是用铜锌合金伪造的,可用盐酸加以鉴别,如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中含锌,是假黄金;也可灼烧,变黑,说明有铜,是假黄金。 (6)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取样,加热,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鉴别题的解答思路:1. 只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根据待鉴别的几种物质性质特点,加一种试剂,使各自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加以鉴别。   思路:(1)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时,可选用适当的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盐酸、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2)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较明显的溶解性差异和溶解时的热效应差异,则可用加水使其溶解来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钠、氯化铵、氢氧化钠、氯化银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就是水。氯化钠可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五显著变化;氯化铵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降低;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升高,而氯化银不溶于水。   (3)如果待检验的物质含有相同的阴离子或大多数相同的阴离子时,可选用加强碱溶液来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铵、氯化钠、氯化铁和氯化镁四种溶液,这种试剂就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产生,氯化钠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发生;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有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4)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中含有相同或大多数相同的阳离子时,可选择强酸为试剂进行鉴别。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氯化钠、碳酸钠、亚硫酸钠三种溶液,这就是盐酸或稀硫酸。氯化钠与盐酸或硫酸不反应,无现象产生;碳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亚硫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5)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择强酸为试剂进行鉴别。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铁、铜、氧化铁、氧化铜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铁与盐酸反应有气体(氢气)产生,生成浅绿色溶液;铜不溶于盐酸,无现象产生;氧化铁溶于盐酸生产黄色的氯化铁溶液;氧化铜溶于盐酸生成蓝色的氯化铜溶液。   (6)如果被鉴别的物质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阳离子,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则要分别考虑区别不同阳离子需要何种离子,区别不同阴离子需要何种离子,然后将这两种离子合起来组成一种试剂。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硝酸银、碳酸钠、亚硫酸钠、硝酸钡四种物质,这种试剂是盐酸。因为四种物质中,硝酸银和硝酸钡的阳离子不同,。区别银离子和钡离子可用氯离子;碳酸钠和亚硫酸钠的阴离子不同,区别亚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用氢离子,合起来,这种试剂就是盐酸。   (7)还有另一种比较快速地找出试剂的方法。就是将所用试剂的离子重新组成新试剂,如果组合后的试剂答案中有,则一般地就可以认为用这一种试剂可以把这种物质区别开。2.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思路:   (1)从被鉴别的物质的物理性质上找突破口:  ①闻气味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氨水、硫酸钾、氯化镁、碳酸钠四种溶液。可先闻气味,氨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首先识别出氨水,然后以氨水为试剂,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再以氯化镁为试剂分别加到剩余的两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碳酸钠,不反应的为硫酸钾。   ②看颜色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硝酸铵、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四种溶液。首先观察出显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以硫酸铜为试剂分别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无现象产生的是硝酸铵溶液。   (2)加热法: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高锰酸钾、碳酸钠四种固体物质,即可加热法。加热时,碳酸氢铵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氨气、水蒸气,试管内无任何残留物;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有气体产生,试管内留有白色固体碳酸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内留有黑色固体;碳酸钠受热时不分解,无现象产生。   (3)两两混合列表分析法:   将待鉴别的物质分别编号,分别以一种物质作为试剂加入到其它物质中去,将产生的现象列表分析。根据每种物质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可确定物质的名称。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盐酸四种溶液,先将四种溶液分别编为A、B、C、D进行互倒实验,将现象列表如下:      然后进行分析:在四种物质中,能跟另外三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的只有硝酸银,因此B是硝酸银;能跟其中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而跟另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因此C是碳酸钠;而能跟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D必是盐酸;那么A必然是氯化钡。结论为:A是氯化钡,B是硝酸银,C是碳酸钠,D是盐酸。   有时,需要我们判断所给定的一组物质能否不用任何试剂进行鉴别,分析的方法就是用两两混合列表法。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产生的现象是一样的,则不能鉴别。   如上例中如果将氯化钡改成氯化钠则不可鉴别。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分别产生的现象都是与一种物质不反应,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二者谁是碳酸钠,谁是盐酸,无法确定。   不另加试剂鉴别物质的方法有:第一是观察组内物质是否有显特殊颜色的物质,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物质等,将这些物质确定后,就以其作为已知试剂用以鉴别其它物质。第二是将组内物质分别编号,然后分别以一种物质作为试剂加入另外几种物质中,将现象记录下来。如果不能得到各自不同的现象,则这组物质就还需另加试剂才能鉴别。     概念:&&&& 物质的推断就是运用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同一推断题可能存在多个突破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或不同种方法寻找解题突破口,同叫检验推断结果,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推断题题型具备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题型多变、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要解好此类题口,要求大家要有扎实的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必须具备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黑色固体:MnO2、CuO、Fe3O4、C粉、铁粉(Fe)活性炭蓝色固体:CuSO4·5H2O(胆矾)、Cu(OH)2(氢氧化铜)、CuCO3(碳酸铜)红色固体:Cu(紫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P(暗红色)、Fe(OH)3(红褐色)I2碘(紫红色)黄色固体:硫磺(单质S)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铜绿)[Cu2(OH)2CO3] 蓝色溶液:含Cu2+溶液:CuSO4(硫酸铜溶液)、CuCl2(氯化铜溶液)Cu(NO3)2(硝酸铜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棕黄色):FeCl3(氯化铁溶液)、Fe2(SO4)3(硫酸铁溶液)Fe(NO3)3(硝酸铁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FeCl2(氯化亚铁)FeSO4(硫酸亚铁)Fe(NO3)2(硝酸亚铁)其他溶液:石蕊试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SO2、HCl(氯化氢)有臭鸡蛋气味:H2S硫化氢&气体的特征: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 ②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③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CO2。特征反应:
推断题的解题步骤及突破口的选择:1.解题步骤 (1)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的特征等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2.突破口的选择 (1)颜色特征:根据物质的特殊颜色进行判断。包括常见固体、沉淀、溶液、火焰的颜色。 (2)反应特征(3)物质状态特征常见固体单质:Fe、Cu、C,S,P;气体单质:H2、O2、 N2;气体化合物: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H2O、H2O2、酒精、H2SO4. (4)反应条件特征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H2O的电解;MnO2 作催化剂:KClO3分解制O2、H2O2分解制O2;高温: CaCO3分解、C还原CuO、炼铁;加热:KClO3、KMnO4、 Cu2(OH)2CO3的受热分解。(5)以三角关系为突破口&(6)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②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同体是C。 ③能使燃烧着的小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④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⑤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⑦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 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7)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2。 ③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④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⑤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⑦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 ⑧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⑩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8)以特定的实验结果为突破口
发现相似题
与“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2、KOH、KNO3、MgCl2、CuSO4..”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8566497811635531594331678671461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水氢氧化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