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达半亚人如何求得根号怎么打2

当前位置:
>>>已知是⊙的直径,是⊙的切线,是切点,与⊙交于点.(1)如图①,若,,..
已知是⊙的直径,是⊙的切线,是切点,与⊙交于点.(1)如图①,若,,求的长(结果保留根号);(2)如图②,若为的中点,求证:直线是⊙的切线.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2)证明见解析解:(1)∵ 是⊙的直径,是切线,∴ .(1分)在Rt△中,,,∴ .(2分)由勾股定理,得&(3分)(2)如图,连接、,∵ 是⊙的直径,&∴,有.(4分)在Rt△中,为的中点,∴ .∴ .(5分)又 ∵,&∴.(6分)∵ ,∴ .即 .(7分)∴ 直线是⊙的切线. &&(1)易证PA⊥AB,再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解;(2)本题连接OC,证出OC⊥CD即可.首先连接AC,得出直角三角形ACP,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得CD=AD,再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可证∠OCD=∠OAD=90°,从而解决问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已知是⊙的直径,是⊙的切线,是切点,与⊙交于点.(1)如图①,若,,..”主要考查你对&&圆的认识,正多边形和圆(内角,外角,中心角,边心距,边长,周长,面积的计算),弧长的计算 ,扇形面积的计算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圆的认识正多边形和圆(内角,外角,中心角,边心距,边长,周长,面积的计算)弧长的计算 扇形面积的计算
圆的定义:圆是一种几何图形。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相关定义:1 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这个定点叫做圆的圆心。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2 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为r。3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为d。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4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最长的弦是直径,直径是过圆心的弦。5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优弧是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劣弧用两个字母表示。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优弧是大于180度的弧,劣弧是小于180度的弧。6 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7 由弦和它所对的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弓形。8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9 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10 圆周长度与圆的直径长度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用π表示,π=3.……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π≈3.14。11圆周角等于相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2 圆是一个正n边形(n为无限大的正整数),边长无限接近0但不等于0。圆的集合定义: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圆的字母表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O”。圆—⊙ ; 半径—r或R(在环形圆中外环半径表示的字母); 弧—⌒ ; 直径—d ;扇形弧长—L ;&&&&&&&&&&&&&&&&&&&&&&&&&&&&周长—C ;&&&&&&&&&&&&&&&&&&&&&&&&&&&&&& 面积—S。圆的性质:(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2)有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性质和定理①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两组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②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圆周角与圆心角在弦的同侧)。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圆心角计算公式: θ=(L/2πr)×360°=180°L/πr=L/r(弧度)。即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③ 如果一条弧的长是另一条弧的2倍,那么其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是另一条弧的2倍。(3)有关外接圆和内切圆的性质和定理①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②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③R=2S△÷L(R:内切圆半径,S:三角形面积,L:三角形周长)。④两相切圆的连心线过切点。(连心线:两个圆心相连的直线)⑤圆O中的弦PQ的中点M,过点M任作两弦AB,CD,弦AD与BC分别交PQ于X,Y,则M为XY之中点。(4)如果两圆相交,那么连接两圆圆心的线段(直线也可)垂直平分公共弦。(5)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6)圆内角的度数等于这个角所对的弧的度数之和的一半。(7)圆外角的度数等于这个角所截两段弧的度数之差的一半。(8)周长相等,圆面积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大。点、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和圆位置关系①P在圆O外,则 PO&r。②P在圆O上,则 PO=r。③P在圆O内,则 0≤PO&r。反过来也是如此。直线和圆位置关系①直线和圆无公共点,称相离。 AB与圆O相离,d&r。②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称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AB与⊙O相交,d&r。③直线和圆有且只有一公共点,称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AB与⊙O相切,d=r。(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圆和圆位置关系①无公共点,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②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③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则结论:外离P&R+r;外切P=R+r;内含P&R-r;内切P=R-r;相交R-r&P&R+r。圆的计算公式:1.圆的周长C=2πr=或C=πd2.圆的面积S=πr23.扇形弧长L=圆心角(弧度制)× r = n°πr/180°(n为圆心角)4.扇形面积S=nπ r2/360=Lr/2(L为扇形的弧长)5.圆的直径 d=2r6.圆锥侧面积 S=πrl(l为母线长)7.圆锥底面半径 r=n°/360°L(L为母线长)(r为底面半径)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x-a)2+(y-b)2=r2。特别地,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r(r&0)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2+y2=r2。2、圆的一般方程:方程x2+y2+Dx+Ey+F=0可变形为(x+D/2)2+(y+E/2)2=(D2+E2-4F)/4.故有:①当D2+E2-4F&0时,方程表示以(-D/2,-E/2)为圆心,以(√D2+E2-4F)/2为半径的圆;②当D2+E2-4F=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D/2,-E/2);③当D2+E2-4F&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3、圆的参数方程: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参数方程是 x=a+r*cosθ, y=b+r*sinθ, (其中θ为参数)圆的端点式:若已知两点A(a1,b1),B(a2,b2),则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x-a1)(x-a2)+(y-b1)(y-b2)=0圆的离心率e=0,在圆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都是r。经过圆x2+y2=r2上一点M(a0,b0)的切线方程为 a0·x+b0·y=r2在圆(x2+y2=r2)外一点M(a0,b0)引该圆的两条切线,且两切点为A,B,则A,B两点所在直线的方程也为 a0·x+b0·y=r2。圆的历史:&&&&& 圆形,是一个看来简单,实际上是十分奇妙的形状。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在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在兽牙、砾石和石珠上钻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圆。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当人们开始纺线,又制出了圆形的石纺锤或陶纺锤。古代人还发现搬运圆的木头时滚着走比较省劲。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就把几段圆木垫在大树、大石头下面滚着走,这样当然比扛着走省劲得多。&&&&&& 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型的木盘。大约在4000多年前,人们将圆的木盘固定在木架下,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会作圆,但不一定就懂得圆的性质。古代埃及人就认为:圆,是神赐给人的神圣图形。一直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给圆下了一个定义:圆,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但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C=πd或C=2πr.《周髀算经》上说"周三径一",把圆周率看成3,但是这只是一个近似值。美索不达来亚人在作第一个轮子的时候,也只知道圆周率是3。魏晋时期的刘徽于公元263年给《九章算术》作注时,发现"周三径一"只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他创立了割圆术,认为圆内接正多连形边数无限增加时,周长就越逼近圆周长。他算到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圆周率,π= 。刘徽把极限的概念运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之中,这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的成就。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在前人的计算基础上继续推算,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数精确值,他还用两个分数值来表示圆周率:22/7称为约率,355/113称为密率。 在欧洲,直到1000年后的十六世纪,德国人鄂图(公元1573年)和安托尼兹才得到这个数值。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圆周率已经算到了小数点后六十万亿位小数了。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把一个圆分成n等份,依次连接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这个圆叫这个正n边形的外接圆。 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 (1)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 (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4)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注:正n边形有n个中心角,这n个中心角相等且每个中心角为。圆的计算公式:1.圆的边长即的周长C=2πr=或C=πd2.圆的面积S=πr23.扇形弧长L=圆心角(弧度制)· r = n°πr/180°(n为圆心角)4.扇形面积S=nπ r2/360=Lr/2(L为扇形的弧长)5.圆的直径 d=2r6.圆锥侧面积 S=πrl(l为母线长)7.圆锥底面半径 r=n°/360°L(L为母线长)(r为底面半径)8.圆心角所对的弧的度数等于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9.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10.圆外角的度数等于圆外角所对的长弧的度数与短弧的度数的差的一半;11.扇形圆心角n=(180L)/(πr)(度)。弧长:在圆周长上的任意一段弧的长弧长公式: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的计算公式为。(n是圆心角度数,r是半径,l是圆心角弧长。)扇形: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半圆与直径的组合也是扇形)。显然,它是由圆周的一部分与它所对应的圆心角围成。扇形面积公式:(其中n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是扇形的半径,l是扇形的弧长。)设半径R,1.已知圆心角弧度α(或者角度n)面积S=α/(2π)·πR2=αR2/2 S=(n/360)·πR22.已知弧长L:面积S=LR/2
发现相似题
与“已知是⊙的直径,是⊙的切线,是切点,与⊙交于点.(1)如图①,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33224702866735485724457708060685923为什么说埃及是古希腊的父亲,美索不达起亚是古埃及的母亲?_百度作业帮
为什么说埃及是古希腊的父亲,美索不达起亚是古埃及的母亲?
古希腊的科学文化源远流长,其灿烂的文化成就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近代欧洲科学文化起源的基础.然而,起步就生机蓬勃的古希腊科学文化却不是奥林匹克山上诸神创造出来赐予欧洲人的.现代美国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曾这样说过:“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与其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1]因此,讨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必须首先从西亚和北非的文明中去寻找答案.   一、时空渊源   从空间看,古希腊文化的发育离不开爱琴海的哺育.“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它恰处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两个伟大文化的交汇处.这里海陆交错,山峦重叠,它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2]因此,在爱琴海区域中孕育出的古希腊科学文化正是在吸纳和借鉴了东方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特点基础上的伟大产物.   从时间上看,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克里特文明与埃及文明的接触.希腊文明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那里翻开了它的第一页.克里特岛和埃及的来往始于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在此后的一千年里,克里特岛凭借其地处埃及和希腊半岛之间的有利地理位置,成为埃及和希腊的贸易通道,使克里特文化吸取了许多古埃及文化的成分,“克里特岛的刻印、壁画、石器,更主要的是它的在文字中都可以感受到古埃及人对其的影响.”[3]与此同时,克里特文化还与其东边的古巴比伦、特洛伊、塞浦路斯、北叙利亚文化有密切的来往.   从范围看,相当多的系统性科学知识远在古希腊科学文化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西亚、北非等地区存在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著不可能是古希腊文明的最初成果.“像所有辉煌的开端一样,这不仅是一次进化的序幕,而且是另一次进化的终结和顶点.”[4]即无论是古希腊人的数学、天文学或医学都是在从北非的埃及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借用了大量观察和原始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东方文化为古希腊科学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才使起步较晚的古希腊科学文化迅速产生与发展起来.   古希腊科学文化是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其他东方文化与希腊科学文化相交汇、融合的产物.它不仅首次沟通了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还揭开了欧亚非大陆的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古希腊科学文化又将借来的东西重新整合,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复合体,进而奠定了欧洲文化的根基.   二、形式渊源   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三个阶段,无论是古风时期的希腊文字与艺术,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还是希腊化时期高度发展的自然科学,无一不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这可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具体形式上找到其渊源所在.   (一)文字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腓尼基人对古代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所创造的文字字母.在古埃及象形文字逐渐简化成24个单辅音符号的基础上,腓尼基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字母,共22个,为线性符号,只有辅音而无元音.“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希腊人原本没有字母,是腓尼基人把字母传给了他们.”[5]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元音,便形成希腊字母,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二)艺术   每一种古老文明都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埃及艺术也不例外.   古风时代的希腊,改变了早期建筑材料——木头和泥石,而学习埃及人采用大理石作为其建筑的主要材料.公元前7世纪中期,希腊人就开始采用大理石雕刻巨大的人像,他们制作这种直立人像的灵感直接来自古埃及,同时还从古埃及人那里学到了雕刻技术.对比一下古埃及与古希腊雕刻作品,便知用石头雕出同真人一般大小的雕像并非易事,任何无系统的策划都将导致失败.因此,古希腊人不仅采用了古埃及的雕刻艺术,还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埃及的比例系统.   同时,伴随着古风时代希腊人的航海和海上贸易,古希腊人不断带回西亚的金属制品、珠宝、象牙等.对古希腊工匠的制作风格影响最深的是彩陶制作工艺,从东方传来的动物图案也出现在古希腊的彩陶上,如用在古希腊自然环境中未曾有过的狮子来作装饰就是最好的证据.此外,象牙雕刻则完全是西亚的工艺,它使古希腊工匠们从几何图案的风格中解脱出来.   (三)宗教   在宗教方面,古希腊是开放的多神教宗教体系,在古希腊人所崇拜的神中,只有少数属印欧语系.古希腊众神中的阿波罗和阿佛洛忒可能都是舶来品,最早起源于西亚和小亚细亚,只不过它们传到古希腊的时间要大大早于古风时代.“在东西方宗教的联系中,对阿多尼斯神的崇拜又从西亚传入了希腊,腓尼基神话中的浦昂神(锤子神)也被希腊人接受,改称‘皮格梅’,即‘拳头大的神’”.[6]可以说,虽然在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独特宗教体系,但其中也折射出一部分西亚宗教的影子.   (四)文学   古希腊文学也受到美索不达米亚的诸多影响,如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故事和希腊神话中的笛卡利翁的传说相似,如伊阿宋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上帝为惩罚人类而施的瘟疫是古希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相似的题材,希腊史诗的形式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中也可以找到原型.《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在苏美尔也有原型,同时,在赫西奥德的《神谱》中首次创造了神权更替的神话,其结构和细节都同西亚的一些神权更替的故事相近,而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交流与借鉴的结果.   (五)哲学   “希腊哲学的根源在埃及,那种认为哲学起源于希腊的流行说法是明显有误的.早在希腊人之前,埃及人就对宇宙本质,人类社会伦理问题提出了他们的哲学思考.”[7]同时,希腊人又在美索不达米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学知识,带回了天文学和发达的数学原理,希腊人的思想和眼界也因此而大大拓宽.在此基础上,加之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与实践相结合,便产生了古希腊哲学,并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萌芽.   (六)自然科学   严密的自然科学始于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期是希腊自然科学发展到顶峰的时期,也是东西方科学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汇合尚未开始之时,亚历山大对亚非广大地区的征服以及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建立已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亚历山大远征的过程也就是吸收系统的东方文化的过程,他死后,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托勒密、塞琉古、马其顿三大希腊化王国,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促使各国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兴办文化事业,在客观上进一步扩大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因此,古希腊的自然科学也就深深地打上了东方文化的烙印,主要表现在:   1.医学.自古希腊人将古埃及的许多药物和治疗方法引入欧洲后,至今还被欧洲一些闭塞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的村民采用.前3世纪初,在埃及亚历山大城作研究的希腊解剖学家希罗菲卢斯证明,脑是思维器官,人的一切感觉都是通过脑神经传递的.此外,他还提出血液循环理论,认为脉搏的轻重缓急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毫无疑问,他的医学成就实际上是建立在古埃及人的医学之上的.希腊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中所举行的孵育仪式也可能源于埃及人的模式.埃及著名神庙中都收藏有大量临床观察的病例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丰富了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医案,也说明了希腊医学继承并延续了埃及人的医学成果.   2.地理学.亚历山大军队的远征可谓是一次异国探秘,远征军中有一批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专门人才,他们随军收集资料,绘制地图,在地理学上取得辉煌成就,大大丰富了古希腊人的地理知识.前3世纪中叶,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担任馆长的希腊学者埃拉托斯提尼利用古埃及地理测绘资料及希腊各地航海信息完成了地理学专著《地理概论》.   3.天文学.古希腊的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巴比伦,同时也受到古埃及人的影响.古希腊天文学奠基人泰勒斯精心研究古埃及人、巴比伦人的数学和天文学后,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预测出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此外,希腊学者亚里斯托库斯根据巴比伦人的天文观测资料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前1世纪中期,希腊学者尤利乌斯·凯撒引进埃及的太阳历,稍加改变后,成为用凯撒名字命名的“儒略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太阳历,也可以说是承袭了6000多年前埃及人的遗产.   4.数学.古希腊的泰勒斯还是一位数学家,他研究埃及的土地测量法后,制定出测量公式.毕达哥拉斯曾游历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吸取了许多先进的东方科学文化思想.相传他和他的弟子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发现许多数学定理,如“勾股定律”等.其实在他之前,两河流域等地的数学家早已懂得勾股定律,毕达哥拉斯可能只是作了验证和普及一类的工作.前3世纪初,长期执教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根据公理、定义制定了一系列计算公式,创立了欧氏几何,成就卓越.   由此可见,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各种形式都以东方文明精华为渊源,而并非其首创.   三、途径渊源   1.商贸.随着希腊历史进入古风时代,希腊人同古老的东方文明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加深.“早在公元前9世纪,优卑亚和爱琴海上的希腊商人同冒险家就已经航海到西亚的西部沿海.他们在叙利亚北部的奥隆提斯河口建立起一个贸易点,开始同两河流域进行直接的商贸活动,不久,这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8]与此同时,由于这时西亚社会动荡,不仅许多物产出口到希腊,也有相当数量的工匠为寻找生路,到克里特岛建立自己的手工作坊,从事珠宝饰品的加工和青铜器制作.   古希腊人还在埃及尼罗河的支流卡络色斯河岸建立了诺克拉底斯城.埃及法老萨美提克一世为争霸的需要,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和海上舰队,其士兵大多是希腊雇佣兵.他还邀请了许多希腊商人在埃及定居,诺克拉底斯城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法老拉美西斯还答应希腊人把这里建成一个纯粹的希腊城,按自己的意愿经营市场.此后,诺克拉底斯就成了埃及和希腊以及其他地中海国家的商业中心.   此外,雅典的皮里优斯港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商港.在频繁的陆路和海上贸易中,古希腊人不仅带回了必需的消费品,还带回了精神产品,即东方的科学与文化.   2.殖民运动.对早期希腊科学文化有影响的还有殖民运动.早在迈锡尼文化时期就曾在爱琴海区域建立起了许多殖民地.随后,崛起于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北非、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建立殖民地.迈锡尼和腓尼基都是以西亚、北非繁荣的文化为基础,以商业、殖民活动为手段传播文明,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对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科学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后,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日渐饱和,耕地不足,出现经济、政治混乱时期.有航海传统的古希腊人迅速熟悉了气候、土壤与本土相似、而人口稀少的其他地区,他们沿爱琴海岸建立殖民地,甚至远达意大利和西西里,并在埃及地中海沿岸和东方的巴比伦建立起贸易中心.最终,希腊的扩张和殖民地使它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吸收和融合了东方文明精髓.   3.战争.古代东西方之间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战争,影响深远的有前5世纪的希腊与波斯的战争、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向西传播了东方文明,使东方文明影响到多瑙河流域和希腊半岛.波斯、巴比伦、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化沿着著名的波斯大道不断传向西方,直达希腊的各个城邦.亚历山大东征时,因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对印度哲学极感兴趣,便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人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此外,亚历山大还在各地搜集科学标本,送回希腊研究,其军队曾用过印度医生.而印度僧人也曾去过雅典传教布道.亚历山大死后,东方文明向西的传播有增无减,范围也更广阔,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东方文明向西方输出的最大港口.同时,战争又需要越来越复杂的攻守器械,这便增添了对新科学和新技术的需求,促进了文化的流动.这些无疑都说明战争也是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   4.旅行.古代西亚、北非的东方文明对欧洲人极具吸引力,促使他们到东方猎奇、探险和学习.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们每到一处都迫不及待地寻求与同行接触.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游遍波斯、埃及、腓尼基、小亚细亚等地,他的力作《历史》中描写了他在东方旅行时的见闻,把东方古国的风俗习惯、文化成果、科学技术等详细介绍到西方,对东方文明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5.宗教传播.宗教是传播文明的特殊载体.犹太人在自己漫长的历史中创立了犹太教,其经典有《摩西五经》与《旧约》.公元前后,基督教在东方犹太教的基础上兴起,并首先进入欧洲希腊语地区.随着基督教的西进,希伯来人的《旧约》被译成希腊文.《旧约》连同东方的宗教思想一起传入西方,使希伯来的文化得以在欧洲传播,成为欧洲文化的又一源头.   综上所述,可知古希腊科学文化固然是古希腊人的杰作,然而它也是西亚、北非等东方科学文化基础上的产物,离开了西亚、北非的古老文明与东地中海特别是爱琴海区域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古希腊科学文化的起源便无法得到完整的解释,这不仅说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有其高度发展的时空、形式、途径渊源,也有力地说明了“文明来自东方”.
这两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我真的没搞懂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明古国)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明古国??? 收藏 查看&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明古国)[bā bǐ lún]
巴比伦(: ?????, Bā: Bābili(m);语标符号: K?.DINGIR.RAKI;: ??????, Bā?: Βαβυλ?ν Babyl?n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原本是一个人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四千三百年前的。(约前30世纪-前729年)位于,大致在当今的共和国版图内,在距今约5000年前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称为“”,是古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指的是和。在这平原上发展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颁布了第一部法典,流传最早的、、药典、等,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外文名??, Bābil时&&&&间约前30世纪-前729年
(大约公元前二十三世纪)一个泥板出现较晚,描述阿卡德统治,有可能表明了巴比伦更加久远的历史。所谓的韦德纳年表说,萨尔贡在“阿卡德前面”建立了巴比伦。(ABC 19:51)另外一个年代较晚的年表也类似地说,萨尔贡“挖起巴比伦坑里的泥土,在阿卡德附近建立与其配对的城市巴比伦”。(ABC 0:18-19)凡·德·米鲁普认为这些资料讲述的可能是年代较晚的国王而不是阿卡德的萨尔贡。
语言学家I.J.盖尔布认为Babil这个名字是对一个更早城名的模仿。黑尔茨费尔德描写了一个在古代伊朗境内的城市(Bawer),Babil这个名字可能是对Bawer的模仿。大卫·洛尔则认为原始的巴比伦与埃利都等同。《圣经》中的《创世纪:十》说:名叫[尼姆罗德]的国王是(巴比伦)的最初建立者。琼·奥特兹(Joan Oates)在她书里的说法——巴比伦的意思是上帝的通路——已经不被现代学者所接受。
在公元前十九世纪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的大片地区被亚摩利人所占据。亚摩利是来自北方地区的游牧部落。他们是闪语族人,和生活在巴比伦尼亚、亚述的阿卡德人一样。但是前者原本不是农民,他们采取着半游牧的生活方式,圈养羊。随着时间的流逝,亚摩利谷物商人崛起,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的几个城邦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最著名的有伊辛(Isin)、(Larsa)、埃什努那(Eshnunna)、(Lagash)和后来的巴比伦
古巴比伦时期
第一个巴比伦王朝由一个名叫苏穆-阿布(Sumu-abum)亚摩利酋长于公元前一千八百九十四年建立。他宣布从邻近的城邦卡扎鲁(Kazallu)独立。亚摩利人和苏美尔人、阿卡德闪族人不同,他们不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土著人。他们来自西边的土地,是半游牧的闪族入侵者。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二十世纪期间,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古亚述帝国强大的国王们干预亚摩利人控制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阿卡德语城邦。可是在亚述人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殖民小亚细亚直呼,亚摩利人终于开始取代南部的土著统治者。
巴比伦控制着周围一小片领土,一直被笼罩在更加古老,更加强大的城邦的阴影下,例如亚述、以栏、伊辛和拉尔萨。大约是一个世纪后,它成为汉谟拉比的短命王朝的首都,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于公元前一千七百九十二年到公元前一千七百五十年之间)。汉谟拉比因把巴比伦尼亚的法律编纂成而闻名于世。这对法学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汉谟拉比统治后,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被称作巴比伦尼亚。平原北部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经被亚述统一。在汉谟拉比死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这个亚摩利王朝对面积大幅度缩水的巴比伦尼亚进行统治,一直维系到公元前一千五百九十五年。在这时候,属于的从入侵。
在赫梯人劫掠巴比伦之后,说着孤立语言的加喜特人从古伊朗西北部涌来,跟着入侵,占领了巴比伦,领导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持续了四百三十五年,一直延续到了公元前一千一百六十年。巴比伦城市在这期间改名为柯瑞狄尼阿什(Karanduniash)。
可是加喜特巴比伦最终成为了他们美索不达米亚同胞——北部的中亚述帝国(公元前一千三百六十五年——公元前一千零五十三年)和东部的以栏——的附庸。在加喜特时期,这两个强权经常干涉、劫掠或控制巴比伦。在公元前一千二百三十五年,亚述王图库尔提-尼努尔塔(Tukulti-Ninurta)夺取了巴比伦的王位,成为第一个统治这里的亚述国王。
据估计,巴比伦在公元前一千七百七十年到公元前一千六百七十年和公元前六百一十二年到公元前三百二十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可能是第一个人口突破二十万的城市。据估计,它城市面积最大时大约在八百九十至九百公顷之间。
到了公元前一千一百五十五年,在亚述人和以栏人持续的侵略下,加喜特人失去了在巴比伦的控制权。然后一个说阿卡德语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本土朝代第一次统治了这块地区。可是巴比伦国力羸弱,是亚述的附庸。它无能的国王无力阻止来自国外的西闪语族移民者进入、开发巴比伦尼亚——公元前十一世纪移民者由阿兰人、苏特人(Suteans)构成,公元前十世纪主要是迦勒底人。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后期阿兰人短暂地统治过巴比伦。
贯穿整个新亚述帝国时期,巴比伦尼亚在亚述持续的统治下或者直接控制下。在亚述的统治期间,巴比伦尼亚经常出现暴动,由迦勒底酋长麦若达赫-巴拉丹(Merodach-Baladan)领导,与以栏人结盟。在巴比伦城被彻底摧毁后,暴动才被镇压下去。在公元前六百八十九年,它的城墙、寺庙和宫殿被夷为平地,碎石被扔到(Arakhtu)。阿拉图是位于早期巴比伦南部边界的海。这一举动震惊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宗教良心。随后,辛那赫里布被他自己的两个儿子谋杀,同时人们向神尼斯洛祈祷,以此来弥补毁城这一举动。辛那赫里布的亚述继承者萨尔哈东火速重建古老的城市,在这里加冕,每年都在此居住一段时间。萨尔哈东死后,巴比伦尼亚留给他年长的儿子——亚述王子沙玛什顺乌金统治。沙玛什顺乌金在因巴比伦民族主义变得狂热后,在公元前六百五十二年对他的哥哥兼主人发动了内战。亚述巴尼拔在统治着国家。沙玛什顺乌金得到了臣服于亚述的民族的帮助,包括以栏人、迦勒底人、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特人和在两河流域以南沙漠居住的。
巴比伦又一次被亚述人围攻,它的盟友骤然垮掉,在饥荒中投降。亚述巴尼拔净化这个城市,庆祝了一个和解仪式,但不冒险与主(Bel)“握手”。一个名叫坎达拉努的亚述总督受到信任来统治这个城市。在亚述巴尼拔死后,亚述帝国因为一系列的小内战而开始解体。(Ashur-etil-ilani)、辛-舒姆-利希尔(Sin-shumu-lishir)和最后的辛-沙-里施昆(Sin-shar-ishkun)三个亚述国王接连统治。可是,巴比伦最后像许多其他近东地区一样,利用亚述内部混乱的状态,趁机脱离了亚述的统治。随后亚述帝国被民族联盟推翻了,巴比伦人见到了另外一个神圣复仇的例子。
新巴比伦迦勒底帝国
在迦勒底国王那波勃来萨的统治下,巴比伦终于摆脱了亚述的统治。他与(Cyaxares)——米提亚人(Medes)和及(Scythian)、西米里人(Cimmerians)的国王结盟,在公元前六百一十二年到公元前六百零五年之间摧毁了亚述帝国。巴比伦因此成为了新巴比伦帝国的首都(有时且有可能被错误地叫做迦勒底帝国)。
随着巴比伦恢复独立,建筑工程的新纪元随之而来。那波勃来萨的儿子(公元前六百零四年——公元前五百六十一年)把巴比伦打造成古代世界的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全部重修帝国的庭院,包括重建(Etemenanki ziggurat)和建造伊师塔门(Ishtar Gate)——环绕巴比伦周围的八个门中最壮丽的一个。柏林(Pergamon Museum)拥有伊师塔门的重建版。原来的伊师塔门只留下了地基和散落的砖。
尼布甲尼撒也对(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的建造有功。传说他为了思乡的妻子(Amyitis)而建造了这个花园。它是否存在存有争议。尽管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考德威(Robert Koldewey)的发掘被认为发现了它的地基,许多历史学家不同意它的位置,也有些历史学家相信它与亚述首都尼尼微的花园混淆了。
迦勒底人的统治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人们不清楚涅里格利沙(Neriglissar)和拉巴施-马尔杜克(Labashi-Marduk)是迦勒底人还是土著巴比伦人。最后一个统治者(Nabonidus)(公元前五百五十六年—公元前五百三十九年)和他的儿子摄政王(Belshazzar)是来自的亚述人。
波斯夺取巴比伦
在公元前五百三十九年,新巴比伦帝国在俄庇斯之战(Battle of Opis)中被波斯国王击败。巴比伦著名的城墙确实是刀枪不入,只有通过城门或者通过幼发拉底河才能进入。幼发拉底河在厚实的城墙下面退潮。河流流入和流出处都配有金属大门,防止有能力潜水且能够游到大门的入侵者。居鲁士(或者他的将军)制订了一个利用幼发拉底河进入城市的计划,命令多批部队停留原地,等候指令。一直等到巴比伦人全国性节日的夜晚(普遍认为是《》第五章里伯沙撒王的宴会),居鲁士部队改变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河道,导致幼发拉底河水位下降到男人大腿中部高或者全干。士兵通过河道在墙下方行进。波斯军队占领了城市内部的外围区域,因此市中心就很容易拿下了。详尽地描述了这一历史事件。《希伯来圣经》里的文章也提到了。
后来,居鲁士下达法令,允许俘虏回家,包括犹太人,允许俘虏在重建神庙。
在居鲁士和后来的波斯王大流士大帝统治下,巴比伦成为了第九辖区的首府(南方是巴比伦尼亚,北方是亚述)。它同样也是学习和科技进步的中心。在波斯阿契美尼德期间,古巴比伦的天文和数学的艺术重获新生,繁荣发展。巴比伦的学者完成了。这个城市是波斯帝国——当时已知世界最强大的势力的行政首都。它在这个地区扮演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重要角色。许多已经做出的重要的考古发现让人对那个年代有了更好的理解。
早期波斯国王尝试去维持(Marduk)的宗教仪式。但是到了时期,过高的赋税和频繁战争的制约导致巴比伦主要圣地和运河的破败,也导致了周围区域的分裂。叛变频繁地发生。在公元前五百二十二年(尼布甲尼撒三世),公元前五百二十一年(尼布甲尼撒四世)和公元前四百八十二年(贝尔-史玛尼(Bel-shimani)和沙玛什-俄日巴(Shamash-eriba))土著巴比伦人国王短暂地恢复了独立。可是这些叛乱相对很快地被镇压下去。巴比伦的城市和领土被波斯人稳固地统治了两个世纪,一直到公元前三百三十一年的到来。
希腊化时期
在公元前三百三十一年,最后一个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三世在中被古马其顿希腊统治者亚历山大大帝击败。当年十月,巴比伦沦陷于年轻的征服者。这次侵略的土著记述指出亚历山大的统治不扰民。
巴比伦在亚历山大的统治下恢复了作为学习和贸易中心的光辉。但是亚历山大在公元前三百二十三年死于尼布甲尼撒的宫殿,随后,他的将军们——瓜分了他的帝国。然后持续数十年的战争马上就打响了,巴比伦又处在纷争的中心。
持续的动荡实质上掏空了巴比伦城。一块年份为公元前二百七十五年的泥板记载:巴比伦的居民被运送到(Seleucia)。这里在建造一座宫殿和以古代名字埃萨吉拉(Esagila)命名的庙宇。随着这次驱逐出境,巴比伦的历史实际上结束了,尽管在超过一个世纪后,人们发现在它的圣殿里仍然举行献祭仪式。到了公元前一百四十一年,在帕提亚帝国接管这片地区时,巴比伦城已经彻底荒芜、无人知晓了。
波斯帝国时期
在帕提亚人及后来萨珊波斯人的统治下,巴比伦(和亚述一样)作为波斯帝国的行省度过了九个世纪,直到公元六百五十年。它一直拥有着它自己的文化和人民。这里的人说着各式各样的阿拉姆语,一直认为他们的家乡是巴比伦。他们文化产物的例子经常能够在巴比伦的,诺斯替曼达教(The Gnostic Mandaean Religion),东仪基督教及里找到。基督教在公元一、二世纪来到两河流域,巴比伦是(Church of the East)的一个主教的所在地直到阿拉伯/征服此地为止。
穆斯林的征服
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扩张中的穆斯林帝国侵略、移民两河流域。伊斯兰化时期随之而来。巴比伦作为一个行省而被同化。尽管阿拉姆语和景教至今尚存(但更多地集中在伊朗北部的亚述人中),但是两者最终被边缘化。曼达主义(Mandeanism)的境遇也差不多。人种上土著的两河流域人、说东阿拉姆语的迦勒底天主教和亚述景教成员直至今日仍然认同巴比伦人/两河流域人/亚述人的身份。
《圣经》的叙述
《创世纪》10:10说:位于(Shinar)的巴别(巴比伦)是(Uruk)、阿卡德和卡耐(Kalneh)的邻居。
巴比伦贯穿整部《希伯来圣经》,包括巴比伦之囚。它也在几部预言书里占有突出位置。在巴比伦失去政治中心地位许多个世纪后,《新约启示录》提到了它。一些学者认为天启文献用它来指代。巴比伦城与建筑成就
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对城进行入大规模建设,使城成为当时世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是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城以两道围墙围绕.外墙以外,还有一道注满了水的壕沟及一道土堤,城内的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铺成,另城有八个城门,其中的北门就是著名的伊丝达尔门,表面用青色琉璃砖装饰,砖上有许多公牛和中的怪物等。巴比伦城被建设得宏伟壮丽,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家,被称为“历史之父”的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城,城内的主要建筑埃萨吉纳及所属的埃特梅兰基塔庙,高达91米,基座每边长91.4米,上有7层,每层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砖砌成,塔顶有一座用釉砖建成、供奉玛克笃克神金像的神庙。据说,这就是《》中人们的语言,致使人们未能造成通天的。城内古建筑精华之一的“女神门”,高12米、宽近20米,门墙镶嵌着形象生动的釉彩,还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引人注目的人与搏斗的石刻雕像。
被列为古代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新巴比伦王国国王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兴建宏伟的城市和,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相传,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为了发展旅游业,1978年,伊拉克政府制定与实施了一项修建巴比伦的计划,在遗址上仿建了部分城墙和建筑,在城内修建了,陈列出土的巴比伦,其中,犹以一块高逾2米的黑色闪绿岩石碑的复制品最为珍贵,石碑的上是镌刻将权标授予汉穆拉比情景的精致浮雕,下半部则为用记载的《汉谟拉比法典》全文。这部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领导制定的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现保存在的卢浮宫博物馆。此外,伊拉克政府还在巴比伦遗址和市内仿古重建了宁神庙和空中花园,修葺一新古城的淡蓝色城墙高数丈,重现了这座古城昔日的。
梦幻般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古巴比伦王国在著名的国王(公元前)的统治下曾经繁荣一时。但是直到新巴比伦王朝,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才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人们相信传说中的空中花园是由(公元前604年~562年)建造的。据传,尼布甲尼撒为了取悦于其在米底亚长大并对山景怀有深厚感情的王后或者是妃子而建造了空中花园。
虽然对花园最详尽的记述是出自Berossus 和 Diodorus Siculus等希腊历史学家笔下,但巴比伦的历史记录却对此事只字未提。尽管在尼布甲尼撒时期存留下的各种书写板上发现了对他的宫殿、巴比伦城以及巴比伦的城墙的种种描述,但这些书写板上却没有一处提到过空中花园。甚至那些对空中花园进行过详细描述的历史学家们也从没有亲眼目睹过它们。现代历史学家争论说:当的士兵们到达了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并看到了巴比伦时,他们深为(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当他们后来回到的家乡时,带回了有关美索不达米亚的令人惊叹的花园和椰子树……、有关尼布甲尼撒的宫殿……以及有关巴别塔和金字型神塔的各种故事。是诗人和古代历史学家的想像力把这所有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制造出了之一。
直到二十世纪,围绕着空中花园的一些不解之谜才被揭示出来。在得到关于花园的地理位置、,和真正面目的最终结论之前,们仍在努力地收集足够的证据。
与一样,考古学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事实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园的古人也只是从别人口中听回来,并没有真的看过,到底空中花园是否纯粹是传说呢?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
巴比伦空中花园遗址一般相信空中花园是由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公元前562)为了安慰患上思乡病的王妃(Amyitis)(又译伊斯),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乡而兴建了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在公元前600年建成,是一个四角椎体的建设,由沥青及砖块建成的建筑物以拱顶石柱支承着,台阶种有全年翠绿的树木,河水从空中花园旁边的人工河流下来,远看就仿似一座小山丘。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Euphrates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如图所示的输水设备,不停地推动连紧着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米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n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的,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古巴比伦 - 文化成就
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产生过饮誉世界的两河文明,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巴比伦文化,曾与古代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和埃及文明比肩齐辉。
古巴比伦时代的科学以和最为发达,计数法采用和六十进位法。六十进位法应用于计算周天的度数和计时,至今为全世界所沿袭。在代数领域,古巴比伦人可解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在天文学方面,则已知如何区别,还将已知的星体命名。当时的历法为太阴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一昼夜分为12时,一年分为354日。为适应地球公转的差数,已经知道设置闰月。古巴比伦人在观测方面的长期积累,使后来的新巴比伦人能预测日月蚀和行星会冲现象,并进一步推算出一年是365天6时15分41秒,比近代的计算只多了26分55秒。
在古代并非中国一家独有,古巴比伦的上也有乘法表。但汉字(包括)单音节发声的特点,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后来发展起来的珠算口诀也承继了这一特点,对于运算速度的提高和算法的改进起到一定作用。
及至公元前18世纪,古王朝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公元前1792—前1750年)编纂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部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法典,将楔形文字和浮雕刻在一个2.25米高的石柱上。这部法典详细规范了国王、奴隶主与自由民、奴隶之间的阶级关系,还规定保护孤寡等。这不仅具有进步性的历史意义,而且堪称人类社会领域的开先河之作。
在巴格达以南约90公里的希拉市附近的幼发拉底河河畔,有古巴比伦城的遗址。从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巴比伦一直是西亚最繁华、最壮观的都市。特别是在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王朝,新巴比伦城进入鼎盛时期。据史书记载,尼布甲尼撒二世扩建的新巴比伦城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0公里,外面有护城河和高大的城墙,主墙每隔44米有一座塔楼,全城有300多座塔楼,100个青铜大门。城内有石板铺筑的宽阔通衢,还有90多米高的马都克,兼有幼发拉底河穿过城区,上有石墩架设的桥梁,两边有道路和码头,其恢弘壮阔可见一斑。国王宫殿奢华至极,宫墙用彩色瓷砖和精美狮像装饰,宫中还以“空中花园”装点,古称“”。这座方正的“空中花园”周长500多米,建在23米高的人造山上,园中遍植珍奇花木,宛如人间仙境。新巴比伦王宫的“空中花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历史上,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的。和底格里斯河就象两条生命之藤,伸展在荒凉和干旱的沙漠地区,在今天伊拉克一代联袂合作,塑造了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这里,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也就是人们习惯所说的“”。
考古发掘已经证明,是距今6000年到公元前500年两河流域一系列城市文明的总称。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风格类似或迥异的城市如繁星点点,点缀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这个历史舞台上,和后来各支闪米族入侵者象走马灯一般依次扮演着创造文明的主角,共同奏响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辉煌的乐章。当我们重新翻开历史,那一幕幕历史的悲剧便浮现在眼前。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及乌尔第三王朝不同。汉穆拉比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 的。国王独揽政治、、外交、司法和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
设总督,在较大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 的官员,小城市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尔等)获得一定自治权,城市商人鉴督从富裕商人家族中选出,任期1年,负责税收、开凿、城墙修筑、公共和码头的管理等。
汉穆拉比的对内政策基本是伊新 拉尔沙时期城邦政策的延续。统一过程中,汉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远交近攻,灵活变动结盟关系,为统一两河流域总目标服务。古巴比伦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1.阿维鲁,为全权,上层是统治阶级,下层多是纳税、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农和。
2.穆什钦努,为依附于王室土地的无权自由民,古巴比伦时代还存在其他类似穆什钦努的依附阶层。
3.都(男奴)和阿姆图()是奴隶阶级。汉穆拉比时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为三类:
1,“供养(维持)宫廷之田”;以供职为条件所授份地;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所授份地。以供职为条件领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业代理人、高利贷者)等。士兵列都、巴依鲁以服军役而领有王室份地。其份地可由其成年儿子?承,但仍以服军役为条件;拒?或雇人代其服军役者处死刑。
2,“纳贡人”;指领有大部分王室土地是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的份地的人,受王室的剥削和控制,其份地亦不得买卖、抵押或传于女继承人。
3,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伦社会还存在神庙土地、及私人土地。汉穆拉比法典和考古发现的契约文书及其他文献材料证明: 私有土地占相当数量,和雇佣关系已普遍流行。地租一般是收成的1/2或1/3。果园、菜园的地租为收成的2/3。
土地价值随灌溉用水的供应情况而异,有的供应灌溉用水的园圃地租高达收成的3/4。高利贷业甚为活跃,神庙和酒店同时经营高利贷业。高利贷业的活跃促进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债奴被称为基萨图。在家庭和方面,还保存父权和夫权的家长制残余。父家长可将其妻或子女卖为奴隶或使之变为债奴,子女须为其父家长杀害的他人子女抵命。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导致债务人的反抗。汉穆拉比之后即爆发了反债务奴役的斗争,导致国王发表。这也是古巴比伦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祭司是神庙的侍奉人员,负责主持祭祀活动、节庆典礼,念咒祈祷,占卜等。他们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一个最特殊的阶层。
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的神,都供在庙里。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地的庙宇也多得数不清。据统计,考古学家仅在苏美尔遗址就发掘出了3500座庙宇!
美索不达米亚人注重现世的祈福和享乐,建造神庙是为了祭祀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关系,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一国之中,庙宇往往是仅次于王宫的最好建筑。对修建神庙,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钱。希罗多德在他著作中描述的通天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神庙。
既然神庙多得数不清,祭司作为神庙的侍奉人员,数量自然惊人。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显赫。
在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王权受到三种限制:法律、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势力。国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权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在老百姓眼里,人君如果不从祭司手中获得,就不能称之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君王时,一般都有庄严隆重的仪式。在这种神权政治下,祭司拥有极大的特权。
而且,祭司是国家一支重要的。他们控制和管理着神庙里的财富。由于宗教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聚敛的财富无以数计。国王一般划拨一部分土地作为庙产,并指定区域献租纳税。对外战争如果获胜,战俘和战利品优先送达的地方就是神庙。加上国民竞相敬献的各类供品,神庙里不仅充满了食品、蔬菜、水果,而且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祭司作为财富的管理者,他们出租土地、经营钱庄、参与,使神庙的财产不断增值。因此,祭司因神得财,因财得势,成为社会的特权阶级。
祭司多出于名门望族,职业是世袭的,其称号也代代相传。他们还往往是国家少数垄断了文化知识的人。在神庙开设的学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师,通过教育对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垄断思想的阶层。
祭司也分不同的等级,高级祭司负责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普通祭司按等级各司其责。比如、那努负责领唱圣歌,尼撒库负责主持,那姆克负责清扫,巴努负责驱魔仪式。另外还有专门从事占卜和解释预兆的祭司,他们负责求神问吉、看相、占星预卜等。巴比伦的学校产生于何时,尚无定论。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的马里城(Mari)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被认为是根据考古发掘所知的最古老的学校。“它包括一条通道和两间房屋,大间房屋长44英尺,宽25英尺;小间面积为大间的三分之一。大间排列着四排石凳,每条可坐1人、2人或4人,共容45人;小房排着三排石凳,共可容23人;很似学校课室。两房四壁无窗,从房顶射入光线。房中没有讲课的讲台或讲桌,却放着许多学生的作业泥板。墙壁四周的底部安放着盛有泥土的浅浅水槽,好似是准备制作书写用的泥板的。附近摆着一个椭圆形的陶盆,可能是储放清水以便和泥制造泥板的,或则是放置书写用具的。地面上装点有很多亮壳,好似是教授计算的教具。这所房舍靠近,不靠近寺庙;刚好别处发掘的的储存场所也是近宫而不邻寺的;有人推断这是古时的学校。”
两河流域的学校以培养文士为目的。文士分为高级文士和低级文士。前者充任官员,后者则从事各种职业,如公证人、掌印员、及登记员、军情记录员、缮写员、计算人员、,等等。
在古代两河流域,考古发掘了大量泥板书。这些泥板书标明的最早日期是大约公元前3000年,是用苏美尔人的书写的。在此后的1000年间,象形文字发展成为楔形文字,广泛流行于,巴比伦人、、人和波斯人均使用它。这些考古发现的资料大多是宗教方面的文章 或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文献,如契约、记录、文职人员的报告、法律、条例、等。还有一些资料是关于数学的,虽然当时两河流域的数学比的数学水平高得多,但这些数学问题和古埃及一样,涉及的都是一些实际问题。在晚些时期的数学记载中(即波斯和塞琉西时代),就有了一些以及关于和占星术的计算步骤了。很明显,两河流域学校存在的目的是给不同类型的未来官员提供高级教学。
约公元前2000年的一篇苏美尔文描述了当时学校的生活。该文后来被多次抄写,所以可以推断出它的描述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从此文多次使用阿得语来看,可判断是由一名阿得族的学生所写的,但全文还是用苏美尔文写成的,因为当时苏美尔文是学术语言,其地位相当于后来的拉丁文。学生早上来到学校,自带午饭。校长是“学校之父”(schoolfather),有一名教苏美尔文的教师和一名教算术的教师。上课的形式是抄写已有的泥板书。学习的科目有苏美尔文、算术和簿记。学校实行严格的纪律,执行纪律的人有一名勤杂工、一名教师和操场监管人。学生常常在一天内由于不同的过错要遭受几次鞭打,这些过错包括早上迟到、上课讲话、未经许可就起立或离开校园等。直到晚上,疲惫不堪的学生才能走回家,向父亲汇报自己一天的情况(父亲一般都是官员)。晚饭后早早上床睡觉,以保证第二天早上精力充沛。有时候,教师还会被请到家里,通常是由于做父亲的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最杰出的书写者和有知识的人,希望他比其他同学甚至比那些贵族出身的同学更优秀。
公元前2000年的智慧之家(the House of Wisdom)是两河流域实施高水平教学的场所,入学者是已毕业的文士,这里从事的研究也是高水平的。然而,两河流域的学校不同于后来的学校,其所谓高深知识也是侧重应用价值,而不是面向理论探索。以数学为例,理论推测并没有获得充分发展,大批论文涉及的是具体问题。
巴比伦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其教育也是早于其他国家的。“甚至可以说,它早于埃及,至少是与埃及约在同时而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当然,其高等教育还是相当模糊的。每年春天,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与就在两河流域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一个流传到今天的,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形:一位巴比伦国王的祖先梦见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诉他,洪水就要淹没大地,来惩罚人类的。因为他一向对神十分虔诚,所以神要搭救他。这个人听从神的吩咐,造了一只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还带了几只动物和一些种子。没过多久,乌云布满天空,黑暗笼罩了大地,狂风暴雨袭来,滔滔洪水淹没了一切生命,只有那只方舟在茫茫无边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风住了,河水平静下来。这时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动物放出方舟,将种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开始了。这个传说很有可能是根据圣经里记载的诺亚方舟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一个叫诺亚的人按照的命令造了一只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过了水灾。当洪水退落的时候,诺亚放出一只。不久,鸽子衔着一片新拧下的橄榄叶子飞回来,使诺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万物又恢复了生命。后来,西方人就把鸽子和作为和平的象征。
的《》在这卷书中详细记载了洪水毁灭世界的情况。即古巴比伦时代的神话,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早的叙事就是《》,神话人物有:伊休坦、女神伊什干等。其中也有传说的出现。
巴比伦文化多继承苏美尔—阿卡德文化,神话则更是如此。由于两河流域国家的统一,也逐步趋于一致。在阿卡德王国时,天神安启改称,都姆兹改称坦姆兹,埃阿神与安启共用。巴比伦王国时,宗教表现为多神崇拜和一神崇拜。天神安努、地神埃阿、大气神恩等仍为主神,此外也有月神辛、太阳神,农神坦姆兹和(即印娜娜),其它的神统称为安努那基。但是,由于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巴比伦城成为王国首都,为表现王国的统一,这时出现了许多表现巴比伦保护神玛尔都克和反映帝王业绩的颂歌,其主要代表作品即是《》和《咏吉尔伽美什》。“巴比伦之囚”缘起于公元前601年。这一年尼布甲尼撒再度与埃及交战,结果折翼而返。从公元前601年到公元前604年一直臣服于尼布甲尼撒的犹太国王,便趁机脱离新巴比伦,投向了埃及的怀抱。尼布甲尼撒在听到犹太国王投降的消息之后,大发雷霆,发誓要踏平耶路撒冷。公元前598年底,投降埃及的犹太国王死去,他的儿子即位。尼布甲尼撒认为进攻犹太王国的时机已到,亲自率领大军攻向耶路撒冷。经过两个多月的围攻,在犹太内部亲巴比伦派的推动下,犹太国王带着所有的大臣一起出城投降。尼布甲尼撒废黜了约雅斤,封约雅斤的叔叔为犹太王,并为其改名,让他宣誓效忠新巴比伦王国,不得反叛。然后下令将犹太王室的大部分成员和犹太的能工巧匠一起押往巴比伦。临行前,又下令部下对耶路撒冷的神庙进行洗劫。
公元前588年,埃及向巴勒斯坦地区发动了进攻。犹太国王西底家和这一地区其他臣服于新巴比伦的小国,这时纷纷起来响应。不久,尼布甲尼撒又一次率新巴比伦军队对耶路撒冷发动了第二次围攻。这次围攻历时18个月。由于饥荒和内部分裂,耶路撒冷终于在公元前586年陷落。尼布甲尼撒对一反再反的犹太国王无比的痛恨,下令在犹太国王西底家的面前杀死他的几个儿子,然后又剜去了西底家的眼睛。当已经双目失明的西底家押到尼布甲尼撒面前时,尼布甲尼撒对他说:“这就是你们背叛我的下场!”然后下令用铜链锁着西底家把他带到巴比伦去示众。耶路撒冷全城被。城墙被拆毁,神庙、王宫和许多民宅被焚烧。全城的居民几乎全被掳到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
对犹太人来讲,沦为“巴比伦之囚”是一次惨痛的经历。犹太的文学,对尼布甲尼撒对耶路撒冷的围攻和“巴比伦之囚”的记述,都保存在《圣经·》中,尼布甲尼撒在那里被说成是上帝惩罚犹太人罪恶的工具。18章 19章1~9节
18章第2节 他大声喊着说:“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成了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注:或作“牢狱”。下同),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
18章第3节 因为列国都被她邪淫大怒的酒倾倒了。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地上的客商因她奢华太过就发了财。”
18章第4节 我又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我的民哪,你们要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
18章第5节 因她的罪恶滔天,她的不义, 神已经想起来了。
18章第6节 她怎样待人,也要怎样待她,按她所行的加倍地报应她,用她调酒的杯加倍地调给她喝。
18章第7节 她怎样荣耀自己,怎样奢华,也当叫她照样痛苦悲哀,因她心里说:‘我坐了的位,并不是,决不至于悲哀。’
18章第8节 所以在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就是死亡、悲哀、饥荒。她又要被火烧尽了,因为审判她的主 神大有能力。
18章第9节 地上的君王,素来与她行淫,一同奢华的,看见烧她的烟,就必为她哭泣哀号。
18章第10节 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说:哀哉!哀哉!巴比伦大城,坚固的城啊!一时之间你的刑罚就来到了。
18章第11节 地上的客商也都为她哭泣悲哀,因为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了;
18章第18节 看见烧她的烟,就喊着说:‘有何城能比这大城呢?’
18章第19节 他们又把尘土撒在头上,哭泣悲哀,喊着说:‘哀哉!哀哉!这大城啊!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她的珍宝成了富足,她在一时之间就成了荒场!
18章第21节 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举起一块石头,好像大磨石,扔在海里,说:“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猛力地被扔下去,决不能再见了!
希伯来文的巴别,或希腊文的巴比伦,意思都是混乱。巴别是宁录之父古实所建。按照历史,宁录发明了宗教偶像的敬拜系统。尼布甲尼撒将巴别扩大,巴别就成了旧约圣经中闻名的巴比伦。在尼布甲尼撒王的领导下,巴比伦人毁坏了神的殿,并且夺走了殿中事奉神的圣别器皿,(但一1~2,王下二五8~9,14~15,)。旧约祭司以斯拉将这些器皿带回耶路撒冷,摆在重建的殿中。(拉一7~11,五14,六5。)因此按照圣经的思想,巴比伦是邪恶之地,因为她毁坏了圣殿,掳掠了神的百姓和圣别的器皿。
圣经旧约中多次提到巴比伦或米索博达米亚,在圣经中至少确定巴比伦是:
1 巴别塔的建立地
2 亚伯拉罕家族的故乡(迦勒底的吾尔)
3 消灭并掳掠犹大国的国家
4 旧约先知但以理所在的国家
5 被掳掠的以色列民需要脱离的国家
巴比伦的预表
彭伯(G.H.Pember)的著作和希斯录(Alexander Hislop)所著《两个巴比伦》一书都说,每一种异教都渊源于巴比伦宗教,没有一种例外。宁录所发明的宗教已经遍布于全世界,甚至到达印度、中国和日本。因此基督徒将启示录的巴比伦预表作为宗教。也有解经家称作为宗教的天主教为宗教巴比伦。
此外从圣经启示录的描述中,圣经学者认为物质巴比伦是罔顾生命,凡事以商业原则行事的源头。圣经也多次直接将巴比伦隐喻为神的仇敌撒旦。
圣经预言的巴比伦结局
圣经启示录十八章二节说到物质巴比伦的倾倒。这节说,“他用强有力的声音喊着说,大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的居所,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并各样污秽可恨之鸟的巢穴。”在十四章八节有一位天使说,“大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而在圣经启示录十九章,基督喊出了同样的话。这指明巴比伦有两次倾倒,就是宗教巴比伦的倾倒和物质巴比伦的倾倒。宗教巴比伦的倾倒要发生在大灾难的初期,而物质巴比伦的倾倒要发生在大灾难的末期。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孤独的根号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