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很感人的电影,住在山里很贫穷的一家人,为了让孩子上学不惜一切回巴黎,孩子眼睛瞎了,只能换掉,父母都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黑幼龙先生素有“华文卡内基之父”美誉,拥有卓越成就的他,认为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功不在于自己所取得的名望、地位和金钱,而在于自己用“慢养”的方法,教育出四名优秀的孩子。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从两本书中可看出,黑幼龙夫妇也曾经历过孩子叛逆、不听话、行为最恶劣的岁月,小孩也不是一般人眼中的“好”孩子。经过20多年的耐心“慢养”,孩子都成家立业了,他们每一个人在工作及家庭上,都有不错的生活,黑幼龙的“慢养”教养方式,终于有了丰硕的收获。而在黑幼龙全家每个家庭成员的叙述中,读者也体会到一种浓厚的亲情。从黑幼龙全家每个人的叙述中,读者也能体会到一种和谐家庭的凝聚力,以及每个人身上所具备的积极、乐观的感染力。
相关知识链接: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孩子长大后,最怀念父母的不是汽车、房子、财产,甚至不是念最好的学校。
他们最怀念父母的是,父母帮助他们培养了好性格。”——黑幼龙
怎样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请阅读黑幼龙一家的精彩故事。
温暖一家人,20年风雨兼程,相依共度。
乐观一家人,从困难重重到幸福成功,从未放弃低头。
精彩一家人,六人性格各异,都活出斑斓色彩。
1、良好的性格是孩子一辈子取之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学校不教的“人际沟通课”,恰恰是孩子走入社会后最有用的内容。图书市场上缺少这样有针对性的亲子教育书。
2、这本书被誉为“最好读的育儿经历/最励志的成长故事/最温暖的家庭情感”,曾在2006年创造了台湾畅销的极佳销量。
爱要小火慢炖&&&
自从慢生活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以后,慢成了都市中人追求的生活品质。刚刚看到一本讲家庭教育的书,书名就叫《慢养》。第一时间想到,急于求成的中国家长们,会接受这样温和平缓的教育理念吗?恰好有本同类型的亲子教育书,封面大字号的标题写着:一岁就上常青藤。可想而知,这样金光闪耀的速成式招牌,将会更加吸引父母们的眼球。前些日子看湖南卫视的快乐女生选拔,报名选手清一色是90后的小女孩,个个举手投足透着成熟自信,十五六岁的青涩年纪,已经是舞台上耀眼的明星,慢养,一切还来得及吗?
细细读了一遍,才发现这本书书如其名,它是需要慢火烘制,回味咀嚼的。就像炉子上一锅老火汤,急不得,躁不得,烦不得,要沉住气,耐下心,方能领略其中真义。
作者是卡耐基培训的主讲人,台湾著名培训师黑幼龙先生。多年的培训经验,使他拥有良好的沟通力和举重若轻的处世态度,直接受益者当然就是他的四个子女。他说,回首来时路,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孩子长大后,最怀念父母的不是汽车、房子、财产,甚至不是念最好的学校,而是父母帮助他们培养了好性格。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性格即命运,如果没有打下好基础,孩子的人生注定是条坎坷路。
在他的观念中,没有什么育子宝典可循,只是尽一个做父亲的本分,让家更像一个家。在职场中,他叱咤风云,指挥若定,绵里藏针,收放自如。回到家中的小天地,又是一位模范丈夫,每天穿着灰不溜秋的宽松T恤和肥腿裤,挎上菜篮去市场和小贩讲价。
无论外面工作如何忙碌,黑先生始终记得,回到家,就要完完全全属于妻子儿女,他说:我的家人晚上十点要上床睡觉,太太早上要早起上班,小孩要上学,所以,我绝不能把工作带回家去。
“家是一个同心圆。个人,夫妻,孩子,工作,由小而大,一层一层成为彼此间的紧密联系,既有相同的生命印记,又能保有每个人独特的本质,也造就了精彩有趣的家庭。”
这段话令我唏嘘良久。
做他的儿女是幸福的,二儿子立国从小顽劣异常,做过无数令父母头疼的事情,包括差点点着邻居的汽车,到超市里顺东西被抓住,成绩平庸落后,基本可以算是个“问题少年”。面对这样难以管教的孩子,黑幼龙并没有施以高压棍棒,或是干脆听之任之,他相信,孩子都会因为好奇而做错事,为人父母最重要是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会支持他,即使他犯错,只要改过,爸妈对他的爱永不改变或减少。
事实证明,这样的无功利性的慢养教育是成功的,长大后的立国,成为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那一年,他才只有29岁。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在名校外通宵排队等候报名表,酷暑中汗流浃背地骑车带着孩子奔走于各个补习学校,倾盆大雨里等在校门口,自己淋个透湿也要为孩子遮上一把伞,舍不得吃穿供孩子受最好的教育……
其实每个父母都不知子女将来的成就,他们只是尽量“给予”,不求“回报”。
弦子和迪克牛仔合唱过一首歌叫《老爹》,很感人的歌词:嘿亲爱的宝贝,吃饱了没,外面是个混乱的社会,小心点不要吃亏,成就它固然可贵,工作可别太累,健康开心才更珍贵。千山万水,只要你能更快乐地去飞,那是我最大的安慰,因为你是我的宝贝。
世上最宝贵的东西都是无形和免费的。比如父爱,且让我们学会珍惜。
马英九、金韵蓉倾力推荐:
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黑幼龙先生对待孩子的那份细致、那份耐心,也为之深深感动;从黑家所有家庭成员的叙述中,我看到了一个其乐融融、温暖倍至的家,以及每个人身上所散出的积极、乐观、正向的力量。这或许就是“慢养”的魅力吧!——金韵蓉(著名芳香疗法专家、心理专家)
黑幼龙,现任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美国罗耀拉大学硕士。曾任休斯飞机公司经理、宏暮电脑公司副总经理、光启社副社长。1987年引进全球知名的企管训练课程“卡内基训练”,帮助企业发挥人力资源潜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前言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黑幼龙
作者序慢养,找回家庭的生命力黑幼龙
一、打开家的时空胶囊
孩子,一生最美的祝福
不同时代的成长密码
战乱儿女VS草莓族
父母个性VS孩子本性
一起走过家的黑暗期
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支持与包容
念北一女的笨小孩
黑家的慢养教育
喷水池边的家庭会议
二、家是同心圆
心谈、谈心——讲话请看我的眼睛
慢半拍的父子档
哥哥叫你吃大便,你要吃吗?
别惹我妈,小心她会开枪!
摔跤队队长
不良少年变爱心医师
地下道的街头艺人
爸爸,我原谅你
爱美女孩变台佣
我永远为你祈祷
国王与我——立行的明星梦
性格决定命运
不准吸毒、不准发生性关系
三、孩子给父母的礼物
一没有猜忌的手足之爱
一如果能大声说出——我爱你
人生就是要精彩
一当垃圾车司机有什么不好?
有个女儿真的很好
我挺你,挺到底
全家一起去旅行
四、当我们卡在一起:黑家的卡内基
危机就是转机
你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
卡内基的神奇魔力
那一天,父亲许下心愿
用实力取得权力的接班人
当儿子变员工
五、父母给孩子的礼物:迎向人生的传家宝
孩子的自然律
父母的魔法棒——赞美的力量
独特性:孩子最大的财富
启发孩子勇于选择的智慧
家,永远都在
家是爱,爱是慢慢养出来的
六、黑立言篇
像父亲,真好
老爸要换工作,你们意见如何?
持枪守夜的铁面酷妈
寻找自己的舞步
人生尝鲜,打工为先
秀出自己的特色
父亲的销售力
爱要说出来,才算数
当老爸变成老板
让家变成+
七、黑立国篇
神奇的生命大逆转
黑羊顺手牵羊
卡内基奶奶力挺的叛逆少年
摔跤场上的转折点
好人缘才有好机会
拦截飞机,逃命去!
当家生病了
二十九岁当院长
我选择的婚姻
生命的火种
八、黑立琍篇
九、黑立行篇
十、信纸传情
十多年前我到哈佛大学研读。有一位教授在课堂里向我们大家说,前几天他儿子来跟他商量,请他帮忙垫缴大学下学期的学费。这位教授就拒绝了,而且还演出当时的场景:
“NO,NO”。
大家都笑了。但我却颇有感触。
我当时在想,如果这位教授向一群中国父母这样说,他们可能会觉得教授的脑筋有问题。哪里有儿子的学费都不肯出的道理!
当时我就觉得我们中国人的父母,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父母。只要我们付得起,我们愿意把最好的东西给予子女。让他们念好学校可能是对他们最好的。
也不过才几年的光景,很多父母发现,年轻人想成功,还需要培养自信,提升热忱,改进人际沟通的能力。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求学阶段中最缺乏、最疏忽了的项目。我们的孩子都在补习,都在准备考试,都一心一意要进名校,只要考试不考的项目,像自信、沟通等,没有人会花时间、精神去加强。
关键的是,开始工作后,最需要的就是沟通。
哈佛大学的教授,也是《情绪智商》一书的作者认为,成功百分之八十在于EQ,也就是自信、热忱、沟通、人际关系。IQ只占百分之二十的影响。
约二十年前我在台湾推动了青少年卡内基训练。很多父母发现他们的孩子参加了后变得更有自信,对别人更有热忱。而沟通能力与人际关系的改进与他们的学业相辅相成。很多原来相当退缩、内向、害羞的孩子,参加了卡内基训练后,简直有脱胎换骨的改变。有些父母看到他们孩子的改变,会激动得掉泪。
我有四个孩子。一共有十个孙子、孙女。回首来时路,我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孩子长大后,最怀念父母的不是汽车、房子、财产,甚至不是念最好的学校。他们最怀念父母的是,父母帮助他们培养了好性格。
良好的性格是他们一辈子取之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好性格会陪伴他们一生,让他们在工作、家庭、社会方面好好过一生。
卡内基训练的目标就是帮助家长和子女培养好性格。性格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句话还真有道理。
一起走过家的黑暗期
那时候,我们的小孩真的不是一般人眼中的“好”小孩,他们常常争吵,功课也不好,那段低潮是我们家最大的黑暗期;我甚至会沮丧的想,怎么我们的家庭和生活竟然会这样一塌糊涂!
许多父母会觉得奇怪,同一个父母生的,孩子的个性为什么完全不一样?也有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经验或期待,加到孩子身上,但这其中的差异是我们必须要小心处理的。父母生长的年代、甚至兄弟姊妹出生的环境,在食衣住行上的条件都不同,不能以同一个标准来要求或看待,这样对小孩很不公平;像我父亲是军人,我在很贫穷的家庭环境长大,所以我会很节省、很节约甚至不肯花钱,但我的小孩不一样,他们也会想要名牌,想要穿Polo的鞋子、衣服,这些都是我觉得不需要、不应该花的钱,但单单以这一点来要求小孩,就会造成我们父子间的摩擦和不愉快。
其实我们不应该用现在的状况来判断孩子将来的好坏,现在小孩功课可能很好,但不一定保证孩子未来就会功成名就,而现在也许孩子功课很烂、留级或甚至可能交了一些坏朋友,但将来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很杰出的人,不要现在就替自己孩子的一生下定论!孩子的教养应该要慢慢来,给他们多一些空间,让他们慢慢形塑自己的人生蓝图。
当年我们住在美国的三户邻居一起来抗议,对我说:“你们的孩子真的太差劲了,说下流的脏话,给我们的孩子们听到非常不好,还把狗大便丢到我们院子里,跟你们当邻居真是羞耻,我们知道对这样的孩子很难管教,但你们还是该尽力!”那时我真的很生气!现在二十年过去了,四个孩子都念了好学校,毕业后也都有不错的工作,拥有自己的人生,我有时候会反复思考,当年说我的孩子们是流氓、是坏孩子的邻居,他们自己的小孩现在不晓得怎么样?人生真是变化莫测,而孩子们的教养空间又何其大!
回想起来,公平客观来说,那时候,我们的小孩真的不是一般人眼中的“好”小孩,他们常常争吵,家里天花板都快被掀掉了,功课也不好。老二立国在外面跟同学打架,女儿叛逆期,念小学就忙着化妆、谈恋爱;严格说起来,那段低潮是我们家最大的黑暗期,我甚至会沮丧的想,我和太太已经这么辛苦打拼了,怎么我们的家庭和生活竟然会这样一塌糊涂!
那时我们刚开始经济状况不是很好。老大黑立言十六、七岁的时候在炸鸡店打工,因为他没有车,所以晚上十一点我们就到打工的地方去接他,有一回奶奶跟我一起去,坐在车上看黑立言还在那儿拖地,奶奶就心疼的说:“哎呀,回家叫他不要做了,别打工了!”我当然也心疼孩子,也理解我妈妈对孙子的关心,但我告诉自己要忍住,让黑立言自食其力,打工的钱他可以留起来自由运用。老二黑立国也曾经在迪斯尼乐园卖冰淇淋,他说要自己赚念书的钱,当然一样由我们接送,我觉得他得在大太阳底下晒很久、真的很热,但也一样忍住不舍,没有跟他说:“算了吧,别做了,我们又不缺那个钱!”
很多父母和我一样,我们常担心小孩吃太多苦、太累,但有时候真的要克服那种心理障碍,第三及第四个小孩立琍和立行,后来因为家里环境改善,就没有打过工,只有女儿立琍曾经到银行玩票性质体验打工。如果要问我,这些打工经验对孩子后来有没有产生影响,答案是肯定的。立言和立国他们后来在人生中的一些决定,例如工作、生活都比弟弟、妹妹要来得谨慎小心。
我自己在美国读书时,也曾经打过工,负责饮料、香烟那种贩卖机的补货收钱,有时候我会带孩子一起去,让他们帮忙。黑立言曾经有一次在卡内基情绪分享的课程中说,他跟我们一起去做贩卖机的补货和收钱,看到妈妈把东西拆下来,在一旁奋力的清洗,他觉得很伤感,想到自己在美国念书,花家里很多钱,还让妈妈这么辛苦做清洁工的工作……黑立言会有这样的情绪,也是因为长大的过程不同,才有这样的感受。
现在也许孩子功课很烂、留级或甚至可能交了一些坏朋友,但将来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很杰出的人,不要现在就替自己孩子的一生下定论!孩子的教养应该要慢慢来,给他们多一些空间,让他们慢慢形塑自己的人生蓝图。
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支持与包容
最近台湾兴起一阵“慢活”风潮,其实教养孩子也要“慢养”:和孩子抱一抱、和孩子谈一谈、相信孩子、等待孩子,父母要转向孩子,孩子要转向父母,孩子是慢慢养大的。
以开放的方式和孩子们相处,不代表我对孩子的教养什么都不做,完全放任。
举例来说,一九八四年的奥运在洛杉矶举行,孩子们不晓得那来的消息,知道奥运的闭幕式在征求高中生表演霹雳舞,他们就和邻居的一个男孩一起去报名了。
那时候他们都没有驾照,所以我们得开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高速公路,送他们到洛杉矶的一个运动场练舞,而练习常常到晚上十二点才结束,这样的练习持续了三、四个月,我们就这样天天接送。奥运闭幕的时候,电视转播还真的有他们表演霹雳舞的画面,虽然只出现短短几秒钟,但全家都好兴奋喔!我现在回想,觉得那时可以这样全然支持他们练霹雳舞,还真不知那来的劲,来回接送他们却不以为苦。
小儿子立行念六年级的时候,突然告诉我们,他迷上了潜水,那时他还不到规定的年龄,不过他自己跟教练不断沟通,坚持自己想学,教练在测试他的反应后才答应,我们也决定支持他。潜水课程必须要有潜水衣、背氧气筒、戴头盔的全身装备,凌晨四、五点,天还没亮就要开船出海练习,我们每天早上摸黑,睡眠不足的载着他到教练海边的办公室,教练先教他们各种在海底时用来求救、沟通往上、往下等各种手势,然后才正式下水;立行后来告诉我,其实当他在海上准备要潜水时,心理还是有些害怕,但对我们能够支持他参加潜水,他真的非常开心。
我们对孩子们的爱,不会因为他们功课不好、行为稍微有点凸槌而改变,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和兴趣,如果我们可以支持,就会尽量协助完成。黑立琍从小文笔就好,因为表现杰出,老师邀请她参加新闻夏令营。第一年,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不能让她参加。第二年太太百龄认为孩子有这个天份,老师也惜才,虽然家里没钱,但百龄决定先刷卡,让立琍参加夏令营充分发挥她的天份。
孩子们只要学校有活动,或是学业成绩得奖受表扬,我们都会尽量到场,一起分享他们在台上表演、得奖的喜悦。黑立言六年级的时候全家住在台湾,我常会开车带孩子们固定到四、五个孤儿院,孤儿院里面有很多蒙古症及肌肉萎缩症的小朋友,孩子们可以决定自己要捐多少的零用钱;说实话,这些蒙古症及肌肉萎缩症的小朋友,连我看了有时都觉得害怕,但我希望孩子们可以透过和孤儿院小朋友的互动,付出爱心,同时理解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人。因此应该更有同理心和包容心,也更知道感恩和惜福。
在小孩长大过程中,爸爸妈妈除了要求孩子读书,应该也要和孩子们一起玩,支持孩子的作为,以及让孩子们学习分享、感恩及惜福的经验。这些其实从孩子们青少年时期就可以开始。孩子们会听父母的话,但他们更想看父母怎么做,如果能一起参与孩子的活动,孩子的接受度会更高。我们都希望能够教养孩子,却忽略了父母以身作则其实非常重要。
有了各式各样的活动经验,加上我们的支持和参与,四个孩子的包容力都非常高。有一次女儿立琍告诉我,她很开心自己的三个孩子能在新加坡成长,因为新加坡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有包着头巾的印度人、有黑人、有白人,也有许多华人,对他们来说,各色人种早已见怪不怪。我这才发现,包容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对不同的人能够充分尊重,对孩子们后来是否快乐会有关键性的影响,甚至对整个社会、政治都有影响。
在台湾,政治对立严重,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可是跟政治理念不同的人在一起时,怎么应对、用什么态度都非常重要,像以前十字军东征,也是因为宗教理念不同引起的,如果每个孩子从小都能有包容心、都能尊重别人,或许这样的冲突就会少一些。
我和太太结婚以来,搬了二十几次家,这代表每一次搬家就会有不同的邻居、学校、不同的玩伴。搬家理由很多,可能是职务调动、买了房子等等,当然我们不是为了让孩子有不同环境一直搬家,但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却是父母应该要注意的;让他们多看不同的环境,开开眼界,对孩子的包容力有正面帮助。我觉得自己比较有创意、点子多,可能跟小时候成天在田野探索、奔跑玩耍有关。
四个孩子在不同时代长大,连他们自己都能感觉到彼此有些不同。例如老大黑立言对政治很感兴趣,他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从台湾带一本《新新闻》过去,黑立言就拿着杂志拼命看,老二黑立国则一点都不想翻。立言一直保留对政治的兴趣,其它在美国的华人小孩,不是念书就是玩,但立言很喜欢看新闻,在美国的时候我们订《世界日报》,有一次看到台湾政府要增加警察的权力,立言就会发表意见:“全世界的国家都在削减警察的权力,怎么台湾反倒增加?”另外像民进党的发展啦、陈文成事件啦,他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关心时事已经变成他的重要兴趣。隔了很多年他们都长大了,两兄弟一起长大,个性差很多,但丝毫不影响彼此的感情,我想这就是包容力最好的例子。
我对四个孩子处理感情及选择婚姻对象的态度也是一样,一个扶轮社的朋友谈到儿子的女朋友,我问他:“你儿子和女朋友准备结婚了吗?”我朋友说:“我如果不赞成的话,他绝对不敢结婚啦!”他那一句话提醒了我,我仔细回想,其实我对四个孩子的感情和婚姻从来没有表达过反对的意见,但我必须诚实的说,我当然有自己的期待和想法,但一定要忍住!这一点可能和我爸妈对待我们的方式也有关,因为他们从来不管。
举例来说,黑立国的太太是黑人和日本人的混血儿,年龄比黑立国大四岁,而且有过一次婚姻的经验,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人。刚开始我们和她的互动不是很好,而且人总是会有私心,会觉得黑立国是个医生,条件也很不错,应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我也表达过不同意见,但尽量不要干涉;他们后来决定要结婚,我们也没办法,只能祝福。现在他们结婚十年了,婚姻非常幸福,毕竟孩子是跟另一半过一生,而不是跟父母一辈子。其它的孩子也一样,黑立琍从小就喜欢男生,男朋友一个换过一个,黑立言以前的女朋友有时候也和我们理想中的不同,但我们都没有多说些什么。
说实话,孩子们交往的对象和我们的想象都有差距,但后来结果都很好,我想这除了幸运外,也教导父母,应该要相信孩子自己的选择!
其实,孩子的十岁、二十岁甚至成家立业后,会有很大的不同,也许父母可以放轻松一点,不必急于一定要马上有成果,因为有的孩子成熟得快,有的较慢,孩子是慢慢养大的。
最近,台湾兴起一阵“慢活”风潮,其实教养孩子也要“慢养”:和孩子抱一抱、和孩子谈一谈、相信孩子、等待孩子,父母要转向孩子,孩子要转向父母,这样的家庭是互相关心的,家庭才能为孩子加分。
在这个过程中,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养,可以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可以发现最好的自己。
宁愿在孩子的起跑点,帮他找到自己成长的力量,不要追求一时的方法,而输在起跑点;我们要和孩子一起赢在人生的终点,享受父母与孩子带来的祝福。
孩子们会听父母的话,但他们更想看父母怎么做,如果能一起参与孩子的活动,孩子的接受度会更高。我们都希望能够教养孩子,却忽略了父母以身作则其实非常重要。
李百龄:念北一女的笨小孩
和黑幼龙交往后,我更深深觉得,书读得好也没什么了不起,而且他留级又念军校,这么惨也没怎样。所以孩子功课不好,再惨也没有比黑幼龙糟吧!那又有什么好怕、好担心的呢?
四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功课,我和黑幼龙从来不管。从美国搬回台湾后,我们住在花园新城,孩子要从美国的学校回到台湾的教育体制,当然要花一段适应期,对上课内容都不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本来就不用太紧张,我预估他们可能要花一到二年来慢慢适应。这段时间我告诉孩子们放轻松,能学多少算多少,尤其像黑立国,根本没有上过台湾的国文、数学,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跟上进度,所以孩子们回到台湾上学前,我就告诉他们:“你们现在去学校一定很惨!国文、数学都会听不懂,尤其是国文一定拿一个鸭蛋回来!”孩子们不懂什么是鸭蛋,我还画给他们看。
有一天,黑立国下午放学回家。他从花园新城小区最底层一边跑一边挥着一张考卷,我老早就听到他兴奋的喊:“妈!我今天拿鸭蛋回来!”原来学校考国文,他一题都不会,果然考了零分。接着,我又告诉他们,你们再来的考试,应该比较好,会拿一根油条加一个鸭蛋,也就是10分。我会在孩子们考试前,先告诉他们可能面临的状况,让他们理解分数不好不是他们的错,也不会因为考试成绩差而觉得有挫败感。
对孩子的功课学业能完全不管,很多家长或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我认为可能和自己读书的过程以及我遇到黑幼龙有关。我们家住在三重中央印制厂附近,我从小就是大家眼中的乖小孩,功课很好,直升北一女中,又考上台大,看起来好像一帆风顺非常风光,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段读书的历程对我来说有多辛苦!
其实我并不是很聪明的小孩,只是大家对乖孩子有一定程度的期望,而我也为了达到父母眼中好小孩、乖小孩的期望拼命努力,每天拼死拼活读书,就为了保持班上前五名。念书也没诀窍,就是秉持铁杵磨成绣花针的精神,别人念二十遍就背起来,我背不起来,那就念二十五遍直到记起来为止。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晚上要补习,但补习班的灯光很暗,长时间苦读下来我发现自己的眼睛怎么看不见,小时候不知道这是因为近视,还以为自己生病了,后来戴眼镜,还被同学嘲笑是四眼田鸡、书呆子,所以我虽然看起来一路风光又顺利,但我一点都不快乐!
虽然在课业上的表现还不错,但传统父母亲没有赞美孩子的习惯,每次亲戚朋友和爸爸妈妈谈到我的时候,亲友说我功课很好、很棒,我的爸妈就会回答说:“没有啦,她那有聪明,其实她很笨!”父母虽然是为了谦虚,但我却把他们的话信以为真,我一直觉得自己很笨!纵使我读了北一女、考上顶尖的台大,我还是觉得自己很笨!也让原本个性就内向的我越发退缩。或许就是因为读书过程的不愉快,我潜意识里不希望四个孩子重蹈覆辙,我觉得我已经够苦了,我不要孩子们跟我一样活受罪。所以我告诉自己,我绝对不要管他们的功课,每天我只问他们功课做好了没,从没有看过他们的作业,也不会因为他们学业成绩上的表现不好责骂他们。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和黑幼龙的相遇。大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我在一次辅仁大学举办的大专同学夏令营活动中认识了黑幼龙,夏令营分组活动,各组都要表演节目,黑幼龙就是他们那一组的策划和灵魂人物,当时他带表演活动,好精采、好有趣。那时候我就觉得:“哇!这个人怎么那么了不起,会做这么多我不会做的事情!”和黑幼龙交往后,我更深深觉得,读书读得好也没什么了不起,黑幼龙也没念什么书,但却创意活力十足。而且他留级又念军校,这么惨也没怎么样,所以孩子功课不好,再惨也没有比黑幼龙糟吧!那又有什么好怕、好担心的呢?
父母的魔法棒——赞美的力量
  记得我们住在美国的时候有个邻居,在他的儿子溜滑板经过我们面前时他对我说:“这家伙真棒!让我引以为荣!”我知道他是故意说给儿子听的,因为他的儿子刚通过童子军的甄试,所以他就当着我们的面来赞美儿子。这让我心里非常感慨,因为我虽然很希望也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但比起我的妈妈、比起这位外国邻居,我真的还做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有一年,立国的一个同学住在阿拉斯加,他的父亲在当地做医生,所以暑假就约立国和刚上大学的立行去那里玩,这一趟旅游对两兄弟来说是很棒的经验,因为他们到了好多一般观光客不会去的地方。这位同学的爸爸带着他们四处探索、钓鱼,还告诉他们阿拉斯加有种特别的老鹰,一次会生3个蛋,但存活率不高,所以他们会协助孵化等精彩的故事,而在这趟旅行结束,立国和立行准备回家时,这位同学的爸爸把他们叫来,告诉他们:“你们回去跟父母说,他们很会教养小孩!”而两兄弟回来也真的跟我说了,那时我真的觉得很棒。虽然他是要孩子传话给我,事实上却是利用机会赞美我的小孩。
  老大立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很喜欢写作,文笔非常好。在美国念国中二年级的时候,立言写了一篇批评台湾教育制度的文章,投稿到《中国时报》,内容铿锵有力,结果刊登出来了。很多人看到了以为是我帮他捉刀代写的。
  那天在家里我就当玩笑话说给大家听,只有我妈妈不动声色看完黑立言的那篇文章后,她眼睛抬也不抬冷冷地说:“屁!还你捉刀呢,你根本写不到这么好!”当时黑立言也在场,奶奶的这个赞美对他来说是很大的鼓励,对孩子的自信更有具体的帮助。以后黑立言在工作或演讲的时候,他都会提到当年奶奶说的这句话,因为奶奶的鼓励和赞美对他有很大的影响。
  赞美,真的可以鼓励并且激发一个人的潜力,不但可以让他把工作完成,甚至做得更好,这可是千真万确的。我在六七岁刚懂事的时候,爸爸担任空军基地的电台台长,是整个空军基地级别最高的军官,那时候只有他有吉普车,车子开到街上大家都认识他,也因此我就得到很多的注意力。
  得到注意力的好处是,会因为有激励的力量想去做很多的事情,反之有时候没有激励的力量,会让人什么都不想做。
  这就是老师和父母手中拥有的“魔法棒”!只要父母跟孩子说:“哇,你真的好棒!”短短一句话,可能就改变他的一生。
  独特性:孩子最大的财富
  有篇文章写道,美国和欧洲的教育家聚在一起,欧洲教育家认为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矿,把孩子切、割、磨变成一个宝石,就像许多拿到诺贝尔奖的杰出学者一样。而欧洲的教育就像种花,教育人员做的是浇水、加肥料,让种子变成它本来的样子,无论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们都会细心呵护,让每一株花朵都有自己独特的模样。这让我想到台湾的教育,不是挖矿也不是种花,而是塑料工厂里的模具成型,要求个个都一模一样。
  教养小孩,学校虽然有责任,但父母的责任更为重大,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小孩跟别的小孩一样,或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和自己当年一样;我发现当我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其实原因往往是生气他们没有照我的话做,没有跟我一样。如果我们可以尊重每一个小孩,像种花一样让他们自然长大,尊重小孩,不要让他们成为自己或别人的复制品,那父母也应该很欣慰了。
  反观台湾,父母总是直接命令小孩,“你去做功课!”“你不能看电视!”“赶快洗澡!”“不要再上网了!”但我们可以把命令句改成一些疑问句。如果孩子老是黏在电视机前,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跟他沟通:“我们吃饭要选有营养的食物,你现在已经看一个小时电视了,你觉得什么电视节目是有营养的呢?你觉得你应该看哪些频道呢?”
  问孩子问题可以让他们思考,并引导他们自己找到对的答案,如果可以给孩子多一些思考空间,亲子互动关系也会完全不同!
  启发孩子勇于选择的智慧
  我听过一段非常有哲理的话: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教育小孩?你希望小孩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现在就朝那个方向来教养你的小孩。
  例如说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是一个服从、听命、说一不二的人,那你现在就可以用严格的军事方式来教育你的小孩;日本、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很多小孩,都是非常服从命令的小孩,这也是日本、德国当年变成军国主义的原因之一。有那么多人拥护希特勒,一声令下,这些年轻人愿意为了军令上战场杀人,侵略其他的国家,其实这都和父母及学校的教育有关。
  可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小孩长大后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那么你可能就要放弃很多世俗的标准,穿什么、吃什么、做什么都不要管他,让他完全自由,这就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嬉皮士。
  但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小孩未来有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话,那么我们必须给他机会,让他去思考、作决定,并有机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我们希望孩子能有自由的思想,也能有冒险精神,但也要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我们不是放任不管,也不要求孩子百分之百地服从。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3岁的女孩子,她要上幼儿园的小班,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小女孩穿好衣服出来,爸爸一看马上就想说:“哇,你赶快回去换衣服。怎么穿得乱七八糟的!”原来她不但穿了长裤也穿了裙子,里面衣服的袖子比外套还长,颜色也搭配得很奇怪。这时妈妈比较沉着,她示意爸爸先不要说话,这时娃娃车也来了,妈妈让她先上学去了。
  结果下课回来,小女孩就跟妈妈说:“都是你,你害我在学校被大家取笑。”妈妈这时候就趁机跟她说:“我有没有教过你怎么穿衣服呢?有没有说过穿了裙子就不要穿裤子呢?”小女孩点点头,妈妈又说:“那你今天怎么让自己穿成这样呢?”经过这样的沟通,小女孩就听进去了。
  我觉得这个妈妈很厉害,她愿意放手让女儿去犯一次错误,虽然女儿被同学取笑,但妈妈借此来教孩子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想想看,如果爸爸叫女儿当场就换掉衣服,那么小女孩可能到大班还学不会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是爸爸叫她换衣服的,不是她自己了解为什么要换衣服。
  也许有人会说,3岁的小朋友还小没关系,但长大后可不能这样让孩子用犯错来学习负责。我想跟大家说另一个例子,是18岁的女孩想去参加舞会。她问爸爸:“我想参加舞会,可以吗?”爸爸本来想直接告诉她可以或不可以,但当下念头一转,爸爸说:“你说呢?你觉得可不可以?”女儿愣了一下,开始估算自己的功课还有多少没写,考试会不会受到影响,然后告诉爸爸说。她可以参加舞会,接着她又问爸爸:“那我几点回家?”爸爸本来要脱口而出说11点前一定要回家,不过他忍了下来,又反问女儿:“你说你几点回家?”女儿又开始估算,舞会结束的时间、要搭谁的车、要先送谁回家……最后她跟父亲说:“我11:30可以回家。”父亲笑笑说:“好,那你就11:30回家。”这时女儿觉得爸爸不太对劲,跟平常不一样,又接着问:“那如果我11:30还不回家呢?”这时父女俩相视而笑,因为他们都知道,女儿会为自己作的决定负责。
  家是爱,爱是慢慢“养”出来的
  家其实是一个城堡,虽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陈词滥调,但要让孩子觉得家永远在那里:他高兴的时候,想要回家分享;难过挫折的时候,他在家里可以找到安慰和支持。
  要让家真的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城堡,对孩子必须完全地信任与公平地对待,在爱的基础上对事不对人和他们沟通,这样的家才会变成“+”,家也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加分。
  当年我们往返美国和台湾两地时,孩子们在美国必须要打理自己的生活,我们就把整个银行账户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管理账户,自己缴房贷、水电等所有费用。
  有亲戚知道这件事情,觉得匪夷所思,问我们怎么敢把存有一大笔钱及生活费的账户,交给孩子自己管理?但我从来不觉得他们会是做坏事的孩子,所以也从来没有不相信他们的念头。
  要共同打造一个温暖的家,父母和孩子一定要多谈话,而且是像朋友般谈天说地,把一天当中的特别心得做一个分享(工作上碰到什么事?今天碰到什么困难?),而不是像老师般训话(功课做了没?今天考几分?),否则这样只是慢慢地把孩子往城堡外面推。我们在美国的日子真的很辛苦,所以有时候下班回家我也会跟孩子说,我在药房里头工作,最害怕的就是接电话,因为当时英文还不是很好,药房责任很重,万一听错给错药就不得了了。
  因为我自己愿意和孩子说我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情绪,所以孩子有话也愿意跟我们说,亲子间的亲密关系其实需要彼此间打开心门,说说心里真正的话。
  父母们给孩子爱的时候,应该想想:你给孩子的是控制、伤害,还是真正无怨无悔的爱?真正的爱不自私,真正的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为他们着想,真正的爱是给他们空间,永远在他们心中点着一盏灯,随时欢迎孩子回来。
  黑立行结婚的时候,在斯坦福大学的教堂。那一天教堂里面坐满了前来祝福的亲朋好友,大哥黑立言和姐姐黑立琍分别为新人念了一段《圣经》,许多亲友说在婚礼上可以感觉我们一家人的情感有多浓,觉得很感动。
  回到台湾我们宴请故乡的亲友,我在致辞的时候安排播放电影《屋顶上的提琴手》的主题曲:“日出,日落;日出,日落。”
  在悠扬的音乐中,我细细叙述对新人的祝福,也希望黑家这份亲子之间的爱,这份慢慢“养”出来的爱,能够永远传承下去!
  “孩子长大后,最怀念父母的不是汽车、房子、财产,甚至不是念最好的学校。他们最怀念父母的是,父母帮助他们培养了好性格。”
  本文中,黑幼龙先生的四个孩子畅谈了在其父母关怀下的成长历程。
  老大立言——老爸换工作,征询我们意见
  小时候,家里常常开家庭会议。
  大多数的会议,都是为了讨论要去哪里玩、到哪家餐厅吃饭。当我们最后敲定了餐厅,父亲就说:“由你们负责打电话跟餐厅订位。”
  那时我才念小学,弟弟、妹妹们不用说了,年纪更小,但是父亲却坚持由我们去预约订位。于是,我们只好战战兢兢地拿起话筒,告诉对方我们用餐的日期、时间、人数。
  到了餐厅门口,父亲也要我们小孩出面向服务生确认订位。在一般家庭,通常都是父母亲一手包办这些事,但是我的父亲却把我们当成大人,要求我们独立完成一些任务。
  在这么多次的家庭会议中,有两次最让我印象深刻。
  有一次,父亲说:“爸爸想要换工作,从美国休斯公司换到光启社,虽然薪水会少一半,但是爸爸如果做光启社的工作,会比较开心。你们有什么意见?”
  说实在的,还是“小朋友”的我们,对于父亲想要换工作一事,能表示什么意见?不过,父亲还是郑重其事地问我们的看法,让我们觉得自己很重要。
  另一次,是我们第二次举家搬到美国,父亲又要问我们的意见。这一次,我已经小学六年级了,就开始有点想法了。
  记得第一次搬到美国,其实过得还不错。美国小学的课业本来就比较轻松,加上学校很体贴外国学生,会特地为我们配一个“导师”辅导功课,虽然换了一个求学环境,但是不至于适应不良。
  只是,我对美国的小孩印象实在不佳。那几年,美国流行李小龙的“功夫热”,那些美国小孩以为我们中国人个个武艺高超,老是想来跟我们比划比划,甚至还会上门来挑衅。有一次,奶奶实在受不了,抓起扫把,冲出去要修理他们。那些美国小孩看到哪来的东方怪婆婆,一脸穷凶极恶,立刻作鸟兽散。
  于是,在家庭会议中,我就列举到美国读书的好处和坏处,不过,弟弟、妹妹们对于回到美国念书,都还蛮支持。即使我有一点“异议”,最后也投了赞成票。
  父亲真的那么需要我们的意见,他才能作决定吗?其实未必。父亲是个思虑绵密的人,当他举行家庭会议时,一方面是咨询我们的意见,另一方面,也是用这种方式,告知我们他的决定。
  如果,要让一个家朝着某个目标前进,就让这个家庭的成员,都来参与决定的过程,只有当大家都清楚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才能一起达到目标。
  这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重要一课。
  老二立国——好人缘才有好机会
  大四时,我开始申请医学院,一般人都认为,只有精英中的精英,才能进医学院就读。在美国,医学院的入学竞争很激烈,录取率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到十五。我大学时的成绩并非顶尖,如果从成绩的标准来看,脱颖而出的机会实在不大。
  不过,从小在卡内基式的家庭长大,让我成为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对自己很有信心。
  甚至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面试现场,我还能跟教授开玩笑。有一位表情严肃得不得了的教授问我:“你对‘安乐死’有什么看法?”因为“安乐死”这个字眼的英文,听起来像是“亚洲的年轻人”,所以我就回答他:“亚洲的年轻人都是好人。”只见这位教授面无表情地看着我,气氛几乎冷到冰点,于是我赶紧收起搞笑的心情,认真回答他的问题。
  虽然发生了这样的插曲,最后我还是获得录取。
  后来,我常常在想,我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医学院就读,除了成绩还能符合标准外,教授为我写的推荐信,以及我所参与的研究活动,应该为我加分不少。
  记得大四那一年,有一位教授针对儿童看电视和胆固醇的关系,做了一个研究,我担任他的研究助理,很努力地搜集资料、做访谈,最后写出了一个研究报告,要在一个大型的学术研讨会上发表。
  因为我和教授互动良好,他不但让我在报告书上挂名,后来他因为有事不能参加研讨会,就指派我去参加。当时我还只是个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就要在大型学术会议上担纲演讲,一般人可能会怯场。因我受过卡内基训练,上台侃侃而谈,结果不但“代打”成功,甚至吸引了媒体记者询问这项研究的内容。
  我很感谢父母亲,因为他们从来不曾主张“功课至上,其余免谈”,而是放手让孩子们去发展兴趣,去累积各式各样的生命经验。我能够在申请医学院的竞争中胜出,或许正是因为我除了功课之外,其他各方面的经验也很丰富。
  老三立琍——我的黑+兄弟们
  在台湾念了两年的美国学校后,为了日后申请大学比较方便,我决定回到加州,再念一年高中,弟弟立行也选择跟我返美,和正在念大学的二哥立国,3个人住在父母亲买的一幢小房子里。
  当时父母亲都在台湾,所谓“天高皇帝远”,加上房子是自己的,想做什么也不会有人管我们,然而我们却是一派安分守己,白天去学校念书,晚上就回家,3兄妹轮流开伙、做家事,连派对也没开过一次。
  我们黑家4个孩子,从小感情就很好,总是同进同出,即使现在分别住在中国台湾、美国、新加坡,还是常常彼此打电话、通电子邮件。我相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亲从来不对我们有“差别待遇”。
  记得小时候,每逢学期末发成绩单,我和大哥立言、小弟立行是第一名的常客,二哥的功课很烂,但是父母亲总是一视同仁,不会特别偏心会念书的孩子,老妈还曾经跑到学校跟我的老师说:“不要再让黑立琍当班长了!她当太多次了!也要给别人机会嘛!”
  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下,大哥从来不会因为成绩好,就在二哥面前得意扬扬。而我也不觉得,功课好就值得骄傲。我们一家人,都对课业表现抱持平常心,父母不会对我们“大小眼”,我们也不会觉得谁得到的爱就特别多。
  说起我这3位兄弟,都各有特色,而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大哥是我们的“头头”,总是给人非常成熟稳重的形象。我们在美国求学时,大哥认识了一些非常有钱的朋友,他们平时都是开很拉风的跑车,而我们家就是一部破车大家轮流开。很难得的是,大哥在他们面前总是抬头挺胸,从来不会因为家境不如别人富有,就觉得自己矮人一截。
  二哥立国,从小闯祸不断,只要是他想做的事,他就会全力以赴。记得有一次,他在地下道吹萨克斯,还摆了顶帽子让人丢零钱,大家都好奇为什么,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黑立国做事,根本不需要理由。”
  当年功课最差的二哥,现在当了医生,平时还充当我们的“医药顾问”。我们有什么健康方面的问题,都会请教他。在我心中,二哥立国就代表了“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
  至于小弟立行,从小个性就很好,我常常占他小便宜。比方说,明明我手上的糖比较难吃,我就故意骗他:“立行,我这个糖比较好吃耶!跟你换!”还真是屡试不爽。
  直到返回美国念书的某一天,我开玩笑地打了立行一拳,立行也回敬我一拳,我当下愣了一会儿,这才发现:“弟弟已经不一样了!”从此,我们的关系就变得比较平等。
  我的兄弟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曾经一起走过成长的路,这份手足之情,将我们和这个家,紧紧地维系在一起。
  老四——兴趣,是鼓励出来的
  记忆中,家里曾经有一本读者文摘出版社出版的动物百科,通过这本书的启蒙,我开始对研究鱼类,产生莫大的热情。
  因为喜欢研究鱼,我在12岁那一年,就考到了潜水执照。不过,这张潜水执照,可是得来不易,在长达两到三个月的受训期间里,除了每周要上课,学会潜水必备的知识,到了周末的大清早,还要下海实际练习。每个周末清晨5点去海边潜水,不但天气冷,而且风浪大,加上我们是潜到80英尺深的海底,常常一潜下去,水色浑浊,行动困难,不少成年的学员经过第一次的“震撼教育”,就纷纷打退堂鼓。
  而我潜过两次后,热情也开始“退潮”。第三个周末,父亲照例又是一大早叫我起床,准备去上潜水课,我有点意兴阑珊,想耍赖不去了。但是父亲很严肃地对我说:“既然已经开始学了,就不要轻易放弃!”我一咬牙,还是爬出温暖的被窝,直奔清冷的海域中。
  感谢父亲的坚持,让我经过各种潜水测验,最后终于拿到了执照。记得那时候,每个人都会分配到一位伙伴,可以彼此照应,我的伙伴对我非常不耐烦,因为在海底,光是一块石头就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常常一看就是15分钟。
  有一次我学滑雪,学来学去就是不会,打算放弃了,但是父亲就是不准我放弃。他并不像别人的父亲,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学这项才艺、那项运动,他唯一的原则就是:既然学了,就要学会,不要半途而废。另外,我还记得,接受潜水训练时,家长要签一份合约书,上面声明潜水是一项有风险的活动,如果出事请自行负责,但是我母亲连眉头都不皱地就把合约给签了。
  除了喜欢鱼类,我后来研究的对象,还包括车子、刀枪之类的武器。小小年纪,我就会自己跑到图书馆,翻出百科全书,沉浸在研读相关资料的喜悦中。
  男孩子喜欢车子,还算蛮理所当然,但是喜欢刀和枪,做父母的难免担心,这孩子以后会不会自己改造枪支去为非作歹?
  但是我母亲知道我喜欢枪,小学四五年级时,就陪我一起上射击课程。有一年圣诞节,她还送我一把小刀,作为圣诞礼物。
  要不是对孩子有极大的信任,她怎么有勇气让我去发展这个有点“火药味”的兴趣?换个立场,如果是我的孩子喜欢“玩枪”,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像母亲那样给孩子发展的空间。
  说起来,日后我会走上“产品设计”这条路,跟我从小就研究鱼类、车子、枪械,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当年父母亲对我的兴趣频频泼冷水,或是毫不支持,我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幸运,找到一份自己做得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的事业吧?(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他早就不惜一切冲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