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方大学物理学报教授郭东升图片集锦图片资料

查看: 6001|回复: 53
从于天虎教授演讲得出的感触:哈工大(威海)缺少什么?
本帖最后由 常胜 于
15:18 编辑
我以为,很有必要向各位大二大一的小同学们介绍下这位我们学校的传奇人物。
于天虎何人?“反世之道而行,激浊扬清,此必为卓尔不群之才”简而言之:牛人。
简介:毕业于加州圣巴巴拉分校电气与计算工程系,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S.K.Mitra,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神户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等大学任教。曾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现离职。为何会离职?个人不便多言,诸位童鞋请看此帖:
于天虎教授的一些话:“2005年10月,回国到厦门参加大学同学聚会,当时厦大的朋友有意邀请我到厦大工作,同时有同学与信息学院联系。考虑到哈工大的名气,山东又是我的老家,离大连近。我就来到威海工作。三年来,深感到年轻人的活力,学生们的基本素质也很高。我生活的很愉快。”
“关于当今大学有很多评价,只举一例:知名学者郎咸平在去年12月在烟台举办的一个论坛活动中说,讲一句难听的话,我们的大学教育就是摧残创造力,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在培养解题高手。”
“广东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说:大学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是错的,学校应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什么是人才?所谓人才应该是“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温总理最近指出:“大学就是要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
“理想与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可代表的。”
“解放学生,给他们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专业课程设置求多求全,课程之间常常内容重复--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教材质量差,一大堆内容罗列缺乏逻辑性,教师要讲较多课程,没有足够精力深究学问,不可避免照章宣读,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有充分时间对所授内容消化理解,只能应付考试。”
“凡在各领域有重大突破的人几乎都不是当时的名家,而是年轻人。”& & 以下,奉上于天虎教授离职之前给我们08级同学做的最后一次告别演讲:
让青春放出光辉- 谈谈青年学生的成才成功之路一 开场白1 为什么要进行这次交流?
2003年一段不愉快的遭遇
2003年为硅谷NTTI 公司到大连调研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多次来往中美之间。2006年6月被美国DIA 怀疑为中国科技间谍,对我进行背景审查。为减少麻烦,无奈辞去工作。所谓审查,面谈,材料复制送美国国防部研究作结论。2005年6月审查结束,还我清白。我要重新找工作,导师建议我回中国教书。
一段愉快的工作经历
1999年春,我从日本神户大学回到UCSB作高级研究员,并帮助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当时,导师让我带一位由中国来的学生,他毕业于北师大数学系,中科院数学所硕士,97年来美爱荷华大学读数学博士,一年后,来到UCSB攻读图像处理博士。& && & 他人很聪明,只用一个学期,补学了电子工程的必修课程。正要搞研究项目时,我来到UCSB与他一起工作。开始时,彼此不了解,我不便多说,让他自己去闯,找题目。他起初,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工程问题,特别是图像处理问题。我不能一口说那样做不合理,经过一段时间,不奏效,失败后,他认识到他那套纯数学逻辑,不易成功。他向我讨教,我谈了我对图像处理的看法和经验。并让他仔细阅读“堆程小波变换图像压缩”一文。& && & 两个月,我们在这篇文章基础上提出一些不同,更为有效的方法,共同发表几篇文章。他工作很刻苦,常常做到深夜。有一天,深夜他打电话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说他发现一个有趣的分析结果。我连夜赶到实验室,看到他画出的零系数的百分比与压缩码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我兴奋地对他说,你用这个结果可以拿博士学位,搞的好能获最佳论文奖,这样一来将来的工作就不成问题。& && & 与我预估的差不多,他总共在UCSB 做了两年多,就博士毕业,获最佳论文奖,现在美国一大学作教授。这一段经历,使我体会到,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的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C
一个不错的选择
2005年10月,回国到厦门参加大学同学聚会,当时厦大的朋友有意邀请我到厦大工作,同时有同学与信息学院联系。考虑到哈工大的名气,山东又是我的老家,离大连有近。我就来到威海工作。& && &三年来,深感到年轻人的活力,学生们的基本素质也很高。我生活的很愉快。D
理所当然的想法& && &一位名人说,要生活过的好,老年人应有年轻人的活力,年轻人应有老年人的经验。这三年的工作过程中,深受年轻人活力的感染,也应向同学们传授的经验,我也感到当今大学生,不太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 &我的合同3月结束,这个月也不好安排教学任务,学院方面也希望我给同学们讲点什么。因此,就安排今天的交流。<font color="#
如何进行这次交流?A
我力争内容实话实说,方式避免枯燥,基于我对你们的了解,希望我的谈话对你们将来的发展有所帮助。B 希望你们,耐心听,细思考,可以提问题活耀气氛,总之,不浪费你们的时间就好。<font color="#
谈点什么?A
为什么会移民国外?& &&&网上,看到许多网友对,演员巩俐加入新加坡籍很不理解。也有同学在我的课上问我,为什么,许多留学生学成后,不回国?当时在课堂上很难给出一个合理的回答。我先谈几个留学生的经历以及我的故事,最后,再提出答案。彭云的故事他是歌曲“红梅赞”及小说“红岩”中的江姐,即江竹筠和彭咏梧的儿子。他父母在48年49年牺牲,就义。江姐在就义前,留下托孤遗书“。。。盼教以踏父母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他65年考入哈军工,现当兵,后文革,大学的课一天也没上。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经考试,选拔出国,到美国留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成后,回国到计算机应用所工作。90年代初,第二次出国没归,现为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几个月前,北京青年报记者对他进行采访,“怎样看待母亲的意愿?”我在做人的方面应该说达到母亲的要求:为人正派,做学问也很努力。但是要谈到对祖国作贡献确实没有太多,这样一来母亲的遗愿我只做了一半。“为什么,第二次赴美后一直留在美国?”我想做点学问,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后来研究搞的还可以,就这么留下来了。从研究内容来说,国内重视两头,一头是纯理论,一头是完全应用。而美国大学里,大部分是做中间段比较适合我。网上讨论“你如何看江姐儿子公派赴美后定居美国?”拿国家钱,学了东西,却帮别国做事,难道这么做,对待起国家吗,这叫不忠,不孝,不义!做研究是对人类社会做贡献,在哪里都一样。若回来,以特殊身份,可成为大官,大款。。。到底哪种好?在美国搞研究也是不错的选择。堵丁柱的故事78年考入齐齐哈尔重型机械学院,没有读多久,又考入中科院应用数学所硕士,82年毕业获硕士学位,83年到UCSB攻读数学博士,85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后到UC柏克莱作博士后研究一年多。后回国在中科院应用数学所工作。90年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作访问学者。一个月后,90年4月发表吉尔伯特猜想的证明,引起轰动。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计算机教授,经常回国,并担任西安交大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哈工大深圳研究院客座教授。美国导师的评价:我的贡献是找到一个比我强的人来研究此问题,我找到了堵丁柱,而堵丁柱今年4月找到答案。国内硕士导师,认为证明有错,又确定不了什么错,所以在评奖时,不给奖也不好,最后胡里胡涂,给了个自然科学二等奖。& &&&郭东升的故事大学学习飞机发动机专业,读书时,发现一个证明级数收敛的定理,名扬全校。改革开放初期留学美国,考上李政道的物理班,后在美国南方大学任物理学教授。他与一些人合作提出“非微扰理论”获诺贝尔奖提名。曾想回国做一番事业,找到俞正声,陈至立,中科院院长,高能物理所所长,实难如愿。也只能在上海光机所客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我的故事大学只读2年半,68年毕业后,到军队农场劳动锻炼两年后,分到国防科委的现东北微电子研究所。当年,还处在文革时期,搞运动整人,没有多少事打扑克。经努力,调回大连,到大连油脂化学厂工作。安排在仪表车间,主要在厂办721大学教高等数学,晶体管电路,电动仪表。四人帮倒台,邓小平执政提出“专业对口”。靠老首长帮助,省市领导介入,调人大连海事大学工作。国家出台教师出国留学政策,考试选拔。在同事的激励下报名参加考试。没想到,考题我做过,答案还记得,就以交通部第二出线。83-86年,美国UCSB在 Mitra 教授 指导下,作访问学者。回国前,导师挽留我给我读博或工作机会。我回答回国后,再决定。回国后,“神舟学人”杂志有报道介绍。提为副教授,担任大连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DSP 分会理事。回来不久,美方来函邀请,教育部规定2年后才能再出国。当时基本没条件搞研究,只能教书,当时有红眼病,将教学工作量压在我身上,让我补出国时两年的工作量。我既教本科,研究生,还要教业余大学。参加一个教授硕士生答辩,提出异意,遭非解,为此费尽心血。另外,在这过程中发现,科研数据造假,在政协会议,提出“科技立法”提案,又得罪大教授,做一个正直做学问的人不容易。两年刚到,美国的邀请就来了。经努力,88年又赴UCSB 与导师搞研究。89年64事件后,美国出台有关中国留学生优惠政策。90年,欲回国,导师提议攻读博士学位。92年年底毕业。如何安排下一步?女儿要读大学,学费如何解决?先作一段博士后。香港中文大学周昌教授访问Mitra 希望去中大教书,导师推荐了我。到香港教书,即实现承诺回国工作,又能解决女儿大学学费问题。如何解决爱人的身份问题,可以在美国照顾女儿读书。请教移民官,提交十篇文章,以“国际杰出人才”,一周后,全家获美国绿卡。在港工作4年,才知早被大连海事大学除名。引进人才要求45岁以下,别校无法接受。在美国导师的帮助下,到日本神户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工作。不堪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放弃终身教授工作,回到UCSB。在背景审查后,2005年7月加入美国籍。结论: 移民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时代发展造就的一个群体。& && & 被文化革命耽搁十几年的一代; 改革开放初期,有机会出国留学;& && &&&第一次出国按期回国,深感科研环境差别; & && &&&第二次出国,只想搞学问政治志向不强;& && &&&美国出台相关政策,为滞留国外提供条件。据我所知,当时90%以上留学生滞留不归。在美国构成一个特殊群体:做正直的华人,决不做有害于中国的事,有机会作对中国有益的事。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与进步也需要这样一个群体,对付那些华人的败类,法轮功,台独,藏独,流亡分子。自己在政治方面与你们相比自愧不如因祸得福,考入哈军工高中时,公开向班主任吐露,害怕原子弹,对修正主义缺乏信心。从而以上言论写进个人鉴定,失去上大学的机会。幸好,一个玩伴的父亲是大连市委领导,他过问此事,除掉上述评语,并获考军校的机会。宣扬个人奋斗,大学期间遭批判受“科学家奋斗史话”这本书影响很大。当读到中国青年报文章“让青春放出光辉”,就在班级内,到处宣扬个人奋斗的观点。在64年6月开展反不良倾向运动中被看成白专道路的典型,被批一个月。第一版“哈军工传”书中,有提到“于天虎是我班最后一个入团的”。现在我依然坚持我当时的观点,这次谈话的题目采用当年文章的标题。B
只能谈谈,做学问的经验我没有什么辉煌的研究成果,对于一些一般性的研究成果,也很找到一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题目。就我这几年,教学中对你们的了解,你们更需要在“学习方法”上作些必要的调整。我从中学到大学,做学问比较轻松,顺利;关键在于上课听讲,认真思考;时间少,效率高,大学之前,没在家点灯看书,高考前玩了三天;做过一些研究,解决一些小问题,发表几十篇文章,1995年成为IEEE 高级会员。从个人的一些经历及身边人的故事,谈谈做学问的方法和经验。C
我的大学时代与你们的大学时代分析对比& &我们的大学时代大学升学率低,63年全国招16万大学生。哈军工全国招900多不到1000人。不用交学费,毕业后国家按对口专业分配工作。知识容量比现在少很多,但年头长5-6年。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大课老师有资历,小课老师很认真。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消化理解课堂的内容。课前预习,大课授课,小课答疑解题。&&现在大学的状况高三辛苦,早六点到晚11点,升学率高。学费高,不包分配。读书期间没机会获工作经验,招聘时却要求工作经验。知识容量大,年头少,只有三年学习时间。教师提职提薪压力大,科研是硬指标,教学是软指标,投入教学的精力有限。另外,经济上压力,要到外面兼职。北大一英语老师的故事,可见一斑。一般说来,没有时间消化理解所学内容。课程科目多,每门课内容多,教材粗糙,老师又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为找出路形成四大家族:考公务员,考TOEFL雅斯,考研,考证。关于当今大学有很多评价,只举一例:知名学者郎咸平在去年12月在烟台举办的一个论坛活动中说,讲一句难听的话,我们的大学教育就是摧残创造力,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在培养解题高手。学生的追求,以央视一个节目的情况可以反映:一年多前,央视邀请中美两国优秀中学毕业生做节目- 对比两国学生的优势和特点。为此,安排一项关于价值取向的考察。给出智慧,财富,权力,真理,和美,共五个选项。结果美国学生惊人一致的选智慧和真理。中国学生除一人有选美之外,都选择了权力和财富,没有一个选智慧和真理。对此,美国同学感到惊讶,北京的中学校长十分担忧,我认为是中国当今社会的必然结果。二&&大学教育的任务与实现<font color="#
大学教育的期望,任务是什么?A
人才培养是中心任务,首要任务温总理最近指出“大学就是要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广东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说,“大学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是错的,学校应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哈工大周玉副校长发表文章说,“哈工大要提倡加强精英教育。”B
什么是人才?所谓人才应该是“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轻易地完成别人难以胜任的工作是才能,能够完成有才能的人力所不及的工作是天才。”<font color="#
如何培养人才?A
人才的特征是什么?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灵感是什么?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获得那1%的灵感。爱因斯坦说过,“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是寻根究底的追求问题罢了。”张郭智,华中科大上届毕业生。他的毕业论文题目“人体辐射模型”,他上网查到当今这个领域的很有成绩的美籍华人,他发电邮请教,没想到不到十分钟就得到会复。他们经常讨论。他获湖北省最佳毕业论文奖,并陆续在国际顶尖刊物发表5篇论文。成为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免预科,直读博士的非欧盟国家的学生。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打开思维,一切皆有可能。”堵丁柱攻克斯坦纳比难题的故事什么是斯坦纳比难题?北京,上海,西安之间两种架设电话线的方法:方法1:分别连通,北京上海和北京西安。方法2: 设第4点郑州,由此分别往3个城市架线。方法2使用的电话线是方法1的86.6%。为什么?这个问题是离散数学界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著名的斯坦纳比问题。何谓吉尔伯特猜想?在早期,电话公司都采用方法1架线。1967年一个客户要求,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安方法2架线。这一要求的后果:架新线,增加服务点,减少收费。这一事件导致电话公司改变电话收费原则。并且,不得不对最短网络问题进行研究。贝尔实验室的数学中心主任波雷克和研究员吉尔伯特对斯坦纳比问题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并提出如下猜想:在欧氏平面上的任何有限点集,其最小斯坦纳树(方法2)同最小发生树(方法1)的长度之比不小于3的平方根的一半。可用正三角形的例作说明。他们没有能力证明,使之结论作为猜想。堵丁柱1990年4月证明这一猜想。主要思维方法:将欧氏平面上的N点集合与2N 点3维空间建立对应关系;& && && && &&&将猜想化为2N 点3维空间函数的极值问题;& && && && &&&使用3维空间的关于鞍点一个定理,得出达到极值的必要条件;& && && && &&&利用建立的对应关系得出欧氏平面上的N点集合的几何结构。他后来回忆当时工作时说,“想问题一两星期不怎么睡觉。”B
大学教育的重点是什么?大学教育是把重点放在知识的积累还是方法的培养?中国大学当前的状况:温总理最近说,“我国比较注重认知即知识的积累,在认知方法上主要是灌输。”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如下特点-专业课程设置求多求全,课程之间常常内容重复--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教材质量差,一大堆内容罗列缺乏逻辑性—景晓军的现代交换原理;教师要讲较多课程,没有足够精力深究学问,不可避免照章宣读,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有充分时间对所授内容消化理解,只能应付考试。大学教育应当把重点放在良好思维方式的培养:既然人才的特征在于思维方式,人才的培养就应是思维方式的培养。一个人的智力的高低有90%取决于他以何种方式思考,只有10%取决于他的知识的拥有量。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方法的重要性。只要懂得如何去思考问题,即使你忘了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也仍然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人生的成功。文总理最近指出,“理想与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可以代表的。”“解放学生,给他们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教是为了不教,老师给学生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学习。”C
大学怎样培养人才---如何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课程要精简,老师有精力深化,学生有时间消化理解。教材要精炼,与时俱进,有学问的大家编写。采用启发式教学,不只是说明“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 为学生深入消化,思考,理解,创造条件。也是学生们认识到“上课听讲不能用自学代替。”温总理又说,“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就是人的思维,老师给与的是启蒙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学习”---自己积极主动注意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也是全世界大学的几本目标为什么这么说?从不同的招聘方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伊朗朋友的应聘故事90年到硅谷BURG 教授办的公司面试。共问了十个问题。没有一个问题他能给出圆满的回答。但是,对每个问题,他除了说自己不十分清楚之外,他能指出属于哪方面的问题,若从那下手,可能会有希望。没想到被录用,并很快被提升为副总经理。--- 不要求什么都会,只求思维方法正确。日本NEC 招聘原则不局限于电气通讯专业,面试不问专业问题,只考核思维方法,从而学日语的毕业生会被录用,录用后,由公司从头培养即公司文化。央视新闻节目今年春节后,有大学生招聘会的消息,一个软件公司的招聘人员采访时说,“公司要求应聘人员能写出5000行代码,而应聘学生只能写出几百行代码,不合要求。”这使我想起,我导师对我说过的一件事。他在编书时,要用MATLAB 为题解编程,有一题他编两页代码怎么也不工作。他让林同学帮忙只写两行代码就工作了。应该是能解决问题代码越少越好。这方面,考公务员的“申论”是考核思维能力的好办法。三& &年青人的财富与使用<font color="#
年青人的最大优势是什么?A
青年人的特点是富于想象力,大胆,丰富的想象力。& & 年轻一代正因为年轻气盛,所以从天性来说他们对真理的敏感程度比成熟以后更为灵敏。B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C 我身边的故事何志海---将量化零系数的百分比与比特率建立联系,进而推导出一种有效的码率控制算法。张庆林---残疾人鼠标移动的想法,虽然别人已经制造出来,这说明他思维积极,思考方法正确,坚持下去必会成功。<font color="#
想象力与创造力A
纵观世界科学史,年青人是主要推动力凡在各领域有重大突破的人几乎都不是当时的名家,而是年轻人。爱因斯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牛顿22岁发现二项式定理,万有引力定律;贝尔19岁发明电话;西门子19岁发明电镀术;巴斯特16岁写成关于圆锥曲线的名著-杨晖三角形;高斯的故事:十岁发现等差级数求和算法被罚计算连加从1到100,2分钟做出5050,令老师难堪,以后绝不要用数学问题去惩罚高斯。一般将历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定为;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而高斯说,开创数学新纪元的数学家为阿基米德,牛顿,爱森斯坦。谁是爱森斯坦?他是高斯的晚辈,生于1823年,1848年参加革命被扑入狱,生病,放出,去世不到30岁。但他对数论的进展作出巨大贡献。不幸的年青数学家阿贝尔的故事;挪威数学家,1802年生,16岁阅读高斯著作“算数谈话”并成功填补了一些定理证明中的缺漏。18岁,父亲去世,要工作养家糊口,并设法继续研究。22岁解决料当时最有名的数学问题,证明了5次方程不会有根式解。但他没有因此得到,他非常需要的供养家庭的学术职位。因为他把文章寄给柯西,希望得到肯定和发表,但柯西把他的论文弄丢了。他的论文几年后出版,但为时已晚,他因家贫生病,1829年去世。就在他去世的第二天,收到一封信,告知他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教授。B
年轻天才的特点与一般年轻人的弱点年轻天才们靠大胆的想象力和合理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很年轻就成功。 少年老成,性格稳健的人则在青年时代就成大器。一般说来,年青人缺少经验不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青年人长于想象,短于思考,一般说来,年青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青年人可以从老年人身上学到他们不具有经验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四& &如何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font color="#
要成才,要成功,必须训练思维作为普通人即不像爱因斯坦那样,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也不像贝尔那样具有坚定的意志,我们要找到思维的突破就要训练自己想成功人士一样思维。<font color="#
要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训练思维科学知识的发展都是具有良好思维的人发明创造出来的,知识的认知不能死记硬背,要弄清其逻辑性,学会聪明人的思考方法。知识的拥有量与聪明的大脑没有直接关系如果不注意思维方式的培养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就只能是一个书呆子。3
训练思维要积极主动思维方式的训练可以求教老师。可是,老师给与的只能是启蒙教育,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去配合老师的指导,也只是费力而不可能见成效。培养女儿的故事;第一次出国回来,发现女儿的数学成绩较差,全班50几人排36名。经交谈,发现她只会记忆模仿,不会想问题,找方法。算数是最能训练思维的课程之一,我第二天到书店,买回“趣味算数1000题“,让她每天做10题,做不完不能睡觉。没种类型的题只讲解两遍。做了一个暑假后,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到美国中学时学习微积分,对数学学习一直轻松顺利。我讲解,主要介绍解题思路:求什么?已知什么?如何找到由已知到未知的道路?用几何方法完成勾股定理证明为例:求什么?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已知什么?正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两三角形全等条件。问题转化为一个正方形面积等于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关键如何添加辅助线,将三个正方形发生联系?靠观察和试探。4
什么是良好的思维方式?A
发散性思维方式:对所学知识要举一反三的联想,将一个好方法应用到不同领域。我的第一篇论文刚到美国,第一个题目SVD 方法设计二维滤波器,发现别人已作过。自己找题目,聊天时受同事启发,可用麦克米兰变换构建二维窗。发现已有结果发表,从中找出缺点,二维DFT运算复杂,试图找新路。推出麦克米兰变换的另一种表达式,利用切比雪夫多项式,免掉二维DFT运算。成为快速简单的构建二维窗方法,被收进MIT 教材。产生最快的论文91年5月,凯泽教授,访问UCSB 介绍TEAGER 算法,一种检测一维即时频率和幅度的简单的非线性算法。我听了一半,即回实验室,将该算法应用到二维,作为二维非线性高通滤波算法用于边界增强系统,算法简单,对噪声的抑制效果比线性滤波好。这样,当他结束讲座,参观实验室时,我即将我的结果展示给他,他很高兴,由我们共同发表,作为他的新算法的新应用。B
开放性思维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打破“思维定势“ ”跳开事物的局限性“”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考虑问题,而不局限于一个方面。“司马光砸缸常规方法,从水缸里将人拉出,即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急中生智,用石砸缸,使水流出,让水离人。三个科学家乘气球旅行气球出故障,需了抛下一人,一个是数学家,一个农业学家,一个环保科学家,该抛谁呢?正常考虑,数学,农业,环保,哪个不重要,应抛最重的那个。在一块地,种四棵树,使两两距离相等。一般考虑在平面上,无解。一棵种在山头,其他种在山脚,正四面体。地板一点的蚂蚁爬到天棚一点的最短路程三维空间问题,采用二维空间解决,两点直线为最短。C
探究性思维方式:对所学的知识刨根问底真正的学者,应当知道怎样从已知引出未知,并逐步接近于大师。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是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深化的问题,越能启发新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谨是数学上或经验上的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HIS 彩色空间色调公式Hue =
角度&&并用反余弦表示;为什么色调用角度表示?为什么角度等于反余弦表示?公式的实质是什么?角度是如何反映色调的物理意义?是否有简单,物理意义清楚的色调表示?色调很重要,最近日本开发出用声音幅频分布和色调分布的检索视频信号的方法。隧道扫描显微镜图像恢复算法经济拮据,拉赞助,“隧道扫描显微镜“公司要求解决他们花5年时间没有解决的问题。将图像,带回实验室,思考。不局限于通常数字滤波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机制。依据分析,提出方法解决问题。D
批判性思维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要大胆怀疑,发现不足之处,找到自己的创新空间。为什么说霍夫曼编码是最佳熵编码?很显然,不满足最佳熵编码的分析。霍夫曼编码和算术编码的性能哪个更好?有的书说霍夫曼编码比算术编码有效。有的书说实验结果证明算术编码比霍夫曼编码更有效。E
探究,批判性思维用于提出新问题,开放,发散性思维用于解决新问题。五& &思考---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证明费马最后定理的故事1
怀尔斯与费马最后定理A
谁是怀尔斯?20世纪天才数学家,经过8年苦苦思考才完成费马最后定理的证明。B
谁是费马?1601年生与法国。17世纪法国律师,业余数学家。费马嗜好:整理古希腊著作,发现许多绝美定理,同时将这些定理写在某些书页的空白处。费马发现的定理,全都在19世纪初叶左右被证明或推翻。例如,他认为2的2的N 次方加1为质数,被推翻,因为N= 5 不成立。C
什么是费马最后定理?只有一个定理没有被证明,也没有被推翻:大约1637年费马仔“算术“遗书中毕氏定理论证附近写下来:”另一方面一个数的立方不能表示为两个立方数之和,一个数的四次方不能表示为两个四次方数之和,或者概括地说除了平方之外,一个N次方数表示为两个N次方数之和,无整数解,我已经为这个命题找到一个非常美妙的证明,然而这里篇幅不足以让我写下这个证明。“2 证明第一步:谷山-志村猜想A
19世纪,法国,德国,由科学院提供巨额奖赏,征求”美妙的证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千奇百怪的证明方法寄到数学期刊,都无功而返。B
日本数学家,谷山丰,53年东京大学数学系毕业,提出谷山丰猜想,试图证明费马最后定理。谷山丰猜想相当模糊,他无法清除的解释别人提出的疑问,58年11月17日。C
志村五郎,谷山丰的学长和朋友,经研究他发现谷山丰猜想的问题所在并提出更为精确的猜想,如果能证明这个猜想就等于证明费马最后定理。<font color="#
怀尔斯艰苦的证明历程A
十岁时立志证明费马最后定理十岁时,在图书馆知道费马最后定理,就立志将来证明它。1970年左右进入大学,毕业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一天与同学聊天又提起费马最后定理,决心证明它。怕别人知道,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独自秘密的工作。B
六年后,取得初步成果独自工作六年后,93年1月,邀请凯茨教授和萨纳克教授帮助验证证明。93年5月,原以为很容易证明的部分,遇到麻烦,在密集研究无进展后,只好休息。一次顺便读到梅哲教授的一篇文章,得到启发,解决问题,完成初步证明。C
公布证明被发现纰漏93年6月23日在剑桥大学一个关于数论的国际会议上,怀尔斯宣读长达200页费马最后定理的证明,获得,掌声,闪光灯,记者采访。93年7-8月,凯茨教授发现一个问题怀尔斯无法解释。几乎同时全世界其他地方的数学家也发现同样的问题。使证明成为一个有缺陷的证明。D
重理思路,发现天机93年秋,困惑,沮丧,气愤的怀尔斯回到普林斯顿大学。那短暂的胜利后一年多怀尔斯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希望和那个有缺陷的证明。94年9月19日早上,他决定在放弃证明费马最后定理的希望之前,要把自己证明的思路,仔细理清,思考一遍,试图弄清“自己到底失败在哪里?“努力思考20几分钟,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在他后来描述那时的感觉时,他说”突然出乎意料,我仿佛窥得天机,再也没有什么问题了。“说到这里他顿时泪流满面。后来,他在办公室附近散步几个小时,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在做梦。第二天一早,那惊人的发现依然放在桌子上,等待他。这时,他打开电脑,寄电子邮件给全世界的数学家”再过几天,准备接联邦快递的包裹吧!“E 发表证明几周内,收到怀尔斯信件的数学家,看完证明没有找到什么错。为了对他的证明做详细的公审,将证明发表在95年5月出版的“数学年鉴。“F 剩下的问题怀尔斯认为费马一定不知道他的证明。费马是否真的发现正确的美妙的证明?若存在美妙的证明,美妙的证明又是什么?
个人感想: 我一位清华的同学,寒假顺便参加了我们哈工大(威海)的老乡会,结束后他和我说“真的,我觉得你们的野心太小了,和实力不相符合,也许你们的目标应该高些。”这话我想了很久。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威海校区这样一个地方,本部几乎被神话,而其“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被进一步狭义化。学业、成绩被当做唯一的成就指标。而这些,在来威海校区做过报告的学者看来,“是培养在别人创立的体系里按照别人的游戏规则认真做事的一帮人,况且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体系,所以最适应这个体系的人的将会是一些什么人呢?他们最终的成就会有多高呢?”还有,“明明哈工大的专业水平不比清华差,为什么我们成就大事的人比清华少得多?有人说这和裙带关系有关,我说是我们的培养理念出了问题。”那么我们,威海校区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呢?在这个小圈子里获得优秀和嘉奖就是我们的目标么?我们是在真正意义上地学习和做科研吗?有人说,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条件,这其实是最常见最好用最轻松的一个借口。因为,机会这东西难道你自己不会争取吗?难道你不会向本部的教授写信?不会向国内的各类权威学者写信?难道你没有想去通过互联网和国外同领域的学生交流?难道你不觉得自己太爱自习了吗?想想你自习之余做什么,还是自习?如果你不是对这种埋首学习有兴趣,我可以认为你已经学残了。之后,你难道真的以为哈工大(威海)认为的“优秀”就能成为这个社会的“牛人”?
你追求的仅仅只是这个2400+人当中的优秀?你没感觉到这个大众看来的“优秀”其实是被用到滥而没有多余意义的词吗?你没发现每年的“十佳大学生”越来越像例行公事,出来的人越来越模式化,流水线化吗(去年信息学院有一个我很佩服的学长,这里不包括他)?你还以为一个国家奖学金能证明多少?(澄清一点:有人说公司看重大学平均成绩不看别的,我想他们这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只看成绩是因为公司认为面试者没有亮点,那么不看成绩看什么。如果你大学专门花时间去学习一项技术,就是奔这个公司去的,你以为公司还会看你成绩?你能立刻上手帮他赚钱他当然要你不要别人,管什么成绩,这可是个商业社会,培养员工需要很大成本的)你难道不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吗?为什么每个人都得要按照学校的唯一标准要求自己,你会希望自己成为按照统一标准机械复制出来的工业化产品吗?难道,“卓越”这个词对我们年轻人不更有诱惑力?难道,你觉得以后在社会立足,就像学校评奖学金一样,什么都参与一点,而不是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能行吗?真诚地告诫大家一点:人的价值并不体现在他有多优秀,而是体现在他有多么独一无二,不可替代。这就是“360行,行行出状元”的真正意义。
大学越来越普及化,但是你,一名哈工大的学生,你的目标难道就是随着大学一起普及吗?
精英意识,创新意识,勇于突破的意识,说真的,在哈工大(威海),太少了。
所以,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毕业时的“优秀”,而更应该去争取“做行业内的领军者”(进哈工大校门最初,院长对我们的要求,一点不客气)这时的我们才有真正的哈工大人的霸气,而哈工大(威海)才有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风范。我们,应当为哈工大(威海)留下一种精神,留下一段传奇,为后来的学弟学妹们留下一笔精神财产。我们,其实有这个实力。我们,缺少的只是信心。PS:一个观点提出,必然有人同意有人反对。
同意这观点的人,我和你们,一起上路。
不知道为什么 这个两年前的帖子又被翻出来了
现在我的观点和两年前有一些不同,觉得那时候的观点相对过激了点,本来准备修改一下
不过,想了想,还是保留当年的风格好了,以后也可以当做资料看看大三时候的自己(日15:17:56 存)
于老师早已回美国了
与其抱怨政策,抱怨现状,毋如进行自我教育,学校氛围固然重要,个人的意愿才是最关键。
本帖最后由 夏未央 于
19:25 编辑
没仔细看他说了些啥,估计又是一篇不多不少的吐槽文。主要看了看楼主写的 最后的那一连串问号。
别和大学生谈学习和科研
现今学生的创造力,已经在九年义务教育里被抹杀的一干二净 接着再接受三年一切为了高考的应试教育
来到大学 我们都会发现 前12年得教育 已经把我们培养成了一个个SB
然后再让我们在一个满是以教书为副业的高校教师团队里 去学习和科研 去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
巧妇也难做无米之炊 何况是一个个的愚妇 痴人说梦...无关乎学生的错 也无关乎哈工大威海的错...
甚至 它们都只是受害者
这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失败 吐槽都吐烂了的东西...
但是楼主你别忘了,存在即为合理,谁让中国人这么多...
中国教育不是教的太多 而是教的太少
历史 政治 经济 哲学
来到大学之前 都缺乏必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来到大学之后 烦躁的学术氛围在所难免
很难想象 在一个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的国家里 能做出怎样的科研成果和突破?
虽然中国大学是失败的 但是没关系 楼主可以看看日本
日本的高校也很鸡肋 但是日本的企业却很看重学历 非常纯粹的学历主义
虽然说学历等于能力是错误的 但是可以约等于
毕竟企业看中的是你一清二白的经历 招进来之后再进行内部培养(又是纯粹的无视大学教育)
你那个清华的同学,毫不客气的可以说是在装*
要么就是你们老乡会的同学太怂
要么就是你接触的同学太怂要么就是你...
以此类推...
在哈工大威海 牛人都天天窝在实验室 是不会随随便便的去参加与己无关的老乡会 更不会随随便便说某某野心太小的...
再者 野心被人发现了 还叫做野心么?
别动不动拿“十佳”说事
“十佳”学生里的很多东西 是你直到毕业都学不会得
还有,也别动不动就说创世界一流,浮夸风盛行的高校里,希望学子们能淡定一些
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事情 精神财富不是靠嘴说的 是靠校友们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楼主你觉得连自习都是多余
那么 你这是想让哈佛耶鲁天天泡团书馆的童鞋们 都卖菜去么?
最后,如果你问我,工大100周年的时候,你捐多少?
我会说,捐个毛,当年食堂的饭菜猪都不愿啃,赶紧还老子的重修费~~~(笑话...)
本帖最后由 龙城飞 于
11:09 编辑
谁给我们这个信心,一进校门就在纠结是分校还是校区,一进校门就纠结图书馆小,一进校门就让我们规格严格……每天必须去上晚自习,上课查的比什么都严,都不给学生逃课的空隙,个别老师就知道拿着书本念,个别老师就知道糊弄学生……校里的规律那么严,就借个话筒从n楼求到m楼,从导员借到教务处,还是不借给……举办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框框内,学校里的大师又有多少……几年前的这里还只是个专科院校,开始招本科才几年……
写的不错&&很深刻 但是似乎排版不是很整齐 常胜& &你会 很厉害的
话说那年我们那年听了两次于天虎老师的讲座。。最大的震撼来自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抱怨没什么用,我钦佩于老师的才华出众,也感受到了于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但是作为一个工大人,我并不认为我们“缺失”什么,即使是缺失,抱怨就有用吗?与其在那里自己蛋疼,不如好好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看看十佳,再看看我们自己,同样是大学四年,为什么差距就那么大。我们总是觉得应该警醒,但是真正的行动呢?扯淡不能解决问题,去做好身边的点滴才是王道。
深刻共勉!
写的不错。顶起~~
& & 现实就是这样,所以要加强的是我们。
& &其实你没仔细看,那个T大的同学的意思是我们老乡会的人很不错,你看看他的原话。那届06老乡会
后来考研加保研去了一个T大,两个本部,一个上交,一个北航,一个曼彻斯特还有一个中科大,这个实力不能说怂。
还有,我没有说自习多余,我的意思是很多人自习之余还是自习,这个之余的地方才是多余的。“我大连理工的一位交换生同学对我说,你们本部的学风不是很浓,但最重要的是你们特别重视科技的创新,这也是你们学术活力的重要源泉。可惜我在威海校区没看到这点。”这些话是我之前在校团委和团委老师的对话原话,他们,同意。
我不牛,但我整天泡实验室,再者,希望你了解我们现在做的项目和项目的发展方向再说。我在帖子里写的精神就是我们现在尽力去做的。
希望你可以不要讥笑或者嘲讽,我们在很认真严肃地努力。
& & OK,你希望版面怎么改?给个建议吧
& & 干嘛把自己说的跟个loser似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东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