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燚,习惯了你你快养成醉酒的习惯了。这句话翻译成梵文怎样书写

我猜想题主是好奇:琵琶的弹奏法如何翻译。&br&&br&「拢」「捻」「抹」和「挑」都是唐代琵琶的演奏法,&u&其中「拢」「捻」(有版本作「&/u&&u&撚&/u&&u&」)是左手演奏法(大概是现代演奏法中的「吟」「打」「带」)&/u&,&u&「挑」「抹」是右手演奏法(唐代使用拨子)。&/u&&br&&br&如果要直接翻译——英文中现有词语很难表达其原意的时候,如果要传达准确的文化信息,解决的办法一般是采用音译加上注解:&br&&blockquote&拢:Long
捻:Nian——吟 Yin:Vibratos by shaking of the fingers at the position on the string where the finger is pressing on to produce a wave-like effect./带 Dai:After the right hand plays a musical note, the left finger brings out the sound that was played by plucking upward on the same string./打 Da:The left finger hits with pressure above the fret to produce a sound.&br&&br&抹:Mo或Ma——Forefinger flicks string inwards from left to right, producing a crisp, thin sound.&br&挑:Tiao——Thumb plucks the string from left to right from the player’s viewpoint, producing a single sound. &/blockquote&很显然,这么翻译的话,没有相关知识的人很难理解。另外在诗句中补充大段注释,也会影响读者的理解。&br&&br&所以简单地说,把演奏法强行完全翻译出来是不可取的——为了说明这点,这里举例一个值得商榷的版本:&br&&blockquote&Strings were picked and plucked, bent with vibrato.&/blockquote&这个翻译使用了很多吉他术语( pick,pluck,vibrato),应该是想把演奏法直接翻译出来,但可惜不够准确:&br&&br&首先主语是 strings 比较奇怪,这关乎诗句理解,且传达的文化信息也不够准确;&br&其次 vibrato 虽然可以基本等于现代指法中的「吟」「揉」,但不能完全等于古代指法中「拢」「捻」(不含「打」与「带);&br&然后 bent 的使用也有点疑问——唐代琵琶的颈部比较窄,很难让琴弦 bent (如下图)。&br&&img src=&/ed9ef3dbea6a620f42b09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ed9ef3dbea6a620f42b09_r.jpg&&(木画紫檀琵琶
日本奈良正仓院藏 )&br&&img src=&/c975bd4244beafdafa25a_b.jpg& data-rawwidth=&1042& data-rawheight=&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2& data-original=&/c975bd4244beafdafa25a_r.jpg&&(木画紫檀琵琶的装饰画——从上面可以看到当时比较流行的四弦琵琶弹奏姿势)&br&&br&所以换个路线,让我们回到原诗:&blockquote&轻拢慢捻摸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blockquote&《霓裳》和《六幺》(即《绿腰》)这两首曲子,虽然都已经失传,但可借助唐诗一窥其神韵:&br&&ul&&li&《绿腰》——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br&&/li&&/ul&&blockquote&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br&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br&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br&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blockquote&&ul&&li&《霓裳》——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节选)&br&&/li&&/ul&&blockquote&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br&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br&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br&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br&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br&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br&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br&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br&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br&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br&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blockquote&很明显这两首曲子都是&b&先缓慢抒情,后快拍收尾&/b&(也是唐代软舞的特点),而「轻拢慢捻抹复挑」这句描述的正是曲子前段的柔缓抒情部分,所以说翻译中一定要突出这个特点。&br&&br&综上资料,最后来看看名家版本:&br&&blockquote&&ul&&li&Lightly she pinches in the strings, slowly she strums and plucks them.(杨宪益、戴乃迭 译)&/li&&li&She lightly plucked, slowly stroked and twanged loud.(许渊冲 译)&br&&/li&&li&Pressing, sliding, stroking, plucking.(张廷琛、魏博思 译)&br&&/li&&/ul&&/blockquote&对于不需要了解相关知识的读者来说,这样的翻译虽然各有优劣,但总体上已经非常好了——既恰到好处地摹写了琵琶女弹奏的情状(没有强行翻译演奏法),又扣住了诗句的意蕴(轻慢柔和),还具有诗歌本身的韵律美。&br&&br&如果面对的受众词汇量与背景知识有限,还有一个十分不严谨的普适版本推荐:&br&&blockquote&Now playing softly , now playing swiftly.&/blockquote&--------------------------------------------------------------------------------------------------------------------------------------------&br&最后附1982年新编的《新翻羽调绿腰》一首(演奏者:吴玉霞): &br&&div class=&video-box& data-swfurl=&/v_NTQzNjUxMTA.swf&&&div class=&video-box-inner&&
&div class=&video-thumb&&
&img class=&video-thumbnail& src=&/images/0/_zhajm_hd.jpg&&&i class=&video-play-icon&&&/i&
&div class=&video-box-body&&
&div class=&video-title&&02 新翻羽调绿腰
“珠落玉盘”— 琵琶独奏音乐会&/div&
&div class=&video-url&&/u46/v_NTQzNjUxMTA.html&/div&
&/div&&/div&&br&主要参考:&br&&a href=&http://www.atlasensemble.nl/assets/files/instruments/Pipa/Pipa%20by%20Samuel%20Wong%20Shengmiao.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lucked Stringed Instruments&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pip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ipa - A Chinese lute or guitar, its brief history, photos and music sampl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cken_pick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uitar picking&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video_2374076_classical-guitar-vibrato-effect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deo: Classical Guitar Vibrato Effects&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http://www.geocities.jp/saitohmoto/hobby/gakki/Shosoin/Shosoin.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正倉院の楽器&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如有疏漏,敬请指正。
我猜想题主是好奇:琵琶的弹奏法如何翻译。「拢」「捻」「抹」和「挑」都是唐代琵琶的演奏法,其中「拢」「捻」(有版本作「撚」)是左手演奏法(大概是现代演奏法中的「吟」「打」「带」),「挑」「抹」是右手演奏法(唐代使用拨子)。如果要直接翻译——…
Why so serious?
Why so serious?
I can't do this. 这里重读can't ,轻读do。&br&&br&I can do this. 这里do 重读,Can轻。&br&&br&我是看了American accent training,里面的一个例子,那本书很棒,说了语调的事情,推荐看看。
I can't do this. 这里重读can't ,轻读do。I can do this. 这里do 重读,Can轻。我是看了American accent training,里面的一个例子,那本书很棒,说了语调的事情,推荐看看。
别赞了,我根本不懂日语,更没通读过村上春树各小说的日语全文。&br&我愿意承认林少华在翻译方面有问题,不是因为我自己通读了日文原版然后发现了什么,而是这么多年以来,在我获得知识、故事的渠道里,大家(懂日语的中国普通读者,国内的业内人士,还有懂中文的日本人)都众口一词,并且各自举例子写文章来讲/批判这件事。而我,作为一个不懂日语的外行人,选择了相信他们的判断。&br&即便相信了他们的判断,“林少华的翻译有问题”,但我依然没有对林少华产生强烈的否定情绪,依然支持着他。在我看来,小说终究不是诗,其真义不在炼字炼句,而在故事本身。林少华没有篡改开头,赖明珠没有篡改结尾,他们用各自希望的方式完成了译文,求仁得仁罢了。而我,作为一个不懂日语的外国读者,我支持林少华的译本正是因为我不懂日语所以,我对林少华和赖明珠两位译者的比较,完全是对这两位译者各自的文风、习惯、素养的比较,和对我自己的中文口味的审视而已。&br&当时写这条回答,是因为看到一些挺赖批林的回答,结合一贯以来在别处看到的相似言论,我觉得很多人对林少华的批评已经非常“意识形态化”,像刻板印象,像“去过誉”运动的矫枉过正,像过度追捧后报复式的反弹。而我认为这十分不公平。我喜欢林少华,支持林少华,就要写出我对他的赞赏和支持,就这样。&br&&br&&br&译者在成为译者之前或同时,也是本国语言的作者,对一位译者的评价,也当然包括对他的中文素养(水平和追求)的评价(这与那门外语是没有关系的)。而另一方面,译者通过翻译传达给本国读者的故事,也离不开他们自己对这个故事本身(超脱文字)的认识,而这正是客观翻译其背后的主观影响力。不同的译者在这两方面的偏差,与在翻译水准(经验,习惯,外语水平)的偏差,三者共同导致了不同译本的大小区别。赖、林两版本在文笔上的差异(及这些差异对读者们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其他小说的不同版本(诗除外),这十分有趣,又令人错愕。而对比一部小说的不同版本,这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大陆读者即便找不到赖明珠译的村上春树小说,对照着读一读不同版本的茶花女源氏物语百年孤独或者莎士比亚,也是一样的旧书新读之乐。&br&&br&一般我们说翻译有两种,一种忠实于原文。另一种称作“译著”,直白的说,就是读者看到翻译者用他自己的语言风格讲述原作家所写的那个故事,相当于再创作(相当少见,远非主流)。&br&比如丰子恺翻译的源氏物语。对比林文月的译本。丰、林与林、赖正相反。林文月比较贴合《源氏物语》日文本来的文风,很女性,很细腻,而丰子恺的译本则相距甚远。关于林译与丰译《源氏物语》的区别,如果没读过原书,可以看看这篇:&a href=&/subject/2065006/discussion/120558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读林文月译本《源氏物语》杂感&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subject/2065006/discussion/120558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但是我觉得林少华和赖明珠这个问题到不了丰、林俩人的高度上。&br&&br&林少华翻译的版本是不够忠实的——不是说这故事讲的不对,而是说没有把原作者传达给读者,从林少华的译本里几乎看不到村上本人的影子。村上本人的笔触十分口语化,生动又自然。(我不懂日语,我所了解的林少华和村上春树的文风之区别,特别是村上春树的行文特点,来自于我所看过的各种文学评论。)而林少华优美婉转流畅,完全不是一种风格。可以把他看成“译著”啊,另一种解读——原谅我对林少华评价这么高——我觉得是无可厚非的。&br&大概是林少华的水平,也写不出与他本人一贯风格迥异的文字来,当然,我认为林少华的文字并不做作——尽管很多人是这样认为的。可以试着想一想,林译源氏的好,主要是因为林文月先生用字功力深厚能写出不一样的文字来、而丰子恺水平不够做不到呢,还是因为她与丰子恺相比、本身就更细腻更委婉更接近紫式部顺理成章译得像呢?或许,林文月与丰子恺在译源氏上的不同之处,只在于他俩自身风格的不同,甚至只在于这两人生来性别不同而性格不同呢!因为林文月译的《十三夜》,也是那样的优美呢!而他们在各自适合的文域里,也都是最适合的那一个。所以尽管通常林译源氏得到的评价高于丰译,我们也不能随便评价,这两位译者谁的水平更高。同样的,要总评林少华和赖明珠的中文水平,还要看他们的其他作品。据说林少华最喜欢丰子恺翻译的《源氏物语》,认为“倭文汉译,无出其右”,不知此言真假。&br&从另一个角度说,翻译,除了肩负着向读者传达原作者的使命之外,本就是一种“再创作”,所以“完全没有个人风格”的译者是不存在的,能够完美平衡原文与译作的译者也十分十分的少见。林少华与赖明珠译本之不同,是一个“侧重内容还是形式”或“倾向于意译还是直译”的被扩大的实例。有一篇文章可以比对着林译赖译读一下:《&a href=&/view/1cc852785acfa1c7aa00cc8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再创作的伪翻译属性&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有这么一个网站“&a href=&http://www.cunshang.net/main.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村上春树全集&i class=&icon-external&&&/i&&/a&”,我稍微翻了一下。&br&林少华是这么说的:我在翻译方面比较注重文字美,我觉得文学作品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是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使人能产生美的联想,如果一部文学作品让人读起来不觉得美,就不是一部好的作品。因此我在翻译当中,尽可能想办法把它翻译得美一些。你们也知道,中国文字同其它国家的文字相比,最主要的特色是讲究装饰性,这也是汉字的优势,我们为什么不发挥这个优势呢?&br&而赖明珠说:我在翻译他的小说时尽量不用成语,希望保持他的用意和文意,让中文读起来仍能感觉到村上的特色。拜读林先生的译本,很佩服他的中文造诣比我好。但也感觉如果译者自己的文章风格过于突显时,可能会使作者的风格减低。&br&不知道做这个记录的人是谁。而且我在这个网站上好像没找到赖明珠的译文。&br&&br&为什么一定要做出排他的选择,只肯定其中一个呢?&br&&br&我不反对林少华的版本。相反的,我很喜欢林少华,也看过一些林少华自己的文章,也认同一些林少华对村上春树的理解和解读。我觉得,读林译爱上了“村上”的人,应该承认深入你内心的打动了你的,是林少华,不是村上春树。换句话说,我们看林少华译本,认识了林少华;而读赖译,认识了村上春树和赖明珠。要承认喜欢林少华不等于喜欢村上春树。一定要承认这一点,这是公正评价的一个基础。如此而已。&br&至少,如果没有林少华,可能你认识赖明珠和村上本人,还要晚好多好多年。&br&有同志提到了施小炜。我买了他翻译的那本谈跑步时谈什么..我不太喜欢他。文字干瘪没有力气。&br&反正我喜欢林少华,喜欢赖明珠,对我而言两者互不妨碍。(我没买赖明珠译本,找电子版看的且没有读全,不像看林少华那样有系统有秩序无间断,所以我只说林少华,不说赖明珠。)&br&&br&抒发一点额外的感慨。&br&我们喜欢一本书,喜欢一首歌,是因为我们看到/听到的文字/歌声打动了我们,还是因为这文字/歌声最本真本源?我想问一些支持赖明珠反对林少华的人:你们反对林译,是因为林少华没有传达给你们比较真实的村上春树风格,还是因为本来就觉得林少华的文字不对胃口?你们推举赖译,是因为赖明珠的语言风格更贴近村上本人,还是因为这种语言风格本来就能深深地吸引你打动你?喜欢一个人,钻研他追逐他解读他,首先要明白自己,看清这份喜欢从何而来。&br&以及,对于题材不那么沉重的文学作品,人们喜欢它,大多是因为能从中找到或明或暗的一个自己,这是作者(译者)与读者的双向选择,是缘分也是天意。时光流转,人悄悄地改变,喜欢的文学作品,或许也就跟着变了。我们喜欢了另一个作者而抛弃前一个,不能说明前一个不好,或许只能说明我们变了。我从初中读林译,到现在依然爱不释手,可能只不过是,有些东西在我的心里,至今没有改变,如此而已。&br&&br&所谓英雄不问出身,不管是原唱还是翻唱,原汁原味还是风格迥异,只要对我胃口,就是好的。&br&Tori Amos 也是翻唱狂。&br&&br&翻译家里,我最崇拜傅惟慈和傅雷,再加一个英若诚。林少华确实比不上的。&br&&br&多说几句。&br&1,我开头强调“译著”这个说法,是因为这个词是“译+著”,多了一个字就能明显和“译”区分开来;但我这么表达的一个毛病是,这个说法本身不严谨,之所以不严谨还用,是因为当时及现在我都没想起更合适的词。&br&其不严谨之处在于:泛泛的讲,一篇翻译得让你五体投地的译文,为体现译者功力之高(不考察这位译者是否如此不“体贴”外文原作者),你就可以称之为“译著”;就算不是为了体现译者功力之高的尊称,把“翻译的作品”称为译著的,网上随便一搜,也比比皆是,毕竟“译著”的基本解释是“将用某种语言写成的著作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著作。”&br&2,我崇拜的傅雷说过一句话,“译文一定要传神达意,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br&林少华我固然喜欢,但要承认的是,重视表达译者的风格(而“抛弃”原作者)并非、也不应成为翻译的主流,最好的翻译一定如傅雷所说。&br&3,原本我想再举一个例子类比林少华和赖明珠的对比。中日翻译实在没什么好材料可举,而中英翻译跟中日翻译面临的主要问题很不同(语言差异太大,文化、历史传承差异也大),举出一个例子虽不难(文笔有争议的、出自名家的中英译文如此之多)、但明确这个新例子的代表性、或明确它跟本题直接有关还是挺难的。&br&——我发现这个被我一直念念不忘的人是鲁迅。鲁迅在翻译上背的争议就更大了....
别赞了,我根本不懂日语,更没通读过村上春树各小说的日语全文。我愿意承认林少华在翻译方面有问题,不是因为我自己通读了日文原版然后发现了什么,而是这么多年以来,在我获得知识、故事的渠道里,大家(懂日语的中国普通读者,国内的业内人士,还有懂中文…
来自子话题:
上过一门国际关系的课,有presentation做过tea和chai的区别。加上对十六世纪的殖民史有点了解,简单讲一下。&br&&br&(转载要说明啊,哪里有说得不正确的欢迎指正)&br&&br&事实上在世界各种语言中基本有两个不同发音的词都代表茶,分别是tea和chai。&br&&br&---补充两点---&br&茶起源自中国。在商朝的时候,云南省就有种植茶叶作为药用的记录了。&br&引用:&a href=&/books?id=gxCBfNmnvFEC&pg=PT31#v=onepage&q&f=fals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oogle&i class=&icon-external&&&/i&&/a& The Story of Tea: A Cultural History and Drinking Guide&br&&br&关于英语中的chai:英文中tea是指茶叶的,比较偏我们心中的茶叶泡出来的茶,如Green Tea, Black Tea。Chai应该是受南亚茶饮的影响,比如Malaysia Chai,Thai Chai。&br&&br&-----------------&br&&br&&b&&u&Chai&/u&&/b&&br&在十六世纪殖民史初期,葡萄牙是第一个把茶和喝茶的习惯带入欧洲的。当时他们是与中原地带和广东一带进行贸易。那里的人对茶的发音就是cha,所以这个发音chai就被葡萄牙人沿用并且带到了其他殖民地,比如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另外,chai这个读音也沿着陆路贸易进入了阿拉伯国家和俄罗斯。&br&&br&&b&&u&Tea&/u&&/b&&br&在十六世纪末期清朝的时候,中国(和日本)都实行海禁的政策。对外贸易控制非常严格。当时台湾还没有被郑成功占领,岛上驻扎着西班牙殖民者和荷兰殖民者。他们同时都在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有殖民地。福建省因为紧邻台湾殖民地,加上福建本身不适合搞农业(好像当时土豆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不是个容易填饱肚子的地方),民风自然彪悍,愿意搞贸易这种危险但是赚钱的事。茶叶就是一种很走俏的贸易品。。。咳咳,跑题了。因为在闽南话里茶的发音是“te”,荷兰和西班牙殖民者就取了这个音。因为16世纪和17世纪初基本是荷兰独霸南亚,东南亚贸易,“te”这个音就被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沿用下来,并且带到了他们各自的殖民地。&br&&br&所以,如果你根据世界上说chai和说tea的国家来给地图标色的话,活脱脱就是一个资本主义瓜分世界的控诉啊。&br&(手机无法上图,等我回头找找当时的资料)&br&&img src=&/18fc6edeef681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5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18fc6edeef681_r.jpg&&引用自&a href=&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507961/Mapping-migration-words-Infographic-reveals-roots-Europes-languages-countries-linked-wider-worl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pping the migration of words: Infographic reveals the roots of Europe's languages and how countries are linked to the wider world&i class=&icon-external&&&/i&&/a&&br&可以看到除了葡萄牙之外基本都是说tea,这就是当年荷兰和西班牙的功劳。别看葡萄牙就一小块,前葡萄牙殖民地(西非啊,南美洲一些地方啊)都是说chai的。而东欧国家的读音就是受俄罗斯那边更早的陆路贸易的影响了(也许能扯到奥斯曼帝国?对那段历史不够了解,没办法再联系啦)。&br&&br&当时的tea和chai分布的世界地图是同学手绘的,现在也找不到原本了。有时间我再画一张传上来&br&&br&不过现在在美国,有些人(商家)试图把chai转型为“加奶加糖/蜂蜜的红茶”,把tea的范围缩小为“用叶子泡出来的茶”。有些人认为chai特指Malaysia Chai。至少在我们学校附近的饮品店是能发现这个chai tea逐渐分家的趋势的,不过大体上他们现在还是同义词。
上过一门国际关系的课,有presentation做过tea和chai的区别。加上对十六世纪的殖民史有点了解,简单讲一下。(转载要说明啊,哪里有说得不正确的欢迎指正)事实上在世界各种语言中基本有两个不同发音的词都代表茶,分别是tea和chai。---补充两点---茶起源自…
薛定谔 Schr?dinger 奥地利物理学家
&br& 张伯伦
Chamberlain
英国首相&篮球皇帝
&br& 王尔德
&br& 叶利钦
Е?льцин
俄罗斯总统
(姓,可惜不是英文啊)
&br& 白求恩
&br& 马克思
&br& 高尔基
Горький
&br&&br& 尼玛啊......我小时候怎么全觉得是中国人
&br&&br& 欢迎补充......&br&~~~~~~~~~~~~~~~~~~~~更新&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袁祥& data-hash=&8f2e67ea19ccd550ee7a& href=&/people/8f2e67ea19ccd550ee7a& data-tip=&p$b$8f2e67ea19ccd550ee7a&&@袁祥&/a&
爱尔兰诗人 (姓) (话说我第一次读当你老了是英文的...)&br&&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钢盅郭子& data-hash=&f09ebe7dd979c77cf3676& href=&/people/f09ebe7dd979c77cf3676& data-tip=&p$b$f09ebe7dd979c77cf3676&&@钢盅郭子&/a&
匈牙利作曲家(姓) (这个其实不大好 中国人取名不大用特这个字)&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张僧& data-hash=&dc15eb8cac6d3f2784d84& href=&/people/dc15eb8cac6d3f2784d84& data-tip=&p$b$dc15eb8cac6d3f2784d84&&@张僧&/a&
匈牙利诗人 (名)
(用在中文里...是个女名啊)&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余和平& data-hash=&27dc8bb2153ddc83c5f6691& href=&/people/27dc8bb2153ddc83c5f6691& data-tip=&p$b$27dc8bb2153ddc83c5f6691&&@余和平&/a&
小说人物 (名)
(朱德会不会更传神.....)&br&&a href=&/people/su-xi-99& class=&internal&&苏茜&/a&
智利诗人(姓)&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黄伟涛& data-hash=&8f5a1384587fafc128c0b75eebf190a3& href=&/people/8f5a1384587fafc128c0b75eebf190a3& data-tip=&p$b$8f5a1384587fafc128c0b75eebf190a3&&@黄伟涛&/a&
Duncan(姓)
NBA球员&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小田& data-hash=&4e5ca843e6e9cafb6a8146& href=&/people/4e5ca843e6e9cafb6a8146& data-tip=&p$b$4e5ca843e6e9cafb6a8146&&@張道良&/a&
Jameson(姓)
文学理论研究者&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钢盅郭子& data-hash=&f09ebe7dd979c77cf3676& href=&/people/f09ebe7dd979c77cf3676& data-tip=&p$b$f09ebe7dd979c77cf3676&&@钢盅郭子&/a&
Huxley (姓) 博物学者&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Martin& data-hash=&dfb793bb7b2eb6ae6c3a6f6& href=&/people/dfb793bb7b2eb6ae6c3a6f6& data-tip=&p$b$dfb793bb7b2eb6ae6c3a6f6&&@Martin&/a&
Keats(姓)
英国诗人&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c47affffcd3e6a3dbbf1& href=&/people/c47affffcd3e6a3dbbf1& data-tip=&p$b$c47affffcd3e6a3dbbf1&&@宋小凡&/a& 肖邦
Chopin(姓)
波兰作曲家&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bdb4dbdc2287& href=&/people/bdb4dbdc2287& data-tip=&p$b$bdb4dbdc2287&&@费利佩&/a& 罗素
Russell(姓)
英国哲学家&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997f5cf5f79ba87cd7ae& href=&/people/997f5cf5f79ba87cd7ae& data-tip=&p$b$997f5cf5f79ba87cd7ae&&@周甜甜&/a&
Ricardo(姓) 英国经济学家
薛定谔 Schr?dinger 奥地利物理学家 (名字) 张伯伦 Chamberlain 英国首相&篮球皇帝 (姓) 王尔德 Wilde 英国作家 (姓) 叶利钦 Е?льцин 俄罗斯总统 (姓,可惜不是英文啊) 白求恩 Bethune 医生 (姓) 马克思 Marx 哲学家 (姓) 高尔基 …
我很喜欢这个问题,所以想认真答一下了。我希望能通过这个回答,也反思一下这部作品究竟对战争是什么看法。&br&&br&原作堀辰雄的『風立ちぬ』,题目是取自于法国诗人保尔·瓦莱里的《海滨墓园》中的一句“ &br&起风了!……惟有努力试着生存!”这句的日文是「風立ちぬ、いざ生きめやも」。所以,直接按照诗的翻译,就成了《起风了》.&br&法文原文是Le vent se lève! . . . il faut tenter de vivre!日文是堀辰雄自译,与大众翻译略有区别,或许为的就是表达出故事的主旨.&br&&br&下面是语法。因为涉及到古文,日语新手请自行跳过。&br&关于「風立ちぬ、いざ生きめやも」这句话说明一下。&br&&br&?風立つ: 起风。&br&「立つ」所说的,不是就在那时偶尔刮了一阵小风。而是说四下一直很平静,而整体的刮起了风。是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br&&br&?(風立ち)ぬ:完成,强烈的动词终止形。是表示风已经起来了,已经是既成事实的状态。&br&&br&?いざ:意志形,邀约的一种强烈表现。&br&&br&?(生き)め: 在这个语境下,是助动词「む」的已然形&br& 意思:活下去吧&br& 也可以是「可能」形,那么也可以解释为“可以活下去吧“。不过这里应该还是”活下去吧“的意思。&br&&br&?(生きめ)やも: 反语的助词&br&相当于「~か、いや~ではない」,一般前表疑问,后半句以反语来否定。&br&在这里,「いざ生きめやも」也就变成了”来,活下去么?不还是死去吧“&br&不过,从堀辰雄的「菜穂子」的内容来看,或许”活不下去了么?不一定要活下去“的解释更加符合原文。&br&&br&实际上,原作的主角实际上是菜穂子。被病魔所折磨,正处在生死边缘。&br&而堀越二郎也是处在这么一个阶段。&br&起风了,风已经刮起来了,已经没有办法了。战争已经开始了,停不下来了。&br&瓦雷里在感叹,起风了,还是必须要继续坚强活下去。&br&而主人公,一个是要去制造杀人机器的男主角,即使起风了,也要继续活下去么?即使战争爆发了,也要继续努力制造这种杀人机器么?这无疑是主角的矛盾心理的表现。最终定继续活下去。作为设计者继续飞机的制造。并非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制造出更好的飞机。&br&而另一方,是病入膏肓的女主角。即使这样重的病,也要继续活下去么?最终,女主角也是决定了继续活下去,到深山里疗养,和病魔作斗争。&br&&br&&br&“ 起风了!……惟有努力试着生存!”&br&「風立ちぬ、いざ生きめやも」&br&这句,起风了,引出了在已经发生了的,无法掌控的状态下,各种各样人物矛盾的心态。所以一定要用完成型。之前有一个翻译《风起之时》,就差了点味道。
我很喜欢这个问题,所以想认真答一下了。我希望能通过这个回答,也反思一下这部作品究竟对战争是什么看法。原作堀辰雄的『風立ちぬ』,题目是取自于法国诗人保尔·瓦莱里的《海滨墓园》中的一句“ 起风了!……惟有努力试着生存!”这句的日文是「風立ちぬ…
来自子话题:
雨中偏独行,落泪无人听
雨中偏独行,落泪无人听
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School Days——日在校园。
School Days——日在校园。
来自子话题:
&b&我觉得很好。要不是她,这两个小时我还真下不了决心去忽视字幕而听译原音。&/b&&br&&br&&b&这两年培养了一种技能,凡是影院里字幕让我不爽的,事后一查都是贾大翻译的大作。&/b&&br&&br&&b&呵呵二百五个天马流星锤哦~~&/b&&br&&br&我只想对你说……&br&&img src=&/bb32d41c6b88cd5e0c1da7e9eefaec05_b.jpg& data-rawwidth=&494& data-rawheight=&2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4& data-original=&/bb32d41c6b88cd5e0c1da7e9eefaec05_r.jpg&&。。。的后半句&br&&b&…………………………………………&/b&&br&强烈建议有关部门:&br&要么外包给字幕组,要么把英文字幕也放上。&br&还有,这回用的居然是黄色宋体字幕?完全不能忍啊…以前那种台湾的楷体就很好看啊,哪怕用普通的黑体我也能忍啊,妈的大银幕用宋体字幕真的太难看了…&br&&br&&b&…………………………………………&/b&&br&补充几个图:&br&这是以前大部分&b&进口片&/b&的字幕。仔细观察发现跟我们用的楷体不太一样,是台湾那边的楷体,很大气。偶尔也用黄色,但我感觉都还不错~&br&&img src=&/1aa34a5c5d22c2bd9149_b.jpg& data-rawwidth=&996& data-rawheight=&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6& data-original=&/1aa34a5c5d22c2bd9149_r.jpg&&&br&这是大部分&b&国产片&/b&的字幕。有英文字幕,建议以后进口片都配备英文字幕,这样哪怕有些三俗笑点/脏话不方便翻译出来(如图),有一定英文基础的人也能轻松GET到笑点~&br&&img src=&/8fb451fda1bc9_b.jpg& data-rawwidth=&674&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4& data-original=&/8fb451fda1bc9_r.jpg&&&br&最后,这是此次&b&《银河护卫队》&/b&的字幕:&br&&img src=&/5cde0c11e459f792f615fb_b.jpg& data-rawwidth=&340& data-rawheight=&2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不说啥了……&br&&br&&br&咦?………………………………跑题了……&br&题主貌似是想让捉虫……在这儿贴两个捉虫贴。&br&&br&一个是摘自豆瓣&a href=&/peopl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大夫唐&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影评《&a href=&/review/712404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现在问题来了,字幕翻译贾秀琰为什么还在瞎几把翻。 (银河护卫队 影评)&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看到有让我距离贾翻译哪儿瞎整的,我随便说俩 &br&  1. Terran一路翻译成特蓝星我也是醉了,星际争霸没打过你查一下字典总行? &br&  2. Nova翻译成诺瓦同理。 &br&  3. 在船上吵架,I have a plan那点。Peter说12%,Gamora回答 It's barely a concept. 字幕写“这就是个概念而已”,这明明是“这连个概念都算不上”。 &br&  4. 几个人进了Ronan的飞船,Drax挨个感言,说到Gamora的时候说And this green whore is also...翻译什么我记不清了,反正没这个意思。 &br&  5. 刚上Peter的飞船,对话: &br&  浣熊:That's for if things get really hardcore. Or if you wanna blow up moons. &br&  Gamora: No one's blowing up moons. &br&  浣熊: You just wanna suck the joy out of everything. &br&  整个这点我记得只有“没人要去炸任何卫星“翻译对了一半,错在他把Moon翻译成了月亮。 &br&  不知道这姐姐知不知道行星的卫星也叫Moon &br&  6. Gamora在监狱里说I am going to die surrounded by the biggest idiots in the galaxy,翻译是我为什么和全宇宙最蠢的生物们在一起,下面围着一群士兵准备轰watch tower,你省那个不好省die surrounded by &br&  7. Drax把那个黑人揍死后对话: &br&  Drax: Finger on throat means death! &br&  Drax: Metaphor. &br&  Peter: ...Sort of. &br&  这一段是Drax在重复监狱里说的话,表示自己知道这是个比喻,然后Peter说这算是个比喻吧 &br&&br&  贾翻译: &br&  手指放在喉咙上就是死! &br&  这个比喻咋样? &br&  一般般吧。 &br&  8. Peter脱狱时候去拿随身听,Drax在他上来后问你去拿什么了,一看是随身听,Drax说You're an imbecile.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个低能儿”好吗,意思是都这年代了你还玩儿这落后东西还为了个这命都不要了,而不是你蠢不可及…… &br&  9. 船上演说,Peter说And you think life takes more than it gives, but not today,前面peter说folks who have lost stuff. 所以联系起来这里这句话并不是说什么生活不如意,是说“你们觉得你们生命中失去的比得到的还多”。这么上下对应的一段就被毁了。 &br&  10. 浣熊扫描到Stan Lee也就是漫威每部电影里必须客串的老爷子的时候,浣熊说Where's your wife, you old codger? 贾翻译写的是:你媳妇在哪呢你个糟老头。 &br&  Codger现在是一个特有的词,从Coffin Dodger演变而来,Coffin是棺材,Dodge是躲藏躲闪避开的意思,所以应该是“老不死的”,不是什么糟老头好吗。 &/blockquote&&br&一个是摘自豆瓣&a href=&/people/loki1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旅合金&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影评《&a href=&/review/712458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贾翻译的虫 (银河护卫队 影评)&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  1 星爵和盖莫拉说道理说不通,无奈地摇摇头说she has no idea, 我认为的翻译应该是表达“她根本不明白”的意思,但是贾翻译的却是“没文化真可怕” &br&&br&&br&  2 星爵让盖莫拉多相信他一点,盖莫拉反问他“你相信我吗?”,星爵说I will be honest more if you tell me XXX(后面记不得了),就是说如果你肯告诉我XXX的话我会更信任你一点。但是贾翻译的却是“我对你的信任如滔滔江水源源不断,如果你肯告诉我XXX的话” &br&&br&&br&  3 还有预告片里也出现过的一段,星爵对在屏幕后面观察的监狱官员竖起中指那段,他的原话是Sorry, i don't know how this machine works. 原意是“抱歉啊我搞不清这玩意(指自己的中指)是怎么回事。”但是贾翻译却是“我没动这个机器(中指),它是机械自动的” &br&&br&&br&  4 火箭在努力操纵机器的时候,众人在他身后吵吵嚷嚷说什么小时候最喜欢把浣熊串起来烤着吃,然后火箭崩溃地大喊“God help me!!!!!!!”,但是贾翻译的是“别打扰我!” &br&  完全就没有那个味道了好吗! &br&&br&&br&  5 是一个路人在订货,说要成箱的货物,反复强调要成箱,说“no, in cases!!”(不,要成箱的!!)但是贾翻译的是“不要成箱的!!” &br&  【↑这个其实我不是很确定,因为这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节】 &br&&br&  6 火箭抱怨星爵有毛病,说的是&you got an issue&,意思应该是“你有病吧/你该吃药啦”,但是贾翻译是“你二到家了”,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很明显完全脱离了原文,在自由发挥…………………… &br&&br&&br&  7 星爵说I have a plan那里,Drax问他有多少,他说12%,Gamora吐槽说it's barely a concept. 意思是“这根本连个概念都算不上”,而不是贾翻译的“这只是个概念” &br&&br&&br&  8 火箭上船以后摆弄星爵的东西做炸弹,吐槽星爵说That is for if things get hardcore. Or if you want to blow up moons. 这里的Moons是指卫星(带了复数),而不是贾翻译的“月亮” &br&&br&  9 Drax叫Gamora为green whore(绿婊子),但是翻译是绿虎妞…… &br&&br&  10 Drax一开始不懂地球上的暗喻这种表达方式。然后星爵教了他“用手指划过人喉咙就是表示杀了他”。后来Drax用这个方法杀掉了Ronan的一个手下,一边杀一边大吼“Finger cross throat means death!...Metaphor.”然后星爵说“Sort of...” &br&&br&  这段的对话意思应该是 Drax:“手指划过喉咙就是死!这是个暗喻。(表示自己学会了)”;然后星爵对于这个“学而致用”很无语,就说,“算是(个暗喻)吧。” &br&&br&  而贾翻译的是:“手指划过喉咙就是死!这是个暗喻!”星爵:“一般般吧”(指暗喻)。(贾翻译的细节记不清了,在家毕竟没有贾翻译可以看) &br&&br&&br&  11在进监狱的时候,groot一直在说“i am groot”,星爵不耐烦地吐槽它说“this is as fascinated as the first 98 times you told me that.”意思是“你这次说得和你前98次一样精彩。”,贾翻译是“放心吧你都告诉过我100次了” &br&&br&  12 还有后面的100% a dick的梗,就这么被翻译成了“二百五”……根本笑不起来。但是对于这个梗,我也想不出什么合适的翻译,所以发出来看看有没有大神可以指点一二。 &br&&br&  —————————————————————————————— &br&&br&  暂时这么多,如果后面陪小伙伴多刷的时候讨论出了不同之处,可能还会贴上来。 &br&&br&  这是一部好电影,复古和科幻杂糅,各种撕逼嘴炮,吐槽脱线,相当带感!如果有小伙伴和你一起去,两个人一起吐吐槽,对着美瞎了的画面流流口水,绝对是一件大美事……&/blockquote&&br&&br&************************************************************************************************************&br&补充:&br&谷大白话发话了:&br&&a href=&http://mp./s?__biz=MjM5NTExMTk5MA==&mid=&idx=1&sn=c1b36e6aa98e2#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银河护卫队》的背景知识、字幕勘误以及彩蛋分析&i class=&icon-external&&&/i&&/a&&br&最全的捉虫,喜欢这片子的一定要看看这篇文章。&br&&br&&br&AND...(微博上看到的:)&br&&img src=&/82f92389bcf1daf2d9601a50fda6dcb9_b.jpg& data-rawwidth=&587& data-rawheight=&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7& data-original=&/82f92389bcf1daf2d9601a50fda6dcb9_r.jpg&&
我觉得很好。要不是她,这两个小时我还真下不了决心去忽视字幕而听译原音。这两年培养了一种技能,凡是影院里字幕让我不爽的,事后一查都是贾大翻译的大作。呵呵二百五个天马流星锤哦~~我只想对你说……。。。的后半句…………………………………………强烈…
先回答后半个问题——&b&翻译书改书名天经地义&/b&。理由:&br&&ol&&li&书名一般是个词或短语,没有语境,翻译过来很难不产生歧义,或者让人一看就知道里面讲什么;&/li&&li&书名是市场定位的关键元素,必须作全方位的考量。&/li&&li&再版时进行修正也很正常,可能初版效果不佳。&/li&&/ol&&br&&br&至于翻译书为什么这么垃圾,大家说的情况都有,但我在这里重新归纳一下:&br&&ol&&li&&b&每一行里真正适合干这一行的永远都是少数&/b&,不只是翻译才这样。大家普遍比较留恋一些高水平的老译者。他们之所以有机会出现,是因为那时候出版业没有太大的经营压力,不计回报,只求质量,当然可以精心挑选。&/li&&li&译者收入问题:&/li&&ol&&li&翻译领域最让人痛心的并不是报酬低,而是没有依据能力高低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b&顶级译者和刚入行的新人在薪酬标准上差别不大&/b&,正常情况下顶多给前者加个千字一、二十元,以示安慰,这表示相当重视你了。这种局面势必造成 @Lawrence Li 这样有能力的译者不愿意跟出版社打交道。像我这样一时间找不到什么正经工作的人才会留下来,但也会把图书翻译的优先级放到最低,先做稿酬高、结款快的工作。杂志的翻译水准普遍比书高,就是这个道理。不瞒你说,我现在手头积压着至少四本书,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li&&li&结款周期的问题。通常一本书理论上讲在上架以后才会和译作者结账,也就是说译者花了半年、一年翻出来的书,大约要再过半年才有可能拿到报酬,这就算非常准时的了,表明这是很负责的出版社,很负责的责编。多数时候等待期还要长。这种等待凡是做自由职业的人都不会陌生,但图书行业恐怕是最严重的。我最长等过一年。不过结款周期在杂志里也同样是个问题,效益比较差的杂志通常会拖欠。杂志最长让我等过两年。&/li&&li&结款周期长又导致译者不得不加快进度,尽可能做完这个做那个。像我这样脸皮薄的,速度快不起来,不想别的办法养家糊口都难。有聪明的译者,一个月可以译出二三十万字的,这样算下来收入还不赖。但翻译这工作不是灵光一现下笔千言的,该耗多少时间就是得耗多少时间。有时候一个表述就得琢磨很久,沉迷起来可以导致一两天什么都不干。所以,我不排除有的旷世奇才就是能那么快,但多数情况下,快一定好不了。&/li&&li&现行税制让人很尴尬。比方说一本书花了一年译完,稿酬全款3万,结款的时候出版社给你按月收入扣所得税,而且最规范的标准是依据「劳务费」来扣,比例比「稿酬」还要高。这个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据说有一个按照工作周期来均摊到每月的规定,但我从来没见过实行,都会按一个月收入扣。总之如果出版社不愿意帮你避税,3万块里能扣掉好几千。再一次地,这方面我很糊涂,一直没去弄明白扣税到底是怎么回事。&/li&&/ol&&li&出版社方面,一本书的利润其实很低,五六折的折扣给底下的分销渠道,自己拿到的那点钱(很多时候还拿不到),去掉管理、印制等等成本,基本上剩下的也就那么万八千能给译者。为什么会这样是另一个问题了,不在这里说。&/li&&/ol&&br&&br&最后说一句,以上都是翻译书差劲的原因,不是借口。这么恶劣的环境,照样有好的有差的。所以遇到烂翻译,该骂还是得骂。
先回答后半个问题——翻译书改书名天经地义。理由:书名一般是个词或短语,没有语境,翻译过来很难不产生歧义,或者让人一看就知道里面讲什么;书名是市场定位的关键元素,必须作全方位的考量。再版时进行修正也很正常,可能初版效果不佳。至于翻译书为什么…
来自子话题:
Sheep。&br&中国人通常说羊,指的是绵羊。&br&山羊生活在山上,我们老祖宗生产生活在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习惯上指代的就是绵羊。&br&(绵羊群居,羊群放牧要求较高。而山羊性独立,能够适应丘陵环境,在没有大片草场的地方也能饲养。唐宋之后,山羊的形象也逐渐丰富了「羊」的内涵)&br&&br&像我这种生活在太湖小平原的,见(吃)的多是湖羊,一种绵羊。新塍镇以蒸缸羊肉出名,乌镇以拆骨羊肉出名(嘉兴羊肉硬广告,我只是想说,江南也是有羊的,也不都是山羊)。还有澉浦镇的芋艿羊肉!&br&&br&(为什么从造字时代说起呢?因为中国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表示顺序,甲骨文里就已经有了。而在秦简里,已经有将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了。这十二种动物也就是我们现在还在说的十二生肖。&br&&b&既然十二生肖这么早就有了,我们想知道这其中的「羊」是什么,就要从比这个时间更早的时代来找。&/b&要比秦代,甚至商代更早的年代是什么?不知道啊。但是造字时代应该要比已经有成熟甲骨文的商代要早。)&br&&br&羊是指绵羊还是山羊,我们抓个古人,问问他是哪个。&br&古文字的「羊」,羊角大多是弯的。简单地分,绵羊角是弯的,山羊角是直的。(有个词叫「羊角」,用来指称旋风,看来羊角是螺旋形的)&br&&img src=&/9a774ac5b983c4ab7f533a3_b.jpg& data-rawwidth=&67& data-rawheight=&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67&&甲骨上弯的不好刻,就刻个折的。&img src=&/67dfb2ff4a75bb84f1dd4589dab8fd63_b.jpg& data-rawwidth=&67& data-rawheight=&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67&&&img src=&/0f001b5affbdd_b.jpg& data-rawwidth=&67& data-rawheight=&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67&&如果觉得这些图形太抽象,可以找个立体的。&br&国宝·四羊青铜方尊(商代,湖南宁乡出土)&img src=&/b3b8edbefe1_b.jpg& data-rawwidth=&514& data-rawheight=&2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4& data-original=&/b3b8edbefe1_r.jpg&&&br&铜羊尊灯(西汉,河北满城出土)&img src=&/d4fbdb6d4_b.jp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d4fbdb6d4_r.jpg&&&br&&br&三羊铜樽(东汉,山西右玉出土)&br&&img src=&/e589841bcc6baa84baeeff9b251c8198_b.jpg& data-rawwidth=&1067& data-rawheight=&4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7& data-original=&/e589841bcc6baa84baeeff9b251c8198_r.jpg&&你看,是绵羊吧。&br&(山羊角多为直形镰刀状;绵羊大多无角,有角的多为雄性,角多为螺旋形。从形象上确切讲,是Ram。)&br&说圆明园兽首的,你们难道不知道那是外国人设计的么……&br&&br&如果译成西文用拉丁文Caprinae 或者Caprini 的话,从词源上说还是山羊Capra,跟我们上面的结论正好反了。(其实词义扩展,没必要因为它的词源限制它的使用,可这种选ram, sheep, goat的问题就有点钻牛角尖,闲得蛋疼,我也就钻了下牛角尖)&br&十二星座里的摩羯座就是Capricorn,有的地方就翻译成山羊座。&br&这又跟白羊座Aries 混了。这个Aries 意思是Ram,Ram 的意思是adult male sheep(也属于绵羊),有的地方翻译成牡羊座,还有翻译成牧羊座的。&br&总之,十二星座里也是一个山羊,一个绵羊。&br&&br&上面 &a data-hash=&953cecf4d0ebe& href=&/people/953cecf4d0eb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完颜竹和& data-tip=&p$b$953cecf4d0ebe&&@完颜竹和&/a& 提到了阿尔泰-突厥语。没错,突厥人跟汉人一样也用十二生肖纪年,并且他们的十二生肖与中原的基本一致,很可能是从中原借过去的。 &br&突厥文对羊年的记载最早见于回纥汗国时期(中原是盛唐时期)的《磨延啜碑(Moyan Chor Inscription)》。(磨延啜是回纥第二任可汗,葛勒可汗)&br&该碑于年两次(第一次所获材料丢失)由语言学家Gustaf John Ramstedt 发现,地点是在蒙古北部色楞格河(Selenge)及希乃乌苏湖(Shine-usu)附近的?rg??tü。其中就记载了两个「羊年」(唐天宝二年癸未,天宝十四年乙未),转写出来是 qon?/qony y?lqa。(qony 跟pony没有任何关系)&br&&br&(阿尔泰-突厥语借用中原的十二生肖,必然有一个翻译的问题。阿尔泰-突厥语跟英语一样,也没有像汉语「羊」一样涵盖各种羊的一个概念,而且他们对各种羊的概念也分得比较细致。参看 &a data-hash=&ad8c4d55c336edeb7a77b7f6acb013c8& href=&/people/ad8c4d55c336edeb7a77b7f6acb013c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Firdewis& data-tip=&p$b$ad8c4d55c336edeb7a77b7f6acb013c8&&@Firdewis&/a&的答案。&br&阿尔泰-突厥语翻译了十二生肖,第八位「羊」用了Qony,绵羊。说明至少到隋唐,「羊」是指绵羊。&b&这是一个旁证,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即突厥十二生肖与中原十二生肖之间有联系&/b&)&br&&br&现在阿尔泰-突厥诸语言中表示「绵羊」的词,满洲文honin,蒙古文honi,以及哈萨克语、维吾尔语?ой, qoy,从语音形式上说,跟唐代突厥语的qony 是同源的。都是一个小舌塞音+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o+龈-腭舌面前鼻音。塞音有的弱化成了近位的擦音,有的阻塞位置前移,鼻音有的弱化成近音。&br&(感谢 &a data-hash=&5499596fde3bf38d2cbec& href=&/people/5499596fde3bf38d2cbe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Ljudevit Zhou& data-tip=&p$b$5499596fde3bf38d2cbec&&@Ljudevit Zhou&/a&&a data-hash=&ad8c4d55c336edeb7a77b7f6acb013c8& href=&/people/ad8c4d55c336edeb7a77b7f6acb013c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Firdewis& data-tip=&p$b$ad8c4d55c336edeb7a77b7f6acb013c8&&@Firdewis&/a&&a data-hash=&ed446cd9adf21e7750c8b& href=&/people/ed446cd9adf21e7750c8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Hasuran Li& data-tip=&p$b$ed446cd9adf21e7750c8b&&@Hasuran Li&/a& 关于阿尔泰-突厥语的指导)&br&&br&Sheep 单复数同形,多好。&br&&br&总结一下,几种译名&br&1. Sheep:汉语「羊」的本义,较广义的一个词&br&2. Ram:Sheep 的具体形象,但是范围略显窄&br&3. Caprinae, Caprini:涵盖范围较广,只是源于山羊Capra,可能产生特指山羊的误解&br&4. Qony:突厥十二生肖「羊」,「绵羊」。&br&&br&&b&汉语「羊」,应当是涵盖绵羊和山羊两种形象的&/b&,早期只是绵羊,山羊后来居上。&b&只是英语中缺乏这样一级涵盖绵羊和山羊的概念(词),导致了这样的问题。&/b&&br&&br&(&u&匿名用户提供了UPenn教授Victor Mair的一篇文章,表示英语中也有一个涵盖绵羊和山羊的词,ovicaprid。这个词是由绵羊的那个羊属ovis,跟山羊的那个山羊属capra并列合成的,比较生僻,老外也不见得知道这个词,跟yáng一样要新学&/u&)&br&&br&我觉得还是用广义一些、常用一些的词,Sheep。Sheep 说起来也是涵盖了Ram, Ewe, Lamb 的一个概念,也是较常用的词。&br&&br&最后贴一张徐冰的新英文书法(New English Calligraphy),祝大家新年快乐!&br&&img src=&/bc6eb51c6c_b.jp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bc6eb51c6c_r.jpg&&
Sheep。中国人通常说羊,指的是绵羊。山羊生活在山上,我们老祖宗生产生活在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习惯上指代的就是绵羊。(绵羊群居,羊群放牧要求较高。而山羊性独立,能够适应丘陵环境,在没有大片草场的地方也能饲养。唐宋之后,山羊的形象也逐渐丰富了「…
就用yang吧,我们的节日为啥还要他们的单词。&br&说是自卑的我也是醉了。说点我的经历和感受吧。一直以来在正式的场合介绍自己我都是写自己名字的汉语拼音,并且告诉歪果人我名字的正确读法,不管是实验室还有讨论课上的同学老师,西方人大都对我名字这个拼写的汉语读法比较感兴趣。我一直对那些一群中国人混在一起还用英文名叫来叫去的行为深表不解,在我看来这才是不自信吧。关于翻译的问题,我相信在很多外来词汇或者概念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都是以外文的形式或者顶多是音译吧,我们民国时候的学者将这些词汇改进本土化,才将樊厄林变成了小提琴。在这个过程中,完全都是中国人怀着对西方文化的向往完成的吧,我想除了传教士,不太会有西方人插手西文翻译中文。到了今天,我们的经济让我们的文化有足够的底气走出国门,还是有一群英语大牛翻着词典寻找最准确的翻译,这不荒谬么?我们的文化需要舔着脸本土化成西方的格式呈现给他们么?我觉得像caprinae这样的词汇真的需要我们告诉英语母语的人么?&br&最近一件身边的小事让我感触很深。在我们这所学校里中国学生的数量是远多于日本学生的,最近临近过年,我们学联组织的春晚海报却频频被欧洲人日本文化社团组织的活动海报覆盖。在西方,日本文化要比中国文化主流的多。日本的manga,bushido,karate还有日本人的英文名不都是日文平假名的字母写法么,我们对我们十二生肖之一用汉语拼音怎么就成了自卑?到底是谁自卑。我们介绍自己名字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自己叫peter 叫Johnson 叫David?教外国人念我们自己的名字有那么难?难道习大大在要被你们翻译成Hofmann Xi么?&br&那些质疑我英语水平的人,报报你的TG成绩让我膜拜下?那个嘲笑同学考了三本的同学,上了一本是您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情吧&br&&br&对了,最重要的,祝愿各位同胞新年快乐哈。
就用yang吧,我们的节日为啥还要他们的单词。说是自卑的我也是醉了。说点我的经历和感受吧。一直以来在正式的场合介绍自己我都是写自己名字的汉语拼音,并且告诉歪果人我名字的正确读法,不管是实验室还有讨论课上的同学老师,西方人大都对我名字这个拼写的…
来自子话题:
知卿是卿,是以爱卿。
知卿是卿,是以爱卿。
来自子话题:
有,我们一些既玩知乎又玩Quora的朋友正在做这事,目前我们把Quora的 Best Of Quora &img src=&/effcb2c909bd2f7d78a175_b.jpg& data-rawwidth=&647&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7& data-original=&/effcb2c909bd2f7d78a175_r.jpg&&翻译了70多篇,还有30篇正在翻译&br&&br&有豆瓣首页你可以看下&br&&a href=&/peopl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Quora翻译室&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集中回复一个大家评论中关心的问题,版权,截止我离开这个翻译组时的信息是,Quora方面表示,不做商业用出版则他们没有意见,不过后期译言(或者是另一个出版商,记不清了)有加入,并且版权问题转由他们和Quora协商去了。个人由于时间原因离开很久了,但我可以确定在截止我退出时,组里的翻译行为未构成任何侵权。
有,我们一些既玩知乎又玩Quora的朋友正在做这事,目前我们把Quora的 Best Of Quora 翻译了70多篇,还有30篇正在翻译有豆瓣首页你可以看下===============================================集中回复一个大家评论中关心的问题,版权,截止我离开…
作为外国文学编辑怒答。&br&“一本书有很多出版社出版的不同译本”,有两种情况。&br&第一种,由于&b&国际版权公约规定作者死后50年作品进入公有领域&/b&,此时所有的出版社都可以自己找译者来翻译并出版该作品,因此市面上会有很多版本。比如《格林童话》。&br&第二种,作者尚在世,或者死后50年内的作品,&b&版权先被国内A出版社买了X年,A社让译者a译了并出版;X年后,该作品版权被B出版社购买,并且B出版社不购买a的译本版权,而是重新找译者b翻译并出版,&/b&这样市面上会有两个译本,但是理论上前一个译本不许加印,只会越卖越少。利益相关不举例。&br&&br&首先说我的观点:&br&&b&一个译本只对译本出版时的年代负责,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变迁,有些译本会被时代淘汰,因此出新译本是必须的。&/b&&br&企鹅出了一个《局外人》的新的英译本,小开本精装漂亮哭了也贵哭了,译得很审慎,译者序里也详细解释了新译本的原因:&br&&blockquote&Readers may wonder why a new translation of &i&The Outsider&/i& is necessary. Primarily, it is essential to create new versions of classic works in another language because language constantly evolves. The original text is immutable yet translations should be written in a style that is accessible to the modern reader while conveying the spirit of the foreign text. Idiomatic speech in particular needs to be rendered in a way that feels true to the original without sounding dated.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i&The Outsider&/i&, as Camus writes in the first person. For this reason, I listened to a recording of Camus's own reading of the novel on French radio in 1954, to try to replicate the nuances of his rendition.&/blockquote&&br&&b&译本之间没有好坏的高低比较,只有个人偏好&/b&&b&。&/b&&br&(不排除个别出版社不负责任,放任错译漏译较多的稿子成书)&br&&br&&b&国内市场的外国文学主流市场做的是英美文学,中国人群中会英语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自己去亚马逊看看原文的试读,然后看看中译本的试读,自己挑去吧。&/b&&br&&br&我知道一定会有人反驳我说“就是因为英语不好又想一窥外国文学芳容才想读译本,我在问怎么选好译本你在瞎bb个啥”,你英语不好怪我咯?&br&外国文学编辑这个职业工种的出现确实是为了传播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哦,你就这么相信我的所有同行们?学好外语是正道。&br&最烦豆瓣文艺小清新装逼犯在那里跪舔出版社,做人要有自己的审美知不知道,别跟在别人屁股后面,选你自己喜欢的译本知不知道。&br&&br&至于原文非英语的书,市面上版本绝对不会多,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那么,你有得挑?你有得挑?你有得挑?想读就直接买去吧,要不就学小语种去吧。(挥手)&br&&br&&br&下面开始使劲吐槽:&br&傅东华的《飘》卖得那么好,你知道他自己随意删掉了多少原文?随意篡改了多少台词?但是读起来美,所以那么多人买,你不喜欢么那你去买全译本。&br&评论家只有在单独评论一个译本的时候会说它“好”,横向比较的时候永远说各有所侧重,得罪人的事谁都不愿意干。&br&&br&&b&因此不要老是嚷嚷着老译者的名字好吗!!!&/b&&br&&b&不要整天拿出版社牌子说事儿好吗!!!&/b&&br&&b&不要人云亦云自己都没看过就跟着说好吗!!!&/b&&br&&b&懂英语的自己看原文啊!!!&br&董乐山好?!wait a minute翻译成等一分钟!&br&殷惟本好?!play school翻译成游戏学校!&br&做过翻版书的编辑都知道核老翻译家的原文有多吐血!&/b&&br&你们喜欢这种风格就去买买买吧,我要做我的新译本去。&br&&br&朱生豪的莎翁全集真的好吗!你看过没有!反正我是读得累死!好不好完全是私人见解好吗!&br&陈伯吹译的绿野仙踪,你读完了吗!没读过不要瞎嚷嚷好吗!你读的绿野仙踪根本就是编辑做的青少年删节版吧?!&br&巫宁坤是第一个译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这之后邓若虚吴建国甚至李继宏都去译了,你买谁的?&br&巫宁坤译的盖茨比随性又飘逸,漏译错译有多少你知道吗?你喜欢抠细节吗?你想知道黛茜到底戴着项链还是戴着玉坠吗?你想看文言版吗?你想看带村上味儿的版本吗?自己去亚马逊试读吧。&br&还要举例吗!&br&会超过答案字数限制的!&br&&br&真是积怨已久了……&br&&br&&b&自从开始答出版领域的题以后我越来越觉得很多问题都是无解的,外国文学的分享与交流是个伪命题,翻译是最底层的文字工作,但是文字工作的上限又无人能说清。换朋友私底下问我这问题我也会老老实实报几个大社的名字,可我不觉得他们的作品好,我更不能强迫别人觉得他们好或者不好。我很烦那些个开书单的人,也很烦那些个放任自我美学水准被书单带坏的人,但是这些人又是外国文学市场的主要购买力,我有情怀吗?我要妥协吗?我要好好想一想。我是很希望大家都去读原版书的,我也很想分享我喜欢的外文书给看不懂外文的读者们,可我更怕找不到好译者来还原文字里的韵味和美,我觉得我简直不懂怎么好好答题了。&/b&我决定先洗脸刷牙去,我爹在催了。&br&大家新年快乐。
作为外国文学编辑怒答。“一本书有很多出版社出版的不同译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由于国际版权公约规定作者死后50年作品进入公有领域,此时所有的出版社都可以自己找译者来翻译并出版该作品,因此市面上会有很多版本。比如《格林童话》。第二种,作者尚…
因为评论中有人因为不同版本译名的差异而搞混了人物,所以我用&b&邓译本&/b&(台译本、老译林本)的标注形式在某个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列举一下不同的译名,以免再有误解~&br&&br&====================下面是答案的真身=================================&br&&br&其实“人皇”的由来不用像最高票答案那样上溯到那么久远的年代。(此“最高票答案”是指我开始作答时的最高票答案…)&br&&br&精灵王&b&埃尔隆德&/b&(爱隆、埃尔隆德,就是雨果·维文演的那位)和他的弟弟&b&埃尔洛斯&/b&(爱洛斯、埃尔洛斯)作为半精灵,被神要求在成为精灵还是人类之间做出选择。埃尔隆德选择成为精灵;他的弟弟则选择成为人类,他就是努曼诺尔王族的始祖。&br&&br&当努曼诺尔王国发展到巅峰之时妄自尊大挑战神禁惹怒众神,在神力操纵下王国所在的大岛沉入海底,努曼诺尔王国覆灭。这时选择忠于众神的一派人类,在领袖&b&埃兰迪尔&/b&(伊兰迪尔、伊伦迪尔)及其二子带领下,在天翻地覆之际乘九艘船逃往中洲,并在中洲建立了两个努曼诺尔流亡王国——北方的&b&阿尔诺&/b&(亚尔诺、阿诺)和南方的&b&刚铎&/b&(刚铎、冈多)。其实就中洲整体来说,这两个王国都偏于中洲西北部,所谓南北只是相对而言。&b&他们就是努曼诺尔在世上的最后留存。&/b&&br&&br&埃兰迪尔自任两个王国的至高王,王座设在北方的阿尔诺;而南方的刚铎则交给两个儿子&b&依熙尔杜&/b&(埃西铎、伊西尔德,从索隆手上把戒指砍下来的那位)和他的弟弟&b&阿纳瑞安&/b&(安那瑞安、阿纳里翁)共治。埃兰迪尔在魔戒首部曲一开场的那场大战中阵亡后,阿尔诺的至高王宝座空悬,依熙尔杜作为长子继承王位,&b&从此埃兰迪尔的血脉在南北两个王国分别传承。&/b&&br&&br&依熙尔杜即位之后,北方王国阿尔诺至高王(地位高于南方刚铎的国王)又传八世,之后由于王族分裂,阿尔诺一分为三,&b&至高王的嫡系血脉在三国之一的阿塞丹&/b&(雅西顿、阿瑟丹)&b&继续传承,另两个王国的王族血脉在不断的内外纷争中断绝。&/b&而阿塞丹王国在与&b&安格玛王国&/b&(安格马、安格玛,其头领就是九戒灵之首)的浴血对抗中损失惨重,王族血脉不断衰微,直至最后一任国王冻死在北方冰冷海面,北方王国就此终结。但是末代国王的血脉没有断绝,北方王国的遗民组成的部落,其首任大族长就是末代国王的独子。此后虽然遗民部落(即北方游侠)再未崛起,&b&但王族血脉一直在大族长的身上世代相传,一直到阿拉贡&/b&(亚拉冈、阿拉贡)&b&这一代。&/b&&br&&br&下面说说南方。南方王国直面&b&魔多&/b&(魔多、莫都),依熙尔杜之弟的后裔一直担任刚铎国王。在北方王国没落前,南北方王族也曾因为至高王(也就是统领南北两个王国的资格)归属问题发生过争执,不过在北方王系堕入暗影之后,南方王国可谓是独木苦支,王室也在不断的内外斗争中衰萎,末代国王是先王独子,虽然英勇,但是一心尚武而无暇顾及为王族添丁,尚处盛年就单枪匹马冲到敌人城门下要求单挑巫王(汗……),从此不知所踪,南方王室血脉就此断绝,皇冠从此空置于先王陵寝之上,王权则由摄政王代管,“以国王之名掌管此杖,统治王国,直到国王归来”的誓言在摄政王家族里代代相传,直到指环王正传里的那位最后疯掉的摄政王。&br&&br&&b&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从埃兰迪尔率努曼诺尔残众登陆中洲以来,埃兰迪尔的直系血脉在南北方均已断绝,只剩下阿拉贡这一支独苗。而由于北方王国早已覆灭,刚铎是仅存的古老王国,因此在这种语境下,刚铎的国王就是至高王,其合法性可以上溯到埃兰迪尔世代。&/b&&br&&br&&br&&b&因此,将刚铎国王翻译为人皇,可谓是实至名归,在血统和合法性上都无可指摘。&/b&&br&&br&另外补充一点,在北方末代国王在位时期,南方刚铎遭遇了一次几乎灭国的外敌打击,国王及其儿子全部战死(唯一的女儿嫁给了北方的末代国王)。此时北方末代国王向刚铎提出继承王位的要求。对此刚铎议会答复说,当初依熙尔杜北上继承至高王王位时,将刚铎让与其弟及其后裔,因此刚铎王位只能属于阿纳瑞安的后代。虽然后来双方争吵了一段时间,但一则北方自身大敌当前,二则刚铎已经在王族中拥立了一位新王,故北方末代国王没再坚持。&br&问题在于,阿拉贡作为依熙尔杜的后裔,是不是也应当像那位末代国王一样,被排除在刚铎王位继承资格之外?不是的。这位末代国王,迎娶了刚铎正统王室的公主(自然就是阿纳瑞安的后裔了),他们的独子就是阿拉贡的直系祖先。所以说,阿拉贡是仅存的依熙尔杜和阿纳瑞安的后代(虽然这话读起来非常怪……准确的意思是,阿拉贡既是依熙尔杜的唯一传人,也是仅存的具有阿纳瑞安血统的直系后裔),不受前文提及的议会答复约束,因此是有资格得到刚铎王位的。&br&&br&&br&至于洛汗为啥没这个待遇,我改天再写~&br&&br&—————————————今天就是改天———————————————————&br&&br&又仔细看了看题和其他答案,我怀疑我是不是想多了……&br&不过既然说起来了,那就不妨说个清楚~~~&br&&br&原著中对&b&洛汗民族&/b&(洛汗、罗翰)的起源语焉不详,最直接的一句描述是&br&&blockquote&在国王埃雅仁尼尔二世统治的时代,伊奥希奥德人从位于卡尔岩和金鸢尾原野之间的安都因河谷地区迁到了那里(指当时的聚居地——答主注)。他们起初与贝奥恩一族和森林西缘的人类是近亲。&/blockquote&—————《魔戒》第三部:王者归来(邓嘉宛译本),附录一:列王纪事;第二篇:埃奥尔家族&br&&br&&b&埃雅仁尼尔&/b&(艾尼尔、厄尼尔)就是刚铎的倒数第二代国王,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那位在南北方争夺国王大位之际被拥立的国王,他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是先王的弟弟。而我们所知的这片名为“洛汗”的土地当时还是刚铎领土。以此为基点进行推断的话,&b&这支民族的成形时间应不早于埃兰迪尔登陆之时&/b&,因为这位倒二代国王距离当年开国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既然晚于埃兰迪尔登陆,自然也就不可能和努曼诺尔人攀上很近的血亲,因为自从当年伊甸人的遗民建立努曼诺尔王国之后,努曼诺尔人就一直蒙神庇佑,直接从神那里汲取知识,外加开国国王又是神族(维拉)、高等精灵(埃尔达)和上古人类(伊甸人)的混血后代,所以&b&努曼诺尔人从血统上要高出留在中洲的人类一大截&/b&。“努曼诺尔”在灰精灵语中是什么意思?“&b&人类中的王者&/b&”。&b&这就从血统上否定了洛汗民族领袖成为全人类领袖的可能性&/b&,自然也就无需冠以“人皇”的称呼了。&br&那么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又是怎样的呢?&br&在南北方王室血脉均断绝(那时显然没人知道还有一支在游侠部落中延续)之后五百多年,一支野蛮人大军横扫刚铎的北方领土,同时一支半兽人冲出迷雾山脉,前后夹攻将刚铎南来援军主力团团围困,刚铎摄政王派人北上求援。&br&虽然消息迟到多日,但洛汗人领袖,&b&“年少的”埃奥尔&/b&(年少伊欧、小伊奥)仍然率领骑兵大举南下。北方骠骑大军出其不意杀入敌人后方,一举将两股敌人从刚铎国土上扫清。其时那片地区连续遭到瘟疫破坏和外敌的摧残,人口极为稀少。刚铎摄政王便将这片土地赠与埃奥尔及其族人,并改称这片土地为“洛汗”。作为回报,埃奥尔郑重许下“埃奥尔之誓”:&b&刚铎君主但有所求,发出召唤,他们随时相助。&/b&&br&从这个誓言以及双方之前的关系来看,洛汗除了其国土是从刚铎分出来的之外,并无其他的明确从属关系,比如成文的盟约或者长期的王族通婚史之类的。两国更像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互助同盟。这样一来,唯一能将两国统一在一起的旗号,也就只有“人类”这面大旗了。正如前文所述,尽管刚铎的努曼诺尔人在与当地人长期通婚后血统不纯,但是他们的新国王阿拉贡血统却是纯得半夜发光,又娶了努曼诺尔开国国王亲哥哥的女儿&b&阿尔玟&/b&(亚玟、阿尔温)做皇后,实在是无需解释,直接上位即可。&br&&br&综上,刚铎、洛汗两国虽然是平等同盟,但洛汗国王没有将全人类召集麾下的背景和资格,所以不能使用“人皇”称号。好在人家自己也没那么大野心,一心只为本族计,跟随人皇左右四处征伐,要比其他的那些人类势力好得多了。&br&&br&&br&再另外,说明几点其他的问题,方便理解。&br&&b&魔苟斯&/b&(魔苟斯、莫高斯)也是&b&维拉&/b&(主神、梵拉)之一,在他的时代,正义人类被称作“&b&伊甸人&/b&(伊甸人、埃戴恩人)”,当时主要矛盾集中在精灵和魔苟斯势力对&b&精灵宝钻&/b&(精灵宝钻、茜玛丽尔)的争夺上,当时的中洲和魔戒正传中的不同。&br&经过漫长而惨烈的战争,在西方众维拉带领下,正义势力才最终消灭魔苟斯,但代价惨重,整个世界都被毁得不成样子(变成了现在这样),人类死伤殆尽,精灵元气大伤。&br&为了奖赏伊甸人的忠诚,众维拉施展神力,造出一块美丽富庶的大陆,供人类在上繁衍生息建立国家,是为“&b&努曼诺尔王国&/b&”。换言之,&b&努曼诺尔人和魔苟斯是没有交集的&/b&,他们民族成立之时,魔苟斯已被打出三界,永世囚禁。他们的宿敌是&b&索隆&/b&(索伦、索隆)。&br&索隆只是迈雅(可以理解为维拉的助手,类似天使之于上帝,&b&甘道夫&/b&(甘道夫、刚多尔夫)也是迈雅),跟随魔苟斯作恶,在消灭魔苟斯的战争中侥幸逃脱。&br&说努曼诺尔人强大倒是真的,索隆曾与努曼诺尔交恶,于是人类王国发大兵登陆中洲准备进攻索隆老巢,还没开战,索隆的仆从就吓得抛弃了他。不得已索隆投降,在努曼诺尔国王手下混得还不错,把国王迷得五迷三道,居然要发兵进攻神境以图永生(而且居然真的攻进去了!),这才有了努曼诺尔崩沉、埃兰迪尔转进中洲以及后面的魔戒大战故事。
因为评论中有人因为不同版本译名的差异而搞混了人物,所以我用邓译本(台译本、老译林本)的标注形式在某个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列举一下不同的译名,以免再有误解~====================下面是答案的真身=================================其实“人皇”的由来不…
I'm excited though you all naive
I'm excited though you all naive
来自子话题:
作为孙老师曾经的编辑我觉得我可以说两句。虽然这两日关于此事在圈子里被讨论得太多,但我仅仅只想说说我眼中的孙老师的翻译以及他的为人。&br&&br&我跟孙老师的交往始于两年前。当时偶然在豆瓣上看到孙老师翻译的一位女作家的几篇短篇小说(广告嫌疑,作家和书名就不透露了),读后非常喜欢,便给他去信问可否出版这本译著,当时做编辑也才一年多,对他是否信任我完全不抱任何信心。然而,知道我虽然是一名新人编辑,但基于我们同为这位女作家的粉丝和一名外国文学爱好者,一拍即合,一次愉快的合作便开始了。&br&当时,孙老师说手头还有几部书没有完成翻译,开始翻译大概需要到年底,约定好第二年年中交稿。将近年底的时候,孙老师如期来信说准备开始翻译了,因为接下来要去非洲好几个月,他准备将原版书寄给我,附赠的还有该女作家的另一本小说的原版书。他说,因为里面有她年轻的时候的一些绘画作品,很漂亮,可能的话做到书里面。编辑没考虑到的事情,他居然也考虑到了!他说,大部分的原文稿,他已经复印好准备带到非洲去完成。所以这本14万字的书,其实有一大半是他在非洲的杜阿拉完成的。&br&去年年中,孙老师按时交稿了。本来是小说集,他还额外选译了几篇散文,他说这能补充作家的文学的思想与生平。他还一再叮嘱我,定稿以后的最终版,他还要再过一遍。后来寄回给我的稿子,上面还有全是他的红色笔迹。有许多是字的修改、词语修改前后只有词义上极细的差别,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有,认真,严谨,细心不言而喻。&br&和孙老师的最后的交流停留在3月中旬。他说月底又要去杜阿拉四个月了。书那时快要下印了,他说印出来也不用寄给他,稿费也不用打,等他回来再说。4月,书的设计定稿,样书印出来以后,照片非常精美。他看到样书照片说,很美,像艺术品。我觉得很欣慰。&br&&br&&p&孙老师的为人热情而谦逊。他曾给过我许多鼓励与帮助,比如会主动跟我推荐很多值得阅读与出版的书。微博上我们也有诸多互动,或交流文学喜好,或闲话日常家常,甚至还聊过星座。我给他寄过我编的几本文学书,书寄到以后他夸书做得清雅漂亮,文字也好。当时对于刚从事出版一年多的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p&&p&很多译者也曾受到过孙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作为一名已小有成就的译者,他从不摆架子,有译者读者跟他讨论翻译上的问题,他欣然接受。我就有一位年轻的译者,因为孙老师的赞扬与肯定而增强了自己的信心。&/p&&p&对于我来说,他就是这么一位热情而亲切的年长朋友。&/p&&br&&p&对于孙老师的翻译。&br&&/p&&p&首先我想说,这是一种超乎常人的努力与勤奋。15年来翻译了400多万字,如果不是出于内心由衷的热爱,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p&&p&其次,孙老师的翻译水平究竟如何。我想说,那肯定必定是最好的外国文学翻译之一,否则中国不会有那么多一线的外国文学出版社与编辑愿意与他频繁合作。&/p&&p&他的翻译特点在我看来,第一就是准确,难得地精准,很少的错误率。他对自己翻译的第一个要求也是准确(他微博中有提到)。&/p&&p&第二我觉得他的风格是偏归化的,但是并不是归化得很厉害的那种。(归化是什么可以搜索“归化翻译法”)。简单来说就是尽量减少翻译腔,尽可能在中文中寻找对应表达,以提供流畅而好读的中文为原则。所以读孙老师的译文,是舒服而无碍的。&/p&&p&至于他能否准确地传达每一位不同作家的风格,我觉得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毕竟没有一位译者能对每一位作家的风格完全适用,在读者不通原文的情况下,编辑选择译者方面都会尽量去选择风格相近的译者,译者也会尝试去接近作家本来的风格,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孙老师起码是合格的。&/p&&p&最后补充一下,孙老师从事翻译15年之久,自己作为译者本身绝对是长足地进步了。看他早年的翻译和现在的翻译比较,那非同日而语的水平。他早年的翻译生涩,错误也多。所以他有时会说等书再版时,很多都会去修订之类。而在他的翻译豆瓣书列,《塞林格传》这本书下面,因为是他早年的译作,他直接就说“建议不读”。他现在的翻译,那简直就是纯熟,精熟。去读的话绝对不会失望的。&br&&/p&&p&对于一名译者的总体评价,实在还为时过早。孙老师的很多译作,我相信时间会给出最好的检验。&br&&/p&&br&&p&而我最后想说的是,翻译这行的不易。哪怕十万字翻译了九万九千九百字的好译文,只有100字有一些错误,也会被人骂被人喷。甚至在豆瓣上,许多人不懂原文也没有通读译文的人,动不动就来一句“译得太烂&之类的混淆视听的评价,对这种不尊重他人劳动,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也只能报以呵呵了。&/p&&br&&p&第一次在知乎上答题,诚惶诚恐,不当之处,望多指正。&/p&
作为孙老师曾经的编辑我觉得我可以说两句。虽然这两日关于此事在圈子里被讨论得太多,但我仅仅只想说说我眼中的孙老师的翻译以及他的为人。我跟孙老师的交往始于两年前。当时偶然在豆瓣上看到孙老师翻译的一位女作家的几篇短篇小说(广告嫌疑,作家和书名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习惯了不该习惯的习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