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阅读《21世纪科技发展将是生物学世纪》

《科技文阅读》专项试卷04《科技文阅读》专项试卷04&&《科技文阅读》专项试卷04发布时间: 08:08 浏览:-&&&&&&&&&&&&&&&&&&&&&&&&& 科技说明文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人类登天考验多&& 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就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四大危险。在这样的情形下,人类登天首先是要拥有强大的运载工具,其次是要研制出能模拟地球基本生活条件的载人航天器。&&& 发射载人航天器的火箭,其可靠性几乎要达到100%。当今发射载人航天器的运载火箭一般不超过3级,其原因是随着火箭的级数的增加,火箭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可靠性也将下降,只要其中一级火箭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箭毁人亡,级数越少,可靠性越高。发射我国“神舟”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就是一个典型。它是在以前发卫星“长征”二号E型火箭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并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和逃逸系统。故障检测系统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判断火箭故障,出现故障时向有关系统发出逃逸指令和中止飞行指令;二是航天员逃逸时完成逃逸飞行器的时序控制等。逃逸系统的任务是当运载火箭抛弃整流罩前发生重大危险,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时,能使航天员脱离危险区,并为航天员的返回着陆提供必要的条件。“长征”二号F型2级火箭,其可靠性提高到了97%,航天员的安全性达到了99.7%。载人航天器与无人航天器的主要区别是增装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航天服和应急逃生装置等特设系统,以便为航天员提供服务。另外,载人航天器有较大的活动空间;结构密封性能一定要好;还要有返回地球所需的装备,即返回着陆系统。航天服是一种在真空环境中穿着的特殊服装,是在载人航天器上升、返回及出现故障或航天员出舱时使用,因而是必不可少的。宇宙飞船上的应急逃生装置有弹射座椅、救生塔和载人机动装置等,它们在飞行的不同阶段各有各的用途。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载人航天器中一些关键部件采用双备份甚至三备份。飞船返回要闯过三道“鬼门关”:一是过载关,飞船高速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过载,就像飞机撞山一般,所以必须使过载限制在人的耐受范围内。二是火焰关,飞船返回时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会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三是撞击关,尽管飞船降落时有降落伞帮助减速,但降速仍较高。另外,还要保证其落点精度,以便及时发现营救。载人航天器起降过程中巨大的加速度、高强度的噪音、剧烈的震动和猛烈的冲击等,可使人体内部的液体和组织发生位移,引起胸痛、呼吸困难、肌肉紧张、黑视等,只有精心挑选和受过特殊训练的航天员才能适应。& (节选自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载人航天器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它装备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多种系统,特别是它装备了逃逸系统,可以充分保证航天的生命安全。B它具有比无人航天器更大、密封性能更好的活动空间,还装有在返回时消除冲击过载的设施。C它装备有弹射座椅、救生塔和载人机动装置等,是为了供航天员在飞船发射出故障的时候逃生之用。D它的一些关键部件可以做到双保险,在出现一次、二次、甚至三次故障的情况下,也能保障航天员的安全。2下列对“长征”三号F型火箭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是为发射中国载人飞船而在“长征”E型火箭基础上研制的运载工具,具有高可靠性的特点,从理论上讲,它发射100次,至少能成功97次。B它是一枚2级火箭,较之3级火箭,因为级数少,系统相对简单,从而使其可靠性大大提高,达到99.7%。C它的故障检测处理和逃逸系统完全是为适应载人航天要求而专门设计和研制的。D它的故障检测处理系统的妙处在于能够判断火箭升空后出现的故障,并能够完成对逃逸飞行器的有效控制。3下列对“航天服”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是一种供航天员在真空环境中穿着的特殊服装,属于载人飞船的特设系统。B它可使航天员在出舱时避免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四大危险。C它可以使航天员在返回地面前一旦遇到飞船漏气等特殊情况,保障氧气供应而免遭生命危险。D它是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上升、在轨运行、返回等各个环节上必须穿着的特殊服装。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运载火箭的级数与火箭系统的复杂性成正比,与火箭的可靠性成反比。B“‘长征’二号F型火箭”上的逃逸系统可以充分保障飞船完成在轨飞行任务后,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C载人飞船返回地球,只要闯过了过载关、火焰关和撞击关这三道关口,就可以确保生命无忧了。D由于登天和落地对人的体质具有特殊要求,只有经过精心挑选和特殊训练的航天员才能适应,因此普通人将永远无法进入太空。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 题“东突”——历史与现实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一批民族分裂分子想通过暴力恐怖的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也称“东土耳其斯坦”),我们称之为“东突”恐怖分子。突厥是历史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在中亚一带建立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图。8世纪中叶,东、西两个突厥汗围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到了其他民族之中。西突厥的两个部落西迁到小亚细亚半岛定居,他们的后代建立了辉煌一时的奥特曼伊斯兰帝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凯木尔在帝国的废墟土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11世纪以后,有的史籍上提到的“突厥”已不限定于原先的突厥人,而是对一切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诸民族的共称。与这一概念相关的“突厥斯坦”是一个地名,在锡尔河边,原本是泛指中亚古突厥人的发祥地。19世纪有人主张杷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的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组成一个统一的“突厥帝国”,进而有的人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19世纪中期,阿富汗人哲马丁鲁提出了联合所有伊斯兰教国家,创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的主张,这是泛伊斯兰主义传播的开始。沙俄统治下受泛斯拉夫主义压迫的鞑靼人,为了独立,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于是泛突厥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了。受这两种思潮的影响,20世纪初,新疆开始出现鼓吹建立“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的分裂势力,并于30年代初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这个政权仅存在了三个月,但它成为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开始,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一直承袭至今。&&& “东突”分子目前主要有两个活动中心。一个中心在西方(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另一个是在中亚(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等图)。受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东突”分裂势力开始建立恐怖组织,使用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手段,在境内外策划和实施了一系列血腥恐怖的暴力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自I年,“东突”恐怖势力仅在新疆境内就制造了200多起暴力事件,造成160多人丧生,440多人受伤。尽管“东突”恐怖势力组织比较分散,并受到相关各国的打击和压制,但它已成为威胁我国社会治安、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潜在力量。我们要借国际反恐的形势,不遗余力地铲除这些恐怖分子和分裂势力。1下列对“东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突”是“东突厥斯坦”或“东土耳其斯坦”民族分裂势力的简称。B.“东突”分裂势力的目标是在新疆建立“东突厥斯坦”,从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C.“东突”分裂分子都是历史上东突厥汗目的突厥人分散到各地的后裔。D.“东突”分裂分子目前主要的活动中心在国外: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中亚。2下列对“东突”分裂势力产生及猖獗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突″分裂分子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受泛伊斯兰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建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B“东突”分裂分子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突厥语族,受泛突厥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C受到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东突”分裂势力已经向恐怖组织方向发展。D“东突”分裂势力产生的最直接的根源,是这些操阿尔泰语系的突厥人受到了泛斯拉夫主义的广泛压迫。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是西突厥人的后裔在奥特曼伊斯兰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B.“突厥斯坦"最初的意思是指一个地名,在现今中亚的锡尔河河边,是古突厥人的发祥地。C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明显的标志是30年代初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D,“东突”民族分裂势力之所以承袭至今,主要是受到了国外势力的支持和外国政府的纵容。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鞑靼人和突厥人都是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突厥语族的民族。B.在历史上突厥人曾建立过从博斯普鲁斯到阿尔泰山脉之间地域辽阔的“突厥帝国”。C.30年代初新疆民族分裂势力在喀什建立的“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是属于政教合一的国家。D.只要“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两种思潮和“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依然存在,新疆民族分裂势力是不会根除的。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最近亚洲一些国家发生的禽流感,继前些年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英国的疯牛病之后,再一次发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信号:某些人畜共患疾病至今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凶险杀手!人畜共患疾病是一类可以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感染的疾病。和其他传染病一祥,这类疾病的发生也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三个环节。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寄生虫等,种类繁多。这些病原体可感染的对象十分广泛,常涉及许多种在分类系统上相距甚远的动物。如炭疽杆菌和狂犬病病毒几乎可感染所有的哺乳动物和人类,鼠疫杆茵除老鼠等啮齿动物外,还可感染人以及羊、犬、猫、驴等。这样就使许多动物都可被感染而成为病原体的宿主和传播者,从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病种。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达200种,其中较重要的就有89种之多。病原体、传播者和病种的多样性,显然是这类疾病此伏彼起,时常突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畜共患疾病往往具有凶险性。如埃博拉病毒可使感染者大量流血而死,疯牛病可使患者变成痴呆等。为什么对如此凶险的疾病许多人常常麻痹大意呢?原来这同此类疾病在许多动物身上表现的隐性感染的特性以及疾病的多途径传播有关。所谓隐性感染,就是动物被感染后,常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而不出现症状,这样就便许多人丧失了对于疾病传染源的警惕性。疾病的多途径传播,使病原体可通过饮食、直接接触以及蚊、蝇之类无脊椎动物和空气、水、土壤等而感染人体。在这神情况下,各种不同的人畜共患病就会很容易地在具有不同职业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产生。如从事羊毛加工人易患炭疽,稻农易患吸血虫病,等等。现代经济、科枝的发达以及地区间、国际间交往的频繁,正在为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创造更加方便的条件。过去在人迹罕至的山野丛林,病原体、媒介动物和宿主三者可长期共存于同一自然环境,并不构成对人类的威胁。动物虽有迁行徙的特性,但由此而导致的疾病传播,范围毕竟是有限的。如今,人与动物之间的接触正在不断加强,由于科学实验和工业原料、观赏娱乐方面的需要,加上便捷的交通,更使许多动物被人从一地带到另一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今天,人们甚至在为不少人畜共患疾病的跨国界传播而感到忧心忡忡。1下列对“人畜共患疾病”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指通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三个环节在人与动物间自然传播、感染的疾病。B指某些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种类繁多、多途径的传染性疾病。C指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一类可以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感染的疾病。D指禽流感、疯牛病等许多种在分类系统上相距甚远的动物之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2下列不属于引发“人畜共患疾病”原因的一项是&&&&&& &&&&&&&&&&&&&&&&&A疾病种类多,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达200种,其中较重要的就有89种之多。B因为具有极大的凶险性,如使感染者大量流血而死,使患者变成痴呆等。C动物被病原体感染后,常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而不出现症状,这样就使许多人丧失了对疾病传染源的警惕性。D如今,人与动物之间的接触正在不断加强,……加上便捷的交通,更使许多动物被人从一地带到另一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3下列对“人们甚至在为不少人畜共患疾病的跨国界传播而感到忧心忡忡”一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区间、国际间交往的频繁增加了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人畜共患疾病”能够跨国界传播,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B动物迁徙引发的疾病传播毕竟范围有限,影响也相对较小,人类自身的活动才真正导致了“人畜共患疾病”的跨国界传播。C过去由于动物迁徙的范围有限,尚未出现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如今人畜共患疾病已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安全。D亚洲的禽流感、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英国的疯牛病等都曾发生过跨国界的传播,引起了人们对“人畜共患疾病”的忧虑。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种不同的“人畜共患疾病”会很容易地在具有不同职业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产生,不从事相关职业的人也有可能传染上这一疾病。B“人畜共患疾病”的跨国界传播已经使人们意识到,只有限制人类的活动和发展,让动物回归山野丛林,才有可能阻止疾病的传播。&&&&&& C科学实验和工业原料、观赏娱乐等方面的需要,以及便捷的交通,使动物出现了跨国界流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动物疾病的检疫。D动物被感染后,常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而不出现症状,逮种隐性感染使得人们有时较难发现“人畜共患疾病”的宿主。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拯救滨海湿地美国科学家的一份报告指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每公顷每年创造的综合价值达4052美元,相当于同等面积的热带雨林的2倍,或其他森林的13倍,或草地的17倍,或农田的44倍!然而,对于滨海湿地的功能与价值及其被破坏的严重性,大部分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却知之甚少,甚至毫无认识,以至于托它们统统视为有待于“开发利用”的“荒地”。滨海湿地系统指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包括河口、滩涂、盐沼、海湾、海峡、红树林与珊瑚礁等等,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拥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种类。中国滨海湿地的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神,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中国海岸线曲折绵长,有1.8万多公里,仅湖间带滩涂面积就有217万公顷,沿海水域是为数众多的水生生物、鸟类和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及一些涧游鱼类的繁殖地。在中国的海域沿岸约有1500条大小河流入海,形成了浅海滩涂、河口湾、海岸湿地、红树林、珊瑚礁和海岛等6大生态系统30多个种类,其中不少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湿地。我图河口海岸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入海泥沙急剧减少,如近几年黄河由于来水减少和断流,河口来沙仅及50年代的l/60,导致黄河三角洲遭受海水侵蚀;二走入海污染物显著增加,全目河流长度的70.6%受到污染,农田化肥施用量近20年增加4倍多,大量工业与城市污水排放,造成近海水质恶化,赤潮频发,每年仅此一项损失就以10亿元计。被誉为“海上森林”和“海洋生物伊甸园”的红树林,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是一种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重要的海岸防护功能,而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知全球红树林有23科30属81种,中国有16科20属29种,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及得香港、澳门特区的沿海。由于海造地和砍伐,使以上省区的天然红树林仅存2、3万公顷,不及历史上的十分之一!中国沿海地区占陆域国土13%的经济带,承载着全国4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0%的国民经济产值。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海岸带资源环境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同时也使滨海湿地承受着沉重的环境压力。在滨海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港口码头、飞机场、游乐场、度假村、酒店和工业园区,修建海堤、高速公路和垃圾填埋场等以及直接填海造陆和进行围垦,造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永久性破坏和丧失。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滨海湿地219万公顷,竟占去了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脱节,正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的症结所在。要使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则必须在开发之前将环境保护规划引入和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决策中去。要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1对“滨海湿地”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介于海洋和陆地之间、拥有多种多样生态种类的特殊生态系统。B是指沿海区域和湿地范围内的岛屿,以及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C具体指河口、滩涂、沼泽、湖泊、海湾、海峡以及红树林、珊瑚礁等。D一种拥有约8200个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特殊生态系统。2.下列是对第一自然段划线句中“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滨海湿地是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生态系统。B滨海湿地对全球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C滨海湿地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重要的海岸防护功能。D滨海湿地可以为沿海地区创造出很高的国民经济产值。&&&&&&& 3对“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发展与经济利益是影响环境问题的关键性因素。&&&&&&&&& B影响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的关键因素是环境保护问题。C无法协调统一滨海湿地的保护是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D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是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把滨海湿地视为有待开发利用的“荒地”的观点,不利于滨海湿地的保护,必须给予纠正。B围海造地或滥加砍伐,必会造成天然红树林的大量消失,并破坏生态系统,因此必须禁止。C要保护好滨海湿地,就必须减少对滨海湿地的开发,并加大对河曰海岸的污染治理力度。D与其先发展经济后保护湿地,不如先保护湿地后发展经济,否则,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去年2到5月间,荷兰的家禽中爆发了大规模的禽流感疫情,有89人被传染,其中绝大部分症状比较轻,仅有一名兽医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荷兰的研究人员对从部分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禽流感病毒样本进行了基因测序,并将序列与从病鸡分离出来的做了比较,发现绝大多数样本都没有出现有意义的基因突交。但是,从死亡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却存在较多的突变,有些变化发生在与病毒的毒性、宿主特异性有关的区域。因此,有可能是这些突交使得禽流感病毒变得对人特别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与病毒表面上的两种蛋白质有关,一种走红细胞血凝素蛋白,简称H;一种是神经氨基酸酶蛋白,简称N。根据二者的差异,可以把流感病毒分成许多种亚型。目前已知的禽流感病毒有15种亚型,其中有3种被发现能够传染给人。其中H9N2低致病性的,另外两种H7N7和Ⅱ5N1都走高致病性的。2003年荷兰禽流感的亚型是H7N7;而1997年在香港导致6人死亡,以及目前在亚洲大范围流行,并在越南、泰国导致多人死亡的禽流感,都是H5N1亚型。2001年,研究人员报告说,H5N1亚型内部一种蛋白质(PB2)出现一个点突变,就会使得病毒毒性大为增加。2002年研究人员则发现,香港H5N1毒株之所以毒性特别强,是由于另一种蛋白质(NS1)上出现一个点的的突变。这个突变使H5Nl毒株能够躲开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基因突变起因于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一般的生物体都有校正机制改正复制错误,从而大大降低突变的可能性。但是流感病毒不存在校正机制,这就使得流感病毒特别容易发生突变。在这些随机发生的突变中,就有可能出现毒性特别强的突变。不过,个别的基因突变虽然可能增强病毒毒性,但似乎不太可能增强它们在人之间传播的传染力。目前发现得了禽流感的病人,基本土是从病禽传染上的。不过,除了基因突变,还有另外一种进化因素——基因重组,有可能增强禽流感对人的传染性。如果一个人(或其他动物),同时感染了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患病毒,那么这两种病毒就可能在体内发生基因重组,出现一种由人流感病毒基因和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而成的新亚型流感病毒,既能够像人流感病毒那样很容易在人之间传播,又有像禽流感病毒那样强的毒性,而且这种新亚型病毒足人体无法识别的,因此人体对其无免疫力,那么就会在人群中爆发流感。越多的人感染禽流感,发生这样的基因重组的可能性就越高。上个世纪爆发过二次大流感。其中最严重的是年的大流感,大约有牛5千万人死亡。另外两次大流感分别发生在年(约l百万人死亡),牟(约75万人死亡)。后两次大流感就是由于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重组产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许多专家认为,新的流感太流行已迫在眉睫。97年香港政府果断地消灭150万只鸡。可能避免了一次流感犬流行。目前出现疫情的亚洲各国纷纷灭鸡,也是出于同一个目的。新的流感人流行也许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尽量推迟,从而抢到时间弄清禽流感的传染机制并找到防治办法,例如研发出疫苗或特效药。1根据文义,对禽流感疫情相关特点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在荷兰发生的禽流感是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造成的,这一病毒的特点是在与病毒的毒性、宿主特异性有关的区域存在着较多的基因突变。B流感病毒可以分成许多种亚型,目前已知的禽流感病毒有15种亚型,其中有3种能够传染给人。&&&&&&& C,绝大多数得了禽流感的病人,基本土是直接从病禽传染上的,禽流感在人间的传染性即使有也可能是偶然的。D如果人或动物同时感染了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就会大大增强流感病毒的传播性和致病性。2下列各项关于H5N1病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在亚洲流行,并在香港、越南、泰国造成多人死亡的禽流感病毒,都是H5N1亚型。& B.香港站N1毒株的毒性特另u强是因为病毒内部的另一种蛋白质上出现了一个点的突变,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识别防范。C.H5N1亚型具有高致病性,相对于其他禽流感病毒更容易出现基因突变。D.H5N!亚型病毒内部的蛋白质只要出现一个点突变,就会使病毒毒性大为增加。3.对“个别的基因突变虽然可能增强病毒毒性,但似乎不太可能增强它们在人之间传播的传染力”的含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荷兰发生的禽流感疫情还是近年来在亚洲发生的禽流感疫情都是发生在禽类或其他动物与人之间的。&&&&&&&&&&&&&&&&&&&&&&&&&&&&&&&&&& &&&&&&&&B.基因突变往往带来病毒毒性的增强,而病毒毒性增强仅仅意味着病毒对人或动物的感染性的增强并不造成病毒的传播性的增强。&&&&&&&&&&&&&&& C.一旦大量的人感染禽流感就有可能使禽流感病毒发生较多的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禽流感在人之间的大规模流传。D.基因突变并不是造成病毒在人之间传播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的基因重组更有可能增强禽流感在人群中爆发的可能性。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出现疫情的亚洲各国果断地采取灭鸡行动,从而避免了一次已经迫在眉睫的流感大流行。B流感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人类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室推迟它的发生或减轻它的影响。&&&& C从上个世纪的几次大流感的死亡人数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流感对人类的影响已明显地呈现出衰弱的趋势。D从上世纪后两次的流感来看,病毒的基因重组确实对人类预防新的传染病带来了挑战。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个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的变暖的速度。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氯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论与本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该海域桂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30多倍。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太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氯化合物示踪剂。2国际科学家小级时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A本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以大幅度提高海洋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3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的含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中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的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4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向海洋释放的硫化六氯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相应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内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目标。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不受或少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越来越多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难民而冲击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球环境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因果关系千丝万缕,生态破坏绝不会因一墙之隔而得到抑制,更不会因人为的某种界限或武装力量的抵御而受阻隔。据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统计,每年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达1000万以上,他们是由于得不到赖以为生的食物、饮水而流离失所的。目前,被列为世界性生态灾难的土地荒漠化,正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我国境内由西向东扩展,跨省越市、长驱直入。河北怀来县南马场的沙丘距天安门仅72千米,且还在以每年3—5千米的速度南推。荒漠是生命的地狱、是地球的癌变,也是离我们不太遥远的现实。近年,沙尘频仍,危害之烈,史所罕见。在草原、耕田沦为荒漠后,许多原住居民只好沦为生态难民。由此沙进人退,背井离乡产生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已不容忽视,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社会安定、民族团结都造成严重的压力。另外,自然生态的失高速与不和达,还日益导致人类从多文明疾病的出现,因为人类的身心病态(如对武装的崇拜和暴力文化的泛滥)和自然的岌岌可危是密切相关的。这种不安全性的增加将危及文明存在的基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比军事威胁更大。许多古代文明的完全消失就源于生态基础的沦丧,正所谓“生态危机源于心态危机”、“地球荒漠化源于情感荒漠化”。生态主义者认为,应将安全问题扩充为对现代 社会中不安全因素的全面反思,生态安全更应被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之堤的溃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不可持续的竭泽而渔,寅吃卯粮,蚕食绿色,要钱不要命的生存方式所致,更有来自境外的生态侵略!国外一些穷奢极欲的消费市场构成对中国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严重危机,欧洲时装市场对“沙图会”的需求使中国特有的藏羚羊尸横遍野;中东达官贵人对猎鹰的喜好使中国西北的猎隼屡遭捕捉走私;韩国对熊胆粉的消费使中国数以千计的野生熊类身陷囹圄;日本情侣有互赠相思鸟的毛病,中国出口商便大量收购野鸟,导致自然界鸟少虫多,加重了生态失调;日本人自大不砍一棵树,却大量从中国进口一次性木筷;西方国家自己不养羊,却资助中国养。他们得到的是羊绒,所谓“第一世界享,第二世界纺,第三世界养”,使我们中国落个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这种以开发、贸易之名用金鱼开路的赤裸裸的生态侵略不用耗费一枪一弹,便直捣我国腹地,特别是西北生态脆弱之地。这种持久而广泛的对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根基进行的鲸吞蚕食,巧取豪夺,其灾难不远比一场战争的创伤更严重,祸患更长久!诸如荒漠化一类的生态灾难已构成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西部开发,生态建设先行;林草不兴,国土不宁!必须正视:在国家完全上,我们正面临一种再多武装力量也无法保障,却关乎民族危亡,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社会能否稳定的安全问题:生态完全。1对“国家生态完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对“国家生态完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那么这个国家便是生态安全的国家。B生态破坏不会因国界的阻隔而得到抑制,不会因武装力量的抵御而受阻隔,再多武装力量也无法保障。C国家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之堤的溃决是现代社会不安全因素中重要的因素。D人类的身心病态不仅导致自然生态的失调与不适,导致人类众多文明疾病的出现,更将导致国家不安全性的增加。2下列对“荒漠是生命的地狱,是地球的癌变,也是离我们不太遥远的现实”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荒漠是世界性的生态世界上许多居民因为土地荒漠后沦为生态难民。B河北怀来县南马场的沙丘在以每年3—5千米的速度南推,已构成中华构成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C荒漠化最大的恶果是使人们得不到赖以为生的食物和水,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D由于人类至今没有对赖以生存土地的荒漠化引起重视,即将面临丧失生存的空间的威胁。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严重危机主要是由国外一些穷奢极欲的消费市场的的消费需求带来的。B生态灾难造成人类丧失适于生存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难民而冲击社会的稳定,危及国家安全。C“生态危机源于心态危机”“地球荒漠化源于情感荒漠化”说明人类的身心病态(如对武装的崇拜和暴力文化的泛滥)与自然的岌岌可危之间的密切联系。D生态侵略持久而广泛,以开发、贸易之名,用金钱开路,其灾难远比一场战争的创伤更严重,祸患更长久。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荒漠化已经构成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要得到彻底的根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退耕还林,退牧还草。B要防止水土进一步流失,预防植被惨遭破坏保证国家的生态安全,就必须把住出口关,禁止一切野生动植物的出口。C荒漠化带来的沙尘长驱直入,已经没有了省界和国界的限制,生态侵略必将使实施生态侵略的邻国比如日本自食恶果。八、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磁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电子设备、电力系统到通讯自动化控制,无处不用到磁效应和磁性材料。而随着磁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更扩展到生物科学农林科学、乃至新兴的环境等领域中。众所周知,煤在工农业生产所用燃料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煤炭中含有大量的碳化物成分,燃烧时将产生对生物有害、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气体,倘若有一种方法能把煤中的硫化物成分分离出来,就可免除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毒害。现在,利用磁分离技术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将磨碎的煤粉经过高梯度磁分离器,由于硫化物和煤(碳)的磁化率不同,在高梯度磁场中所受的磁力也不不相同,从而起到分离的效果。通过试验证明,一次处理可以除煤中40%—60%的硫化物,多次处理就可以达到去除的目的。并且,这种梯分离脱硫方法在效率和经济成分上经过试验都证明是实际可用的,因此在未来可能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环保方面另外一个技术难题,就是如何缩短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反应池中停留曝气时间,以提高污水处理速度。解决方法之一是寻找活性污泥中更合适的微生物;另外一种方法,则是在污泥中加入一种酶,以加快反应速度;酶在生化反应中起到相当于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本身不会减少。但从生物制品、污泥中回收酶却是一个难题。磁分离技术在此又可派上用场;利用酶和污泥的磁化率的羞,用高梯度磁分离器可将之分离。另个,一定的强度的磁场可以对一些微生物起到促进生长笔繁殖的作用,从而使污泥中的微生物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污水处理。另外还有一种磁分离方法,就是在水中加入强磁性磁粉(例如四氧化三铁细粉,称为磁性种子),利用磁粉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通过磁分防器将它吸住后清除。为了提高吸附效率,还可以加入氢氧化铝等絮凝剂。利用这种分离方法,可以分离出污水尤其是工业废水中的细菌、病毒、合成洗涤剂及重金属(如水银、铅、铬等)有害物质。尤其是对生物危害最大又极难去除的重金属,用生物法无法处理,微生物还有毒害的作用;用化学方法又极难去除干净(极微量的重金属对生物就具有较大的危害,如大家熟知的甲基汞、铅及砒霜等均是剧毒),而磁分离方法却利用物理作用将之去除。倘若解决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项技术日后可望发展成为非常简便易行的方法。1对“磁分离技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磁分离技术就是与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磁技术,都要用到高梯度磁分离器。B能把煤中的硫化物成分分离出来或能缩短污水处理时间的技术,叫做磁分离技术。C“磁分离技术”与“磁分离方法”是一样的,都能把有害物质分离出来。D磁分离技术是利用两种物质的磁化率的不同,用高梯度磁分离器将其分离。2下列说明磁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一项是A缩短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反应池中停留曝气时间,以提高污处理速度。B促进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微生物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污水处理。C用高梯度磁分离器率不同的酶和污泥分开,从而回收污泥中的酶。D寻找活性污泥中更合适的微生物或在污泥中加一种酶,以加快污水反应速度。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用梯分离技术把煤中的硫化成分分离出来,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将煤块磨碎成煤粉。B本文着重介绍磁技术在生物科学、农林科学乃至新兴的环境科学中的应用。C强磁性磁粉可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加入氢氧化铝能提高吸附率。D用生物法无法处理工类废水对生物危害最大的重金属。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磁分离脱硫方法是介于物理法和化学法之间的一种实用的方法。B污水在生化反应池中停留曝气的时间越长,对空气的污染就越大。C在污泥中加入一种酶,以加快反应速度,但从污泥中回收酶却是一个难题。D目前磁分离技术还不够完善,随着一些技术问题的解决,它会有很发展前途。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赤潮是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引起水争变化(主要为红色或黄褐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导致赤潮的生物多为藻类,也有部分原生动物或细菌,致潮生物仅我国近海就有130多种。内陆江河、湖泊中也会发生类似的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或聚集现象,由于生物种类不同,水面多变为绿色,通常称为水花,另外,在赤潮发生的水域有时发出臭味,因而渔民也把赤潮称不臭水、厄水。由于赤潮对海洋来说是一种几乎无法根治的痼疾,且只影响表层海水,也有人把它称为海洋之癣。流速小,自净能力差的近海海水富养化是导致赤潮的根本原因。此外光、温度、盐度、微量元素、海流等是赤潮发生的辅助条件。人类过度的工农业生产以及近海养殖等,所排 废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盐及铁、锰等微量元素,这些废水未经完全处理流入大海,日积月累,自净能力较差的近海海水就富营养化,为致潮藻类的暴发性繁殖埋下祸根。一量水温和盐度适合(通常水温在20—33度盐度在27%—37%),气象条件允许,赤潮的发生几乎就成为必然。最近50年,日益发达的远洋运输也使某些有害藻类特别是其孢囊得以传播,尤其远洋轮船压舱水排放造成的致藻生物跨越大洋传播危害巨大,单我国近海的致藻类数量就比过去多了一倍。而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大范围、长时间的异常气候现象,既促进了藻类的传播,又为赤潮提供了适宜的水温、盐度。随着各条入海河流污染的加剧和高密度、无节制的近海养殖业的发展,赤潮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其危害方式及危害程度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分泌产生黏液,黏附于鱼类等海洋动物的腮上,使其窒息而亡;分泌有害物质,危害水体生态环境并使生物中毒;产生毒素,直接毒死海洋生物并随食物链转移引起人类中毒;吸收阳光,遮蔽海面,阻碍体复氧,如果持续时间长,密度高时,常发生海洋生物死亡现象。1下列对赤潮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赤潮是海洋中浮游生物暴增而引起水色变化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B赤潮不仅发生在海洋中,也会发生在内陆江河、湖泊中。C赤潮是由藻类、原生动物和细菌等浮游生物结合在一起的形式。D赤潮出现后,海水变成红色、绿色、黄褐色等,有时还会发出臭味。2下列对赤潮发生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近海海水流速小,自净能力差,富营养化。B含有大量营养盐及微量元素有工农业废水未经处理流入大海C远洋运输不但提高了海水温度,还使某些有害藻类传播太快D厄尔尼诺等气候现象促进藻类传播,提供适宜水温和盐度3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赤潮只影响表层海水,但对海洋来说,却是一种几乎无法根治的痼疾。B赤潮能否发生,由光、温度、盐度、微量元素等条件所决定。C入海河流污染加剧,,近海养殖业无节制发展,必然导致赤潮发生。D赤潮一旦发生,鱼类等海洋动物就会大批死亡,并能引起人类中毒。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近海致潮藻类增多,是由远洋轮船随意排放压舱水造成的B危害巨大的赤潮对海洋和人类而言,是一场毁灭性灾难。C海洋中的藻类生物是有毒的,鱼和人食用就会死亡。D赤潮虽然出现在海洋中,但它的发生却与人类活动有很大关系。十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浩瀚的大漠戈壁、葱郁的原始森林、感悟大自然的杰作,与自然界各种生灵亲密接触……”这些以“生态旅游”做卖点的广告在“五一黄金周”前频频亮相,充满诱惑。然而,一引起关心环保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起时尚的“生态旅游”时却无不担忧。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行为,其宗旨是培养旅行者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不仅要求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而且要求游客行为要“环保”,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有专家说,现在社会上对态旅游就是到人变罕至的地方去的认识是片面的。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人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张,压力增加。北极熊、企鹅、海豚和澳大利亚野犬,甚至热带雨林的鸟类,都受到愈来愈大的来自生态旅游方面的影响,它们体重减轻,有的甚至死亡。生态旅游业者主打的卖点,都说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有达到环保理想。生态旅游当前每年增长10%到30%,在1998年吸引全球900万人,连联合国也不赶热闹,将2002年定为生态旅游年。生物学家指出,就算细心规划和监控 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始料不及的影响,包括传播疾病、干扰动物日常作息,从而损害其健康。一些专家还指出,不和旅游者素质较差,乱抛废弃物品、乱折花草树木、惊吓野生动物、随意吸烟等不文明行为,也给优美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而实际上,除了极少数例外,生态旅游计划都未经审核论证,举办业者并无生态保护方面的资历,他们口口声声完全尽到了生态保护的责任,然而,由缺少监督,真正做到既促进了旅游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业者少之又少。业者和游客有能力做到的,大多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和不违反土地使用法规、不乱砍树木、不惊吓动物等等。然而每逢节假日,偏远、生态多样的地区每每人山人海,这对动物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它们看到这么多的人涌到身边,特别容易紧张,症状包括心跳加快、繁殖率降低,以及荷尔蒙失调。在拥有生态多样性的国家,生态旅游是不错的资源、但发展生态旅游之前,一定要做好研究工作,好好收集相关的数据,动物的权益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没有它们,与就没有了生态,还淡什么生态旅游。专家指出,由于我国对开展生态旅游缺乏科学管理和监督,加之一些自然保护区偏重于旅游以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的自然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1下列对“生态旅游”这一要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指以大漠戈壁、原始森林为对象,感悟大自然的杰作,与自然界种生灵亲密接触的旅游行为。B指以自然景物为对象,以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为宗旨的一种旅游行为。C指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接近珍稀野生动物,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的旅游行为。D指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当前每年增长10%到30%的一种旅游行为。2下列对“一些关心环保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成时尚的‘生态旅游’时却无不担忧”的原因,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生态旅游”做卖点的旅游广告在“五一黄金周”前频频亮相,充满诱惑。B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野生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C细心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影响,而实陡大都未经审核论证。D举力的业者大都无生态保护方面的资历,而不少旅游者较差,行为不文明。3根据原文,下列对“动物权益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中“动物权益”,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被传播疾病&&&&&& B日常作息不被干扰C生活环境不被污染&& D受到人类关心和喜爱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张,压力增加,体重减轻,有的甚至死亡,生态旅游应该赶快刹车。B生态旅游计划经审核论证,生态旅游经营和监督,完全可以避免对动力的健康造成影响和损害。C随着生太旅游业在我国蓬勃兴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应引起全社会重视。D由于开展生态旅游,目前我国已有大量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遭破坏,旅游资源退化,说明我国不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参考答案:一、1D、2B、3D、4A、二、1C、2D、3D、4B、三、1C、2B、3C、4B、四、1A、2D、3A、4C、五、1C、2B、3D、4D、六、1C、2D、3C、4C、七、1D、2D、3B、4B、八、1D、2C、3B、4A、九、1C、2C、3A、4D、十、1B、2B、3D、4C。&上一篇:下一篇: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02/0312/2411/1808/3008/1808/0507/0706/2706/2402/2701/1412/0912/0912/0912/0904/1909/1209/1512/2006/3009/0205/1109/2603/1312/2512/0607/0310/1609/1802/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阅读生物学札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