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宏中学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试卷224班王播的期末成绩

关于教师网上录入成绩的说明 相关说明性文字来自网络收集,欢迎下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教师网上录入成绩的说明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年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5套精品1,91中考网
2016中考成绩查询专题:
2016最新中考动态
2016中考录取分数线
2016中考成绩查询、中考查分
年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5套精品1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
文章来源于91中考网
北京地区2011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精品复习资料一一、channel_keylink> href=> target=>_blank>>选择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暴虐(nüè)&分娩 ( miǎn )&筹资( chóu )笨拙 (zhuō)& B. 契机(qì)& 翩跹 (xiān)&&& 南麓(lù)&可汗(kèhán)C. 妖娆(ráo)&旋转 (xuán)&&孤僻( pì)&鞍鞯(ānjiān)D. 炫耀(xuán)&洞穴(xué)&咫尺( zhǐ)&蛰伏(zhé)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献媚&&& 肃穆&&&& 金融&&& 瞬时&&&& B. 真挚&&& 敦厚&&&& 褐色&& 贸易C. 点缀&&& 遗憾&&&& 风骚&&& 浩瀚&&&& D. 嘻戏&&& 俊俏&&&& 葱笼&& 屏蔽 3.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上锷&& 混沌&&& 呵护&&&& 瞌睡&&&& B. 繁衍&&& 熬游&& 抑郁&&& 伫立C. 真谛&&& 蹒跚&& 豌豆&&&& 荤素&&&& D. 璀璨&&& 翌日&& 险骏&&& 步履 4. 下列成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无动于衷&&&&& 云雾缭绕&&&&& 贪得无厌&&&&&& 翘首以待B. 忧闲自得&&&&& 经久不息&&&&& 呕心历血&&&&&& 乐不可支C. 漫不经心&&&&& 憨态可掬&&&&& 一泄千里&&&&&& 沉默寡言D. 举世瞩目&&&&& 姹紫嫣红&&&&& 循序渐近&&&&&& 一模一样&&& 5. 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濒危(临近,接近)仪表堂堂(外表)B. 乐不可支(支持) 须晴日(必需)C. 矫健(强壮)&&&&& 步履(踩,走)& D. 俱往矣(都)&&&& 无动于衷(内心)6. 下列多音字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 píng& 屏障& 屏蔽& 屏气& 屏幕&&&&&& B. jiǎo& 号角& 角逐&& 角度&& 角膜& C. zháo& 着急& 着火& 穿着& 着数&&&&&& D. zài& 载重& 载客&& 载体&& 载歌载舞7. 下边横线上应填写的恰当词语是 &&& 我们要把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达、________ 、________& 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实际行动积极办好2008年奥运会。&&& A. 繁荣文化&&& 美化环境&&& B. 文化和环境&&& 繁荣而优美&&& C. 文化繁荣&&& 环境优美&&& D. 繁荣的文化&&& 优美的环境8. 朗读节奏停顿标志完全正确的一句是A.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9. 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B. 同学刘欣channel_keylink> href=>>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 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 李明的同学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二、channel_keylink> href=>>填空题10.&&&&&&&&&& ,乾坤日夜浮。11. 道狭草木长,&&&&&&&&& 。12.      ,长河落日圆。13. 晴川历历汉阳树,&&&&&&&&&&&&&&&&&&&&&&&&& 。14.&&&&&&&&&&&&&&&&&&&&&&&&&&&&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5. 足蒸暑土气,&&&&&&&&&&&&&&&&&&& 。16. 《木兰诗》中写出了木兰征战生活艰苦及战场气氛悲凉的语句是:&&&&&&&&&&&&&&&&&& ,&&&&&&&&&&&&&&&&&&&&&&&&&& 。17. 调整下列语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 ②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 ③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 ④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 ⑤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18. 下面是一首小诗,请仿照已有的诗句,补写出另外两句的内容。&&& 四季是什么?四季是一首多彩的诗。&&& 春是翠绿的诗,萌动着活力和生机。&&& 夏是__________&________。&&& 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是雪白的诗,袒露着纯洁和无私。
三、理解感悟(一)①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________(蛰伏、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________(警觉、警惕)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________(轻盈、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________(错乱、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③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19. 给文中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channel_keylink> href=>>填空。20. ①②两段都说明了松鼠“乖巧”的特点,请分别指出这两段文字说明的角度。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及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辞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3. 《木兰诗》是南北朝的__________民歌,是一首_________诗,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千百年来,她成了家喻户晓的_________英雄形象。 24. 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含义。旦(&&& ):____________________&& 骑(&&& ):________________朔(&&& ):____________________&& 戎(&&& ):________________25. 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6. 画直线的句子唤起了读者的想像: _________________
(三)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27. 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A. 不可胜数&&& B. 百战百胜&&&&& C.& 引人入胜&&&&& D. 不胜其烦28.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思。以为神(&&&&&&& )&&&&&&&&&&&& 以为且噬己也(&&&&&&&& )&& 益习其声(&&&&&&& )&&&&&&&&&& 益狎(&&&&&&& )庞然大物也(&&&&&&&&&& )&&&&& 然往来视之(&&&&&&&& ) 29. 在括号中画“√”“×”判断下列译文正误A. 放之山下&&& 把它放在山下。(& )B. 蔽林间窥之&&&& 在茂密的树林里偷看它。(&& )C. 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渐渐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的,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D. 驴一鸣,虎大骇&& 一只驴子叫了,老虎大吃一惊。(&& )30. 在题上补出“(& )益习其声,又近出(& )前后,(& )终不敢搏(& )。”句中省略的词语。31. 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虎见之――(&&&&&& )――(&&&&&&& )――(&&&&&&& )
四、表达交流(40分)channel_keylink> href=>>作文&&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雨雪;人生的道路上,有坦途也会有坎坷。我们如何面对自己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呢?请以“遭遇困难”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试题答案】一、channel_keylink> href=> target=>_blank>>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D&&& 2. D&&& 3. C&&& 4. B&&& 5. B&&& 6. D&&& 7. C&&& 8.C&&& 9. D&&
二、填空题10.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11.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1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3.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14.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5.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16. 《木兰诗》中写出了木兰征战生活艰苦及战场气氛悲凉的语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7. ④②①③⑤18. 答案示例:夏是火红的诗,展示着热情与希望;秋是金色的诗,蕴藏着丰收和喜悦。(答案不唯一,只要扣住色彩,写出季节特点即可。
三、理解感悟(共40分)(一)19. 蛰伏、警觉、轻快、错杂。20. 第①段: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第②段: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21. 答:补充交待了松鼠的生理特征及经济价值。通过说明这些内容,指出它“也是一种很有用的小动物”,使文章对松鼠的说明更加完整。这样结尾,既照应文章开头“很讨人喜欢”,又点出松鼠的用途,加深人们对松鼠的了解,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密,介绍完整。而生动的channel_keylink> href=> target=>_blank>>描写又一贯到底,显得全文风格统一。22. 时间顺序。解析:抓住关键词“先搬些……再用一些……然后……”即可。
(二)23. 乐府;叙事;木兰;巾帼 24. 旦(dàn):早晨、早上&&&&&&& 骑(jì):战马朔(shuò):北方&&&&&&&&&&&& 戎(róng):军事、军队 25. 使用排比句,渲染了木兰一家紧张周密的战备气氛。26. 寒气从北方传来,军士敲金柝来告诉士兵天变冷了,冷冰冰的月光照在军事们的铁甲上,气氛悲凉。
(三)27. 以为神(把[它]当作)&&&&&&&&&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益习其声(渐渐)&&&&&&&&&&&& 益狎(更加)庞然大物也(……的样子)&&&& 然往来视之(然而)28. D29. A. √&&B. ×&&C. √&&D. ×30.(虎)益习其声,又近出(驴)前后,(虎)终不敢搏(驴)。31. 虎见之――(稍出近之)――(近出前后)――(稍近益狎)四、略。
北京地区2011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精品复习资料二(答题时间:60分钟)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4分)(1)薄暮(&&& )&&&&&&&& (2)热忱(&&& )(3)栖息(&&& )&&&&&&&& (4)晦暗(&&& )2.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中所空缺的字。(4分)(1)奢&&&& (chǐ)&&&&& &(2)(chàng)&&&& 惘(3)孤&&&& (jì)&&&&&&& &(4)(cuān )&&&& 掇3. 填写下列成语中所空缺的一个字。(4分)(1)惊心动&&&&&&&&&&&&&&& &(2)&&&& 不关心(3)无&&&& 无虑&&&&(4)&&&& 首帖耳4. 在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下面画横线,再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2分)(1)那儿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明之的敬畏。(&&& )(2)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5. 根据课文或提示,写出横线上所空缺的诗句。(6分)(1)&&&&&&&&&&&&&&& ,巴山夜雨涨秋池。(2)怀旧空吟闻笛赋,&&&&&&&&&&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被千古传诵、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的两句诗是:&&&&&&& ,&&&&&&&& 。(4)《黄鹤楼》中channel_keylink> href=> target=>_blank>>描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景致的两句诗是:&&&&&&& ,&&&&&&& 。6. 从括号里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填在句中的横线上。(2分)(1)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 (A. 清静& B. 宁静& C. 沉静)和生的喜悦。(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A. 观测&& B. 观察&& C. 预测)是必要的。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中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填序号)(1分)A. 他虽然身负重伤,但是仍然坚守阵地。B. 战士们负重行军三十里,才到达目的地。C. 这场比赛打得很激烈,快到终场还胜负难分。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填序号)(1分)A. 英才学校的全体师生争先恐后地踊跃给校刊投稿。B. 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与礼仪规范稳步增长。C. 母亲望着她,严厉的目光变得温柔起来。9. 下列作品、作者及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1分)A.《泊秦淮》&&& 杜牧&&&&& 唐代B.《黄鹤楼》&&& 刘禹锡&&& 唐代C.《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代10. 根据语句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应是(&&& )(填序号)(1分)我们是水滴,&&&&& ,江河因此有了排山倒海的力量。A. 每一滴都梦想着蓝天&& B. 每一滴都梦想着朝阳&&& C. 每一滴都梦想着海洋11. 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4分)(1)“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句话是比喻句。(&&& )(2)《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记叙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介绍白求恩同志的先进事迹,号召广大党员学习他的共产主义精神。(&&& )(3)“那白蒙蒙的银河是什么呢?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是无数密集的小星,在天空绕成一周。”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说明方法。(&&& )(4)《社戏》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文中的“迅哥儿”就是作者本人。(&&& )
二. channel_keylink> href=> target=>_blank>>阅读(共30分)(一)channel_keylink> href=> target=>_blank>>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12―16题。(共10分)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② 便( A )舍船,从口入。③ 初极狭,才通人。④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⑤ 土地平旷,屋( B )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⑦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⑧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2. 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2分)13. 给语段中A、B两处的加点词注音。(2分)(A)舍(&&& )&&& (B)舍(&&& )14.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语段中的意思。(2分)(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15. 语段中描写桃花源地广物丰、和平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 句。(填句子序号)(2分)16. 对“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2分)A.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B. 老人和小孩一起过着愉快幸福的田园生活。C. 老人和小孩都留着黄发和长发,显得洋洋得意。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语段,回答17―22题。(共8分)①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见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让我坐在炉前的小凳子上,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②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17. 这段文字选自《小橘灯》一文,作者是&&&& 。(1分)18.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1)揉捏(&&& )&&&& (2)橘瓣(&&& )19. 下列词语中可以概括语段内容的一段是(&&& )。(填序号)(1分)A. 初遇&&&& B. 探望&&&& C. 怀念20.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对小姑娘&&& 和&&&& 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由惊讶到高兴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21. 语段中“她没有说下去”说明小姑娘具有与年龄不相称的&&&& 心理。(1分)22. 下列对语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1分)A.“屋子很小很黑”是对小姑娘家庭环境的描写,由此可见她的家境很贫寒。B. 小姑娘笑着告诉作者“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表现了她乐观的性格特征。C. 语段中的加点词都是对小姑娘制作小橘灯动作的描写,说明她心灵手巧。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23―30题。(共12分)倔强的仙人掌① 女人看见路边蹲着一个挑担老头儿,他身旁是满满一筐仙人掌,嫁接出各种形状,高高的底座像独立挺秀的山峰,山峰顶部是形状不同的红、黄、绿各色仙人球。女人问了价钱,觉得比花鸟市场上的便宜许多。她挑选了很久,选中了自己喜欢的两个,准备一起买。老头儿一个劲儿地介绍这植物的种种优点,不仅好看好养,还能净化空气。末了他搓着粗糙的手说:“三块钱一个,两个算你五块钱。”②“你这是真嫁接上去的,还是用牙签插上去的?”这么便宜,女人总觉得不安,指着仙人球提出&&& 。蛮好的花买回家后发现没有根,养不活,这种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③ 老头儿生气了,脸腾地红了上来:“怎么可能是插上去的?都是我一棵一棵栽起来的。”④“是吗?”我冷眼旁观,反问道。这样的表白她听多了,(tǎn g)若是货真价实的东西,何必这么着急?她心里想。眼看就要成功的交易,因为这一问停了下来,老头儿急得有些手足无措。而他越是解释,女人越不相信。⑤ 忽然,老头儿从筐里拿出一棵茁(zhuàng)的仙人掌,没等女人反应过来,便使劲一拉,把它的顶部从底峰上扯了下来,举到女人眼前:“有牙签吗?”⑥ 没有牙签。黄绿色的仙人球从仙人掌上掉了下来,而仙人掌顶部生生裂开一道绿色的肉质沟痕,说明那首尾两截早已生长得浑然一体。⑦ 证明了真假,女人付钱,老头儿一脸自尊,挺着胸膛收钱。五块钱两个,老头儿从口袋里摸出装钱的塑料袋,该找多少还找多少,也不计较身首异处的那一个。⑧ 老头儿把东西包好,起身时,顺手捡起地上已成两截的仙人掌,一起放进了女人的车筐。“刚才那点儿事算不了什么。”老头儿说,“这两截也不要扔了,它最耐折腾,只要有点泥,就能长出根来。”⑨ 听了老人的话,女人反而觉得很愧疚,仿佛受伤的不只是那棵仙人掌,还有别的什么。她从这倔强的仙人掌背后,看到了老人真诚的心。23. 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1)计较(&&& )&&& (2)倔强(&&& )24. 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字。(2分)(1)(tǎn g)&&&& 若&& (2)茁&&&& (zhuàng)25. 文中的&&& 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个词语是(&&& )。(填序号)(1分)A. 疑惑&&&&& B. 疑问&&&& C. 疑虑26. 对文中的女人总是怀疑老人作假的原因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1分)A. 老人卖的仙人掌很漂亮,他还一个劲儿地介绍仙人掌的优点。B. 老人卖的仙人掌比花鸟市场上的便宜许多,她觉得可能会受骗。C. 老人着急地一再解释他的仙人掌是货真价实的,她不相信。27. 第⑤段中对老人的描写反映出他(&&& )的特点。(填序号)(1分)A. 沉着果断&&&& B. 任性直率&&&& C. 淳朴倔强28. 文中画波浪线的“别的什么”不仅指老人的&&&&&& ,还指老人的&&&&&& 。(都用文中的词语回答)(2分)29. 对文章的题目“倔强的仙人掌”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1分)A. 题目中的“倔强”,表现了老人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执著。B. 以“仙人掌”比喻卖仙人掌的老人,突出他不怕困难的精神。C. 这个题目与文章的结尾相照应,能够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30.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 、&&&& 。(2分)
三. 作文(40分)有人认为,财富就是金钱。其实,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称为“财富”。知识是一种财富,它让我们充满智慧;诚信是一种财富,它让我们变得高尚;挫折也是一种财富,它让我们走向成熟。亲情、友爱、勤奋、自信、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能成为我们的财富。请围绕你认为最重要的“财富”,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实作文,题目自拟。要求:1.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2.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3.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试题答案】一.1.(1)bó& &(2)chén& &(3)qī& &(4)huì2.(1)侈 &&(2)怅&&&& (3)寂&&(4)撺3.(1)魄&&(2)漠&&(3)忧&&(4)俯4.(1)明→名&&&&(2)消→销5.(1)君问归期未有期&&&&&(2)到乡翻似烂柯人(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6.(1)B&&&& (2)A7. B8. C9. B10. C11.(1)√&& (2)×&&& (3)×&&& (4)×
二. (一)12. 桃花源记;陶渊明13. shě;shè14.(1)整齐的样子&& (2)交错相通15. 5、616. A
(二)17. 冰心18.(1)niē&&&& (2)jú19. B20. 动作;神态21. 警觉22. C
(三)23.(1)jiào&&&& (2)jué24.(1)倘&&&&&& (2)壮25. B26. A27. C28. 自尊;真诚的心29. B30. 互相信任(真诚相待);宽容
【试卷分析】此次试题分基础、阅读、写作三大部分,基础部分的1―4题,是检测字的音、形、义,6―8题是检测词语使用(近义词、多义词和词语的搭配),5与9题是检测古诗知识,10与11题是检测句子和篇章知识。阅读分课内与课外两部分,课内语段检测的是《小橘灯》《桃花源记》两个名篇,这两个语段都抓住了文章中常用的重点实词的音义,重点句子的含义等知识进行检测,而且还出了两道检测学生认真读文,认真审题能力的题目。如15题、22题。课外语段首先选的文章短小,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检查学生阅读方面的综合能力。写作方面的检测是给提示作文。题目中提示的话语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比较宽泛的选材范围,同时又用“财富”锁定了话题的中心,训练学生准确选材、巧妙命题,清晰又准确地表达文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提示将有不少内容新颖,表达生动的好文章。北京地区2011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精品复习资料三  (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26分)  1.下面加黑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差使&&&&&& 蹒跚&&&&&&&&& 菜畦  chāi&&&&&&&& pán&&&&&&&&&&& xī  B.钢笔&&&&&& 踱步&&&&&&&&& 卜问  gàng&&&&&&& duó&&&&&&&&&&&& bǔ  C.酝酿&&&&&& 应和&&&&&&&&&& 抖擞  yùn&&&&&&&&&& hè&&&&&&&&&&& sǒu  D.称职&&&&&& 膝盖&&&&&&&&&& 踌躇  chèn&&&&&&&& xī&&&&&&&&&&&&& zhù  2.下面词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括号中填写正确的字。(2分)  A.鉴尝&&&&& 分歧&&&&&&&& 狼藉&&&&&&&&&&&&&&&&&&& (&&& )  B.一霎时&&& 不能自已&&&& 字贴&&&&&&&&&&&&&&&&&&& (&&& )  C.辨别&&&&& 园体字&&&&&& 全副精力&&&&&&&&&&&&&&& (&&& )  D.狡猾&&&&& 想象&&&&&&&& 鞠恭&&&&&&&&&&&&&&&&&&& (&&& )  3.依次在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坐下。)我的心稍微&&&&& 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②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 。  ③个个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A.①肃静&&&& ②平静&&&&& ③安静  B.①平静&&&& ②肃静&&&&& ③安静  C.①安静&&&& ②平静&&&&& ③肃静  D.①安静&&&& ②肃静&&&&& ③平静
  4.把下面的作者、作品和朝代用线段连接起来。(4分)  唐&&&&&&&&& 蒲松龄&&&&&&&&&& 《归园田居》  清&&&&&&&&& 孟浩然&&&&&&&&&& 《卖油翁》  北宋&&&&&&& 陶渊明&&&&&&&&&& 《狼》  东晋&&&&&&& 欧阳修&&&&&&&&&& 《过故人庄》  5.用下面的词造句。(6分)  ①&&&& 美丽  ②&&&& 美好  ③&&&& 优美  6.李伟光同学要向宇航出版社邮购一本《初一语文辅导》,定价为13.50元,请你帮他在邮政汇款通知汇款金额栏内按格式要求填写。(3分)  汇款金额
  人民币
  (大写)  7.按课文默写。(7分)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②《木兰诗》:>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 。>  ④陆游《游山西村》:>&&&&&&&&&&&&&&&&&&&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 。>  ⑥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 。>  ⑦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二.阅读(34分)  (一)&& 阅读节选自《金黄的大斗笠》中的几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风来啦!雨来啦!  姐姐带着斗笠来啦!  雨,只赶上洗洗斗笠。  风,总想掀开斗笠,看看下面遮着什么。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在用斗笠临时搭成的小房子里,姐弟俩坐着,任凭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脚指头还在得意地动呢。
  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遮着小山羊偶尔发出的咩咩声,遮着姐姐和弟弟的笑语:  --姐姐,你怎么知道雨来啦?  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  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  --姐姐,你要不送斗笠来,哪怕晚送一会儿,我正好淋个澡。可惜……  啪(是一只手打在另一只手上)。  --嘻嘻。  --咯咯。
  笑声冲出银线织的雨帘,笑声掀动金黄的大斗笠。  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1.>风,总想掀开斗笠,看看下面遮着什么。>请你说说斗笠下面遮着什么。(2分)  2.>脚指头还在得意地动呢。>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含义?(2分)  3.为什么结尾说斗笠>是那么美>,>是那么有生气>?(2分)  4.概述这几段文字(散文)所包含的故事大意。(2分)
  (二)比较阅读节选自邵燕祥《想起我的三位语文老师》中的一段文字(甲文)和节选自魏巍《我的老师》中的文字(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  (甲)小学三年级的春天,碰上一个作文题《春》,鬼使神差地我想起寒假里跟哥哥姐姐一块儿备课时,听他们朗读《初中国文》第四册开卷朱自清的文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就搬到我的作文本上,把>脚步近了>改成>脚步重了>,我还不太懂>重>字的意蕴;后面朱先生怎么写的我记不住,只好用我的话语敷衍成篇。没想到教我们作文的王法章先生看了以后,狠狠地夸了一通。很可能是从这天起,我就把当发明家的志愿悄悄换成从文了。假如王先生指出这篇作文几近抄袭,我也只能低头无话可说,后面的事情全得改写。  (乙)她(蔡芸芝老师)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1.王老师和蔡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与对学生的影响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分)
  2.王老师和蔡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各有什么特点?(2分)
  3.(甲)文的作者在作文中把朱自清的>春天脚步近了>改成>春天的脚步重了>,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4分)  (三)阅读节选自《为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 解释文中加黑的词语。(4分)  ①&&&& 蜀之鄙有二僧:  ②&&&& 吾欲之南海:  ③&&&&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④&&&&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2.& 写出下列语句的意思。(4分)  (1)贫者语于富者  (2)何如?  (3)子何恃而往?
  (4)以告富者  3.& 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2分)  4.& 这段文字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四)阅读《书湖阴先生壁》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 湖阴先生住的家和环境怎样?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 >两山排闼送青来>与>开轩面场圃>(《过故人庄》)比较,写法有什么不同?(2分)  三.作文(40分)  以>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1.C&& 2 赏&&& 帖&&& 圆&&& 躬&&& 3 B  4.略&&& 5 略&&& 6 壹拾叁元伍角整(数字、格式要注意)  7.略  二.(一)1.姐弟的可爱形象/笑语/纯真的手足之情/春天的温馨/勃勃的生机
  2.姐姐及时给弟弟送了斗笠,弟弟雨中有姐姐送斗笠,彼此关爱的心得到满足。
  3.斗笠不但外在美,主要体现内在美:姐弟的纯真可爱,手足之情。斗笠遮雨遮阳光,体现了它的活力。或者:雨过天晴,生机勃勃。
  4.风来雨至,姐姐及时给弟弟送来金黄大斗笠,斗笠下遮着姐弟的形象和笑语,斗笠是那么美,那么有生气。
  (二)1.教育:热心教育,热爱学生,都重视文学方面的教育。影响:对他们喜爱文学走上文学道路产生很大影响。
  2.王老师重在热情鼓励,蔡老师重在熏陶感染。
  3.& 正、反都可,言之成理就行。
  (三)1.边境&&& 到&&& 雇船&&& 到了第二年
  2.略。
  3.穷和尚从四川去了南海而返回,富和尚不能去。
  4.& 事在人为。或其他相近意均可。
  (四)1.环境:简朴整洁,安静,山水宜人,又有田园风光。
  人:恬静,勤快,爱美,爱自然。
  2.>开轩面场圃>是一般叙述,人是主体,开窗观景。而>两山排闼送青来>是特殊描写。山是主体,推门而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山的情态。北京地区2011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精品复习资料四(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3分)A、跳踉 liáng& 自诩xǔ& 警惕tì& 赐给cìB、嗥叫háo& 牛仔zǎi& 滑稽jì& 头衔xiánC、赫然hè& 够呛qiàng& 陛下bì& 撬去qiàoD、膺惩yīng& 弥漫mí& 称职chèn& 区寄ōu2、下列词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方格内改正。(4分)横行无际&&&& 不屑一顾&&& 昂首阔步&& 凶神恶煞&&&& 按捺不住&&&&&& 奄奄一息&&&& 如怨如诉&&& 万籁具寂&& 殚智竭力&&&& 无以复加&&&& 下流无耻&&& 喜笑颜开&&&& 赅人听闻&& 随声附和&&&& 钦差大臣&& 不可救药3、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3分)A、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 姑妄从之:姑且按照他的办法来做。B、贼易之。&&&&& 易:容易。C、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D、把全世界的地下宝藏都指点给他。&& 指点:指出来使人知道。4、对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A、《最后一片叶子》作者欧•亨利英国小说家。&&&&& B、《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族故事集。C、《农夫和蛇》选自《伊索寓言》相传为希腊被释的奴隶伊索所作。D、《童区寄传》的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5、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6、默写填空。(5分)①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__。③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岁岁重阳。⑤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7、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位及相关故事名称。(示例中所给人物不可再用)(3分)示例:书名:《三国演义》& 人物:诸葛亮&&&&&&&&&&& 故事:草船借箭书名:&&&&&&&&&& 人物:&&&&&&&&&&&& 故事: 8、参加下列综合性学习活动。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4分)(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3)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4)一个时期以来,广播电视上方言节目频频出现。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二、阅读理解(42分)(一)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日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9、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①布囊其口。囊:&&&&&&&&&&&&& ②恐栗,为儿恒状。栗:③郎诚见完与恩。诚:&&&&&&&& ④吏护还之乡。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4分)①力上下,得绝。②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11、文章是如何体现区寄胆识过人、智勇双全的?(3分)12、结尾一段对表现区寄有什么作用?(3分)(二)阅读下列现代文语段,完成13-17题。(15分)  &&&&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13、以上文字主要写了玩耍和________两种情景,其中都写到气氛,最能体现各自气氛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和_______。(3分)14、下面四项中,最能表现先生“严而不厉”性格的是(& )(3分)A、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B、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C、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D、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15、有人对“低下去,静下去”这六个字,加了圆点,并且从不同角度加以批注,其中最合理的一句是(&& )(3分)A、不写成“静下去,低下去”而写成“低下去,静下去”,这样记叙合理,符合声音的变化实际。B、不写成“低了,静了”,而写成“低下去,静下去”,这样体察入微,呈现声音的变化动态。C、不写成“不明显,听不清”,而写成“低下去,静下去”,这样照顾周到,表明并非被先生的读书声压低、吞没。D、不写成“放小,变静”,而写成“低下去,静下去”,这样用词讲究,暗示并非被先生的读书声吸引而放小音量或停止读书。16、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文字加了标点符号,这是因为(&& )(3分)A、学生读的文字是间接引用,而先生读的文字是直接引用。B、学生读得快,先生读得慢。C、学生是放开喉咙读,先生是大声朗读。D、学生没读懂,先生读得懂。17、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上文对先生进行了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B、字里行间,表现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C、“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句话表明少年鲁迅天资聪颖,对先生所读文章的妙处心领神会。D、段末“拗”字生动描写了先生读书无限陶醉的神态。(三)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3分)冬季到台北来看雨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洒“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⑥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18、题目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文中也多次写到雨,对此,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台北冬季确实多雨。B、密密的雨丝和绵绵的乡情有相通之处。C、融情于景,把浓浓的乡情融人对雨的描写之中,形象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D、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与《荔枝蜜》一课写法相同。19、第③段中“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3分)20、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找出来写在下面。(3分)21、文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肥嘟嘟”等语句,十分通俗、口语化,而且富有地方特色。从文中再找出一例,写在下面。(4分)三、写作(50分)22、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1)请以《我二十年后某一天的日记》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2)“人间自有真情在,爱心暖如三春晖”。在我们的生活里,有着父子之爱、母女亲情,也常见邻里间和睦相处,亲友间真诚相待,同学间友谊真挚,师生间情感依依……请截取你熟悉的一段生活,以“真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试题答案一、积累运用1、B点拨:“稽”音应该为“jī”。2、忌& 俱& 嬉& 骇3、B点拨:“易”的意思应该为“轻视”。4、A点拨:欧•亨利是美国小说家。5、D6、①霜叶红于二月花②将军白发征夫泪③便引诗情到碧霄④人生易老天难老⑤不尽长江滚滚来7、如:《西游记》孙悟空& 三打白骨精。 8、(1)[答案示例]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桥梁。(2)[答案示例]演讲、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对口词等。(3)[答案示例]& 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施以正面影响。②把普通话纳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4)[答案示例]①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和地方传统的问题。②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但也不宜任意扩大方言的影响。③普通话虽作为正式交流用语,但不必在任何地方都使用普通话,那样不现实。④推广普通话应考虑我国的实际,不能一刀切,不能操之过急。点拨:第(1)小题应明确活动的意义、宗旨、特点等,只要涉及其中一个方面即可。第(2)小题符合背景要求,具有语文活动的特点,能举出三项活动即可。第(3)小题只要能给学校提出符合要求的建议,且有一定的创意即可。第(4)小题只要能就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及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推广普通话的方法等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不违背国家语言文字法,言之有理即可。二、阅读理解(一)9、①囊:口袋,这里作动词。②栗:通“保⒍丁"鄢希汗妫硎炯偕琛"苤和10、①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断了。②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11、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他的品质,如伪儿啼哭、以缚背刃、以利诱贼、疮手勿惮、哭叫报官等。12、结尾通过劫缚者不敢过其门的侧面描写,烘托区寄精神的震撼力量。(二)13、读书& 静悄悄 人声鼎沸(或放开喉咙)14、B& 15、A& 16、D& 17、C(三)18、D 19、盼到亲人来临,内心十分激动、喜悦。 20、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21、黄澄澄红丢丢。点拨:回答“原汤原水原汁原味”亦可。三、写作22、略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力求充分体现语文新课程理念,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三个有利”的原则,着眼于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紧紧围绕语文教材的特点、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体现思想性、生活性、艺术性、人文性的统一。二.试卷基本情况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共六个阅读单元,半期考之后三个单元主题分别是“文化艺术”“探索奥秘”“动物世界”;安排三次《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分别是《戏曲大舞台》《漫话探险》《马的世界》;课内文言文两篇,分别是《口技》《短文两篇》;名著阅读两部-----《童年》《昆虫记》。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命题时应围绕文本选择命题内容,两道阅读题《青春随想曲》《漫话地震》分别围绕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和第五单元“探索奥秘”主题及当前的时事。作文两道涵盖“成长的烦恼”、“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等几个主题,给学生充分的作文空间。本试卷全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试卷与中考接轨,第一大题设置了8道选择题,运用积累(28分);这些选择题主要检测字词积累、二、阅读理解(42分)语文知识积累、文言词句理解等内容,充分发挥选择题评分客观公正的优点与多角度、多层次地检测学生识记、理解、辨析,比较、归纳、推理能力的功能。三、写作(50分)“作文”全卷结构简约,题量适中,难度适中,留给了学生较充裕的思考和答题的时间,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语文新课程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精神。试题的选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今的社会生活,注重所选素材的时代性和思想性,关注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较好地发挥了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与教育功能。
2011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精品复习资料五题号&一&二&三&四&总分&&&(一)&(二)&(三)&&得分&&&&&&&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请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清楚。3.请用钢笔或水笔直接答在试卷上,请注意卷面的整洁、规范与美观得分&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 (27分)1..胸有诗书气自宏,一笔好字闯天下。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你能做到这一点吗?请你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汉字。(4分)&&& 酝niàng& xiá窄& 遗hàn& jí取& 抖sǒu& màn不经心& hài人听闻& 近在zhǐ尺&2.掌握汉语拼音能够帮助我们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进行电脑录入。下面都是一些常用词,请你给其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横线上。(3分)骸(&&&& )骨&&&&&&& 虐(&&&&& )杀&&&&&&& 缥&&& 缈(&&&&& )&&& 孪(&&&& )生&&&&&&& 泯(&&&&& )灭&&&&&&& 苦心孤诣(&&&& )&& 按课文默写。(9分,每空1分)3.《钱塘湖春行》中借助动物来表现春天生机盎然的诗句是&&&&&&&&&&&&&&&&&&&&&&&&&&&&&&& ,&&&&&&&&&&&&&&&&&&&&&&&&&&&&&&&&& 。&&& 4. 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动衬静,使用对偶方法,描写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句子是&&&&&&&&&&&&&&&&&&&&&& ,&&&&&&&&&&&&&&&&&&&&&& 。5. 《 观 书 有 感 》中 蕴 含 哲 理 的 一 句 是&&&&&&&&&&&&&&&&&&&&&& ,&&&&&&&&&&&&&&&&&&&&&& 。6.《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 &&&&&&&&&&&&&&&&&&&&&   。7、“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亲爱的同学, 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寒假,这是课外读书的在好时机.下面是一张好书推荐卡,请你从下面的篇目中向大家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4分)书目:《繁星•春水》&& 《西游记》&&&&& 《伊索寓言》好书推荐卡作品&&作者&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情节或一首诗歌)&我推荐的理由&8. 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1分)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之可惜 杯& 里& 酒& 口 口 都 香 甜,量力而行9、仿照下面两个例句,用恰当的词语完成两个句子,要求前后语意关联。例句:⑴钱可以买到宽敞的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家庭的温馨。(2分)&&&&& ⑵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⑴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能买到&&&&&&&&&&&&& 。⑵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能买到&&&&&&&&&&&&& 。10、某宾馆客房床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浴衣,浴衣上有一张小纸条。尊敬的客人: 这件衣服是供您洗浴后穿的。如果您想带一件回去留作纪念,请到二楼商场购买,价格为90元,谢谢!问题:这张小条提供了哪些信息?它告诉客人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2分)答:&&&&&&&&&&&&&&&&&&&&&&&&&&&&&&&&&&&&&&&&&&&&&&&&&&&&&&&&&&&&&&&&& &&&&&&&&&&&&&&&&&&&&&&&&&&&&&&&&&&&&&&&&&&&&&&&&&&&&&&&&&&&&&&&&&&&&& 11.自主探究,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读下面文段,写出探究结果。(2分)曾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升物学家把鲮鱼和鲦鱼放进同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兴奋地朝鲦鱼进攻,渴望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味,可每一次它都“咣”地一声撞在了玻璃上,不仅没有捕到鲦鱼,反而把自己撞得晕头转向。碰了十几次壁后,鲮鱼沮丧了。当生物学家轻轻将玻璃板抽去之后,鲮鱼对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鲦鱼却视若无睹了。即是那肥美的鲦鱼一次次地擦着它的唇鳃不慌不忙地游过,即使鲦鱼的尾巴一次次拂扫了它饥饿而敏捷的身体,多次碰壁的鲮鱼却再也没有进攻的欲望和信心了。美食张嘴可得,鲮鱼却活活饿死。①给文中的“鲮鱼”赠送一句激励的话:(1分)                                       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分)                文章来源于91中考网
2016年中考信息不断变化, 91中考网提供的中考成绩查询查分、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
也许你还关注以下信息:
91中考网是2016中考资源信息门户网站,为广大考生提供2016中考时间、中考试题试卷、复习资料、2015中考满分作文、
2016中考成绩查询、2016中考查分、志愿填报、2016中考录取分数线、学习方法等中考生需要的所有信息
Copyright@16中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91中考网&&&&粤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初一期末考试成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