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 wow第一条线索在哪和第二条线索

您好, []|
讲堂175期实录 傅国涌 大变局时代背后的几条线索()
“传教士推动了中国的变化,带来了新的东西”以前是西方的事情,西方到中国来传教(1807年),如果再往前推,推到利玛窦来华传天主教,整个都是西方的事情,是西方教会派人到中国传上帝的福音。可1922年以后教会逐渐本土化变成中国的教会,这是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国的基督徒成为中国社会的精英,尤其在教育方面都是大学教育家,比如吴贻芳(金陵女子大学校长)、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韦卓民(华中大学校长,在这个学校他当了27年校长,即今天的华中师范大学)、刘湛恩(沪江大学校长)、晏阳初(毕生致力乡村建设的平民教育家)、陈鹤琴(儿童教育家)、林巧稚(妇产科医生),这些人都是基督徒。这张照片戴博士帽的就是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在民国时期是一个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女性精英,她不光是大学校长,为社会也做了大量的服务事业。这张照片是她和蒋介石、宋美龄以及西方牧师的合影,这位西方牧师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即南京大屠杀时设和平区的一个人,保护了大量中国人免予被日本杀死的牧师。这张照片是他们三个人参观金陵女子大学时拍下的。由此看到蒋介石那个时候也是一个基督徒。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可以看到基督教在中国因为信仰所造成的一些变化,他们所推动的一个公民教育运动,一个乡村建设运动。前一个运动今天的中国人基本不知道,在中国关于基督教推动的公民运动这个事大陆没有一个人研究过,只有台湾一个学者研究过,写过一篇论文,非常好,非常扎实。他从当年的报纸上下载了很多材料。这个运动发生的时间是年(1929年因国民党要搞党化教育,不允他们搞公民教育,所以这个公民教育没有持续下去)。这个公民教育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规模最大的、最具有推动力的公民教育运动,渗透到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他们做了大量的事情,在媒体上也发表了大量关于公民教育的文章,编了大量的公民教育小册子。后面的推手是余日章,他是基督教青年会全国总干事。乡村建设运动是晏阳初所做的,晏阳初的背景是教会的背景,除了晏阳初在南京、江西经营神学院外,也在推动乡村建设运用,从20年代一直到1949年都在推动,对整个农村建设、农村教育起到了很大作用,今天比较陌生晏阳初以外的乡村建设运动。华中师范大学有一个教授专门研究教会史,他写的博士论文是研究基督教与乡村建设运动,挖掘了大量的当年材料,包括他们对农业的改善、对农民教育的提升、对整个农村乡村建设都做了大量工作,不光是定县晏阳初所做的,也包括江苏、南京周边、江西的农村,他们有很多不同的试点。之所以在那个年代基督教在中国能够做公益还有相当的空间,跟当时整个中国的社会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所以可以理解蒋介石在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时可以去受洗成为一个基督徒,虽然1927年娶宋美龄做老婆,丈母娘给一个要求:要成为基督徒,当时他没有做到。但日正式受洗,在受洗的第二天10月24日中国主流报纸都刊登了蒋介石受洗的消息,所以蒋介石受洗对中国政治、社会、历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信息,不是简单的普通的个人信仰问题,是关乎整个民族长远未来的问题。但蒋介石受洗很长一段时间,从年并不是一个很虔诚的一个基督徒,但1936年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的兵变抓起来后,他每天在那里读《圣经》,结果就读到这一句话:“耶和华在地上造了一件新事,就是女子护卫男子。”他将其理解为这个女子就是宋美龄,男子就是他自己,上帝在地上造了一些新事就是宋美龄要护卫蒋介石,所以他大喜过望,认为上帝一定会救他。事实结果我们也知道宋美龄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拒绝所有人的劝阻,飞机从天而降到西安,而且成功的将他的丈夫带出西安城。这句话应验了。从此以后他就变成极为虔诚的基督徒,每天读经祷告,每天凡事求问上帝,现在他的日记已经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解密,通过他的日记可以看到他每一天的日记上都写着《圣经》的话,哪怕对他是最糟糕的1949年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每天都在求问上帝。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大举入侵中国,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了八年抗战时期。《大公报》(日)蒋委长讲演《为什么要信仰耶稣》,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作为头号的领袖演讲时,演讲的内容是为什么要信仰耶稣,讲的是信仰的事情。今天人没看到这张报纸可能不相信,但这张报纸拿出来是铁证。不光是蒋介石在这样做,冯玉祥也是一个基督徒,1938年冯玉祥等人在武汉发起了“基督徒救国总会”。蒋介石自1936年后非常虔诚的信仰基督教,所以把自己在南京的一个房子捐出去作为基督“凯歌堂”。今天到台湾,到蒋介石的官邸可以看到一模一样的“凯歌堂”,那是他晚年在台湾做礼拜的地方,名字没有变。蒋介石不光信得很虔诚,而且星期天经常去做祷告。这张照片是证据。这条信仰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从1807年以后的中国一直有这样一条线索在中国历史的变化背后,传教士推动了中国的变化,带来了新的东西,但最后又离开了中国,中国教会本土化了,今天的中国教会是本土教会,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建立起来的教会,今天的基督徒大部分不是外国人传给我们,而是自己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这是第一条线索。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等“大变局时代背后的几条线索——企业家”第二条线索是实业界的线索、企业家的线索。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文明国家,工业在整个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只有4.9%(1920年),抗战前夕(1936年)只有10.8%,1949年工业在整个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也只达到了17%,我们是典型的农业国家,是种地的、种粮食的,靠天吃饭的,不是一个工业国家。但今天中国已经变成工业化国家,农业税都免掉了,世世代代要交的皇粮国税都免掉了,中国的变化确实很大,我们已经在去年重新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人认为中国模式很成功,中国经济已经变成世界第二了。可若我们知道一点点历史,1913年的中国就是第二大世界经济体,GDP全球第二。1853年之前的中国从来都是第一大经济体,因为大家都种地种不过中国。所以第二也好、第一也好没多大有意义。今天虽然是世界第二,跟第一有多大差距?人均GDP只相当于美国的1/11,就算有一天我们超过美国,成了世界第一,人均也只是它们的1/7、1/8,所以没什么可高兴的。如果换算成购买力,今天也只相当于日本的1/6。所以我们的“第二”是很虚的,如果躺在“第二”上只能是自己跟自己吹。所以当我看到很多人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欢呼时,我想到的是1913年我们就是第二。这条线索关乎工厂、银行、出版社、报馆、学校、律师业、会计业,这些是为1894年以后的中国到1949年期间出现的。这期间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全新事物产生了,这些事物是过去中国所没有的,都不是中国人自己想出来的,就像互联网不是中国人想出来的一样。我们这两百年以来没有想出让世界人可以分享和共享的硬件和软件,这是两百年来文明给我们的一个最抬不起头的东西。所以张艺谋导奥运会开幕式就被许倬云先生大大批了一通,许倬云说“张艺谋实在拿不出任何东西来,所以把四大发明都拿出来了,把郑和下西洋也拿出来了,这不代表中国的光荣和梦想,只代表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时代的光荣。这一百年来有什么东西能拿得出手?没有,一样都没有,所以只能到老祖宗那里拿四大发明,这不是贴金,这是丢人,所以今天拿出来就是丢人。”他是这么写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产生了大批的实业家,这是张謇,一位穿西装的状元。这是商务印书馆的四个人(夏瑞芳等),他们是基督徒,1897年在上海创立商务印书馆,后来成为中国出版界的“航空母舰”,鼎盛时期商务印书馆拥有36家分馆,遍布国内外,有1000多个销售网点。这是它在上海的总馆,我问过很多上海企业家,能不能给我在现在的上海找出一家跟商务印书馆规模样当的企业?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今天有以前那样的规模,它的占地、房子、布局建筑,整个上海包括国有企业都没有达到这样的规模,这是中国出版业的顶峰,今天看来还是顶峰。但日日本人用飞机、炸弹把这里炸了,炸不掉再派人点火把它烧掉,天上、地下两个办法把这个地方烧成了一片废墟。商务印书馆鼎盛时期大量的出版物其中最有名的是当年的《万有文库》,原本打算出一万册书,最后印成3758册,但这也是中国部头最大的一套书,连书架一起卖,可以买书架,也可以买书,有些单位连书架买下来就是一个小图书馆,每一本书都很薄,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各个学科都涵盖。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当商务印书馆总经理访问美国时,美国最大的报纸《纽约时报》竟然要为一个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发表一篇社评。今天能想象中国有哪一个企业的老板、总经理访问美国,《纽约时报》为你发一篇社评?不可能!但日《纽约时报》就为这一家企业发了一篇社论,叫《为苦难的中国提供书本而非子弹》。这批基督徒创立的企业是为中国提供书本,美国人很佩服。欢迎点击进入:首页 欢迎点击进入燕山大讲堂思想者微博圈 版权声明:本讲稿欢迎转载。敬请全文转载并注明文章来源:腾讯评论“燕山大讲堂”。对于稍作删节则据为己有的行为,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评论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新闻博客评论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黑骏马》中的“寻找”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黑骏马》描写了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过去的经历,小说中的三条线索或明或暗,相互联系在一起,从“是”到最终的“不是”,共同显示了一种追问和寻找的形式。小说中的三个层面或传统或现代,或传统与现代相互扭结,都承担了其应有的小说功能。小说还引发了我们对于心灵的种种追问。 中国论文网 /5/view-2131428.htm  关键词:《黑骏马》;线索;层面;追问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9)-18-0001-02      张承志的《黑骏马》在80年代是一个非常轰动的作品,它以一种非常抒情的方式去描述主人公一段非常坎坷且非常悲情的经历。八十年代文学一个非常显著的标志就是它是一种寻找的文学,那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寻找”的哲学意味或哲学追求。寻找的目标和方式有很多很多,结果也有很多很多,但是不管目标、方式还是结果,它们都离不开“寻找”这样的动作和追求,它寻找根源,寻找我们生活中的梦想,寻找我们生活中最失落的东西。   《黑骏马》是写一个曾经在内蒙古当过九年知青,后来又回到城市里去的年轻人白音宝力格,他去寻找九年前在大草原上所创造所结果的爱情。要寻找自己过去的经历,追忆自己的经历,这个经历对于主人公来说是熟悉的,对作者来说他也是很清楚的,但是他那个寻找的过程对于读者来说却是不清晰的,它是什么?它是怎么发生的?结果又是如何?这种作者的“清晰”与读者的“不清晰”之间,就启动了一种间离的艺术方式。所以我们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它就是一种接近的方式,在作品的形态上它也表现为一种陌生化。      一、《黑骏马》的三条线索      这个小说有3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一首叫《黑骏马》的蒙古族古歌:      漂亮善跑的我的黑骏马呦,   拴在门外,那榆木的车上;   善良心好的我的妹妹呦,   嫁到了山外那遥远的地方。   走过了一口叫做哈莱的井啊,   那井台上没有水桶和水槽;   路过了两家当作“艾勒”的帐篷,   那人家里没有我思念的妹妹。   向一个放羊的人打听音讯,   他说,听说她运羊粪去了;   向一个牧牛的人询问消息,   他说,听说她拾牛粪去了。   我举目眺望那茫茫的四野呦,   那长满艾可的山梁上有她的影子;   黑骏马昂首飞奔呦跑上那山梁,   那熟识的绰约身影呦,却不是她!      这首《黑骏马》是讲在蒙古的远古传说里有一匹黑骏马,跋涉着迢迢的路程,穿越了茫茫的草原要去寻找它的妹妹,经历了千辛万苦,但最后没有找到。这种民歌它就是从“是”开始肯定了这个行为,他寻找的这个事情本身得到了肯定,但是它寻找的结果是“找不到”,也就是“不是”,从肯定开始,而以否定告终,中间有一个否定的过程。它用“不是”这个平淡无奇的单词,以千钧之力结束了循回不已的悬念,铸成了无穷的感伤意境和古朴、悲剧的美,这是小说的第一条线索,是一种民歌的模式、寻找的模式。   这首歌在这部小说中是一条呈现虚线状态的线索,它跟整个小说的具体描述是若即若离的,那么它的这种状态让我们有一种感觉,就是它有时候离我们很近,有时候离我们很远,有时候它跟现实描述有一定的联系,有时候又脱离了这个现实的描述,它成为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凌驾在整个具体的描述中,这个民俗古歌它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人们的精神领域中,成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期待、一种承诺和一种承担,它总是以这种存在的方式出现在这个作品中。它具体表现为一种艺术的象征,就是它的每一次出现都是对现实的象征,或是对现实某种精神性的延伸,所以这是一条驾于小说具体描述之上的精神性、象征性的东西。在张承志的这部《黑骏马》中它表现得非常明确,既不生硬也不隐秘。小说一开篇就把线索的来龙去脉、把这个线索所可能延伸到的、象征到的那种边界披露给读者,他不需要读者去做更深层的思考,他把这个线索作为的某种理想和传统的连接,然后汇总线索连接对于现实的某种影响,他非常明确地把这个位置给定位了,这是第一条线索。   小说的第二条线索是小说描写的主体,小说的主人公白音宝力格离开大草原九年后,骑着一匹现实中的黑骏马到大草原上去寻找他的恋人,寻找他青少年时期的情人―索米娅。,那是小说最基本的一个情节,也是最写实的一部分。这个线索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是作者不断对过去的追忆,另一个是作者不断地往前所看到的现实的展示,两者是交错在一起的。他写的是一个纯洁的、漂亮的索米娅,但他在现实中,九年后寻找到的是一个肮脏的索米娅。现实以它残酷无情的面貌所展示的索米娅,与他追忆中的索米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美丽的索米娅同时也就被陌生化成为一个肮脏的索米娅。那么当这一部分的每个情节出现时,就附带着会把传统古歌里一个相对应的情节也同时出现了,这是一条隐形的线索和一条显性的线索,在作品的结尾处,白音宝力格感慨道:我的沙娜,我的朝霞般的姑娘,像草原上所有的姑娘一样,你也走完了那条蜿蜒的草丛里里的小路,经历了她们都经历过的快乐、艰难、忍受和侮辱,你已一去不返,,草原上又成熟了一个新的女人。”[1]在这个线索的两个层面里,一个是对过去的追忆和追怀,一个是现实对过去的一种否定,也是过去在现实中一种危机的表现,它形成了一种悖反的逻辑。   第三条线索是索米娅的外祖母,它可以说是个传统的象征,这是现代生活对传统生活的一种反驳,是传统故事的一种历史教训。老奶奶的这一部分线索,是她在不断吟唱一首叫《黑骏马》的民歌,这首民歌充满了梦想和幻想,但是她在咏唱时用了一种极端现实的状态,在老奶奶对于过去的黑骏马寻找妹妹不断美化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现实的苦涩,但是她用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默默地承受生活中的一切灾难,对所有的生命都抱有无限的仁慈,老奶奶为生殖、养育新的生命,为群体种族的繁衍,而获得承受各种痛苦的力量和牺牲自我的勇气。老奶奶的生命意识和延续种族生存的责任感,有时使她超越了对某人或某事美丑优劣的评价局限,而有了无比宽阔的胸怀和宽容的精神。   当白音宝力格得知索米娅失贞并怀孕后,他感到愤怒,更感到耻辱。他不能像一个地道的牧民那样,豁达地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更不能接受索米娅所怀的那个无辜的小生命。但是老奶奶宽恕了黄毛希拉对索米娅的丑行,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她的回答莫名其妙,却又自然而然:“:希拉那狗东西……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罪过”,“有什么呢?女人―――世世代代还不就是这样吗?嗯,知道索米娅能生养,也是件让人放心的事呀。”[2],这让白音宝力格感到绝望,感受到了自己和老奶奶、索米娅在思想感情上的隔膜。正如文本的表述“……也许是因为几年来读书的习惯渐渐陶冶了我的另一种素质吧,也许因为我从根子上讲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牧人,我发现了自己和这里的差异。不能容忍奶奶已习惯了的那草原的习性和它的自然法则,尽管我爱它爱得是那样一往情深……”。[3]在这种强烈的冲突下,“我”选择了离开。因此,他离开了亲人,离开了家乡。   那么第一条线索和第二条线索,这两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在小说的开头这两个的构成部分,它形成了一种既亲近又陌生的关系,既亲近是因为传说中也是一匹黑骏马,现实中也是一匹黑骏马,现实中“我”就骑着一匹黑骏马去寻找我的妹妹,传说中那匹马去寻找它的妹妹是一个已知的结果。这首熟悉的歌在现实生活汇总,一点一点地在通过陌生化的过程告知给读者,在具体的情节叙述里一点一点陌生化,它越往前推进,我们对它所产生的疑问和那种期待的心理也越强烈,在我们绕过无数个看似是“终点”的中点后,最终我们会发现一片新的天地。
  在第三部分中,小说设置了一个老祖母,我们把她当作是第三条线索,这条线索是联系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位置,老奶奶的作用是把已知的东西和正在发生的东西、熟悉的东西和陌生的东西连接起来。我们会感觉到整篇小说的结构形式,它是一种追问和寻找的形式。整个小说的每个情节的推进和分切都是为了寻找传统和现实交织的那个接点,而这个接点又反过来不断地使这个情节往前延伸。这个小说的现实部分的情节的每往前推进一步都是对于已知的结论的又一步证实。最后在传说中黑骏马找不到它的妹妹,在现实生活里同样也找不到他的妹妹,然后老奶奶做一个判断,她不断地为这些“为什么”给予一定的答案。      二、《黑骏马》的三个层面      这部小说一共有三个线索,分为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承担了每一条线索和层面都应该承担的小说功能,有的是在讲传统的,有的是在讲现代的,有的是在讲现代和传统的冲突的,有的是在表明我们对于未来的期待和期许的。这个小说的每一章都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传说中的一个开头,第二部分是现实中的一个开始,第三部分是老奶奶在吟唱这首民歌的过程中的每个段落。所以这部小说是由三条线索组成的,采取同时中断的这种结构方式,然后在每章里都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这首民歌的情节,小说用两句民歌,也就是两个段落的民歌情节去概括这个故事的某个部分。   这部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三个层面。第一个是想像的层面,想像的层面表现为我心目中的黑骏马,而不是现实中的黑骏马。第二个层面是故事的层面,是小说具象的人物去做具象的事情,他以他的寻找过程演绎了一个非常美丽但是很凄凉的故事。这个故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他的童年时期,由过去组成;一部分是由他的现在组成,过去是一种追忆,而现在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发生。这种追忆和发生在老奶奶那里得到了一种重叠。那么我们发现了故事的第三个层面,是老奶奶把一个遥远的传说和眼前的现实结合在一起来理解认识,她在小说里既是一个具体的人,更多是一种精神的状态、精神的理想。把这样的人物加进去后这个小说就变成了现实变成了存在,如果没有老奶奶的存在,那么这部作品所能够延伸出来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就荡然无存了,尽管它有古歌,但是缺少那种对古歌最深刻最睿智的解释的人物来承担这种责任。      三、《黑骏马》引发的追问      这部小说也引发了我们很多很多的追问。这部小说它到底在追问的是什么?首先传说是怎么样的?这个传说为什么告诉了我们一个“不是”的结果,当下的生活又是怎样的?一首传统的古歌在小说的描述中已经不再是现实,而早已经被历史和众口传说,把它上升和虚无化为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的结论,那么这种存在与生存的关系是什么呢?这首歌里所描述的精神状态,和当下要寻找索米娅这种现实的深层关系是什么呢?纯真的童年和沧桑的中年之间它们的区别在哪里?这些区别是如何产生的?年幼的索米娅怎么会变成一个中年的这样的索米娅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是怎么发生转化的?这些都是问题。   比如小说中就如此写到:“我曾经那样愤慨和暴躁地离她而去,因为我认为要循着一条纯洁的理想之路走向明无。象许多年轻的朋友一样,我们总是在举手之间便轻易的割舍了历史,选择了新途。我们总是在现实的痛击下身心交瘁之际,才顾上抱恨前科。我们总是在永远失去之后,才想起去珍惜往日曾挥霍和厌倦的一切,包括故乡,包括友谊,也包括自己的过去。……白音宝力格,你得到了什么呢?是事业的建树,,还是人生的真谛?在喧嚣的气浪中拥挤,刻板枯燥的公文,无休无止的会议,数不清的人与人的摩擦,一步步逼人就范的关系门路。”[4] ,展示了他在传统与现代对立的夹缝中困惑与迷惘的生存境地.在对精神信仰寻找的过程中,白音宝力格处在极度的彷惶和迷茫之中,是求得草原的谅解还是回到令人疲惫的城市文明?   这样一系列的追问都给我们留下一个非常阔大的空间,也就是说生活最终是无解的,无解的生活是最真实最真正的生活,正是因为没有答案的生活,它才能在别人的生活中,在我们目光所及的那种生活图景里,发现那么多扑朔迷离和坎坎坷坷的人的生活历程。如果生活是有解的,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丧失了对生活追问的动力,所以在这些无解的生活现象背后,生活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这一些在小说中都引发出了我们对心灵的拷问。         参考文献:   [1]洪子诚.当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注释:   [1]张承志.辉煌的波马[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64页.   [2]张承志.辉煌的波马[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41页.   [3]张承志.辉煌的波马[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41页.   [4]张承志.辉煌的波马[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25页.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隐藏在电影《七宗罪》背后的第二条叙事线索--《戏剧之家》2014年16期
隐藏在电影《七宗罪》背后的第二条叙事线索
【摘要】:正电影《七宗罪》的故事是两条叙述线索交插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第一条线索是一个叫约翰·杜的罪犯借基督教中"七宗罪"做为传教手段来犯罪,沙摩塞警探和密尔斯警探与其斗智斗勇,最后真相大白。但很多人没有留意,其实影片还有第二条线索,就是警队新来了一位年轻的警探,叫大卫·密尔斯。他与即将退休的老警探威廉·沙摩塞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影片上演了两位警探对尊严、工作、权力、官职、地位的争夺。在明争暗斗的过程中,最后成熟老练的沙摩塞警官和罪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J905【正文快照】:
电影《七宗罪》的故事是两条叙述线索交插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第一条线索是一个叫约翰·杜的罪犯借基督教中“七宗罪”做为传教手段来犯罪,沙摩塞警探和密尔斯警探与其斗智斗勇,最后真相大白。但很多人没有留意,其实影片还有第二条线索,就是警队新来了一位年轻的警探,叫大卫·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郜杏;;[J];创作评谭;2012年02期
李彬;[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卡尔·伊格莱西亚斯;曹艺馨;;[J];世界电影;2008年03期
程熙融;;[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09年01期
张燕祥;;[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4期
赵华;;[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栾鹏;;[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陈翠玉;蒋海松;;[J];电影文学;2010年17期
杨艳玲;;[J];电影文学;2012年22期
蒋叶俊;;[J];电影评介;2013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舒锐;[N];人民法院报;2013年
金雨(《工作中的七美德和七宗罪》策划编;[N];中国邮政报;2006年
王尔德;[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数字骑士;[N];电脑报;2002年
施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张思前;[N];中国质量报;2003年
约翰·邓;[N];中国质量报;2005年
阿望;[N];医药经济报;2006年
;[N];通信产业报;2012年
根据发言整理;[N];中国电影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勤;[D];西南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提供破案线索公安局却赖帐 官司胜诉争回50万元悬赏
┊┊短信┊商城┊搜索┊新闻┊体育┊财经┊IT┊娱乐圈┊女人┊生活┊健康┊汽车┊房产┊旅游┊教育┊出国┊求职┊┊校友录
Sohu 首页 >>
提供破案线索公安局却赖帐 官司胜诉争回50万元悬赏日01:04  辽沈晚报  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发生后,被害人家属交给公安机关50万元巨额奖金,重奖提供破案线索者!之后一名市民提供了重要线索,凶手很快落入法网,但是公安机关只给了他10万元奖金,为此该市民将官司一直打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昨日记者获悉,这起轰动全省的全国首例巨额悬赏广告纠纷案已经于前日开庭审理,做出改判判决,公安机关败诉,举报人得到本应属于自己的40万元人民币。  1999年12月12日,辽宁省某市发生了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第二天被害人家属交给公安机关50万元,要求发布悬赏广告。12月13日,电视台发布了市公安局的通告,通告中承诺:一、凡是提供线索直接破案的,可获被害人家属提供50万元奖励;二、凡是提供线索公安机关通过侦查破案的,公安机关给予重奖等。12月21日,市民张山(化名)通过亲属向市公安局反映了一条重要线索,公安机关通过调查,认为张山提供的线索确实与该案有关,因此奖励其人民币10万元,张山为此出具了收条。不久公安机关就破获了此案,犯罪嫌疑人宋杰、黄河等人相继落网。  破案后,张山多次到公安局索要被害人家属承诺的50万元奖金,但公安机关认为张山提供的线索并不是惟一的破案线索,而且,张山已经拿走了公安机关付给的10万元奖金,没有权利再得到被害人家属悬赏的50万元,因此双方一直没有达成协议。无奈之下,张山于2001年3月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2001年8月16日,某市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认为原告请求被告兑现的通告第一条即付给50万不能成立,驳回了张山的诉讼请求。宣判后,张山不服判决,向辽宁省高法提出了上诉。  二审认为,首先张山按照广告的要求,向某市公安局提供了所知道的刑事案件的重要线索,使公安机关通过该线索直接破获了案件,张山有获得被害人家属所支付报酬的权利,而且现在被害人家属仍然同意将50万元奖励给提供线索的举报人;其次,关于张山主张的广告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所规定的奖励款项应该兼得,某市公安机关应该再付给50万元问题,因广告中没有明确规定,不予支持,某市公安局应将余下的40万元付给张山。2002年4月12日,二审法院对此案件作出了终审判决,撤销了一审民事判决,判某市公安局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将被害人家属提供的40万元付给张山。(刘黎明 记者高望)&相关专题:相关新闻:(03/25 14:32)(03/25 09:24)(03/14 05:39)
精彩短语推荐:
--给编辑写信
divcode=divcode + "";
document.write(divcode);
搜狐短信推荐
社会版热点话题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 转78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ord 第一条 第二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