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驰弓,自后缚之 这句话怎么翻译

乃驰弓,自后缚之 这句话怎么翻译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乃驰弓,自后缚之 这句话怎么翻译
乃驰弓,自后缚之 这句话怎么翻译
于是松开弓箭,并且放在身后绑好。&&&&&&&&&&
&&您可能还需要以下资源:
&&热门乐园资源排行:
没有热点资源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信产部湘ICP备号
站长:天道酬勤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网络及网友上传,仅供交流研究之用,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第三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文言文阅读重要的考点,是准确理解文章文意内容的关键所在,更是每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的重点题目。如: 试 卷 2012年江苏 卷《伯父墓 表》重点实、虚词文言句式 状语后
置 句和省略 句题量分值 3题,10分屈、礼、委、以、于、尔曹、逮 勒、为、持满、贷、 之、以、且2011年江苏卷《陈公弼 传》定语后置句和省略 句 3题,10分 【规律总结】 近几年,翻译考查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 句式皆涉及,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注重考查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究把握能力。而对句子的选择标准则是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或者是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 (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陈 公 弼 传 苏 轼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 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 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qq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 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 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q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 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 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 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 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q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 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 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 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为人仁恕,故严而不残。(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信息提炼帖】 人物 主 要 事 迹 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 性格特征 为官一任、陈公 弼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 周元的叛乱 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 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 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造福一方破除迷信、保护百姓 人物主 要 事 迹 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 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性格特征执政为民、 维护安定陈 公 弼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 终于保得一方安宁调任庐州知州时,对迁移到庐州虎翼军士妥善安置,宽恕并流放了暗 仁厚宽容中进入知州府内将要做对自己不利之事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县大耸 )q耸:震惊B.以公少年易之q易:更换 戢:约束C.甲不能戢士q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q蠲:免除【审题推断】细审本题,结合阅读材料,写出你读取的关键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选项 耸:震惊 A释 义 分 析 结合语境,陈公弼担任长沙推论县令时,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 全县百姓都十分震惊 易:更换 结合前文“老吏曾腆侮法粥正确B狱”,“老吏”指资深的官吏,“以公少 年”理解为“因为陈公年轻”,所以“易 之”应理解为“轻视、看不起他”错误 选项 戢:约束 C释 义 分 析 结合语境“甲不能戢士,所推论至为暴”, 雷甲不能约束(辖制)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许多)残暴之事。“戢”解释为“约束”,正确 蠲:免除 转运使让管理乡里事务的公正确D差征调大米,称为“折役米”。“蠲其役” 正确 应理解为“免除他们的徭役”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要做到两点:1.读懂内容。阅读全文,弄清文中人物、事迹、品性等要 素,把握文章大意,理解语句的意思,这是准确把握句中文言 实词含义的关键。 2.代入验证。因为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 含义,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选项中加 点词语的释义代入语境,分析语意、词性、句法是否合乎要求,进而做出选择判断。【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审题推断】 细审本题,结合阅读材料,写出你读取的关键信息和由此 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推论 写陈公弼禁“春斋”,只表现其“严”,没有表 现其“不残”②③ ⑤写陈公弼组织人拒盗守土的效果,是“民”和 “盗”的表现,虽是侧面写了陈公弼,但既没有 表现其“严”,也没有表现其“不残”此句说的是“虎翼军士”,而非陈公弼①句写陈公弼警戒曾腆,并宽免了他;④句写陈 公弼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并让雷甲用捕捉 ①④⑥ 盗贼的方式赎自己的罪;⑥句写陈公弼斩了周元 示众,其余反叛的士兵全部如当初一样去服役。 以上三句均表现了陈公弼的“严而不残” 【解题指导】做好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题意。读透题目包含的信息和限制,如本题中的 “全都表现”“陈公弼”“ 严而不残”,题干从三个角度和 层次进行了限制和要求。 2.准确解读。句不离境,要在语境中对句子进行准确解读, 如本题③是“民”和“盗”的表现,⑤是“虎翼军士”,而非陈公弼。两句都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3.巧妙排除。优先排除“最不是”的信息,灵活地扫除障碍。【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 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 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 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审题推断】 细审本题,结合阅读材料,写出你读取的关键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推论: “安排他到鄂州做官”,这并非陈公弼所做之事,他只是“表 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所以朝廷才“诏复以正民 为鄂州”,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 【解题指导】 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 本题的关键是:比对选项,排除错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常常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放在同一个题目中考查。 做这类题目:(1)要理解文章内容,抓住人、物、时、 地、事、理六要素回归原文;(2)要细读选项将总体认识和细节分析结合起来对比阅读。如C项在原文中的信息“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只表明陈公弼上 言说王正民没有罪过,在任治政有方,至于任命王正民为鄂州 知州,那应该是皇帝的事了。因为短文中有明确的提示“诏 复”。 【答案】C 【翻译文言句子】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审题推断】 写出你认为翻译以上三个句子的关键信息。 【信息1】 句(1),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推论: “淫祠数百区”定语后置句,翻译为“数百处滥建的祠庙”; “淫”为“过度”之意;“勒”:勒令。 【信息2】 句(2),为抵御盗贼,陈公弼身先士卒,指挥作战。 推论:①此句省略主语“陈公弼”,翻译时需补出。②“前行”:队伍的前列。③“持满无得发”中“持满”意为拉满弓弦;“发”:射出,发射。 【信息3】句(3),陈公弼调任庐州知州时,对迁移到庐州的虎翼军士 妥善安置,宽恕并流放了暗中进入知州府内将要做对自己不利 之事的人。 推论: ①“贷”:宽恕。②“流”:流放。③“左右”:下属官吏。 ④“以守仓库”:用(他们)看守仓库。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包括对词的理解和特 殊句式的考查。文言文翻译讲究“信”“达”“雅”,“信” 意为翻译要准确,“达”意为翻译要通顺,“雅”意为要有文 采,三者结合,才能很好地翻译句子。另外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才能准确翻译。(1)着重理解“淫”“勒”;(2)着重理解“前行”“持满”;(3)着重理解“贷”“流”“左右”“以守仓库”。 解答本题,可以按照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读――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文句放入原 文中,前后连贯,把握大意。 第二步:审――确定考查重点。要通过审题,结合题目赋 分领会命题意图,确定考查重点、关键词语和句式。如(1)着重理解“淫”“勒”,定语后置句式;(2)着重理解“前行”“持满”,省略句式;(3)着重理解“贷”“流”“左 右”“以守仓库”,介词宾语省略句式。 第三步:切――划分翻译单位。将所要翻译的文句以词为 单位逐一切分,然后逐一加以翻译。 第四步:连――连缀词语成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将逐一翻译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注意个别句式语序的调整及省略内容的补充。第五步:誊――书写规范清楚。在确认文言语句中的语法 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把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题纸 上,做到书写规范清楚。 【特别提醒】 翻译句子是对考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综合考查,考生一定 要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 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多积累文言词汇知识,有了储备,才有实力,在做题时才可以加以贯通,平时还要多读一些文言短文,借以增强语感。 请你写出译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答案】(1)(陈公弼)又毁掉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 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2)(陈公弼)亲自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将弓箭拉满 但不要射出。 (3)(陈公弼)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士兵全部交 给公府左右使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高考专家如是说: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及语言表达能力。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 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在翻译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2.充分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3.看清上下文的意思和关系。认真领会原文,要 把词放在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到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 4.一般词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此题的难 点在于“淫”“勒”“前行”“持满”“贷”“流”“左右” 等重点词和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的落实翻译上。 高考状元如是说:我做本题,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先 读懂文章,把握文意大概。第二步,锁定要翻译的语句具体位 置,结合上下文全面理解语句的含意。第三步,推测得分点,找出语句中的重点的文言实虚词,把这些词语以直译的方式准确译出。如(1)句中的“淫”“勒”;(2)句中的“前 行”“持满”;(3)句中的“贷”“流”等。第四步,从句 式的角度分析一下语句的含意。如(1)句“淫祠数百区”定 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调整语序;(2)句主语应是“陈公 弼”,翻译时最好要补出;(3)句“以守仓库”,“以”后 省略宾语“之”即“他们”,翻译时要补出。 阅卷老师如是说:在阅卷过程中,有两类问题比较集中:1.部分考生能大致读懂文意,但在具体译文时,不能准确判断得分点,对于句中的重点文言词语翻译不到位,如(1)句“淫” 用现代汉语常见意义解释,(2)句对“前行”“持满”不能结 合语境理解词义,(3)句翻译时缺乏语境意识,“贷”误解 为“贷款”。2.部分考生语法知识薄弱,对于一些文言特殊句 式理解不到位,翻译时不能使之符合现代语言习惯,做到文从 句顺。如(1)句“淫祠数百区”是定语后置句,翻译时不能调整为现代汉语语序。 这给我们两点启示:(1)平时要注意对文言知识的积累 整理;(2)适当强化文言文阅读训练,不断提升做题技能。 附【译文】 陈公名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中的进士。起初担任长沙 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和尚,专门结交能人权贵,放肆地谋 取不正当的利益,老百姓都不敢正视他。陈公弼把他抓获并按法律处Z他,全县百姓都十分震惊。后来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令,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而轻视他。陈公处理政事那天,首先发现了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 以至于出血,(表示)愿意自我改过。陈公警诫他,并宽赦了 他。巫师每年都借祭鬼神来收敛民财,说是?春斋?,不这样 做就会有火灾。陈公禁止这样做,百姓再不敢触犯禁令,也没有火灾发生。(陈公弼)又毁掉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非常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陈公用牢城卒夹杂山河户, 得到几百人,日夜训练检阅,名声威震山南。百姓依靠他们而 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一百多 名士兵,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约束(辖制)士兵,士兵 所到之处做下(许多)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 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率士兵沿河列阵阻止抵御盗贼。(陈公弼)亲自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要射出。 士兵都如同木偶人一样笔直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 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 是您的军队啊。? 官吏和士兵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不答应,只处Z了做下残暴之事的十几个人,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自己的罪。 淮南闹饥荒,安抚使、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称职, 王正民获罪免官。皇帝下诏令陈公乘驿车前往寿春县替代他。 转运使正调运里胥的米来免除他们的徭役,一共得到米十三万石,说这是?抵劳役的米?。米更加贵,百姓更加饥贫。陈公一到寿春就废除了这样的做法,并且上表其事。陈公又说王正 民无罪,认为他是忠于职守治理地方。皇帝下诏命令恢复任命 王正民为鄂州知州。 陈公调任庐州知州。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 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都惶惑不 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陈公笑着说:?这人必定是喝醉酒而已。?(陈公弼)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陈公担任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发动叛乱,他们的首 领周元,震动汝洛一带。陈公听说后,当天就带少数几个人出 城巡视。斩了周元示众,把其余的人都派去继续像当初那样服役。陈公退休后死去,享年六十四岁。他为人仁爱,所以虽治事严厉却不残暴。 文言翻译常用的八种方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题,既能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虚词、不 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的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 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高考常考题型。要做好文言翻译题, 可借鉴以下几种方法: 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 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 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学》)“难”和“易”可用加 字法翻译。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 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 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这一句不但省略了主语,还省略了谓语,翻译时必须补出。本 句可译为:“不行,(那些人)只是没(跑)百步罢了,但这也是 逃跑呀。” 6.调序法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先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规范的句序后再翻译。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该把状语调整到它们应在的位置 上,可译为:“原因是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依附于晋的 同时又依附于楚。” 7.拆分法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 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就要使用拆分法。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语句中的 “妻子”要使用“拆分法”拆分成“妻子儿女”。 8.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使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 语。 例: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星”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文言翻译过程中需处理的四个关键问题 1.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夫”“之”“相与” “俯仰”都是关键词,它与现代汉语中相同词汇的理解有较大区别。句中“夫”是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之”是结构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与”是“相交往”的意思;“俯仰”指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2.充分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句中“而今安在哉”正确的语序应是“而今在安哉”。 3.看清上下文的意思和关系 认真领会原文,要把词放在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到篇中去 理解,不要望文生义。如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中 “穷”不能理解为现代汉语的 “贫穷”“穷困” ,从全文 看 ,应是 “困厄,处境艰难”的意思。 4.一般词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 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其中的“六 合”指天地四方;“敲扑”指代严酷的刑罚;“鞭笞”,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抽用竹板打,比喻说法,意为奴役。此句若用直译,上下文意就难以贯通了,因此,在这里用意译就比用直译好。 文言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紧密联系。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 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 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 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q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 q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 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q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 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 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 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 所不读,而识其大者。q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 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 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q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 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q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 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 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q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尝有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 津,乞史馆于督师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 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 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 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q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惟恐失之,于讲会中橙乱庋桑枪芯右病W浜竺湃怂节衷徽晡摹(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欲豫焉)q豫:参与 援:引用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q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q爽:差错归:归还D.先生赎而归之q ?教师讲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在确定 选项时,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1)用代入检验的方法将解释放入句子中,看解释是否符合语境,语句是否通畅,与原文大语境是否吻合;(2)用排除确定项的方法将自己有把握的选项 剔除出去,以缩小选择的范围,降低选择的难度;(3)用对照 选项的方法对相对熟悉的词语进行意义、用法的分析和判断, 对较为陌生的词语侧重于从其与语境的关联性的角度进行推断。 D项的?归?在中学文言文中是个常见的多义词,此处为使动 用法?使??回去?。答案: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q臣之壮也,犹不如人qB. q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杂出经义目试之q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q农人告余以春及q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q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q ?教师讲解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的能力。可采用代入法,把课本中较熟悉的意思带入原文中的 句子,再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C项都是介词,?把?。A项,第一个?之?为代词,代?他?;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第一个?因?为连词,?于是?;第二个?因?为介词,?通过,经由?。D项,第一个?乃?为副词,?才?;第二个?乃?也为副词, ?竟然?。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 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 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 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 普遍敬重。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教师讲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准确筛选 文中的信息,要从宏观考虑,整体把握。高考文言文阅读多以 传记或叙事散文为主,考生在阅读时,要尽量将下列相关内容 筛选出来:(1)文中写了几个人,怎么称呼;(2)主角是谁,与 其他人有什么关系;(3)涉及几件事,是谁所为;(4)事件反映 人物的什么价值取向。这就要求考生运用速读法或跳读法,快速明确文中的粗略信息。A项中?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与文本不符。文中是长兄测试后告诉其父亲,他才受到重视。答案:A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讲解 翻译文中给定的语句时,要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可以结合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保留法。?先生斥而退之?句中?先生?保留不译。 2.替换法。?伯兄?替换为?长兄?,?骤? 替换为 ?突然?,?闻? 替换为?听?, ?骇? 替换为?吃惊?,?曰? 替换为?说?, ?然则? 替换为?既然这样,那么?,?汝? 替换为?你?,?走? 替换为?逃 跑?,?道? 替换为?在路上?,?其? 替换为?他的?。 3.加字法。?运饷官?可以译为?押运粮饷的官员?。 4.补充法。(1)句中的?曰?和(2)句中的?道死?皆 承前省略了主语,翻译时要保持句中主语一致。 当然,在具体译文中,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退?是使动用法,意为?使??退下?。 答案:(1)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 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2)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附【译文】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是鄞县人,户部郎万泰的第八 个儿子。小时候不听话,不肯顺随各位兄长,他所经过之处物 品大多残缺毁坏,各位兄长也不看重他。户部郎万泰本想把他 寄放在寺院中,不久,因其顽劣,就把他关闭在一间空屋中。 万斯同暗中发现书架上的藏书中有明史资料几十册,很喜欢 读,几天就读完了;他又发现其中有各种经学书籍,又都读完了。等放出来后,就时常跟在各个兄长后,倾听他们的讨论。一天他的长兄万斯年授课讲学,斯同也要参与,长兄笑着说:?你知道什么??斯同回答说:?看了各位兄长所做的事,我也能很容易做到的。? 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 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于是把经义科目(科举 科目的一种,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试 题错杂在一起对他进行测试,让人摸不着边际的话非常多,但他一会儿就做完了。兄长非常吃惊,拿着试卷热泪盈眶,把这事告诉了户部郎万泰说:?我差点耽误了我弟弟。?户部郎万 泰也很惊愕,说:?差点耽误了我儿。?从这天开始,为万斯 同Z办了新衣新鞋,送入私塾读书。一年后,送到梨洲先生那 里请教学业,而他又在师门讲席中坐在上座。先生读书一目十 行,如同大海决堤,然而他能坚守先辈的训诫,认为无益的书 不必读,无益的文章不必做,所以先生虽然无书不读,但是他能懂得把握大局要领。 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诏征召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把 先生推荐上去,但他极力推辞才得作罢。第二年,官府设立史 馆编修《明史》,昆山大学士徐元文延请先生前往修史,当时史局征召学士答应让他们享受七品俸禄,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们想援引惯例来授予先生官禄,先生却请求以平民百姓的身 份参加史局工作,不任官职,不受俸禄,总裁答应了他。各纂 修官稿子写好后,都送到先生那里再审,先生审阅完毕,对侍 者说: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应当增补进去;取某书某卷某 页有某事,应当参校订正。他们按照先生说的去查找,没有丝 毫差错。《明史稿》五百卷全都由先生亲自审定,虽然后来的 《明史》不都是使用先生之原先审定的稿件,但是先生的稿本 精粹扼要,足以自成一书。先生初到京师时,众人对他的看法 是他的专长在史学,等到昆山侍郎徐乾学守孝期间,先生同他 谈论《丧礼》,才知道先生的经学造诣也很精深,徐侍郎于是就请先生编修了五礼之书二百多卷。当时京师才俊云集,各有所长,而先生最闲雅淡泊,然而上从王公贵族下到各读书人, 无不称他为万先生,而先生与人来往,自己签名只用?布衣万 斯同?,从未用过其他称号。 先生性情谦和,举止高雅,然而他内心刚正耿直。前朝督 师的姻亲现在身居要职,向史馆请求对督师稍微宽容些,先生 一件一件地列举他的罪行说给他听。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 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 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钱忠介公的嫡长子生活非常困顿,先生多方为他谋一差事,最终没有成功,但先生未曾厌倦过。先生父亲的朋友侍郎冯跻仲的几 个儿子身陷勋卫家,先生把他们赎了出来,让他们回家了。先 生没有炫耀的神气,也不作公开声明,尤其喜欢奖励推荐晚辈, 惟恐有所失,于讲会(教学形式,学术论辩的集会)中再三恳 切地表达心意,原来他是在亲身践行君子之道啊。他死后学生们私下给予他的谥号叫?贞文?。 一、高考题组 (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 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q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①以价输官。彻里曰:q“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 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 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 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 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 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qq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qq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 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 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q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q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薨,年四十七。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 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qq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q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q籍:登记,没收【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劳:慰劳,犒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q 樊哙侧其盾以撞 qB. q 不出,火且尽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q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q长幼之节,不可废也qD. q其返汝耕桑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q 【解题指南】 解答此类题时要把句中文言虚词翻译为现代汉语并进行比 较,看在现代汉语中是否为同一个词。应先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和文段中的虚词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需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做的成分是否相同。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来?;第二个?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B项,第一个 ?且?,连词,表递进,?况且?;第二个?且?,副词, ?将要?。C项,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两者都是 语气助词,但第一个表祈使,第二个表反问。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 私”的一组是( A. )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B.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C. 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 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解析】选D。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B两项的第 二句都是说彻里正直敢言,忠于国家,而不是?廉洁无私?。 C项,第一句表现他的正直敢言,忧怀天下,后一句表现他的大公无私。D项,第一句表明彻里?爱护百姓?;第二句表明彻里?廉洁无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南】做好文言文翻译题,首先,确定所要翻译句子中必然要译出的实词和虚词。其次,要在理解这句话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使其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须注意:①要选择适当的解释。②观察译文与原句间是否字字 落实。③联系语言环境进行判断分析。然后用“增、删、替、 留、改”等方法完成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要做到 ?信??达??雅?,即要抓住重点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句式等关键点。 答案:(1)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 怎么可以卖掉?(关键词:所以、安、鬻) (2)(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3)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官吏的 卑污暴虐造成的。(关键词:岂、良、所致) 附【译文】 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人。他曾祖父太赤,任马步军都元帅,跟随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封给他曾祖父徐、邳二州,所以在徐州安家。彻里幼年丧父,母亲蒲察氏教他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了他,对答安详文雅,(世祖)很 欣赏他。他跟随(世祖)征讨东北边疆回来,借机进言说大军 经过的地方,百姓经受不住骚扰,饥寒交迫将死,应该给予赈 济。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赐给边疆人民粮食、布帛、 牛、马,各有差别,依靠这些而生存下来的人很多。至元二十 三年,他奉命出使江南。这时行省正急于治理财物,卖掉所在 地区的学田,用所得的钱充实府库。彻里说:?学田(收益) 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急忙制 止了这种做法。回到朝廷上报此事,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至元二十四年,桑哥任丞相,推荐任用他的朋党,搜到天下钱粮,百姓禁不起由此带来的困苦,自杀和死在狱中的人数以百计,朝廷和地方都人心惶惶。朝臣们有所顾忌,都不敢讲 话。于是彻里在皇帝面前,详细陈述了桑哥奸佞贪婪误国害民 的情况,言语十分激烈。皇帝很生气,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 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彻里争辩更加激烈,并 且说:?我和桑哥没有仇恨,之所以尽力列举他的罪状而不顾 全自身,正是因为替国家打算啊。如果怕惹圣上生气就不敢再讲实话,那么奸臣怎么能够除掉,百姓受到的伤害从何停止! 况且使陛下蒙受拒绝劝谏的名声,臣私下里怕的就是这个。?于是皇帝完全醒悟,即刻命令他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去抄桑哥的家,搜得的珍宝多达内府收藏的一半。桑哥被诛杀后,彻里又遵照旨意前往江南,抄没桑哥的姻亲、朋党江浙行省大臣乌马儿、湖广行省大臣要束木等人的家产,将他们全都在闹市处死, 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天下人心大快。彻里在奉命办案的来回 过程中,共四次路过徐州,全是路过家门而没有回家。 他晋升为御史中丞,不久,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 漳地域的大盗欧狗长期不能被平定,于是彻里领兵征讨他,军 令森严,所过之地秋毫无犯。遇到前来投降的人就用酒和食物 慰劳他们并且劝慰打发他们回去,说:?我猜想你们怎么会 (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现在既 然来归顺,就成了平民百姓,我怎么忍心治你们的罪。必当使你们返回家乡耕田采桑,安居在你们的田园里,不要害怕。?其他营寨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全都诚心归附了。没过多久,欧狗被他的同党绑送到军营,被砍头示众,被迫跟从的人一个也没有杀,汀、漳地区被平定。 九年(此指大德九年,即1305年),彻里因病去世,享年 四十七岁。他去世的时候,家产还不到二百缗钱,人们都叹服 他清廉。 二、模拟题组(一)(2013?连云港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 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 “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 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 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游┫啵飧幻窈睢G镂匏哪苁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q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 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q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 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 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qq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 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 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 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 光、车骑将军金日、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 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 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 “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 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以一言寤意)q特:只B.见上连年治太子狱q狱:案件C.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q德:恩德流:殃及D.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q【解析】选C。德:施恩德。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 组是( )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 ②公独明其不然③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④劝上施恩惠,缓刑罚 ⑤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 ⑥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解析】选A。②是皇上对他的称赞;⑤⑥都是对他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 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 B.车千秋“特以一言寤意”而取相封侯。皇上看了车千秋的上 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 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 C.车千秋处事富有智谋,居位尽责。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 法释怀,就借祝寿机会宽解皇上;还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 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怡养精神。D.车千秋位居丞相,顾全大局。武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他对此始终 没有发表异议,因此很受霍光敬重。 【解析】选C。不是?宽解皇上?,而是想使皇上宽心,安 慰广大吏民,于是和别人一起给武帝祝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 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已经好几个月一天只吃一顿饭了,还听什么音乐呢?经常在心里为那些(死去的)士大夫哀痛,已经过去的事 情,也不再追究了。(关键点:?食??痛??咎?,句意, 宾语前Z) (2)当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遗诏,现在我处理内政,您处理外 事,应该有什么来教导、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负了天下人民 (的重托)。(关键点:?始??有以??负?,句意) 附【译文】 车千秋,本来姓田,他的祖先齐国的田氏各族迁居长陵 县。车千秋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碰上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过了很久,车千秋上呈事关重大的紧急情况的奏书,为太子辩冤,说:?儿子不正当使用父亲的军队,按罪应 判受鞭刑;皇上的儿子因过失而误杀了人,该判什么罪呢!我 曾经在梦中看见一位白发老人,告诉我该怎样定罪。?这时, 武帝已经清楚地知道太子发兵是出于惶恐,并没有反叛的意 图,(看了车千秋的上书,)就深有感触而醒悟过来,于是 召见了车千秋。对他说:?父子之间的事情,别人是很难说话 的,只有您明白其实不是这样。这是高庙的神灵让您来开导我, 您就应当成为我的辅佐。?立即下令封车千秋为大鸿胪。过了几个月,就接替刘屈拥H瘟素┫啵馕幻窈睢3登锩挥别的才能经术学问,也没有什么功绩和资历,只凭一句话使武帝醒悟到太子死得冤枉,旬月之间就做丞相封侯,世上未曾有过。 车千秋为人敦厚,富有智谋,在丞相的位子很称职,超过 他前后的几位。当初,车千秋刚开始主持丞相工作,看到武帝连年追究太子冤死一案,被杀和受罚的人非常多,群臣百姓都提心吊胆,车千秋想使皇上宽心,安慰广大吏民。于是就和御史、中二千石一起给武帝祝寿,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欣赏音乐,怡养精神,为了天下人民而自寻 欢乐。武帝答复说:?我不施恩德,开始于左丞相刘屈雍头 师将军李广利暗中谋逆作乱,后来巫蛊之祸殃及士大夫。我已 经好几个月一天只吃一顿饭了,还听什么音乐呢?经常在心里 为那些(死去的)士大夫哀痛,已经过去的事情,也不再追究 了。虽然这样,巫蛊之祸刚发生时,诏令丞相、御史督责郡守 二千石寻找收捕,廷尉审理,但也没听到九卿、廷尉查问出来 什么。从前,江充先审讯甘泉宫的人,又转到未央宫皇后住的椒房殿,以及后来公孙敬声之辈、李禹之流阴谋勾引匈奴,有关官员也没有发现什么罪证,让丞相亲自挖掘兰台查验巫蛊, 清楚地知道有巫蛊存在。直到现在还有巫师施行巫蛊妖术不止, 邪贼侵身,远近都有巫师暗施巫蛊,我感到很惭愧,还有什么 值得祝贺的呢?敬谢你们的好意,我不端你们献的祝寿酒!请 告知丞相、二千石官各回各的官舍。《尚书》上说:‘不要偏 执,不要袒护,圣王之道,坦荡无阻。’不要因为这件事再上奏了。? 一年多以后,武帝病重,立钩弋夫人生的皇子为太子,命 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丞相车千秋, 一起接受遗诏,辅助教导幼主。汉武帝驾崩,昭帝刚即位时, 不能处理政事,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车千秋位居丞 相,忠谨敦厚而有德。每逢公卿大臣朝会,霍光就对车千秋说:?当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遗诏,现在我处理内政,您处理外事,应该有什么来教导、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负了天下人民 (的重托)。?车千秋说:?请将军多留心,就是天下极大的 幸事了。?始终不肯对霍光专权发表异议。霍光因此很敬重车 千秋。每次遇上吉祥嘉应出现,都褒奖赏赐丞相车千秋。直到昭帝去世,国家少事,百姓逐渐富裕充实。车千秋做了十二年丞相,死后,谥号称为定侯。 (二)(2013?盐城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 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 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地丁征收,长明曰:“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统勋曰善,乃奏已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 咎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 既而温福果军 溃以死,随往者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见嫉。其救罗浩源 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 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上qq下其议,时统勋主试礼部,秋曹无敢任其事者。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坐浩源,义未q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具疏稿乎?”曰:“具。”即q振袖出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其他事多类此。人 有图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①木兰,大雪中失橐诓⑺ 装物,越日,故吏以痢N剩骸昂我灾嵛铮俊痹唬骸熬 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而遣之。 后以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为定奏词。又主讲庐阳 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能对。为诗文用思周 密,和易而当于情。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注】①扈跸(bì):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②橐(tuó yǐ):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亦以是见嫉)q见:被,表被动 下:交付,下达B.上下其议q C.独坐浩源 qD.具疏稿乎坐:犯罪具:拟写q【解析】选C。坐:定罪,处罚。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 能的一组是 ( A. )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 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以诸生献赋,赐举人B.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又主讲庐阳书院 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C.D. 【解析】选D。A.分别表现他的勤奋好学和政治才能。B.分 别表现他最初的从官经历和他的衣着简朴。C.分别表现他的 学术才能和人们对他的敬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长明在求学过程中,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成名就。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被及时阻止了。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 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羊皮衣服。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 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过主讲,著作颇丰。 【解析】选A。刘统勋是在他做官期间对他十分赏识。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十一岁时,(严长明)受到李绂的赏识,(李绂) 告诉方苞说:?他是治国的人才!?(关键点:被动句式,补 出两个省略的主语,判断句式,全句大意翻译) (2)(严长明)富有谋术,擅长书写奏章,大学士刘统勋尤其认为他的才能奇特(或:最看重他的才能)。(关键点: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富有。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 奇特,看重。全句大意翻译) (3)罗浩源没有按规定数目上缴钱款,超过期限十天,写文 书请求放宽期限。(关键点:如:按照。牒:名词作动词,写 文书。全句大意翻译正确) 附【译文】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年幼时十分聪慧。十一岁时, 他受到李绂的赏识,(李绂)告诉方苞说:?他是治国的人 才!? 严长明于是跟从方苞学习。不久做客旅居在扬州马氏 的家中,读遍了他家所有的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时,(严长明)率领当地的生员献赋,被赐为举人,被任用为内阁中书,进入军机处。 严长明通晓古今,富有谋术,擅长书写奏章,大学士刘统勋尤其认为他的才能奇特。户部上奏说天下的田赋项目杂乱名 目繁多,请求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严长明说:?现在 各种名目的税赋由实物折价征收银钱,都是自古以来的法定赋 税。如果去除了它的名目,以后的官吏如果忘记了这件事,说 这些物资是官府所必需的,一定将会再次征收,这样会使百姓 更加贫困。?刘统勋说很好,于是上奏停止了之前的请求。大学士温福出征大金川,想要严长明跟随他一起出行,严长明坚决地拒绝了。从朝廷上退下来后,有人责备他,(严长明)回答说:?这次出征将会被敌人歼灭,我为何要跟随他!?不久温福果然军队溃败而亡,跟随他出征的人都死了。 严长明在军机处七年,办事干练敏捷异于众人,这样也就因此被人嫉妒。他救罗浩源的事,人们尤其喜欢称道。罗浩源,是负责云南漕粮的官员。需要分担赔偿汪姓下属所亏欠的公款,朝廷有命令过期就要杀头。罗浩源没有按规定数目上缴钱款,超过期限十天,写文书请求放宽期限。皇上将他的请求 交付给官员们商议,当时刘统勋主管礼部,刑部没有人敢担任 这件事。严长明于是击鼓经过宫中小门,见到刘统勋,说汪姓 官员已经捐银恢复受处分降革的原官职,将带着官爵离京,只 是定罗浩源的罪,道义上不符合,应该仍然追责汪姓官员自己 缴纳亏空的公款。刘统勋说:?拟写好了奏疏的草稿吗??严 长明说:?写好了。?马上从袖子里拿出奏疏,文章的内容十分明晰。奏疏上报给皇帝之后被批准了,罗浩源的刑罚于是被解除了。其他的事情很多类似于此。有人画下他的像祭拜他。 乾隆三十六年,(严长明)被提拔为侍读。曾经随侍皇帝 出行至木兰围场,在大雪当中丢失了坐骑以及所驮的物品,过 了一天,以前的属下带着他的坐骑找到他。(严长明)问:?你凭什么知道这是我的东西呢??属下回答说:?军机处的官员中穿羊皮衣服的只有您而已。?严长明慰劳了他,然后让他离开了。 之后,严长明因为父母去世而辞官归家,于是不再出来做 官。客居在毕沅的府中,为他确定奏章的措辞。又在庐阳学院 担任主讲。严长明博学强记,所阅读的书籍,如果有人就其中 内容提出问题,没有他不能回答的。写作诗文思路周密严谨,措词温和平易,情感恰当。著有《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以及《献 徵馀录》等书。 (三)(2013?淮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陆周明墓志铭 黄宗羲 周明姓陆氏,鄞县人也。少与钱司马读书,慷慨有大志。 癸卯岁,周明为降卒所诬,捕入省狱。狱具,周明无所 累,脱械出门。未至寓而卒。周明以好事尽其家产,室中所有,唯草荐败絮及故书数百卷。讣闻,家中整顿其室,得布囊q于乱书之下,发之,则人头也。其弟春明识其面目,捧之而泣曰:“此故少司马笃庵王公①头也!” 初,司马兵败,枭头于甬之城阙。周明思收葬之,每徘徊 其下。一日,见暗中有叩首而去者,迹之,走入破屋。周明q曰:“子何人?子必有异,无为吾隐。”其人曰:“余毛明 山,曾以卒伍事司马,今不胜故主之感耳!”周明相与流涕, 而诣江子云,计所以收其头者。江子云者,故与周明读书,钱公之将也。会中秋竞渡,游人杂沓。子云红笠握刀,从十余人,登城遨戏。至枭头所,问守卒曰:“孰戴此头也者?”卒 以司马对。子云佯怒曰:“嘻!吾怨家也,亦有是日乎!”拔刀 击之,绳断堕地。周明、明山已豫立城下。方是时,龙舟噪 甚,人无回面易视,周明以身蔽,明山拾头,杂俦人而去。周 明得头,祀之书室,盖十二年矣,而家人无知者。至是而春明始瘗之。q 昔李固之死,汝南郭亮提章钺②,诣阙上书,乞收其尸。 栾布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彼皆门生故吏,故冒死而不q顾。周明之于司马,非有是也。一念怜其忠义,遂不惜扦当世之文罔,尤贤尤难。初,周明读书时,有弟子讼其师,师不得直。周明诣文庙,伐鼓恸哭,卒直其师而后止。昔震川叙唐钦尧争同舍生之 狱,以为生两汉时,即此可以显名当世。在周明视之,寻常琐 节耳,独恨不得司马迁以拾之。 江湖多传周明姓名,人以侠称,以为异人。嗟呼!周明亦 何以异于人哉?周明一布衣诸生,又何所关天下事?而慷慨经 营,是乃所以为异也。(选自《黄宗羲文集》,有改动)【注】①笃庵王公:王笃庵,曾任明兵部侍郎,抗清被俘遇害。②章钺:古代一种刑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讣闻,家中整顿其室)q讣:死讯 迹:踪迹B.迹之,走入破屋qC.至是而春明始瘗之q瘗:埋葬祠:祭拜D.祠而哭之q【解析】选B。迹:跟踪,追踪寻迹。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陆周明有侠义精神的一组是( ①周明以好事尽其家产 ②周明思收葬之 ③周明以身蔽)④周明得头,祀之书室⑤遂不惜扦当世之文罔 ⑥即此可以显名当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解析】选D。③说明陆周明机智;⑥是归有光叙述唐钦尧为 同学案件争论的话,并非评价陆周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周明虽然只是一介儒生,却一生行侠仗义,富有侠义精神, 以至于家中所有只是草席、破被和几百卷旧书。 B.陆周明去世后,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王笃庵的人头, 从而引出了陆周明等人盗藏王司马头颅的故事。 C.陆周明、毛明山、江子云和钱司马等人利用中秋竞渡游人纷杂的时机,巧妙设计,相互配合,盗走了王司马的头颅。D.当初,周明读书的时候,有学生诬告他的老师,周明到孔庙,击鼓痛哭,最终直至为老师申冤后才罢休。【解析】选C。?钱司马?并未参与盗藏王司马头颅一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狱具,周明无所累,脱械出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周明视之,寻常琐节耳,独恨不得司马迁以拾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慷慨经营,是乃所以为异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案件审理完毕,周明没有受到牵累,被解下刑具 放出监狱。(关键点:?狱??累?,语句通顺) (2)从周明的角度来说,(自己做的)不过是平常小事罢了,只遗憾这些事迹没有像司马迁一样的史家来采集。(关键点:?寻常琐节??恨??拾)(3)但他性格豪爽(充满正义),行侠义之事,这才是他成为异人(人们把他当作异人)的原因。(关键点:?慷 慨??异?,判断句) 附【译文】 周明姓陆,是鄞县人。他年轻时和钱司马(钱肃乐)一起 读书,性格豪爽(充满正义),有远大的志向。 癸卯年,周明被降清的士兵诬告,被抓入省城的监狱。案 件审理完毕,周明没有受到牵累,被解下刑具放出监狱。还没有回到住处就去世了。周明因为热心助人用尽了家产,屋子里所有的,只是草席、破被和几百卷旧书。死讯传到后,家里人整理他的屋子,在凌乱的书籍下面发现一个布袋,打开一看,是个人头。他的弟弟春明认出这个人的脸面,捧着头颅哭泣着 说:?这是前明少司马王笃庵先生的头啊!? 当初,王司马起兵失败,头颅被砍下后挂在宁波(甬:宁 波别称)城门上。周明想收葬王司马的头颅,常常在下面徘 徊。一天,看见有人暗中叩头后离开,他便追寻踪迹,见那人 走进一间破屋子。周明说:?你是什么人?你一定不平常,不 要隐瞒我。?那人说:?我叫毛明山,曾经在王司马部下当过兵,今天抑制不住怀念故主之情!?周明与他一起流泪,后又去江子云处,商议怎样收葬王司马的头颅。江子云,过去曾经和周明一起读书,是钱公的将领。恰逢中秋竞渡,游人纷杂。江子云戴上红笠,握着刀,带十几个人,登上城头游玩。到悬 挂头颅的地方,问守卫的士兵说:?这是谁的头??士卒回答 是王司马的。江子云假装愤怒地说:?嘻!这是我痛恨的人, 他也有今天啊!?拔刀砍过去,绳子断了,头颅掉到地上。周明和毛明山已经预先站在城下。恰好这时候,龙舟喧闹得厉害,没有人掉头看望别处,周明用身体遮住明山,明山拾起头颅, 混在同伴中离去。周明得到头后,摆在书房里祭祀,已经十二 年了,而家里没有人知道。到这时陆春明才把头埋葬了。 从前李固死的时候,汝南的郭亮提着章钺,到朝廷上书, 请求为李固收尸。栾布在彭越的头颅下奏报事情,祭拜哭泣。 他们都是死者的门生故吏,所以冒死而不顾。周明之于王司马,没有这样的关系。只是同情他的忠义,于是不惜触犯当时的法律禁令,更是贤德难得。 当初,周明读书的时候,有学生控告他的老师,老师受屈 未能申冤。周明到文庙,击鼓痛哭,最终为老师申冤后才罢休。从前归震川(归有光)叙述唐钦尧为同学案件的争论(注:参见《抚川府学训导唐君墓志铭》),认为如果生在两汉时,凭这一件事就可以闻名于世了。从周明的角度来说,(自己做的)不过是平常小事罢了,只遗憾这些事迹没有像司马迁一样的史 家来采集。 民间多流传周明的姓名,人们用?侠?称誉他,把他当作 异人。唉!周明又有什么异于别人的地方呢?周明不过是一个 布衣诸生,又与天下大事有什么相关?但他性格豪爽(充满正义),行侠义之事,这才是他成为异人(人们把他当作异人)的原因。 三、原创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员半千本名余庆,与何彦先师事王义方。义方甚重之,尝q谓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改名半千。 义方卒,半千、彦先皆制师服。上元初,膺六科举,授武 陟尉,时属旱歉,劝告县令开仓赈恤贫馁,县令不从。俄县令上府。半千悉发仓粟,以给百姓。刺史郑齐宗大怒,因而按之,将以上闻。时黄门侍郎薛元q超为河北存抚使,谓齐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遽令释之。 又应岳牧【注】举,高宗御武成殿,召诸举人,亲问曰: “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各何谓也?”半千越次对曰:q“臣观载籍多矣。或谓:天阵星,星宿孤虚也;地阵,山川向 背也;人阵,偏伍弥缝也:以臣愚见则不然。夫师出以义,有 若时雨,则天利,此天阵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卒乘轻利,将帅和睦,此人阵也。若用兵者,使三者去,其何以战?” 高宗深嗟赏,封策上第,擢拜左卫渭上参军,仍充宣慰吐 蕃使。引辞,则天曰:“久闻卿,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q境外小事,不足烦卿,且留待制也。” 前后赐绢千余匹。累迁正谏大夫,封平凉郡公。开元初, 卒。 (节选自《大唐新语?政能第八》)【注】岳牧:泛称封疆大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方甚重之,尝谓曰)q重:器重 按:用手向下压或摁B.因而按之,将以上闻q C.半千越次对曰 q次:次序、次第意:料想D.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q【解析】选B。?按?应解释为?查究?。 2.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现员半千关心民生与出众才华的一组 是( A. B. ) 高宗深嗟赏,封策上第,擢拜左卫渭上参军 义方卒,半千、彦先皆制师服 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卒乘轻利,将帅和睦,此人阵也半千悉发仓粟,以给百姓 C. D. 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则天利,此天阵也 时属旱歉,劝告县令开仓赈恤贫馁 地阵,山川向背也 【解析】选C。第一句表现员半千关心民生,第二句表现他出 众才华。A项第一句写高宗的赏识,第二句表明半千尊师;B项 第一、二句都表现了员半千的才华;D项第一句表现员半千关心民生,第二句是半千引用他人对?地阵?的解释。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员半千得名于老师王义方对他的推崇,含有五百年出一贤人的意思。B.员半千为了遇旱歉收的百姓不至于忍饥挨饿,趁县令不在家时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救济百姓。C.员半千对“天阵、地阵、人阵”的分析与孟子所讲的“天时、 地利、人和”有所不同。 D.唐高宗与武则天都很赏识员半千的才华,但高宗仅让他充任 宣慰吐番使,武则天却想重用他。 【解析】选B。是?不至于饿死?,而非?忍饥挨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兵者,使三者去,其何以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宗深嗟赏,封策上第,擢拜左卫渭上参军,仍充宣慰 吐蕃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你不能救济平民百姓,而让施加恩惠的功劳 归给一个县尉,难道不惭愧吗! (2)如果领兵打仗的人,离开了这三条,凭借什么作战呢?(3)高宗深深赞赏,半千的对答策文属一等,升迁为左卫渭上参军,又充任宣慰吐蕃使。 附【译文】 员半千原名余庆,与何彦先同从师奉事于王义方。王义方 非常器重他,曾经对他说:?五百年出一个贤人,你当之无愧 啊。?此后改名半千。 义方亡故,半千、彦先都制作了老师的丧服。上元初,参 加科举考试中举,授任武陟县尉,正值旱灾歉收,半千劝说县令开官仓救济贫穷饥饿的百姓,县令不答应。不久县令到州府去。半千把官仓粮食全都发放,救济百姓。 刺史郑齐宗大怒,因此查究这件事,将要把这件事上报让 皇上知道。这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任河北存抚使,他对齐宗说: ?你不能救济平民百姓,而让施加恩惠的功劳归给一个县尉,难道不惭愧吗!?于是下令释放员半千。 员半千又去参加了封疆大吏的考试。高宗亲临武成殿,召集各位举人,亲自考问说:?兵书上所讲的天阵、地阵、人阵,各是什么意思呢?”半千抢先回答说:?我看了很多相关记载的书籍。有的说:天阵,乃是星宿孤立若虚;地阵,乃是山川 阴阳向背;人阵,指军队协调,互相弥补缝合:以我浅薄的理 解则不是这样的。出师以仁义为名,好像及时雨,那么天有利 于他,这就是天阵。军队最重要的在于粮食充足,边耕种边作 战,得地的便利,这就是地阵。士卒乘御轻捷便利,将帅和睦 同心,这就是人阵。如果领兵打仗的人,离开了这三条,凭借什么作战呢?” 高宗深深赞赏,半千的对答策文属一等,升迁为左卫渭上 参军,又充任宣慰吐蕃使。员半千推辞(不就任),武则天说: ?很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以为是一位古人,没想到竟在当朝为官。境外小事,不足以麻烦你,且留下来等待别的昭命。?前后赏赐半千绢一千多匹。累迁正谏大夫,封为平凉郡公。开元初,半千死。 【备选试题】 (2012?启东中学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 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q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 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 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 县主簿,迁监察御史。q 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 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 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 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 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其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 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q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 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 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q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它。”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秩,东归省母)q秩:俸禄 遗:遗留B.及辞,遗贽钱百万qC.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q害:忌妒 爱:爱惜D.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q【解析】选B 。遗:赠送。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贽忠诚的一组是(①贽性忠荩 ②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 ③上遣中使迎至京师,|绅荣之 ④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 ⑤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 ⑥事有不可,极言无隐)A.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⑤⑥D.①②⑥【解析】选C。②句是说陆贽的忧惧;③句是说官员们对陆贽受到优厚待遇的评价;④句是说陆贽明晓事理,善于剖析判断。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贽少时学习勤苦,才能突出而与众不同,后来得到寿州刺史张镒的赞赏,并结下深厚情谊。B.陆贽被唐德宗征召做翰林学士,为报皇帝的知遇之恩,他在政治上意图尽心竭力,有所作为,他能指出朝廷政事的缺漏, 得到皇帝的厚待。 C.陆贽受到吴通微兄弟的谗害和结党小人的排挤,但因议论 政事激切,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 D.陆贽的勤政和直率的作风引来朋友的告诫,但陆贽坚持正 道,毫不动摇,决心以实际行动不负天子和自己平生所学。 【解析】选C。?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不合文意。文中说?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做 翰林学士。 (2)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3)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一点儿差误。 附【译文】 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 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很勤苦地学习儒学。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任命华州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东方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在当时很有名声, 陆贽去拜见他。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 跟他谈话。于是非常赞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 友。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 一天的饭食费用。?陆贽不收受钱,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 ?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后来又因文书评判超出同类,选任渭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御史。 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向来知道陆贽的名声,于是征召 他做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竭忠尽心而进用, 当了皇帝身边受信任的官以后,感念皇帝重用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关照对待他更加厚重。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做翰林学士。 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了解重视,能够担任朝廷内官职; 等到张镒被卢杞排挤,陆贽常常感到忧惧;等到卢杞罢官,才 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见解,唐德宗喜欢文章,对他关顾更深。吴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 面前陷害陆贽。陆贽被结党小人排挤,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 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见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 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他在议论应对方面,明晓精通体制事 理,详细陈述,剖析判断,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 有谁不推重尊敬他。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宫中 的使者迎接到京师,官员们认为陆贽很荣耀。不久遭到母亲丧 事,陆贽向东回到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地方的长官送来办 丧事的财物赠品以及另外摆放的馈赠物品,全都不拿。起先, 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爱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 的,极力提出,毫不隐瞒。朋友告诫他,认为这样做太严厉,陆贽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我学的道德学识。不能顾虑那些别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一点儿差误。 一、考点阐释 文言翻译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理解”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在理解文意与翻译句子中加以运用。 (2)“与现代汉语不同”是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相比较而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 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和文言文固定 结构。 (3)“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词类活用。文言文中,一个 词往往会有多种词性,有的词还会在特殊语境下临时活用。活用的形式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动词的活用,一种情况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相互活用,另一种情况是使句子中出现使动、意动、为动以及名词作状语等现象。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理解文中的句子”指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 等方面对整个句子做深入分析。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 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清楚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 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2)“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 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3.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与原则 (1)标准:字字句句落实,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2)原则: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按语序逐词逐句地对译,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 落实到译文中去,同时要译出遣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 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有的句子由于古今汉语的句式和文言修辞等问题,无法做到字字句句逐一对应,那就可以打乱语序,根据原文的基本意 思进行意译。 【特别提醒】 记叙文、议论文多用直译,而描写、抒情的文章多用意译。 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帝号、年号、官名等不需要译,照搬即可。 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 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判断句的形式“??者??也”句 “者”字句 “也”字句例 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 玉,长乐王回深父??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 也 判断句的形式 无标志句 “为”字句例 句 刘备天下枭雄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用“乃、即、则、皆、 必”等副词表判断,用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表否定判断 “是”字句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二)被动句 一个动词谓语句,若动词涉及的对象――受事者做主语,那么这个句子即为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被动句的类型 例 句“于”字句:谓语+于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见”字句:见+谓语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受”字句:受+谓语 “为”字句:为+动词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 受制于人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的类型例 句“为??所”句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 积威之所劫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而刘夙婴疾病“被”字句 无标志句 (三)省略句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 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 等。省略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省略主语。如:(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2)(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 “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 (1)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省略宾语。如: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动词后宾语)(2)竖子不足与(之)谋!(省介词后宾语) 4.省略介词。如: (1)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2)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5.省略兼语。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四)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 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放在了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了宾语前 置。其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如:(1)大王来何操(操何)?(2)沛公安在(在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 时人莫之许(许之)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至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2)惟兄嫂是依。(依兄嫂) (五)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做状语一般要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 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做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 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 到动词前做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两个 “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一般都做状语。 如:“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3.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翻译时,可视 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 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做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做补语,一般来说仍做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做状语。 (六)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 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或“中 心词+而+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中心词+后置定语+者)qq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qqq者)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中心词+qqqq而+后置定语+者) 有时,文言文中,也可以用“中心词+之+定语”的形式表示 定语后置。如: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qqqqqq阳楼记》)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qqqqqq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七)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也叫固定格式(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 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 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常见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和译法: 1.“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2.“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 怕??吧?”或者“莫非??吗?”; 3.“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 吧?”“是不是??呢?”; 4.“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语 气,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 “对??怎么样?”; 5.“??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哪一个)??”,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谁(哪一个)怎么样”;6.“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 7.“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 呢?”或“有什么??呢?”; 8.“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办法”,后者可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没有办法”;9.“有所??”“无所??”,其中“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 有??的”。 三、熟悉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类别 表被任以官职的 表 官 职 变 化 的 词 语征、辟、察、举、召、荐、进、称、 补、作、表、为、就表任命的表提升的 表调动的 表降职的授、拜、除、封擢、拔、陟、升、迁 调、徙、转、改、放、出 左迁、迁谪、谪、逐、贬 类别 表罢免的 表 官 职 变 化 的 表恢复的 表兼代的 表辞去的词语夺、黜、罢、免、去 复、还 兼(表兼任)、领(兼代)、权、 行、假、署(代理) 辞、解龟跟俸禄有关的 俸、禄、秩、饷 表示上任的 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 (伊始)、掾丞表示退休的乞骸骨 四、重点掌握一些古代常用但现在不常见的词及其义项 词语 先 秩 禁 如 工 义 项 词语 课 逸 对 掾 僭 义 督促、占卜 释放、超越 回答或对话 古代官府中属官的统称 超过、虚假 项祖先、原来、本来 官吏的俸禄、十年为 一秩 宫禁、帝王的住处 到、往 工匠、精巧、擅长容狱宽容、或许、可争讼、案件、过失贷白借出、借入、宽恕表白、陈述 词语义项词语 遽义项 迅速、就、惶恐与、多 称誉、赞美尤 按典 差罪过、指责追究、考察、遏 制 掌管 病愈给 赡令 执供给使足丰足、充裕,供给、供 养 善、美、好 捉拿、逮捕延省延请减少用谢功用、因为道歉、推辞、告诉 词语义项 次第、贵族的住词语义项 驳斥、指责使对方第宅、科举考试及 格的等级折屈服终了、完了 才、始 造访 下杀上、臣杀君赧 坐 寻 过忧惧 因犯??罪、因竟 甫 造 弑为不久 拜访、加罪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樊迟仲弓问仁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