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瑞鹏姐姐的韩文怎么写写呀?

魏瑞鹏的韩文怎么写呀?_百度知道
魏瑞鹏的韩文怎么写呀?
魏瑞鹏韩语;붕罗马音:&#50948.:魏瑞鹏韩语:&#50948中文.!满意的话记得要采纳哟:WI SEO BUNG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罗马音.;&#49436.;붕&#49436:WI SEO BUNG中文,有什么问题的话请及时追问.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50892音译;붕이서&#47336:위字译;펑&#51060
韩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方堃:何新学术年谱&&
在这里看见何老的文章,谢谢!转了!
何新学术年谱
(文章及文集篇目)
——————————————————————————
编者:方堃(广东某市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
何新(1979,时年30岁)
—————————————————————————————————
凡例:▲论文
★著作
——————————————————————————————————
▲论改革,日(通信)
  ▲巴尔扎克作品的风格散论,《》1979年第4期
  ▲评王蒙短篇《风筝飘带》,日(刊《文学》1981年第3期)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讨:澄清一个由来已久的误解,《光明日报》日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讨,《人民日报》转载
▲简论“概念集合”,《学术月刊》1980年第11期
▲试论审美的艺术观——兼论艺术的人道主义香港《抖擞》1980年第2期,《与探索》1980年第4期
▲论老子中的活东西与死东西《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3期
▲什么是“意识流”?,《北京晚报》日
  ▲朱光潜教授的一封信,日
▲论逻辑思维的本体论基础,写于1980年10月,《外国哲学》第五辑(1983年)
▲独运匠心的佳作(评王蒙《夜的眼》,《》1980年第10期
  ▲为自由声辩——读穆勒《论自由》,《读书》1981年第2期
▲论于连·索黑尔,《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第2期
▲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人道主义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文杂志》1981年第3期
▲论老子哲学中的活东西和老东西,《学习与探索》1981年第3期,2002年8月修订
▲论进化分类学的概念结构,《辩证法通讯》1981年第4期
  ▲论辩证法与形面上学的语源及语义,《学术研究》1981年第4期
  ▲时代风云的一叶——读李洪林《科学与迷信》文集,《读书》1981年第5期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与社会发展的五阶段公式——《年经济学手稿》研究,
《晋阳学刊》1981年第6期
  ▲论典型性格的复杂性问题,《上海文学》1981年第6期
▲关于艺术美的三种类型——读黑格尔《美学》的一则札记,日,
《美术》杂志1982年第1期
▲论诗美,《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3期,(发表时署名“张莉”)
▲谭嗣同及反儒思想散论,《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6期
▲在合理性与现实性之间——读《黑格尔政治著作选》,《读书》1982年第5期
  ▲“凝固的音乐”——读《中国古代建筑史》断想,《读书》1982年第11期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读后,《读书》1982年第11期
  ▲[附录]钱学森同志关于“何新树”的两封信,日;1985年3月
略论艺术的形式表现与审美原则——兼论艺术的起源问题,《美术》杂志1982年第8期
  ▲论中国古典绘画的抽象审美意识,《美术》杂志1983年第1期,署名何新、栗宪庭
▲《寻找被遗忘的》(1983年)掺入了自己的若干经历,并似乎预示了日后《诸神的起源》的主题。
  ▲《蓝色的雪》(1983年)以高尔泰的厄运为原型,描写“我”和一位被押解的思想犯在严冬的路上的遭遇,塑造了一个高大完美的分子形象。  
  ▲典型理论的几点探讨,《上海文学》1983年第7期
★《培根论》(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89页。
  ▲文史新考(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刊)
  ▲章太炎晚年与甲骨文的一段公案,《读书》1984年第5期
▲从看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是参加成都一次研讨会提交的论文,
此文获中国社科院1984年青年科研成果一等奖
★《培根论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
  ★《培根随笔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五行说来源新探(原载《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4期)
  ▲艺术现象的符号学分析,《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5期
▲当代文学中的荒谬感与多余者──读《无主题变奏》随想录,《读书》杂志1985年第11期
  ▲双元宇宙的象征,《文艺评论》1985年第11期
  ▲理性与文学中的一道魔圈——对陈祖芬的报告文学《理论狂人》的几点批评,日写于京西古城寓中,《文论报》日
▲论“先锋”艺术与西方文化精神的转移,日写于京西古城寓中,《文艺研究》1986年第1期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新探索——读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日报日
  ▲关于《当代文学中的荒谬感与多余者》的说明,日,《读书》1986年第2期
  ▲文化学的概念与理论,《人文杂志》1986年第1期
▲文化形态学的概念与理论,《人文杂志》1986年第1期
  ★《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第一版)三联书店1986
  ▲黑格尔《逻辑学》释名,《学术研究》1986年第1期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存在主义影响——再论当代文学中的荒谬感与多余者,《文学自由谈》1986年第2期
▲中国上古神话的文化意义及研究方法(原载《学习与探索》1986年第3期)
▲陈寅恪学术思想散论(原载《读书》1986年第5期)
▲朴学家的理性与悲沉——陈寅恪学术思想散论,日
写于北京古城求是书屋,刊《读书》1986年第5期
▲《新星》及《夜与昼》的政治社会学分析,日
写于京西古城寓中,《读书》1986年第7期发表,刊何新文集 
  ▲中国古代社会史的重新认识——从两部史著看当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危机,
刊《读书》1986年第11期
(注:评论两部史著《希腊城邦制度》,顾准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三月第一版;《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马克垚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二月第一版)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关于海外“新儒学”及其对“全盘西化论”的批判,日,收入《何新集》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在上海文化研讨会上的演讲,1986年4月。
▲盘古神话之谜的阐释(原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5期)
  ▲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往事杂忆,《学习月刊》1986年第9期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我见,《光明日报》1986年5月。
  ▲《艺术现象的符号文化学阐释》序言,日
  ▲对赵(越胜)质疑文的几点答复,日,刊于《美学分析》
▲中国古典绘画的符号与象征,作者1986年研究中国古典绘画及符号学的一则札记;
▲非经济学的价值观念与价值理论,写于1986年
▲扶桑神话与民族起源——《山海经》中远古神话的新发现,写于1986年,刊于《诸神的起源》第二版
  ★《人生论》湖南人民出版社页
  ★《艺术现象的符号—文化学阐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论古典经学解释学的现代意义(原载《语文导报》1987年第1—2期)
  ▲古典语言学的文化革新意义(本文是作者应《语文导报》主编要求,为该刊写的一篇社论)
  ▲对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再思考——评海外新儒学,《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第2期,《书林》1987年第6期
  ▲中国神龙之谜的揭破(原载《书林》及《民间文学》1987年第3期)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关于海外“新儒学”及其对“西化论”的批判(原载《书林》1987年第6期)  
  ▲凤凰崇拜的起源与演变,《中国文化报》日
  ▲长生殿与古代女性生殖神崇拜(原载《中国文化报》日)
  ▲盘古神话之谜的阐释,日
  ▲美的分析,《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2期
▲美的价值分析(原载《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2期)
  ▲《九歌》十神奥秘的揭破(原载《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4期)
  ▲人民日报()报道何新近期研究《楚辞九歌》的一项重要发现:《九歌》应是《九天十神歌》
  ▲人民日报()报道:何新的两部新著《艺术现象的符号——文化学阐释》和《中国文化史新论》出版
  ▲美的语源 日 学习与探索发表
  ▲“凤凰”补说 河北学刊1988.3
  ▲论精英淘汰香港《明报月刊》1988年第3期,(此文是何新1987年参加香港大学中国文化讨论会的发言)
▲危机与挑战:中国现代化的艰难之路,香港《明报月刊》1988年第5期,《书林》1988年第6期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危机,1988年6月,香港《明报月刊》1988年第11期第106-108页。
▲通货膨胀与决策失误(上)(下),写于年,连载于北京《经济学周报》及香港《明报月刊》1988年第11——12
▲人民日报()报道何新主编的《开放》丛书即将出版
  ▲凤凰崇拜的起源与演变《中国文化报》日
  ▲李泽厚与当代中国思潮,1988年4月,人民日报
▲《何新集》序,日,人民日报
  ★《何新集—反思·挑战·创造》,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
  ▲传统语言学的文化意义,应《语文导报》主编要求,为该刊写的社论。
  ▲婵娟、混沌、鳄鱼及开天辟地的神话——文化语源学研究札记,《陕西师范学报》1988年第3期,
▲为中国文化书院比较文学讲习班授课稿(5月)
   ▲武侠文学源流研究(上、下)载《文艺争鸣》1988年第2期
▲《东方的复兴——第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之梦》,
刊《自学》1988年第12期及《经济学周报》
  ▲《孤独与挑战》,《自学》1988年第12期及1989年第1期连载
  ★《中国文化史新论——关于文化传统与中国现代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出版
  ▲狐狸精怪故事的原型及演变(原载《书林》1988年第1期)
  ▲是我的"硬伤",还是博士君的无知——答王震中,刊《历史研究》1988年第6期
  ★《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新探》,《诸神的起源》第二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主编《中外文化知识辞典》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出版
▲我的困惑与忧虑──当代文化备忘录,1988年10月,《新文化报》日,《学习》月刊1989年第5期。
  ▲论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使命,1988年10月,载《河北学刊》1988年第9期。
  ▲致王蒙谈《》的一封信,日
  ▲当前中国内外形势分析及若干政策建议(提要),1988年底写给邓小平、陈云的政策建议,
(该文“摘要”发表于《自学》杂志1989年第5期及《中国金报》日。)
  ▲论中国现代化的国际环境与外交战略,1988年底写给邓小平、陈云的研究报告中论国际形势部分。
  ★《神龙之谜——东西方思想文化研究与比较》,延边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
  ▲人民日报新闻报道:《在专业职务评定中尽量排除非学术因素,中国社科院破格晋升一批中青年学者》
  ▲人民日报()头版报眼报道:本报六版发表何新文章“‘五四’精神继承与超越,分析中国为何至今未能现代化”
  ★《人性的探索·培根随笔全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
  ★《龙·神话与真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谈龙》,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
  ▲“五四”精神:继承与超越──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再思考,主要内容载《人民日报》日,全文《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建设》,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五四”七十周年学术讨论论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底出版。
  ▲对当前学潮分析及形势预测,日,刊新华社内参动态清样
  (6月1日,李鹏总理约见何新,何新作为知识界代表列席国务院办公会议。)
  ▲爱国的屈原与辱国的《河殇》,《北京日报》日,全文以《论〈河殇〉的历史哲学》收入何新文集
  ▲关于1989年中国形势的谈话──《澳太利亚经济评论(TheaustralianFinancialReview)》记者MicaelByrnes对何新的采访对话,
  ▲潜伏危机与前景预测──当前中国内外形势的研究报告,报中央,日。
  ▲中华民族与文明的复兴,日稿,报中央。
  ▲“已巳之乱”后的冷峻反思──新华社记者吴会劲、《中国教育报》记者符文采访录,1989年11月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和《中国青年报》。
  ▲世界战略的总体设计──评布热津斯基的一本书,1989年11月。
  ▲论胡赵,刊香港《明报》日。
  ▲中国经济近期是否会崩溃?刊日香港《明报》。
  ▲中国经济若崩溃将牵动世界动乱,刊日香港《明报》。
▲我与我的祖国──何新与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克利斯朵夫(Kristof,中文名纪思道)的对话,日。
  ▲3月20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著名记者纪思道(NicholasD·Kristof)对何新的采访:《邓的卫道士》
  ★《诸神的起源》韩文版出版,韩国东文堂1990
  ▲理解世界战略形势的一把钥匙──读哈·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博览群书》1990年第4期。
  &#年初论国际形势及对策的信,报邓小平、江泽民、李鹏,1990年4月。
▲经济学笔记,1990年4月,报李鹏
▲关于形势与前途问题的一封信,1990年4月写报邓小平、江泽民、李鹏。
▲关于我国经济改革问题的意见书,写于日,刊红旗杂志内部文稿。
 ▲论中美日的战略背景与对策──对90年代中国国际态势的研究,日写,并上报邓小平、江泽民、李鹏,
本文后译为日文及英文,刊于日本《Foresight》(《远见》)杂志1990年8月号。
  ▲关于中国的民主与未来──与法国《费加罗报》记者索尔曼的谈话,日,本文摘要载日《光明日报》,全文收入《东方的复兴》。当年法国费加罗周刊发表
▲稳定国家大局的几点政策建议,日。
▲关于1990年内外形势──一封通信,日,是写报邓小平的信件,收入《东方的复兴》,发表时作了删略。
▲论政治民主──答美国外交官舒先生的提问,1990年6月。
▲我向你们的良知呼唤──何新应北大党委书记林炎志要求对北京大学1990届毕业生的演讲
[日上午9-12时于北大礼堂,何新说这是生平所经历的最惊心动魄、最艰难的场面之一,也是他最著名、最成功的一次演讲。此后何新即再不演讲]
  ▲社会主义的选择与历史评价──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中国青年报》日,《人民日报》9月24日转载,收入《东方的复兴》文集时题目改为《中国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历史评价》
  ▲中国经济、政治改革的若干问题──答意大利安莎社记者芭尔巴拉(BarbaraAgency)女士,日于中国社科院外宾接待室,根据录音摘要整理后发表,英文版载《北京周报》1990年第34期。
▲论目前经济困难的实质,日
▲对海湾危机的几点看法,1990年8月。
  ▲何新对白杰明论何新文的答复,8月12日
白杰明论何新文发表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刊
▲人民日报()报道:何新从一种新的历史角度谈: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原因所在
▲经济周期与投资过剩问题,1990年9月写,1991年1月修订
  ▲当代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札记,1990年10月。
▲人生秘诀是乐观──与宫泽喜一的谈话,1990年10月
  ▲美国梦的破灭,《博览群书》1990年第11期。
  ▲访日研究报告,日
  ▲人民日报()发表何新长文《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何新与日本经济学教授S的谈话录》
  ▲东欧变局下的世界形势展望,香港《明报》日。
  ▲人民日报()开辟专栏讨论何新《谈话录》
  ★人民日报()出版单行本:何新与日本教授谈话录 
▲海湾战争与中国,1991年1月,人民日报内参发表
  ▲人民日报()发表新闻报道:何新《谈话录》单行本出版
  ▲对我国十年改革的反思,日,写报邓小平、江泽民、李鹏。
  ▲我国经济改革的回顾与前瞻,1991年2月,人民日报内参发表
★《东方的复兴——中国现代化的命题与前途》(第一卷:理论准备,1989事件前后中国问题评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1991年2月。
  ★《世纪之交的中国与世界——何新与西方记者谈话录》四川人民出版社
  ▲论海湾战争(上)──何新接受日本共同社记者伊藤正采访的谈话,
[时间:2:30-5:15于中国社科院外事会客厅]
  ▲论海湾战争(下)──何新接受日本共同社记者伊藤正采访的谈话,同上。
  ▲海湾战后世界面临的最重大问题是什么·──何新对日本共同社记者伊藤正采访的补充答复,1991年2月。
  ▲对此次海湾战争我国对策的分析(一封通信),日。
  ★《众神之颂》,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谈矢吹晋一事的真相,刊香港《明报》3月05日
  ▲印度驻华大使任嘉德与何新谈话纪要,日,报李鹏总理
  ▲人民日报()报道:何新等34人增补为全国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展望90年代经济大势──何新答《中国工商》杂志记者问,日,载《中国工商》杂志1991年第5期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何新在政协小组会上的发言提纲,199l年3月28日
  ▲我国经济病症的成因和根治方案,1991年夏写报李鹏总理的经济分析,内刊发表。
  ▲改革开放及其他──答香港《东方日报》记者曾伟珍,日。
  ▲何新在政协小组会上的发言简报,日
▲正确估计今后几年的经济形势,日,内刊发表。
▲人权与民主──何新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News)记者电视采访,日上午9:00-11:00于中国社科院外事会客厅,-2月整理。
  ▲关于人权问题──对美国广播公司(ABC.News)记者提问的答复,1991年3月,载《当代思潮》1991年第3期
  ▲历史未来趋势与世界格局──何新接受日本广播协会NHK的专题采访,日上午9:30-11:30于中国社科院外事会客厅,NHK于日播出。
  ▲何新纵论天下事──法国《欧洲时报》记者采访何新,1991年4月。
  ▲与王震副主席谈话纪要,日。
▲对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几点预测──与香港汇丰银行中国研究部经理赵令彬的谈话纪要,日,根据记录整理,记录仅保留要点,不完整。
  ▲90年代朝鲜半岛局势──兼论我国未来的地缘战略地位,日。
  ▲关于钟馗的起源,日
  ▲论经济改革指导理论中的若干问题,日,内参发表
  ▲形势分析与建议,日写报李鹏总理。
▲为中国社会主义声辩──答驻京外国记者问(之一)、(之二)。
[(之一)是1991年7月对《朝日新闻》、塔斯社及安莎社提出的书面问题的书面答复;
(之二)是日何新与外国驻京记者座谈会时的口头问答。座谈会是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根据在京西方记者的要求主持召开的,北京50余家世界通讯社和报刊的60多名驻京记者参加,一些外国使馆也派员与会。]
  ▲论我国经济改革指导理论的失误──工业再生产危机问题的重新研究,1991年7月,本文是写给李鹏总理的一封信,文中论述了我国存在生产过剩问题,并建议开辟国际市场。
  &#—1991年我国经济困难发生机制的简略分析,1991年7月写报李鹏总理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人民日报()报道:何新政论文集《东方的复兴》出版
  ▲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何新访谈录(记者吴月辉、张益俊)
  ▲关于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接受意大利《信使报》特别记者佩利·查理(J.LMessaggero)采访的谈话,谈话于日上午及13日下午在王府井饭店进行。
  ▲苏联819政变失败原因,日,是应丁关根同志要求写的一篇形势分析和展望。
  ▲人民日报()报道:中宣部理论局和本报理论部今天联合邀请首都理论界人士,座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出席座谈会并发言的有:黄美来、吴大英、田心铭、李延明、何新等。
  ▲人民共和国与太阳同在,日,刊人民日报《大地》杂志
  ▲给政协要求协助追究香港报刊对中国公民进行人格诽谤法律责任的提案,日
▲论经济学读书笔记──回复邓力群同志的一封信,1991年10月
▲关于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周期问题,致李鹏总理的信件,1991年10月
  ▲关于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周期,1991年10月刊红旗杂志内部文稿
  ▲关于反腐败的几点意见──与王任重副主席的谈话,日
▲90年代世界战略斗争的焦点区域──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札记,,报邓小平、陈云、王震、李鹏1991年11月,发表于内部刊物。
  ▲关于国内经济方针的几点意见──给李鹏同志的一封信(摘要),1991年11月。
  ▲关于国营企业困顿原因──致李鹏同志的一封信,日。
▲世界革命与中国政治体制问题──与日本前左翼运动成员Y先生的谈话(摘要),日;日根据录音整理。
  ▲亚太形势与中日美关系——与日本《朝日新闻》记者、特派员林修平的谈话,
[日上午9:00-12:00于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客室]
日据录音整理。
▲论当前国内经济的几个问题,日,内参发表。
  ▲关于鱼和鸟的故事──答美国《纽约时报》记者、专栏作家露伊斯(TloraLeuis),日于北京贵宾楼饭店二楼,根据录音整理
  ▲关于社会安定与文艺政策的几点建议,日夜,写报邓小平同志。
  ▲谈当代资本主义,1991年12月在国家计委培训班上的演讲。
  &#年对全球90年代将遭遇严重经济危机的预测,写于1991年12月,发表于《人民日报》日《内部参阅》增刊第1期。此文当时列为“绝密”,报送中央常委及中央军委领导。
本文解密后,作为作者在第九届政协一次会议(1997.3)的发言材料印发,是年夏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
  ▲答《纽约时报》编委DavidC.ungde的谈话,日于北京艺苑皇冠饭店,翻译刘伟德(外交部新闻司)。
  &#年终国内外局势的几点评论,日,是写给邓、陈、江、李的一个形势分析。
▲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毛泽东纪念日有感,日,载美国加州《中华时报》日。
  ★《反思与挑战》台湾时代风云出版社出版1991
  ★《巨谜的揭破》台湾时代风云出版社年出版
▲《东方的复兴(第二卷)》序言,日记于京西愚庐
  ▲给国务院领导的两封信,日及1月23日
  ▲关于天文十月历法——《陈久金集》序言,.
★《何新画集》亚洲画廊1992
  ★《爱情与英雄》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东方的复兴——中国现代化的命题与前途》(第二卷经济分析与战略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
▲中国经济改革与国际关系──何新在古巴亚太地区研究中心的演讲,日,康卫东记录。
  ▲关于拉美形势与古巴国际关系──古共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罗德里格斯与何新谈话纪要,日,
  ▲关于古巴的经济形势和改革问题──古共政治局委员卡·阿尔达纳与何新谈话纪要(摘要),日,日根据记录稿整理,翻译何瑞鹏(外交部拉美司),记录康卫东(中国驻古巴大使馆)。
  ▲与卡斯特罗的谈话纪要,日晚8时-28日凌晨3时。
  ▲访古回国后给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日。
  ▲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几点意见──在政协小组会上准备的书面发言,1992年3月。
  ▲从大战略方针理解小平同志的谈话──何新访谈录,记者杨贵方,日。
▲中日关系及亚太问题──与日本驻泰国大使G先生的谈话,日下午3时-5时于全国政协外宾会客室。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一种设想,日写给李鹏总理的信件。
  ▲论陆游、赵构及岳飞——读朱东润《陆游传》书后,日
  ▲谈国内形势的一封信,日,写报邓小平、王震。
  ▲中国将向何处去·————发展预测与建议·致李登辉书,
日,台湾《海峡评论》杂志1992年7月号。
  ▲关于台湾问题的几点建议,日,是给***、王震、李鹏的信件。
  ▲关于地球环境的另一个侧面,日写给国务院领导人的信件。
  ▲对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的一些思考,日写给邓小平的一封信。
  ▲意识形态问题的思考,日,报邓小平、王震,此文中若干重大政策及人事建议均被采纳。
  ▲《何新画集》,日出版,《序言:论中国画的古典精神与当代画风的没落》
  ▲绐卡斯特罗的一封信,日。
  ▲调研报告,日,写报李鹏、丁关根。
  ▲未来中美关系,日。
  ▲评官员经商——给中央领导同志的一封信,1992年9月
  ▲论中国的新工业革命,日
  ▲与查理先生的第二次谈话,日。
  ▲重塑中国远古文化,1992.10
  ▲经济自由主义与市场经济──何新答记者问,1992年10月,本文是何新在记者采访稿的基础上重新改写的。
  ▲当前经济形势评论(之一),日给中央领导人的一封信(节录)
  1993年
  ▲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何新访谈录,1993年1月,记者杨贵方、孙伟化。
  ▲世界未来的展望──何新与美国未来学家阿·托夫勒的谈话,日于北京王府井饭店,日本富士电视台企划制作部部长森永勉作主持人;
  ▲我在年间的政治经济研究,日
  ▲论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日
  ▲给《上海理论》主编的一封信,日
  ▲给《书刊导报》主编的一封信,日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何新接受美国合众国际社驻京记者尼克(NickDriver)的采访,日,刊于台湾《海峡评论》1993年8月号。
  ▲《诸神的起源·续集《九歌》诸神的重新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
  ▲远古中国文明的重新认识──何新访谈录,记者孙伟化,载《周刊》1993年6月号。
  ★《何新政治经济论文集》(内部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
  ★《论何新》(内部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上古神话是战国秦汉人的伪造吗?再驳王震中博士(二),日
  ▲当前经济形势评论,日
  ▲金融自由化会导致经济崩溃──台湾《中国时报周刊》主笔何频对何新的采访,台湾《中国时报周刊》(第116期),刊日,台湾《海峡评论》1994年6月号
  ▲当前经济形势评论,日。
  ▲何新与美国《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邰培德的谈话,日上午,翻译郭宝琦。
  ▲解决中国农业及粮食问题的一种新战略设想,1995年8月在中央政研室、农业部关于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调研会上的发言。
  ★《何新政治经济论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
  ▲利率过高:当前国企困难的原因──何新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分析,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专访,并送报李鹏、朱镕基;同年5月央行决定全面调降存贷利率。
  ★《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上、下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培根人生随笔》,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人生论》,华龄出版社,1996
  ▲中国历史中的人口规律与社会治乱,,《科技潮》杂志1996年第12期)
  ▲《危机与反思》序言,日于燕山养心斋,[本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是反思传统文化及比较中
西文化的论着.第二部是反思"文化反思",批评全盘西化论的论着.第三部分是探索传统文化本源,寻根与考证的论着.] 
▲《危机与反思》序言,日
  ▲我曾经反抗一个时代——《致中南海密札/为中国声辩》序,日
收入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的《何新致中南海密札》
  ★《危机与反思》,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96年
  ▲对我国金融领域问题的分析与建议,日写,报李鹏、朱镕基
文中预测近年国际金融危机可能发生
  ★《致中南海密札,为中国声辩》香港明镜出版社1997出版
  ★《为中国声辩》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
  ★《危机与反思》(上下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诸神的起源》(新版)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
  ★《孤独与挑战:一个共和国同龄人的奋斗与思考》(洗礼暴风雨·黎明),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日写报中央领导人
  ▲警惕日本对华新战略,写于日,日报中央
  ▲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日。
  ★《诸神的起源》(日文版)日本东京树花舍1998
  ★《中华的复兴》(韩文版)韩国东文堂1999
  ★《何新批判·研究与评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杨子江编篡。
  ▲何新纵谈科索沃之后的世界变局——美国《世界日报》记者唐典伟访谈录,日。
  ★《何新战略思想库·新战略论》(经济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
  ★《何新战略思想库·新战略论》(政治文化编),同上。
  ★《何新战略思想库·新战略论》(国际编),同上。
  ▲何新访谈:十年后的中国,香港《广角镜杂志》月号
  ★《龙:神话与真相》(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大易新解》,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大易通解》澳门出版社2000年。
  ▲新译,日译作于沪上雨辰斋之养庐
  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期间何新致朱镕基总理的一封信,日
  ★《艺术分析与美学思辨》时事出版社2001
  ★《培根论人生》(插图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
  ▲中国文明从来就不封闭——何新在澳门“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日。
  ★《思考(第一卷)·我的哲学与宗教观》,时事出版社2001.3
  ▲欲窥天心问太平——宋儒邵尧夫《梅花诗》戏解及解读方法,日于上海。此文尚未收入文集
  ▲《宇宙之问》序,日,于松江古莘地春申塘畔竹园
  ▲关于诗与语言形式——答友人的一封信,日
  ▲论1989事件之“大义”及当代士林风气——致李泽厚的公开信,日,
★《思考(第二卷)·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时事出版社2001
  ▲致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何兆武先生的一封信,2002年2月
  ▲给毕竞先生的复信,日
  ▲中国古代史有待重新审视,《深圳特区报》日“何新读史札记”专栏
  ▲驳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论,《深圳特区报》日
  ▲关于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对香港商报首席记者采访提问的书面答复,日
  ▲农民起义不是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动力,4月7日刊出第3篇
  ▲奴隶制度才是私有制的最高形态——何新再谈张五常其人与其事,02年4月5日
  ▲中国经济为何发生严重的生产过剩与市场危机,02年4月6日作,4月21日刊于《香港商报》.
  ▲当代全球战略中的“合纵”与“连横”,日《香港商报》[何新怪论]专栏
  ▲论江泽民时代,《香港商报》日,
  ▲《淮南子》与汉初政治斗争,《深圳特区报》5月26日刊出
  ▲董仲舒与汉武帝元光决策,《深圳特区报》6月23日
  ▲巴以冲突将演变?02年6月27日
  ▲美国纵容恐怖袭击可能出于故意?《香港商报》日
  ▲观察以巴冲突宜从战略观点而非根据"常识"——答田禾君
  ▲谈关于三个代表等问题——答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潘文书面采访,日《香港商报》
  ▲美国为何必打萨达姆,02年7月28日于青岛写,刊8月1日《香港商报》[何新怪论]专栏
  ▲法家之学源出,《深圳特区报》02年8月11日.
  ▲美国的敌人究竟是谁?——解读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及当前国际形势(之一),日《香港商报》[何新怪论]专栏
  ▲不对称战争是当代战争的新形态──解读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及当前国际形势(之二),日《香港商报》[何新怪论]专栏
  ▲子夏与变法经世的“西河学派”,《深圳特区报》8月18日
  ▲世界历史进入前所未有的新竞争时代
《世界战略新观察》序言,日
  ▲《论文化大革命与毛泽东晚期思想》,日于上海竹园作,12月26日改定于京华秋澄.
  ▲何新:邓小平时代政绩显著,《香港商报》特派记者东方亮,日《香港商报》
  ▲关于的家世及出身,2002年《香港商报》11月21日
  ▲新北约:全球统一军事组织的雏型,日晚写于上海,《香港商报》日
  ★《培根人生论》国际友谊出版社2002
  ★《培根人生论》陕西师大出版社
  ★《美学分析》中国民族摄影出版社2002
  ★《何新古经新解大易新解》时事出版社,2002
  ★《爱情与英雄《离骚·九歌》新解》,何新古经新解系列,时事出版社,2002
  ★《宇宙之问〈天问〉新解·宇宙的起源长沙楚帛书新考》,时事出版社,2002
  ★《何新古经新解古本老子“道德经”新解》,时事出版社,2002
  ★《诸神的起源》时事出版社,2002
  ★《爱情与英雄《离骚·九歌》新解》时事出版社,2002
  ★《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时事出版社2002
  ★《世界战略形势的最新观察》时事出版社2002
  ▲历史学与“国民”意识,
  ▲论文化大革命与毛泽东晚期思想日
  ▲论《诗经》,2003年元月8日写于京华九龙居
  ★《全球战略问题新观察》,时事出版社2003.1
  ▲关于地租,土地私有化及“三农”问题——重读《资本论》札记,日
  ▲关于伊拉克战争的预测,03年2月20日于休养中口述
  ▲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期间何新致朱镕基总理的一封信,
  ▲论股市泡沫、统计失真与下岗问题,日写。
  ▲(2003年3月)何新公开发表以上两文时所作的附记(说明):
  ▲论伊拉克战争,03年3月20日记
  ▲美国为何不敢轻言对朝鲜动武——关于朝鲜问题之趋势答友人问,03年2月22日,香港商報日
  ▲何新退出江湖:论某公,日 
  ▲再论伊拉克战争:伊拉克——当代世界历史的一个枢纽点(看CCTV直播有感),03年3月22日
  ▲三论伊拉克战争:美国构想的战后全球新秩序,03年3月26日
  ▲中国古代生物战争的起源及社会与文化后果,2003年4月
  ▲四论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的新军事特点,03年4月11日
  ▲答袁珂先生批评何新"《九歌》新论",2003年5月
  ▲忆社科院二三事——忆李慎之先生,日
  ★《人生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
  ▲关于当前弱势美元问题,6月2日
  ▲谈“玄”——何新哲学论纲(关于哲学、宗教与哲学史)日
  ▲何新给网友的信,
  ▲论政治国家主义,6月18日
  ▲中国向何处去——兼析左右派政治思潮的社会阶级基础
  ▲关于新国家主义,2003.06
  ▲墨学源出孔门考,7月于上海
  ▲调侃写诽谤文的某男,2003年7月  
  ▲国家主义的近代政治理论渊源
  ▲马基雅弗利的治国伦和权谋论
  ▲让·博丹的国家主权至高无上论
  ▲"自由"为什么是不可能的——霍布斯的绝对国家主义
  ▲"民主"为什么是不可能的—论霍布斯的绝对国家主义
  ▲《何新集》新版序,日
  ▲论毛泽东,12月26日
  ★《论政治国家主义》,时事出版社2003
  ★《圣与雄老子·孔子·屈原·刘彻》时事出版社2003
  ★《孔子论人生·新解》时事出版社2003
  ★《风·华夏上古情歌》时事出版社2004年2月
  ★《何新集(第二版)》时事出版社2004年2月
  ★《谈龙说凤》时事出版社2004
  ★《培根人生论》时事出版社2004
  ★谈“玄”(二)——关于芝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札记,兴华论坛
  ★《汉武帝新传》,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1月。
  ▲关于汇率,利率与人民币币值--主流经济学的若干经济盲点》,3月20日作于上海,刊《香港商报》4月4日—11日.
  ▲端午新考,5月作于上海
▲我在中国政治中的风雨二十年(对温州日报记者采访的五次谈话)
第一次谈话:我是如何介入到中国政治之中的,
  第二次谈话:对决弗里德曼,
 [附录]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几点意见——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给赵总书记的信
(1988.6)
  第三次谈话:我曾试图阻遏私有化和下岗运动,
  第四次谈话:经济学家搞垮中国,
  第五次谈话:重新评估计划经济,
[该文因故未发表,记者发表于兴华网]
  ★《泛演化逻辑引论》时事出版社2005年
  ★《雅与颂》,哈尔滨出版社2005.12
★《大政宪典》,
哈尔滨出版社2005.12
1992年前《人民日报》关于何新的部分报道资料
1、在专业职务评定中尽量排除非学术因素,中国社科院破格晋升一批中青年学者  
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1月23日讯 记者李泓冰报道:曾经以他们的学术专著在许多青年学生的书架上站住了脚的严xx、
张显扬、朱狄等和王逸舟、林岗、何新等分别出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1988年度晋升的181名研究员和450名副研究员的名单上。他们是在“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下脱颖而出的。记者今天从该院人事和科研部门获悉了这一消息。 
面临国内外社会科学层出不穷的新成果的挑战,建立一支自己的有雄厚实力的学科带头人队伍成了该院的当务之急。据称,他们在这次专业职务评定中尽量排除非学术因素的影响,着重考察专业人员的学术、学风、学德。对于有争议的学者的学术观点,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评估。学术委员会的评审结果得到充分尊重。
该院打破高级专业职务评定中“中年拖到老,青年给拖跑”的恶性循环,破格晋升了22名虽年限未达标准,但学术成果卓著的专业人员,其中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14人。
2、本报六版发表何新的文章:“五四”精神继承与超越 
人民日报) 
本报讯 “五四”以来70年,中国已经突破,甚至粉碎了它的旧传统,并早已走出了所谓“封建制度”,那么为什么中国至今还没有现代化?今天本报第六版发表的何新的文章认为,现代化不能自一个社会外部向内部作直接的嫁接和移入,它应当从中国自身社会文化背景的创造性转变中,有机地、合于逻辑地生长出来,现代化意味着文化形态和文化整体设计的转变。*
3、澄清一个由来已久的误解
(人民日报)
对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合理解释究竟是什么?何新认为:黑格尔对这个规律的主要论述,是在《逻辑学》下卷的最后一章《绝对理念》中。在那里,他是这样解释的:
  (1)一切事物,在它的内容中都包含着这样的矛盾:既是现在的自身,同时又是一个非自身的“他物”,一个现在尚未获得存在的东西,“无”。
  (2)这一矛盾的存在,使事物由过去的旧形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是对于旧事物的第一次否定。由于这一否定,使它演化成为一种新事物。
  (3)在这个新事物中,吸取了旧事物的某种规定,保存了原来事物的某些发展成果。这种在否定旧事物时对旧事物内容的保存,就是黑格尔所谓的否定之否定。
  根据黑格尔的这种论述,可以看出黑格尔所谓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即:正题:旧事物A为肯定;反题:变化过程为第一次否定;合题:新事物B(吸收了A的合理内容)为否定之否定。而并非象通常所说那样,事物的每一次发展都是经过三种形态,第一步是作为正题的一个事物,第二步是作为反题变成一个相反的事物,第三步是正题与反题的综合,形成第三个事物,即:正题:第一个事物A为肯定;反题:第二个事物B(与A相反)为否定;合题:第三个事物C(综合了A和B)为否定之否定。
(摘自《光明日报》何新的文章《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讨》)*
4、何新《艺术现象的符号——文化学阐释》和《中国文化史新论》出版
  何新的两部新著《艺术现象的符号——文化学阐释》和《中国文化史新论》已分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5、《九歌》应是《九天十神歌》
人民日报) 
4月21日《文汇报》报道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何新近期研究《九歌》的一项重要发现。  
何新指出,若将《九歌》中的十位神灵,按东、西、南、北、中的五行方位排列成图,而与《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十二纪》中的五方十帝图相比照,可以明显地看出一种结构性的相似关系。《九歌》十神,五男五女,正体现了古人的阴阳观念。十神分别配置在东、南、中、西、北5个方位,又体现了5行、5方位的观念:
东皇太一─黄帝(皇天上帝);云中君(太阴君)──后土(高母神);湘君──炎帝(舜);湘夫人──祝融(女娥);河伯(龙神)──太皞(青龙);东君(日神)──勾芒(春神);少司命──少皞(秋神);少司命──蓐收(刑杀神);山鬼──颛顼(冬神玄英);国殇(蚩尤,兵主──玄冥(即玄武 ,真武大帝,战神)。
何新还指出,屈原在27岁时曾出使齐国,两年后创作《九歌》。阴阳五行学说是战国末期由方仙术士邹衍所倡导而流行于齐国的一种天文理论。《九歌》可能正是他采纳了邹衍的阴阳五行理论,结合古代的五方帝神话而创作的一部瑰丽神话诗篇。至于《九歌》为什么名叫“九”,何新指出,“九”在这里并不是一个数字概念,而作为天体宇宙观念的名词,其涵义就是“郊(郊祭)”。
6、何新主编《开放》丛书即将出版
记者:张莉 ()
由何新主编、张文达副主编、李泽厚担任顾问的一套大型系列丛书《开放》丛书,即将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7、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新探索——读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何新 (人民日报)
8、读《何新集》
周武 (人民日报 )
最近,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何新集》,编选了何新的三十二篇论
文。展示了作者十年来的学术成果。
《论精英淘汰》一文,触及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种最为令人痛心的痼疾。他指出,近三百年来,一是中国的人才浪费,二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存在精英淘汰的机制。“那些最富有独立思考精神,最富有主动性和独创性的精英分子,往往最容易受到摧残和打击。一些人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另一些人稍稍出头即被摧残、毁灭。就是极少数特殊者,也往往要在扭曲、改变、泯灭自己创造个性的前提下,才能被社会接纳。”所以中国历史中正是那些最富有天才的精英人物,都或佯狂避世,或被世人目为狂怪。这种现象反复出现,意味着其中有规律。精英淘汰的一个结果,是人才的普遍平庸化,是创造力的退化,是社会发展的迟滞和缓慢。
文集的末篇《婵娟·混沌·鳄鱼及开天辟地的神话》,共分十四节,每一节都提出一个新的语源学问题,通过对层层语言屏障的解构式释义,终于在“婵娟”、“团圆”、“混沌”、“鳄鱼”以及“女娲”、“盘古”之间,发现了不曾被人想到的联系。由此,作者验证了自己在《诸神的起源》中对中国上古神话和文化起源的一系列新解释。*
9、何新从一种新的历史角度谈: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原因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年学者何新最近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社会主义的选择与历史评价》一文,从一种新的历史角度,阐述了中国人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作者在回顾了世界近代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以及德国、日本和苏联经济起飞的情况后指出,近代工业化有两条基本道路。一条道路是发展自由市场经济,以轻工业带动重工业发展,资本积累主要依赖发展轻工业实现,亦即英、法、美三国模式的第一代工业化道路。另一条道路是依赖国家力量,主张集中控制和调配有效资源,对外贸易实行保护关税,保护国内市场,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倡导高积累、低消费政策,来带动经济迅速起飞的路线。
  后一条工业化道路产生了两种模式。一种是19世纪末德、日两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模式。另一种就是本世纪30年代出现的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模式。
  人们注意到,在19世纪初,经济大大落后于英、法的德国、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经济力量迅速勃起,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而20世纪初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家的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后,经济也发展迅速。在二次大战中,苏联作为战场主力而战胜德、日,在50年代成为当时居世界第二位的工业强国。
  根据以上历史事实,恐怕就不能说反英美自由市场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包括“斯大林模式”),是完全不成功和不可能成功的。
10、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何新访谈录
吴月辉 张益俊 (人民日报)
11、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  
——何新与日本经济学教授S先生的谈话
——————————
【附录】网文:多面何新
作者:心随我动
发帖时间: 19:35:08
对何新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或者所谓历史性的断定,显然都为时过早。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何新的思想比当代任何一个所谓的学者都更加深刻地嵌入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肌体。
直到今天,何新的思想仍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影响,对何新或褒或贬的纷纭评论仍然是中国思想界(如果有的话)和中国学术界最引人入胜的奇特景观之一。
对这样的一个人物,他似乎是横空出世,却如此持久和如此强烈地融合于我们的时代,也许还将更为持久地和在某个时候会更为强烈地影响我们的时代,带着他的对民族的贡献,或者如人所言,带着对我们时代的“无穷流毒”;我想,当代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断言,能够现在就对这样一个人,作出无愧于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结论。
也许,只有如何新自己所言——“把一切托付给历史”。人们说何新“满纸荒唐言”,我看他至少这一点是说对了。他就盯准了,除了不断演进的历史,这个时代谁也没有能力全面而彻底地论定他或者否定他。
何新曾不无自豪地说,他“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坚持“独立的思想”,“坚持自己独立不阿的人格”。他是这样说的,他也是真正这样做的。
在举国正轰轰烈烈开展史无前例的革命运动时,他就像是一只早鸣的虫儿,开始用还远不成熟的声音,质疑这场革命的正确性。信件被退回了他所在的农场,他因此成了反革命,带了半年的手铐。当人们还仍为政治禁区所震慑的时候,他语出惊人,激烈而毫不留情地批判了斯大林的社会发展五阶段公式,提出应该重新研究马克思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述,在史学界掀起滔天大浪,而他自己则被解除了著名历史学权威黎澍先生学术助理的职务。
当人们还沉浸在文革的创痛中悲不自胜时,他作为领头人之一,掀起了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滔天浪潮。而当人们声色俱厉对传统文化极尽挖苦之能事时,他又提出应对文化反思进行“再反思”,并开始广泛挖掘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
当文革的极左思潮仍然给人们的身心发展带来持久地破坏甚至是摧残时,他带头从哲学上开始探讨马克思的人性的“异化”理论,并以此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畸形政治经济制度带来的人性异化问题。
当人们蜂拥而上大谈“自由”“民主”,纷纷传阅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时,他却以他惯有的敏锐捕捉到了弥漫在社会中的“危险气氛”,大声疾呼民族和国家正处于危险之中,希望人们能够保持冷静。
他是最早预测前苏联将解体的学者之一。他最早在艺术界冲破政治左倾思潮的影响,旗帜鲜明地提出,艺术美首先在于形式而不是内容。
他被广泛视为“国家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被当代中国的所谓新自由主义者们视为死敌,但他却是陈寅恪和顾准最早的研究者和传播者之一,而这两人正是中国当代所谓的“新自由主义者”们心目中顶礼膜拜的偶像。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xo的韩文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