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业旅游在我国会迅速形容发展迅速的词语

导读: 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2011年国内旅游业持续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约26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约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无论从人数还是消费上,城镇居民占我国国内旅游的比重都在稳步上升,特别是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已占国内旅游收入的3/4。2011年国内旅游业发展方式初现转型迹象。一是从政策刺激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二是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增长阶段;三是中西部入境旅游发展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呈现缩小态势。
&&& 当今世界,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是人们尤其是21世纪的人们最为喜爱的休闲活动之一。一项消费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成为富翁,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环游世界。旅游作为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十分突出。旅游产业在我国虽属新兴产业,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 旅游业是投入少、效益好、创汇多、可带动一些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并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产业。自1992年起,旅游业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和纳税等方面,旅游业发展对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贡献。 &&&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 &&&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同时,我国旅游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增强。 &&& 第一,2011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情况 &&& 2011年国内旅游业持续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约26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约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无论从人数还是消费上,城镇居民占我国国内旅游的比重都在稳步上升,特别是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已占国内旅游收入的3/4。2011年国内旅游业发展方式初现转型迹象。一是从政策刺激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二是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增长阶段;三是中西部入境旅游发展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呈现缩小态势。 &&& 2011年,浙江省接待入境旅游者773.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5.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3.43亿人次,同比增长16.2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85.25亿元,同比增长24.29%;实现旅游总收入4080.33亿元,同比增长23.18%。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者119.77万人次,同比增长16.13%。 &&& 2011年,海南省累计接待过夜国内外游客3001.34万人次, 同比增长16.0%;实现旅游总收入37814.25亿元,同比增长17.33%。其中,国内过夜游客2919.88万人次,同比增15.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99.47亿元,同比增长27.1%。 &&& 2011年,北京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2.14亿人次,比2010年同期增长16.4%;实现旅游总收入3216.2亿元,增长16.
全文链接:
&&&&&&&&&&&&&&&&&&&&&&&&&&&&&&&&&&&&&&&&&&&&&&&&&&&&&&&&&&&&&&&&&&&&&&&&&&&&&&&&&&&&&&&&&&&&&&&&&&&&&&&&&&&&&&&&&&&&&&&&&&&&&&&&&&&&&&5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趋势与策略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2页免费17页免费4页免费6页¥3.002页¥1.004页¥2.0014页免费6页免费6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8页免费5页免费18页免费8页免费8页免费
5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趋势与策略分析|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国年轻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
为您推荐的文章标签:,,,,(原作者:岑成德 梁 婷)摘 要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互联网正成为旅游业重要的营销和电子交易工具。与此同时,自助游的崛起,也使旅游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年轻旅游者的青睐。但是,目前我国关于旅游者网络消费行为的研究仍不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年轻人(中国网民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特点。通过对广州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两所高校学生关于旅游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一些特征与偏好,并对我国旅游网站的定位与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年轻旅游者;高校学生;旅游网站;信息搜索行为
Research on Internet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s of Young Traveler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uangzhou
CEN Chengde, LIANG Ting
(Business Schoo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both marketing and ecommerce of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Meanwhile, with the appearance of self service travel, ecommer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yong travelers. However, 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on travelers' Internet consumption behavior. This article, therefore,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ong traveler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With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s did in Sun Yatsen University in Guangzhou and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ference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makes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positioning and constructing travel websites.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商业运用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①:2004年中国互联网服务市场实现收入292.3亿元,比2003年增长30.4%,2005年-2009年,中国互联网服务市场将以34.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迅速增长,2009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36.8亿元。据人民网报道: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中国有望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业内人士还预测,3年以内,旅游市场将有10%的交易额来自网络支援,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约1/4的旅游产品订购将通过互联网进行;而另一项调查表明,现在通过网站了解旅游信息的游客已经上升至被调查人数的1/3。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在给我国旅游业的经营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对旅游消费者的传统消费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未来10年至20年内,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的许多人将生活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生活方式之中,对他们来讲,借助网络获取旅游信息、选择旅游目的地、制定旅游计划和安排旅游行程将成为一种习惯。而目前,我国旅游业在运用电子商务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例如:各网站经营的旅游信息雷同,没有形成特点和卖点,从而导致信息更新缓慢,在线冷淡;各旅游网站没有形成品牌优势,极少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网络营销;互联网基础设施很不完善,数据的传送与管理依然非常有限;传送速度慢;缺乏成熟的新型旅游电子商务产品网络服务;难以进行网上交易等。而在学术界,目前国内对旅游业网络营销这一方面的研究不多,已发表的文章多趋向于概念表述和定性分析,缺乏利用实证研究去分析旅游消费者的网络消费行为。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网络消费行为的特征与偏好,发掘他们的消费需求,建设符合消费者期望的网站,从而推进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本文将选取年轻人的网络搜索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理由如下: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我国年轻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第一,年轻人是我国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5年第15次互联网报告显示:在网民的年龄结构方面,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约占52%),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而35岁及以下的网民则达到了7596万(约占91%)。在该信息中心历次的调研报告中也显示,年轻群体的比重一直持续上升。由此可以看出,研究年轻人的网络消费行为对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此外,CNNIC的调查也显示:在上网的年轻人中,有大约40%是高校学生[8]。因此,通过研究高校学生旅游网络信息搜索的行为特征与偏好有助于我国旅游网站的定位和设计,对加快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二,中国自助游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旅游电子商务,而年轻人是我国自助游的主要群体。因此,关注这些年轻的自助旅游者如何运用互联网查询有关信息、组织出游团队和安排游程将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旅游消费者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
根据索琳戈尔的《消费者行为学》阐述[1],消费者在决策前通常需要信息的搜索,信息的来源主要包括两方面: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即贮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可能是通过以前的搜索或个人经验积累的获得;外部信息有4种主要来源:(1)个人来源:如朋友和家庭;(2)独立或公众来源:如消费者组织、有偿专业咨询、政府机构;(3)营销来源或商业来源:如营销人员、网络与广告;(4)经验来源:如产品的直接测试和试用。市场特征、产品特征、消费者和情境特征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信息搜集水平。(原作者:岑成德 梁 婷)Dogan Gursoy,Ken W.McCleary(2003)通过研究[2],建立了旅游消费者信息搜索的理论模型。模型是建立在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动机、经济因素和信息搜索方式上的综合体。他指出,旅游消费者在信息搜索时可能会使用到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信息搜索直接受感觉中的内部和外部成本、以及参与搜索的程度影响。此外,亲朋好友和专家的意见、自身的学习和先前的经验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搜索行为。
(二)有关消费者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
英国学者Patrick Butler和Joe Peppard(1998)在研究中提出[3],在网络中,企业如果要对消费者的需求迅速作出反应的话,就必须理解消费者的网络购买行为。网络市场应该对传统的消费者行为模型作出修改,发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和这些需求在互联网中的体现。两位学者就消费者行为在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认为在消费者的辨别和问题识别阶段,网络市场应该利用数据库了解消费者需求,并对问题作出迅速的反应;在吸引消费者信息搜索方面,应利用大众媒体进行整合传播,时刻监控服务质量,并采用积极的“推进式”服务,重视虚拟社区和用户群的认可,善于采用模拟和监测技术。
哈佛商学院教授Lisa R. Klein(1998)的研究试图提出[4]:媒体是如何影响消费者信息搜索行为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互动媒体能够从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分别是准备购买阶段和消费者持续的信息搜寻阶段。
美国学者Amit Bhatnagar, Sanjoy Ghose(2004)研究发现[5],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不同,即:不同的时间分配在不同的搜索内容和搜索频率上。作者通过实证研究指出,网络信息搜索的方式随着消费者的特征和产品的分类而变化。特别指出男性和女性消费者在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偏好上有很大的区别。
(三)有关旅游消费者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
我国学者吴思、凌宏鸿(2005)在研究中指出[6],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能否提供消费者满意的内容。他们通过对国内三大著名的旅游网站的内容交付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旅游计划、在线顾客服务、产品搜索引擎、旅游搜索引擎、旅游线路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电子邮件、既得利益、在线预订、交通信息、天气预报、旅游指导、支付方式、旅游时间表、信息反馈都是旅游者期望很高的交付性内容。而在线保留、旅游小贴士和地图都是旅游者非常重视的内容,但是目前这3家网站都不具有。因此,作者在此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从感观和交流与信任机制方面改进网站内容建设。
香港学者胡焱、香志成(2005)在研究中分析了酒店消费者利用互联网进行酒店信息浏览的情况[7],以及为何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酒店产品或服务的预订及购买。通过对国内4家以散客为主的四星级和五星级的商务酒店(2家在上海,2家在杭州)300份问卷调查发现,70%的国内外酒店消费者都利用互联网搜索酒店信息;40%的国内酒店消费者使用电子商务购买过酒店的产品和服务,50%的国外酒店消费者使用电子商务购买过酒店的产品或服务;研究还发现国内外酒店消费者在使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进行酒店新信息浏览、预订及购买方面没有大的区别。
从上述文献综述可以看出,研究者对消费者网络信息搜索已有一定的研究,但极少对研究的群体进行细分。通过网上论坛与新闻搜索,笔者总结出时下年轻人的特点:他们普遍追求时尚,张扬个性;喜欢宽带娱乐(如网络电视、视频交友聊天、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和网络杂志等)、网上购物;追求高效、简单和便捷。由于现代生存压力的增加,年轻人大都有意识去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旅游、运动等),并喜欢闲时与朋友聚会。因此,笔者认为年轻人是利用网络进行旅游信息搜索最主要的人群。所以,本文选取了广州两所高校的学生作为年轻人的代表进行实证调研,从而分析他们关于旅游网络信息搜索的行为特征与偏好。
三、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查我国年轻旅游者网络信息搜索的行为特征,以了解他们的行为偏好,从而分析我国旅游网站应该如何建设以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费者进行网上搜索。所以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
(一)问卷的设计
问卷设计参考了相关文献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6,7]。为了确保问卷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在未正式进行调查之前,与中山大学的10名本科生和硕士生进行访谈,以了解他们网络信息搜索的相关情况,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
(二)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问卷调查在广州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进行。问卷发放的时间为日至日。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0份,其中在中山大学发放200份,在华南理工大学发放70份。在中山大学,调查主要在学生宿舍进行,分别走访了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宿舍楼;在华南理工大学,调查主要在校园拦截和教学楼进行。调查后共收回问卷261份,其中有效问卷238份,回收率为96.67%,有效率为91.19%。
(三)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1.0作为分析工具,分析方法有:频数分析(Frequency & Percentage%)、重要性均值和标准差(Mean & S.D)。
四、资料分析及结果
(一)被调查者的背景资料
为了详细了解此次调查者的背景资料,利用频数分析(Frequency & Percentage%)对调查问卷第一部分的资料进行了分析(见表1)。从表1可见:此次被调查对象性别比例均衡,且较年轻化、学历较高,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旅游方面的支付不高。
.jpg (85.43 KB, 下载次数: 0)
19:46 上传
(二)被调查者使用网络进行旅游信息搜索的经历分析
1.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分析
(1)在获得旅游信息方面,高校学生约有62.6%曾通过“相关网页”获得旅游信息,位于第一位。仅次于“相关网页”的是“亲戚朋友的推荐”,再次是“咨询旅行社”。这与Concierge(2002)的研究发现相似②——“相关网页”和“咨询旅行社&是旅游者获得旅游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但不同的是,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口碑在宣传中同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在此次调查中,仍然有37.4%的高校学生不选择网上搜索。“网上信息不可靠”是主要原因,约占51.3%;其次是“网上信息不全面”,约占31.8%。说明我国旅游者对网站的可靠性仍然缺乏信心,而且网站在内容设计上覆盖面不广,信息更新滞后,从而影响了旅游者的网站访问率。
2.旅游网络信息的表现形式分析
(1)在有利用网络进行旅游信息搜索的150名高校学生中,通过综合性门户网站(如sohu、163等的旅游频道)的比例最大,约占61.1%;其次是专业旅游网站和旅行社网站,分别约占43.6%和35.6%。说明大型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在高校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它们的旅游信息能得到较高的访问率(见表4)。
(2)在网站信息的传播方式中,高校学生青睐的方式有:热点推荐(58.7%)、网友评论(57.3%)和摄影作品(54.7%),紧接着是电子地图(45.3%)和旅游小贴士(44%)。说明年轻的网民都比较注重个性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喜欢主题鲜明、张扬、活泼的表现形式,这与年轻人的个性有密切的关系(见表4)。(原作者:岑成德 梁 婷)3.使用网络进行旅游消费的分析
(1)在此次被调查的高校学生中,曾经使用过旅游网站预订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比例只有15%,可见目前高校的旅游消费者通过网站预订的比例仍很低。而在预订的产品或服务中,住宿预订约占86.4%,其次是飞机票预订63.6%,和火车票预订40.9%(见表5)。这说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在住宿和交通预订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jpg (85.53 KB, 下载次数: 0)
19:46 上传
(2)在被调查的高校学生中,有约85%不使用网络预订,其原因是他们上网的目的仅停留在“浏览信息,没有网上预订的必要”(58.9%),并且认为“网上支付存在风险”(47.3%),而有35.7%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不熟悉网络预订”。由此可知,一方面,我国旅游网站的可靠度仍然不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旅游者的网络消费行为仍然停留在信息搜索方面,由于国内消费者有强烈的财务风险规避的心理,他们仍较倾向于面对面的支付方式,从而也就造成了他们不关注网上预订功能。
.jpg (62.24 KB, 下载次数: 0)
19:46 上传
(三)被调查者对旅游网站内容关注程度的分析
由表7分析可知,高校学生对旅游网站最关注的前5项内容是:价格信息(Mean=4.3667),景点介绍(Mean=4.1933),住宿情况(Mean=4.08),饮食特色(Mean=4.0667)和旅游线路(Mean=4.04)(关注程度的调查使用5点尺度,“1”表示“非常不关注”,“5”表示“非常关注”)。因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是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他们倾向选择“物超所值”的东西。而其余四者,则说明即是在网上信息搜索,旅游者对“食、住、行、游”仍然有很高的关注程度。
1.对价格关注的分析
表8显示,高校学生会住宿费用的关注程度最高,约占88%,其次是景点门票和交通费用,各占78%,接着是餐饮价格,约占58%。因此,旅游网站在进行价格介绍时可以着重在食、住、行、游方面。
2.对景点关注的分析
表9显示,被调查的高校学生对旅游景点选择的前五位分别是:生态自然保护区(67.3%)、名山大川(64%)、海滨沙滩(48%)、广阔草原(35.3%)、历史名城(34.7%)。说明以高校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喜欢与大自然接触,同时也对文化旅游有较浓的兴趣。因此,网站在内容设计时可以侧重这些景点的介绍。
.jpg (95.94 KB, 下载次数: 0)
19:46 上传
3.对住宿关注的分析
在表10中,高校学生最喜欢选择的住宿类型是经济型酒店,约占64%,其次是家庭旅馆(28.7%)和普通招待所(17.3%)。在我国,经济型酒店是一种新兴的住宿形式,它们通常在外观设计上简洁明快,客房干净整洁,而且价格相对星级宾馆实惠,因此成为白领一族青睐的住宿方式。此次调查也说明,经济型酒店在我国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所以也应该成为网站住宿推荐的重点内容。
4.对旅游线路设计的关注分析
由表11的分析可知,被调查的高校学生的出游目的主要是休闲旅游(88%)和度假旅游(52.7%);喜欢选择出游的方式是自行组团(67.3%);一般将出游时间安排在寒暑假(68%),而旅游的长度一般在4-7天(6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探险旅游(18.7%)仍然受一部分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所喜欢,并且由于沿海城市经济发达等原因,年轻旅游者已越来越喜欢自驾车的旅游方式。因此,网站在设计时也应该注意到这一发展趋势。
.jpg (32.35 KB, 下载次数: 0)
19:46 上传
五、研究发现及建议
本文以高校学生为例,对我国年轻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进行研究。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他们的信息搜索行为特征与偏好,从而为我国旅游网站的建设与宣传提出建议。
1.在国内高校学生获得旅游信息的途径中,互联网的使用位于第一位,其次是亲戚朋友的推荐和咨询旅行社。因此,我国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清楚地认识到此客源市场的存在,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的同时应结合市场口碑效应和旅行社所提供的细节服务,使旅游网站的宣传更能吸引旅游者。
2.国内高校学生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使用网络进行旅游信息搜索,而在上网的人群中,也只有2成左右曾经利用网络进行预订。虽然学生的低收入水平限制了他们在网上预订的比例,但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目前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仍处于初级阶段,网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建设不完善。因此,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应在网站上提供更多让消费者感觉到安全的措施,降低消费者感觉中的购买风险,如提供更多有关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注意与消费者在网上进行即时的互动沟通;并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3.在网络旅游信息有效传播的形式中,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和专业旅游网站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国内高校学生喜欢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有:热点推荐、网友评论、摄影作品、电子地图、旅游小贴士。因此,旅游网站的设计应充分了解消费群体的偏好,如建立消费者资料数据库,以深入分析他们的个性特征和生活方式,从而选择适合他们的信息传播方式,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
4.在国内高校学生对旅游网站内容的关注程度上,最受重视的有价格信息、景点介绍、住宿情况、特色饮食和旅游线路。而在上述的5方面中,年轻旅游者关注的具体内容又各不相同。这说明,旅游网站在信息提供上要深入发掘潜在的消费需求,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为他们创造满意的服务。在提供最新的信息和丰富的旅游产品与服务的同时,还应注意产品和服务价格的竞争性,实效性和独特性,以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费者。同时也应注意在线预订旅游产品和服务类型(如重点推荐住宿预订和交通预订)的网上展示,保持预订各个环节的连续性和畅通性。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简称CNNIC)成立于1997年6月,是经国务院主观部门批准的非营利性的管理和服务机构 ,于1997年开始实施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调查工作,并从1998年起每半年公布一次统计报告,目前已完成了第15次调查。
②根据2002年Concierge公司对旅游和生活方式的调查显示:美国人在计划、选择旅游路线和旅游方式时,互联网是首选的信息获得手段,其次是旅行社。
参考文献:
[1] 索琳戈尔.消费者行为学[M].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Dogan Gursoy, Ken W. McCleary.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Tourists'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 353-373.
[3] Patrick Butler, Joe Peppard. Consumer Purchasing on the Internet: Process and Prospect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 600-610.
[4] Lisa R. Klein.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Interactive Media through a New Lens: Search versus Experience Good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 195-203.
[5] Amit Bhatnagar, Sanjoy Ghose. Online information search termination patterns across product categories and consumer demographics[J]. Journal of Retailing, ): 221-228.
[6] 吴思、凌宏鸿.携程旅行网、春秋国旅网、e龙旅行网内容交付性研究[J].旅游学刊,2005(5):66-69.
[7] 胡焱、香志成.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看中国酒店经营[J].中国旅游研究,2005(2):100-120.
[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4年12月)[EB/OL].nic.net.on/inaex/OE/00/11/index htm.
(责任编辑:车婷婷)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文链接:
推荐阅读:
内容/版权举报请联系bianji#niubb.net
||苏ICP备号-1 |我国会展旅游发展探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我国会展旅游发展探析
【摘要】:基于对会展旅游的内涵的思考 ,分析了从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至今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状况 ,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阐述了我国会展旅游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概括了我国今后发展会展旅游具有的优势 ,着重从政府职能、会展旅游地的培养、会展旅游产品的宣传与促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六方面探讨了我国会展旅游发展壮大的途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592【正文快照】:
近年来 ,我国承办了诸如 1 999“财富论坛”、APEC财长会议、博鳌亚洲论坛、北京国际汽车展、上海国际模具展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活动 ,这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收益 ,而且展示了中国举办大型会展的实力 ,提高了举办地的国际知名度 ,使会展业和会展旅游在我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文;[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陈平;[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陈霖婷;[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住,金辉;[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周春发;[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王春雷;[J];旅游学刊;2002年02期
许峰;[J];旅游学刊;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晶;[J];商业研究;2003年07期
林明太;;[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陈建斌;[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3期
郑四渭;郑秀娟;;[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6年02期
郑岩,魏震铭,段九利;[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郑四渭;郑秀娟;;[J];当代经理人(下半月);2005年01期
林美珍,郑向敏;[J];东南文化;2004年04期
俞金国,王丽华,李悦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1期
杨杏月;[J];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陈才,武传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新刚;[D];吉林大学;2004年
许春晓;[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英;[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刘民坤;[D];中南林学院;2005年
朱永旺;[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张力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王丽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何建英;[D];广西大学;2003年
冯威;[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俞金国;[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高静;[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何红丽;[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世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蔡善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朱孔山;[J];商业研究;2002年14期
王晶;[J];商业研究;2003年07期
颜醒华,谢朝武;[J];商业研究;2004年18期
林明太;;[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张陆,寇跃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丁枢;[J];财贸经济;2005年05期
邵明翔,余志祥,熊伟;[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袁书琪,李爽;[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春发;[D];苏州大学;2002年
冯威;[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何红丽;[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汤蕾;[D];河南大学;2004年
胡燕雯;[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付明莹;[D];西北大学;2004年
毛小岗;[D];武汉大学;2004年
赵宁;[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张力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王丽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纪秀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住,金辉;[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周春发;[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周春发;[J];旅游学刊;2001年05期
吴统慧,谭良方;[J];旅游学刊;1997年05期
吴忠军;[J];社会科学家;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华;刘永昌;田园;;[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7期
区苑华;;[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刘启云;;[J];市场论坛;2011年07期
徐维东;;[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施然;;[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刘俊清;;[J];经济论坛;2011年05期
崔於盈;;[J];中外企业家;2011年12期
于萌;;[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8期
吴双双;;[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杨利;谢炳庚;;[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学雷;;[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刘鹏;董水生;;[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沈和江;张莹;魏飞;袁立梅;刘亚娜;;[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程金龙;吴国清;;[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张丽丽;;[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张健;;[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李剑平;;[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张乐;;[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王丰国;;[A];烟台中心城市发展研究[C];2007年
吴信值;刘勇;;[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小明;[N];经理日报;2003年
温艳;[N];中国经营报;2004年
张海萍;[N];今日信息报;2003年
张海萍;[N];市场报;2003年
卞文志 范建荣;[N];市场报;2004年
苑迎杰;[N];国际商报;2002年
;[N];中国旅游报;2002年
李永文;[N];河南日报;2003年
周玉华;[N];河北经济日报;2003年
徐昙;[N];中国经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慧轩;[D];天津大学;2010年
陈丽华;[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建英;[D];广西大学;2003年
胡燕雯;[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付明莹;[D];西北大学;2004年
张力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何红丽;[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王丽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童伟;[D];安徽大学;2010年
王京;[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胡天舒;[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茜;[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展迅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