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Alfred 2 的 Workflows 功能可以做深圳哪些地方好玩好玩的事情

能介绍称为“神器”的原因那就更好了!
推荐everything的答案被赞了那么多下,看到有几位朋友很小声地提到了Alfred,但没有仔细描述,我就截图来说说呗。一切的一切都从这里 (alt+space)开始,这是alfred的界面,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快速简单的入口,alfred内部是一个强大筛选匹配器,通过不同的keyword来触发相应的逻辑:基本功能:启动应用程序/打开网页/google搜索输入网址打开网页输入要搜索的内容在google搜索FIle Search find: 查找文件,会跳转到文件所在的目录open 打开文件另外,Actions可以让你对刚刚查找的文件快速追加动作比如在刚刚查找出来的mp3条目里按右方向键(默认设置),会跳到actions列表:Web Search Alfred预置了一些常用的web搜索的引擎方式,通过各自的Keyword来触发,会在游览器中打开搜索结果。比如:将会跳到维基百科的相关页面另外,自定义搜索,通过开放的搜索api来自己添加搜索方式,触发关键字等等,比如如果你喜欢,可以添加淘宝,新浪微博等等web搜索。计算器没啥好说的,快速算个数字,记个帐什么的,无须触发关键字,按回车会把计算结果放到剪贴板词典这是MAC自带的词典工具,搜索结果依赖于你安装的词库,关键字define联系人,不用关键字另外可以直接使用"email"来给朋友发邮件剪贴板工具记录历史剪贴板,可以设置忽略记录的APP,可设置快捷键打开,打开后会显示在哪个应用中复制的以及时间,选择记录会再次把内容放到剪贴板。Itunes工具,我用得比较少系统工具Terminal
/ Shell ,看到这儿有人笑了吗,触发关键字是"&"如果你现在就急着穿上裤子,你会很后悔的,因为Alfred最最诱人的部分才刚刚开始,最最打动人的是它的Workflows!Workflows允许你把关键字和触发器关联到指定的动作和alfred输出。 举个梨子,下面是使用豆瓣api的一个workflow,通过movie,book,music三个关键字来触发在豆瓣电影读书和音乐的搜索,并且直接在alfred返回结果。它的设置页面看上去是这样的你可以使用php/ruby/python/perl/osascript等语言来描写workflow内部的逻辑,如果用osascript貌似可以调用OS的方法,比如发imessage等。除此之外,有道词典淘宝会让你变成话痨的微博非常推荐看下这个问题以及, 同学制作并维护了
这个项目(已收到 330+个优秀的workflows作品),收集和提供workflows的托管。配合他的“workflowsearch”插件,搜索安装真是爽歪歪。非常感谢各位插件爱好者们的偏执。
忽然想起十一年前刚开始打网游没很久以后出现的一款逆天软件:变速齿轮。有人知道有人记得有人也还会想起吗?
泰晓科技http://tinylab.org1. 最近才开始使用 OS X,感觉很多软件和游戏都玩不了;2. 办公上,由于 retina 屏,瞬间感觉字好小,使用 PS 看图和 P 图都感觉清晰度太高,操作都不流畅啦朋友说我没有发现 OS X 的好用之处,说在办公上相当好,所以想问问大家是不是系统还有很多快捷功能我没发现?
这个被说得太多了,被人从各种角度、用各种方式来说。我现在MAC、PC两个串着用。坦率的说,各有好处。比如Windows下的Office就比iWorks或者OS X版的Office顺手不少。操作习惯呢,也是各有千秋,虽然快捷键看起来很唬人,但我毕竟用得还是少,触摸板当然也好棒,可我主要还是用鼠标的……对于我来说,OS X最让我喜欢的地方在于……它有一个 “上等” 的环境,让在OS X上运行的各种软件不自觉地向这个标准看齐。很多软件,比如迅雷,比如QQ,在Windows平台下庞大、臃肿、丑陋,而且有各种烦人的功能设计,但在OS X版本中就像个正经的好软件,简洁、美观,还有点儿文艺青年的调调。除此之外,其他很多软件也是一样,我的意思是——在OS X上,大多数软件都很 “美” ,它们一起让你的使用感受稳定在一个水平线上。比如SSH软件,OS X上就有美丽的Shimo,虽然贵,但的确美。而Windows下就没这东西,大部分SSH软件都是用标准的UI画出来的,透着工程师劲儿。而且,Windows下还经常蹦出一些 “超丑陋” 的软件,配色让我想起83年的春节晚会,你看,就是这些软件,让我觉得Windows像辆老车。对于我来说,OS X的最大价值在于此。
既然题主问好在哪里,我就一条一条讲给你~~\(≧▽≦)/~~
1.最方便的一点是不用经常关机,盒盖就走。ε=ε=ε=ε=┌(; ̄◇ ̄)┘2.很多人都推荐使用的 Alfred,我就是在这个答案中学会的,平时算个数啦,搜搜淘宝啦都可以(●??`)? 只要按 option + 空格就好啦3.触发角:电脑屏幕的四个角可以设置各种不同的指令(虽然我总是不小心触发到&(`^′)&4.一键关闭所有 SNS / IM 通知:按住 Option 然后单击右上角的通知中心就不用担心别人站在你旁边不小心瞟到你在聊什么辣5.文件不需要随时保存,就算突然不小心关了也无所谓6.触摸板手势很多,用熟了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快捷键同理7.有很多特别好用的软件都是 OS X 专属哦,而且妈妈再也不担心我在装软件的时候装上很多垃圾软件了,那些在 win 上臃肿难看的软件到了 OS X 上好像都变得乖巧了起来。推荐一下最近老板给大家买的 OmniGraffle 和 OmniFocus,超级好用的两款软件~ ≥▽≤8.图形处理出色,使用 PS 和 Ai 的时候再也不卡了(可能以前的电脑太渣?o(# ̄▽ ̄#)o 9.浏览器有 Safari 和 Chrome 配合,各有优势,加上多桌面四指滑动切换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我是外接了一个浏览器并且每个屏幕有三个桌面)顺便推荐一个最近刚买的 VPN,在 Chrome 上有白名单插件,可以自动添加需要翻墙才能上的网页(当然本身已经包含了很多)里面有详细的教程,连我都自己设置好辣~????10.游戏的话有
和 Steam 客户端就能玩很多很多游戏辣。11. AirDrop 功能,只要在附近文件随便传不用U盘来回倒也不用邮件磨磨唧唧得~12.很多人说 Finder 不好用,但是我觉得很好用呀,可能是我整理狂晚期 (..o?_?o..)其实很多上面的功能 Windows 也有,但对我来说最关键一点是公司里大家都用,时不时丢给你一个 pages ,让你做个 keynote ,如果不用的话都没饭吃呀 (?o? ?o??)暂时想到这么多,不过你们不觉得 Macbook 摸上去就很有手感么~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操作系统使用经历:从小学到高中,都只接触 Windows 系统;大学因为学习计算机逐渐开始用 Linux 处理编程相关任务,用Windows 处理文档和娱乐;大学毕业后逐渐接触 Mac OSX(10.8官方已经更名为 OSX)。从两年前,随着迅雷等娱乐软件的 Mac 版功能越来越丰富,我已经很少再使用 Windows(频次在每个月1小时或更低)。因此在涉及到 Windows 的描述中如果有错误请原谅并帮忙纠正,谢谢。在开始使用 OSX 的这两年多以来,我渐渐的觉得 Macbook + OSX 是这个星球上体验最棒的笔记本产品。为什么?首先 OSX 系统级别的用户体验有很多地方超过 Windows。有以下一些例子:几乎在所有应用的帮助菜单中,都有一个搜索框。这个搜索框除了可以搜索帮助文档,实际上最常见的用法是搜索菜单栏中按钮的关键字。符合关键字的菜单按钮名称会被罗列在帮助菜单的下拉框中,这时候如果你把光标挪到这个列表中的某项,OSX 会立刻展开该按钮所在的菜单栏,并且用醒目的标记提示你。以 iTunes 为例:跟触摸板的结合,让日常的光标操作变得非常得心应手。首先建议在系统配置的触控板中打开所有功能,然后下面这些场景会让你发现触控板带给你的流畅体验(网页浏览请使用 Safari):双指上下滑动来浏览网页和文档。双指左右滑动,在网页浏览中进行前进和后退。双指双击网页中文本块,Safari 会将文本块放大到适配屏幕宽度,方便专心阅读。三指单击文本中的单词,OSX 会高亮选中单词并且弹出精美小框显示单词释义。还有很多……本地搜索Spotlight非常节省时间。Spotlight 搜索框可以用ctrl + space 呼出。除了平常直接放在 Dock上的应用,我几乎都是用 Spotlight 来打开所有我要打开的应用程序的,完全不需要切换屏幕到 LaunchPad。此外 Spotlight 还可以:输入数学算式,直接在搜索栏中计算结果输入英文单词,Spotlight 可以自动在词典中查询,若查询到可以用 Command + l/d 打开词典查看详细内容搜索最近打开的文档,邮件,聊天记录等,Spotlight 会按照文件类型组织搜索结果。不蓝屏……这个是玩笑,现在的 Windows 其实也相当稳定不会动不动蓝屏了,不过 OSX 会非常腹黑的把本地网络中的 PC 都显示成一个带着 Windows 标志性蓝屏的 CRT 显示器……OSX 在文本编辑上使用了著名文本编辑器 Emacs 的一些 Key Binding,是我非常喜欢的特色之一。而且这个也是 OSX 的全局特性,就是说在几乎所有文本编辑框中都可以使用(除了 Office for Mac 特别变态的拿掉了这个热键支持)。举例如下:ctrl + a,跳到本行行首;ctrl + e,跳到本行行尾。ctrl + f,光标前进;ctrl + b,光标回退。ctrl + d,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ctrl + k,删除从光标开始到行尾所有字符;ctrl + u,删除从光标前到行首所有字符;ctrl + w,删除光标前一个单词 (ctrl + u/w并非在所有文本框中都支持)。ctrl + y,在光标后粘贴上一次用上一个列表中的快捷键删除的内容。OSX 拥有比 Windows 更出色的一站式体验。这个特色我认为体现在下面三点:
Apple 提供了应用商店,大部分日常应用你都完全可以在 App Store 中找到,且跟 Apple ID 绑定可以方便的恢复下载过的应用。而在 Windows 下,应用的来源完全是零散的。Apple 设备的衔接,各种原生应用都可以通过 icloud 同步数据,使用非常方便。OSX 原生应用做的非常赞。其中就包括
同学提到的 Preview:超级流畅的体验加上好用的笔记功能,是我用过最好用的文档浏览应用。经常被吐槽的 iTunes 其实在 Mac 下体验很不错,只要你事先抛弃从 Windows 带来的音乐管理方式。做为一个程序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 OSX 的Unix 系统的起源决定了他天生比 Windows 更适合程序员。但是 Apple 在系统上所做的设计和努力又使得它跟其他*nix 系统相比在可用性上完胜。在 OSX 上既不用忍受 Windows 弱爆的命令行系统也不用忍受其他*nix 系统不稳定的桌面系统和有限的应用支持。
另外,做为最适合搭载 OSX 的笔记本电脑的 Macbook 本身也可以被称为这个星球上最好的笔记本。
暂时只想到这些,如果有想到其他很赞的特性以后再补充。
呃……烹饪爱好者能介绍称为“神器”的原因那就更好了!
mac下 a better rename
推荐everything的答案被赞了那么多下,看到有几位朋友很小声地提到了Alfred,但没有仔细描述,我就截图来说说呗。一切的一切都从这里 (alt+space)开始,这是alfred的界面,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快速简单的入口,alfred内部是一个强大筛选匹配器,通过不同的keyword来触发相应的逻辑:基本功能:启动应用程序/打开网页/google搜索输入网址打开网页输入要搜索的内容在google搜索FIle Search find: 查找文件,会跳转到文件所在的目录open 打开文件另外,Actions可以让你对刚刚查找的文件快速追加动作比如在刚刚查找出来的mp3条目里按右方向键(默认设置),会跳到actions列表:Web Search Alfred预置了一些常用的web搜索的引擎方式,通过各自的Keyword来触发,会在游览器中打开搜索结果。比如:将会跳到维基百科的相关页面另外,自定义搜索,通过开放的搜索api来自己添加搜索方式,触发关键字等等,比如如果你喜欢,可以添加淘宝,新浪微博等等web搜索。计算器没啥好说的,快速算个数字,记个帐什么的,无须触发关键字,按回车会把计算结果放到剪贴板词典这是MAC自带的词典工具,搜索结果依赖于你安装的词库,关键字define联系人,不用关键字另外可以直接使用"email"来给朋友发邮件剪贴板工具记录历史剪贴板,可以设置忽略记录的APP,可设置快捷键打开,打开后会显示在哪个应用中复制的以及时间,选择记录会再次把内容放到剪贴板。Itunes工具,我用得比较少系统工具Terminal
/ Shell ,看到这儿有人笑了吗,触发关键字是"&"如果你现在就急着穿上裤子,你会很后悔的,因为Alfred最最诱人的部分才刚刚开始,最最打动人的是它的Workflows!Workflows允许你把关键字和触发器关联到指定的动作和alfred输出。 举个梨子,下面是使用豆瓣api的一个workflow,通过movie,book,music三个关键字来触发在豆瓣电影读书和音乐的搜索,并且直接在alfred返回结果。它的设置页面看上去是这样的你可以使用php/ruby/python/perl/osascript等语言来描写workflow内部的逻辑,如果用osascript貌似可以调用OS的方法,比如发imessage等。除此之外,有道词典淘宝会让你变成话痨的微博非常推荐看下这个问题以及, 同学制作并维护了
这个项目(已收到 330+个优秀的workflows作品),收集和提供workflows的托管。配合他的“workflowsearch”插件,搜索安装真是爽歪歪。非常感谢各位插件爱好者们的偏执。
忽然想起十一年前刚开始打网游没很久以后出现的一款逆天软件:变速齿轮。有人知道有人记得有人也还会想起吗?
系统工程师 运维工程师 运维经理能介绍称为“神器”的原因那就更好了!
WallProxy,感觉比Goagent好用,同时兼容GAE代理模式,最重要的是上国内网站比GAE快
推荐everything的答案被赞了那么多下,看到有几位朋友很小声地提到了Alfred,但没有仔细描述,我就截图来说说呗。一切的一切都从这里 (alt+space)开始,这是alfred的界面,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快速简单的入口,alfred内部是一个强大筛选匹配器,通过不同的keyword来触发相应的逻辑:基本功能:启动应用程序/打开网页/google搜索输入网址打开网页输入要搜索的内容在google搜索FIle Search find: 查找文件,会跳转到文件所在的目录open 打开文件另外,Actions可以让你对刚刚查找的文件快速追加动作比如在刚刚查找出来的mp3条目里按右方向键(默认设置),会跳到actions列表:Web Search Alfred预置了一些常用的web搜索的引擎方式,通过各自的Keyword来触发,会在游览器中打开搜索结果。比如:将会跳到维基百科的相关页面另外,自定义搜索,通过开放的搜索api来自己添加搜索方式,触发关键字等等,比如如果你喜欢,可以添加淘宝,新浪微博等等web搜索。计算器没啥好说的,快速算个数字,记个帐什么的,无须触发关键字,按回车会把计算结果放到剪贴板词典这是MAC自带的词典工具,搜索结果依赖于你安装的词库,关键字define联系人,不用关键字另外可以直接使用"email"来给朋友发邮件剪贴板工具记录历史剪贴板,可以设置忽略记录的APP,可设置快捷键打开,打开后会显示在哪个应用中复制的以及时间,选择记录会再次把内容放到剪贴板。Itunes工具,我用得比较少系统工具Terminal
/ Shell ,看到这儿有人笑了吗,触发关键字是"&"如果你现在就急着穿上裤子,你会很后悔的,因为Alfred最最诱人的部分才刚刚开始,最最打动人的是它的Workflows!Workflows允许你把关键字和触发器关联到指定的动作和alfred输出。 举个梨子,下面是使用豆瓣api的一个workflow,通过movie,book,music三个关键字来触发在豆瓣电影读书和音乐的搜索,并且直接在alfred返回结果。它的设置页面看上去是这样的你可以使用php/ruby/python/perl/osascript等语言来描写workflow内部的逻辑,如果用osascript貌似可以调用OS的方法,比如发imessage等。除此之外,有道词典淘宝会让你变成话痨的微博非常推荐看下这个问题以及, 同学制作并维护了
这个项目(已收到 330+个优秀的workflows作品),收集和提供workflows的托管。配合他的“workflowsearch”插件,搜索安装真是爽歪歪。非常感谢各位插件爱好者们的偏执。
忽然想起十一年前刚开始打网游没很久以后出现的一款逆天软件:变速齿轮。有人知道有人记得有人也还会想起吗?
专注点赞,回答一般匿名我只说那些购买mac后推翻系统只装windows的用户,因为用bootcamp安装双系统是很合理的,而此类用户颇为难以理解。&br&&br&一是用户问题。这些用户中很大一部分是比较低端的用户,对电脑的认知不多,在个性方面对陌生事物有打从心底的抵抗,趋向保守。这些用户在初次接触电脑的基础学习阶段被灌输了一种服务,比如windows或者360,ie等软件后,会感觉自己已经得到了需求的解决方案,随之判断已经不需要做任何改变,改变就是麻烦,是推翻已知方便的习惯。电脑的使用对此类用户来说等于是电视等家电,他们不会像中高端用户研究用户体验并深入去思考而追求用户体验,对此类用户来讲用户体验最好的就是最习惯的。&br&&br&他们购买mac的目的也很简单,apple在国内的高端形象会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再者mac现在价格不像powerpc时代一般遥不可及,所以这跟很多人买iphone如获至宝一样。而每当有人指责他们的虚荣心问题(也就是装逼),他们的反应往往是表明自己喜欢mac的外观设计,所以不是因为虚荣。这就是典型的认知不调和,因为要是真的有审美要求,就更应该用界面华丽的os x。设计简洁的mac运行windows的样子(尤其是xp),如果单从审美角度出发,任谁看了都不会觉得很美观,追求审美是不会妥协的。&br&&br&要是撇开可行性空谈的话,只要像iphone一样到处都吹起一阵os x热潮,宣扬用os x是很高雅很有钱人的事情,只有穷人才用windows之类的歪曲理念,这样他们立马就开始用os x。 &br&&br& 二是国内网络生态环境。把用户当作傻子的国内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用落伍而缺乏兼容性的已淘汰技术提供服务,比如网银的active x之类的,绑架用户把用户圈在xp和ie6中,让用户认为windows和ie就是标准。如果国内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不支持的话,不是该技术没有兼容性而是mac没有兼容性。这种主客颠倒的认知对于缺乏相关知识体系的用户是很平常的,有些人甚至会把浏览器不兼容认知为系统不兼容。这些国内互联网生态环境也在时时刻刻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新生用户,灌输错误而畸形的理念和用户习惯,比如用pps看电影,用ie上网,离不开360和qq之类的。习惯了畸形服务的用户产生了对非标准服务的依赖,自然无法忍受与之不同的环境,而用户越依赖环境就不长进地越迁就用户,形成恶性循环。&br&&br&这也是一种网络环境落后国无法避免的问题。这类用户只要可以摆脱服务商的绑架,多普及知识找到mac下的替代方案就不会买mac装windows了。 &br&&br& 还有就是作业环境协作环境必须要求用windows,或者是喜欢玩网络游戏,但是用户本身实在喜欢mac产品的情况。当工作环境变动时他们就不会采取此类方法了。&br&&br&最后是纯windows铁杆粉丝,就像那些apple fanboy一样有强烈的品牌忠诚度。他们买mac装windows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忠诚,嘲笑mac阵营,可谓变态中的变态。
我只说那些购买mac后推翻系统只装windows的用户,因为用bootcamp安装双系统是很合理的,而此类用户颇为难以理解。一是用户问题。这些用户中很大一部分是比较低端的用户,对电脑的认知不多,在个性方面对陌生事物有打从心底的抵抗,趋向保守。这些用户在初次…
========更新===========&br&&a data-title=&@祝博韬&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e00febb73bb1f09dbcd4d6& href=&/people/e00febb73bb1f09dbcd4d6& data-tip=&p$b$e00febb73bb1f09dbcd4d6&&@祝博韬&/a& 大神亲自在Mac上编译了WebKit,然后发现了问题的触发点,就是WebCore里面的对于自然语言排版的判断存在问题,相关代码我引用一下:&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cpp&&&span class=&c1&&//
if (!m_mayUseNaturalWritingDirection || m_run.directionalOverride()) {&/span&
&span class=&c1&&//
static const void* optionKeys[] = { kCTTypesetterOptionForcedEmbeddingLevel };&/span&
&span class=&c1&&//
const short ltrForcedEmbeddingLevelValue = 0;&/span&
&span class=&c1&&//
const short rtlForcedEmbeddingLevelValue = 1;&/span&
&span class=&c1&&//
static const void* ltrOptionValues[] = { CFNumberCreate(kCFAllocatorDefault, kCFNumberShortType, &ltrForcedEmbeddingLevelValue) };&/span&
&span class=&c1&&//
static const void* rtlOptionValues[] = { CFNumberCreate(kCFAllocatorDefault, kCFNumberShortType, &rtlForcedEmbeddingLevelValue) };&/span&
&span class=&c1&&//
static CFDictionaryRef ltrTypesetterOptions = CFDictionaryCreate(kCFAllocatorDefault, optionKeys, ltrOptionValues, WTF_ARRAY_LENGTH(optionKeys), &kCFCopyStringDictionaryKeyCallBacks, &kCFTypeDictionaryValueCallBacks);&/span&
&span class=&c1&&//
static CFDictionaryRef rtlTypesetterOptions = CFDictionaryCreate(kCFAllocatorDefault, optionKeys, rtlOptionValues, WTF_ARRAY_LENGTH(optionKeys), &kCFCopyStringDictionaryKeyCallBacks, &kCFTypeDictionaryValueCallBacks);&/span&
&span class=&c1&&//&/span&
&span class=&c1&&//#if PLATFORM(IOS) || __MAC_OS_X_VERSION_MIN_REQUIRED &= 1070&/span&
&span class=&c1&&//
ProviderInfo info = { cp, length, stringAttributes.get() };&/span&
&span class=&c1&&//
RetainPtr&CTTypesetterRef& typesetter = adoptCF(wkCreateCTTypesetterWithUniCharProviderAndOptions(&provideStringAndAttributes, 0, &info, m_run.ltr() ? ltrTypesetterOptions : rtlTypesetterOptions));&/span&
&span class=&c1&&//#else&/span&
&span class=&c1&&//
RetainPtr&CFStringRef& string = adoptCF(CFStringCreateWithCharactersNoCopy(kCFAllocatorDefault, cp, length, kCFAllocatorNull));&/span&
&span class=&c1&&//
RetainPtr&CFAttributedStringRef& attributedString = adoptCF(CFAttributedStringCreate(kCFAllocatorDefault, string.get(), stringAttributes.get()));&/span&
&span class=&c1&&//
RetainPtr&CTTypesetterRef& typesetter = adoptCF(CTTypesetterCreateWithAttributedStringAndOptions(attributedString.get(), m_run.ltr() ? ltrTypesetterOptions : rtlTypesetterOptions));&/span&
&span class=&c1&&//#endif&/span&
&span class=&c1&&//&/span&
&span class=&c1&&//
line = adoptCF(CTTypesetterCreateLine(typesetter.get(), CFRangeMake(0, 0)));&/span&
&span class=&c1&&//
} else {&/span&
&span class=&n&&ProviderInfo&/span& &span class=&n&&info&/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n&&cp&/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n&&length&/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n&&stringAttributes&/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get&/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n&&line&/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adoptCF&/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wkCreateCTLineWithUniCharProvider&/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provideStringAndAttributes&/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mi&&0&/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info&/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c1&&//
&/code&&/pre&&/div&注释掉的代码应该就是问题所在&br&报错的位置就在&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cpp&&&span class=&n&&line&/span& &span class=&o&&=&/span& &span class=&n&&adoptCF&/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CTTypesetterCreateLin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typesetter&/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get&/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n&&CFRangeMak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mi&&0&/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mi&&0&/span&&span class=&p&&)));&/span&
&/code&&/pre&&/div&这一行&br&对于这个终极解答,我个人认为这个表明,WebCore处理自然语言的时候存在问题,CoreText也存在问题&br&不过就WebCore是在处理完了之后丢给CoreText的时候出的问题,我觉得CoreText应该要负主要责任。&br&至于CoreText,这货只要苹果不开源,我们永远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杀人』的……&br&&br&=========顶部注明==========&br&感觉有些乱了,和&a data-title=&@孙竟&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ac7739eff381dc16e6ff7& href=&/people/ac7739eff381dc16e6ff7& data-tip=&p$b$ac7739eff381dc16e6ff7&&@孙竟&/a& 还有&a data-title=&@祝博韬&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e00febb73bb1f09dbcd4d6& href=&/people/e00febb73bb1f09dbcd4d6& data-tip=&p$b$e00febb73bb1f09dbcd4d6&&@祝博韬&/a& 两位知乎iOS大神交流也不太通畅,似乎是因为周六他们都在泡妹子的原因……(穷苦Loser蹲家里)&br&这个注明主要是为了指出一个区别,那就是Mac OSX上面我说的CoreText,和iOS上我说的CoreText,指的都是系统对于文字的绘制和排版底层库,而不是传说中iOS上的CoreText.framework。&br&我个人认为,iOS和Mac OSX上,CoreText和WebKit都是具有绝对的排版功能的,但是在层级上,CoreText应该是作为WebKit的底层存在的,如果说CoreText有问题,那么WebKit和其中的WebCore也会出现问题。&br&然后iOS上面的CoreText.framework和Mac OSX上面的实现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br&iOS上面CoreText.framework可能为了更加方便的使用和复用库,将AttributeString部分交给了UIWebDocumentView,也就是Webkit中的WebCore去处理。而Mac OSX上,整个处理过程可能是完全依赖于底层CoreText库的。&br&说白了,就是iOS上面的CoreText.framework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苹果玩的Trick,他并没有连接到底层的CoreText实现,只是一个建立在WebKit上面的封装。&br&然后,由于WebKit和CoreText都具有排版能力,在完全交给WebCore来排版的时候不会出问题『@祝博韬 的回答』,但是一旦涉及到了底层CoreText来进行排版,那就会出错。&br&==========注明完毕===========&br&&br&首先,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在于:[1]&br&&blockquote&&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Thread 0 Crashed:: Dispatch queue: com.apple.main-thread
libvDSP.dylib
0x00007fff9080ead6 0x7fff907f2000 + 117462
com.apple.CoreText
0x00007fff8892cd5c TRun::TRun(TRun const&, CFRange, TRun::SubrangingStyle) + 850
com.apple.CoreText
0x00007fff8892c9ee CTGlyphRun::CloneRange(CTRun const*, CFRange, TRun::SubrangingStyle) + 142
com.apple.CoreText
0x00007fff TLine::SetLevelRange(CFRange, unsigned char, bool) + 162
com.googlecode.iterm2
0xce63 -[PTYTextView(Private) drawRun:ctx:initialPoint:] + 99
com.googlecode.iterm2
0xd498 -[PTYTextView(Private) _drawRuns:runs:] + 344
com.googlecode.iterm2
0x1bd4 start + 52
&/code&&/pre&&/div&&/blockquote&&b&CoreText!&/b&&br&CoreText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基本上你在iOS和Mac OSX上面看到的所有字符,都是通过CoreText来进行渲染的。所以CoreText的这个Bug,会导致所有显示字符的地方都会因为这串字符而崩溃。&br&&br&当然,由于iOS的特殊性,这个崩溃看上去更像是由WebCore导致的[2]&br&&blockquote&&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Thread 2 name:
Thread 2 Crashed:
0x382fe95a WebCore::ComplexTextController::adjustGlyphsAndAdvances() + 522
0x382fb94e WebCore::ComplexTextController::ComplexTextController(WebCore::Font const*, WebCore::TextRun const&, bool, WTF::HashSet&WebCore::SimpleFontData const*, WTF::PtrHash&WebCore::SimpleFontData const*&, WTF::HashTraits&WebCore::SimpleFontData const*& &*, bool) + 318
0x382fb806 WebCore::ComplexTextController::ComplexTextController(WebCore::Font const*, WebCore::TextRun const&, bool, WTF::HashSet&WebCore::SimpleFontData const*, WTF::PtrHash&WebCore::SimpleFontData const*&, WTF::HashTraits&WebCore::SimpleFontData const*& &*, bool) + 18
0x382ff990 WebCore::Font::getGlyphsAndAdvancesForComplexText(WebCore::TextRun const&, int, int, WebCore::GlyphBuffer&, WebCore::Font::ForTextEmphasisOrNot) const + 56
0x382ff862 WebCore::Font::drawComplexText(WebCore::GraphicsContext*, WebCore::TextRun const&, WebCore::FloatPoint const&, int, int) const + 150
&/code&&/pre&&/div&&/blockquote&(WTF这个……Apple的开发人员啊……)&br&这里由于我粘贴复制的原因,Gist和引用的可能有些不同,这里提供一个另外的Gist,来自于我自己测试的结果[5](178行报错)。至于引用部分,来自[1]中的讨论串,Gist部分来自讨论串下面的链接。为了引用的完整性,我就不另作处理了,详细问题大家可以去[1]中找到作者链接询问作者。&br&&br&这里会有同学问道为什么iOS的特性会导致看上去像是WebCore的错误,这里我贴上一张图片[3]:&br&&img data-rawheight=&179& data-rawwidth=&493& src=&/dbddb0b2316cdef16ce33c6d2d0a25d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3& data-original=&/dbddb0b2316cdef16ce33c6d2d0a25d8_r.jpg&&这张图片的进程显示出iOS在处理Text的一个Trick,那就是富文本内容实际上会被NSHTMLWriter处理。当然非富文本作为富文本的子集自然也是通过这条路的(可能),HTML相关嘛,当然会被WebCore拿走咯,结果就是在WebCore的时候死掉了……当然这个只是推测,详细的估计还是得把整个Bug发生流程拆了才知道。&br&&br&今天有很多同学都在质疑iOS 上 CoreText是否是决定性元凶,各种代码和Error Log都展现出WebCore的嫌疑(名侦探柯南既视感……),看到这么多同学的质疑,说实在我有点吃不消……亚历山大……&br&但是刚才我看到一个Chromium在Mac OSX上面的Error Log [6],从这个Error Log上,我们可以发现这货:&br&&blockquote&&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 1 Google Chrome Framew0.894.0.0
0x012f8451 WebCore::ComplexTextController::adjustGlyphsAndAdvances + 0x7 (ComplexTextController.cpp:479)
&/code&&/pre&&/div&&/blockquote&adjustGlyphsAndAdvance这货看上去是不是很熟悉,和iOS上面WebCore报错的那玩意一模一样吧&br&根据&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孙竟& data-hash=&ac7739eff381dc16e6ff7& href=&/people/ac7739eff381dc16e6ff7& data-tip=&p$b$ac7739eff381dc16e6ff7&&@孙竟&/a&大神提供的Mac OSX上Safari的Error Log:&br&&blockquote&&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Thread 0 Crashed:: Dispatch queue: com.apple.main-thread
libvDSP.dylib
0x00007fff8efdbadb 0x7fff8efbf000 + 117467
com.apple.CoreText
0x00007fff8e6c1d5c TRun::TRun(TRun const&, CFRange, TRun::SubrangingStyle) + 850
com.apple.CoreText
0x00007fff8e6c19ee CTGlyphRun::CloneRange(CTRun const*, CFRange, TRun::SubrangingStyle) + 142
com.apple.CoreText
0x00007fff8e6d0764 TLine::SetLevelRange(CFRange, unsigned char, bool) + 162
com.apple.CoreText
0x00007fff8e6d1e2c TLine::SetTrailingWhitespaceLevel(unsigned char) + 70
com.apple.CoreText
0x00007fff8e6d1d58 TRunReorder::ReorderRuns(TBidiLevelsProvider const&, TLine&) + 122
com.apple.CoreText
0x00007fff8e6d1bfe TTypesetter::FinishLineFill(TLine&, double, double) const + 142
com.apple.CoreText
0x00007fff8e6c1775 CTTypesetterCreateLine + 131
com.apple.WebCore
0x00007fff8f7f1f1a WebCore::ComplexTextController::collectComplexTextRunsForCharactersCoreText(unsigned short const*, unsigned int, unsigned int, WebCore::SimpleFontData const*) + 1562
com.apple.WebCore
0x00007fff8f7f176a WebCore::ComplexTextController::collectComplexTextRuns() + 522
&/code&&/pre&&/div&&/blockquote&WebCore报错的根本还是在于CoreText&br&一样的WebCore Function,我觉得苹果然两个WebKit实现机制一致实在是可能性太高了&br&但是限于沙盒机制(待验证),CoreText的报错被隐藏了,就像Chromium的报错一样,你看不到CoreText,但实际上CoreText就站在那里,拿着带血的小匕首。&br&当然,鉴于iOS和Mac OSX的处理机制存在一定差异,最终解释还要看苹果内部有没有人愿意站出来说明一下了。&br&&br&再补充一个新的证据,根据&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周琪& data-hash=&8d31c45c314f70a56e3acca& href=&/people/8d31c45c314f70a56e3acca& data-tip=&p$b$8d31c45c314f70a56e3acca&&@周琪&/a& 和我本人的实验,在UILabel长度不足以显示完整整个字符串的时候,这个Bug是不会被触发的,根据WebKit相关代码[7],我个人认为WebKit的排版不会负责对于显示空间的判断,所以CoreText在绘制部分出错的可能性更高。&br&&br&就和所有文字排版导致的问题一样,这次出现的这串字符也有一个很有趣的效应,详细大家可以去看看我这个项目:&a href=&/so898/TestCoreTextWebCoreCras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898/TestCoreTextWebCoreCrash 路 GitHub&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小玩意挺好玩的,而且我相信这个项目对于帮助大家理解这次Bug和UILabel处理文字排版的机制也是很有帮助的。&br&&br&[注明:以上所有分析都存在一个绝对假设:Bug只存在一处。如果Bug存在WebCore和CoreText等多处,或者说Bug来自于苹果开发人员对于整个字段理解错误,那么上面的所有分析几乎都不成立。]&br&&br&那么关于发生Bug的根本原因呢?&br&通过上面的所有Log,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万恶的Range检测失败了。&br&在苹果的系统中,一般来说对于文字内容的检测都是分成一个个Range来细化处理的,这次的字符串很有可能是一个需要被联合到一起处理的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处理区域的检测判定失败了(或者重叠了),所以产生了不可避免的错误。如果大家有幸在Mac OSX 10.8上面看到这串字符而且没有使得闪退的话,应该会发现在某些时候这段字符自动换行了,也许就是这个被强加的换行处理和换行字符的连续处理两个渲染重叠产生了问题。&br&如果说要详细研究的话,就得去研究这串阿拉伯文的语义和相关语法了……&br&&br&之后呢?&br&由于WP和Android用户,还有广大人民群众对于iOS和Mac OSX用户深深的恶意,还有诸如&a data-title=&@Fenng&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19fabe7c& href=&/people/19fabe7c& data-tip=&p$b$19fabe7c&&@Fenng&/a& 等大V无心的传播,导致从早上到下午,无数的iOS和Mac OSX用户中枪。&br&上午我在公司的时候,QQ开着,基本上每个QQ群都在刷,浏览了一下各种科技网站,满目这串字符,微信朋友圈一阵哀嚎,还有无数转发微博在那里求证、攻击……&br&最后的结果就是,无数的人短信打不开了,微信打不开了,QQ打不开了……&br&好在大部分电脑小白都给Macbook Pro装了Windows,不然杀伤人数会增加更多。&br&至于iOS用户,那真是只能自求多福。&br&当然除了自求多福之外,还有些事情是可以做的。&br&&ol&&li&升级iOS7。iOS7正在进行最后一个Beta,现在升级并不需要去淘宝或者找其他开发者要开发者权限,直接在威锋或者其他网站上下一个就好了,然后按照教程升级即可。(说得巧,今天下午威锋刚好论坛升级,直接导致某些淘宝卖家赚了不少黑心钱)&/li&&li&越狱用户可以安装&a data-title=&@麦子龙&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fe1e88ba71c318ab8c16eb& href=&/people/fe1e88ba71c318ab8c16eb& data-tip=&p$b$fe1e88ba71c318ab8c16eb&&@麦子龙&/a& 提到的那个补丁&/li&&li&对于微信,可以在接收到这个字符之后,通过Windows上的诸如iTools等软件的微信查看功能来删除对应聊天记录;短信可以通过某些苹果助手内置的短信编辑功能来删除对应字符(需要关闭iCloud之后才可操作)&/li&&li&Mac用户可以修改系统字体,字体修改之后似乎可以绕过这个Bug[4]&br&&/li&&/ol&&p&当然,之后也许你应该把给你发这段字符的人给拉黑,或者直接起诉他或者苹果公司(如果有重大利益损失并且你可以证明的话)&/p&&br&再之后呢?&br&在之后我们似乎应该想想,为什么会发生下午这个状况。&br&略带恶意的玩笑?无心的调侃?亦或者宣泄不满的攻击?还是说是苹果为了让iOS 6用户尽快升级留下的黑手?&br&想象空间太大了。&br&虽然我的设备都升级到了iOS 7 Beta,Macbook Pro也做了响应的保护性处理(关闭所有推送,转发所有收到的信息到Windows电脑或者iOS 7设备),但是想着我母上大人手中的iPhone可能因此而没法看短信,没法看微信,说真的我恨愤怒。我不在她身边,也没有办法远程解决这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如果她中招,那么接下来,她可能得被迫放弃iPhone和里面的所有资料。想到她可能的焦虑,我很无力,很愤怒。&br&我懒得再去猜测那么还在疯狂转发那段纯攻击性的阿拉伯字符的人的想法了。&br&人的恶意,真的是无法揣测的。&br&&br&[1]&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item?id=6293824&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oS exploit crashes iOS/OSX devices using WebKit&i class=&icon-external&&&/i&&/a&&br&[2]&a class=& external& href=&/steakknife/6374524&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steakkn&/span&&span class=&invisible&&ife/637452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3]&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2012/12/uitextview-caught-with-trousers-down/&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ITextView Caught With Trousers Down&i class=&icon-external&&&/i&&/a&&br&[4]&a class=& external& href=&/translate?hl=en&sl=ru&tl=en&u=http%3A%2F%2Fhabrahabr.ru%2Fpost%2FF&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r&/span&&span class=&invisible&&anslate?hl=en&sl=ru&tl=en&u=http%3A%2F%2Fhabrahabr.ru%2Fpost%2F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5]&a href=&/so898/639601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so898/6&/span&&span class=&invisible&&39601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6]&a href=&/p/chromium/issues/detail?id=9871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ssue 98711 -
chromium -
chrome_mac crash: WebCore::FontPlatformData::roundsGlyphAdvanc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7]&a href=&/WebKit/webkit/blob/master/Source/WebCore/platform/graphics/mac/ComplexTextController.cp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ebkit/Source/WebCore/platform/graphics/mac/ComplexTextController.cpp at master 路 WebKit/webkit 路 GitHub&i class=&icon-external&&&/i&&/a&
========更新=========== 大神亲自在Mac上编译了WebKit,然后发现了问题的触发点,就是WebCore里面的对于自然语言排版的判断存在问题,相关代码我引用一下:// if (!m_mayUseNaturalWritingDirection || m_run.directionalOverride()) {
// static c…
&p&个人以为小帽子是 Mac 平台上最为传奇的效率作品,誉为神兵利器毫不为过。其实这个领域当年的带头大哥是Quicksilver,一时风头无两。但是一个人在风头浪尖站太久就会倦怠,而且 QS 也没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结果被 Alfred 迎头赶上,等 QS 醒过来再发布新版本的时候,江山已经易主,Alfred 强势发布2.0,而且通过 Powerpack 模式的强大功能转化了很多免费用户,目前看来 Alfred 已经一骑绝尘了。&/p&&br&&p&今天借着这个问题给大家相对系统的介绍一下:&/p&&br&&p&1、安装(不说了去 Google 吧)&/p&&p&2、基础快捷键:option+space&/p&&p&3、打开应用程序:Alfred 几乎是一切程序的入口,你再也不需要找妈妈要开始菜单了。用快捷键呼出Alfred,输入任何一款应用程序的中文或英文名称,即可快速定位程序,回车打开。&/p&&p&4、简单查找文件:用快捷键呼出Alfred,键入空格,输入你要查找文件名,即可定位文件,回车打开,command+回车打开文件所在文件夹。&/p&&p&5、复杂操作文件:通过find、open、in等关键词搜索文件。find是定位文件,open是定位并打开文件,in是在文件中进行全文检索,三种检索方式基本上可以找到任何你想找的文件。&/p&&p&6、直接当做计算器使用。&/p&&p&7、操作Shell:输入&即可直接运行shell命令。比如&cat *.py | grep print,可以直接打开终端并查找当前py文件中包含 print 的语句。&/p&&p&8、输入iTunes,会出现一个 iTunes mini play,打开可以通过 Alfred 控制音乐播放。用快捷键也能完成这个功能:shift+option+command+p&/p&&p&9、输入email,后面跟邮件地址,可以直接打开写邮件的界面&/p&&p&10、定义文字片段,在 Alfred 的设置-Features 选中Clipboard,在Snippets里定义自己常用的文字片段,比如代码、地址等等等,之后以option+command+c 呼出界面,输入文字片段的关键字回车即可。&/p&&p&11、在option+command+c 呼出的界面里还包括剪贴板历史,输入关键字自动匹配。&/p&&p&12、简单搜索:直接输入你要查询的内容,回车即可打开默认浏览器进行搜索。&/p&&p&13、自定义搜索,这个稍微复杂些,打开设置窗口,点击Features-Custom Search,在右侧栏添加自定义搜索。举几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下规则:&/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1)搜索iOS App:
?Search URL:itunes://ax.search./WebObjects/MZSearch.woa/wa/search?term={query}?
Title:iOS App?
Keyword:ios
(2)搜索Mac App:
Search URL:macappstore://ax.search./WebObjects/MZSearch.woa/wa/search?q={query}
Title:Mac App
Keyword:mac
设置完之后,呼出Alfred,输入mac dash或 ios 多看,看看什么效果
(3)翻译:
Search URL:`/#auto/zh-CN/{query}`
Title:英译中
Keyword:en
设置完之后,呼出Alfred,输入en awesome,看看什么效果
&/code&&/pre&&/div&&p&大家可以据此自定义各种快捷查询、翻译、打开特定网页等功能。&/p&&br&&p&14、编写自己的插件:Alfred2的推出伴随的是成熟的workflow插件机制,这部分内容就更加复杂一些,这次就不做详细介绍了。我为Alfred 贡献了三个 workflow,分别是查找本地视频、查找yyets,查找startup news,已经放到了 github 上,大家可以参考,我之前的 MacTalk 也介绍过,网址:&a href=&/jackych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ackychi (JackyChi) · GitHub&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Alfred 功能不止于此,以上介绍的功能有的属于收费版有的属于免费版,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各取所需吧。&/p&
个人以为小帽子是 Mac 平台上最为传奇的效率作品,誉为神兵利器毫不为过。其实这个领域当年的带头大哥是Quicksilver,一时风头无两。但是一个人在风头浪尖站太久就会倦怠,而且 QS 也没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结果被 Alfred 迎头赶上,等 QS 醒过来再发布新版…
如果OSX也像WINDOWS一样装到所有兼容PC上&br&那绝对会是全世界最不稳定用户体验最差的系统&br&&br&刚才怎么打成IOS了我在想什么……orz
如果OSX也像WINDOWS一样装到所有兼容PC上那绝对会是全世界最不稳定用户体验最差的系统刚才怎么打成IOS了我在想什么……orz
来自子话题:
做一个总结:&br&&br&firefox:性感风骚娘,虽然有时候慢吞吞,吃内存会觉得让人受不了,但是她总会用各种小伎俩让你陪着她。各种小插件让你欲罢不能&br&&br&chrome:居家性贤妻,勤勤恳恳,规规矩矩,最重要的该做啥做啥,这种女人绝对让人信赖。速度快速,做事麻利是她的风格&br&&br&opera:半老徐娘,靠着你偶尔回光返照吃点饭,难受到宠信了,貌似都是一些大娘控活着。&br&&br&IE7:丑陋的低俗妇女,长相平平,天天唧唧歪歪,又慢又难用,对于WEB DEVELOPMENT来说更是噩梦,最好快点弄死。但是这种女人偏偏过的很开心,偶尔街上骂你两句,你还得听着。你可能没有过上面这几个女人,但是这个女人你一定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br&&br&遨游,360,搜狗。。。:浓妆低俗妇女,看起来好看点,其实内心还是一个低俗的家伙。&br&&br&safari:神秘女子,我不懂。
做一个总结:firefox:性感风骚娘,虽然有时候慢吞吞,吃内存会觉得让人受不了,但是她总会用各种小伎俩让你陪着她。各种小插件让你欲罢不能chrome:居家性贤妻,勤勤恳恳,规规矩矩,最重要的该做啥做啥,这种女人绝对让人信赖。速度快速,做事麻利是她的…
诺基亚时代,旗舰价位一样是5000+,甚至7-8000以上。但少有针对诺基亚旗舰机拥有者的仇富现象。当时买诺基亚旗舰,强行炫富的也不少。为何没有像近年苹果一样引发社会消费理念争议?&br&-&br&诺基亚有高端,更有中低端。不会“拒绝”部分用户。其他厂家也大抵如此,走高中低端全覆盖路线。厂家都在为争夺占有率你死我活。每个用户都有被厂家争取的参与感。无论购买力、消费理念如何不同,用户都可以从这些品牌的各种型号找到归属。PC行业也类似。&br&-&br&苹果只有中高端产品线。因价格因素过滤筛选掉很大一部分用户,不够亲民。中低端乃市场最大部分,苹果产品在这些人群里保有量少,得不到拥护。&br&-&br&同时与高中低端全覆盖的诺基亚或三星比,买苹果能够更明显把旗舰拥有者与中低端用户区别开来。&br&-&br&一方面苹果比其他品牌能更好的炫富,另一方面一些人非常反感炫富者,还有被苹果挡在外面的不排除有嫉妒的可能性。我猜这是第一类原因。&br&--------------------------------------------------------------------------------------------------&br&谷歌主导手机、微软制定了PC规范,培养了大众对手机、电脑的认知。大多数人用被微软谷歌培养出来的逻辑,来评价苹果产品,可能会哪里都不顺眼。这点在苹果涉足的PC行业特别明显,很多人潜意识认为PC就应该是windows那样操作,而非Mac和OS X那样的。觉得开源、兼容、开放、分享,才应该是互联网时代的主旋律。(特别是盗版盛行、服务免费惯了的中国市场,遇到什么都要收钱的苹果,显然还是谷歌的软件免费仅向企业收取广告费的模式更合胃口)。苹果VS.微软-谷歌系,支持者的价值观和知识结构都很有可能是两类人。&br&-&br&一方面果粉会为苹果产品争辩(有时甚至超越事实),另一方面部分人对苹果理念不认同,或有偏见。&br&--------------------------------------------------------------------------------------------------&br&国内用户觉得itunes从电脑拷贝音乐很不直观,iPhone和其他设备互通也较为不便,imessage也总有一堆垃圾短信,Mac电脑也总是这不兼容那不兼容。这类问题在美国Mac比较普及、正版音乐成主流、垃圾短信少的情况下没有多大障碍。苹果总是显得只重视其生态链内的用户,且以美国的环境优先。让一些国人的体验产生落差,觉得盛名难符,遂生反感。&br&--------------------------------------------------------------------------------------------------&br&其实我胡乱分析了那么多,我倒是觉得以下理由最靠谱:一个行业往往会“出现双巨头”争霸的景象,共和党与民主党、麦当劳和肯德基、百事和可口可乐、安卓和iOS。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潜意识不支持绝对垄断?类似政治上的钟摆效益?人们总是出于各种理由站队支持其中一方,而代表iOS的只有苹果一家。。。。。。&br&-&br&苹果是相对安卓的少数派,但它其实还是主流,那些追求极致个性的人,又看不上苹果。没见现在很多人又重新捡起了对索法的崇拜吗?腹背受敌成围剿之势。&br&--------------------------------------------------------------------------------------------------&br&利益相关:15年以上“工龄”的果蛆,我认为iphone时代的部分果蛆,有些不是真果蛆,他们今天因苹果的无比成功而喜欢,明天又可能像抛弃诺基亚摩托罗拉一样弃之如蔽。我当然不讨厌苹果,所以我只能尽量猜测为何你们讨厌苹果。按LZ的提问“你为何反感苹果”来看,也许我根本不是有资格答题的人士。
诺基亚时代,旗舰价位一样是5000+,甚至7-8000以上。但少有针对诺基亚旗舰机拥有者的仇富现象。当时买诺基亚旗舰,强行炫富的也不少。为何没有像近年苹果一样引发社会消费理念争议?-诺基亚有高端,更有中低端。不会“拒绝”部分用户。其他厂家也大抵如此,…
来自子话题:
我进终端输入defaults write com.apple.appstore ShowDebugMenu -bool true就好了,网上看的
我进终端输入defaults write com.apple.appstore ShowDebugMenu -bool true就好了,网上看的
来自子话题:
太多了 你准备了多少钱?这样吧,我给你我的 Launchpad ,,,,这些只是我所有 OS X 软件的 1/3 不到,记得买啊,买不完以后不要再问了,,,&br&&br&1,Productivity &img src=&/bc27aa4d678cc02ce7d4_b.jpg& data-rawwidth=&3840& data-rawheight=&2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840& data-original=&/bc27aa4d678cc02ce7d4_r.jpg&& 2,Development&br&&img src=&/276a1f9c94a5c33df21b15df0721cfe2_b.jpg& data-rawwidth=&3840& data-rawheight=&2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840& data-original=&/276a1f9c94a5c33df21b15df0721cfe2_r.jpg&&&br&3,Design &img src=&/b9a998bbc658b85300e1_b.jpg& data-rawwidth=&3840& data-rawheight=&2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840& data-original=&/b9a998bbc658b85300e1_r.jpg&&&br&4,Social&br&&img src=&/8059beacb121786fad1aa8dedec0999d_b.jpg& data-rawwidth=&3840& data-rawheight=&2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840& data-original=&/8059beacb121786fad1aa8dedec0999d_r.jpg&&&br&5,System Utilities&br&&img src=&/898a476df8a969b562db3bae_b.jpg& data-rawwidth=&3840& data-rawheight=&2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840& data-original=&/898a476df8a969b562db3bae_r.jpg&&&br&6,Network Utilities&br&&br&&img src=&/b2bd606ccd440bb5aae85c_b.jpg& data-rawwidth=&3840& data-rawheight=&2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840& data-original=&/b2bd606ccd440bb5aae85c_r.jpg&&&br&7,&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products&br&&br&&img src=&/da88cab4db343c8_b.jpg& data-rawwidth=&3840& data-rawheight=&2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840& data-original=&/da88cab4db343c8_r.jpg&&&br&8,UI Control and Multimedia&br&&img src=&/c49dc7ceb3d09bef9cb04_b.jpg& data-rawwidth=&3840& data-rawheight=&2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840& data-original=&/c49dc7ceb3d09bef9cb04_r.jpg&&
太多了 你准备了多少钱?这样吧,我给你我的 Launchpad ,,,,这些只是我所有 OS X 软件的 1/3 不到,记得买啊,买不完以后不要再问了,,,1,Productivity 2,Development3,Design 4,Social5,System Utilities6,Network Utilities7,…
OS X 系统采用了 Unified Buffer Cache,空闲内存会被用来加速文件访问,也就是你看到的蓝色非活跃部分。正常情况下,如果有程序需要更多内存时,系统会从非活跃的部分释放空间出来。所以实际上蓝色部分是可以用的。&br&&br&内存是宝贵的系统资源,闲置【绿色部分】是浪费。让系统去管理就好了,不用操心。如果你实在想干涉系统的正常运作,可以打开终端输入 purge 命令然后回车,蓝色部分会显著降低,但代价是你之后首次启动程序、打开文件的延迟会显著上升。之后系统又会根据你的访问频次把这些文件缓冲在内存里面,然后蓝色部分又会增加。&br&&br&OS X 的早期版本的 UBC 管理策略不是很好,在个别情况下会造成 thrashing 从而严重影响系统响应速度。遇到这种情况,最简单彻底的解决方法是重新登录系统或者重启。感觉从 10.6 开始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解决,几乎再也没遇到过由于 UBC 导致的无响应了。&br&&br&---- 以下内容仅对 OS X 应用开发者有意义,用户请忽略 ----&br&&br&如果你的程序需要访问大量文件但只需要一次性顺序访问不需要重复随机访问,比如复制文件这种应用,可以考虑用 fcntl 系统调用关闭文件缓冲,减少不必要的 thrashing&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c&&&span class=&n&&fcntl&/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fd&/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n&&F_GLOBAL_NOCACHE&/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mi&&1&/span&&span class=&p&&);&/span&
&/code&&/pre&&/div&
OS X 系统采用了 Unified Buffer Cache,空闲内存会被用来加速文件访问,也就是你看到的蓝色非活跃部分。正常情况下,如果有程序需要更多内存时,系统会从非活跃的部分释放空间出来。所以实际上蓝色部分是可以用的。内存是宝贵的系统资源,闲置【绿色部分】…
来自子话题:
Preview&br&.
既然你不需要,不如就尽快二手卖掉。尽量降低你当初非理性购物的损失。并且,引以为戒。&br&你现在的问题在于不知道一台闲置笔记本电脑该怎么用,这和 Mac 与否没什么关系。
既然你不需要,不如就尽快二手卖掉。尽量降低你当初非理性购物的损失。并且,引以为戒。你现在的问题在于不知道一台闲置笔记本电脑该怎么用,这和 Mac 与否没什么关系。
如果你知道 Android 是 Linux,如果你知道 ChromeOS 也是 Linux,如果你知道 Ubuntu 也是 Linux,如果你知道 Meego 也是 Linux,如果你知道 FirefoxOS 也是 Linux。如果你知道 MIUI/Flyme/锤子 都是 Linux。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的。&br&&br&您知道以上所有这些系统的开发者都需要招募熟悉 Linux 的开发人员吗?&br&&br&Linux 是一个内核,是一张菜谱,而如今,各种不同的产商和势力在其之上构建了不同的上层系统,并命名了不同的名字,但无论它们有多少个名字,它们都是 Linux 的不同的发行版而已。&br&&br&OSX 的市场份额这些年一直处于「持平」状态,当然你可以引用一些被选择性修饰的数据来证明它的所谓「节节攀升」,不过桌面操作系统的萎缩是不可扭转的现实,Windows 可以靠巨大的存量终端以及存量应用程序的优势抵挡这个萎缩的趋势,而 OSX 不能,它的份额其实将被自己的 iOS 挤占,除非将 OSX 与 iOS 计算为同一个操作系统,那么我认为它们的份额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br&&br&如果一定要有某个系统能取代 Windows 占据主流,我认为会是 Linux。如果具体说是哪个发行版,我猜测最有可能是 Android。&br&&br&不过,我个人认为以上的事情不会发生。因为巨大的存量应用以及存量终端将会导致 Windows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没法改变这个事实。
如果你知道 Android 是 Linux,如果你知道 ChromeOS 也是 Linux,如果你知道 Ubuntu 也是 Linux,如果你知道 Meego 也是 Linux,如果你知道 FirefoxOS 也是 Linux。如果你知道 MIUI/Flyme/锤子 都是 Linux。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的。您知道以上所有这些系统的…
反感的不是苹果 而是脑残粉
反感的不是苹果 而是脑残粉
哪里没规律了……&br&&br&主控制键:Command/Ctrl&br&
复制(Copy)+C,旁边的 V 是粘贴&br&
全选(select All)+A&br&
保存(Save)+S,变化操作:另存为加按 Shift&br&
打开(Open)+O&br&
打开标签页(Tab)+T,变化操作:恢复已关闭标签页加按 Shift&br&
新建(New)+N,变化操作:新建文件夹加按 Shift&br&
关闭标签页/窗口(Window)+W&br&
隐藏窗口(Hide)+H&br&
退出应用程序(Quit)+Q&br&
前往特定位置(Location/Go to)视应用程序不同而 +L/G&br&唯一一个没规律的是撤销 +Z&br&&br&记住这些差不多了……剩下的用到一次去设置里面看一次,看完就记住了。用着不顺手果断改掉。&br&&br&附图一张:&br&&img src=&/af37edbc4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4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f37edbc4e_r.jpg&&[对于没有 Eject 键的 Mac 键盘,使用电源(睡眠/唤醒)键代替。]
哪里没规律了……主控制键:Command/Ctrl 复制(Copy)+C,旁边的 V 是粘贴 全选(select All)+A 保存(Save)+S,变化操作:另存为加按 Shift 打开(Open)+O 打开标签页(Tab)+T,变化操作:恢复已关闭标签页加按 Shift 新建(New)+N,变化操作:新建…
(6月27日更新見最後)&br&&br&這個問題,我在兩年半前和 Lucida
字體的設計者 Charles Bigelow 有一個訪談,對此有專文論述(Interview with Charles Bigelow,TUGboat, Volume 34 (2013), No. 2 901)。這文章的前幾節在 《程序員》雜誌有登中文版,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全文在 TUGboat 上,全文小字雙欄30頁全英文,對於我這個非英語為母語的人,差點把我寫累死。&br&&br&我們這幾年來也一直持續關注著這個問題。我們覺得,Apple 做出這樣的改動是必然的。他們在 iPhone 發佈後,就把 OS X Mail 的字體設為了 Helvetica 做為試水。在 iOS 7 發佈新的界面後,則下定決心彻底改變 OS X 的設計和字體。我幾個月前就看到了 10.10 的新界面(嗯,別問我怎麼看到的),覺得並不驚?。&br&&br&這問題要從以下幾方面看。&br&&br&- Apple 為什麼要用 Helvetica?是不是到了 retina 以後所以可讀性不再重要了因此 Apple 可以使用 Helvetica(可讀性下面會說)?不是的,Apple 換 Helvetica 不是因為 retina display。當 OS X Mail 和 iOS 使用 Helvetica 時,retina display 還沒有出來呢。Apple 用的原因,僅是因為看上去更中性,Helvetica Neue 看上去要比 Lucida 現代很多。它符合了 Apple 對自己高逼格的定位。同樣的道理,做一個半透明的玻璃效果,僅是為了高端大氣, Apple 顯然不考慮玻璃 UI 上字體的可讀性。Lucida 當初之所以上馬,是因為Apple 沒有足夠的時間做新字體,而 Lucida 又不錯,就用了。Lucida 作為主界面字體己經十多年了,Apple 認為時代進步了,該換了,就這樣。&br&&br&- 你問我哪個字體更現代?我說 Helvetica Neue。如果你讓我做個平面設計,要體現高逼格,我肯定用這個。但這和屏幕閱讀是兩回事。&br&&br&- Helvetica Neue 適不適合做主界面字體?我的答案是不適合。操作系統顯示技術發展那麼多年,Lucida 作為主界面字體後,各操作系統在這問題上取得共識。一個主界面字體,得有很大的 x-height,寬鬆的留白,大的 counter,以及盡量簡化的形狀。這是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得出的經驗。 Microsoft 在 2006 年推出了 ClearType Collection,作為 Windows 及 Office 的文本字體,幾乎每個字體,都符合這樣的特點。Corbel 字體甚至和 Lucida Sans 極為相似。現在,Google 的 Android 及 Chrome OS 字體(早期的 Droid 到現在的 Roboto)也是這個樣子。不是說 Microsoft 和 Google 抄了 Lucida 的設計,而是這些真一正關心閱讀體驗的公司,在這麼漫長的探索中,得到了一樣的經驗和教訓。這樣的字體談不上多現代,但至少是最清楚的。Helvetica 沒有這些特點。Lucida 在低清屏到高清屏都能看清。而 OS X Mail 在 10.6 換成 Helvetica 後,我每次看郵件,頭都要離屏幕近一點。&br&&br&我放張圖你們就能看明白了。&br&&br&&br&&img src=&/4ca56407baaf3e24b207a8_b.jpg& data-rawwidth=&1391&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1& data-original=&/4ca56407baaf3e24b207a8_r.jpg&&&br&&br&- 會不會改回去?不會。Apple 事實上根本不管用戶或者字體專家怎麼看,他們就用了怎麼著?你作為 Apple 用戶,你就得買單。今後的十年內,全世界的 Apple 用戶為了 Apple 追求的現代、美觀、裝逼,得付出把眼睛離屏幕更近、視力下降、長時間閱讀疲勞的代價。&br&&br&- 別的公司(如 Microsoft 和 Google)會不會跟著 Apple 一起抽風?我知道答案,但是現在就是不告訴你,嘿嘿。&br&&br&--&br&&br&不太同意兩個高票的回答。&br&&br&&br&來看 &a data-hash=&40c10b307ec& href=&/people/40c10b307e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J Ying& data-tip=&p$b$40c10b307ec&&@JJ Ying&/a&
的回答。&br&&br&「Lucida Grande 字型其实挺特别的,但真就只适合小尺寸显示,在 retina 屏幕已然是未来桌面趋势的时候他就过时了」剛說過了。相同字號下, Lucida 一定比 Helvetica 更可讀,不管你多麼高端的屏。尤其在小號字體上。&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为什么 iOS 设备上英文默认字体不是 Lucida Grande?&/a& 這個問題中,梁海已有類似觀點。&br&&br&「各种粗细完全没有 Helvetica Neue 齐全,在现在的趋于扁平化的视觉体系当中,很多时候只能光靠文字本身的对比来进行「UI 设计」。如果没有特别细、特别粗的镑重,应用场合有限」,如果你看過我寫的訪談稿件,就知道 Apple 早期和 Lucida 作者做過非常齊全的 Lucida Sans,基乎什麼粗細的都有,只是放了十好幾年沒發佈罷了。&br&&br&下面是獨家資料, Lucida Sans 的各種粗細:&br&&br&&img src=&/506fff545a41d4_b.jpg& data-rawwidth=&1684& data-rawheight=&13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4& data-original=&/506fff545a41d4_r.jpg&&&br&&br&&br&「Lucida Grande 好像是没有调整过字偶间距的(我没有亲自考证过)。」這也是錯誤的。做字體的偶距調整早已不是高科技了。我看到的大多數版本的 Lucida 都是調整過的。&br&&br&再看 &a data-hash=&d33d38eafb73aec0c15612& href=&/people/d33d38eafb73aec0c1561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許瀚文& data-tip=&p$b$d33d38eafb73aec0c15612&&@許瀚文&/a& 的回答: &br&&br&「市場策劃上,Lucida Grande跟Helvetica Neue選擇之間隱含的意義,則是蘋果從「專業用家專利」到「擁抱主流市場」形象變身的最後一步。」 Helvetica 這幾十年來一直是高大上的形象出現的。在標志中,諸多公司、政府使用它,以至於於有它的記錄片,這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在數字字體領域,它一出現便是陽春白雪--以至於Microsoft 要用下三濫的方法去從頭到尾抄一遍。一直到現在,你在 Windows 中也只有 Arial,想用正品的 Helvetica?你得用 Mac。所以用 Helvetica 從來就是體現設計師品味和逼格的。Helvetica Neue 經過重製,更適合設計領域。Ive 使用它來提高自己在 UI 的設計地位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在這方面是個新手,用 Helvetica Neue 最安全。相反 Lucida 系列從來沒有拔高過自己的逼格,向來 Bigelow & Holmes 系列的字體都是和以實際閱讀、功能性為目的(如果你看過我的文章就知道,他們的字體一開始都是微軟、蘋果實驗室裡的試驗品)、科技宅的形象聯繫在一起的(以至於像 Plan 9 這種技術宅才會瞭解的操作系統都授權使用)。Lucida 更多出現在出版領域,而不是設計領域。&br&&br&「然而十多年後的今日在4K屏也將會逐漸普及的世界..欠美觀外也佔太多屏幕空間」 尤其是 iOS 7 使用 Helvetica Neue 以後,外界對 Apple 的字體可讀性抱怨就沒停止過。MS, Google 近年新增加的字體也足以證明了,在屏幕越來越好的現在,可讀性依然是很重要的,Lucida 早年對可讀性的探索,在現今系統上,依然是重要的。&br&&br&--&br&&br&6月27日更新&br&&br&&br&更新一:
我專訪 Lucida 字體設計者 Charles Bigelow 的長篇報道今天上線了:&br&&br&&a href=&http://tug.org/TUGboat/tb34-2/tb107bigelow-wang.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ug.org/TUGboat/tb34-2/&/span&&span class=&invisible&&tb107bigelow-wang.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更新二: Lucida 有了專門的網站,並且公開了各種 weight 的字體供用戶下載&br&&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ucida Font Stor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更新三: 對應文中的下面這句話&br&&br&- 別的公司(如 Microsoft 和 Google)會不會跟著 Apple 一起抽風?我知道答案,但是現在就是不告訴你,嘿嘿。&br&&br&Google 在本屆 IO 大會上更新了 Roboto 字體。 修正了一些可讀性上的問題,而不是像 Apple 那樣裝逼。&br&&br&&br&--&br&&br&看了 &a data-hash=&6bec4cda1f510& href=&/people/6bec4cda1f51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Lawrence Li& data-tip=&p$b$6bec4cda1f510&&@Lawrence Li&/a& 在 &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 class=&internal&&如何完成一场有效、高质量的讨论?&/a& 中對我的評論,我覺得吧,在網上討論問題,還是盡可能地和比自己更智慧的人討論,才會有收獲。所以我寫本文只是個抛磚引玉。我不會像先前那樣回覆每個小朋友來噴我。我只會理那些認真的想討論的同學。
(6月27日更新見最後)這個問題,我在兩年半前和 Lucida 字體的設計者 Charles Bigelow 有一個訪談,對此有專文論述(Interview with Charles Bigelow,TUGboat, Volume 34 (2013), No. 2 901)。這文章的前幾節在 《程序員》雜誌有登中文版,大家有興趣可…
这种问题上粉苹果的才是高端黑。&br&&br&
首先说说操作逻辑问题,不管是剪切还是复制哪个更接近所谓更好的逻辑,我们都不能否认:Windows是我们现有时空中唯一曾经占据过绝大部分市场的操作系统,我们在操作文件的时候已经被Windows的逻辑先入为主了。如果看一下各种Linux发行版就会发现,Linux的各种文件管理器基本都是带剪切功能的。&br&&br&
当我们接受一种逻辑以后,我们会形成习惯,对于移动/复制文件这种&b&用户体验无法获得大幅度提高的操作,越接近我们的既有习惯,效率就会越高,用户体验也越好。&/b&更不要说这两种逻辑其实差别真的不大,Linux用户基本都接受了Windows的逻辑。绝大部分用户不会理会剪切是先复制再拷贝还是操作文件的时候只控制了一个引用,Mac上用这一套逻辑完全是反人类的——&b&学习使用Mac上的逻辑不会让你的操作效率提高,反而会降低你跨系统使用时候的工作效率。&/b&&br&&br&
所以总结来说,Mac这里的用户体验就是渣,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是乔帮主深谋远虑,为了让同行的程序员还有机会挣钱,不然你们以为TotalFinder的开发者都是喝西北风填肚子的吗?傻子才会花18美金降低自己的用户体验。&br&——————————————————————————————————————&br&看了一下其他的答案,添加一点内容。&br&1.不是所有人都明白文字操作和文件操作的区别,对绝大部分使用者来说,不需要区分这中间的区别。除Mac以外的所有系统都把这两种东西抽象成一套逻辑,简化了操作。当你们教爷爷奶奶用电脑的时候说的都是:剪切粘贴原来的东西就没有了,复制粘贴原来的东西还有。但是用mac的时候就会说:啊呀你要先区分你操作的是什么,文字和文件是不一样的啊……&br&2.无论操作文件还是文字,中间改变想法的几率很小。为了一百次操作都不一定发生一次的中途变卦,我要多按一个Opt键来区分剪切粘贴,真是好设计啊!多按一个键简直就是装X福音阿,你们每次只用两键组合的设计太反人类了,类似的操作有的按俩健有的按仨键才是好设计!你们确定不是高级黑吗!
这种问题上粉苹果的才是高端黑。 首先说说操作逻辑问题,不管是剪切还是复制哪个更接近所谓更好的逻辑,我们都不能否认:Windows是我们现有时空中唯一曾经占据过绝大部分市场的操作系统,我们在操作文件的时候已经被Windows的逻辑先入为主了。如果看一下各…
来自子话题:
觉得各位大大们说的并不深入,深夜怒答。请原谅我熬夜回答的思绪混乱,有问题我回头睡饱了再修改。&u&&b&睡醒后已稍作修改&/b&&/u&(因题主的举例均为笔记本电脑,以下讨论内容主要为笔记本,范围:中国,我个人倾向于使用于Mac。)&br&首先回答问题,二者之中我会选择&b&Win8高配,原因MBP 13定位模糊,又没独显,又重,后面详述&/b&。&br&&u&假如我真要买电脑&/u&,我则会用8000元买一台&b&MacBookAir 13寸低配&/b&。&br&&br&我按照我的思想过程来说选择的原因吧。&br&首先,我会&u&按优先顺序&/u&列出我需要的电脑的&b&特性&/b&,当我是大一学生的时候,高配置是我对电脑的唯一要求,其他的功能对于能流畅运行大型游戏的电脑基本都是小菜一碟。大三的时候由于考虑到工作之后不可能安安稳稳坐在一个地方抱着电脑玩了,可能会不限时段、不限场地的使用电脑,所以&b&便携性&/b&和&b&续航能力&/b&是我最先要考虑(估计很多移动办公人士的需求和我差不多,这也是各种超级本出现的原因之一,为了迎合消费者口味)。网银方面因为平安银行木有网盾之类的东西,所以不用考虑网银兼不兼容的问题。&br&&br&然后,我就要知道各种品牌、各种型号笔记本的特性,从中挑选最适合我的。先简单说下Win和Mac系统的特性。&br&&u&Win系统&/u&:日常使用中想干啥干啥,没啥不能干的。&b&Win8配上触摸屏的话可媲美Mac引以为傲的Multi-Touch技术&/b&,木有触摸屏的Win8只能说是Win7的美化、优化版本(没怎么用过Win8,所以我打算及其简略的跳过,如有说错请轻喷)。毫不夸张的说在中国用过电脑的人就用过Win系统,冷暖自知,我就不班门弄斧了。&br&&u&Mac系统&/u&:一个网银就让它失去了一些使用者,虽然用虚拟机或BootCamp装个Win系统也能将就用网银,但毕竟还是麻烦。它的好处就是好看、运行流畅、几乎不会中毒、优化中文显示等等。软件方面,木有Win那么丰富,就像Mkv转其他格式的小工具我就没找到,各种论坛要我下载Final Cut。不过只要是Mac有的软件,各种破解版在论坛上伸手即有。囧,用习惯了Mac还真说不出来多少优点。各位就借鉴一下其他大大的回答吧,我可耻的换话题了。&br&&br&接着说MAC,因为该系列里面的电脑少(各款中的高配和低配型号对该款特性影响不大)。&br&&u&MacBook Pro 15寸&/u&:个人认为它有非常强大的处理能力,屏幕经过专业出场调校色彩还原度高,尤其雾面屏大幅度降低反光的可能性,而且续航能力方面表现出色,便携性尚可(我一直觉得它好重),价钱是最大的硬伤。我觉得它非常适合不能在固定场所办公和处理影像的人以媒体工作站的形式使用,举例:设计行业,影视行业,新闻行业等工作者。&br&&u&MacBook Pro 15寸 Retina&/u&:同上面那款相比,除了换了高清屏,还取消了光驱,并使用SSD,从而提高了它的运行速度和便携性,并迎合“云”概念的的发展。所以我觉得这款适合流动性更强的工作者和追求超高分辨率的人,如果嫌普通款重的人,也适合选择这个。不过价钱依然是硬伤,在Mac系统下面部分软件有针对超高清分辨率优化过,在Win下,就别想使用超高清分辨率了,累瞎眼睛不偿命。虽然配置很强大,但是不推荐以玩游戏为主的人选择(因为Mac系统下游戏不多,装Win系统散热量非常大)。&br&&u&MacBook Pro 13寸&/u&:除了没有独立显卡外配置和15寸相似,降低了对视频的处理能力,依赖于强大的屏幕它,处理图像的能力还是可以的。&b&随着Air性能的提高,这款Mac的定位越来越模糊&/b&,处理性能没有15寸好,运行速度木有Air快,而且价位和Air 13寸低配相当,非常不推荐(苹果店里的Genius就是跟我这么说的)。&br&&u&MacBook Pro 13寸 Retina&/u&:缺少独显所带来的影响和13寸非Retina相似,当时变轻变薄的它已经&b&和Air划清界限了,两者拥有相似的处理速度,但霸气的屏幕让Air望尘莫及&/b&。适合处理影像较少的人、追求超高分辨率和日常办公人士使用。&br&&u&MacBook Air 13寸(我现在用的)&/u&:超轻超薄,续航能力出色,非常适合各种办公人士使用。由于采用低电压处理器、集成显卡,对影像处理能力不是那么的强,玩稍微大型一点的游戏会卡,但是修改文档、浏览网页等日常使用还是非常的流畅、快速的。&b&休闲娱乐、居家旅行、商业办公&/b&等都可以驾驭。&br&&u&MacBook Air 11寸&/u&:功能上同13寸相似,觉得这款定位上更适合女性和流动性强的职业人士选择,回家可外接显示器使用。比上网本更快速,更美观,不足之处是字小。&br&&br&&u&另:所有MacBook型号的外接显示器功能都差不多,最大分辨率都是,显示流畅性视显卡性能。MacBook Pro with Retina可以外接三个显示器哟~&/u&&br&&br&简要说完MacBook系列的特性之后我来说说Win的,我把Win的电脑简要分成三类来说,高性能,中规中矩和超级本。(这部分的高性能和超级本可以与MBPRetina和MBA交叉对比,有很多相似之处)&br&&u&高性能&/u&:代表产品必然是外星人、镭波、MSI等,题主所说的华硕N56也在此范围内。个人认为买这类电脑基本等同于抱着台式到处换地方打游戏,这一类电脑的使用者除了是游戏玩家之外也有从事设计行业或摄影行业。这一类产品性能上比MacBook Pro 15寸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便携性和续航能力是硬伤,价钱一样是硬伤。推荐平时多数时间玩游戏的人而不想买台式的人购买此系列。&br&&u&中规中矩&/u&:这基本涵盖了笔记本市场上面绝大多数产品,代表产品各种集成显卡或低配显卡的一般笔记本电脑(不包括超级本),适合学生、办公人士等任何对配置需求不高的人群,应用面非常广阔。随着技术的进步,部分产品续航能力或处理能力比较出色,例如华硕X301上网时间可以达到6小时,这一类产品一直是最多人使用的,推荐对配置没有过多要求的人使用。&br&&u&超级本&/u&:特性和Air非常相似,轻薄,运行速度快速及续航能力强等优点,但是我觉得唯一不足之处是它没有Mac系统,相反Mac倒是可以装Win。这一类适合喜欢便携电脑的各种办公人士、学生等使用,尤其是适合那些想买MBA却因为系统等原因买不了的人使用。&br&&br&最后就很简单了,根据自身需求和电脑特性,选一个在可承受价位内最适合自己的电脑,例如题主提供的例子:华硕N56和MacBook Pro 13寸。很明显,&b&因为MBP 13寸定位比较模糊,木有独立显卡,价格昂贵,对我这个不玩摄影、摄像、设计的宅男来说功能中庸,还不如选择N56&/b&,至少还有些突出的功能,例如打打游戏什么的。&br&&br&我这个倒霉孩子在大二暑假被偷了一部华硕电脑,因为在学校用笔记本比较方便,所以经历了一个月的思想斗争之后选择了MacBook Air 13寸低配,以上基本上就是当时我做的功课,希望对题主和大家有帮助。困死了,睡觉去了。
觉得各位大大们说的并不深入,深夜怒答。请原谅我熬夜回答的思绪混乱,有问题我回头睡饱了再修改。睡醒后已稍作修改(因题主的举例均为笔记本电脑,以下讨论内容主要为笔记本,范围:中国,我个人倾向于使用于Mac。)首先回答问题,二者之中我会选择Win8高…
---------------------------------1月9日更新---------------------------------&br&&br&在CES2015展会上联想发布了2015款新ThinkPad New X1 Carbon。(图片来自中关村)&br&&br&&img src=&/ba30ff572af4d3a3ebba11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a30ff572af4d3a3ebba11_r.jpg&&&br&2015款在CES后就将在美国发售,售价为1200美金起。与2014款相比,2015款的外形和重量变化都不大,配置在此不详细叙述,说几点和前代相比变化较大的:&br&&br&1.最低配屏幕升级为FHD()。&br&2.F1-F12回归实体按键。&br&3.续航最高延长至11小时。&br&&br&可以看出这一代ThinkPad New X1 Carbon主要是对2014款的传承和小幅度改进。看了3天的CES报道,笔记本中除了ThinkPad之外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只有DELL的XPS 13。从IBM到LENOVO,ThinkPad一直是商务本的标杆,这一点从未改变。&br&&br&对于2015款,答主的观点只有:Think好,买买买。&br&&br&-----------------------------------原答案-----------------------------------&br&&br&ThinkPad New X1 Carbon&br&&img src=&/42f171e486d260e2ab308_b.jp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42f171e486d260e2ab308_r.jpg&&&br& 完全符合你的需求。&br& 个人感觉New X1 Carbon是联想接手Thinkpad以后推出的最为优秀的产品。14寸机身,18毫米厚度,重量1.27千克,9小时续航,并且可以选择的配置种类非常多。New X1 Carbon继承了Thinkpad X系列的优秀血统,做工扎实,键盘手感优秀。是完全能够与Macbook相抗衡的产品。&br&楼上@赵劼 百万哥推荐的Surface Pro3也是不错的,我买的话可以打折,只是有编程需求用Surface不合适。建议买国行,这样我就能多发点年终奖。&br&&br&利益相关:ThinkPad重度使用者,Surface产品供应商员工。
---------------------------------1月9日更新---------------------------------在CES2015展会上联想发布了2015款新ThinkPad New X1 Carbon。(图片来自中关村)2015款在CES后就将在美国发售,售价为1200美金起。与2014款相比,2015款的外形和重量变化都不…
来自子话题:
应该是系统问题 重启成本还是很高的 可以试着重载声音驱动&br&sudo kextunload /System/Library/Extensions/AppleHDA.kext&br&sudo kextload /System/Library/Extensions/AppleHDA.kext
应该是系统问题 重启成本还是很高的 可以试着重载声音驱动sudo kextunload /System/Library/Extensions/AppleHDA.kextsudo kextload /System/Library/Extensions/AppleHDA.kext
很多方面的原因,一条条来说,&br&&br&1,OS X 是一套基于鼠标指针操作(Pointer-based)的桌面操作系统,虽然进化到目前 10.9 但是依然不适合基于触摸(Touch-based)操作。从系统 UI / UX 来讲,要是使用触控操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就体验过装了触摸屏的 iMac,几乎就是一场噩梦。你可以自行体验下装了 WM 的 多普达 以及 Windows 8 在非 Metro 下的触摸体验。&br&&br&2,最初 iPad 的定位就是内容消费,而非内容创作。而且定位面向那些主要上网来获取信息的用户。所以 iOS 就是最好的选择。而且有 iPhone 两年多的打底,极易为市场接受。而且有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 iTunes Store 支持。不选择 iOS 说不过去。&br&&br&3, 10年时的 ARM 平台性能无法支撑 OS X,无论从处理器,到内存,都远远不够,硬上 OS X 会极大破坏用户体验。而且,要做出适合触控操作的 OS X,Apple 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无力把它搞出来。并且,OS X 的能耗也是大问题,就算是即将上市的 10.9 能耗也不是一个平板电脑能够抗的住的。而且这还牵扯到使用 Cocoa 编写的大量 OS X App,要使得这些 App 符合能耗要求,不仅 Apple 要把 Cooca 重新翻一遍,所有开发者也要对他们的 App 重新翻一遍,Apple 还不能冒这个险。&br&&br&从技术上说,OS X 和 iOS 之间壁垒并不大,OS X 可以完美的跑 iOS App,反之也不需特别大的难度,而且从 10.7 开始,这两个系统有逐渐统一的趋向,虽然缓慢,但是有。未来的某一天,不排除 Apple 终于研究明白触控和传统基于鼠标指针的操作如何融合、平衡,那个时候也就离两个系统合二为一不远了。
很多方面的原因,一条条来说,1,OS X 是一套基于鼠标指针操作(Pointer-based)的桌面操作系统,虽然进化到目前 10.9 但是依然不适合基于触摸(Touch-based)操作。从系统 UI / UX 来讲,要是使用触控操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就体验过装了触摸屏的 iMac,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哪些地方好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