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可靠性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必须首先解决的重大问题

您的位置:&&&&&&&&&&>&正文
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 会计准则
来源:李刚 石玲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基本内容和如何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从理论上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基础进行了论述,集中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表现形式及应用和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 会计准则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内容   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而对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是这些问题的基础。   1.公允价值的概念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广义的公允价值是一种理念,是历史成本的延伸,被用作衡量所有计量属性内在统一性的质量特征,即是否公允地表达了计量对象的价值特征。因为会计必须反映经济真实,特别是交易或事项的实质,所以公允价值可以满足企业外界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大多数的决策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公允价值计量主要运用于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2.公允价值的计量特征   (1)公允价值是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之上的   公允价值对交易环境要求严格,要求公平交易,有利于更真实的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更加相关的信息,更有利于维护市场的有序运行。   (2)形成公允价值的交易和交易双方可以不真实存在   形成公允价值的交易及交易双方并不一定是在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可以是假定的或虚拟的交易及交易双方。这样,公允价值就可以被看作是&最可能的&交易价格。   (3)公允价值具有动态性   随着时空环境的变化,公允价值的公允性也会发生变化。今天的公允价值到明天就成了历史成本,那么站在明天的角度来看,也许就不再公允了。也就是说,公允价值是反映现行经济情况对资产或负债的影响在市场上的评价的,它是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价值指标。也正因为如此,公允价值才能够时刻保持&公允&,才会如此受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好评。   (4)公允价值不可以直接简单加总   每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都受不同经济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当资产或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时,就需要使用特定的方法对公允价值进行评估(多用现值法),那么各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所采用的方法、依据就会不同。从而对多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简单的加总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3.公允价值的意义   (1)合乎资产与负债的定义   公允价值计量强调的是资产、负债的客观计量和真实反映。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由于资产预期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以未来流入企业经济利益的现值确定资产价值合乎资产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由于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因此以未来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的现值计量负债,也合乎负债的定义。   (2)符合会计配比原则的要求   配比原则的含义:一是收入与成本、费用要保持时间上的配比;二要求进行配比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应具有经济内容和性质上的必然因果关系。目前,收入与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按历史成本计价。因此,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会计核算更符合配比原则。   (3)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   企业收益计算是通过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计算出来的。由于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按历史成本计量,这两者之间的差额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二是各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但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对这两者却不加区分,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亏现象。   (4)合理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好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就是说,按公允价值计量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经营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   1.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计量观   随着经济发展,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逐渐模糊,需要通过证券市场来进行沟通,会计目标不再是反映和报告资源受托者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而变成向现在的尤其是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决策者提供会计信息,决策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要求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内容、种类和披露的深浅程度。   在会计目标决策有用的前提下,又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信息观和计量观。信息观认为,在不改变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前提下,通过增加财务报告的信息量可提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这一观点假设证券市场是有效的,能够对所有来源的信息做出反映,认为财务报告能够依靠充分披露提高对投资者的有用性。信息观强调增加信息含量,将预测未来公司业绩的责任推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20世纪80年代,列夫和柯林斯等人的实证研究发现,股价对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反映是非常微弱的。既然证券市场并没有人们原先所预想的那样充分有效,那么以证券市场的效率为由,认为采用单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提供财务报告,并辅以许多补充披露信息的观点已经难以立足。信息观开始逐让位于计量观。   决策有用计量观是一种财务报告方式,它要求在具有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应负责将公允价值融入财务报表中,从而认可他们在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内在价值时应承担的义务。决策有用计量观意味着,财务报告的表内部分将大量使用公允价值,把公允价值体现在财务报表本身中,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相关性   相关性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通常包括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三个因素。   (2)可靠性   可靠性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一般由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三个要素组成。   (3)可比性   可比性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通常包括一贯性和统一性。   ①一贯性   一贯性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②统一性   统一性指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4)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3.历史成本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历史成本计量显然严重脱离实际:首先,报表上的利润数字徒有虚名,企业实际上缺乏补充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能力;其次,按照报表列示的虚假利润分派股利,就会把一部分资本作为股利返还给股东,使企业处于危险的&自我清算&中;另外,虚增利润也导致多缴所得税,企业承担了不应有的纳税义务。   历史成本既不能反映资产账面价值的变化,也不能反映持有资产由于物价变动而产生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不仅会计信息失去了可靠性,而且对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也不具备有用性,从而也不具有相关性。人们更需要的是能表达在持续经营条件下更符合各个时期实际情况的财务信息。   历史成本计量不能有效地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期末价值,因此,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应用   1.初始计量中使用公允价值   在初始计量中,自愿买卖的双方在公开市场上所支付或收到的现金或其等价物就代表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都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但是在非现金交易中,当交易的资产或负债无法被客观地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就要采用现值技术进行估计。《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中对于接受捐赠资产和盘盈资产的初始计量也遵循了以上确定公允价的原则。   2.后续计量中使用公允价值   (1)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按现行准则和制度要求,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资产进行全面的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当期末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则该项资产发生减值,应改按公允价值重新计价,减值部分作为费用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应计提减值准备的八项资产,期末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是不同的。   (2)利息法(实际利率法)在会计摊配程序的应用。实际利率即为内含报酬率,是使一个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在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长期债权投资摊销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企业会计制度》第73条规定,作为债券溢价或折价,在债券的存续期间内按实际利率法或直线法于计提利息时摊销。《企业会计准则&&租赁》要求承租人和出租人在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时首选实际利率法,并且规定出租人应当定期对未担保余值进行检查。如果有证据表明未担保余值已经减少,应当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并将由此引起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确认为当期损失。如果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应当在原已确认的损失金额内转回,并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   除在上述资产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属性外,其他会计要素的计量也应用了该属性。负债实际发生的数额实质是未来需偿还数额按一定利率折算成的现时价值。   3.金融工具计量中使用公允价值   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金融工具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继计量,重分类日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时转出确认当期损益。   4.投资性房地产中使用公允价值   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为: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市场价格及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以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5.企业合并中使用公允价值   在企业合并中,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因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核算,这就使企业在并购中能够得到更公允的对价。   6.债务重组中使用公允价值   新准则规定对于债务重组时转出资产,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以及修改债务条件后的债务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与原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对债务人和债权人双方核算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本质,有助于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使用公允价值   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以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作为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重要判断标准。新准则还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计量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该资产交换具有商业性质;二是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目前也存在着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之争。在实践中,公允价值被上市公司利用来操纵利润,而我国这方面的监管制度跟不上,财务人员素质跟不上,导致制度和现实缺乏协调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相对于具有客观性、确定实际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在财务报表中能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但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变动性,因此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2)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参考的价格,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面临着很大困难。   (3)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日的波动性   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下,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的波动,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目前我国在运用公允价值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我国市场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在很多情况下,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会计准则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核算,就会影响会计核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二是关联交易影响了价格的公允性,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进行资产交换时。   2.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方面,我国面临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不足。   因为我国实际应用公允价值的经历很少,新准则中应用应用公允价值还是第一次,理论界缺乏将公允价值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的操作经验。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还是一个正待深入研究的领域,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在基本准则中只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一个简单的界定,没有对其内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基本准则把公允价值列入基本计量属性之一,对其金额的确定,只简单规定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但如何保证金额的可靠性,在金额的计量上应该如何操作,没有明确的规定。这都给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   3.公允价值的可验证性   一直以来,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一直以来却颇受争议。可靠性和相关性并列为会计信息两个最为重要的质量特征,两者往往并此消彼长。公允价值计量比单一历史成本计量提高了相关性,但在可靠性问题上却稍显不足。   可靠性强调如实表述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要求计量中不存在偏差并且会计信息能够得到验证。这种可验证性一般要求,当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计量时,能够获取相同的结果。而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正是由于在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公允价值需要通过估价技术来获得,其可靠性一直难以令人满意而备受质疑。公允价值特别是现值的计量技术较难掌握,并涉及到许多估计、假设和判断,计量主体的思维方式和主观选择对其有重大影响,可验证性是其致命的弱点。   五、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对策   1.完善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   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是保证其可靠性所必须的。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一般情况下,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可见,公允价值的取得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市场价值和估计价值。对于可通过市场价值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来说相关资产活跃市场的存在是必须的。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等都不成熟,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对于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的资产,需要运用现值技术等估计公允价值,但现阶段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率的确定有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受人为影响比较大,难以保证所估计的公允价值是可靠的。因此,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生产要素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等。   2.进一步完善新会计准则并保持其与审计准则的一致性   我国新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规定是分布在不同的会计准则里,比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而且对于不同的准则,限制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也各不相同。针对广泛运用公允价值带来操作上的难度,我们认为相应的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公布一个具体指南,对于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给予一个明确标准,使公允价值这个标准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总体上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上,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同时要注意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一致性,我国颁布了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所以也应该考虑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会计准则。   3.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   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在实务操作中究竟选择哪种表现形式,除了依靠准则的指引外,还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我国现有的会计人员从其掌握的知识结构看,大部分以会计核算知识为主,真正具有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师屈指可数。会计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职业判断的水平,制约公允价值的使用效果。所以必须大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新会计准则的内容,通晓相关的经济、贸易、金融、外汇等知识,熟练运用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4.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监管   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损益,改变了传统的收益观。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将会产生利得或损失,这将改变现在会计实务中短期投资只确认减值不确认升值收益的情况。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结果可增值也可减值。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避免其成为企业随意操纵业绩的工具,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监管十分重要。   国际会计准则有关公允价值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日渐成熟,一套较为严密、可行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已初步形成,我国企业应充分引进先进的成果,尤其是先进的估值技术。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的使用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向外部使用者提供更加决策相关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葛家澎,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会计研究,2006,(9).   [2]王月.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变迁因素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2).   [3]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4]乔娟.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商业经济,2009,(22).   [5]满东旭,詹碧华,王淑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现状及展望.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1). 【】 责任编辑:老A
编辑推荐: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资讯:
&&&&&&&&&&
限时优惠课程
最受欢迎课程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电话:010-0
Copyright & 2000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节假日不休息)
邮箱: 投诉电话:010-
咨询电话:010- /
传真:010- / 人工转传真
  /   京公网安备66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与利润操纵论文.doc3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武汉工业学院
学院 :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 : 会 计 学
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适当的、谨慎的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追随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大大跨进了一步。但是从我国对待公允价值的谨慎态度而言,在我国目前市场环境下,我国会计准则在如何有效地利用公允价值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会计学界已致力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不懈探索,以求合理的运用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引导我国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
本文重点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公允价值与利润操纵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引入公允价值的主要争议;从公允价值内涵的理解、应用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实践操作难度、公允价值计量易成为企业利润操纵的工具等方面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环境,确立公允价值计量标准,逐步完善会计理论体系,尝试引入全面收益表,强化对上市公司、会计审计人员和市场的监管等方面阐述了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运用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which used the fair value appropriately and prudently. This shows that the Chinese accounting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is tight along wit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conforms to the urgent requirement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nvergence. But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国际进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思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6页¥3.003页¥1.002页¥1.004页¥3.002页¥1.00 2页¥1.003页¥2.002页¥1.0026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1下载券3页免费6页1下载券12页免费3页2下载券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国际进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思考|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会计公允价值计量若干问题浅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会计公允价值计量若干问题浅析
【摘要】:公允价值的概念在国外已经被提出并发展了多年,它不仅得到了一定的验证,也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充分地说明了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正确性、先进性与适应性。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基本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完善,整个国家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还存在一定的磨合期。在此条件下,财政部颁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虽然在内容框架上已经和国际上有所趋同,但是与国际上相比,国内对公允价值理论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实践方面的应用还存在一定欠缺和差距。因此,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公允价值的分析和探讨,增加我们对它的理解、认识和应用,同时为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环境,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文章在第一部分讲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这部分首先分别介绍了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外的发展演化过程及现状,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现状,在此研究背景下得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基本概念的分析,笔者整理了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总结并归纳了对公允价值的本质特征及其属性的初浅看法。接着本文的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主要探讨了公允价值的根基——决策有用观,并分析了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以及经济收益观理论。在第四部分,介绍了常用的计量方法包括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并详细地分析了三种方法中包含的具体方法,还对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和优缺点进行了剖析。最后为推进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应用与实施,针对如何提高计量中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笔者自己的看法。
经过初步探讨和分析,笔者将自己对公允价值的几点认识归纳如下:一是本质特征方面,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价格,它具有现时的、动态的、不完全估计的特点。二是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公允价值,笔者认为这样理解,才能把公允价值展现的更完全和更充分。三是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完美结合,这也是从广义角度上对公允价值的看法。四是认为对计量手段和方法的完善是对公允价值更贴近表达的一种追求,在没有活跃市场时,计量方法越可靠就越能表达公允价值,本文通过借鉴资产评估方法,来丰富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另外,还得有一些政策上、管理上以及人员素质的配合,根据我国的现状和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笔者认为的合理的解决办法。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执行之际,通过本文对以上内容的初浅探析,希望能够为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尽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F233【目录】:
摘要4-5目录5-71 引言7-12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7-9
1.1.1 研究背景7-8
1.1.2 研究意义8-9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9-11
1.2.1 国外的相关文献9-10
1.2.2 国内的相关文献10-11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1-12
1.3.1 研究内容11
1.3.2 研究方法11-122 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12-23 2.1 公允价值的定义12-15
2.1.1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定义12-13
2.1.2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定义13-14
2.1.3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14-15 2.2 公允价值的本质特征15-18
2.2.1 价格而非价值15-16
2.2.2 现时动态性16-17
2.2.3 不完全估计性17-18 2.3 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18-23
2.3.1 会计计量18
2.3.2 独立计量属性18-19
2.3.3 复合计量属性19
2.3.4 其他观点19-20
2.3.5 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20-23
2.3.5.1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20
2.3.5.2 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20-21
2.3.5.3 公允价值与现行市价21
2.3.5.4 公允价值与可变现净值21-22
2.3.5.5 公允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现值)22-233 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23-26 3.1 决策有用观23 3.2 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23-25 3.3 经济收益观理念25-264 公允价值计量层级及方法26-39 4.1 公允价值计量层级理论26-27
4.1.1 产生背景26
4.1.2 公允价值层级26-27 4.2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27-39
4.2.1 市场法28-31
4.2.1.1 定义与分类28-29
4.2.1.2 基本原理29-30
4.2.1.3 使用条件30
4.2.1.4 市场法的优点和缺点30
4.2.1.5 使用范围30-31
4.2.2 成本法31-35
4.2.2.1 定义与分类31-34
4.2.2.2 基本原理34
4.2.2.3 使用条件34
4.2.2.4 成本法的优点和缺点34-35
4.2.2.5 使用范围35
4.2.3 收益法35-39
4.2.3.1 定义与分类35-37
4.2.3.2 基本原理37
4.2.3.3 使用条件37
4.2.3.4 收益法的优点和缺点37-38
4.2.3.5 使用范围38-395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问题及建议39-46 5.1 可靠性问题39-40
5.1.1 市场环境不够成熟39
5.1.2 盈余管理和道德素质水平39-40 5.2 可操作问题40-41 5.3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的建议41-44
5.3.1 加强我国法制建设41-42
5.3.2 完善监管机制42-43
5.3.3 管理体系有待完善43
5.3.4 努力提高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43-44 5.4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操作性的建议44-46
5.4.1 为估值技术提供指导44
5.4.2 促进市场信息化建设44
5.4.3 提高投资者专业知识水平44-45
5.4.4 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45-466 研究结论46-47致谢47-48参考文献48-50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5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刘浩;孙铮;;[J];财经研究;2008年01期
黄平;[J];财会月刊;2003年03期
陈敏;[J];财会月刊;2005年22期
刘洪;方拥军;;[J];财会月刊;2012年02期
任世驰,陈炳辉;[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彭江嘉;;[J];财务与会计;2013年02期
石本仁,赖红宁;[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葛家澍;徐跃;;[J];会计研究;2006年09期
陆宇建;张继袖;刘国艳;;[J];会计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罡;;[J];安徽建筑;2010年01期
王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刘庆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陈立弘;;[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王棣华;花婷婷;;[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吴慧萍;;[J];北方经济;2007年22期
贾云义;陈凤玲;;[J];北方经济;2007年24期
陈戈;;[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耿艳军;;[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郑翠华;;[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妍;;[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晓军;;[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李晋;;[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张睿莲;;[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于永生;;[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刘浩;杨尔稼;李灏;孙铮;;[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张先敏;王竹泉;;[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竹泉;王秀华;;[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赵鹏飞;;[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欧阳电平;王熊飞;;[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翟胜宝;[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孙翯;[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钟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吴有红;[D];复旦大学;2011年
葛晓舰;[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王守海;[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徐先知;[D];重庆大学;2010年
刘奕均;[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周玮;[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吴彦龙;[D];天津财经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伟伟;[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杨英男;[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毛庆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贺靖策;[D];湘潭大学;2010年
王瑞;[D];湘潭大学;2010年
黄洪杰;[D];湘潭大学;2010年
徐凯;[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衷俊;[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周棋畇;[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谢龙;[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诗芬;[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陈秧秧;;[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8期
葛家澍;陈朝琳;;[J];财会通讯;2009年31期
时军;鲍桂秋;;[J];财会通讯;2010年13期
黄平;[J];财会月刊;2003年03期
陈敏;[J];财会月刊;2005年22期
任世驰,陈炳辉;[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谢诗芬;;[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6期
徐铁祥;;[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于富生;陈琼;;[J];财贸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埙;;[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莎莎;;[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4期
信玉红,董保起,曹勇,韩诚;[J];商业研究;2005年06期
赵玉珍;[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李世聪;[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李世聪,林芸;[J];交通财会;2001年04期
杨帆;;[J];商业时代;2009年16期
路春芳;李慧;;[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9期
崔建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07期
王明涛;[J];经济经纬;2003年05期
冉明东;蔡传里;许家林;;[J];财会月刊;2005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梅兴富;黄剑源;沈为平;;[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钱荣贵;;[A];第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唐炳全;肖炽;;[A];第七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刘文红;邱天爽;;[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尉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尉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刘强安;;[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2期)[C];2010年
刘强安;;[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刘梅娟;温作民;魏远竹;;[A];“环境会计与西部经济发展” 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尉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太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刘伟;[N];黄河报;2006年
陈惠雄;[N];光明日报;2006年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N];经济日报;2004年
林琳;[N];中国财经报;2000年
李红梅;[N];中国质量报;2005年
王娅莉;[N];中国质量报;2004年
田玉海;[N];财会信报;2009年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丁勤;[N];中国企业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刚;[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孙永梅;[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张彩平;[D];中南大学;2012年
刘大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胡振国;[D];湖南大学;2010年
刘凌冰;[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李耘涛;[D];天津大学;2006年
朱文蔚;[D];厦门大学;2009年
程锋;[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范海燕;[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邢秀丰;[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翟彬偲;[D];云南大学;2010年
赖晓峰;[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张宪林;[D];兰州商学院;2008年
王津;[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关鹏;[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赵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吕心洁;[D];兰州商学院;2013年
刘育艳;[D];中南大学;2007年
张天丽;[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