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梦想天堂 杭州市歌蒜薹之歌的讨论?

关于莫言的资料
关于莫言的资料
上高三的女儿需要关于莫言的资料,本来是让我代为买一本现成的《意林.作文素材》上的,但上个周在几个摊点上没买到,于是就决定在网上来搜集一些。
说实在的,对于莫言,也只是看过张艺谋拍的电影《红高粱》后才读了一下小说的,可那时将他的小说读完了吗,如今已经模糊。安二师毕业后,渐渐看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少,以至于如今,几乎没看了。。
从网上的介绍中,我对于莫言描写的《蛙》与《天堂蒜薹之歌》所反映的现实生活还是挺佩服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确实需要批判,我们的社会,对每个人的生命权都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每一个人都应当有他的生命尊严。
而我的文学之梦,渐行渐远。
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日
生于,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加入,历任、保密员、图书、、干事等职。
  他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作家。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等作品。
  1986年 毕业于文学系。
  1991年 毕业于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 以长篇小说《》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 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2000年 《》获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1年 《》获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莫言笔下作品(20张)
  日受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
  2002年至今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
  2003年《檀香刑》获第1届。
  2003年11月受聘为文学院兼职教授。
  2005年 再次失手。《》获第2届年度杰出成就奖。获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05年,获。[1-2]
  2006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日受聘为客座教授。
  日,【2006第一届】重磅发布,莫言以十年34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0位,引发广泛关注。日,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策划发起【】,由包括、、陈晓明在内的十位文学评论家共选出了58名作家上榜,其中以9票高居榜首,、、和以6票同居次席。
  2007年7月出版散文集《说吧,莫言》。这套书分为三卷,约100万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
  2008年 《生死疲劳》获第2届首奖。
  长篇小说《四十一炮》系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最终入围作品。
  日,受聘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驻校作家。
  2009年3月,受聘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
  2009年开始使用,一共发微博28条,1043056粉丝,关注5人。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创作手法别具一格,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构成,讲述了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时代的难和痛。
  2011年3月,应邀成为特约作家。
  2011年8月,长篇小说《蛙》获。
  2011年11月,受聘请为客座教授。
  日下午,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投票选出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委会副主席,莫言当选副主席。
  2012年5月受聘为中文系兼职教授。[3]
  北京时间日19:00,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4]奖金约750万元人民币,且免税。
  日,青岛科技大学领导马连湘等人赴山东高密对莫言先生表示祝贺。英国卫报等世界媒体为英国读者介绍了莫言的书目[5]。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军赋文学院首席作家。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迄今有长篇小说《》、《天堂蒜苔之歌》等,中集《》、《》等。另有《》五卷。
红高粱家族
  1981年秋,在市的双月刊《》第5期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
  1982年,在《莲池》第二期发表短篇小说《丑兵》、第五期发表短篇小说《》。
  1983年春,在《莲池》二期发表短篇小说《售棉大路》并被 《》转载。秋,在《莲池》五期发表短篇小说《》,此文得到老作家赏识。孙在一篇短文中说这篇小说有一种空灵之感 。
  1984年春,在《》双月刊二期发表小说《岛上的风》、五期发表《雨中的河》。秋天,得到军艺文学系主任、著名作家先生赏识,进入该系学习。
  1985年春,在《》二期上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织在京的作家与在华侨大厦举行讨论会讨论该作。是年,在多家刊物上同时推出中篇小说《球状闪电》(收获)、《金发婴儿》()、《爆炸》(人民文学)、及短篇小说《枯河》()、《》(昆仑)、《白狗秋千架》(中国作家)、《》(小说创作)、《》(奔流)、《》(奔流)等。
1986年春,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由出版。在《》第三期发表中篇小说《》。该作一发,引起轰动。随即发表系列中篇《高粱酒》(解放军文艺)、《高粱殡》(北京文学)、《狗道》(十月)、《奇死》(昆仑),同时还发表中篇《筑路》(中国作家),短篇小说《草鞋窨子》()、《苍蝇、门牙》(解放军文艺)等。夏天,与张艺谋等人合作,将《红高粱》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
  1987年春,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中篇小说《欢乐》在《人民文学》一、二期合刊发表,受到批评,事过多年,始有作家和评论家对该作得新评价。秋天,中篇小说《红蝗》发表([收获]三期),该作因强烈的个性风格和大胆和亵渎精神,连号称新潮的评论家也不能接受,纷纷著文批评。也是多年之后,才有评论家对该作发出了另外的声音。
  1988年春,电影红高粱获电影节金熊奖,引起对中国电影的关注。在《十月》杂志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同年四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青年文学》第十发表《》、《马驹横穿沼泽》(这两篇收入《》)。秋天,、山东师范大学在故乡高密联合召开“莫言创作研讨会”,有关论文汇编成《莫言研究资料》由出版(1992.8)九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创作研究生班。小说集爆炸由出版。
  1988年秋,长篇小说《十三步》首发(文学四季)随
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后,大概只有一个名叫林为进的人,在河北的(文论报)发表过一篇评论文章。后来又有港台的几个人写过评论。作者认为此书是一部真正的“先锋”之作。
  1989年三月,小说《》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四月,中短篇小说集《欢乐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六月,在《人民文学》发表中篇小说《你的行为使我恐惧》。冬天,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酒国》。
  1990年,中篇小说《父亲在民夫连里》在《》发表。继续创作《酒国》。
  1991年春,在高密家中创作中篇小说《》(花城)、《战友重逢》(长城)、《》(人民文学)、《红耳朵》(小说林),夏天,创作《神嫖》、《夜渔》、《鱼市》、《翱翔》等短篇小说十二篇。秋,中短篇小说集《白棉花》由出版。
  1992年,创作中篇小说《幽默与趣味》(天津小说家)、《模式与原形》、《梦境与杂种》(钟山)。
  1993年,二月,长篇小说《》在出版。三月,中篇小说集《怀抱鲜花的女人》由社科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十二月,出版短篇小说集《神聊》。
  1995年春节,在高密创作长篇小说《》。秋,五卷本《莫言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冬,《丰乳肥臀》在《大家》连载,并获首届“大家文学奖”。单行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电影《》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1997年创作话剧《》(与人合作)。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
&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1998年,发表中篇小说《牛》([东海]六期,[小说月报]九期、[小说选刊]九期转载)、《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收获》六期,短篇小说《拇指铐》([钟山]一期,[小说选刊]转协)、《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钟山]五期)、《白杨林里的战斗》([北京文学]七期)、《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北京文学]十期
)、《蝗虫奇谈》(山花,小说选刊五期选载)。十二月,出版散文集《会唱歌的墙》。
  1999年,发表中篇小说《》([收获]二期)。作品讲述一个下岗的老在湖边的僻静处开了个“黄色小屋”,专供人男女野合……这就是《师傅越来越幽默》的梗概。用这个故事进一步编开去,就有和主演的电影《》,几个名人一煽惑,电影和小说都赚钱。小说集《师傅越来越来越幽默》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
  《我们的七叔》([花城]一期),短篇小说《祖母的门牙》([作家]一期),另有中篇小说《野骡子》、《司令的女人》[收获]、
《藏宝图》[钟山]发表,短篇小说《儿子的敌人》[天涯]、《沈园》[长城]发表。三月,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十二月小说集《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1.莫言的历史观,以及富有神话性、传奇性的叙述文体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我感到莫言文学的起点,那就是对在挫折中却顽强生活下去的人的关注。
  莫言依然是属于 相信‘文学’力量的作家。[7]
  —— 【桑岛道夫】(日本静冈大学副教授、中国文学专家和翻译家)
  2.莫言的作品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南美大文豪马尔克斯,联想到他是在模仿马尔克斯的作品。但实际上,莫言不是模仿马尔克斯,莫言对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在结合幻想和现实方面他甚至超越了马尔克斯。[8]
  ——【谢尔.埃斯普马克】诺奖评委会主席
  3.对我而言没有更幸运的候选人了,他的获奖毋庸置疑,他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作家,可与福克纳比肩。然而,莫言也让德国文学界见识到中国文人自相矛盾、难以捉摸的特性,也有论者认为这再次表明中国超过想象的复杂面向,德国社会需要改变对中国的陈词滥调和刻板印象。
  ——【马丁·瓦尔】德国当代文坛大家
  4.莫言的文学作品令我们想起两位熟悉的作家,我们仿佛是在同时阅读卡夫卡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10]
  ——【安赫尔·费尔南德斯】西班牙凯拉斯出版社创始人
  5.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10]
  ——【纽约时报】美国高级报纸/严肃刊物的代表
  6.莫言的作品在很多方面来讲都是独一无二的,并将其与威廉福克纳、狄更斯和拉伯雷相媲美。莫言的文学作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透视了一个独特的环境。[11]
  ——【Peter Englund】瑞典文学院终身秘书
  7.一九五五年出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农民家庭的莫言,借助残忍的事件、魔幻现实主义、女性崇拜、自然描述及意境深远的隐喻,构建了一个令人叹息的平台。[12]
  ——【约翰?厄普代克】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
  8、莫言回避文革后的现实是中国体制内作家的通病,难以避免。
  ——《中国当代文学评论》
诺贝尔文学奖
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揭晓,作家莫言获奖。[4][13]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14]
  在作品中摹刻了一出出“东北乡”传奇的莫言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在回答“您作品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评委”时,莫言说:“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在此之前,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舆论众说纷纭,也有一些人对他提出质疑。对此,莫言说:“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把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之中的机会。持续半个月之久的网络大战,也是认识自我的最佳机会,让我知道我有哪些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了有哪些宝贵的东西需要坚持、发扬。”
  对于此次同样呼声很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莫言说,他与村上没有直接交往,但互相也通过信息,“我想他也创造了他独特的文体,他也描述他所熟悉的这种生活。他的作品也是非常优秀的,完全具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15]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日,莫言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茅盾文学奖获奖感言
 这是我的创作《蛙》出版近两年,期间多次接受过媒体采访,许多人也问我这部小说到底写什么的,我说写人,写姑姑这样一个从医50多年乡村妇科医生的人生传奇,她的悲欢离合,她内心深处的矛盾,她的反思与忏悔,她的伟大与宽厚,她的卑微与狭隘,写出她的职业道德与时代的对抗与统一,写的看似一个人实则是一群人。《蛙》其实也是写我的,学习鲁迅,写那个躲在旗袍里小时候的我,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写他们、写外部事件,这次写自己、写内心,是吸纳心情、排除毒素,揭露社会阴暗面容易,揭露自己内心阴暗困难,这是人之常情。作家写作必须洞察人之常情,但又必须与人之常情对抗,因为人之常情经常制造罪恶。在《蛙》中我自我批判的彻底吗?不彻底,我知道今后必须向彻底的方向努敢对自己下狠手,不仅仅是忏悔而是剖析,用放大镜盯着自己写,盯着自己写也是盯着人写的重要步骤。得了茅盾奖当然是好事,但得了奖则忘乎所以是可耻的行为,必须清楚的知道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好小说还没被发明出来,要把目光往那个方向看,盯着那个在荆棘丛生没有道路的地方,那里有绝佳的风景,那里有伟大的小说在向我们招手。
  最后感谢中国,感谢读者、感谢评委,感谢那些批评过我、表扬过我的朋友们。感谢那些用他们的真诚情感不断激励我写作的朋友们![16]
福冈亚洲文化奖
  日本福冈“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奖”
 日,日本政府宣布,把“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的大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奖评审委员会将于今天下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中国发布此消息。莫言是继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中国作家。除巴金外,我国社会学人类学家费孝通,侯孝贤、张艺谋,考古学家曾荣获大奖,经济学家、现代艺术家先后获得过该奖的学术研究奖和艺术·文化奖。
全国中篇小说奖
  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获得过很多重要的奖项,: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并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8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根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暖》获第16届金麒麟奖;2001年获第二届;2001
年《酒国》(法文版)获法国“LaureBataillin”?儒尔·巴泰庸 外国文学奖;2001年《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书奖;2002年《檀香刑》获首届“鼎钧文学奖
”;2004年4月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04年3月获文化艺术;2004年12月获第三十届NONINO国际文学奖;2005年12月被香港公开大学授予荣誉。
  在世界上,莫言的作品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很多重要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红高粱家族》有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瑞典文、挪威文、荷兰文、韩文、文;《丰乳肥臀》被译为英文、法文、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西班牙文、波兰文、葡萄牙文、文。《檀香刑》有越南文、日文、意大利文、韩文、法文版本等等。今年刚完成的《生死疲劳》也已经与越南、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瑞典等国的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现正在翻译当中。许多国家还出版过莫言的多种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
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 曾屡次获奖!
  北京时间日晚7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在瑞典揭晓,中国作家获奖,成为首个获得的中国籍作家[17]。
  莫言于1956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童年时因经济贫困和政治上受歧视,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
  在经历《红高粱家族》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其中,《丰乳肥臀》曾获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檀香刑》曾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红高粱系列》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生死疲劳》获第二届红楼梦奖,《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此外,莫言还曾获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第三十届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福冈亚洲文化奖等奖项,并曾位列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中国作家实力榜第一位。
  然而,莫言曾义正言辞地说,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文学成就是“世无英雄,竖子成名”。
  迄今为止,莫言有三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其中,由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曾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由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暖》,曾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而莫言自己却认为,只有《丰乳肥臀》可以拍成气势磅礴的巨片。
  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幼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如《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莫言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曾说:“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莫言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强悍的民风与凛然的民族正气的混声合唱”,振聋发聩。冯牧文学奖曾评价说,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莫言的《蛙》则折射出中华民族在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以一位乡村妇产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重点回顾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变化与影响,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莫言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较大,在国际上也已享有名望。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对其评价称,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18]
  此前,莫言在接受一次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依靠写作去买房子,现在真的是很难的事。靠写作过上像郭敬明样的生活,全国估计也就只有郭敬明了。
  13日,莫言在接受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专访时笑说:“我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平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米。”网友调侃,真不愧是魔幻现实主义啊![19] 央视采访
  在被央视主持人董倩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
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22]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点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他的小说都是很长的,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作家中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王蒙: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世界关注
  著名作家王蒙表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件很好的事情。“莫言是中国这一代很具代表性的作家,其作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很大,包括日本的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等,对莫言都有很高的评价。”“莫言的获奖说明了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周国平:使中国作家不再神化诺奖
  著名作家周国平在其实名认证的微博上表态,称“莫言获诺奖,真好,诺奖由神话变成了身边故事,中国作家从此可以平常心对诺奖了,得和不得都没什么大不了了。”
  麦家:感觉就像获奥运首金
  莫言问鼎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家麦家表示,感觉就像获奥运首金。“我们中国人向来是很在乎得到世界承认、认可的东西。如果有一个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坛上拿了一个公认的大奖,我觉得就像在奥运会上拿了金牌一样,你看拿到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的许海峰,大家记了这么多年。”[23]
莫言:小说只有描写人性影响才更深远
中国网 .cn  时间:   
  “他是中国文坛超重量级的作家,他的文学才华、创造力、艺术能量在中国文坛上应该说是举足轻重、首屈一指的,因此我个人斗胆地说,的高度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日前,在由“全球写作大展”组委会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合办的中国作家北大行之“作家莫言演讲会”上,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如是评价莫言。
  在经历《红高粱》的写作高峰后,莫言一路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酒国》等数部极具分量的长篇小说。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他又推出新作《蛙》。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人物,莫言的创作精力可谓十分旺盛。针对这些历史小说的创作,莫言表示写人是其唯一的目的,是“用历史的环境来表现人的灵魂、人的情感、人的命运的变化”,而“小说只有了人性、描写了情感才更丰富,影响更长远”。
  《》受《苦菜花》影响
  有学者在研究新时期文学时指出,《红高粱》可谓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由此,历史题材的小说有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与笔法。以莫言等为代表的作家创作的与“文革”前的革命历史小说有很大区别。
  对此,莫言表示,革命历史小说的创作者多半是战争的亲历者、历史的创造者,因而他们拿起笔来写作时,往往带有很多的纪实色彩,也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而当我们把自己的笔触延伸到历史生活当中去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对前面创作的红色经典作品中存在的不足的反叛。”但莫言强调,新历史主义小说并不是对前面的红色经典的完全否定,而是对革命历史小说的一个自然延伸。
  莫言表示,其最初的创作受到了革命历史小说的影响。“冯德英的《》对我创作《红高粱》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在少年时代读《苦菜花》时,觉得他对恋爱的描写很现实、很残酷,但到上世纪80年代重新读这个小说时,我觉得作者能写出这样的情节很了不起,非常感人、非常真诚,他在符合当时文学规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了一些拓展,表现了人的一些普遍性。”莫言表示,《红高粱》里面很多有关战争场面的描写,有关日本人的描写,实际上都跟《苦菜花》这样的革命历史小说有关,“里面的很多描写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很多残酷的场面给我提供了写作素材。因此我是把红色经典当写作素材来读的。”
  写人是唯一目的
  莫言表示,在进行历史题材、战争题材作品的时不是要“再现”战争,“我不会从战斗动员开始一直写到最后,这是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任务,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在莫言的作品中,很多战争场面的描写非常细腻如同工笔画一样。但他强调,一切描写的目的并不是要再现历史和战争,而是要“表现人在这样的非常特殊的环境下的一些心理方面的变化,用这样的方式来塑造我想写的人。把写人物作为唯一的目的”。
  莫言同时指出作家应该站在一个超阶级的、“起码是相对超阶级”的立场上来处理他的人物,处理他的题材。“事实上在民间的历史上,在个人情感的历史上,阶级的观念一直是比较模糊的。历史教材可以从政治、阶级的角度出发,但是在文学作品里面,如果我们仅仅从阶级的角度去表现这么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的话,我觉得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在莫言看来,文学作品恰恰应该在人的情感上大做文章。
  “我想,作为小说家笔下的历史,首先是一部感情的历史。很难用经济和政治的方法来分析,只能用情感的方法分析。因此我想,我写这些历史小说的时候,还是从民间的视角出发,从人的情感出发,然后由情感带出政治和经济的东西,由民间情感来填补官方历史的空白。”莫言认为,很多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作家基本都在走同一条道路,“都是千方百计、尽量地淡化阶级的观念,力争站到一个相对超脱的高度,对争斗的双方进行一种人性化的表述”。
  美妙的语言来自民间
  语言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腔调,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文风,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讲,语言显得更为重要。“80后”作家在谈及阅读莫言作品的感受时表示,莫言的文字中有一种强烈的热情,这种热情是咄咄逼人的,能给人以最感性的、最本能的阅读体会,“他是一团可以烧到你的火”。
  莫言表示其来自于民间。“我小学五年级辍学回乡,当时非常痛苦,后来我成为作家,感觉到这也是一种幸运。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会在很小的时候就跟村里的人‘混’在一起,无意中了解到丰富的民间语言,也跟乡亲们学会用民间的语言来描述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
  莫言认为,民间语言在语法上的变化是很缓慢的,但词汇上是最丰富、最“变化多端”的,而且民间语言都有一种巧妙的比喻在里面,“老百姓讲话都是借助于某个事物,它多数都是务实的,没有什么空的东西,因此非常具有文学性”。而这种民间的没有经过加工的语言,是文学界更应该重视的。“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排除了这种民间的、生动活泼的、不断变化的语言,就好像是湖泊断了源头。我们只有不断地聆听活跃在老百姓口头上的生动语言,才能使我们的语言保持新鲜的活力。”莫言说。
  见习记者 李淼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
莫言专访:传统文学失去主导地位或因质量下降
日01:59腾讯文化杨菁 陈书娣 王姝蕲 张超
(腾讯文化杨菁 陈书娣 王姝蕲
张超山东高密报道)日,腾讯文化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老家山东高密,对莫言先生进行了独家视频专访。采访中,莫言对读者广泛关注的话题做了一一解答。
莫言精彩语录:
我是得了奖,我想十分钟以后我就非常冷静,我就知道继续该干什么。
读者实际上也是分层次的。我的作品我自己认为写的不错,但是你让一个90后或者是2000后的读者来读,他未必喜欢。
文学应该说有标准,但它也没有标准,有标准就是说好的文学有一些最基本的要素,语言比较好,故事比较好,然后作品所包含的这种思想内容比较丰富,我觉得是基本的标准,但是有很多东西是很难用一个量化来衡量的,这是跟读者的个人经验,跟读者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的。
再过几十年,农村和城市的界线就会逐渐模糊,我想那个时候再说哪个作家写的农业题材,哪个作家是一个乡土作家就比较困难了。这些词已经变成文学概念进入。
写作过程中因为思虑过度,精神比较紧张会造成失眠。即便是睡着了以后也满脑子全是梦境,梦的就是小说里的人物,有时候反而是从梦境当中得到了灵感,在梦中解决了一个写作中很大的问题。
传统文学正在逐渐失去过去那样的一种热闹的、主导的地位,是不是跟我们自己的作品质量下降有关系?
我对郭敬明他们80后这批作家一直是持大力支持的态度。我觉得很多对他们的担忧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每个人都从年轻时经过。我们这批作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时,老一代作家也认为我们写的不好,也为我们感觉到很担忧,将来怎么样呢?事实证明我们还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往前走,也发展的还不错。
我没有负担作协的任何具体的工作,就是一个类似于荣誉称号一样的这么一个东西。
莫言:知道我获奖但没读过我的书很正常
腾讯文化:网友非常真诚地说,我没读过你的作品,可我为你骄傲。怎么看莫言获奖本身大于莫言的汉字对这些同胞的影响?
莫言:在生活多样化的社会里面,并不是每个人都在、或者都有时间读书。有的人可能白天工作很繁忙,到了晚上看看电视,上上网,他不一定有时间读书;有这么多的书,也未必非要读我的书。所以我相信有很多人没有读过我的书,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他不读书肯定也要看报,要看电视、要听广播,所以他也会知道这么一个事件。知道我这件事儿,但是没有读过我的书,这个我觉得是非常正常的。
莫言:传统文学失去主导地位与作品质量下降有关
腾讯文化:这次获奖给疲软的华语文学带来春光,不管是否认同,你都是文学偶像,一个文学偶像是否有肩负的责任?
莫言:我的获奖给文学带来了春光——这太夸张了,没那么大。我估计就是一个短暂的热闹,你说三天两天过去也不实事求是,我想慢慢的人们就会忘记这件事情,生活也会回归正常,该干什么大家还是干什么。
写作实际上是一个个体化的劳动,不是说我们要打窟窿、做群众运动、人多力量大……任何热闹、任何喧嚣都无助于提高文学创作质量,还是应该是静下心来,默默的、认真的、耐住心性来写作。
例如像我这个获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个事件,马上就会过去。但当然我希望我们的文学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我觉得首先我们这些作家要创作出好的、优秀的作品,值得读者去读,如果我们写不出好作品来,你非要别人读,这也不对,首先我们要从作家自身找原因?我们传统文学正在逐渐失去过去那样一种热闹的、主导地位,是不是跟我们自己的作品质量下降有关系呢?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原因:技术进步、舆论形式多样化……都影响传统的阅读时间,但是我们也在主观上不要忘记自己应该是有责任的。
我得了奖,对我的个人生活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会多了这么一个说法而已。我还是我,我心里非常清楚,绝对是知道自己吃几碗米的干饭。如果我得了这么一个奖,一下子忘乎所以,自我膨胀那是非常可耻的。所以我想我是非常清楚:我是得了奖,我想我十分钟以后我就非常冷静,我就知道继续该干什么。作为一个作家,最重要的还是要写作,当然还是要写出好作品。所以我觉得我个人的想法是这样,而且我也相信我的很多作家同行们,他们跟我的想法应该是一样的,我们共同努力吧,希望能够大家每个人都写出自己满意、也让读者满意的作品。
莫言:农村城市界限越发模糊 作家不会局限农业题材
腾讯文化:你的小说中充满独特的人物谱系,农民、女性、故乡的背叛与回归者……这些人,尤其是农民,随着这个大干快进时代变迁,他们与城市是否还有距离?他们从人心和人性上最大变化是什么?
莫言:一个作家的人物谱系,实际上并不是非常有意识来完成的,像我在写这一部小说,我不可能考虑到我十年以后再写哪一部作品,所以人物谱系实际上是无意中形成的。写了多少年以后,大家回头来一看作家所有的作品,发现他的人物很有意思,组成一个谱系。没有说一个作家先把人物谱系设置好,再拿出来写作,我相信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
我回老家生活的时间比较长,也做了很多的了解,我觉得有许多东西是不变,像很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基本的是非善恶,好人、坏人,这些基本的准则还是没有太大变化,但很多对待某些具体事物以及对生活中的现象看法可能是大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们所接触的这种外界有了大规模扩展,现在年轻人早就不是八十年代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现在在农村劳动那些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基本都在外面打工。
所以这样一个阶层过去叫做是农民工,有人也说这样是对农民的歧视,但是究竟有没有一个更恰当的称呼呢?我原来跟我高密的一个朋友,他说当过我们高密的市委书记,我们讨论“农民工”这个称呼怎么样才能更恰当,他们就是工人,他们现在不种地,不住在乡村里,他们在工厂里面做开车床,纺织厂里面看守布机。后来他们做一些技术更复杂的劳动,他们就是工人,不要再说他们是农民工,他们就是新的工人阶级,新的职工阶层,我也很同意他的看法。
现在这个尽管他的户口还在乡下,但是他已经在城里工作了十几年,在城里成家立业,你还说他是个农民就很勉强,现在所有的农村和城市之间这个界线正在缩小,城市在不断的扩展,农村也在不断变化,城市和乡村将来总有一天慢慢合为一体,我们也很难区分哪个是个农民,哪个是个工人,哪个是个乡下人,哪个是个城里人,这种阶层越来越模糊。所以我想作家还是要重点研究人。
目前的阶段我们还是有一个一个独立的村庄,有一家一户独立的农家院落,也有一些传统的方式在工作的一些土地,所以我想这是一个短暂的,再过几十年这种农村和城市的变化,界线就会逐渐越来越模糊,这个时候我想再说哪个作家写的农业题材是一个乡土作家就比较困难了。这已经变成一个文学概念进入历史。
莫言:我看起来是写农民 实际上并不是在为农民写作
腾讯文化:为何你笔下写的这些对象,他们都不是你的读者?
莫言:这实际上认真一想,大部分写农村、写工人的作家都是这样。你如果写的是工人生活、工厂生活,难道还有很多的工人来读你的书吗?那我们写农村、写农民,农民我知道是不读我的,大部分农民是不读我的书的。
我看起来是写农民,实际上并不是在为农民写作,读我的书的可能是知识分子、大学老师、大学生,写作跟创作者跟读者之间的关系挺有意思的,我没有进行认真思考,那么既然你写的这农民,但你的读者又不是农民,你作家这么创作到底为了什么?
我觉得也没有多少人来思考,因为我想写作它确实是并不想我们过去想的那样,我要为谁来写作,我在写作之前我先把自己预想的读者想好。当然很多商业书可以这样操作,我要给小学一年级的到三年级的学生来写作,那我可以成立一个班子,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体征来编造故事,最后批量生产,但是这个作家如果从主观感受出发,按照过去那种文学创作的规律,他基本上没有考虑他的书将来会被谁来阅读的。
腾讯文化:是首先要说服自己?
莫言:首先他是为自己来写作,我有话要说,我有需要抒发,然后我拿起笔来,然后第二点我就是为书里的人物来写作,书里的人物他们也有自己的需求,你会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慢慢的跟书中人物混为一体,跟他们成为亲朋好友,最后我想才是客观的到达读者的手里面去。
莫言:我少有把素材写坏的时候
腾讯文化:你的很多作品里女性角色总是强于男性,比如素材来源于姑姑。你从生活中吸取素材有没有失败过?
莫言:这个比较少有,因为我想我要写一部小说总会是先有人物在我这个脑海里面,在心里面酝酿很长很长时间,这些人物往往也都有原形,我想我这大半辈子也接触数不清的人,为什么只有这几个人让我长期忘不了,就在于他本身具有很强的底线性,他是一个正常人里边的不正常的人,他是一个具有文学典型意义的人,所以这样从人物出发的写作应该是一般不会不。当然也有写不下去的时候,写不下去的时候就暂时搁置放起来,过一段再拿起来可能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感觉。
莫言:我的一些写作灵感来源于梦境
腾讯文化:听说你在写作的时候有时候会写不出来,都快绝望、抑郁症,痛苦的头要撞墙,还要去靠吃安眠药才能睡着?
莫言:我想可能他们是在这个开玩笑吧,我从来没有到这么痛苦的状况,当然有时候也很痛苦,突然遇到了难点无法推进有障碍,无法超越,但是也不至于说是要去撞墙。当然在一个写作的过程当中因为思虑过度,精神比较紧张会造成失眠,这是经常会有的,有高度的兴奋,即便是睡着了以后也满脑子全是梦境,梦的就是书中的小说里的人物,有时候反而是从梦境当中得到了灵感,梦里的情节,在梦中解决了一个在写作当中很大的困难问题,这种情况有。
莫言:我就是作协挂名的副主席 没有具体工作
腾讯文化:作为作协副主席,你具体的职责和责任是哪些?
莫言:作协机关跟别的政府部门不一样,那里边的部长、副部长都是身在其位,负有责任。作协有那么几位驻会的副主席,他们有具体分工。像我们这些副主席实际上就是挂名的。因为我们的工作单位也不在作协,我是在文学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也有的副主席是在别的单位上工作,所以我没有负担作协的任何具体的工作,就是一个类似于“荣誉称号”一样的东西。有的网友因为我是作协副主席,就以为我是中国作协什么的高官之类的,这是一个误解。
莫言:对80后作家如郭敬明 我是大力支持的
腾讯文化:怎么看郭敬明、韩寒等文学偶像,怎么看新一代年轻作家的写作?
莫言:我对郭敬明他们80后这批作家一直是持大力支持的态度。我觉得很多对他们的担忧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每个人都从年轻时经过。我们这批作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老一代作家也认为我们写的不好,也为我们感觉担忧,后来怎么样呢?事实证明我们还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往前走,也发展的还不错。
我觉得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作家,因为每一个时代的人所经历的生活不一样。一个时代的人,他的心灵也有很多差别。所以像80后的、90后的,或者再年轻一点的作家们,都会写出他们这个年代、这个年龄最好的作品。而且我想读者实际上也是分层次的。我的作品我自己认为写的不错,但是你让一个90后或者是2000后的一个读者来读,他未必喜欢。
反过来,有一些年轻作家写的作品,我读了我不太喜欢,可能跟他们差不多年龄的读者会很喜欢,所以到底是哪个好、哪个不好,这个真的是很难评价。文学应该说有标准,但他也没有标准,有标准就是:好的文学有一些最基本的要素,语言比较好,故事比较好,然后作品所包含的这种思想内容比较丰富,我觉得是基本的标准,但是有很多东西是很难用一个量化来衡量的,这是跟读者的个人经验,跟读者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莫言:寻根文学已完成历史使命
腾讯文化:
80年代的“寻根文学”那批作家是因了解更多西方作家如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从而转头寻找到传统生活中的文学意义。30年过去,寻根文学是否还是中西方文化互相发现的一个出口?
莫言:寻根文学非要把它搞成一个文学流派,我觉得挺勉强的。80年代,大家都不约而同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学里去学习,去汲取营养,是一种心理需求。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心理需求?因为在80年代初期,大量西方文学翻译到我们国家来,我们这些年龄的作家,因为生活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这个期间,这个年代是中国社会不正常的时候,我们不了解西方的文学发生了什么变化,出了什么样的作品,我们还按照很多很保守的文学观点来创作,所以写的作品都很雷同。文学创作还是有很多禁区和条条框框。
到了80年代初期,我们看了西方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一下子眼界大开,感到震惊——原来人家小说是这样写、可以这样写。于是大家纷纷向西方文学学习,甚至模仿。我想大家很快意识到,跟在别人后面模仿是没有出息的,中国作家还是应该写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小说来。要想写出这样的小说,必须从我们民族生活中,从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当中汲取影响、获得素材,甚至是获得创作灵感,我觉得寻根文学产生的这种文化背景就是这样的。
到了现在,我觉得这已经变成了大家的共识。更年轻的作家开始面对很多选择,大量西方文学你随便可以选读,不像我们当初突然读到之后的那种震惊,对他们来讲不会存在我们当时的那种现象。所以现在我估计也不会再产生一个什么寻根的文学流派。它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从自己最熟悉的中国当中,选取素材来获得灵感,这是大家不需要特别去努力就可以完成的。
莫言:欣赏的好作家太多 我不便一一点名
腾讯文化:中国经历80年代文学先锋的实验期,经历文学形式实验向人性关注的转变,比如余华()、。这些先锋作家是在享受成果,还是在路上?
莫言:肯定是在路上。刚才提到的余华、苏童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写出了自己的、赢得了大量读者的代表作品,但是他们都很年轻。苏童是1964年的,余华是1960年的。我相信他们今后还会创造出超越他们过去的优秀作品来。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作家,都是我很好的朋友,我也都非常欣赏他们的作品,我也期待他们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腾讯文化:你有个人比较喜欢的小说吗?
莫言:刚才提到这两个作家我都很喜欢。
腾讯文化:其他的呢?
莫言:他们的大部分作品我都读过。还有很多其他的作家,我就不一一点名了。点名了万一点了这么多,反而漏了几个,我也觉得挺不好意思。
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发表于1985年是莫言的成名作,与短篇小说《枯河》算得上是姐妹篇,都有莫言少年时期当童工时感亲身受到的痛苦经验,但语言和写法都不同,属于探索和逐渐形成语言风格的作品,此前他的十几篇短篇作品,如《乡村音乐》《售棉大道》等都可以看做是此前的摸索和积累。《透明的红萝卜》创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被侮辱、被损害、被遗忘的“黑孩”形象,莫言说过,如果非要在他的小说中找一个原型,那一定是“黑孩”--从“黑孩”派生出几百个人物,在他的文学世界里济济一堂。
中篇小说《红高梁》1986年发表后,在文坛上引起了震动。这部作品依据莫言家乡发生的“孙家口伏击战”史实,写国民党抗日游击队曹克明部率领四百人伏击日本巡逻队,并击毙日本板垣师团中岗弥高中将等三十多名日兵,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通令嘉奖。但后来日本驻胶县部队报复,制造了“公婆庙惨案”,杀害136名村民。这件可歌可泣的民间另类抗日事迹,被莫言酣畅淋漓地写出来,彻底颠覆了此之前“官办历史”记忆,对当时新历史叙事模式具有筚路蓝缕之功。小说发表后,很快就被张艺谋改编成同名电影,姜文巩俐主演,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电影里,姜文扮演的余占螯在红高粱地里拦路打劫巩俐扮演的戴凤莲,这场戏就在莫言的家乡取景拍摄,据说电影里巩俐骑的那头小毛驴,是找遍了方圆几十里地才找到的。
莫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发表于1987年,山东苍山县蒜薹丰收之后,却因为官僚和地痞流氓等原因卖不出去、大面积腐烂在田地上而引起农民骚乱。这件事情引起莫言的深切关注,他想起1984年无辜死去的四叔,在赶着板车运送甜菜的路上,被一辆替乡党委书记拉建筑材料的卡车撞死,却只得到3000元象征性的赔偿,他返乡参加料理后事时,乡党委书记连个照面都不打。在故乡的谷仓里,仅用三十五天,就创作出这部二十万字的作品。作品里的人物如方四叔、金菊等相继悲惨死去,参加过示威游行的金菊丈夫高马则像父辈躲日本人一样藏进水缸里……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底层小说”,但语言运用极其有爆发力,小说中一个神秘人物张扣的唱词也极有创意。
1988年莫言发表另一部极富探索性的作品《十三步》,后来也曾改名为《笼中叙事》,是运用荒诞艺术手法描写知识分子和现实生活的一部力作。小说里,中学物理教师方富贵累死后,由于得给王副市长让路整容,被塞进冰柜,居然又荒诞离奇地复活了。但以为他已死的妻子屠小英却拒绝他再进家门。殡仪馆特级美容师李玉蝉把死而复活的方富贵改容成自己的丈夫张赤球,让他代替自己的合法丈夫登讲台给学生上课,而让真正的张赤球去做生意赚钱。真正的张赤球则像一个孤魂野鬼,变得无家可归。
中篇小说《欢乐》用探索性的第二人称叙事,讲述乡村中学复读生齐文栋参加高考的悲惨故事,他强烈地想通过高考这种唯一的方式逃离他严重丑恶、令人窒息的乡村土地,他憎恨这些制造苦难和仇恨的生活。他和他母亲在乡村的艰难生活。小说里也用令人震惊的笔法,描写了计划生育工作队强行抓捕刚生孩子一个月的齐文栋嫂子去去做结扎的恐怖细节。其中的母亲形象因其“丑陋不堪”而招致广泛的批判,作家余华为此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为莫言的独特创作美学作辩护。
长篇小说《酒国》出版于1992年。那时下海大潮汹涌,文学突然冷落。莫言闲居在高密家里,有充分时间构思和斟酌这部作品,其中每一章都用“酒博士”习作小说的方法来戏仿现代文学史、政治史上的各类文体,每一篇都惟妙惟肖。小说写高院调查员丁勾儿奉命去酒国市调查“吃婴儿”事件,但他还没有真正进入酒国,就在煤矿招待所就被酒国市宣传部长、矿党委书记等人劝酒灌倒了。丁勾儿的工作也还没有正式展开,就不幸地掉进粪坑淹死了。这部小说含义丰富,对中国吃文化、酒文化有很深的思考,尤其对疯狂追逐新奇特食品的嗜好,描写得极其精彩。
199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洋洋五十万言,曾因内容的尖锐而引起过轩然大波,很多老作家、老干部写文章批判、写信告密,并有高级干部主持会议研究……莫言获得“红河文学奖”十万元奖金后,各种冷嘲热讽接踵而至,各种批判挖苦嘲笑源源不绝。《丰乳肥臀》可以说是莫言最好的作品之一,也是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顶级作品。这部作品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百年中国大陆沧桑变化史,彻底颠覆了官定历史叙事模式,与余华《活着》等作品一起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新历史”叙事原则。小说中对土改、文革、经济热等都有极深的揭露和反思。小说中含辛茹苦、精神坚毅的母亲形象非常生动,有人把母亲形象跟马尔克斯名著《百年孤独》里的乌苏拉相提并论。小说的主人公上官金童和上官玉女是双胞胎,也是一个“杂种”。他有一个至老不断奶的恶癖,后来和“独乳”老金结婚,却变成了胸罩设计师和成功商人--这个人物形象具有浓重的现实和历史隐喻效果。
《丰乳肥臀》之后,莫言沉默了好多年,期间写了《红树林》等影视剧本,还创作了很多散文,入《会唱歌的墙》等,都是难得的精品。1999年开始,他连续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了四部中篇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司令的女人》《野骡子》《师傅愈来愈幽默》,并重返文坛。
200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檀香刑》中,莫言把自己独特的“残酷语言”推到了极致,引起了读着的剧烈反响。这部小说虽然技艺高超,但进入了纯粹“历史语境”,并未跟日常生活、日常情感发生密切关系。
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四十一炮》,写管不住自己嘴巴的“大嘴”罗小通在五通神庙里对兰大和尚滔滔不绝地诉说他的童年往事。他的身体已经长得很大,但他的精神还没有长大。莫言写这个人物,他自己分析说:“拒绝长大的心理动机,源于对成人世界的恐惧,源于对衰老的恐惧,源于对死亡的恐惧,源于对时间流逝的恐惧。罗小通试图用喋喋不休的诉说来挽留逝去的少年时光。”
200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是一部真正的杰作,但还没有被文学界深刻感受到。这部作品的“轮回”结构,是写长篇小说的作家梦寐以求的,这结构把作家从叙事/结构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他因此能够从容而天马行空地对轮回成马、牛、猪的主人公西门闹分别叙述。语言极有弹性,叙事生动,想象力丰富。
2008年的长篇小说《蛙》通过“姑姑”这个特殊人物形象,深入地控诉了计划生育对中国人的残酷戕害。“姑姑”自称是组织的走狗、信徒,组织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她亲手接生过一万个婴儿,也亲手杀死两千八百个婴儿。新政权刚建立,在乡村推广新的接生技术,刚刚毕业的“姑姑”接生了高密东北乡几千名新生儿,包括王肝王胆兄妹、陈鼻、王手等人。后来搞计划生育,“姑姑”同样自愿充当“走狗”,带领计划生育工作队抓捕超生的村民(大多是她接生的),强行做人流,而导致王胆等人的死亡。“文革”结束后,“姑姑”也从疯狂中恢复了。她这才发现自己当“走狗”时做了多少邪恶事情。她用自己的后半生来赎罪,和做泥人的丈夫一起,做了两千八百个小泥人,供在三面墙的龛里,为他们念佛经……这部小说生动有力地控诉了计划生育对中国的毁灭人性的巨大伤害。
莫言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把高密东北乡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隐秘在胶东平原边缘的丘陵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微地,扩展为世界性的中心舞台。在这片普通而神奇的土地上,以“我爷爷”余占鳌为代表的高密东北乡子民们上演了一出出慷慨激昂的人生大剧,一如高密地方戏茂腔演唱时的凄凉悲戚,一如电影《红高粱》里“酒神曲”吼诵时的高亢鹰扬。在文学的世界里,莫言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
日收集整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想天堂 杭州市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