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坡译文中旧止片石布其上...颇败人意翻译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读陆游《入蜀记》札记(文化研究毕业论文下载)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读陆游《入蜀记》札记(文化研究毕业论文下载)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3:13:2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读陆游《入蜀记》札记(文化研究毕业论文下载).DOC
官方公共微信浙江省温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页¥2.0011页免费10页免费10页¥15.0010页免费 8页免费6页免费6页免费5页免费7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1页免费11页免费
浙江省温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
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2014年北京市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执经。,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侍左右,,;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________________
  (2)&&&&&&&&&&&&&&&&&&&&&&&&
质: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翻译: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执经”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4分)
  句子:&&&&&①___________&&&&&&
感悟:&&②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9.游:交往&
 质:询问
  【解析】实词背诵,课下注释。
10.(1)因此人们大多都会把书借给我
  (2)所以,虽然我愚钝,(但是)最终都会有所收获
  【解析】第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以”,考查了虚词“以”的两个用法:第一个“以”是“因为”;第二个“以”是“把”。
11.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也。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对老师要毕恭毕敬,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文言文部分与往年中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新增的虚词考查,放到了句子翻译中,这样考查是把虚词的考查难度降低了,只要学生们平时背诵了翻译,这道题都能拿满分。
2014年重庆市(A)卷
(二)《三峡》一文,完成9一12题。(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略无阙处(&&&&&&&&&&
(2)夏水襄陵(&&&&&&&&&&&
(3)不以疾也(&&&&&&&&&&
(4)属引凄异&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2.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要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字以内)(4分)
广告语:&&&&&&&&&&&&&&&&&&&&&&&&&&&&&
(二)9.(1)“阙”通“缺”,空缺;(2)襄:漫上;(3)疾:快;(4)引,延长。
10.(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白色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11.A&
12.连绵三峡奇景,敞开四季温情,三峡欢迎你!
2014年重庆市(B)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
-12题。(15分)
&&&&&&&&&&&&&&&&&&&&&&&&&&&&&&&&&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
(4)属引凄异(&&&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C.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
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12.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理由。(4分)
答:&&&&&&&&&&&&&&&&&&&&&&&&&&
9.(1)“阙”通“缺”(缺口或断开)&
(2)飞奔的马(奔马)&
(3)急流(急流的水)&
(4)连接(连续)(4分,每个1分。)
lO.(1)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4分,每小题2分)
11.(3分)C(三峡的秋天充满了凄婉美。)
12.示例:我会在夏天去。那江水漫上小山,江面更显宽阔的景象,那急流顺七百里峡谷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色,令我神往o(4分,选择季节1分,结合课文内容说明理由2分,语言通顺1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4年上海市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
&》;乙文选自《论语》,它是&&&&
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
(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子何以知之?&&
译文:&&&&&&&&&&&
12.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秦王将猎→&&&&&&&&
→韩生劝止&→&&&&&&&&&
→韩生释疑&
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分)&
A.遇事要勤学好问。&B.要善于见微知著。&C.要勤于观察思考。&D.遇事要集思广益。
(三)(8分)8.(2分)为学(1分)&&&
9.(6分)第一空:②(3分)&&
第二空(3分)评分量表:
(四)(12分)10.(4分)(1)喜爱(2分)&&&
(2)生病(2分)11.(2分)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12.(3分)第一空:百姓徙避(百姓避之)(1分)&
第二空(2分)评分量表:
13.(3分)B
2014年天津市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9~11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9.A&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发动&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
10.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1.B&&&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詹何对曰&&&&对:&&&&&&&&&&&&&&&&&(2)故本在身&&&&本:&&&&&&&&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译文:&&&&&&&
15.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13.(1)回答&&&&(2)根本,基础14.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15.修养自身
是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2014年浙江省
<font COLOR="#FF年浙江省杭州市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道题。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
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61569;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61570;,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释】&#61569;赒zh&#333;u:救济,接济;&#61570;粜:ti&o卖出粮食。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必以处士为法(榜样)&B.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
C.以牛自归(返回)&&&&&&D.厚遗以遣之(送走)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以一布衣终于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而能使人如此&&&&&&&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当为连公行丧&为人谋而不忠乎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9312;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译文:&&&&&&&&&&&&&&&&&&
&#9313;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译文:&&&&&&&&&&&&&&&&&&
20.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三、17.答案:&C.&归还18.答案:B&
D&【解析】A,第一个“于”为“在”,第二个“于”为“向”;B,“而”为转折义,“但是”C,第一个“以”为“因为”,第二个“以”为“凭借”;D,“为”、“替”。19.答案:(1)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只要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2)(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解析】这里省略主语,根据下文应山县人为其送丧可知,是连处士去世,弟弟将其送回。20.答案:通过写连处士照顾父亲而不仕、资助乡亲度灾年、原谅窃牛者等事情,以及“应山之人”对连处士的赞颂和连处士死后的悲伤等言行,表现了连处士孝以事亲、乐善好施、宽以待人的高尚品格。【解析】文言文难度不大,但要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尤其要注意细节。
【参考译文】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像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
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的父亲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来源:学#科#网Z#X#X#K]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
<font COLOR="#FF年浙江省宁波市
(三)(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新*课*标*第*一*网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2)小惠未徧_____________(3)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14.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B.辍耕之垄上&&&&C.故时有物外之趣&&D.何陋之有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译文:_______________
16.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答:&&&&&&&&&&&&&&&&&&&&&
&山东省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四)(10分)x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
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1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夫 不 喜 之 人 未 必 本 恶 习 以 性 成 梁 上 君 子 是 矣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
19.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
13.&#9332;参与&#9333;通“遍”,遍及&#9334;赐福,保佑&&&14.C&&15.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报告)。&&16.取信于民17.&夫 不 喜 之
人/未 必 本 恶/&习 以 性
君 子 是 矣18.D&&
19.观君形状非罪人,应由贫困。&
20.&#9332;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9333;陈寔对梁上君子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font COLOR="#FF年浙江省温州市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来~@^#源&:中教网]
(1)会宾客大宴 (&&)&&&(2)每至晴初霜旦(&&&)
(3)长跪而谢之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来*源:^中%教@#网]
A.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B.益慕圣贤之道&&&&开卷有益
C.苟富贵,无相忘&&&&一丝不苟&&&&D.管夷吾举于士&&&举世闻名
(4分)(1)适逢,正赶上(2)早晨(3)道歉(4)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4.(3&分)A
(二)(14分)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自州门而东(&&&)&&&&&&&&&&&&&(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4)为一郡之最(&&&)
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中国%@*教^育出版网~]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16.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之情。
14.(4)(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 (4)是15.
(3)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3分)B17.(4分)(1)雪堂(2)仰慕
<font COLOR="#FF年浙江省绍兴市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6分)
&#9312;陈太丘与友期&(&&&&)&&&&&&&&&&&&&&&&#9313;其一犬坐于前&&(&&&&)
&#9314;阡陌交通&&&&&(&&&&)&&  &&&&&&&&&&#9315;属予作文以记之(&&&&)
&#9316;长跪而谢之曰
(&&&&)&&&&&&&&&&&&&&&&#9317;吾妻之美我者&&(&&&&)
1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少时,一狼径去&&&&&&&&&&&&&&&&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B.&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
C.&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则名微而众寡&&&&&&&&&&&&&&&&&&有仙则名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清)刘大櫆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9312;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9313;!”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9314;然,竟不往也。
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明清卷》,有删节)
  【注释】&#9312;靡不:无不。&#9313;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9314;哓哓(xi&#257;o):争辩声。
1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9312;因自号曰“樵髯”云&&(&&&&)&&&&&&&&&#9313;拔出凡辈&&&&&&&&(&&&&)
&#9314;然皆不肯穷竟其学&&&&(&&&&)&&&&&&&&&#9315;乃复效小儿辈&&&&(&&&)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
&&译文:& & &
18.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13.(6分)&#9312;约定,约会;&#9313;像狗一样地,如狗一般地;&#9314;交错相通;&#9315;通“嘱”,嘱托;&#9316;道歉;&#9317;以……为美,认为……美(评分细则:共6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14.(3分)C15.(3分)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评分细则:共3分。断错1处扣1分。)16.(4分)&#9312;取号,取名号;&#9313;超出,突出;&#9314;穷,学完,深究;&#9315;模仿,效法,效仿(评分细则: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17.(3分)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评分细则:共3分。译出重点词“聊”、“耳”各1分,语句通顺意思正确1分。有不足酌扣。)18.(3分)欣赏:&#9312;不拘小节,性情中人(2分);&#9313;不为富家治病,保持节操(2分);&#9314;寄情山水,志趣高洁(2分);&#9315;嗜好下棋,但不过分执着(1分);&#9316;聪明非凡,涉猎广泛(1分)。不欣赏:&#9312;为棋争论,而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精神(2分);&#9313;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2分);&#9314;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精神(1分)。(评分细则:共3分。开放题。“欣赏”“不欣赏”均可。如果说“既欣赏又不欣赏”,只要理由合适亦可酌情给分。以上理由的分值有所不同,但最高不得超过3分。有其他理由,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东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