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网视听资源在教学中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无相关信息欢迎您,[][]
(您的IP:220.177.198.53)
下载人数:18070人
下载人数:581人
下载人数:517人
下载人数:502人
下载人数:410人
下载人数:340人
下载人数:340人
下载人数:268人
下载人数:252人
下载人数:234人
下载人数:211人&&&&&&&&&&&&&&&&&&&&&&&&&&& 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一)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我认为基本做到了:1.正确理解教材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5、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
(二)在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方面的不足:
1、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2、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没有做出取舍。
3.虽然设计了一定数量的测试题,但没有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生本节的掌握情况不清楚。
(三)个人发展计划:
1、不断探索,提高理论、科研能力水平。在教学中不断钻研物理课程标准,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不断学习一些有关理论方面的书籍,多看一些教学杂志,及时了解物理科学最新动态,积极尝试教学改革活动。继续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改革课堂教学,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积极进取,提高教学技能。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业评价能够恰如其分。同时加强自身修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下载并学习有关教学资料、教学课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与同行交流学习
3、认真学习课程计划,认真专研教材,熟悉和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科特点和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努力完成一些高质量的优质课,做到每上一篇课文都能写下教学反思。同时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课堂实践,不断提高自己课堂实践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页¥3.005页免费8页免费5页¥3.005页¥3.00 5页¥3.005页¥3.005页¥3.005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6页免费4页1下载券5页1下载券3页免费6页免费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更​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它​能​融​文​本​、​数​字​、​形​象​、​视​频​、​动​画​、​声​响​等​为​一​体​,​有​助​于​程​序​教​学​、​展​示​式​教​学​、​主​动​探​索​性​学​习​的​开​展​;​对​实​现​个​别​化​教​学​,​及​时​巩​固​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着​其​它​教​学​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原作者:刘红岩)采用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多媒体技术运用情况进行比较具体、系统的探索,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对策。
问题的提出陈至立在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强调:“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1]
目前,我国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应用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校校通”工程、校园网建设到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建设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当前,我国学校建设一般重硬件轻软件,硬件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软件建设却跟不上,使“软件匮乏”成为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瓶颈。因为信息专业技术人员不熟悉课程、缺少教学实践,而教师一般又难以具备专业人员开发、研制的技术和条件,很难独立开发出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和体现学科教学思想的教育软件。合适的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教育软件的教学实用性差,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自己开发软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课堂教学的最优效果,甚至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导致课堂教学与制作课件本末倒置。
一些教师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一些教师用多媒体代替自己的教,误认为应用越多越好,结果教学效果并不好。同时,也有更多的教师开始进行各种反思和质疑:信息技术到底在教育中发挥了多大作用?巨大的投入下为什么收益并不明显?为什么许多学校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始终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选题的意义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2]。传统的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3个要素构成,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2]。几个要素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显然,在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理性认识结果,对于丰富和发展已有的教学基本理论,使之成为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下的教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联系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场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资源,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评价体系,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学科教学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部分,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最终保证取得预期的教改成效。应该说,探讨多媒体技术对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性,它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并不矛盾,反而有助于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在我国沿海地区,教育现代化实践已被证实了效果。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研究,国内主要停留在“扩展阅读”与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而在多媒体技术怎样有效地作用于其他小学学科教学,还没有深入具体的研究。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1998年青岛市第一批“四机一幕”进课堂的学校,学校有8年多的多媒体教学实践历程,在青岛市乃至同类城市中具有代表性,也具有开展研究的现实意义。
1)调查法。笔者在学校范围内对5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调查问卷中包括客观题目26项,主观题目6项;问卷主要围绕学校教师目前对多媒体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在所调查的对象中,涉及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社会、科学、综合实践、健康教育等多个学科教师,基本包括了学校日常教学中所有学科的教师。
2)案例分析法。近1年中,笔者积累听课记录110余份,包括青岛市各级公开课,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常态课、研究课。2006年5月,笔者带领的课题组组织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教学研究会,进行了6个学科组的精选课例的专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对青岛大学教育技术系王有升博士,青岛电教馆顾松堂老师,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Laughlin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的Carol老师进行了访谈,对目前中小学多媒体使用中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了探讨。
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情况调查
2.1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频率调查问卷对传统的教学手段(挂图、幻灯、录音机)和多媒体课件使用进行了比较(表1),对近几年学校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课时进行了调查(表2)。
从统计中可知,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占有效问卷的85.8%,按小学每学期实际授课16周~17周计算,平均每周使用多媒体课件一次以上的教师37人。数据说明学校的多媒体教学的开展相当广泛,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已占绝对优势。
课堂是一个变动不居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演示受到极大局限,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表现为较单一的师生互动,依据小学生的特点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容易使小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注意力不集中;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据有关调查表明: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增加30%以上的信息,而且多媒体技术呈现给学生的是动态的信息,画面的变换和不同的声音效果能够不断刺激学习者的神经中枢,利于他们的学习记忆活动[3]。
.jpg (20.63 KB, 下载次数: 0)
18:29 上传
2.2 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意向表3的调查数据显示出强烈的指向性,即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往往采用的是最简便、最省时的手段,以期达到是最有效、最能突破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目的。教师大多在需要解决重难点,需要引发学生的兴趣,需要大信息量输入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往往达到直观形象地呈现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在访谈中了解到,许多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是为了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在教学研究会中,一位教师谈到:传统的讨论式教学基本表现为言语之间的问答,信息渠道单一。她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讨论式教学的改革,讨论环节借鉴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幸运52”,即播放声像片断、演示图片,又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待学生回答之后进行简评。这种方法形象逼真地解决了那些难以有效表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jpg (20.35 KB, 下载次数: 0)
18:29 上传
当然问卷中的个别问题也反映出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不足。例如在“你在什么情况下较多使用多媒体”一题中,75%的被调查者在公开课时使用,40%的被调查者在有领导听课时使用,仅有37%左右的教师是在无人听课即常态课中使用。这首先反映出当前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即一堂好课必须有多媒体么?在这种要求的指引下,部分教师将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视为时髦,或者说一堂课的“花边”,只是为了点缀而不考虑实际用处。
2.3 多媒体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因学科和教学单元而异,所以在调查中涉及了针对学科的多项选题(表4)。
在调查中,48%的人认为语文学科宜于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32%的人认为数学学科宜于多媒体手段教学;67%的人认为艺术学科宜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这说明采用多媒体教学仍然是需要区分内容的,被调查者的选择说明越是接近于活动类课程,就越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原作者:刘红岩)调查中反映出不同的学科运用的时机有明显不同。例如数学教师往往在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时运用;语文学科往往在一些语言难以表达的情境出现时运用;艺术学科则在大量艺术作品欣赏时运用;英语学科在语言情境无法模拟时运用,等等。
.jpg (10.51 KB, 下载次数: 0)
18:29 上传
2.4 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实效性发挥情况“如何发挥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实效性”是本次调查的主旨,多数教师在这一题中给出了具体回答。值得关注的是,相当数量的被调查者思路极为清晰,他们明确地提出,要发挥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实效性,就要重视课堂教学设计,不能无目的地大批量地使用多媒体,必须要对课堂教学目标有精确的定位,同时针对目标有合理、科学、精妙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适时、酌量、酌情使用多媒体才能有效。使用多媒体也要注意有针对性,特别是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被调查者在谈到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和对学校多媒体教学的建议中,都提到多媒体课件制作费时费力,而教师精力时间都不足的情况下,急需资源共享的问题。当前资源共享不够充分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学校后期工作中的重点。保存好、整理好、归类好教师的课件,填充各种充足的素材,帮助教师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加快校园网络的建设工作。同时解决好教师繁杂的其他事务,给予教师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做好多媒体教学的准备工作,也是保障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2.5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学校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通过本次调查也表现出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较为全面。他们认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直观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2]。
3)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动态呈现)
4)无限重复,加强记忆,克服遗忘。(符合人类重复记忆原理)实验证实: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2]。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5)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便于交互)
6)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一年多的课堂调研中获得110余份课例,包括青岛市各级公开课,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常态课、研究课,从小学教学实践的视角有力地说明以下4个问题。
3.1 使用多媒体人为造成教学流程复杂化的问题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所产生的过程。无论是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法”,还是加涅的“教学活动必须与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的理论,都没有否定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因素。而目前小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使用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教,误认为多媒体使越多越好。这样只注重了教学活动形式,人为地造成教学的复杂化。
[教学片断1] 一位教师师在教授一堂三年级语文课《小虾》一课中,用课件出示了虾的图片和课题,老师在黑板上又板书了一遍课题。老师提出问题“小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开始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同时要求学生观看电视屏幕,课文的文字部分在屏幕上滚动播出……
[教学片断2] 一位教师在执教四年级健康教育课《环境的污染与危害》一课时,先出示了一幅城市上空拍摄的照片,课件出示一行文字:产生污染的原因---废气。学生开始交流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后,课件又出示一行板书:废气、废水、废渣。随着老师对“三废”主要来源的介绍,课件不停地出示一些关键字: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化工厂……一节课下来学生只处于不停地看课件中的关键字状态,而且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
以上两个教学片断反映出目前多媒体使用造成教学流程的复杂化。《小虾》一课教学中,课件中的课题与板书的课题重复,课件制作的文本与课本重复,学生看课本或听录音完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黑板搬家”“教材搬家”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电脑屏幕上,把语言文字材料(学生低下头即能看到课本)原样照搬,其他教学方法依旧;教师眼不离显示器,手不离鼠标、键盘,成为无章法的机械式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复杂化还表现在语文新授课中初读课文、检查字词环节中,绝大多数教师使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学生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低年级的生字教学中原本教师板书一个字只需几秒钟,但是在制作幻灯片中要做好几张才能合成一个字或词,至少要花费十几分钟,时间用的更多,效果相差无几。类似于把黑板、书本搬上屏幕的做法不可取,就在于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花费了大量的劳动而并无意义和价值。
3.2 交流中情感缺失的问题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而忽视学生体验,用技术取代教师指导作用现象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较为普遍。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生活的过程和方法。
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范畴,而扩展到情感和价值观领域。体验性是现代教学倡导的理念,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强调身体的参与,学习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而且要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4]。
[案例1] 两位教师执教同一课——五年级艺术课《三岔口》,教师甲采取的手段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播放《三岔口》片断,让学生谈论比较与一般京剧的不同,接着介绍哑剧的资料。教师乙没有用课件,而是先设计一个游戏:让一位学生根据成语表演动作(金鸡独立、手舞足蹈、掩耳盗铃),而另一位学生猜成语。然后师生表演“早上起床梳洗”的生活片断,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体验“哑剧”,课堂效果显而易见。
[案例2] 在教学综合实践课《活跃的海岸》时,教师出示“红森林海岸”图片,问:“你们看到什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有一位学生照本宣科读他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教师运用同样的方法将搜集的大量有关海岸的资料制成课件演示给学生,分别介绍“海岸线”“填海工程”“化学药品的使用”……
案例反映出,目前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甲使用多媒体忽视了学生的体验。而教师乙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并且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一系列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生活……[4]。然而案例2中教师多媒体的选用只是在形式上超越了单一的书本知识的教授,只在感官技能的训练上给予一定的关注,而学生心智的训练和发展却未受到真正的重视,这就消解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预期价值。未能真正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参与活动、自主探究以建构相应的知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严格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不加选择、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上课成了执行既定程序,学生是否适应,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计算机操作能否跟上,是否每一个概念都要学生自己去建构,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沟通有没有……他们无暇顾及。整节课跟放电影没有什么区别,教师忽视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原作者:刘红岩)多媒体过多地使用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与机器的交流,打破了面授教学所特有的师生交互性强、学习氛围佳的特性。研究证明,在所有的沟通形式中,面对面人际互动进行沟通的形式影响最大,也最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之间相互知识建构、社会建构。
3.3 教学设计忽略学生和学习任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弥补书本、实物等无法给予学生多样化感官的明显不足,能超越模型、挂图的静态而呈现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但一些教师盲目依赖信息技术手段,似乎除了信息技术手段外,其他教学手段都是落后的、陈旧的,只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上好“现代的课”。
[教学片断3] 一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数学课《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中,在解决完信息窗新授内容后,设计了闯关游戏,包括过独木桥、摘草莓、登高山、游儿童乐园……合计共40道练习题,能全部完成的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而教师一节课疲于校对答案,一些精心设计的课件直到下课也没派上用场。
这样的数学课普遍反映出目前小学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使用造成教学设计忽略学习任务和学生。
第一,教学目标的偏离。大容量的练习只是计算的重复叠加,挤掉了原本应让学生分析算理,理解如何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的时间。
第二,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一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时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教学中不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甚至一节课完成过去两节或三节课才能上完的内容。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而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后,教师上课不用粉笔,所有的知识点都展示在大屏幕上,翻页后学生就看不见了。对一位初学者来说,只能得到一个临时的、局部的印象,不利于对知识产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3.4 多媒体的使用因循教学模式弊端的问题教师受教学结构理念的影响,易造成多媒体使用的两个极端。《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中,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是对 40道练习题的罗列,就本课教学目标来看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变传统的“人灌”为时髦的“机灌”。这是目前许多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普遍现象。传承多年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加入多媒体的使用,教师仍然是教学进程唯一的控制者,主宰着课堂所有的教学活动。
[教学片段4] 一位教师承接了一节市南区三年级“阅读教学”的研究课,导入环节,他安排了4名同学介绍文章作者老舍的信息以后(用了7分钟),开始把学生分成三组,阅读课前在电脑中储存的10篇文章。每一组学生阅读其中的3篇作品并进行小组讨论(时间为25分钟)。剩下的不到8分钟时间,各组的中心发言人在全班交流阅读体会。由于各组阅读的文章不同,交流环节冷场,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人呼应,公开课的效果可想而知。参加研究会的观众认为这节课教师对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理解有偏差,而使用多媒体手段阅读造成学生的放任自流,以至于没有完成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非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案例中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有意弱化了自己的作用,造成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这种极端化的倾向在一些对多媒体技术不太了解或对教学结构掌握得不太好的教师中广泛存在,以致教学中出现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学生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连传统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必要的情感交流、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等都丢失殆尽。
有效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作用的对策
4.1 教师应形成正确的理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运用自己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来实现教学的一种方法。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当及产生的一些误区,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具备足够教学设计思想。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应以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解决为首要前提,绝不能因课件设计教案。
多媒体课件应基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目标、性质、特点而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设计。冯学斌在《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课件设计的基本内容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2]。课件中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如何去呈现,给定的教学内容以怎样的教学过程传递给学生,怎样实现教学过程的控制,这些都是课件设计应解决的根本问题。教学设计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分析为基础而展开。多媒体课件设计应在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编码操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学设计结果的描述。
教师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多媒体教学[5]。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使用受教学模式影响呈两极分化现象,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两种模式的优劣论证在我国引起争论,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6]。“主导—主体论”简单说,就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主导—主体论”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理论的发展、深化,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吸取、包容和发扬,既不是简单的取代和抛弃,也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仅适用于指导课堂教学,也非常适用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科学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重点考虑多媒体教学的过程。课堂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一样,是涉及师生的活动过程。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与方法等众多因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综合考虑系统的各个因素。首先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考察,因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这个过程要是一个合理完成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序。整个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确定需要用到什么样的多媒体技术,以形成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基础,再通过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使多媒体教学应用更加科学合理。这样一个系统化的方法加上宏观的思维,在多媒体教学应用过程中就不会以点代面,片面化进入误区,而是要把重心放在多媒体教学应用过程的整体优化上。比如,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文本要规范,大小要适中,色调搭配要合理,布局要整齐等;使用的图形图像要适合主题、吻合内容、处理恰当;使用的声音要真实生动、自然流畅;使用的视频画面要贴切主题、表达主题、深化主题、符合影视语言的规律;使用的动画要实事求是,为主题而动画,而不是为动画而动画;杜绝以课件形式抓眼球、以花哨定优劣的评价标准。
4.2 多媒体的使用关键在“恰当”
1)选择课件资料要贴切,切忌游离主题。制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占用大量资料,制作前要对已掌握的有关资料认真筛选,不能随便拿来就用。首先要围绕主题选资料。制作课件前要注意收集一些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相近的音像、文字资料,然后按照脚本的需要对资料的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取舍,这样才能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其次要针对特点选资料。多媒体资料的形式很多,音像资料真实感人,图表资料直观明了,动画资料形象生动,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确定选择资料的形式。当然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用一些软件进行处理后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选择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将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原作者:刘红岩)2)影像画面要适量,切忌本末倒置。多媒体手段具有很强的图文处理和演示功能,所以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过分依赖这种手段,认为多媒体如此精彩,学生好奇心又强,看总比讲印象深、效果好,就大量使用图片、录像或动画资料,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对于图片、录像和动画资料,要精挑细选,该用的要用得恰到好处,不该用的要坚决舍弃,切勿因引用过多的图文资料而削弱教师讲授,把教师要讲的内容变成旁白解说,甚至整个教学过程相当于观“图片展览”,看“录像剪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确切地讲应该叫多媒体辅助教学,虽具有广阔前景,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教学目的,要切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的盲目随意,甚至本末倒置。
3)教学节奏要适当,切忌走马观花。多媒体引入课堂后,学生的主体性变得更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忽视和学生的思维合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善于控制教学节奏,何时使用多媒体,使用多长时间,何处该精讲细练,都应该准确把握,避免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变成“走马观花”式教学。
4)依据学科特点,创新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形式。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关键在于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做到恰当应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也不同。所以,多媒体教学应用就不能生搬硬套某种模式,目前也没有一种万能的标准模式可行。这就必须依据学科特点,实现具体课程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挖掘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特点,探究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创新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形式。
5)理论联系实际,科学评价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应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是对自己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设计的评价,遵照客观事实,按照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原则进行评价,有助于不断地调整和修改,使自己的设计更趋于完善。其次是对多媒体教学使用过程的评价,使用前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诊断性评价;使用过程中,对于使用时间的长短、使用顺序的先后、使用的具体方式等要进行形成性评价,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用后,要对使用产生的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再次,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多媒体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法是作业和考试,即主要是在课堂之外的,课内也有,但一般用于鼓励学生。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适时的,既有教师通过观察了解课堂情况进行评价,也有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本身设计的各种测试形式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硬件控制系统对学生的参与和反映等方面进行适时评价和客观分析。这样有助于教师获取学生对自己的多媒体教学从形式、内容及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从而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点,掌握学生的需要点,根据学生的需要来修改和完善自己设计的作品,使其更适合教学,更符合教学,更能提高教学。
从管理方面加强多媒体使用的实效
1)促进学校领导有关认识和态度的形成与相应能力的提高是“实现有效性”的关键。在所有因素中,学校领导者对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的态度和认识、在学校实施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起到的领导能力非常重要[7]。在目前的状态下,如果不能及时提高学校领导者的认识和能力,为学校内的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那么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的实现就成为一句空谈。相关部门应建立科学的标准,促进学校领导态度和能力的改进;应建立校长多媒体技术培训体系,使他们能够对学校多媒体应用的目标进行规划,领导和管理学校实现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2)切实解决教师应用中遇到的障碍。教师不可能全能,在教学和技术上要首先重前者。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课前必需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即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必须有教师独立思考的时间上的保证。解放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使教师有更充足的准备。
教学合作是解决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途径。发挥教研组的成员合作是教学合作的一种。目前许多小学的教研活动中有集体备课的安排,那么由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组成备课组,在课堂讲授之前,由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时,就可以讨论哪些环节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确定好每周教案的执笔者和课件脚本;涉及到该内容的授课教师做好多媒体使用的反馈,以便修改教案、教学设计和课件。
多媒体技术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主要集中在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忽略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能力的掌握。在2005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中,陈小娅副部长提出“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加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力度”的任务[8]。教育部2004年12月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9],对教师怎样掌握教学媒体的使用有明确的要求。但是类似青岛市这样的沿海地区发达城市还没有将此《标准》落实到教师培训中,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标准》,必将大力促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中应用的实效。
3)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应建立自己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立校园网,适当引进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如清华同方多媒体教学图书馆、K12资源库、翰林汇资源库等。另外,为节省成本,一个区域(学区或市区)可由教研室牵头建立区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必然促进多媒体教学的高效实施。
[1]陈至立.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N].中国教育报,
[2]冯学斌,赵建民.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12,119
[3]马振平,鲁雷.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现代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5(7)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教育,
[6]杜鹃.基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存在误区的哲学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1)
[7]王春蕾,刘美凤.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的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5(8)
[8]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9]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中国电化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德县路小学)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文链接:
推荐阅读:
内容/版权举报请联系bianji#niubb.net
||苏ICP备号-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