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放大电路的作用静态推导问题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差分式放大器在电路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差分式放大器在电路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09-08-26 &匿名提问 发布
的 HTML 档。G o o g l e 在网路漫游时会自动将档案转换成 HTML 网页。若要连结至此网页或加入书签,请使用此网址:Google 和网页作者无关,对网页的内容恕不负责。您的查询字词都已标明如下:  流  源  差分  放大器
第三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 差分放大器          o 静态分析,          o 动态分析          o 四种接法    * 集成运放的基本单元电路          o 差分输入级          o 中间级          o 输出级          o 偏置电路    * 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和参数
3.1.1基本差分放大器电路组成: 3.1差分放大器 特点:a.两只完全相同的管子;b.两个输入端,     两个输出端;c.元件参数对称;
一、静态工作点 3.1差分放大器 由对称性:
     
  可假定: 有:
   双边变单边
二、电路特性分析    * 抑制温漂的原理:温度变化和电源电压波动,都将使T1、T2集电极电流产生变化,且变化趋势是相同的,因此当从T1、 T2 集电极输出信号时,其变化量相互抵消,理想情况下,没有温漂。    * 共模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按共同模式变化的信号,表示为vic(输入共模信号)、voc(输出共模信号)。    * 差模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变化规律一样的信号,表示为vid(输入差模信号)、vod(输出差模信号)。
3.1差分放大器
1.差模放大倍数 3.1差分放大器 差分放大器在差模输入时的交流通路 输入差模信号时,两信号在射极电阻RE上产生的电流相互抵消,RE上的压降为零,对差模信号可视为短路。 接法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接法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考虑负载RL时,R´L= (RL /2)//RC代替上式中的RC。 接法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为什麼?
3.1差分放大器 考虑负载RL时,R´L=RL//RC代替上式中的RC。 接法2: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差分放大器在差模输入时的交流通路:单端输出
2.共模放大倍数 3.1差分放大器 输入共模信号时,两信号在射极电阻RE上产生的电流同相,RE上的压降为单管时的两倍。在画交流通路时,若要把两管的射极分开,则每管的发射极电阻增大一倍。 差分放大器在共模输入时的交流通路 接法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接法2: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3.共模抑制比:差模放大倍数与共模放大倍数之比。对双端输出电路,共模抑制比为无穷大。对单端输出电路,共模抑制比为:
3.1差分放大器
4.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输入电阻根据输入接法分为差模输入电阻和共模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根据输出接法分为双端输出电阻和单端输出电阻。
   双端输出: 单端输出:
单端输入时:
   * 单端输入等效双端输入:    * 因为右侧的RB+rbe归算到发射极回路的值[(RB+rbe) /(1+)]&& RE,故 RE 对 Ie 分流极小,可忽略, RE可认为是开路,於是有 vi1 = -vi2  = vi /2 所有计算同双端输入。
差动放大器共有四种输入输出方式:    *     1.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双入双出)    *     2.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双入单出)    *     3.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单入双出)    *     4.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单入单出主要讨论的问题有:    *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 输出电阻
3.1.2带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 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KCMR= Ad/Ac
   * 从以上两式看出要减小Ac,提高共模抑制比,应增大RE,但RE不能太大,因为RE上的压降由VEE提供。在保持VT1、VT2两管的工作电流为一定值时,要加大RE,必须提高VEE,这是有困难的。能不能找到这样一种元器件,它的直流电阻很小,而它的交流电阻却很大,这样静态时不需要很大的VEE,动态时的AC却很小,KCMR很大?    * 晶体管本身具有恒流源特性,输出特性曲线上,放大区呈恒流特性。集成电路中由镜像电流源构成恒流源。
分立元件电路中的恒流源: 带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 分立元件差分放大器
本节小结:    * 差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o 四种接法,性能参数;          o 带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    * 差分放大器的优点:          o 较高的共模抑制比,较小的零点漂移,直接耦合;          o 两个输入端,两个输出端,通用性强;          o 电路对称,对阻值精度要求不高,适宜集成。
集成电路:在一块矽片上集成出包括有源元件和无源元件构成的整体电路。分类: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集成运放:集成运算放大器,模拟电路的通用器件。 3.2集成运放的基本单元 集成运放的符号 AV0 — 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vo = AV0(v+ – v)
集成运放的组成: (1)输入级:高性能差放电路;输入电阻大、共模抑制比大、静态电流小。 (2)中间级:复合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提供电压放大。 (3)输出级:互补对称输出电路。带载能力强、失真小。 (4)偏置电路:电流源电路;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3.2.1差分输入级:
   * 普通差分放大器:输入电阻小,最大差模输入电压低,放大倍数不够高。    * 改进方法:          o 共集-共基差分放大器          o 复合管差分放大器          o 超hfe管输入级
共集-共基差分放大器:特点:      输入电阻高;      一定的电压放大倍数;      高差模输入电压。复合管差分放大器:特点:hfe大。      大幅度降低基极偏置电流;      提高输入阻抗。 共集-共基差分放大器 复合管差分放大器
几种复合管: 同型管组成复合管 不同型管组成复合管
3.2.2中间级    * 一至二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构成,提供足够大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出双端变单端;电平移动。    * 有源负载放大电路,提供电压放大倍数。 有源负载放大电路 有源负载差分放大器将双端信号转换成单端信号 利用PNP管实现电平移动
3.2.3输出级    * 输出大电流和大电压;输出电阻小。    * 采用射极跟随器或互补对称电路。 射极跟随输出级 基本互补对称电路 有保护电路的互补对称电路
3.2.4偏置电路镜像恒流源电路
微电流源电路
小节本节内容:    * 集成运放的组成: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偏置电路    * 复合管    * 有源负载    * 互补对称电路    * 电流源
3.3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和参数 5G23集成运放电路图 特点:线路简单,性能适中。两级电压放大,放大倍数为5~10万倍。 带恒流源负载的差分输入级 中间级:T4、T5共集接法,输出接T6基极和射级,实现双端变单端输出,T6实现电压放大和电平移动作用。 -VEE 恒流源电路 复合管射级跟随输出级,发射极接恒流源 5G23的外部接线图 R10外接,为T6的集电极负载电阻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1) 输入失调电压 V IO 使 VO = 0,输入端施加的补偿电压 2) 输入偏置电流 I IB VI = 0 时, 3) 输入失调电流 IIO 4) 输入失调电压温漂 5) 输入失调电流温漂 6) 转换速率 7) 差模输入电阻和共模输入电阻
本章主要内容    * 差分放大器          o 抑制零漂的关键;          o 四种接法及其技术指标;          o 带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    * 集成运放的基本单元          o 差分放大输入级;          o 带恒流源负载的中间级;          o 互补对称输出级;          o 恒流源偏置电路。    * 典型电路和主要参数 本章小结
        单端输入可以等效为图3.29所示输入方式:既有差模输入信号uI,又有共模输入信号uI/2;输出电压既包括差模信号,又包括共模信号。单入单出、单入双出情况下的静态分析和差模信号的分析对应於双入单出、双入双出时的情况,没有差别。
       对共模信号而言,单入双出在理想情况下,其共模信号完全被抑制,可以等效为双入双出的情况;但在电路参数不完全一致时,存在共模双出电压。而单入单出就一定存在共模输出电压,共模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与双入单出相同。参考资料学习带恒流源式差动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和调试方法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为了改善差动式直流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利用了负反馈能稳定工作点的原理,在两管公共发射极回路接入了稳流电阻RE和负电源VEE,RE愈大,稳定性愈好。但由於负电源不可能用得很低,因而限制了RE阻值的增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实际应用中常用晶体管恒流源来代替RE,形成了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电路如图2.3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应用十分广泛。  图2.3 电子基础实验中心  8  返回
  当某些环境因素或干扰存在时,会引起电路参数变化。例如当温度升高时,三极管VBE会下降,β会增加,使两管的集电极电流增加了△ICQ1= ICQ2 = △ICQ,使两管集电极对地电位也产生了一个增量△VCQ1和△VCQ2,且数值相等。此时输出电压的变化量           △V0=△VCQ1 = △VCQ2=0,       参考资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您的位置: &
差分放大器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研究
摘 要:讨论了差分式放大器教学中的几个典型问题,包括电路图的规范问题、小信号等效电路以及实验教学中的几个难点.
优质期刊推荐测·控领域专业互动媒体平台
推动测试测量,检测诊断,传感物联,遥测自控智能化发展
& & & & & & & & & &
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是由两个晶体管组成的对称结构放大电路。在理想情况下, 两管的特性及对应电阻元件的参数值都相同,因此,两管的静态工作点也必然相同。差分放大电路利用电路参数的对称性和负反馈作用,有效地稳定静态工作点,以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为显着特征,广泛应用于直接耦合电路和测量电路的输入级。
目录>>>基本的差分放大电路
  基本差分式如图所示。 图中 T1,T2是特性 的晶体管,电路对称,参数也对称。如:V BE1 =V BE2 ,R c1 =R c2 =R c ,R b1 =R b2 = R b ,β1 =β2 =β。电路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
</P>差分放大电路的原理
  (1)当v i1 =v i2 =0时,即静态时, 电路 对称:I c1 = I c2 = I 0 /2, R c1 I c1 = R c2 I c2 ,V o =V c1 -V c2 =0 即输入为0时,输出也为0 。
  (2)加入差模信号时,即v s1 =-v s2 =v sd /2,从电路看v B1 增大使得i B1 增大,使i c1 增大,使得v c1 减小v B2 减小使得i B2 减小,又使得i c2 减小,使得v c2 增大.由此可推出:v o =v c1 - v c2 =2v c1 ,每个变化量v不等于0, 有信号输出。
  若在输入端加共模信号,即v s1 =v s2 , 电路的对称性和恒流源偏置,理想情况下v o =0,无输出。
  这 所谓"差动"的意思;即两个输入端之间有差别, 输出端才有变动。</P>差分放大电路的参数计算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I C1 =I C2 =I c =I O /2
  V C1 =V C2 =V cc -I c R c
  I B1 =I B2 =I c /β=I B =I/2β
  (2)差摸电压增益和输入、输出电阻
  差放电路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同样, 输出也分双端输出和单端输出方式。组合起来,有四种连接方式: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a)双入双出电路
  差模输入: v i1 =-v i2 =v id /2,则i C1 上升时,i C2 下降。
  若电路完全对称时,则△i C1 =△i C2 , 因为I O 不变,因此v e =0。负载在电路完全对称,双入双出的 下,A VD =A V1 ,可见该电路使用成倍的元器件换取抑制零漂的能力。
  差模输入电阻R i :从两个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R i =2r be
  差模输出电阻R 0 :从两个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R 0 =2R C R 0 , R i 是单管的两倍。
  (3)共模电压增益
  ① 双端输出的A VC 。
  因为v i1 =v i2 ,此时变化量相等,即v C1 =v C2 ,因此
  实际上,电路完全对称是不容易的,但即使这样,A VC 也很小,放大电路的抑制共模能力还是很强的.
  ② 单端输出的A VC
  对于共模信号, 因为两边电流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因此在e极处得到的是两倍的i e 。v e =2i e R e ,这相当于每个BJT的发射极分别接2R e 电阻,这里的R e就是恒流源交流等效电阻)因此有
</P>差分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1. 差模输入与差模特性
  差模输入:差分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差模输出电压uod与差模输入电压uid的比值。
  差模输入电阻:从放大电路两个输入端看进去所呈现的等效电阻。
  差模输出电阻:差分放大电路两管集电极之间对差模信号所呈现的电阻。
  差模输入 ui1 = – ui2 ,大小相同,极性相反。
  差模输入电压 uid = ui1 – ui2 = 2ui1 使得 ic1 = – ic2,uo1 = –uo2
  差模输出电压 uod = uC1 – uC2 = uo1 – ( – uo2)= 2uo1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差模输入电阻 Rid = 2rbe
  差模输出电阻 Rod = 2RC
电机与运动控制
电机与运动控制
电机与运动控制
自动化仪表
电机与运动控制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差动和功放.ppt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02页免费97页免费91页免费66页免费33页免费25页免费63页免费88页免费91页免费6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02页免费45页1下载券73页1下载券60页免费60页1下载券
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差动和功放.ppt|模&#8203;电&#8203;课&#8203;件&#8203;,&#8203;模&#8203;拟&#8203;电&#8203;子&#8203;技&#8203;术&#8203;课&#8203;件&#8203;,&#8203;电&#8203;气&#8203;工&#8203;程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5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关于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静态分析中的一些问题--《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关于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静态分析中的一些问题
【摘要】:从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直流等效电路出发 ,利用戴文宁定理 ,分析了电路中基极偏流电阻及信号源内阻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N722【正文快照】:
在电子线路的教材和参考书中 ,关于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静态分析的讨论往往比较简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 ,会产生许多疑问 ,如 :电路中的基极偏流电阻 Rb对静态基极电流影响如何 ?为什么有些电子线路教材〔1 - 2〕 ,在计算该电路的静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曹成茂,马德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黄启俊,李学文,钟永春,戴锋,何民才;[J];半导体光电;2001年05期
梁万国,罗森林,周思永,郭正强;[J];半导体光电;1998年01期
赵广宁,张锡恩,谷宏强,刘万斌;[J];半导体技术;2003年02期
王庆,姜久春,周希德;[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张登峰,康兴国;[J];兵工自动化;1999年01期
唐新平,陈治纲,熊小兵,万淑芸;[J];兵工自动化;1999年04期
侯文生,郑小林,彭承琳,彭小燕,吴旭东;[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4年02期
吴兵,武文芳;[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4期
李永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成宝;刘煜娣;王海涛;;[A];第十四届全国混合集成电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李小刚;苏弘;千奕;董成富;马晓莉;;[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陈航;滕舵;钱惠林;;[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高宗海;王月娥;李大成;马科研;;[A];制造技术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吴青;杨溪林;邱忠义;;[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黄华;祝诗平;;[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徐昆良;杜海涛;全海燕;王威廉;;[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张临强;孙文远;;[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高永;徐喆;吴晴;余春暄;刘刚;商庆瑞;;[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胥春茜;周皖生;李多;;[A];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成康;[D];重庆大学;2001年
汪涛;[D];重庆大学;2001年
姜成山;[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2年
柯晶;[D];浙江大学;2003年
杨建华;[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张占龙;[D];重庆大学;2004年
邱宗明;[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李达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陈晓东;[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董长双;[D];华中理工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彦涛;[D];天津工业大学;2000年
赵玲;[D];天津工业大学;2000年
杨文荣;[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刘胜;[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何莉;[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王玉桩;[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许鸣宇;[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薛一鸣;[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王吉晖;[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赵杰;[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俊;刘京诚;李敏;;[J];压电与声光;2007年02期
,施仁;[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1年06期
于京生,刘振永,潘丽娟;[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初学;;[J];家电检修技术;2001年01期
孙德印;[J];电子世界;2000年12期
吴位巍;[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吴位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万学斌;[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Z1期
吕家云;[J];滁州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王绍华;[J];家庭电子;1999年02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差分放大电路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