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压,太阳直射的地方就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923.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下图中A点为某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日,
练习题及答案
下图中A点为某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地球公转至________(近日点、远日点)附近。 (2)图中B处的热带气旋呈_____时针旋转;当B天气系统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时,常常出现___________    天气。(3)C处受______________(气压带)控制,其气候特征为常年____________。(4)下列甲、乙两幅气候图中,能反映E地气候特征的是________图。
(5)D处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着_________的作用。 (6)图中的喀拉喀托火山处于亚欧板块与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
题型:综合读图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所属题型:综合读图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1)23.5。N;远日点 (2)逆;狂风暴雨 (3)赤道低压带;高温多雨 (4)乙 (5)增温增湿 (6)印度洋
马上分享给同学
高中一年级地理试题“下图中A点为某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日,”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板块构造学说、
高、低压与天气、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地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1、地球自转的特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1太阳日为24小时。 如下图是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地球在轨道上有三个不同位置:第一个位置上E1,太阳和某恒在P地同时中天,这是一个恒星日和一个太阳日的共同起点。在第二个位置上E2,地球完成自转一周,恒星再度在P地中天,一个恒星日终了,但正午尚未到来。到第三个位置上E3时,太阳第二次在P地中天(SPE3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完成一个太阳日;那时恒星早已越过中天。读这个图必须注意,在太阳系范围内,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光线是辐散的;恒星无比遥远,它的光线可看作平行的,图中所示三颗星,指的是同一颗恒星。太阳日是日常生活的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cosα°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 2、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4)地球公转速度 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考点名称: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北半球冬至日后逐渐增大,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南北回归线上
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四季更替。 (1)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2)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3)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 5、重点详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在实际的解题中,许多时候并不需要运用此公式。由于在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差值等于它们的纬度差,所以利用下面公式计算更为方便;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90°-δ,其中δ为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
(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夹角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图所示)。
注: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①正午太阳高度一定是指当地正午12点整的太阳高度,但是太阳不一定直射当地所在的纬度。 ②太阳直射点必须是在纬度23.5°之间来回移动,纬度大于23.5°的地方太阳不能直射,但有正午太阳高度,只是其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小于90°。③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其应用都与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二者缺一不可。④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来回移动,故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为8°,每移动1°大约需要4天。⑤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太阳直射点密切相关,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6、重点详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总会有自己的影子(除太阳直射的情况),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关。同一时间在不同纬度地区,太阳方位是不同的;同一纬度地区在不同时间,太阳方位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影子的朝向存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1)同一地区在不同节气日影的朝向(以北半球为例)1)赤道地区“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赤道地区,一年四季太阳都是垂直升起而又垂直落下,且太阳升落方位的纬度就是太阳直射的纬度。
2)北回归线上“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赤道至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地区,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偏移正东的角度越大。
3)北极圈上“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开始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升落方位为正北,即东偏北90°。
4)北极点“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极昼期间,北极点上,由于太阳周日视平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在一天中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直射点的纬度,太阳只有方位变化而无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在春分秋分日,极点昼夜平分,此时太阳高度为0°,刚好没入地平圈。
(2)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日影的朝向(以南半球为例)1)“二分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不同地区日出、日落的方位都是正东升、正西落(除南极点),并且随纬度的升高太阳视平圈与地平圈所成二面角由90°变为0°。即太阳高度由90°减为0°
2)夏至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偏北23°26′垂直升起,从正西偏北23°26′垂直落下。纬度越高,偏移正东向北的角度越大,极夜时刚好日出日落方位收缩为一点,位于正北方。
3)冬至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偏南23°26′垂直升起,从正西偏南23°26′垂直落下。纬度越高,日出偏移正东向南的角度和日落偏移正西向南的角度越大,到极圈时刚好日出日落位于正南方。
考点名称: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板块边界与地形
裂谷、海洋、海岭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高大山脉、高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大洋板块边缘:海沟大陆板块边缘:海岸山脉、岛弧
考点名称:
高压和低压的识别:
考点名称: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两侧低气压控制地区
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内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温两季
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东北信风带内大陆的南部和东南部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
终年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
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达到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两极地区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2、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一步: 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 7月温度高则为北半球 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第二步: 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 以“温”定“带”——根据提供的气温资料,确定气候带。
最冷月气温
最热月&5℃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
极地气候第三步: 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再根据降水资料,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主要从季节变化和年降水量两个方面讨论。
最冷月&15℃
全年多雨,&2000mm
干湿季明显,700-1000mm
雨旱两季,&1500mm
全年很少,&250mm
最冷月&0℃
冬雨型,300-1000mm
雨热同期,800-1500mm
亚热带季风
全年湿润,700-1000mm
温带海洋性
最冷月&0℃
雨热同期,500-1000mm
全年降水少,250mm左右
温带大陆性3、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比较 (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气温:全年各月均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不同点: 降水量多少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介于mm之间,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年降水量介于750-1000mm之间。 雨季集中程度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渐变现象。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不同点: 最冷月均温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 雨季长短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不同点: 最冷月均温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 降水季节分配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4、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1)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a、赤道低气压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 (2)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3)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4)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超过热带草原气候。 (5)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热带过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 (6)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因为日本是岛国。朝鲜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下图中A点为某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日,”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高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4关于气压,太阳直射的地方就是低气压带?_百度知道
关于气压,太阳直射的地方就是低气压带?
提问者采纳
对呀,阳光直射气体温度高会上升所以气压低。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气压带是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这些区域就是气压带。赤道附近受太阳辐射热量多,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同理可推知;地球有回归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像烧开水,温度高就密度大,变得轻了就向上飘,下边再有密度小的冷空气补充,不停加温光照就循环起来了
低气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展示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时间:
版本版别: |
类别主题: |
年级科目: |
所属地区:
上&&&&&&传:第二教育网
E&&&&&&&币:2
大&&&&&&小:21.40KB
    一、选择题(选择1—5题为第一节;6—8题为第二节;9—10题为第三节)  1、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高低纬度间受热均匀  C.地转偏向力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热带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3、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正确叙述是:(
)  A.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B.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北半球夏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大致南移 D.元旦前后向高纬移动  4、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有四个低气压带和三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  D.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是因动力原因形成的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B.盛行西风和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  C.赤道地区上空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6、有关大气活动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陆热力差异是其形成的根源
B.是指冬夏季节在陆地上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C.其位置随季节而南北移动
D.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7、一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压带 B.赤道低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8、关于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季风是因为三圈环流形成的 B.东亚季风在冬季盛行偏南风  C.东亚季风在冬季主要受亚洲低压的影响而形成 D.东亚季风在夏季降水多  9、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信风影响的地区必然少雨
B.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  C.常年受下沉气流控制的地区降水稀少
  D.赤道地区雨量充沛,主要是常年受信风的控制  10、下列关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少雨  B.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的40°—60°的大陆东岸  C.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D.地中海气候仅在地中海沿岸分布  二、综合题  1.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B
带   (2)大陆西岸受C、D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其特点是夏季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  (4)在图中画出B、D所代表风向。  2.读图2-17,判断: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金识源】2014年秋高中地理 2.2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气压带和风带
[]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 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A为赤道低气压带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为极地高气压带 2 六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 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思维拓展] ①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②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③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④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降水较多。
⑤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向南北移动。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副极地低气压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