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收集材料的原则配制培养基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资料类别:&&/
所属版本:&&通用
所属地区:&&全国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50 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上传人:&&kzsi****@
文档大小:402KB &&&& 所需点数:2点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2&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其他相关资源
资料ID:1012482
14:50:50下载1次114KB
资料ID:1012481
14:50:44下载2次117KB
资料ID:1012480
14:50:43下载2次117KB
资料ID:1012478
14:50:41下载2次132KB
网校通请直接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
个人用户请用邮箱登录。
*邮箱地址:
将做为“个人用户”登录本网站时的“用户名”
<font color="#~16个字符,包括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电话号码:
加载中……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原创、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改正。简述配制培养基应遵循的几个原则?_百度知道
简述配制培养基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pH控制控制氧化还原电位原料来源选择&灭菌处理
其他类似问题
培养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及配制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比较各种水解糖制备方法的优缺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2下载券4页1下载券3页1下载券3页&#165;2.0010页4下载券 2页免费40页1下载券2页1下载券24页免费2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7页1下载券5页免费10页4下载券4页免费3页免费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及配制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比较各种水解糖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微生物知识查询
->->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录入时间: 9:46:55
来源:互联网
&&& 首先需了解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
(1)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应满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它们的作用可概括为形成结构(参与细胞组成)、提供能量和调节作用(构成酶的活性和物质运输系统)。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六大类要素,即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能源。
水是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水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结合水和游离水。结合水与溶质或其他分子结合在一起,很难加以利用。游离水(或称为非结合水)则可以被微生物利用。
碳在细胞的干物质中约占50%,所以微生物对碳的需求最大。凡是作为微生物细胞结构或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
作为微生物营养的碳源物质种类很多,从简单的无机物(CO2、碳酸盐)到复杂的有机含碳化合物(糖、糖的衍生物、脂类、醇类、有机酸、芳香化合物及各种含碳化合物等)。但不同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不同,假单孢菌属可利用90种以上的碳源,甲烷氧化菌仅利用两种有机物:甲烷和甲醇,某些纤维素分解菌只能利用纤维素。
大多数微生物是异养型,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能够利用的碳源种类很多,其中糖类是最好的碳源。
异养微生物将碳源在体内经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为机体提供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所以,碳源往往也是能源物质。
自养菌以CO2、碳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的碳源。CO2是被彻底氧化的物质,其转化成细胞成分是一个还原过程。因此,这类微生物同时需要从光或其他无机物氧化获得能量。这类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分别属于不同物质。
凡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元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细胞干物质中氮的含量仅次于碳和氧。氮是组成核酸和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氮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从分子态的N2到复杂的含氮化合物都能够被不同微生物所利用,而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能够利用的氮源差异较大。
固氮微生物能利用分子态N2合成自己需要的氨基酸和蛋白质,也能利用无机氮和有机氮化物,但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便失去了固氮能力。此外,有些光合细菌、蓝藻和真菌也有固氮作用。
许多腐生细菌和动植物的病原菌不能固氮,一般利用铵盐或其他含氮盐作氮源。硝酸盐必须先还原为NH+4后,才能用于生物合成。以无机氮化物为唯一氮源的微生物都能利用铵盐,但它们并不都能利用硝酸盐。
有机氮源有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玉米浆等,工业上能够用黄豆饼粉、花生饼粉和鱼粉等作为氮源。有机氮源中的氮往往是蛋白质或其降解产物。
氮源一般只提供合成细胞质和细胞中其他结构的原料,不作为能源。只有少数细菌,如硝化细菌利用铵盐、硝酸盐作氮源和能源。
无机盐也是微生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主要功能是:① 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② 作为酶的组成成分;③ 维持酶的活性;④ 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氢离子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⑤ 作为某些自氧菌的能源。
磷、硫、钾、钠、钙、镁等盐参与细胞结构组成,并与能量转移、细胞透性调节功能有关。微生物对它们的需求量较大(10-4~10-3 mol/L),称为“宏量元素”。没有它们,微生物就无法生长。铁、锰、铜、钴、锌、钼等盐一般是酶的辅因子,需求量不大(10-8~10-6 mol/L),所以,称为“微量元素”。不同微生物对以上各种元素的需求量各不相同。铁元素介于宏量和微量元素之间。
在配制培养基时,可通过添加有关化学试剂来补充宏量元素,其中首选是K2HPO4和MgSO4,它们可提供需要量很大的元素:K、P、S和Mg。微量元素在一些化学试剂、天然水和天然培养基组分中都以杂质等状态存在,在玻璃器皿等实验用品上也有少量存在,所以,不必另行加入。
⑤ 生长因子
一些异养型微生物在一般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培养基中培养不能生长或生长较差。当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组织(或细胞)提取液时,这些微生物就生长良好,说明这些组织或细胞中含有这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因子,这些因子称为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可定义为:某些微生物本身不能从普通的碳源、氮源合成,需要额外少量加入才能满足需要的有机物质,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嘌呤、嘧啶及其衍生物,有时也包括一些脂肪酸及其他膜成分。
各种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同,有的需要多种,有的仅需要一种,有的则不需要。一种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也会随培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在培养基中是否有前体物质、通气条件、pH和温度等条件,都会影响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
从自然界直接分离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营养缺陷突变前的菌株,均称为该微生物的野生型。绝大多数野生型菌株只需简单的碳源和氮源等就能生长,不需要添加生长因子;经人工诱变后,常会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的能力,在这些菌株生长的培养基中,必须添加某种氨基酸、嘌呤、嘧啶或维生素等生长因子。
、NO2-、S、H2S、H2、Fe2+等,它们分别属于硝化细菌、亚硝酸细菌、硫化细菌、硫细菌、氢细菌和铁细菌等。
一种营养物常有一种以上营养要素的功能,即除单功能营养物外,还有双功能,甚至三功能营养物。辐射能是单功能;还原态无机养分常是双功能的(NH4+既是硝化细菌的能源,又是它的氮源)甚至是三功能的(能源、氮源和碳源);有机物常有双功能或三功能作用。
(2)配制培养基必须遵循的原则
微生物的培养基通常指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广义上说,凡是支持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介质或材料,均可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一个适当的培养基配方,对发酵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
针对不同微生物,不同的营养要求,可以有不同的培养基。但它们的配制必须遵循一定原则。
① 营养物质应满足微生物的需要。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差异很大,应根据菌种对各营养要素的不同要求进行配制。
② 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应恰当。营养物浓度太低,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浓度太高,又会抑制微生物生长。
糖和盐浓度高有抑菌作用。
碳氮比(C∶N,以还原糖含量与粗蛋白含量的比值表示):一般培养基为C∶N=100∶0.5~2。
在设计培养基配比时,还应考虑避免培养基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胨、酵母膏中含有磷酸盐时,会与培养基中钙或镁离子在加热时发生沉淀作用;在高温下,还原糖也会与蛋白质或氨基酸相互作用而产生褐色物质。
③ 物理、化学条件适宜。pH:各种微生物均有其生长繁殖的最适pH,细菌为7.0~8.0,放线菌为7.5~8.5,酵母为3.8~6.0,霉菌为4.0~5.8。对于具体的微生物菌种,都有各自的特定的最适pH范围,有时会大大突破上述界限。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能够引起培养基的pH改变的代谢产物,尤其是不少微生物有很强的产酸能力,如不适当地加以调节,就会抑制甚至于杀死其自身。在设计培养基时,要考虑培养基的pH调节能力。一般应加入缓冲液或CaCO3,使培养基的pH稳定。
其他:培养基的其他理化指标,如水活度、渗透压也会影响微生物的培养。在配制培养基时,通常不必测定这些指标,因为培养基中各种成分及其浓度等指标的优化,已间接地确定了培养基的水活度和渗透压。此外,各种微生物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位等也有不同的要求。
④ 培养目的:培养基的成分直接影响培养目标。在设计培养基时,必须考虑是要培养菌体,还是要积累菌体代谢产物;是实验室培养,还是大规模发酵等问题。
用于培养菌体的种子培养基营养成分应丰富,氮源含量宜高,即碳氮比值应低;相反,用于大量积累代谢产物的发酵培养基,氮源应比种子培养基稍低;当然,若目的产物是含氮化合物时,有时还应该提高培养基的氮源含量。
在设计培养基时,还应该特别考虑到代谢产物是初级代谢产物,还是次级代谢产物。如果是次级代谢产物,还要考虑是否需加入特殊元素(如维生素B12中Co)或特殊的前体物质(如生产青霉素G时,应加入苯乙酸)。在设计培养基,尤其是大规模发酵生产用的培养基时,还应该重视培养基组分的来源和价格,应该优先选择来源广、价格低廉的培养基。
(3)几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① 种子培养基:适用于微生物菌体生长的培养基,目的是为下一步发酵提供数量较多,强壮而整齐的种子细胞。一般要求氮源、维生素丰富,原料要精。
② 发酵培养基:用于生产预定发酵产物的培养基,一般的发酵产物以碳源为主要元素。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含量往往高于种子培养基。如果产物的含氮量高,应增加氮源。在大规模生产时,原料应该价廉易得,还应有利于下游的分离提取工作。
③ 繁殖和保藏培养基:主要用于菌种保藏,大部分是斜面培养基。对营养缺陷型或结构类似物抗性菌株或抗生素抗性菌株来说,可适当加入特定的对应成分,提供压力。
④ 基本培养基:又称最低限度培养基,指能够满足某菌种的野生型菌株最低营养要求的合成培养基。不同微生物的基本培养基很不相同,有的极为简单(大肠杆菌),有的极为复杂(乳酸菌、酵母或梭菌),需加生长因子和特殊营养。
⑤ 加富培养基:是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血、血清、动(植)物组织液或其他营养物(如生长因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主要用于某种或某类营养要求苛刻的异氧型微生物,或者用来选择性培养(分离、富集)某种微生物。具有助长某种微生物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广义上讲,保藏和鉴别培养基也属于加富培养基。
⑥ 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种或某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些物理、化学条件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目的是利用这种培养基把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一是根据某些微生物对碳源、氮源的需求而设计,二是根据某些微生物的物理和化学抗性而设计。如嗜酸、嗜碱、嗜盐、抗性微生物富集等。
地址:青岛市李沧区九水东路320号-25 &&&邮编:266100&&&E-mail:&&&
电话:6、935156&&&传真:0、&
&2010 All Righs Reserved 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养基的配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