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400字读书笔记400字10篇

---09月20日 22:58读书笔记(西行漫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读书笔记(西行漫记)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玫瑰色的理想——《西行漫记》读书笔记
《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为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深入苏区采访后所著,在当时曾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了一代西方人了解红色中国的重要途经。《西行漫记》记录了斯诺在苏区的观察与所思所想,描绘了了他所认识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色领袖,记录了西安事变这一中国抗战的重大转折点。
《西行漫记》与当下类似著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强烈的令人难忘的热情。在字里行间,作者无不始终流露出对记录表现苏区真实情况,向世界介绍真正的红色中国的巨大热忱。而这样的写作热情如今是很少见的,因而也使得这本书散发出浓浓的理想主义气息,具有一种鼓舞人心的浪漫色彩。
如果这本书有的只是热情,那么它也不可能在世界范围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新闻记者,斯诺在写作时尽力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去记录、去描绘,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美国人,斯诺在看待当时中国发生的深刻变革时,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深层次结构两个维度上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作者不是简单呈现了他所看到的事实,而是对产生这种种现实的土地上的人以及他们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的分析可谓是深刻、中肯的。
《西行漫记》中出现了许多的人物形象,不仅有斯诺接触过的毛、朱等红色领袖,更多的是许多默默无名的红军战士和苏区老百姓。斯诺动情地记录了这些普通人各不相同的个人命运,而通过这些普通的红军战士,苏区百姓的经历,读者能够明白当时中国人所遭受到的剥削和苦难并不只是如今教课书上的字句,而是一个个真真切切的血淋淋的悲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对当时中国之所以选择红军选择共产党的历史时代背景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几十年过去了,《西行漫记》依然是值得一读的,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们回到那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真正的)的时代,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时代和我们时代的人生价值。也许更有意义的是,引发我们对于在这本书出版几十年后中国命运天翻地覆的转变的思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西行漫记》《地球上的红飘带》简介_百度作业帮
《西行漫记》《地球上的红飘带》简介
《西行漫记》《地球上的红飘带》简介
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地球的红飘带》是我国第一部描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篇小说.作品从湘江之役写起,描绘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过程.作者魏巍以诗人的激情和历史学家的严肃精神,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使诗与史融 为一体.作品着重从敌我双方的最高层活动反映其长征壮举.四渡赤水,占遵义,逼昆明,渡金沙江,夺泸定桥以及翻雪山、过草地等峻险危急却又精彩绝伦的历史生活场景,在小说中化为鲜活生动的艺术情节,震撼人心,不仅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征服千难万险的真实情景,而且揭示了红军内部的激烈斗争,从而使作品具有更深的思想内涵.沈尧伊先生的《地球上的红飘带》是中国连环画史上有一部不得不提及的鸿篇巨作.虽然这部作品并没有惊人印数,也没有很长的发行期,但是这本描述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壮举的空前巨制呈现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庞大的气势、极其精湛的绘画笔法、丰满真实的领袖人物、曲折壮烈的长征情结.《地球上的红飘带》曾荣获四项政府最高级别奖,被誉为“前无古人的连环画巨作”、“连环画有史以来新的高峰”、“现实主义美术的红飘带”.站在历史前沿发现红色中国的《西行漫记》--读书--人民网
站在历史前沿发现红色中国的《西行漫记》
&&&&来源:&&&&&
&&&&《西行漫记》的英文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他1936年夏季访问陕北根据地,在那里住了4个月。回到北平后,他将所见所闻写下来发表在英美报刊上,然后编撰成书,于1937年10月出版。中译本在1938年初出版,书名改为《西行漫记》是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新闻检查。  斯诺是第一位访问红军根据地的外国记者,此后一生同中国结缘。他和他的著作在中国曾经成为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课题。另一位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许多年以后这样评价《西行漫记》:它标志着“西方对中国了解的一个新纪元”,是与哥伦布发现美洲一样“震撼世界的成就”,“起了具有重要世界历史意义的作用”。对世人给予的荣誉斯诺是当之无愧的,用1944年前往延安的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的话说,斯诺站到了“历史的前沿”。  斯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毅然踏上了发现中国未来的旅途。他骑着一匹名叫“瘦狗”的老马抵达保安,一路辗转曲折,历尽辛苦。当时国民党军事围剿从未间断。斯诺在书中这样描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处境:他们“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千千万万敌军所组成的一道活动长城时刻包围着他们。他们的地区比西藏还要难以进入。”&斯诺在前往保安之前忐忑不安,“大家都认为没有谁能够进了红区后活着回来。”  斯诺也是有大智慧的。由于国民党极为严苛的新闻封锁,西方世界几乎无人知晓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斯诺这样描述说,中国共产党当时在很多人(包括外国人和中国人)的想象中跟江洋大盗差不多,他们“留着长胡子”、“皮包里夹带土制炸弹”等等。国民党媒体则不断地告诉世界红军基本上被消灭了。但斯诺却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惟一值得采访的对象。至于采访的结果是什么,行前他没有任何答案,上路时有的只是比别人更多的好奇和疑问:他渴望知道中国共产党人“是社会先知?还只不过是为了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农民?”“(他们)能成功吗?”“(他们)在世界政治上会引起什么变化?”斯诺要通过自己的探险找到自己的答案。他做到了,而且帮助世界看到竟然还有一个“红色的中国”。  除了传奇性,《西行漫记》还因为它的真实亲切引人入胜,因为它浸透了作者的情感而让人读后心动。斯诺在书中说,在告别保安时,“越是走近城门,越是感到恋恋不舍”,“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斯诺被他发现的历史感动了,然后写出感动读者的新闻报道。斯诺直接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共领导人,他的记录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有些至今还是独一无二的。斯诺还采访了很多红军战士和边区的农民,亲眼观察了他们的生活、生产和战斗。斯诺对这一切的记录和描述栩栩如生,在他的笔下,从毛泽东到陕北的工人、农民,各种人物都是一样的真实简朴亲切,如今这种文风与情怀同样可贵。  《西行漫记》打破了国民党长达10年的新闻封锁,使国际社会第一次了解到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还存在着一支生机勃勃的政治力量,而且他们正代表着中国的未来。斯诺的报道和著作还在国民党统治区广为流传,使许多中国青年从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和政策。他们中很多人由此在重庆和延安之间选择了后者。  继斯诺之后,又有十几位西方国家的记者陆续访问了各抗日根据地,他们掀起了介绍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和根据地的热潮。美国学者肯尼斯?休梅克在他的著作《美国人与中国共产党人》中写道,这些西方记者在国际社会传播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美好形象――“那个时代最富有吸引力的革命者”。
(责任编辑:李岩)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笔记大全4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